辽宁省辽阳市2021届新高考第二次模拟地理试题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辽阳市2021届新高考第二次模拟地理试题含解析

辽宁省辽阳市 2021 届新高考第二次模拟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 20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1.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 应体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草等几个方面。 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 理是 A.减弱了射向膜外的地面辐射 B.增强了地膜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2.山东省胶东地区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 【答案】 1.A 2.C 【解析】 【分析】 1.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 理是减弱了地面辐射, A 对。地膜覆盖不是大棚生产,不能增强大气逆辐射, B 错。不改变太阳辐射的总 量, C错。不能增强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D错。故选 A。 2.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给果实着 色, C对。夏季地温高,不需要保持地温, A 错。地膜覆盖不能降低地温, B 错。地膜覆盖不能增加吸收 太阳辐射, D错。故选 C。 2.元宵节的月相是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详解】 元宵节即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 农历每个月的十五为满月即该日的月亮是一个大圆月, 读图可知只有 C图 符合题意,可知 ABD错误,故 C正确。 【点睛】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知道元宵节的具体时间对于解答本题来说较为重要。 3.如图为世界两条著名河流水系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两条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鄂毕河水量较丰富,以夏汛为主 B.尼罗河经水库调蓄,含沙量减小 C.鄂毕河多流经山区,水能较丰富 D.尼罗河自南向北流,易发生凌汛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鄂毕河冬季结冰期长,无航运价值 B.鄂毕河流域资源匮乏,经济较落后 C.尼罗河三角洲土壤肥沃,稻田遍野 D.尼罗河流经国家较多,人口增长快 【答案】 1.B 2.D 【解析】 1.A、鄂毕河主要靠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和降水补给,水量较丰富,以春汛为主,不符合题意。 B、尼罗 河经纳赛尔水库的调蓄,含沙量减小,下游径流量趋缓,故正确。 C、鄂毕河多流经平原区,地势平坦, 落差小,水能资源缺乏,不符合题意。 D、尼罗河自南向北流,由于纬度低,气温高,无冰期,不可能发 生凌汛,不符合题意。故选 B。 2.鄂毕河虽然冬季结冰期长,但是地势平坦,落差小,夏季仍有航运价值, A 错;鄂毕河流经济较落后, 但是流域资源丰富, B 错;尼罗河三角洲土壤肥沃,但是稻田主要分布在尼罗河谷地,多灌溉农业,并非 位于三角洲, C错;尼罗河贯穿非洲东北部,流经坦桑尼亚、卢旺达、布隆迪、乌干达、埃塞俄比亚、苏 丹和埃及等国,最后流入地中海。流经地区多为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故选 D。 4.日照时数是指太阳在一地实际照射的时数。下图示意我国某科学考察站 2012 年各月日照时数。据此完 成下面小题。 1.该科学考察站为 A.中山站 (69 ° 22′ S,76 ° 22′ E) B.黄河站( 78° 55′ N, 11° 56′ E) C.长城站 (62 ° 13′ S, 58° 58′ W) D.中 - 冰站( 65° 43′ N, 17° 22′ W) 2.与 12 月份相比, 1 月份该科学考察站日照时数长的原因可能是 A.昼长时数长 B.阴雨天气少 C.大风日数多 D.太阳高度小 【答案】 1.C 2.B 【解析】 1.该科学考察站 1、2 月份日照时数最多, 1、2 月份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南极附近出现极昼,日照时 数多,因此此科考站位于南半球, B、D错误;该科学考察站 5、6、 7 月份仍然有日照,没有出现极夜, 说明该地纬度低于 66°34′, C正确, A 错误。故选 C。 2.12 月 22 日南极附近出现极昼,长城站昼长达到最大值, 1 月份昼长比 12 月份昼长短, A错误;南极 地区降水 12 月份比 1 月份多,因此 1 月份该科学考察站日照时数长, B 正确;大风日数对日照时数影响 不大, C错误; 12 月 22 日是冬至,南极点附近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之后 1 月份正午太阳高 度会减小,昼长随之变短,日照时数会变小, D错误。