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东方市琼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月考地理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海南省东方市琼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月考地理试卷

地理试题 姓名:___________原班级:___________准考证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共80.0分)‎ 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我国目前使用的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易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地膜覆盖主要在 A. 冬季 B. 夏季 C. 秋季 D. 春季 2. 下列地区相比较,地膜覆盖的保温、保湿、保土作用最显著的是 A. 东南沿海地区 B. 西南地区 C. 东北地区 D. 西北地区 3. 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会 ‎ ‎①危害作物根系发育②阻碍土壤温度提升③阻碍土壤水肥运移④加快表土流失速度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能源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的动力。读图完成下列题。 ‎ ‎ ‎ 4. 图中表示的是某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这种能源消费结构易引发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 ‎ ‎①大气污染加剧   ②水污染严重   ③土壤污染严重      ④土壤肥力下降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5.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低碳经济所倡导的是( ) ‎ ‎①提高能源利用率   ②开发清洁能源   ③追求绿色GDP   ④禁止碳的排放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读“珠江三角洲产值增长图”,回答下列各题 ‎ ‎ ‎ 6. 在阶段Ⅰ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是()‎ A. 资金密集型产业 B. 技术密集型产业 C. 劳动密集型产业 D. 资源密集型产业 1. 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内腹地范围较小的自然因素主要是()‎ A. 地形的阻隔 B. 水源不足 C. 夏季气温偏高 D. 河流航运里程较短 2. 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全国酸雨中心之一②大气污染日益加剧③“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④由于围湖造田,导致耕地面积增加⑤土壤肥力增高⑥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A. ①②③④⑥ B. ①②③⑤⑥ C. ①②③⑥ D. ①②③④⑤⑥‎ 近年来,我国多地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因为燃放过程会产生大量酸性气体,易形成酸雨。完成下列问题。‎ 3. 当我国受下列天气系统控制时,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的火药味维持时间更长的是 A. B. C. D. ‎ 4. 按环境问题的性质分类,酸雨属于 A. 环境污染 B. 自然资源衰竭 C. 生态破坏 D. 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 我国决定在部分城市倡导推广使用乙醇作为汽车燃料,替代汽油,降低汽油的消耗,从而减少石油进口量。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5. 用乙醇代替汽油的前景广阔,其主要原因是( )‎ A. 乙醇可以从植物中提炼,具有可再生资源的特点 B. 乙醇可以改变石油成分,提高能源利用率 C. 汽油价格过于昂贵 D. 我国的乙醇生产处于过剩状况 6. 使用乙醇替代汽油,可产生的影响是( )‎ A. 推动了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 B. 延长了汽车的使用寿命 C. 减轻大气污染 D. 提高汽车的行驶速度 田纳西河流域(见下图)的开发始于 20 世纪 30 年代。此时的田纳西流域由于长期缺乏治理,森林遭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经常暴雨成灾,洪水为患,是美国最贫穷落后的地区之一。据此完成下列题。 ‎ ‎ ‎ 1. 田纳西河“洪水为患”较多的时段是()‎ A. 初冬 B. 初春 C. 初夏 D. 初秋 2. 地形对田纳西河的影响主要是()‎ A. 便于陆路交通 B. 容易产生凌汛 C. 水能资源丰富 D. 夏季地形雨多 3. 田纳西河酸雨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 棉花种植对土壤肥力消耗大 B. 大量植被破坏 C. 炼铜业排放高浓度 SO2  D. 灌溉用水增多 近地面大气臭氧主要是石化工业、加油站、汽车尾气等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与氮氧化物,在高温环境与强紫外线辐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当近地面的大气臭氧浓度过高时,会对人类及生态环境造成损害。2018年6月中国气象站增加了臭氧气象预报业务,据此回答下列题。‎ 4. 下列城市与时间组合,易发生臭氧污染的是 A. 广州  5月 B. 武汉 6月 C. 南京  7月 D. 北京 8月 5. 推测臭氧气象预报的方法 A. 结合风云四号气象卫星云图进行预报 B. 综合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和天气状况预报 C. 参照国家环境监测总站的数据进行预报 D. 