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吴忠市2021届新高考地理模拟试题(2)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宁夏吴忠市2021届新高考地理模拟试题(2)含解析

宁夏吴忠市 2021 届新高考地理模拟试题( 2)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 20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1. 土壤含水量一般是指土壤绝对含水量 , 即 100 克烘干土中含有水分的克数 , 也称土壤含水率。 下图示意环青海湖地区草地、农田土壤含水率随土层深度的变化 , 农田作物根深一般 0~20 厘米。 阅读图文资料 , 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环青海湖地区草地与农田土壤含水率垂直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地土壤含水率一直高于农田土壤含水率 B.农田土壤含水率随土层深度增加持续上升 C.草地土壤含水率垂直变化小于农田 D.草地土壤含水率随土层深度增加逐渐下降 2.农田表层土壤含水率低于深层的原因是 A.表层土壤接收太阳辐射多 , 土壤升温快 , 蒸发量大 B.土层越深根系吸水能力越强 C.农作物蒸腾作用对土壤含水率影响不大 D.土层越深 , 地下水越丰富 【答案】 1.D 2.A 【解析】 【分析】 1.从图中看,在深度大约 45cm 处草地土壤含水率等于农田土壤含水率, A 不对。农田土壤含水率随土层 深度增加总体上升,但在大约 25cm 处有所下降, B 不对。从图中看曲线的变化,草地土壤含水率垂直变 化大于农田,草地土壤含水率随土层深度增加逐渐下降, C不对, D 对。故答案选 D。 2.表层土壤与深层比较,表层接收太阳辐射多 ,故土壤升温快 ,蒸发量大,导致其土壤含水率低于深层, A 对。农田中,作物根系主要集中在比较浅的土层,因此土层越深根系吸水能力越强描述不对, B 不符合题 意。农作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部分,故对土壤含水率影响较大, C不对。地下水受到 多种因素影响,则土层越深,地下水越丰富描述不对, D 不对。故选 A。 2.人口金字塔中, 各个年龄性别组相加, 构成了总人口。 如图为“某国 2017 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因素是( ) A.政局动荡 B.生育观念 C.产业结构 D.自然灾害 2.该国最可能位于( ) A.北美 B.西亚 C.西欧 D.南美 【答案】 1.C 2.B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以某国 2017 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为材料,设置两道试题,涉及性别比失衡的原因、国家判断 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图中显示,该国 20-55 岁之间人口中,男性人口比重远大于女性人口,其他阶段的男女人口性别比相 差不大,最可能是因为该地区的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年轻劳动力,所以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 因此选项 C符合题意。政局动荡会导致战争多发,男性死亡率提高,导致男性比例减少,显然与图中信息 不符合,选项 A 不符合题意。只是青壮年的性别比差距大,其他年龄段差距并不大,不是因为生育观念, 选项 B 不符合题意。自然灾害不会导致性别比严重失衡,选项 D不符合题意。 2.北美经济发达,老年人口比重会比较高,图中所示地区老年人口比重并不高,故 A 不符合题意。西亚 由于石油产业发达,开发石油需要大量的男性青壮年劳动力,所以吸引其他国家的劳动力迁入,导致男女 性别比差距较大,故 B 正确。西欧经济发达,老年人口比重会比较高,故 C不符合题意。南美经济发展水 平低,不会吸引大量青壮年迁入,故 D不符合题意。 3. 雪压是指建筑物单位水平面积所能承受的积雪的重量。 雪压的大小与积雪的深度和寄度有关, 道常是筑工程上计算雪載量的设计依据。 下图为我国基本雪压分布图 ( 单位 :kN/m2)( 基本雪压是指 50 年一 遇的最大雪压 )。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东部雪压的分布由南向北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 A.季风 B.水汽 C.地形 D.洋流 2.伊宁的基本雪压明显大于喀什的主要原因是 A.距海洋较近 B.纬度较高 C.位于迎风坡 D.海拔较高 3.为减少积雪对建筑物的危害,可减少建筑物顶部的 A.坡度 B.粗糙度 C.厚度 D.面积 【答案】 1.A 2.C 3.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等值线的判断和我国降水分布 . 1.东部雪压总体上南小北大,主要是因为冬季南方受冬季凤影响较小。