故选 B。 5. 近于环形的弯曲河流被称为蛇曲。一般蛇曲都形成在平原上。 “嵌入式蛇曲 ”是嵌入到了地 下的岩石里。下图为山西省永和县黄河蛇曲,属于壮观的 “嵌入式蛇曲 ”景观,但黄河下游地区无蛇曲现 象。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蛇曲相比,永和嵌入式蛇曲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坡度大 B.地壳抬升 C.河流速度快 D.降水稀少 2.该河段春季形成“春汛”的主要原因是 A.积雪融化补给 B.上游凌汛融水 C.冰川融水补给 D.大气降水补给 3.黄河下游无蛇曲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平坦开阔 B.泥沙淤积严重 C.地壳下降运动 D.植被覆盖率高 【答案】 1.B 2.B 3.C 【解析】 1.山西省永和县位于晋陕大峡谷,黄河原来在由松散沉积物组成的平原地区已经形成了 " 蛇曲 " ,后来由 于黄土高原的持续抬升,黄河保留着原有的 " 蛇曲 " 形态,一直向下切下去,形成了嵌入式蛇曲, B 对;地 形坡度大,河流流速快,容易把河流的弯道裁弯取直,蛇曲景观逐渐消失,故 A、C错;降水稀少,流水 的侵蚀作用很弱,流水的下切侵蚀力量不足,不可能形成嵌入式蛇曲, D错。故选 B。 2.山西省永和县位于黄河的中游,黄河上游春季常常形成凌汛,当气温升高,凌汛的冰坝形成的冰水混 合物快速融化,使中游河水水位快速上涨,形成“春汛”, B对;黄河是外流河,水源补给以雨水补给为 主,春季积雪融化、冰川融水对黄河中游的水位变化影响很小, A、 C错;大气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而 不是春季, D错。故选 B。 3.黄河下游地区泥沙淤积严重,受河流侵蚀影响,应形成一定规模的蛇曲,但由于黄河下游地区地壳下 降运动,河流的堆积作用与下沉作用相当,侵蚀作用不明显,故没有形成蛇曲。 C正确, ABD错误。故选 C。 【点睛】 环流是造成蛇曲的主要力量:冲向凹岸的下降水流流速快、侵蚀力强,使得凹岸后退,越来越凹;冲向凹 岸的水流折向河底后,沿凸岸一侧上升,上升的过程中水流速度变慢,携沙能力降低,泥沙不断在凸岸一 侧下沉堆积,使得凸岸变得越来越凸。 6. 玛仁糖(切糕)是丝绸之路时期国内外商队往来时携带的重要食物,主要是用核桃仁、玉米 饴、葡萄干、枣等原料熬制成的维吾尔族特色食品。喀什地区制作玛仁糖的原料十分优良。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玛仁糖是丝绸之路时期国内外商队往来时携带的重要食物,是因为玛仁糖() ①富含多种营养成分②口感香醇,甜而不腻③纯天然无公害食品④质地紧实,水分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喀什地区制作玛仁糖的原料优良,其优势条件是() A.原料筛选严格,制作工艺精湛 B.绿洲分布广,土层深厚肥沃 C.夏季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 D.高山冰雪融水充足,水质清澈 【答案】 1.B 2.C 【解析】 1.题意表明, “玛仁糖 ”是丝绸之路时期国内外商队往来时携带的重要食物,这些商队运输距离遥远,行 走时间长, 中途有许多无人烟之地, 食物补充少, 为了保持商队人员的体力, 所携带的食物必须营养丰富, 利于长时间保存,且体积较小。 “玛仁糖 ”由核桃仁、玉米饴、葡萄干、枣等原料熬制成,富含多种营养成 分,有利于商队人员补充营养,①符合题意; “玛仁糖 ”口感香醇,甜而不腻,但这与作为商队食物关系不 大,②不符合题意;“玛仁糖”纯天然无公害食品,但这与作为商队食物关系不大,③不符合题意; “玛 仁糖 ”质地紧实,水分少,因此体积小,易保存,便利商队携带和保存,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 B符合 题意,排除 A、 C、D。故选 B。 2.材料信息表明,“玛仁糖”由核桃仁、玉米饴、葡萄干、枣等原料熬制成,喀什地区纬度较高,夏季 白昼时间长,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强;大陆性强,晴天多,昼夜温差大,因此当地核桃、玉米、葡萄、 枣的品质优良, C 符合题意。原料筛选严格,制作工艺精湛,与制作 “玛仁糖 ”的原料优良关系不大, A 不 符合题意。绿洲分布广,土层深厚肥沃,原料产量影响较大,对原料的品质影响不大, B 不符合题意。高 山冰雪融水充足,水质清澈,对制作 “玛仁糖 ”的原料优良影响不大,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 7.2019 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下图为“我国 2018 年末各省级行政区城镇化率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省级行政区中,按城镇化率由低到高排列的一组是 ( ) A.豫黑辽津 B.青川云京 C.闽桂渝沪 D.新宁甘晋 2.影响各省级行政区城镇化率的主要因素是 ( ) A.对外开放度 B.资源丰歉度 C.