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3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1/18/15/54/4e657baef2669ac7111551a52898d707/img/1.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1/18/15/54/4e657baef2669ac7111551a52898d707/img/2.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1/18/15/54/4e657baef2669ac7111551a52898d707/img/3.jpg)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资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资阳市2019-2020学年度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 一、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 2017年4月,美国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室发现了一颗距离太阳40光年的“超级地球”(行星LHS1 140b)。该行星有固态岩石,与主星(LHS1140)的距离适中,有存在液态水的可能性, 使其成为目前寻找外星生命的最佳选择。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从天体类型上判断,主星(LHS1140)属于( ) A. 星云 B. 恒星 C. 行星 D. 彗星 2. 行星LHS1140b成为目前寻找外星生命的最佳选择,其主要依据是( ) A. 有固态岩石 B. 有大气层 C. 有太阳光照 D. 有适宜的温度 【答案】1. B 2. D 【解析】 【1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超级地球”(行星LHS 1140b)的主星是主星(LHS 1140),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行星是环绕恒星公转的天体,恒星即是行星的主星,因此从天体类型上判断,主星(LHS 1140)属于恒星,B正确;行星的主星不可能是星云、行星和彗星,因此A、C、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地球之所以有生命存在的主要是因为具有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液态水、适宜的大气层。材料信息显示,“超级地球”与主星(LHS1140)的距离适中,有存在液态水的可能性,表明该行星温度适中,因此行星LHS1140b成为目前寻找外星生命的最佳选择,主要的依据应该是该行星有适宜的温度,D符合题意;有固态岩石不是存在生命的必要条件,因此有固态岩石不“超级地球”是目前寻找外星生命的最佳选择的依据,排除A;材料中没有信息表明,“超级地球”具有大气层,因此有大气层不是行星LHS1140b成为目前寻找外星生命的最佳选择的主要依据,排除B;材料信息表明,“超级地球”(行星LHS 1140b)离太阳约39光年,离太阳非常遥远,不可能有太阳光照,排除C。故选D。 2019年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暨第18届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于2019年8月31日至9月 15日在中国举行。包括东道主中国国家男子篮球队在内的32支球队参加,于8月30日20:00 在北京国家游泳中心盛大开幕。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 19 - 3. 家住美国纽约(西五区)的球迷杰克观看本次开幕式现场直播,应选择的当地时间是( ) A. 8月30日7:00 B. 8月31日9:00 C. 8月30日9:00 D. 8月31日7:00 4. 在本届篮联篮球世界杯比赛期间,下列表述中可信的是( ) A. 地球公转速度变慢 B. 北京白昼变长 C. 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变小 D. 黄赤交角变小 【答案】3. A 4. C 【解析】 【3题详解】 材料信息显示,2019年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暨第18届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于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2019年8月30日20:00 在北京国家游泳中心盛大开幕。纽约位于西五区,比东八区晚13小时,当地开幕式开始时,纽约的区时应为2019年8月30日7:00,因此家住美国纽约(西五区)的球迷杰克观看本次开幕式现场直播,应选择的当地时间是8月30日7:00,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本届篮联篮球世界杯比赛期间是2019年8月31日至9月 15日。此期间,地球向近日点(1月初)靠近,近日点地球公转速度最快,因此,此期间地球公转速度变快,A错误;8月31日至9月 15日,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变短,北京也不例外,B错误;8月31日至9月 15日,太阳直射点南移,直射点离北京渐远,因此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变小,C正确;黄赤交角比较稳定,其变化不具有季节性,D错误。故选C。 在交通的十字路口处,我们经常见到如图所示的交通信号灯(采用太阳能电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在一周的白天中,同一交通信号灯的亮度有变化,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海拔高度 B. 风力强弱 C. 