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海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西北海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2020届北海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某研究团队利用2000~2010年和2010~2015年县市单元省际人口流入年平均増量变化(分別用CFP1和CFP2表示)将广东省2000~2015年的省际人口流入格局分为以下四种:流入持续扩张区(CFP1>0,CFP2>0),流入缩减转扩张区(CFP1<0,CFP2>0),流入持续缩减区(CFP1<0,CFP2<0),流入扩张转缩减区(CFP1>0,CFP2<0)。下图为2000~2015年广东省省际流入人口演化格局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与2000~2010年相比,2010~2015年广东省县市单元省际人口流入 A. 东西两翼缩减减缓 B. 多数呈负增长趋势 C. 缩减占据主导地位 D. 规模大幅度地提高 ‎2. 为了应对流入人口格局的变化,广东省应 A. 改善营商环境,提供资金扶持 B. 提高人口的出生率 C. 加强环境执法,治理环境污染 D.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答案】1. C 2. D ‎【解析】‎ ‎【1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与2000-2010年相比,2010-2015年广东省流入扩张转为流入缩减占据主导,范围遍布珠三角和北部山区等地,流入人口呈缩减趋势的县市比重大幅度增加,占据主导地位,C正确;东西两翼、北部等地省际流入缩减程度进一步加深,A错误;跨省流入人口缩减是全方位的,缩减层级涵盖了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形成了由东西翼欠发达地区扩散至发达珠三角核心区的省际流入缩减演化空间结构,广东省人口流入呈缩减趋势,说明人口流入规模减小,但不是负增长,B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广东省流入人口减少,主要是因为我国其他区域的崛起与发展有关,同时产业转移也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广东省应推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对普通劳动力的需求,D正确;改善营商环境、提供资金扶持、提高人口的出生率、治理环境污染等对改变人口格局作用不大,ABC错误。故选D。‎ 下图为我国某一地理要素区域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图中表示的地理要素最可能是 A. 太阳辐射量 B. 降水变率 C. 省区面积 D. 人口迁移 ‎4. 图中所表示的地理要素在两个区域内减小的主要原因是 A. 生态环境改善 B. 经济水平下降 C. 跨流域调水 D. 全球气候变暖 ‎5. 图中所表示的地理要素在西北地区大幅增加的主要影响是 A. 沙漠退缩,绿洲扩大 B. 加剧水资源短缺 C. 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D. 冰川大面积后退 ‎【答案】3. B 4. A 5. B ‎【解析】‎ ‎【3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地理要素在我国西北地区增大90%以上,东部和南部地区变化较小。太阳辐射量总体由东南向西北递增,但在东部地区自南向北递减,且太阳辐射量变化较小;西北地区的降水变率大于东部和南部地区,符合图示地理要素变化;省区面积一般不会增大或减小;近年来,东部地区人口迁移减少,西部地区有所增加,但也不可能升高90%。据此分析本题选B。‎ ‎【4题详解】‎ 结合上题可知,图中所表示的地理要素是降水变率,根据表格中的经纬度信息可知,两个减小区域均位于华北地区,该地区通过多年的环境治理,水土流失减轻,沙漠化得以控制,森林、草场得以恢复,植被覆盖率增加,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区域降水有所增加,且降水变率减小。据此分析本题选A。‎ ‎【5题详解】‎ 图中所表示的地理要素是降水变率,西北地区降水少,其降水变率大幅增加,导致西北地区水资源更加短缺,沙漠扩大,绿洲退缩,影响农业经济发展。据此分析本题选B。‎ ‎【点睛】华北平原干旱的自然原因是:①降水季节分布不均,整体降水少;②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旱情更严重;③缺少大江大河,径流量小。人为原因: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需水量大;存在水污染及浪费水现象。治理措施:合理提取地下水;修建水库等水利工程;跨流域调水;人工增雨,海水淡化;发展节水农业;工业用水循环利用;提高公民的节水意识。‎ ‎ ‎ 热岛强度是指中心城区比郊区气温高出的数值大小。