工业化程度 D.交通通达度 【答案】 1.A 2.C 【解析】 【分析】 1.从图中的图例可以看出,豫黑辽津分别为四种不同图例,城镇化率由低到高排列, A 正确;青城镇化 率较川高, B 错误;闽城镇化率较桂高, C 错误;新甘城镇化率范围相同,晋宁城镇化率范围相同, D 错 误。故选 A。 2.从图中可以看出,东部地区总体城市化率较高,工业化程度较高,故影响各省级行政区城镇化率的主 要因素是工业化程度, C正确;对外开放度和交通通达度不是主要原因;东部资源较少;故选 C。 8. 黄河是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之一。黄河下游由于大量泥沙淤积,河道逐年抬升,河床高出 地面,是世界上著名的 “地上悬河 ”。下图是黄河下游 1 万年以来的泥沙年平均沉积速率统计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黄河下游泥沙年平均沉积速率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年降水量 B.地形地势 C.年平均气温 D.植被覆盖率 2.距今 5000 年左右,黄河下游泥沙年平均沉积速率发生了突变,显示 A.气候从暖湿向冷干转变 B.大规模农田的开垦 C.地壳上升河流侵蚀加强 D.草原南界向北移动 【答案】 1.D 2.A 【解析】 【分析】 1.黄河下游的泥沙主要来自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黄土高原位于诸多自然要素的过渡地带,地表黄 土堆积物土质疏松,在缺乏植被保护或天然植被遭到破坏的情况下,抵抗流水侵蚀的能力很弱,所以影响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最主要因素是植被覆盖率,也是影响黄河下游泥沙年平均沉积速率变化的最主要因 素。故选 D。 2.结合上题分析,影响黄河下游泥沙年平均沉积速率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植被覆盖率,读图可知,距今 5000 年之前,沉积速率小,且增速极慢;距今 5000 年左右,黄河下游泥沙年平均沉积速率发生了突变, 明显加快,最可能的原因是气候从暖湿向冷干转变。距今 5000 年之前,气候暖湿,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 水土流失微弱;距今 5000 年之后,流域内气候变冷干,植被退化,水土流失加剧,同时河流径流减少, 黄河搬运能力减弱,从而使泥沙大量在下游沉积, A 正确。此时黄河流域人口极少,并没有大规模的农田 开垦,距今 200 左右的再次突变应该是由于人口增多,大规模农田开垦破坏植被导致的, B错误;地壳抬 升会造成河流落差增大,流速加快,不利于下游泥沙沉积, C错误;草原南界向北移动说明黄河流域气候 趋于暖湿,流域内水土流失会减轻, D错误。故选 A。 9.2016 年 12 月 22 日,我国首颗碳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提升了我国对重点地区乃至全球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监测能力。下图为大气热量传递示意图。完成问题。 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浓度上升,图中首先增强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B 【解析】 【详解】 读大气热量传递示意图可知,①为地面辐射,②为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能量,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大气 辐射中射向宇宙空间的能量。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浓度上升,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上升,首先增强 的是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能量,即②,选项 B 符合题意,排除 A、C、D。 【点睛】 大气保温作用及基本原理: 吸收保存——大气中的 CO2和水汽等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将能量截留在大 气中;补偿作用——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的能量损失,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10. 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 冰碛物或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河谷或河床而后贮 水形成的湖泊。 2018 年 10 月 10 日,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江达县和四川省白玉县境内(位置见下图)发生 山体滑坡,堵塞金沙江干流河道,形成大型堰塞湖(又称金沙江白格堰塞湖) ,对该地区人们生活造成巨 大的隐患。