气溫较高,雪压较小;北方受冬 季凤影响较大,气温较低 . 雪压较大,故选 A。 2.伊宁在伊犁河谷,伊犁河谷开口朝西,位于西风的迎风坡冬季降雪较多,雪压较大;喀什西面是帕来 尔高原,位于西风的背风坡。冬季降雪较少,雪压较小。故选 C。 3.减少建筑物顶部的粗糙度 . 积雪容易滑落,可以减少对建筑物的危害,故选 B。 4.下图为年中国人口出生率变化曲线。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根据我国国情和图中资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018 年总人口比 2017 年少 B.中国人口出生率将持续上升 C.未来人口老龄化问题将解决 D.人口将继续维持低生育水平 2.2016 年人口出生率明显升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国家政策 B.经济发展 C.教育水平 D.医疗卫生 【答案】 1.D 2.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人口问题。 1.A.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总人口近年依然持续增长,故 A 错误。 B. 根据图示,受多种因素影响,人口出生率是有起伏的,故 B 错误。 C. 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根据我国国情和图中资料,未来人口老龄化问题不能确定能否解决,故 C 错误。 D. 根据图中显示,人口将继续维持低生育水平,故 D 正确。 本题正确答案为 D。 2.2016 年 1 月 1 日,全面开放二孩政策开始执行, 受此政策影响, 2016 年人口出生率明显升高。 故选 A , 经济发展、教育水平和医疗卫生不会出现短时间明显改变, BCD错误。 本题正确答案为 A 。 5.盛夏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某天气系统控制下出现炎热干燥的天气。下列示意图中,反映该天气系统气流 状况的是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详解】 盛夏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炎热干燥的天气是伏旱天气,是由高压(反气旋)天气系统引起。反气旋从气流 状况来说为辐散气流,长江中下游地区位于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右偏转,反气旋为顺时针辐 散, D 正确。 A 为南半球气旋, B 为北半球气旋, C 为南半球反气旋, ABC 错误。故选 D。 6.第 21 届世界杯足球赛于 2018 年 6 月 14 日至 7 月 15 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举行。 北京时间 7 月 15 日 23:00 决赛开始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最接近( ) A. 3° S,45 °W B. 18° S,38 °E C. 18° N,45 °W D. 3° N,38 °E 【答案】 C 【解析】 【分析】 【详解】 题意表明,第 21 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开始时是北京时间( 120°E 的地方时) 7 月 15 日 23:00,太阳直射 点的地方时应为 12 时, 即太阳直射点比 120°E迟 11 小时, 因此太阳直射点位于 120°E 以西 165°(15°×11), 经计算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 45°W,排除 B、D; 7 月 15 日位于夏至日( 6 月 22 日)以后 23 日,根据直射 点南北移动的速度( 4 日/1°)计算,此日直射点的纬度约为 18°N,排除 A,C符合题意。故选 C。 7.2016 年 11 月初,某电商对其物流仓库进行了自动化物流升级,升级后发货能力和出货效率得以大幅 度提升。自动化物流升级可( ) A.提高货物分拣速度 B.缩短途中运输时间 C.降低网络商品价格 D.增大物流仓储容量 【答案】 A 【解析】 【详解】 材料“某电商对其物流仓库进行了自动化物流升级, 升级后发货能力和出货效率得以大幅度提升”, 说明 自动化物流升级可以提高货物分拣速度。不会增大物流仓储容量和降低网络商品价格,故 A 正确, C、D 错误。缩短途中运输时间需要交通做保障,而自动化物流升级是针对物流仓库,故 B 错误。 【点睛】 分析和解读材料是本题解答的关键。 8.下图四地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晴天温差大于阴天,故排除①和③;陆地相对于海洋比热容小,故而温差大,故排除②; 所以,温差最大的是④,即为晴天的陆地。 故选 D。 【点睛】 晴天云层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夜晚保温作用弱,故而白天温度高夜晚温度低;多云的白天(阴 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不高;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气温不低,故气温日较差较小。 