气象部门到指定地点进行臭氧浓度实测实报 6. 近地面大气臭氧浓度过高时,应对臭氧危害的措施是 A. 用环保材料进行家庭装修 B. 关停部分电器,节约用电 C. 少用私家汽车,绿色出行 D. 减少室内通风换气的次数 ‎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颗粒直径只有一根头发丝的1/20,又称“可入肺颗粒”。人吸入过多的PM2.5可引起多种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环境空气质量指导值中,PM2.5为每立方米10微克。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家庭燃煤是PM2.5的首要污染源 B. PM2.5会影响气温 C. PM2.5是造成上海市雾霾天气的根本原因 D. 夜晚近地面气温低导致PM2.5浓度降低 2. 降低大气PM2.5含量可采取的积极措施有 ‎ ‎①积极发展煤炭的气化、液化技术 ‎②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利用,变废为宝 ‎③加快汽车油品质量升级 ‎④推广核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全面替代矿石能源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读下图,回答下列题。 ‎ ‎ ‎ 3. 图中所示反映了我国某地区的环境问题,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 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 B. 不合理的灌溉 C. 过度开采地下水 D. 过度樵采和乱垦滥牧 4. 该环境问题对该地区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A. 影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安全 B. 影响京广铁路线等重要交通线路的安全 C. 提高了河流的泄洪能力,使可利用的水资源减少 D. 该地的降水增加,形成涝灾 5. 图中神黄铁路运输的物资中,运量较大的可能是 A. 煤炭 B. 机械产品 C. 棉花 D. 粮食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于2019年7月1日正式实施。根据垃圾分类标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四类。据此完成下列题。‎ 6. 属于可回收垃圾的是( )‎ A. 玻璃瓶 B. 西瓜皮 C. 废电池 D. 废纸巾 1. 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可( ) ‎ ‎①减少垃圾总量  ②实现垃圾无害化、资源化  ③发展循环经济  ④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下图为中国、美国和欧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题。 ‎ ‎ ‎ 2. 图中温室气体排放()‎ A. 美国始终最大 B. 美国人均高于中国 C. 欧盟持续增加 D. 中国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3. 温室气体浓度持续升高导致全球变暖,可能会()‎ A. 提高粮食生产稳定性 B. 导致生物物种大量增加 C. 缩短高纬河流封冻期 D. 降低自然灾害发生频率 4. 为延缓和减轻由于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而导致的气候变化与危害,各国政府应()‎ A. 改变能源结构,提高煤炭的使用比例 B. 遵守国际公约,控制和消减二氧化碳排放量 C. 采用固碳技术,增加新能源污染税费 D. 扩大耕地面积,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 某地有大型黄铜矿和煤矿,计划在该地建①冶炼厂,②火电厂,③硫酸厂,④水泥厂。读其生产联系图,回答下列题。 ‎ ‎ ‎ 5. 图中与数字代表的工厂搭配正确的是( )‎ A. 甲—① B. 乙—② C. 丙—③ D. 丁—④‎ 6. 图中所示的工业生产过程中最有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 )‎ A. 水土流失 B. 土地荒漠化 C. 臭氧层空洞 D. 酸雨 7. 下列工业区的发展经验可供该地区借鉴较多的是 ( )‎ A. 美国的“硅谷” B.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C. 德国鲁尔区 D. 意大利新工业区 读某区域环境问题示意图,回答下列题。 ‎ ‎ ‎ 1. 图中明显反映的环境问题主要有( ) ‎ ‎①大气污染②水污染③酸雨④水土流失⑤气候变暖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①③④⑤ D. ②③④⑤‎ 2. 图中现象的存在,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的原则( ) ‎ ‎①持续②共同③公平④环境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3. ‎(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南非东部海滨城市德班召开,大会重点关注了二氧化碳排放。完成下列小题 2009年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下列措施中有助于实现该目标的有( ) ‎ ‎①推广太阳能、核能②降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③增加森林面积④提高单位 GDP能耗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下图中A地区为“汇源果汁番茄汁”的主要原料产地,甲、乙两图分别是该区域不同年份的地理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 ‎ ‎ 1. 该原料产地的灌溉水源主要来自 ①大气降水②高山冰雪融水③附近湖泊的水④河流水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2. 该区域最可能出现的突出环境问题是 A. 水土流失 B. 土地盐碱化 C. 土地石漠化 D. 酸雨 ‎“绿色出行”新理念已为我国许多城市市民所接受。