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金沙江段上游河谷大型山体滑坡多发的主要原因是( ) ①河流落差大,河床下切速度快 ②河流侧蚀作用强,掏空山体坡脚 ③火山活动频发 ④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活动 ⑤人们在洪积扇地区过度开垦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④⑤ 2.下列有关金沙江白格堰塞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堰塞湖上游河段不会出现洪涝灾害,人们生活几乎不受影响 B.堰塞湖可以自然泄流,只要及时疏散下游群众即可消除灾害 C.可以利用形成的巨大堰塞湖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D.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当地人民抢险救灾的首要因素 【答案】 1.B 2.D 【解析】 1.金沙江段上游河谷位于横断山脉地区,山高谷深。河流因为落差大,重力势能大,下蚀严重,河床下 切速度快,①对;河流流速快,侧蚀作用强,会掏空山体坡脚,导致山体不稳,容易产生较大的滑坡体, ②对;横断山区火山活动,相对较少,③错;横断山区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 跃,多地震活动,容易诱发大型山体滑坡。④对;该地区人口分布稀疏,人们即使在洪积扇地区开垦影响 也有限,⑤错。故本题选择 B。 2.堰塞湖上游河段会出现水位上涨,淹没上游河谷地带,影响人们的生活, A 错;堰塞湖可以自然泄流, 但堰塞滑坡体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 泄流时间和导致的下游洪水强度难以预测, 及时疏散下游群众只能避 免人员伤亡,减少财产损失程度有限, B 错;利用大型堰塞湖发展旅游业的可行性较低,安全性较低, C 错;该地区人口分布稀疏,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当地人民抢险救灾的首要因素, D对。故本题选择 D。 11. 下图为海口市(约 20°N)某室外篮球场,图甲为 TFBOYS经常练习投篮的球场及投篮点示 意图,图乙为该球场篮板侧视图, M、N分别为某日及半月后地方时 12:00 篮板上沿在球场的投影。 (附: (立)夏满芒夏(至)暑相连,相邻节气间隔大约 15 天)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仅从面光投篮会降低命中率角度考虑,在晚上 6 点投篮命中率最低的地点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篮板上沿投影从 N到 M移动的节气最可能为( ) A.夏至一小暑 B.芒种一夏至 C.小暑一大暑 D.立夏一小满 【答案】 1.A 2.A 【解析】 1.读图甲 ,仅从面光投篮会降低投篮命中率角度考虑 ,该同学在晚上 6:00 投篮 ,太阳位于正西方向,该同学 应位于球篮东侧 ,是面光位置 ,阳光刺眼,命中率最低的地点可能是① ,A 对。④是背光位置 ,D 错。②、③位 置与光线接近垂直 ,影响小 ,B、C 错。故选 A 。 2.该地位于海口市(约 20°N),M 、N 分别为某日及半月后地方时 12:00 篮板上沿在球场的投影, M 点位于篮板的正下方,为太阳直射, N 点位于篮板的南面,太阳位于北方天空,从 N 到 M 移动是影子向 北移动,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且正午太阳高度角增大,夏至一小暑芒种一夏至和立夏一小满太阳直射点 向北移动,排除 CD 。从夏至到秋分,太阳直射点三个月移动 23.5°,半个月移动 4°左右,故影子 M 为 夏至后半个月左右,故为夏至一小暑。故选 A。 12.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A.人均资源消费水平 B.科学技术水平 C.自然资源与环境 D.地区开放程度 【答案】 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人口环境容量的首要因素,学生熟记基础知识即可,简单题。 【详解】 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能够容纳的享有合理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称为人口容量, 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 首要因素是自然资源和环境。人均资源消费水平、科学技术水平、地区开放程度都是次要因素。 故选 C 【点睛】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有: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 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 13.海水稻俗称耐盐碱水稻。