9.伶仃洋水域位于我国珠江口,周边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下表为伶仃洋海岸线类型及长度统计表( km)。 据此完成下面小題。 时间 基岩海岸 砂砾质海岸 淤泥质海岸 红树林海岸 人工海岸 1978 年 94.2 152.81 80.75 84.88 278.21 1984 年 92.82 128.87 79.39 63.98 328.83 2003 年 88.34 87.54 19.05 15.15 571.12 2006 年 80.61 102.85 8.94 18.40 578.34 2014 年 77.43 102.85 5.94 27.26 586.13 1.1978 年至今,伶仃洋水域 A.总岸线增长,水域面积缩小 B.人工岸线增长,自然岸线增长 C.总岸线缩短,水域面积扩大 D.工岸线缩短,自然岸线缩短 2.导致当地淤泥质海岸变动的主要原因是 A.填海造地 B.泥沙堆积 C.滩涂养殖 D.海水侵蚀 【答案】 1.A 2.A 【解析】 1.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 1978 年至今,伶仃洋自然岸线 1978 年为 412.82,2014 年为 213.48,自然岸 线缩短; 人工岸线, 1978 年为 278.21,2014 年为 586.13,人工岸线增长; 总岸线, 1978 年为 691.03,2014 年为 799.61,总线增长,水域面积缩小, A 选项正确, B、C、D 选项错误。故选 A。 2.据材料可知,伶仃洋水域位于我国珠江口,周边地区经济发展迅速,由于大面积填海造地,导致当地 淤泥质海岸大幅度缩短,人工海岸增长, A 正确。海水侵蚀、泥沙堆积、滩涂养殖不会导致海岸线在短时 间内大幅度缩短, B、C、D 错误。故选 A。 【点睛】 海岸线分为自然岸线和人工岸线。自然岸线除了指海洋的岸线,也包括江河湖泊的岸线。淤泥质海岸是由 淤泥或杂以粉沙的淤泥(主要是指粒径为 0.05~0.01 毫米的泥沙)组成,多分布在输入细颗粒泥沙的大河 入海口沿岸。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导致当地淤泥质海岸变动的主要原因,解题的关键是从题干中获 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10. 在林、灌地植物群落中,降雨时部分水量会被林冠层截留,而通过林冠层间隙或从枝条叶片 上滴落的水量称为 “穿透雨 ” ,还有一部分则沿叶片、枝条、茎干向下运动 , 最终直达植物根部,被称为 “树干茎流 ” 。林冠层降雨截留再分配的过程改变了区域降水的空间分布格局,尤其是对干旱、半干旱地 区植被的生存和生长具有深远影响。下图为林灌区降雨截留收集测量装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降雨量( P)、截留量( IC)、穿透雨量( TF)和树干茎流量( SF)四者之间的关系是 A. SF=P-TF-IC B.SF=P-TF+IC C.SF=P+TF+IC D.SF=P+TF-IC 2.图中乙量筒是用来测量 A.截留水量 B.降雨量 C.穿透雨量 D.树干茎流量 3.研究发现,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其树干根区附近的土壤中养分集聚,形成“肥岛效应”。这主要 得益于树干根区附近 A.枯枝落叶多,有机质分解旺盛 B.土壤湿度大,腐殖质积累更快 C.植物根系广,汇聚林间空地土壤养分 D.树干茎流强,淋洗林冠层大气沉降物 【答案】 1.A 2.C 3.D 【解析】 1.根据材料:在林、灌地植物群落中,降雨时部分水量会被林冠层截留,而通过林冠层间隙或从枝条叶 片上滴落的水量称为“穿透雨”,还有一部分则沿叶片、枝条、茎干向下运动 , 最终直达植物根部,被称 为“树干茎流”。所以 P=IC +TF +SF,所以 SF=P-IC -TF ,故选 A。 2.图中乙量筒连接乙集水接口,乙集水接口置于林冠层下部,应测量通过林冠层间隙或从枝叶片上滴落 的水量,即是测量穿透雨量, C 正确;图中甲量筒测量树干径流量,量水筒测量降雨量,截留水量可以通 过计算得出。故选 C。 3.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林灌木丛能有效降低风速,截获和聚集粉粒、尘埃等大气沉降物,降雨后,这些 大气沉降物被树干径流淋洗,带至树干根部附近,使得养分集聚形成“肥岛效应”, D 正确;干旱半干旱 地区植被枯枝落叶较少,且微生物相对较少,有机质分解不会旺盛, A 错;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土壤 湿度相对较小, B 错;林间空地上土壤养分少, C 错。故选 D。 11. 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 国家规划建设北京通州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 ,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两项战略举措 , 将形成北京新的两翼 , 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 读下图 , 完成下面小题。 