下图为“1986~2015年某城市市民主要出行方式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题。 ‎ ‎ ‎ 3. 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的年份开始于()‎ A. 2000年 B. 2005年 C. 2007年 D. 2011年 4. 市民出行方式变化对该城市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B. 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C. 改变城市服务功能 D. 扩大城市地域范围 ‎2013年1月,我国许多地区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霾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km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根据所学回答下列题。‎ 5. 下列对霾天气分析正确的是 A. 霾的形成与低层大气稳定和污染物排放多有关 B. 冷锋天气过境会出现大风扬尘,加重霾的灾情 C. 受经济发展的影响,霾的灾情乡村比城市严重 D. 霾的预报有利于减少交通事故和保持通讯畅通 6. 在气象灾害防御方面,借助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实现的是 ① RS动态监测,灾害信息可实时更新 ② GPS全天工作,可实时追踪灾害路径 ③ GIS数据丰富,灾情评估能够有据可查 ④ GIS模拟预测,灾前即可尽知灾害影响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7. ‎【环境保护】读材料,回答下列间题 ‎ 材料一:红水河流域内山岭连绵,地形崎呕,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已被我国政府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日。红水河的红色来自上游的红土地,其含沙量居广西诸大江河之首。 材料二:红水河流域开发图。 (1)根据图文材料,提出红水河上游水土流失的治理对策 (2)有人戏称红水河险些成为“黑”水河,简要分析其成因。‎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 材料一癌症村是一种群体疾病现象。居民饮用了上游企业排出的未经处理的污水,导致人体内部机制严重受损,造成某一村庄大规模的癌症病发。据不完全统计,江苏省兴化市戴南镇史堡村在过去的几年里,有数十人患上了食道癌、胃癌、肺癌等。据调查,在该村附近分布着许多重金属企业,一些废旧金属企业,直接将收购回来的废旧金属堆放在史堡村的街巷中,而一些村民明知河水水质受到污染,依旧在水中洗菜、淘米、洗衣服。‎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癌症村地理分布图。‎ ‎(1)描述我国癌症村的分布特点。‎ ‎(2)结合材料分析癌症村的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小题3】A ‎ ‎ ‎【解析】1.【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熟练掌握我国的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地膜的作用在于保温、保湿、保土,我国农耕区以季风气候为主,春季气温变化大,降水少,多风,蒸发旺盛,需要保温、保湿、保土,A正确;夏季高温多雨,不需要保温保湿, B错误;秋季大部分秋作物已经进入成熟期,枝叶比较大,此时不需要地膜,且地膜不易实现,C错误;地膜主要用于农作物的生长时期,冬季我国多数地区种植冬季作物或是不种植,且冬季蒸发较弱,地膜的需求不大,D错误。 ​故选A。 2.【分析】 本题考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熟练掌握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我国西北地区距海遥远,大陆性强,降水稀少,蒸发量大,农业生产土壤需要保湿;距冬季风发源地近,气温低,土壤需要保温;西北地区风力大,降水少,加之植被稀少,土地沙漠化较严重,土壤需要地膜保土;所以西北地区对地膜的需要大,地膜覆盖的保湿、保温、保土作用最显著地是西北地区,D对。西南地区,东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地膜覆盖的作用不如西北地区显著,ABC错。 ​故选D。 3.【分析】 本题考查区域农业生产中的问题,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熟练掌握区域农业生产中的问题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从材料可知,我国目前使用的多是超薄型地膜,难以自然降解,易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易破坏土壤结构,阻碍作物根系在土壤中的生长,故①正确;地膜的一般采用聚乙烯物质,和土壤的成分构成不同,这会阻碍土壤中水肥的运移,故③正确;根据材料可知,地膜具有保温作用,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不会阻碍土壤温度提高,故②错误;水土流失的速度和水的势能和土壤的凝固程度有关,题设中设定的条件是残留着土壤中的地膜而不是地表的地膜,故④错误。所以本题应选择①③,故 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4.【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 ‎ ‎【解析】1.【分析】 本题考查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产生的环境问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解读材料图表信息,理解各能源的优缺点。 【解答】 读图,根据该地的能源消费结构,薪柴、秸秆、煤炭占的比重大,所以易造成大气污染加剧,①对;不会导致水污染、土壤污染严重,②③错;薪柴、秸秆燃烧导致植被破坏,容易引发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④对。故C对,ABD错。 ​故选C。 2.【分析】 本题考查低碳经济,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低碳经济的含义。 