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福建专用)课时规范练7气压带和风带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福建专用)课时规范练7气压带和风带作业

课时规范练7 气压带和风带 ‎(2018河南豫南九校质检)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某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风向。据此完成第1~2题。‎ ‎1.当①气压带在此半球分布面积最小时,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是(  )‎ A.恒河流域正值丰水期 B.巴西高原上草木茂盛 C.昼长上海大于广州 D.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2.下列气候类型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无关的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1.B 2.C 解析第1题,由图中风带风向的偏转方向可以判断此半球为北半球。①气压带为赤道低气压带,当①气压带在此半球分布面积最小,即气压带、风带南移时,为北半球的冬季,地球公转接近近日点,公转速度较快,D项错误;太阳直射南半球,则北半球昼短夜长,越往北昼越短,上海昼长小于广州,C项错误;巴西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此时为夏季,高温多雨,草木茂盛,B项正确。恒河流域夏季降水多,此时正值枯水期,A项错误。第2题,热带雨林气候是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的;地中海气候是盛行西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的;热带季风气候的夏季风是由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的;温带季风气候的成因为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无关。‎ 奥兰治河以南的荒漠化地区称为南纳马夸兰(图甲),该地有种类丰富的多汁植物和多肉植物(图乙),这些植物只在雨季开花(每年8月中旬到9月中旬),但壮观的开花景象最长只能维持两个月,通常时间会很短。据此完成第3~4题。‎ 甲 乙 ‎3.南纳马夸兰地区植物花期短的原因是(  )‎ A.雨季受西北风影响时间短,势力弱 B.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 C.雨季受西南风影响时间短,势力弱 D.位于东南信风背风地带,雨季降水少 ‎4.南纳马夸兰地区多汁、多肉的植物指示的环境特点是(  )‎ A.干旱的荒漠环境 B.干湿交替的热带草原环境 C.温凉的荒漠环境 D.湿热交替的热带草原环境 答案3.A 4.A 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南纳马夸兰地区的植物只在雨季开花,花期短,说明雨季短。8、9月为南半球的冬半年,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地位于30°S附近的大陆西岸,可受到北移的盛行西风影响,而南半球的盛行西风为西北风。由于该地纬度低,受西风影响时间短、势力弱,因此花期短。第4题,多汁、多肉是植物储存水分以适应长时间的干旱环境而表现出来的特征。‎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图。读图,完成第5~6题。‎ ‎5.甲、乙两地风力大小相比(  )‎ A.甲地冬季风力大于乙地 B.甲地夏季风力小于乙地 C.甲、乙两地夏季风力相等 D.甲地夏季风力大于乙地 ‎6.冬雨率为冬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率,已知乙地冬雨率高于甲地,主要是因为其(  )‎ A.受西风带影响时间长 B.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时间长 C.受暖流影响时间长 D.位于山地迎风坡 答案5.D 6.B 解析第5题,甲、乙两地都属于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根据图中等高线判断,甲地位于西风带的背风坡,乙地位于山地迎风坡,故甲地的冬季风力较弱,A项错;甲地纬度较高,乙地纬度较低,甲地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时间较短,可以受到西风带影响,乙地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长,故夏季甲地风力比乙地大,B、C两项错,D项正确。第6题,冬雨率为冬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率,乙地冬雨率高于甲地,主要是因为乙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时间长,夏季降水少,年降水总量小,主要集中在冬季,B项对。‎ 极地涡旋(简称“极涡”)是指通常盘踞在极地高空的冷性大型涡旋,其位置、强度、移动对极地及高纬地区的天气影响明显。2015年12月底,一个位于冰岛的强大风暴将北大西洋热量带向北极,迫使北极“极涡”离开极地,携带冷空气南下,造成我国大部分地区1月中下旬爆发极其罕见的超强寒潮。下图是2016年1月23日北极“极涡”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第7~9题。‎ ‎7.极地涡旋的形成原因是(  )‎ A.冷锋附近,气流上升 B.海域广阔,气流上升 C.空气聚积,气流下沉 D.地球冷极,气流下沉 ‎8.图示时刻,甲地高空的风向是(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9.此次“极涡”南下(  )‎ A.说明了全球气候变暖减缓 B.带来了华南地区的极端天气 C.扩大了北半球寒带的范围 D.对我国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 答案7.D 8.D 9.B 解析第7题,根据题意判断,极地涡旋发源于北极,属于地球的高寒地区,故气流下沉,形成高压,选D项。第8题,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右偏,且平行等压线。根据甲地等压线的分布和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判断,甲地的风向为西南方向。第9题,极地涡旋造成寒潮,冷空气南下,使得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气温下降,包括中国,选B项;极端天气的出现不会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排除A项;寒带是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而产生,排除C项;气象灾害——寒潮主要造成人类生命和财产的损失,排除D项。