浙江省发展海水稻的自然优势条件有 ①海岸线长,滩涂盐碱地广 ②人多地少,市场需求大 ③降水丰富,灌溉水源足 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答案】 D 【解析】 【详解】 浙江省为沿海省份,发展海水稻的自然优势条件有海岸线长,滩涂盐碱地广,①对;人多地少,市场需求 大,不是自然条件,②错;浙江省降水丰富,灌溉水源足,是海水稻的种植优势,③对。浙江省纬度较低, 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小,④错。故 D①③正确。 故选 D 【点睛】 农业的发展受自然条件 (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 和社会经济条件 ( 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科技等 ) 两方面因素共同影响。影响农业的区位条件是不断变化的,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 影响越来越突出。 14. 省际迁移人口分配份额是利用人口普查与抽样调查中 “全国人口中户口登记地为现住地以外 省份人口 ”的统计数据, 计算各省迁入人口占全国省际迁移总人口的份额。 下图为 2000 年至 2015 年省际 迁移人口分配份额变化类型分布格局变化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000 年至 2015 年,我国省际迁移人口显现的新特点是 A.向安徽、重庆等中西部地区迁移流动 B.向北京、天津等京津冀地区迁移流动 C.向广东等珠三角地区迁移流动 D.向上海、浙江等长三角地区迁移流动 2.形成我国省际迁移人口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西部地区环境质量改善,环境承载力提高 B.国家发展政策号召,鼓励支援西部建设 C.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劳动密集型工业减少 D.中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答案】 1.A 2.C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干中的图文信息可知, 2000 年至 2015 年,北京、广东、上海、浙江、福建等地区省际迁移人 口分配份额变化类型为持续下降型,安徽为持续上升型,重庆为先升后降型, 2000 年至 2015 年,我国省 际迁移人口显现的新特点是向安徽、重庆等中西部地区迁移流动, A 对。 2.2000 年至 2015 年,我国经济结构出现巨大转折,中西部地区的第二产业发展迅速,特别是劳动密集 型工业大量从东部发达地区迁入, 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而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 劳动密集型工业减少, 促使人口逐渐向中西部地区回流, C对。 15.汉白玉是纯白色的大理岩,我国天安门前的华表是由汉白玉雕刻而成,该岩石从成因上分类属于 A.花岗岩 B.玄武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答案】 D 【解析】 【详解】 汉白玉是纯白色的大理岩,大理岩属于变质岩, D正确;花岗岩和玄武岩属于岩浆岩,即 ABC错误。故选 D。 16.我国学者利用溶洞内的石笋,研究全球气候变化,该岩石属于( ) A.花岗岩 B.玄武岩 C.大理岩 D.石灰岩 【答案】 D 【解析】 【详解】 我国学者利用溶洞内的石笋,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溶洞景观是石灰岩被流水溶蚀的结果,故该岩石属于石 灰岩, D正确;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玄武岩属于喷出型岩浆岩,大理岩是变质岩,都不可能出现溶 洞景观。 故选: D 【点睛】 喀斯特地貌是喀斯特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 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 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岩石的可溶性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岩石的类型,熟记相关知识即可。 17.地处华北平原的白洋淀,曾是抗日武装雁翎队抗日游击的主战场。读下图,回答下题。 抗战时期,白洋淀成为得天独厚游击战场的主要原因是( ) ①河道宽阔水深,利于船只出入 ②芦苇茂密遍布,易于隐藏和伏击 ③水产资源丰富,易于长期野外生存 ④水巷交错纵横,易于快速而自由进退 ⑤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利于游击战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④⑤ 【答案】 C 【解析】 【详解】 河道宽阔水深,利于船只出入,但不具有隐蔽性,易被发现,排除①;水的比热容大,因此白洋淀中气温 年较差、日较差较小,⑤错误;②③④向有利于白洋淀成为得天独厚游击战场。故 C 正确。 【点睛】 本题宜采用排除法。 18. 