【解答】 “低碳经济”的核心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措施为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同时注意是否有污染,并不是禁止碳的排放;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清洁能源、追求绿色GDP均符合低碳经济原则,禁止碳的排放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故①②③对,④错。故A对,BCD错。 故选A。 6.【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C ‎ ‎ ‎【解析】1.【分析】 本题考查阶段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分析材料提取关键信息。 【解答】 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发展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因而工业产值低,变化小;20 世纪 90 年代后,实施了产业升级,重点发展了高新技术产业,工业产值高,变化大。图示阶段Ⅰ为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当地的产业基础薄弱,故主要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分析】 本题考查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内腹地范围较小的自然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掌握珠江三角洲地理环境特点。 【解答】 ​​​​​​​珠三角受南岭等山脉的影响,故经济腹地狭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国内腹地应为西南和华中地区,其中,南岭起了阻隔作用,故使珠三角的经济腹地狭小,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 ‎【分析】 本题考查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问题,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问题。 【解答】 珠江三角洲工业发达,排放大量废气,大气污染日益加剧,且降水丰富,形成全国酸雨中心之一,排放大量废水,导致水源污染,“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①②③正确;当地没有围湖造田,多基塘农业,④错误,由于工业污染,土壤肥力下降,⑤错误;由于工农业的发展水土流失日趋严重,⑥正确。 ​​​​​​​故选C。 9.【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 ‎ ‎【解析】1.【分析】 本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相关知识。 【解答】 图中A、B为气旋,C、D为反气旋,A、C位于北半球,B、D位于南半球。气旋控制多阴雨天气,反气旋控制多晴朗天气,气流较稳定,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转,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分析】 本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相关知识。 【解答】 ​煤炭等化石燃料燃烧会排放出大量酸性气体,形成酸雨,酸雨按环境问题的性质分类,属于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1.【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 ‎ ‎【解析】1.【分析】本题考查乙醇替代汽油前景广阔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乙醇相对于汽油的优势是答题的关键。 【解答】乙醇可由植物原料发酵产生,具有可再生资源的特点。然而汽油属于化石能源,属于非可再生能源,A正确;乙醇不能改变石油成分,汽油价格不高且汽油价格对用乙醇代替影响不大,我国乙醇生产量少于汽油,BCD错误。 2.【分析】本题考查乙醇替代汽油产生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乙醇的特点是答题的关键。 【解答】乙醇燃烧产生CO2和水,对环境污染小,石油燃烧会产生污染气体和粉尘,或导致大气污染,C正确;乙醇的使用不能推动汽车工业的发展和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不能提高行驶速度,ABD错误。 13.【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C ‎ ‎ ‎【解析】1.【分析】 本题考查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田纳西河水文特征。 【解答】 田纳西河流域是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冬春多雨、夏秋少雨;冬末春初降水多,洪水为患。选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分析】 本题考查地形对田纳西河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地形对田纳西河的影响。 【解答】 田纳西河流域主要流经阿巴拉契亚山,地形起伏大,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多山的地形使得陆路交通不便;田纳西河主要位于亚热带地区,无冰期,无凌汛;田纳西河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不易在夏季产生地形雨。选C正确。 ​故选C。 3.【分析】 本题考查田纳西河酸雨产生的主要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炼铜业的影响。 【解答】 ​炼铜业能源消耗量大,燃煤会排放高浓度SO2 ,形成酸雨;棉花种植对土壤肥力消耗大,大量植被破坏,只会加剧土地退化,不会造成酸雨;灌溉用水增多,更不会形成酸雨。