阴晴状况 D. 交通流量 - 19 - 6. 下列城市中,采用这种交通信号灯效果最佳的是( ) A. 重庆 B. 拉萨 C. 大庆 D. 海口 【答案】5. C 6. B 【解析】 【5题详解】 同一地方海拔高度相同,不会发生变化,排除A。太阳能交通信号灯以太阳能发电为能源,风力强弱对其影响不大,排除B。阴晴状况不同会导致太阳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的差异,使得同一交通信号灯的亮度出现变化,C符合题意。交通流量对太阳能没有什么影响,因此对信号灯的亮度影响不大,排除D。故选C 【6题详解】 太阳能交通信号灯以太阳能发电为能源,适合设置在太阳能供应稳定且充足的地区。重庆地处四川盆地,该地多云雨雾,太阳辐射较弱且不稳定,排除A。拉萨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太阳辐射强,B符合题意。大庆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多雨,冬季白昼时间短,太阳辐射不够稳定,排除C。海口位于低纬地区,且距海较近,受季风影响大,降水天气较多,排除D。故选B。 【点睛】影响地表太阳辐射量的因素:纬度和季节因素(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大气透明度、天气与气候、地势高低、污染程度等差异。 家住市区的小明同学在早晨去上学的路上发现,在市区时各种景观清晰可见,而位于郊区的学校却大雾笼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导致上述现象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城市灯火通明 B. 郊区植被茂盛 C. 郊区施工繁忙 D. 城市热岛效应 8. 小明所在地区的天气推测中,正确是( ) A. 今日晴朗天气 B. 昨日晴朗天气 C. 今日阴雨天气 D. 昨日阴雨天气 【答案】7. D 8. B 【解析】 【7题详解】 - 19 - 雾是近地面的大气凝结现象,近地面大气受冷才能出现水汽凝结现象。材料信息表明,早晨市区无雾、郊区有大雾。夜晚,城市各种废热排放量较大,且城市建筑密集,散热不畅,导致城市气温较高(城市热岛现象),且空气上升,在城市上空有可能凝结成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较强,城区地面温度较高,因此城区近地空气中水汽不易凝结,产生雾的可能性减小,而郊区多下沉气流,天气晴朗,大气保温作用弱,地面辐射降温明显,夜晚气温低,近地面大气中水汽容易凝结形成大雾,因此导致上述现象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城市热岛效应,D符合题意;城市灯火通明不是导致城市夜晚气温较高的主要原因,也就不是早晨城区无雾的主要原因,排除A;郊区植被茂盛,热容量大,会减缓夜晚降温的幅度和速度,因此郊区植被茂盛不是早晨郊区多雾的原因,排除B;郊区施工繁忙 ,有可能增加郊区空气中尘埃含量,有利于凝结产生,但城区尘埃含量一般更高,因此郊区施工繁忙不是导致上述现象差异的主要原因,排除D。故选D。 【8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位于郊区的学校早晨大雾笼罩,说明小明所在地区夜晚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地面辐射降温明显,夜晚气温低,近地面大气中水汽容易凝结形成大雾。由此可知,昨日白天晴朗,空气中蒸发的水汽较多,整个夜晚天气晴朗近地面气温降低,才可能出现早晨的大雾,因此昨日为晴朗天气,今日晴朗天气对早晨的大雾影响不大,A错误、B正确;阴雨天气,云层厚,大气的保温作用强,近地面降温出现不明显,出现大雾的可能性小,C、D错误。故选B。 下图为资阳市某校室外篮球场,图为王同学在早晨或傍晚经常练习投篮的球场及投篮点示意图,为提高投篮命中率,该同学须背光投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王同学在3月21日早晨投篮应选择的投篮地点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0. 王同学把傍晚的投篮点从③点变到④点的过程中,可能经历的日期活动为( ) A. 踏青活动 B. 元宵佳节 C. 暑假旅游 D. 70华诞 【答案】9. A 10. C - 19 - 【解析】 【9题详解】 3月21日一般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太阳从正东方升起,3月21日早晨的太阳光应大致从正东方向射来,材料信息表明,为提高投篮命中率,该同学须背光投篮,因此王同学站在篮板和篮筐的东侧投篮最理想,根据图中指向标判断,图中①、②、③、④点分别位于篮板和篮筐的东侧、东北侧、西北侧、西侧,由此判断,王同学在3月21日早晨投篮应选择的投篮地点是①,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0题详解】 王同学傍晚的投篮点在③点时,太阳从正西落,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日期应为春、秋两分日,王同学傍晚的投篮点在④点时, 太阳应从西北落,直射点应位于北半球,日期应为春分日之后、秋分日之前,王同学把傍晚的投篮点从③点变到④点的过程中,日期应为秋分日之前至秋分日,应夏秋季节。踏青活动在春季,排除A;元宵佳节在冬季,排除B;暑假旅游一般在7~8月,是在夏季季节,C符合题意;70华诞在10月1日,在秋分日之后,不符合题意,排除D。故选C。 【点睛】太阳方位规律:直射点在北半球,全球有太阳升落现象的各地东北升西北落,直射点在南半球,全球有太阳升落现象的各地东南升西南落;直射点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向,直射点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向。 大气中除了CO2增加导致全球变暖外,封存于北极海底的甲烷由于冰层融化而被大量释放,对全球变暖也起着推动作用。下表为全球主要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含量变化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上述气体的增加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是( ) A. 