我国某城市位于黄河河谷,城市建设速度和扩展速度迅猛,热岛效应逐渐增强。下图为该城市某日热岛强度变化统计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该日城市热岛效应 A. 子夜前后最弱,正午前后最强 B. 日出前后最弱,正午前后最强 C. 夜间较强,白天相对较弱 D. 夜间较弱,白天相对较强 ‎7. 导致该日12~14时热岛强度为负值的主要因素是 A. 人口数量 B. 气流运动 C. 建筑物密度 D. 交通通达度 ‎8. 推测该城市热岛效应最强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答案】6. C 7. B 8. D ‎【解析】‎ ‎【6题详解】‎ 热岛强度的数值越大,热岛效应越显著。结合图示可知,该日城市的热岛效应白天相对较弱,夜间较强,子夜前后最强,午后最弱。C正确,ABD错误。故选C。‎ ‎【7题详解】‎ 该日正午前后,太阳辐射最强,城市上空盛行上升气流,利于散热,而郊区盛行下沉气流,不利于散热,因而导致城区气温低于郊区气温。气流运动是主要影响因素,B正确。人口数量、建筑物密度、交通通达度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CD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一天中,气温较低时,热岛强度较大;该城市位于黄河河谷,冬季受冷气团控制,气流稳定,有利于热岛效应的形成与发展,加之受河谷地形影响,不利于城市散热,因此冬季热岛效应最强。D正确。故选D。‎ ‎【点睛】热岛效应使人们盖面城市地表而引起的小气候变化的综合现象,在冬季最为明显,夜间比白天明显,是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在一年当中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记录太阳的位置,就能制作出“‎8”‎字形日行轨迹图。第一张“‎8”‎字形日行轨迹图是由44张太阳曝光画面和一张房屋照片组成(如下图所示),记录的是美国新英格兰地区(45°N,70°W)上空的太阳“‎8”‎字形轨迹,房屋窗户朝向正南方。‎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拍摄太阳日行轨迹可能是在当地时间 A. 6:00 B. 10:‎00 ‎C. 12:00 D. 15:00‎ ‎10. 当太阳运行到“‎8”‎字形轨迹最高位时,当日正午太阳高度最接近 A. 46° B. 55° C. 68° D. 75°‎ ‎11. 太阳从日行轨迹最高位向最低位移动过程中 A. 当地日出方位不变 B. 新英格兰夜长变长 C. 当地6:00后日出 D. 建筑物日影保持不变 ‎【答案】9. B 10. C 11. B ‎【解析】‎ ‎【9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图中房屋面向南方,房屋顶部建筑物日影朝向西北方,则太阳日行轨迹位于东南方位,所以最接近的拍摄时间是当地时间上午10:00左右。故选B。‎ ‎【10题详解】‎ 当太阳运行到“‎8”‎字形轨迹最高位时,说明同一时刻太阳升到一年中最高位置,这一天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可以通过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得出,90°-(45°-23.5°)=68.5°。该日新英格兰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约为68.5°。C正确。故选C。‎ ‎【11题详解】‎ 当太阳从“‎8”‎字形曲线轨迹最高位移动到最低位时,北半球从夏至日过渡到冬至日,新英格兰昼长时间从最大值减小到最小值,新英格兰夜长变长,B正确。夏至日日出东北,冬至日日出东南,A错误。夏至日当地6:00前日出,C错误。建筑物日影变长,D错误。故选B。‎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2~4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35分。‎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川风是指在冰川谷地中,冰川表面较稳定而下沉的冷却气流沿冰面向冰川前方运动,迫使冰缘地区较暖的空气上升而产生对流交换,形成由冰川表面向冰缘地带吹送的风,如下图所示。在我国祁连山和珠穆朗玛峰北侧的河谷地区均存在冰川风现象,冰川风势力强弱有着明显的日变化。近年来,珠穆朗玛峰北侧河谷和祁连山北侧河谷地区的冰川风变化趋势显著。‎ ‎(1)指出珠穆朗玛峰北侧河谷与祁连山北侧河谷地区冰川风势力的大小关系,并说明原因。‎ ‎(2)描述珠穆朗玛峰北侧河谷冰川风一天中势力强弱的变化过程。‎ ‎(3)说明冰川风对祁连山北侧河谷地区山谷风的影响。‎ ‎(4)推测祁连山北侧河谷地区冰川风近年来的变化特征及理由。‎ ‎【答案】(1)珠穆朗玛峰北侧河谷冰川风势力大于祁连山北侧河谷地区;‎ 原因:珠穆朗玛峰北侧河谷的冰川面积较大,冰川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多,冰川面上的气温较低,冰川面上空气和谷中同高度空气的温差较大,冰川风势力强盛。