吉林省常住人口约 2740 万 (310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 ,但最近几年有所下降下图示意 309-31 年吉林省总人口、人口自然增长率 (%)、少儿抚养比 (%)、老年抚养比 (%) 变化。人口抚养比是指非 劳动人口与劳动年龄 (15~64 岁 ) 人口数之比。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曲线对应正确的是 A. I ——老年抚养比 B.Ⅱ——总人口数量 C.Ⅲ——少儿抚养比 D.Ⅳ——自然增长率 2.符合 309-31 年吉林省人口变化特点的是 A.劳动年龄人口严重不足 B.出生人口数持续增加 C.老年人口数量增加较快 D.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 3.吉林省 315 年以来总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片 A.人口迁移 B.产业复兴 C.生育政策 D.气候变化 【答案】 1.D 2.C 3.A 【解析】 【分析】 1.我国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和曲线Ⅳ相符。近几年吉林市的常住人口在减少, 据图可知只有曲线Ⅲ有明显的减少,所示曲线Ⅲ为总人口数量。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少儿抚养比不会出现 太大增幅,所以曲线Ⅰ为少儿抚养比。近些年随着老龄化现象的不断加剧,老年抚养比在不断增加,曲线 Ⅱ对应老年抚养比。综上 D 项正确。 2.据图可知老年抚养比增加较快,反映老年人数量增加较快, C项正确。 虽然抚养比较大,但是人口基 数大,不会出现劳动力严重短缺的现象, A 项错误。总人口减少,少年儿童抚养比较稳定,出生人口数量 较稳定且逐渐减少, B 项错误。由材料无法看出性别比, D 错。所以选 C。 3.315 年以来总人口迅速减少,最有可能是人口迁移导致, A 项正确。产业复兴会吸引人口迁入,总人口 数量增加,而非减少, B 错误。生育政策和气候变化不会引起人口数量剧烈变化, CD错误。所以选 A。 19. “秘色瓷 ”是中国古代越州(今浙江一带)名窑进贡朝廷的一种精品瓷器,具有质地纯正、 釉色清莹, 烧制难度极大, 生产成本高的特点。 越窑生产的贸易 “ 秘色瓷 ”以碗、 罐、壶等日常用具为主, 出口到朝鲜、日本、印度、伊朗、埃及、坦桑尼亚等地(下图) ,从唐朝至宋朝持续了 300 多年。中国大 规模出口 “秘色瓷 ”,提升了进口国家人们的生活品质,同时把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由明州北上至登州的海上贸易时段多选择夏季,这是为了 A.规避海上风浪 B.避开暴雨侵袭 C.便于获得物资补给 D.缩短运输时间 2.越窑生产的“秘色瓷”较少在国内市场销售,大规模出口国外的原因是 A.交通条件改善 B.国内市场需求小 C.传播陶瓷文化 D.获取更多经济利益 3.“秘色瓷”受到贸易对象国家的欢迎,这是由于“秘色瓷”具有较高的 A.实用价值 B.收藏价值 C.经济价值 D.艺术价值 【答案】 1.D 2.D 3.A 【解析】 【分析】 1.据图可知,明州和登州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夏季受东南季风的影响沿岸洋流自南向北流,由 明州北上至登州的海上航运顺风顺水,可以缩短运输时间,所以海上贸易时段选择夏季。综上所述,故选 D。 2.据材料可知,“秘色瓷”是中国古代越州(今浙江一带)名窑进贡朝廷的一种精品瓷器,大规模出口 国外可以获取更多经济利益,故选 D。 3.据材料“提升了进口国家人们的生活品质”可知,“秘色瓷”受到贸易对象国家的欢迎,是由于“秘 色瓷”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故选 A。 【点睛】 工业生产的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20.据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 WMO)最新数据,全球新一轮厄尔尼诺可能即将到来,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 会发生 A.亚洲东部沿海台风次数增加 B.南美太平洋沿岸涌升流减弱 C.东太平洋海域表层水温偏低 D.西太平洋沿岸出现暴雨洪涝 【答案】 B 【解析】 【详解】 A,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西北太平洋热带风暴(台风)的产生个数及在亚洲东部沿海登陆个数均较正常 年份少,故亚洲东部沿海台风减少, A项错误。 B,厄尔尼诺扰乱洋流模式及大气环流,赤道以南东南信风减弱或消失,南美太平洋沿岸涌升流减弱,故 B项正确。 C,厄尔尼诺扰乱洋流模式及大气环流,使东太平洋海域表层水温异常升高,故 C项错误。 D,厄尔尼诺扰乱洋流模式及大气环流,赤道以南东南信风减弱或消失,南赤道暖流减弱或消失,赤道逆 流加强。西太平洋沿岸变得干旱少雨,东亚、东南亚等地降水减少,故 D项错误。 故选 B。 二、综合题(本题包括 4 个小题,共 40 分) 21.中国与塞内加尔愿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牵引,以中非合作论坛为平台,加强沟通与合作,发挥 优势互补。