1.与通州相比 , 选择雄安新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主要原因是 ( ) ①靠近白洋淀 , 资源环境承载力强 ②距北京较近 , 受其辐射影响发展快 ③交通设施好 , 便于开展对外联系 ④开发程度低 , 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 有利于北京市 ( ) A.扩大城市规模 B.丰富城市职能 C.改善城市环境 D.提高城市等级 【答案】 1.D 2.C 【解析】 【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雄安新区选址的主要原因。读图分析可知,雄安新区距离北京比通州距离北京的距离远, ②错误;且雄安新区靠近白洋淀,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力强,①正确;而且雄安新区现有开发程 度较低,交通等基础设施较通州薄弱,但发展空间比较充裕,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③ 错误,④正确,故选 D。 2.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有利于北京市分散城市职能,从而疏散人口,控制人口规模,改善城市环境, C正确。故选 C。 12.2018 年 12 月 18 日在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大会上, 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荣获“改革先锋”称号。 40 年前的冬天,位于淮河中游东南部的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 18 户农民,率先实行农业“大包干”,拉 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小岗村所处的温度带及其农作物熟制为 ①中温带 ②暖温带 ③亚热带 ④一年一熟 ⑤二年三熟 ⑥一年二熟 A.①④ B.②⑤ C.③⑥ D.③⑤ 【答案】 C 【解析】 【分析】 结合材料信息,确定区域位置,根据我国热量带的划分,分析小岗村所处的温度带及其农作物熟制。 【详解】 读材料可知,小岗村位于淮河中游东南部,属于亚热带;水热条件较充足,作物可以一年两熟。 C对。 故选 C。 13.图 a 为某游客于当地时间(西五区)正午拍摄到的尼亚加拉瀑布景观图;图 b 为该瀑布成因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测量结果,尼亚加拉瀑布每年都会“迁移”1 米左右,它的主要迁移方向是( ) A.左岸 B.右岸 C.上游 D.下游 2.有利瀑布发育的地质条件是( ) ①组成河床底部的岩石上软下硬 ②组成河床底部的岩石下软上硬 ③位于断层构造带 ④位于向斜构造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游客拍摄图 a 瀑布景观时,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 A.乌苏里江正迎着晨曦 B.帕米尔高原暮霭沉沉 C.伦敦大笨钟日影朝西 D.北京的夜空繁星点点 【答案】 1.C 2.C 3.D 【解析】 【分析】 本题组考查知识点较多,难度较大。第 1 题要明确瀑布的侵蚀作用的特点,然后进行推断。第 2 题要理解 岩石岩性的不同对侵蚀作用的影响, 和不同的构造带对瀑布形成的地形条件的影响。 第 3 题要求学生熟练 掌握乌苏里江、帕米尔高原、伦敦、北京的时区,会进行区时的计算。 1.瀑布落差大,流速快,向下侵蚀明显,因此,会使瀑布下的岩壁受到明显侵蚀而后退,因此答案为 C。 2.组成河床底部的岩石上软下硬,可以使岩石在受到流水侵蚀的时候,上面的受到侵蚀明显,下面侵蚀 较弱,从而使岩壁落差减小,不利于瀑布发育,①不对;组成河床底部的岩石下软上硬,可以使岩石在受 到流水侵蚀的时候,上面的受到侵蚀较弱,下面侵蚀较明显,从而使岩壁落差增大,有利于瀑布发育,② 对;断层构造带易发育成较陡的岩壁,有利于发育瀑布,③对;向斜岩层向下凹陷,不易形成较陡的崖壁 形成瀑布,④不对。故答案为 C。 3.根据材料,游客在西五区正午时拍摄当地景观。乌苏里江地处东九区,时间大约是 2 点,不可能正迎 着晨曦, A 不对; 帕米尔高原地处东五区, 计算时间为 22 点, 此时应该为夜晚, 不可能暮霭沉沉, B不对; 伦敦位于 0 时区,计算时间为 17 点,则伦敦的太阳位于西南方位,钟的影子朝向东北方位, C不对;北 京时间用东八区时间,计算大约是 1:00 ,处于夜晚,夜空可能呈现繁星点点, D对。 故答案为 D。 14. 下图中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差为 30 度, A、B 为晨昏线上的两点,太阳直射西半球。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此时, B 点的地方时是 ( ) A. 4 时 B.8 时 C.16 时 D.20 时 2.此时, B 点位于 ( ) A.晨线,昼长 16 小时 B.昏线,昼长 16 小时 C.昏线,夜长 16 小时 D.