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 B. 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紫外线 C. 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 D. 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12. 近百年来,全球变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 19 - ①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放出大量二氧化碳 ②人类大量消费能源,加热了近地面的大气 ③过度砍伐森林,削弱了绿色植物吸收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增加了二氧化碳浓度 ④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增加了大气热量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11. C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温室气体能够吸收太阳辐射中红外线能量很小,因此温室气体不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排除A;相对于太阳表面温度,地面温度很低,因此地面辐射的波长很长,不可能发射紫外线,且温室气体主要吸引长波辐射,不能吸收紫外线,排除B、D;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温室气体对长波辐射吸收能力强,因此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而使大气增温,温室气体的增加会使得温室效应增强,从而导致全球变暖,C符合题意。故选C。 【12题详解】 近百年来,全球变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温室效应增强。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放出大量二氧化碳,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①符合题意;人类大量消费能源,其总能量相对地球表面能量很小,对近面的大气的加热作用极小,且容易散失,这不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②不符合题意;过度砍伐森林,削弱了绿色植物吸收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增加了二氧化碳浓度,从而增强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③符合题意;一般认为,厄尔尼诺现象是全球变暖的表现和影响,不是全球变暖的原因,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点睛】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地球周期性升温;人类排放二氧化碳和破坏植被,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海外网10月16日电第19号台风“海贝思”日前肆虐日本,令该国受灾惨重。下图为“海贝思”移动的路径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 19 - 13. 从卫星云图上看到台风不停旋转,其根本原因是( ) A. 地球的自转 B. 地球的公转 C. 夏季风推动 D. 副高的吸引 14. 当台风中心位于图中A点时,东京的风向是( ) A. 东北风 B. 西北风 C. 东南风 D. 西南风 【答案】13. A 14. A 【解析】 【13题详解】 台风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而形成,气旋各处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由四周指向中心,由于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气流不会直接由四周流向中心,而气流会环绕气旋中心旋转上升,因此从卫星云图上看到台风不停旋转,地转偏向力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因此其根本原因是地球的自转,A符合题意;气旋气流的旋转与地球的公转无关,排除B;台风的移动与夏季风推动、副高的阻挡有密切关系,但台风的旋转与它们没有关系,且“副高”不会吸引台风,排除C、D。故选A。 【14题详解】 图中显示,当台风中心位于图中A点时,东京位于低气压中心的北部,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大致由北指向南,东京位于北半球,风向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右偏,应形成东北风。由此判断,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图为甲地位置示意图,下图为甲地降水量月分配柱状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 19 - 15. 甲地的气候类型最有可能是( ) A. 温带海洋性气候 B. 亚热带季风气候 C. 热带沙漠气候 D. 地中海气候 16. 该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 A. 夏季受夏季风控制,冬季受冬季风控制 B. 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冬季受信风带控制 C.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D. 