选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6.【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D ‎ ‎ ‎【解析】1.【分析】 本题考查易发生臭氧污染的城市和时间,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分析材料提取关键信息。 【解答】 根据材料分析,在高温环境与强紫外线辐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易发生臭氧污染,南京在7月份,由于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高温闷热,紫外线强,易发生臭氧污染,C正确;5月广州、6月武汉及8月北京阴雨天气多,气温较低,紫外线弱,不易发生臭氧污染,A、B、D错误。 故选C ‎。 2.【分析】 本题考查臭氧气象预报的方法,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分析材料提取关键信息。 【解答】 据材料可知,臭氧污染主要是石化工业、加油站、汽车尾气等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与氮氧化物,在高温环境与强紫外线辐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臭氧,当浓度过高时造成的大气污染。因此要对大气环境质量和天气状况两个方面展开预测,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分析】 本题考查应对臭氧危害的措施,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应对臭氧危害的措施。 【解答】 ​本题考查应对臭氧危害的方法,用环保材料进行家庭装修是减少甲烷等有害气体的影响与臭氧污染无关,A错;关闭部分电器,节约用电主要是节约资源,与臭氧污染无关,B错;当近地面臭氧浓度过高时,最好的办法就是避开臭氧的危害,关闭窗户,减少室内外通风换气的次数便能减少臭氧的危害,D正确、C错误。 ​故选D。 19.【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 ‎ ‎【解析】略 21.【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A ‎ ‎ ‎【解析】1.【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某地区的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调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读图调用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读图可知该地为华北地区,图示地区的环境问题是地面沉降,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开采地下水,故C正确;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会加重大气污染,与地面沉降无关,故A错误;不合理的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升高使土壤盐渍化,故B错误;过度樵采和乱垦滥牧会使地表水土流失严重,故D错误。 故选C。 2.‎ ‎【分析】 本题主要靠考查过量开采地下水对华北地区可能造成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调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确定该图的主要环境问题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该图反应的是该地因过量开采地下水而导致的地面沉降问题,说明该地区水资源短缺,为解决水资源的短缺我国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地面沉降会导致河水渗漏,影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安全,故A正确;京广铁路通过该地区的西部,地面沉降小,故B错误;地面沉降不利于河流快速泄洪,容易积水成涝,故C错误;地面沉降不会使该地降水增多,故D错误。 故选A。 3.【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神黄铁路运输的主要物资,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掌握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神黄铁路就是为解决晋陕地区的煤炭运输而修建的铁路,故运输的物资中,运量较大的物资可能是煤炭,A正确;陕西神木不是我国主要的制造业区,B错误;该地位于黄土高原,不是我国主要的棉花和粮食产区,CD错误。 故选A。 24.【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 ‎ ‎【解析】1.【分析】 本题考查垃圾分类,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垃圾分类相关知识。 【解答】 玻璃瓶可以回收再利用,通过处理还可以节约了大量的原料,可以回收,A正确;废旧电池中的镉元素,则被定为致癌物质;汞中毒,会患中枢神经疾病;电池腐烂后,其中的汞、铅、镉等重金属溶出会污染地下水和土壤,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威胁人类的健康.回收废电池主要是为了防止废电池中的铅、镉、汞等重金属对土壤和水造成污染,可以集中处理,属于有害垃圾,C错误。西瓜皮和废纸不能回收利用,BD错误。 ​故选A。 2.【分析】 本题考查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好处,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实行生活垃圾分类的好处。 【解答】 垃圾分类不能减少垃圾总量,①错误;可以实现垃圾无害化、资源化,通过资源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6.【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B ‎ ‎ ‎【解析】1.