‎ ‎(2)珠穆朗玛峰北侧河谷地区冰川风的强弱受山谷风风向变化的影响,谷风会削弱冰川风,山风会增强冰川风,从白天到夜晚,冰川风的势力增强,从夜晚到白天,冰川风的势力减弱。‎ ‎(3)延长山风的时间,增强山风的势力:缩短谷风的时间,削弱谷风的势力。‎ ‎(4)冰川风势力变弱;理由: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量增加,祁连山北侧河谷地区冰川面积减少,且冰川变得破碎,冰川面上空气和谷中同高度空气的温差变小,冰川风势力减弱。‎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冰川风为载体实质考查了山谷风热力环流原理,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渗透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 ‎)根据材料并结合图示分析,冰川风是由于冰川的热力作用形成的,穆朗玛峰北侧河谷冰川覆盖面积大,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比祁连山北侧河谷要多,所以其气温更低,与谷中同高度空气的温差更大,热力性质差异更明显,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所以其冰川风更强。‎ ‎(2)结合材料分析,珠峰北侧除了存在冰川风还存在由于山坡和山谷受热差异形成的山谷风,冰川风的风向是稳定的,但是山谷风的风向随昼夜而变化;白天吹谷风,风从山谷吹向山坡,与冰川风的风向相反,会削弱冰川风;夜晚吹山风,风从山坡吹向山谷,与冰川风风向一致,会增强冰川风;所以从白天到夜晚,冰川风的势力增强,从夜晚到白天,冰川风的势力减弱。‎ ‎(3)结合上题分析,冰川风和山谷风两者是相互叠加的,由于冰川风和山风的风向一致,所以会增强山风的势力,也会延长山风的时间;冰川风和谷风的风向相反,所以会削弱谷风的势力,也会缩短谷风的时间。‎ ‎(4)结合以上小题分析,冰川风是由于冰川的热力作用形成的,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增加,面积减小,冰川面上空气与谷中同高度温差变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减小,冰川风势力减弱。‎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厄瓜多尔来拉多铜矿项目位于厄萨莫拉一钦奇佩省(省会萨莫拉),主要产品为铜矿石,米拉多铜矿是该国开发的第一座金属矿山。经过中厄双方长达16年的前期勘探与研究后,于‎2019年7月18日正式投产,并于8月底开始由瓜亚基尔港出口至中国。项目全部采用中国技术、中国设计、中国设备和中国施工,并将由中国运营。下图为厄瓜多尔地理位置及交通示意图。 ‎ ‎(1)分析中厄两国共同建设米拉多铜矿项目的有利条件。‎ ‎(2)简述米拉多铜矿项目建成投产对厄瓜多尔的积极意义。‎ ‎(3)为厄瓜多尔米拉多铜矿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 ‎【答案】‎ ‎(1)全部采用中国技术、中国设备、中国施工等,技术先进;中厄双方长达16年的合作勘探和研究,政府支持力度大;厄萨莫拉钦奇佩省经济相对落后,劳动力成本低;矿产资源丰富等。‎ ‎(2)打破厄瓜多尔无金属矿的历史;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提供就业机会,带动经济发展;增加厄瓜多尔的财政收入,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等。‎ ‎(3)加强环境保护;加大科技投入,提高铜矿开采效率,减少铜资源浪费;修建厄萨莫拉钦奇佩省直达瓜亚基尔港的铁路线,提高铜矿石外运能力等。‎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厄瓜多尔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资源开发的积极意义及可持续发展措施等知识点。‎ ‎【详解】(1)厄瓜多尔经济落后,技术不发达,中国技术先进,米拉多铜矿项目全部采用中国技术、中国设备、中国施工等,中国技术先进,工程质量高;中厄双方经过长达16年的合作勘探和研究,前期准备工作充分,且政府支持力度大;厄萨莫拉一钦奇佩省经济相对落后,劳动力多、成本低;位于板块交界处,矿产资源丰富等。‎ ‎(2)米拉多铜矿是该国开发的第一座金属矿山,打破厄瓜多尔无金属矿的历史,为该国提供了丰富的金属资源;金属资源开发促进了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可以吸引更多投资,促进经济发展;金属资源开发可以提供较多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带动经济发展;增加厄瓜多尔的财政收入,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等。‎ ‎(3)矿产开发会破坏植被、导致环境污染,该国应该加强环境保护;积极发展科技或引进先进技术,加大科技投入,提高铜矿开采效率,减少铜资源的浪费;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修建厄萨莫拉钦奇佩省直达瓜亚基尔港的铁路线,提高铜矿石外运能力等。