夏季受西风带控制,冬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答案】15. D 16. C 【解析】 【15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地位于30°附近大陆西岸,有可能是20°~30°之间,也有可能是30°~40°之间。如果甲地位于20°~30°之间,甲地应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降水稀少,图中显示,甲降水量较多用集中,因此甲地不可能是热带沙漠气候,排除C;如果甲地位于30°~40°之间,甲地应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地区,降水较多,降水集中在冬季,与图中甲的降水柱状示意图特征相似,因此甲地可能是南半球地中海气候,D符合题意;温带海洋性气候一般位于40°~60°大陆西岸,与甲地纬度位置不同,且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比较均匀,与图中甲的降水柱状示意图特征不同,排除A;亚热带季风气候位于亚热带的大陆东岸,则甲位于大陆西岸,排除B。故选D。 【16题详解】 - 19 - 根据上题判断可知,甲地气候类型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位于30°~40°大陆西岸,甲地夏季时,气压带风带南移,甲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冬季气压带风带北移,甲地受西风带控制,盛行暖温湿润的气流,降水丰富,由此判断,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夏季受夏季风控制,冬季受冬季风控制,这是季风气候的成因,季风气候位于大陆东岸,而甲地位于大陆岸,A不符合题意;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冬季受信风带控制,这是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热带草原气候位于10°~20°之间,与甲地位置不同,B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根据区域位置判断气候类型,主要掌握气候分布模式即可,见下图。 下图是华北某城市“雨水街坊示范区”景观图,示范区以雨水花园为主的雨洪管理贯穿全园,展示了雨水从下落、收集、滞留、净化、到下渗的全过程,形成优异的生态水循环系 统。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该“雨水街坊示范区”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有( ) A. 地表径流、下渗 B. 地表蒸发、下渗 C. 植物蒸腾、降水 D. 地表径流、降水 18. “雨水街坊示范区”推广后能够( ) ①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②增加城市内涝发生 ③减轻城市交通压力 ④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17. A 18. B 【解析】 - 19 - 【17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雨水街坊示范区”展示了雨水从下落、收集、滞留、净化、到下渗的全过程,由此可知,该“雨水街坊示范区”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下渗,下渗增多,使得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因此“雨水街坊示范区”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有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A符合题意;“雨水街坊示范区”雨水在地表停留时间并没有明显改变,因此对地表蒸发影响不大;雨水花园对植物蒸腾有一定的影响,但水量不大,不是主要影响环节;影响降水因素很复杂,雨水花园虽然可能增加空气的水汽,但不一定能形成降水,因此“雨水街坊示范区”对降水影响不明显,由此判断,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8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雨水街坊示范区”以雨水花园为主的雨洪管理贯穿全园,展示了雨水从下落、收集、滞留、净化、到下渗的全过程,因此“雨水街坊示范区”推广后,雨水的利用率提高,因此能够提高水资源利用率,①符合题意;示范区雨水降落地表,大部分布被收集、下渗,地表径流明显减少,因此会降低城市内涝发生的可能性,②不符合题意;“雨水街坊示范区”并没有明显增加交通用地,因此对减轻城市交通压力影响小,③不符合题意;“雨水街坊示范区”中的雨水花园涵养水源较多,植被覆盖率较大,使得热容量增大,升温相对较慢,从而缓解城市热岛效应,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下图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水面海拔高度)变化。读图完成下各题。 19. 鄱阳湖与长江相连处的湖口水文站测得水流速度最决的时段是( ) A. 1-2月 B. 4-5月 C. 7-8月 D. 10-11月 20. 为了避免受到洪涝灾害威胁,位于鄱阳湖湖滨的聚落,一般选址在( ) A. 海拔6米以上的地方 B. 海拔16米以上的地方 C. 海拔8米以上的地方 D. 海拔116米以上的地方 【答案】19. A 20. B 【解析】 - 19 - 【19题详解】 鄱阳湖与长江相连处的湖口水文站测得水流速度取决于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差,水位差值越大,水流速度越快。