【分析】   本题考查不同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情况,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获取图示信息。 【解答】 A.从图中看出,在1910前,欧盟排放量最大,选项A错误; B.美国的排放总量始终大于中国,且美国总人口数量小,故美国人均排放量高于中国,B正确; ‎ C.欧盟排放量有增加,也有减少的,C错误; ​D.中国1970年之前,排放量很低,只是目前处于较高水平,D错误。 2.【分析】   本题考查全球变暖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解答】 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降水变率增大,自然灾害更加频繁,使得粮食生产不稳定,同时也会改变生态系统,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全球变暖,高纬度地区应气温升高,河流结冰期缩短,C选项正确,ABD错误。 3.【分析】   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有效措施。 【解答】 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世界范围内认为全球变暖由于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等)排放过多所造成的.气候变暖主要是碳排放过多造成的。 A.为了缓解全球气候变暖采取的有效措施是发展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且提高煤炭的使用比例会增加碳排放,故A不符合题意; B.为了缓解全球气候变暖采取的有效措施是:①发展煤炭气化,液化技术,提高利用率②发展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③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减少CO2 排放④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故B正确; C.为了缓解气候变暖,要研发新技术,降低新能源的污染税费,故C不符合题意; D.扩大耕地面积,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不能延缓和减轻由于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而导致的气候变化与危害,故D不符合题意。 29.【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C ‎ ‎ ‎【解析】1.【分析】本题考查与数字代表的工厂搭配正确的符号,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各工厂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由图可知,煤矿提供给甲,则甲可能是火电厂和冶炼厂;黄铜矿只能提供给冶炼厂,则丁是冶炼厂,A是火电厂,ABD错;硫酸厂收集冶炼黄铜矿的废气,需靠近丁,C对。 2.【分析】本题考查环境问题,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正确分析图示工业生产过程所产生的环境问题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由材料可知,该地有黄铜矿,可发展炼铜厂,有色金属冶炼很可能产生酸雨的危害,D对;该工业生产过程不会产生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AB错;臭氧层空洞是排放氯氟烃造成的,C错。 3.【分析】本题考查该地工业可借鉴的经验,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传统工业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由图可知,该地有煤矿和黄铜矿,发展的是传统工业,高能耗高污染是传统工业的特点,德国鲁尔区是传统工业区,可借鉴此地经验,C对;其他不属于传统工业区,ABD 错。 32.【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 ‎ ‎【解析】1.【分析】本题考查图中明显反映的环境问题,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图中酸雨、乱砍滥伐、污水排放等分析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图中所示现象表现出大气污染、水污染、酸雨、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环境问题,气候变暖在图中则没有明显出现。 A正确。  2.【分析】本题考查图中现象违背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旨在考查学生读图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念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在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念中,发展的观念强调经济的增长;公平的观念强调当代人的发展应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环境的观念强调环境保护;权利的观念强调每个人都享有正当的环境权利。故图中现象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违背了持续性原则和公平性原则,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4.【答案】B ‎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 【解答】 要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应推广新能源,清洁能源;应降低单位GDP能耗;应降低化石燃料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应增加森林面积。①③正确,②④错误。B符合题意。 ​故选B。 35.【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 ‎ ‎【解析】试题分析: 1.