晨线,夜长 16 小时 【答案】 1.D 2.B 【解析】 【分析】 从 20°W向西到 160°E 是西半球。图中 A、B 为晨昏线上的两点,太阳直射西半球,所以 AB 是昏线。 A 点是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时刻是 18 点。经度每隔 15°,时间相差 1 小时,东边的比西边的早。昼长时间 =(日落时间 - 正午时间) x2。 1.图中 A、B 为晨昏线上的两点,太阳直射西半球,所以 AB 是昏线, A 点的时刻是 18 点。相邻两条经线 的经度差为 30 度, B 点的经度是 90°E。经度每隔 15°,时间相差 1 小时,东边的比西边的早,此时, B 点的地方时为 20 时, D对。 A、B、C错。 2.图中 A、B 为晨昏线上的两点,太阳直射西半球,所以 AB 是昏线, B 点位于昏线上。此时, B点的时 刻是 20 点,即日落时间 20 点。昼长时间 =(日落时间 - 正午时间) x2,昼长 16 小时, B 对。 A、C、D错。 15.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 A.丙处岩浆侵入不可能导致甲处岩石变质 B.乙处断层发生在丙处花岗岩之后 C.丙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 D.图中显示该地形成 3 次褶皱 2.图中显示该地至少发生过几次地壳的抬升运动 A. 2 次 B.3 次 C.4 次 D.5 次 【答案】 1.A 2.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为载体,涉及地壳的物质循环地壳运动等知识,考查学生的读图、析 图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据图,丙处是侵入型岩浆岩,而甲处是砂岩是沉积岩,覆盖在丙之上,说明是在丙处岩石形成之后形 成的,故丙处岩浆侵入不可能导致甲处岩石变质,故 A 正确,乙处岩层先断裂后,岩层才被侵入的岩浆破 坏,所以丙处花岗岩形成于乙之后,故 B错,丙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幔的软流层,故 C错,图中共形成 了 4 次侵蚀面,其中下面 3 次由于受挤压与表面侵蚀面不平行,说明岩层发生完全变形,形成褶皱构造, 而中间两次侵蚀面平行,说明属于同一次褶皱过程,因此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2 次,故 D错。 2.图中岩层中共形成了 4 次侵蚀面,说明该地至少发生过 4 次地壳的抬升运动。故 C正确,其它三个选 项自然排除。 16. “ 雪龙 2 号 ”是我国自行设计、自主建造的全球第一艘采用船首、船尾双向破冰技术的极地 科考破冰船,具有极强的破冰性能和灵活性,能够满足无限航区要求、具备全球航行能力,甚至可以在极 区大洋安全航行。北京时间 2019 年 10 月 15 日,“雪龙 2 号 ”从深圳启航,与 “雪龙号 ”首次双船出海, 执行中国第 36 次南极科考任务,预计 2020 年 4 月中旬返回。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雪龙号”在南极科考遇到的自然困难主要是 ①冰山浮冰 ②淡水匮乏 ③猛兽伤害 ④恶劣天气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我国第 36 次南极科考明显不同于以往科考的是 ①缩短了科考航行时间 ②提高了科考的舒适度 ③延长了科考时间 ④拓展了科考区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10 月 24 日 16 时 51 分科考船穿越赤道,这一天,科考队员观察到的现象可信的是: A.日出东北,日落西南 B.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 C.乌云密布,狂风暴雨 D.昼夜由昼短夜长变为昼长夜短 【答案】 1.B 2.D 3.D 【解析】 1.由于所经地区纬度高,气温低,故冰山浮冰众多,①正确;因受盛行西风影响,形成狂风巨浪,天气 恶劣 ,④正确;科考往往选择在南极极昼期间进行,故 D 项错误;该区域降水较少,故 B 项错误。冰川淡 水资源丰富,②错误。南极气候寒冷,猛兽较少,③错误。故选 B。 2.“雪龙 2 号”是全球第一艘采用船首、船尾双向破冰技术的极地科考破冰船,具有极强的破冰性能和 灵活性,能够满足无限航区要求、具备全球航行能力,甚至可以在极区大洋安全航行,比常年 3 月返回时 间晚,可以延长了科考时间,拓展了科考区域,③④正确,①错误。科考是以科学考查为目的,舒适度不 是主要考虑因素。故选 D。 3.10 月 24 日 16 时 51 分科考船穿越赤道,这一天,科考队员观察到的现象可信的是: 10 月 24 日太阳直射南半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A 错误。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 B 错误。赤道受赤道低压控制,风力较小,不会狂风暴雨, C错误。由北半球进入南半球,昼夜由昼短夜长 变为昼长夜短, D正确。故选 D。 