‎ ‎【点睛】厄瓜多尔矿物以石油为主,主要分布于瓜亚基尔湾一带,在亚马逊平原地区也发现有油田。金和银分布于马查奇和萨鲁马等地。铜产于马查奇。科隆群岛上有硫磺矿。此外还有铁、铅等。森林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68%,大部分分布在东部地区,盛产贵重木材,如红木和香膏木(或称巴尔萨木)。沿海盛产金枪鱼和虾类。‎ ‎(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4.[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石古湾村位于湖南省新田县大山深处,山清水秀,物产丰富。村里有三个水井每天早中晚自己涨水,过20分钟又退了,像大海的潮汐一样时涨时落,还出现一些非常奇怪的生物。近年来,该村依托潮汐井这种独特的自然现象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进行旅游开发,到村里参观考察奇井的人数逐年增多,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简述石古湾村依托潮汐井开展乡村旅游活动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主要问题:水井虽然现象独特,但观赏价值小,集群性不强,影响力较小;当地经济落后,基础设施较差,旅游产品等相关服务开发不足;大山深处,距离客源地较远且交通不便等。‎ 建议: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景点的游客接待能力;积极保护石古湾村的原始风貌、历史、民族文化风情等人文旅游资源;加强旅游资源宣传;充分利用村落周边自然环境,拓展农家乐等乡村休闲体验游;注重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规划,建立各类文创基地等。‎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渗透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结合材料分析,石古湾村依托潮汐井开展乡村旅游活动面临的主要问题可以从旅游资源的观赏价值、集群状况、旅游环境承载力、客源市场等方面分析。潮汐井观赏价值较低,景点单一,集群状况差;位于大山深处,交通不便;距离客源地较远;经济落后,基础设施差,接待能力有限。针对以上问题,旅游开发中应当注重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规划;积极保护石古湾村的原始风貌、民族文化风情等人文旅游资源,充分利用周边自然环境,发展农家乐等乡村休闲旅游,增强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加强旅游资源宣传,拓展旅游市场等。‎ ‎15.[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永定河流域历史上多洪涝灾害,新中国成立后修建了官厅水库等一系列中小型水库,控制了洪水灾害。但水库的修建也给当地的地理环境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下游河道里几乎看不到水流。当前,作为京津冀协调发展生态环保领域率先突破项目,永定河的治理已经初显成效。下图为永定河水系示意图。‎ 简述水库修建对永定河中下游地理环境不利影响,并说明恢复流域生态的可行措施。‎ ‎【答案】不利影响:水坝蓄水拦沙,下游泥沙减少,土壤肥力下降;入海径流减少,海水倒灌,海岸侵蚀加重,水质下降;阻碍鱼类洄游,影响生物多样性;库区淹没农田和生产生活等设施。‎ 可行措施:加强流域大中型灌区高效节水改造,减少高耗水农业;在大坝上建造过鱼通道,建鱼类人工孵化场;建设河道防护林体系;加强河、湖等沿岸湿地的治理与修复等。‎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水库修建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和治理措施,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渗透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水库修建对永定河中下游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可以根据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进行分析。水库蓄水拦沙,下游河流水量减少,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下游泥沙减少,土壤肥力下降;入海径流和泥沙减少,导致海水倒灌,水质下降,海岸线受到侵蚀。针对以上问题,恢复河流生态应当对全流域进行统一管理,合理分配河流水量;发展节水农业,减少农业耗水;在大坝上修建鱼类洄游的通道;营造沿河防护林体系,加强沿岸湿地的保护,恢复河流生态。‎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