读图,根据经纬度,该地位于西北干旱区,大气降水少,①错。该原料产地的灌溉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②对。湖泊位于A地的下游,③错。水源来自附近河流水,④对。所以C对。 2.该区域位于干旱地区,蒸发旺盛。两图比较,可以看到种植业面积扩大,大量引水灌溉,最可能出现的突出环境问题是土地盐碱化,B对。水土流失问题少,A错。水土流失少,不会因表层土壤被侵蚀,底层岩石出露,形成石漠化,C错。酸雨发生在湿润地区,D错。 考点:区域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来源,区域主要环境问题。 37.【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 ‎ ‎【解析】略 39.【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 ‎ ‎【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雾霾形成成因主要有三:①在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中悬浮微粒的扩散稀释,容易在城区和近郊区周边积累; ②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逆温层使得大气层低空的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空气中悬浮微粒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 ③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增加。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发展、机动车辆猛增,导致污染物排放和悬浮物大量增加,直接导致了能见度降低。鉴于以上分析,选A。选项B,冷锋过境,由于气团的物理性质的差异大,往往形成大风、云雨雪等天气,大风天气有利于扩展稀释扬尘。以上述条件有矛盾,排除B;选项C,在城市,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发展、机动车辆猛增,导致污染物排放和悬浮物大量增加,雾霾天气多发,但农村地区,工业欠发达,所以,城市的雾霾比农村重,排除C;雾霾使得能见度差,加强预报有利于交通事故的减少。但是对通讯没有影响,排除D。 【小题2】此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RS可以实现动态的实时的监测,速度快。最主要由于自然灾害、农业等反面。GIS数据丰富,主要用于城市规划、交通、商业、自然灾害等方面。GPS具有全球性,全天性,实时性、全天候等特点,能及时的定位、授时、测量等,用于交通、旅游等。对于①②③④的描述一定要仔细,①③是正确的,但要认真审题,中心词是“气象灾害防御”,②点GPS的运用需要GPS终端设备,气象灾害不能监测。④点描述出现问题,灾前是不可以尽知灾害影响的,排除②、④。答案选①、③。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环境保护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41.【答案】(1) 兴修水库、修建水平梯田、打坝淤地等工程措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提高植被覆盖率;小流域综合治理,发展立体农业。 (2)境内多锰矿和锡矿,开发和冶炼过程中,大量废水排放导致红水河受到严重污染,颜色变黑。沿岸居民生活污水排放 ‎ ‎【解析】(1)红水河上游位处云贵高原,其水土流失的治理对策可结合该地区实际情况,迁移黄土高原的治理对策。兴修水库、修建水平梯田、打坝淤地等工程措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提高植被覆盖率;小流域综合治理,发展立体农业。 (2)从题图中可知红水河流域有丰富的锰矿和钨矿,随着矿产资源的开采、冶炼,大量废水排放导致红水河受到严重污染,颜色变黑;沿岸居民生活污水排放也是红水河水质被污染的污染源。 考点:生态环境问题;环境污染。 42.【答案】(1)空间分布不均匀,呈现多中心分布;癌症村数量由东向西递减,这与我国的水资源、人口分布和区域经济差异基本一致。 (2)原因:工业产生的废弃物未经处理排放,造成严重的土壤、水、大气污染,进而影响人体健康;居民环保意识不强。措施: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对排污企业的监管;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合理布局污染企业,使之远离人口聚集区;改进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工业废弃物达标排放,治理环境污染。 ‎ ‎【解析】(1‎ ‎)本题考查地理事物分布特点的描述,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熟练掌握地理事物分布特点的描述是解题的关键。地理事物的分布主要从一总体分布特征;二是极值区分布;三是反应的规律三方面分析。所以我国癌症村的分布特点:空间分布不均匀,呈现多中心分布;癌症村数量由东向西递减,这与我国的水资源、人口分布和区域经济差异基本一致。 (2)本题考查癌症村的形成原因及解决措施,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熟练掌握癌症村的形成原因及解决措施是解题的关键。从材料中可知,据调查,在该村附近分布着许多重金属企业,一些废旧金属企业,直接将收购回来的废旧金属堆放在史堡村的街巷中,而一些村民明知河水水质受到污染,依旧在水中洗菜、淘米、洗衣服。原因:工业产生的废弃物未经处理排放,造成严重的土壤、水、大气污染,进而影响人体健康;居民环保意识不强。解决措施:从宣传教育,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提高技术,环境治理等方面阐释。措施: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对排污企业的监管;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合理布局污染企业,使之远离人口聚集区;改进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工业废弃物达标排放,治理环境污染。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