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塞内加尔国土面积为 196722 平方公里,海岸线长 700 公里;气候特征表现为,终年高温, 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降水一般集中在每年的 6 月至 10 月,使得境内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具有季节 性特点。该国经济不发达, 70%的人口从事农业,农业以种植花生、棉花、小米、高粱、玉米、木薯等为 主。渔业、磷酸盐出口以及旅游业等是其传统创汇产业。 材料二:塞内加尔从中国进口商品主要有机电产品、纺织服装等工业制成品;出口给中国的主要商品 有花生、棉花、渔产品等初级产品。近年来的两国贸易量如下图所示。 材料三:塞内加尔流域简图 (1)从行星风系角度,分析该国河流具有季节性特征的原因。 (2)根据图文资料,描述塞内加尔贸易的特点。 (3)依据塞内加尔资源特点,如要增加贸易额,针对其传统创汇产业应采取哪些措施。 (4)从海洋资源方面,分析我国与塞内加尔合作开发渔业资源的可行性。 【答案】 (1)全球气压带和风带会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塞内加尔每年 6-10 月,赤道低气 压带随太阳直射点南移,影响塞内加尔,降水丰沛,河流径流量丰富; 11 月-5 月,受来自内陆的东北信 风影响,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少,甚至断流。所以,塞内加尔境内河流具有季节性特点。 (2)塞内加尔出口商品额高于进口商品额;不管是出口商品额还是进口商品额都呈增长的趋势;出口商 品已初级产品为主,进口以工业制成品为主。 (3)积极开发磷酸矿资源,加大矿产出口量;加大鱼类产品的出口,增加外汇收入;对磷酸矿、鱼类进 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利用热带景观资源,积极发展旅游业。 (任答 3 点) (4)塞内加尔海岸线漫长,有丰富的渔业资源;我国人口众多,对鱼类产品的需求量大,尤其是对于热 带鱼类进口的市场更大。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一带一路”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影响河流水文特征的因素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分析,工业 的区位因素及区域合作的背景分析, 涉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知识, 突出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区 域认知能力。 【详解】 ( 1)行星风系称“行星风带”。 在不考虑地形和海陆影响下全球范围盛行风带的总称。全球气压带和风 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有规律的移动, 就本半球而言, 大致夏季北移, 冬季南移。 结合图示信息可知, 该地位于 12°N-16 °N 之间,夏季随着气压带和风带的北移,该地 6-10 月份受赤道低压带的控制,降水 丰富,河流径流量丰富,为河流的丰水期;冬季随着气压带和风带的南移, 11 月至次年 5 月份,该地受东 北信风带的控制,由于信风来自陆地上干燥,且纬度较低,气温较高,因此该时段降水少,蒸发旺盛,河 流的径流量少,为枯水期,甚至出现断流。所以,塞内加尔境内河流具有季节性特点。 ( 2)结合图文资料进行分析,从近年来的两国贸易量看,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且两者都呈上升趋势; 从进出口商品来看,塞内加尔从中国进口商品主要有机电产品、纺织服装等工业制成品;出口给中国的主 要商品有花生、棉花、渔产品等初级产品。这体现了两国经济发展的差异。 ( 3)本题考查区域经济发展的措施,结合材料可知,该国的传统创汇产业为渔业、磷酸盐出口以及旅游 业等,因此应围绕这些产业采取措施,首先可以加强科技的投入,对磷酸盐、鱼类资源进行深加工,延长 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其次,由于该国磷酸盐资源、和渔业资源丰富,可以适当扩大开采规模,增 加矿产资源和渔业资源的出口量;再次该国位于热带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季节性旅游资源,可以结合当 地的旅游资源及区域历史背景,打造全球知名的旅游景点,发展旅游业,增加经济的收入的等。 ( 4)本题考查工业的区位因素,结合题干信息及两个经济发展的背景来看,首先塞内加尔海岸线长 700 公里,说明海岸线漫长,浅海大陆架水域面积广阔,渔业资源丰富,且渔业作为塞内加尔传统创汇产业, 说明渔业出口量多;而中国由于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对鱼类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结合两个地理环境分 析,中国主要位于亚热带、温带地区,热带地区面积小,对热带鱼的需求量更大。 22.