【点睛】 11 月至次年 3 月,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昼大于夜并且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有利于 考察。这个时候也是南半球的夏季,气温相对于冬季较高,所以这个时候去最好 ,这时也是南极科考队最 繁忙的时期。主要活动是观测南极对全球气候的影响,观测气候等等。 17.下图为某区域洋流模式示意图,图中洋流流向及对沿岸地区气候的影响是() A.甲向南流,增温增湿 B.乙向南流,降温减湿 C.甲向北流,降温减湿 D.乙向北流,增温增湿 【答案】 B 【解析】 【详解】 A. 根据图中纬度数值分布,可知该图表示的北半球,甲向南流,即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为寒流, 对沿岸地区的影响是降温减湿,故 A 错误。 B. 乙向南流,即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为寒流,对沿岸地区的影响是降温减湿,故 B 正确。 C. 根据前面分析可知 C错误。 D. 根据前面分析可知 D错误。 本题正确答案为 B。 18. 被美国国家地理誉为 “世界建筑奇迹 ”的中国上海世茂深坑洲际酒店(下图) ,是世界首个 建造在采石坑内的自然生态酒店,经过 7 年多的施工已于 2018 年 11 月正式营业。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上海深坑酒店所处“深坑”的由来是( ) A.陨石坑 B.人工新开挖 C.地陷 D.废弃矿区 2.该深坑酒店可能要特别预防的自然灾害是( ) A.干旱、崩塌、寒潮 B.雨涝、崩塌、地震 C.滑坡、泥石流、火山 D.干旱、寒潮、海啸 【答案】 1.D 2.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1.中国上海世茂深坑洲际酒店是世界首个建造在采石坑内的自然生态酒店,上海深坑酒店所处“深坑” 的由来是废弃矿区。故选 D。 2.该深坑酒店采石坑内,干旱、寒流潮、火山影响小,排除 ACD ,可能要特别预防的自然灾害是雨涝、 崩塌、地震,故选 B。 19. 下图中甲城的市区人口约 290 万,是所在国家的第三大城市,是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被誉 为摩天大楼的故乡。甲城因终年多风,被称为风城,当地人自嘲:甲城 “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 ”。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受密歇根湖影响,甲城夏季白天的主导风向应为 A.偏东风 B.偏西风 C.偏南风 D.偏北风 2.与密歇根湖沿岸的其他地区相比,甲城风力更强的主要原因是 A.地面开阔 B.高楼林立 C.距离风源地更近 D.距离湖泊更近 3.在甲城风力最强的季节,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北京高温多雨 B.旧金山炎热干燥 C.南极科考正忙 D.巴西高原一片枯黄 【答案】 1.A 2.B 3.C 【解析】 【分析】 考查大气水平运动,影响风速的因素,热力环流的原理与应用。 1.甲城东临密歇根湖,夏季白天湖面较陆地气温低,形成局部高压,甲地主要受湖风影响,为偏东风, A 正确, B、C、 D错误。故选 A。 2.由材料可知,甲城被誉为“摩天大楼的故乡”,城市中多高楼大厦,高楼之间易产生狭管效应,增强 风力,故 B 正确。在地面开阔与否、距离风源地远近、距离湖泊远近方面,甲城与密歇根湖沿岸的其他地 区相差不大,故 A、C、D错误。故选 B。 3.甲城位于美国中部,地形平坦,北半球冬季,来自北极的冷空气长驱直入,甲城风力最强。南极此时 为暖季,是科考的最佳时期, C正确。北京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 A错误。旧金山 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 B错误。巴西高原的植被主要是热带草原,此时为湿季,草木 葱绿, D错误。故选 C。 20.下图为某地某日 8 时和 20 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单位 :hPa) 。从 8 时到 20 时 , 图中 ( ) A.①地气温升高 , 天气由晴转阴 B.②地风向偏北 , 风力逐渐减弱 C.热带气旋向西移动并逐渐增强 D.冷、暖锋位置基本没有改变 【答案】 B 【解析】 读图分析,由 08 时到 20 时,①地由单一暖气团控制到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且 20 时位于冷锋锋后, 天气由晴转阴, A 错误;②地风向偏北,且 20 时等压线变的稀疏,说明风力逐渐减弱, B 正确;根据图中 经纬度判断,低气压中心由 120°E 移到了 130°E,由 35°N 附近移到 40°N 附近,说明向东北方向移动,等 压线变得密集,说明气压差增大,低压中心势力增强, C错误;图中冷暖锋位置都发生了变化, D 错误。 故选 B。 二、综合题(本题包括 4 个小题,共 40 分) 21.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海啸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海啸的波速高达 每小时 700-800 千米,波长可达数百公里。