‎ 下图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北进过程中120°E~130°E 近地面气压多年平均随时间和纬度的变化图。读图,完成第10~12题。‎ ‎10.据图分析,我国南方地区沿经线气压梯度最大的时间是(  )‎ A.5月15日 B.6月15日 C.7月1日 D.8月1日 ‎11.据图分析,江淮地区开始进入梅雨期的时间是(  )‎ A.5月15日 B.6月1日 C.6月15日 D.7月1日 ‎12.图示区域在图示时间段内的盛行风是(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答案10.A 11.C 12.B 解析第10题,我国南北方以秦岭—淮河为界,该线纬度大致为北纬34°E。结合图中气压值变化线,可以看出5月15日,沿经线方向穿过8条等压线,所以气压梯度最大。第11题,锋面雨带通常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由图可知,6月15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于23°N附近,雨带大致在28°N~31°N,所以长江下游开始进入梅雨期。第12题,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半年以东南季风为主。‎ ‎(2018湖北名校联考)东亚海陆热力差指数是指东亚季风区的陆表温度与副热带西北太平洋的海表温度之差,指数大的年份夏季风偏强,反之夏季风偏弱。下图为东亚1960—1999年夏季海陆热力差指数逐年变化。读图,完成第13~14题。‎ ‎13.图示时段,东亚地区(  )‎ A.陆表温度比海表温度高 B.陆表与海表温度持续上升 C.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明显的年际变化 D.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固定的周期性变化 ‎14.据图推断我国东部季风区(  )‎ A.夏季风逐年增强 B.夏季风逐年减弱 C.1961年华北地区降水偏少 D.1980年江淮地区降水偏多 答案13.C 14.D 解析第13题,由图可以看出,海陆热力差指数有正有负,不能说明陆温高或海温高;海陆热力差异有明显的年际变化,但并不是固定的周期性变化。第14题,当海陆热力差指数为正时,夏季风较强,反之较弱;海陆热力差指数时正时负,说明夏季风时强时弱;1961年海陆热力差指数大且为正,夏季风强,影响北方时间长,说明华北地区降水偏多;1980年海陆热力差指数小且为负,说明夏季风弱,在南方停留时间长,江淮地区降水偏多。‎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几内亚比绍示意图(图1)和首都比绍气候统计图(图2)。‎ 图1‎ 图2‎ 材料二 大约从10、11月到次年3、4月期间,几内亚比绍会从东北刮来一种被称为“非洲魔鬼”的哈马丹风,每当它来临,人们就会奔走相告“不好,哈马丹风来了!”‎ ‎(1)判断哈马丹风的成因,简述被称为“魔鬼”的原因(即带来的不利影响)。‎ ‎(2)分析比绍气温最高的几个月与雨季的关系,并说明其雨季的形成原因。‎ 答案(1)成因:10、11月到次年3、4月期间,在北非撒哈拉沙漠地区,形成高气压。干燥炎热的热带大陆气流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从撒哈拉沙漠向几内亚比绍运动,就是哈马丹风。‎ 被称为“魔鬼”的原因:哈马丹风来自撒哈拉沙漠的热带大陆气团,会使当地气候从湿润变得干热,甚至形成旱灾,影响生物和人类的生活与生存;哈马丹风风力强劲,带来大量干燥尘埃,使能见度变差,影响交通。尘埃堆积后会影响地表环境。‎ ‎(2)雨季来临之前的3—5月,云量少、太阳高度大,气温高。受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影响,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西南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形成降水。‎ 解析第(1)题,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每年10、11月到次年3、4月期间,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在北非撒哈拉沙漠地区形成高压,图示区域受东北信风带影响。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来自炎热干燥的热带大陆的气流,从撒哈拉沙漠向几内亚比绍运动,就形成哈马丹风。从图中可以看出,从10、11月到次年3、4月期间,该地气温较高,降水稀少,易发生旱灾;哈马丹风从东北撒哈拉沙漠带来大量沙尘,影响交通及地表环境。第(2)题,读图可知,气温最高的几个月为3—5月,为雨季来临之前。7—9月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受此影响,南半球东南信风偏转为西南风,西南风来自海洋,带来丰富的降水。‎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南非地图。‎ 材料二 上图中甲、乙两城市的气候统计资料。‎ 城市 气温/℃‎ 降水量/mm ‎1月 ‎7月 ‎1月 ‎7月 全年 甲 ‎24.1‎ ‎16.5‎ ‎134‎ ‎39‎ ‎1 009‎ 乙 ‎20.1‎ ‎14.7‎ ‎1‎ ‎5‎ ‎37‎ ‎(1)简述南非地形特征。‎ ‎(2)比较甲、乙两城市气候类型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3)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丙地渔场不同季节捕鱼量的差异。‎ 答案(1)以高原为主;地势由东向西倾斜,起伏小;海岸陡峭,海岸线平直。‎ ‎(2)甲城位于迎风坡,夏季(1月)受迎岸风和沿岸暖流影响,降水多;冬季(7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乙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沿岸有寒流流经,形成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干燥。‎ ‎(3)冬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上升流减弱,捕鱼量少;夏季受信风带控制,形成离岸风,上升流增强,捕鱼量大。‎ 解析第(1)题,从地形类型和地势起伏、海岸线等角度描述南非的地形特征。第(2)题,根据两城市的位置及气候资料判断两城市的气候类型及形成原因。第(3)题,根据丙地位置判断渔场的成因,进而结合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分析不同季节捕鱼量的差异。‎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