读图可知,与4-5月、7-8月、10-11月相比,1-2月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之差最大,则此时鄱阳湖与长江相连处的湖口水文站测得水流速度最快,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题详解】 图中显示,洪涝年份鄱阳湖的湖泊水位最高接近16米,因此为了避免受到洪涝灾害的威胁,位于鄱阳湖湖滨的聚落,一般选址在海拔16米以上的地方,B符合题意;海拔6米以上的地方和海拔8米以上的地方洪水期时有可能被湖水淹没,受洪涝灾害威胁,A、C不符合题意;图中显示,洪涝年份鄱阳湖的湖泊水位最高接近16米,聚落没有必要建在海拔116米以上的地方,这样离湖泊太远或太高,生活生产不便利,D不符合题意。故选B。 侵蚀作用指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等外力在运动状态下改变地面岩石及其风化物的过程。下列四幅图从左到右依次为图1、图2、图3、图4。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因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 A. 图1 B. 图2 C. 图3 D. 图4 22. 图2地貌的物质组成,从扇顶至扇缘依次为( ) A. 泥土、沙子、砾石 B. 沙子、泥土、砾石 C. 砾石、泥土、沙子 D. 砾石、沙子、泥土 【答案】21. D 22. D 【解析】 【21题详解】 根据形态判断,图1、图2、图3、图4分别表示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沙丘、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冲积扇、岩浆活动形成的火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风蚀蘑菇。由此可知,因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是图4,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 19 - 【22题详解】 根据形态判断,图2地貌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冲积扇,冲积扇从扇顶至扇缘坡度逐渐减缓,流水的流速从扇顶至扇缘逐渐降低,大颗粒物质先沉积,小颗粒物质后沉积,在泥土、沙子、砾石中,砾石颗粒最大,泥土颗粒最小,因此图2冲积扇的物质组成,从扇顶至扇缘依次为砾石、沙子、泥土,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二、本大题共4小题,共56分。 23. 地理学习应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地理实验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材料, 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甲为热力环流模拟实验示意图,图乙为某海岸近地等压面示意图 材料二:海陆风是滨海地区在一天之中,风向以一天为周期随昼夜交替而转换的现象。 某地理兴趣小组记录了某天的海陆气温变化,如下图。 (1)从图甲中观察到的该模拟实验结果,烟的运动方向呈_____(填“顺时针”或“逆时针”)循环;若实验模拟的是夜晚的海陆风,则热水代表的是_____(填“陆地”或“海洋”)。 (2)据图乙中等压面分布所知,a、b、c、d四地的气压从高到低依次为:P____>P_____>P____>P____,近地面吹_____(填“海风”或“陆风”)。 (3)由材料二可知,兴趣小组的小芳想体验面朝大海长发飘向后脑的感觉,应选择的该天时段为______时,该天陆风最强大约在______时,导致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 【答案】 (1). 顺时针 (2). 海洋 (3). b (4). a (5). d (6). c (7). 海风 (8). 8~16 (9). 3 (10).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19 -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热力环流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热力环流实验及原理、海陆风环流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和原理的掌握程度。 【详解】(1)图甲中左边为热水,温度高,空气膨胀上升,低处形成低气压,高处形成高气压;右边为冰块,温度低,空气冷却下沉,低处形成高气压,高处形成低气压。水平气流低处由冰块处流向热水处,高处相反,因此图甲中观察到的该模拟实验结果,烟的运动方向呈顺时针循环;若实验模拟的是夜晚的海陆风,夜晚海洋降温慢,温度较高,因此则热水代表的是海洋。 (2)据图乙中等压面分布所知,a处等压面下凹,应为低气压,b处等压面上凸,应为高气压,c、d位于高空,高空等压面与低空相关,而c处为高气压、d处为低气压,同一地点高空气压低于近地面,因此四地的气压从高到低依次为:Pb>Pa>Pd>Pc,由于近地面b地气压高于a地,风从海洋吹向大陆,因此近地面吹海风。 (3)由材料二可知,兴趣小组的小芳想体验面朝大海长发飘向后脑的感觉,表明风从海洋吹向大陆来,海洋表面应为高气压,气温应较低,而大陆表面应为低气压,气温应较高,读图可知,陆地气温高于海洋的时段为8~16时。陆风盛行的时段应陆地气温低于海洋,读图可知,陆地气温低于海洋的时段为16时~次日8时,在这期间,陆地和海洋之间的温差大约3时最大,因此该天陆风最强大约在3时,由此判断,导致海陆风环流的根本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点睛】等压面凸起的地方,表示在同一高度上,气压比四周(两侧)高。等压面凹陷,表示同一高度上,气压比四周(两侧)低。同一地点的高空等压面与低空等压面往往对称相反。 24. 读图1“气压场中风形成示意图”和图2“某日我国滨海地区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 19 - (1)左图中a、b、c、d表示地转偏向力的是______,图示气压场在______半球(填“南”或“北”)。 (2)图中A.B.C.D四地的风向画法正确的是______地,判断理由是______。 (3)图中A、C两地相比,风力较小的是______处,原因是______ 。 (4)N虚线处的气压场名称是_____,根据气团的移动,推断N虚线处形成的天气系统是_____,该天气系统过境后气温______、气压______、天气_______。 (5)图中①、②两处相比,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__处,其原因是_______。 【答案】 (1). a (2). 北 (3). C (4). 风由高压流向低压,且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向右偏转 (5). C (6). 等压线更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风力更弱 (7). 低压槽 (8). 冷锋 (9). 下降 (10). 升高 (11). 转晴 (12). ② (13). 该地受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晩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故温差大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气压场中风形成示意图和某日我国滨海地区等压线分布图为材料,设置五道小题,涉及大气水平运动的受力情况、半球判断、风向判断、风力大小判断、锋面气旋、冷锋与天气、大气的保温作用与削弱作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和原理的掌握程度。 【详解】(1)在等压线分布图中,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的应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即d为水平气压梯度力,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大致相似的是风向,即图中c为风向,与风向相反的应是摩擦力,即b为摩擦力,与风向垂直的应是地转偏向力,因此图中a、b、c、d表示地转偏向力的是a,图中显示,顺着风向(c),地转偏向力(a)指向右,因此图示气压场在北半球。 (2)右图表示某日我国滨海地区等压线分布,即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风向应向右偏。读图可知,图中A地风向向左偏,风向画法错误;图中B地风向由气压低吹向气压高处,画法错误;图中C地由气压高处吹向气压低处,风向右偏,画法正确;图中D地的风向由气压低处吹向气压高处,画法错误。 (3)读图可知,图中A、C两地相比,C地等压线比A地稀疏,C地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因此风力较小的是C处。 - 19 - (4)读图可知,N虚线处等压线向气压高处弯曲,气压比两侧低,因此此处气压场名称是低压槽,图示区域为北半球,N处空气整体上向南运动,即冷气团主要向暖气团运动,因此N虚线处形成的天气系统是冷锋,冷锋天气系统过境后,冷气团取代了暖气团,因此气温下降、气压升高,由单一冷气团控制,因此天气转晴。 (5)读图可知,图中①处气压中间低、四周高,为低气压,气流辐合上升,容易成云致雨,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不高,夜晚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不低,昼夜温差小;②处气压中间高、四周低,为高气压,气流辐散下沉,不易成云致雨,天气晴朗,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较高,夜晚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小明在2019年暑假到我国某地去旅游避暑,他在游记中写到:“所到之处,郁郁葱葱, 峰峦叠嶂,形态各异,溶洞、天坑、天生桥奇异景观应有尽有,想不到曾经的茫茫沧海竟能变成如此美景,大自然的力量真是神迷莫测啊…让人感到惊奇的是,一场大雨过后,地面上竟然难以看到雨水汇成的洪流,水到哪儿去了?” (1)小明游记中反映的是______地貌,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该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______(填地形区名称)地区,该地区成为避暑胜地的原因是______。 (2)该地区岩石在海洋时期为______(填岩石名称),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该地由海洋变陆地的主要内力作用是______。 (3)该地此季节降大雨原因是______,但无较大洪流的原因是______,由此可推断该地地表水______,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措施是在______(地质构造)谷地储水。 【答案】 (1). 喀斯特(岩溶) (2). 流水侵蚀(溶蚀) (3). 云贵高原 (4). 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凉爽) (5). 石灰岩 (6). 沉积作用 (7). 地壳运动(地壳抬升) (8). 夏季风带来变充沛降水 (9). 喀斯特地貌,地表水易下渗(多地下漏斗,地表水易流失) (10). 缺乏 (11). 向斜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喀斯特地貌为背景,以相关文字信息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喀斯特地貌的名称、成因及分布,气温的影响因素、岩石类型及成因、海陆变迁的地质作用、降水成因、水循环环节、地质构造应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 - 19 - 【详解】(1)小明游记中的“峰峦叠嶂,形态各异,溶洞、天坑、天生桥奇异景观”属于典型喀斯特地貌景观,因此小明游记中反映的是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主要是石灰岩地区经流水溶蚀而形成,因此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溶蚀)作用;该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石灰岩分布集中地区——云贵高原,云贵高原海拔在1000~2000米之间,海拔高,夏季气温相对凉爽,因此该地区成为避暑胜地。 (2)该地区喀斯特地貌必须在可溶性岩石基础上才能发育形成,因此该地区岩石在海洋时期为石灰岩,石灰岩为沉积岩,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沉积作用;该地由海洋变陆地的主要内力作用是地壳运动(地壳抬升)。 (3)夏季,云贵高原受夏季风的影响明显,夏季风带来的丰富的水汽是此季节降大雨的原因。云贵高原多喀斯特地貌,多漏斗、溶洞、地下暗河,虽然夏季降水丰富且集中,但地表水容易下渗,大量地表径流进行地下,使得地表径流量不大,不易形成较大洪流。由于地表水易渗漏,由此可推断该地地表水缺乏。向斜构造是良好的储水构造,在向斜构造谷地储水是针对云贵高原地表水缺乏这一问题的解决措施之一。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第21届世界杯于2018年6月14日至7月15日在俄罗斯举行。地理爱好者小张和小李都是狂热的足球迷,为了迎接世界杯的到来,他俩对部分参赛队进行了命名。如称俄罗斯为 “冰雪队”,日本为“火山队”,巴西为“雨林队”,秘鲁为“冷水鱼队”等等。 (1)第21届世界杯期间,北京的日出时间的变化情况是____,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国 旗旗杆的正午影长变化情况是_____. (2)日本被命名为“火山队”,原因在于日本地处_____(填板块名称)交界处,地质活跃,除多火山地震等地质灾害外,该国还多______(填地形类型)。 (3)“冷水鱼队”秘鲁有世界四大渔场之一的秘鲁渔场,该渔场是在离岸的_____(填风向)风影响下导致海底中的______上泛形成的。该海区地处赤道附近,但水温较低,原因是______。 (4)“雨林队”巴西被称为足球王国,该国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是______。而该国森林大火后会直接导致水循环环节中的______和______减弱,______增强,进而引发洪涝灾害的发生。 - 19 - (5)2018年世界杯闭幕半年后,俄罗斯中东部地区将被______(填气压中心名称)控制,受其影响下的气候特征是_____;此时,位于东欧平原的伏尔加河将出现______现象。次年春季,该河流水位出现上涨现象,主要是因为有______补给。 【答案】 (1). 先变早再变晚 (2). 先变短再变长 (3). 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4). 山地 (5). 东南 (6). 营养盐 (7). 寒流降温作用 (8). 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 (9). 植物蒸腾(下渗) (10). 下渗(植物蒸腾) (11). 地表径流 (12).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压) (13). 寒冷干燥 (14). 结冰(封冻) (15). 季节性积雪融水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第21届世界杯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五道小题,涉及日出时间、正午影长、板块运动、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气候类型成因、水循环环节变化、大气活动中心及天气、河流水文特征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 【详解】(1)材料信息表明,第21届世界杯于2018年6月14日至7月15日在俄罗斯举行。第21届世界杯期间,直射点先向北移动、后向南移动,北半球各地白昼大致先增长、后缩短,因此北京的日出时间的变化情况是先变早再变晚;此期间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先增大、后减小,因此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国旗旗杆的正午影长变化情况是先变短再变长。 (2)日本被命名为“火山队”,原因在于日本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边界处,地质活跃,除多火山地震等地质灾害外,由于挤压隆起,该国还多起伏较大的山地地形。 (3)“冷水鱼队”秘鲁有世界四大渔场之一的秘鲁渔场,该渔场主要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因此该渔场是在离岸的东南信风影响下导致海底中的营养盐随海水上泛,表层浮游生物繁盛而形成的。该海区地处赤道附近,但水温较低,主要是因为当地有秘鲁寒流流经,寒流具有降温作用。 (4)“雨林队”巴西被称为足球王国,该国北部赤道穿过,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形成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而该国森林大火后,植被覆盖度下降,因此会直接导致水循环环节中的植物蒸腾和下渗减弱,地表径流增强,洪水水位上升,进而引发洪涝灾害的发生。 (5)2018年世界杯闭幕半年后,即2019年1月,北半球为冬季,冬季亚欧大陆气温低,形成冷高压,因此俄罗斯中东部地区将被亚洲高压,或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控制,受其影响,盛行下沉气流,冷气团聚集,因此受其控制下 - 19 - 气候特征是寒冷干燥;此时,位于东欧平原的伏尔加河流域气温低于0℃,因此河水将出现结冰现象。次年春季,冬季的积雪逐渐融化补给河水,因此该河流水位出现上涨现象,主要是因为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 19 - - 19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