大洋里波高不足 1 米的海浪,当到达海岸地带时可达数十米, 形成含有巨大能量的 “水墙 ” ,水墙每隔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就重复一次,破坏力极大。 材料二 :2018 年 12 月 22 日( 农历 11 月 16 日) 晚,印度尼西亚翼他海峡附近的万丹省 ( 经济相对发达 ) 在毫无预警状况下遭海啸袭击,海啸发生后灾区连日出现大风和暴雨天气。截至当地时间 26 日 13 时,死 亡人数已经上升到 430 人,另有约 2.2 万人撤离。海啸还造成 1495 人受伤、 159 人失踪。此外,还有 924 栋房屋 ,73 座酒店遭严重破坏, 434 艘船只被损毁。 材料三 : 下图是印度尼西亚地理位置示意图。 (1)分析印度尼西亚容易发生海啸的原因。 (2)推测海啸可能造成的破坏。 (3)分析此次印度尼西亚海啸破坏严重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4)说说印度尼西亚在海啸避灾、防灾、减灾上可以采取的可行性措施。 【答案】 (1)印尼是岛国,周围被海洋包围,受海洋影响大;加之地处三大板块交界,地壳十分活跃,海 底地震、火山频发,所以印尼易发生海啸。 (2)摧毁堤岸;淹没陆地;夺走生命财产。 (3)自然原因:正值天文大潮,增强了破坏力;发生在晚上,救援不能及时到位;又遇气象灾害,雪上 加霜,给救援带来难度。 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建筑密集;无预警,毫无防备;救援设施差,技术落后。 (4)建设海啸预警机制;建立海啸救援预案;加强全民海啸安全教育、自救培训、演练等;争取国际援 救。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关于印尼海啸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掌握海啸相关基础知识,并据题目作答。 【详解】 (1)印度尼西亚多发海啸的原因主要从海啸的触发机制上回答。海啸一般是海底地震引起的。据图可以 看出,印尼是岛国,周围被海洋包围,易受海洋风浪影响;地处三大板块交界,板块运动活跃,位于地震 带附近,海底地震、火山频发,是印尼易发生海啸的原因。 (2)海啸产生危害要分析对陆地、堤岸及对生命财产的影响。地震之后巨浪呼啸,以摧枯拉朽之势,越 过海岸线,可能会冲毁堤岸;越过田野,袭击岸边的城市和村庄,夺走生命财产。破坏港口设施,震塌的 建筑物,在狂涛的洗劫下,被席卷一空。 (3)此次印尼海啸破坏严重要从海啸的威力大小和受灾体的资产密度、抗灾能力方面分析。印度尼西亚 此次海啸发生时为农历 11 月 16 日,正值天文大潮,海浪高,增强了破坏力;发生在晚上,毫无预警,突 发性强, 救援不能及时到位, 夜晚救援困难; 海啸发生后灾区连日出现大风和暴雨天气, 给救援带来难度。 万丹省人口稠密,建筑密集,经济相对发达,但救援设施差,技术落后。 ( 4)在海啸避灾、防灾、减灾上可以采取的可行性措施主要包括国家预警、救助和个人自救两方面。针 对海啸可能带来的灾害要提前建立可行的海啸预警机制、救援预案,针对如何避灾、防灾、减灾设计全面 的方案;加强全民海啸安全教育、自救培训、演练等,提高当地居民的自救能力,及时缓解灾情,可以争 取国际援救。 【点睛】 海啸灾害是一种破坏性海浪,通常是由海底地震、海底滑坡、火山喷发而引起,其中海底地震是诱发海啸 的最主要原因,海啸是一种次生灾害。海啸的推进速度极快,通常可以达到 700 至 800 公里每小时,在几 个小时内就能横跨大洋, 在传播过程中能量损失很小, 在大洋中海啸浪高不足 1 米,但是一旦推进到近岸, 浅水区,浪高急剧增加,甚至能够达到数十米,造成极大的危害。 22.等高线地形图判读是地理学习的重要技能。读图,回答问题。 (1)按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五种地形类型分类,图 1 所在地区是何种地形类型? (2)描述图 1 中 AB线沿线的地形变化情况。 (3)图 1 中虚线将该地区分成不同区域。若图 1 位于我国江南水乡文化区,请分别说明甲、乙两区域较 为合适的土地利用形式。 (4)在判读图 2 所在地区的地形类型时,有人认为该地区是山地,有人认为是谷地,有人认为是高原。 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 (1)山地 (2)从 A 到 B,开始海拔从不足 300 米逐渐下降,跨过一河流(或谷地) ,之后海拔上升,经过两个山峰, 也可能是洼地,或其中某一个是洼地,海拔达到比河对岸更高的高度。 (从 B 到 A 描述亦可) (3)甲:林地乙:果园(或茶场) (4)观点:该地区既是山地,也是谷地,也是高原。 理由: 该地区有海拔 500 米以上, 相对高度大于 200 米的山峰; 该地区有较长河流流径 (雅鲁藏布江谷地) ; 该地区位于青藏高原。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为背景材料, 考查了等值线的判读的相关知识, 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 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 (1)读图 1 可知图中的等高线的数值较大且等高线密度相对较大,因此可知图 1 所示的主要地形类型为 山地。 (2)读图 1 可知从 A 到 B,刚开始海拔是从高向低逐渐下降的,跨过谷地之后海拔总体上又升高了,经 过两个山峰,也可能是洼地,也可能其中某一个是洼地,海拔达到了比河流对岸更高的高度。 (3)读图可知甲区域的海拔是比较高的,该区域多山地,该区域适合用作林地,而乙区域的海拔是比较 低的,多低缓的丘陵和沿海平原,该区域适合布局果园或茶场。 (4)观点:该地区既可以说是山地,也可以说是谷地,也可以说是高原。理由分析:读图可知图 2 所示 的地区有海拔 500 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 200 米的山峰,因此说该区域为山地;读图可知该地区有较长河 流流径,有较大的河谷分布,因此说该区域是谷地, (雅鲁藏布江谷地) ;由图中的经纬度信息可知该地区 位于青藏高原,因此说该地是高原。 【点睛】 第 4 题由图中的经纬度信息以及“林芝”等地名可知图 2 中的河流为雅鲁藏布江。 23.北京市某校学生到湖北省神农架开展研究性学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活动一:同学们野外观察该区域植被分布,并通过查询相关资料绘制植被分布图,如图所示。 (1)说出甲自然带的名称,分析其形成原因。 (2)说明图中居民区的选址理由。 活动二:同学们发现一个神奇的自然现象。短嘴金丝燕一年四季都生活在海拔约 2000 米的神农架燕 子洞,当地优越的自然环境使它们失去了原先南飞北迁的候鸟特征。某同学制作了短嘴金丝燕的卡片,如 图所示。 (3)解释该地短嘴金丝燕由“候鸟”变为“留鸟”的主要自然原因。 【答案】 (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该区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水热 条件适合常绿阔叶树木生长。 (2)靠近河流,利于取水,便于交通运输;河流凸岸堆积,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3)燕子洞为海拔约 2000 米的石灰岩洞,石灰岩洞受侵蚀作用,岩壁多裂缝,利于短嘴金丝燕营巢,且水 源充足,全年有充足食物来源,栖息环境优越。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自然带分布、河流对居民区分布影响及短嘴金丝燕由“候鸟”变为“留鸟”的主要自然原因。 【详解】 (1)湖北省神农架位于亚热带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甲自然带紧邻水体,应该位于山麓,是亚热带常 绿阔叶林带。其形成原因是该区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水热条件适合 常绿阔叶树木生长。 (2)据图观测,图中居民区靠近河流河岸分布,南北较长,选址理由是利于取水,便于交通运输;图中居民 区位于河流凸岸,河流凸岸堆积作用明显,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3)据材料文字分析,“短嘴金丝燕一年四季都生活在海拔约 2000 米的神农架燕子洞”,燕子洞为海拔约 2000 米的石灰岩洞,该地海拔 500-4000 米的山坡有石灰岩洞,石灰岩洞受侵蚀作用,岩壁多裂缝,利于 短嘴金丝燕营巢,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源充足,全年有充足食物来源,栖息环境优越。 24.(地理——选修 3: 旅游地理)阅读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太行山脉北起北京市西山 , 经山西东部与河北西部 , 向南延伸至河南与山西交界地区的王屋山 , 绵延 400 余千米 , 跨越北京、 河北、 山西、河南四省 ( 市 ) 的 78 个县 ( 市、 区) , 总面积 10.7 万平方千米 , 人口 2600 多万。 " 巍巍太行 , 华夏脊梁 ", 太行山旅游资源丰富 , 类型多样。目前 , 山西省将 " 大美太行、康养山西 " 确定 为太行山旅游的品牌形象 , 依托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 打造避暑、 养生、 养心等富有山西特色 的康养旅游产品。 与太行山其他省市比较 , 分析山西省主打 " 大美太行、康养山西 "这一品牌的优势。 【答案】旅游资源丰富,峡谷、峰岭等自然景观秀丽 : 太行古堡、关隘、抗战遗迹等历史文化景观价值高; 海拔较高,位于地势第二阶梯,夏季气候凉爽;有独特的食宿文化 ( 太行民宿,养生功效的土特产、地方 风味小吃 ) ;邻近周边大平原上的城市群,避暑度假的市场大等。 【解析】 【分析】 该题考察旅游发展条件的评价。 【详解】 太行山主体在山西段,既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又有丰厚的人文历史,游览价值高;太行山位于第二阶梯交 界处,海拔较高,夏季气候凉爽,可以打造为避暑胜地;山西独特的食宿文化具有较强的吸引力;靠近周 边大城市群,市场广阔。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