(题文) [ 地理 —— 选修 3:旅游地理 ] 浩瀚沙漠、苍茫戈壁、逶迤雪山、天山花海、丝路古道、民族风情 ⋯⋯ 这些年来,以丰富的旅游资源 为依托, “辽阔疆域、无限风光,新疆是个好地方 ”的旅游品牌形象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 2018 年 2 月 22 日, 2017— 2018 首届中国新疆冬春季旅游国际影像节正式启动,影像节两大赛事 “ 摄影作品大 赛 ”“ 微视频大赛 ”作品征集同步启动。 列举新疆冬春季节适合举办的旅游活动,并说明新疆举办冬春季旅游国际影像节的意义 【答案】旅游活动:冬季冰雪游、春季赏花游、戈壁沙漠游、民俗游等。 意义:通过多元化的影像作品,全面展示新疆冬春季旅游资源;通过举办比赛,吸引参赛者来新疆进行深 度游,挖掘各个景点的内涵;通过举办新疆冬春季旅游国际影像节,制造新疆冬春季旅游潮,提升新疆冬 春季旅游品牌形象。 【解析】 结合材料可知,新疆冬春季节适合举办的旅游活动有冬季冰雪游、春季赏花游、戈壁沙漠游等。新疆举办 冬春季旅游国际影像节的意义可从展示新疆旅游资源、吸引游客、提升品牌形象等方面分析。 23.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班公错是青藏高原西部的一座湖泊,属构造性湖泊,东西狭长,总面积 604 平方公里。班公错属内流 湖,湖水由东向西依次为淡水、半咸水、咸水。湖水清澈,透明度 3—4 米。班公错湖东部水质为淡水, 中西部为咸水,盛产裂腹鱼。湖中有十多个大小不等的岛屿,有著名的鸟岛,位于湖中心,岛上约有 20 多种鸟类,一到夏季,就有数以万计的鸟来此繁殖。下图为班公错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1)分析班公错湖水透明度高的自然原因。 (2)说明班公错鸟岛的形成条件。 (3)班公错湖光山色、水体清澈、飞鸟云集,有人主张大力开发班公错地区的旅游资源,你是否赞同? 请说明理由。 【答案】 (1)流域内多冻土,土质坚硬,流水难以侵蚀;气候寒冷,土壤发育差;水温低,浮游生物少。 (2)班公错地处中国西部边境,交通不便,信息相对闭塞,游客很少到访,自然环境保存完好 ; 湖中的鱼 类、水草等生长环境好,鸟类食物充足 ; 天敌较少。 (3)赞同。 理由 : 该地区开发较晚, 生态保持较好; 该地区经济落后, 旅游资源开发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能带动当地脱贫致富。或不赞同。理由:该地区生态脆弱,资源开发会破坏当地生态环境;开发湖区旅游 资源会破坏鸟类的栖息地 ; 地处青藏高原西部,交通不便;距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远,市场狭小。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班公错为背景,考查地表形态、区域水文特征的分析及区域开发问题的分析,要求学生掌握区域地 理特征的分析方法及考查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详解】 (1)班公错湖水透明度高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湖水中泥沙来源少和浮游生物少等方面进行分析。班公错是 青藏高原西部的一座湖泊,海拔高,气温低,流域内多冻土,土质坚硬,流水难以侵蚀,水土流失少;气 候寒冷,土壤发育差,石质为主;水温低,浮游生物少,生物风化弱,碎屑物质少。 (2)主要从良好的自然环境,丰富的饵料方面进行分析,班公错是青藏高原西部的一座湖泊,地处中国 西部边境,交通不便,信息相对闭塞,游客很少到访,自然环境保存完好;湖中的鱼类、水草等生长环境 好,鸟类食物充足;天敌较少。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两种观点都可以,说清楚理由即可。班公错是青藏高原西部的一座湖泊,开发 较晚,生态保持较好,旅游资源独特,吸引力强;该地区经济落后,旅游资源开发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能带动当地脱贫致富,故赞同。该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地区,生态脆弱,资源 开发会破坏当地生态环境;数以万计的鸟来此繁殖,开发湖区旅游资源会破坏鸟类的栖息地 ;地处青藏高 原西部,交通不便,增加游客的出行成本;位于我国的西部地区,距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远,市场狭小,故 不赞同。 24.(地理——环境保护)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隆河冰川位于瑞士境内,是阿尔卑斯山最古老的冰川之一。在过去的八年里,每年夏天,瑞士人都会 用白色的帆布毯子将冰川严严实实地覆盖起来。下图示意被白色毯子覆盖的冰川。 分析瑞士人给隆河冰川覆盖白色毯子的原因。 【答案】全球变暖,污染加剧,隆河冰川融化速度加快;白色毯子反射率高,可以有效的反射阳光,减少 冰川直接吸收的阳光热量;白色毯子减弱了空气和冰川的热量交换;给冰川盖上毛毯,可以减缓冰川融化 速度等。(合理即可) 【解析】 【详解】 结合材料中的“夏季”为冰川覆盖毯子,可以与全球变暖联系起来。由于近年来全球变暖加速,冰川融化 速度加快,这会给环境带来许多影响。毯子为白色可以增大阳光反射率,减少冰川吸收太阳辐射;同时覆 盖毯子可以减弱冰川和空气中热量的交换, 从而减缓冰川融化速度, 并能从一定程度上减少外力作用 (风、 水、生物等)对冰川的破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