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之江教育评价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之江教育评价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浙江教育评价201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图是一幅经纬网地图,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②地位于④地的东南方向 B. ①地位于③地的东北方向 C. ③地的经纬度位置是(60°N,60°E)‎ D. ①地的经纬度位置是(30°S,30°W)‎ ‎【答案】B ‎【解析】‎ ‎【详解】图中显示,地球顺时针方向自转,表示中心极点为南极点,图示地区为南半球。根据自转方向判断东西方向,②位于④的西方,根据离南极点的远近判断南北方向,②位于④的南方,因此②地位于④地的西南方向,A错误。与前面同样的方法判断,①地位于③地的东北方向,B正确。图示地区为南半球,因此③地的纬度应为60°S,C错误。图中显示,①地位于本初子午线以东,其经度应为30°E,D错误。‎ ‎2.读下列经纬网图,完成问题。‎ 同一幅经纬网图中两条粗短线代表的实际距离大致相等的是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图中,短竖线跨纬度20°,一个纬度的经线长约110千米,因此短竖线长约2220千米;短横线跨经度20°,该短横线位于南北10°中间,位于赤道,赤道上一个经度的纬线长约110千米,因此短横线长约2220千米,①符合题意。②图中,短竖线跨纬度10°,一个纬度的经线长约110千米,因此短竖线长约1110千米;横短线跨经度20°,位于60°N,60°N纬线圈上一个经度的纬线长约110千米×cos60°=55千米,因此短横线长约1110千米,②符合题意。③图中,左短线表示(20°S ,140°E)与(25°S ,145°E)的距离,右短线表示(10°S ,150°E)与(15°S ,155°E)的距离,虽然两线经纬度跨度相同,但右短线的东西实地距离大于左短线,因此两短线代表的实际距离不相等,③不符合题意。④图中,短竖线跨纬度5°,一个纬度的经线长约110千米,因此短竖线长约550千米,横短线跨经度5°,该短横线位于45°N,该短横线的长约110千米×cos45°×5≈389千米,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A、B、D。‎ ‎【点睛】一个纬度跨度的南北距离全球相同,实地距离约110千米;一个经度跨度的东西距离不同纬线上实际距离不同,实际距离约110千米×cosα(α为纬度)。‎ ‎3.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下列选项与图中大洋中脊对应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洋中脊为板块生长边界,为板块张裂岩浆上涌形成的海底山脉。A、B图中的板块相对运动,属于板块挤压边界,与大洋中脊成因不符,A、B错误。C为板块张裂边界,但还没有形成洋脊,仅形成了狭窄的海洋,C错误。D为板块张裂边界,张裂地带岩浆上涌形成了海底山脉,因此D正确。‎ ‎4.读世界海陆分布随纬度的变化图,回答问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表示海洋、乙表示陆地 B. 北半球海洋面积大于陆地 C. 地球表面三分海洋,七分陆地 D. 北极周围是陆地,南极周围是海洋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表明约71%为海洋,29%为陆地,图中甲的范围小,乙的范围大,因此乙表示海洋、甲表示陆地,A错误。图中显示,北半球甲的范围小于乙的范围,而甲为陆地,乙为海洋,因此北半球海洋面积大于陆地,B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表面约71%为海洋,29%为陆地,地球表面应该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C错误。图中显示,北极周围是海洋(北冰洋),南极周围是陆地(南极洲),D错误。‎ ‎5.下图是同一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及相应的地形剖面图,两图绘制的地形剖面图存在差异。据此推断甲图比乙图 A. 等高距更小 B. 比例尺更大 C. 等高距更大 D. 比例尺更小 ‎【答案】C ‎【解析】‎ ‎【详解】图中显示,甲、乙两图图幅大小相同、表示同一区域,因此比例尺一样,由此排除B、D。从两幅剖面图的形态来看,甲图比较简略,乙图比较详细,说明甲图等高距更大,不能表现出更小幅度的地形起伏,而乙图等高距更小,能够表现出小幅度的地形起伏,因此排除A,选项C符合题意。‎ 读某区域等高线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6. 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段中平均坡度最大的为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 若该地多山崩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图中最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是 A. ②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 ‎【答案】6. D 7. A ‎【解析】‎ ‎【6题详解】‎ 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段的水平距离是相同的,因此平均坡度大小主要取决于四段的相对高度差。读图可知,①地段跨两条等高线,相对高度差约50~150米,②地段跨三条等高线,相对高度差约100~200米,③地段跨两条等高线,相对高度差约50~150米,④地段跨四条等高线,相对高度差约150~250米,因此平均坡度最大的为④,选项D符合题意,排除A、B、C。‎ ‎【7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形起伏越大,坡度越陡,越容易发生山崩和泥石流灾害。根据上题的判断可知,图中四地段中,①和③平均坡度最小,①和③为山脊;②和④平均坡度较大,②和④为山谷,可能存在河流,因此图中最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是②和④,选项A符合题意,排除B、C、D。‎ ‎【点睛】等高线地形图中,如果两地均不在等高线上,且两地之间的海拔高度单调增减(即从一地到另一地海拔一直增加或一直减小),可以用公式法计算两地相对高度:(n-1)×d<H<(n+1)×d,其中H表示相对高度,n表示两地之间的等高线条数,d表示地形图中的等高距。‎ 下图为中亚局部区域图,R1和R2沿岸是一个著名的长绒棉种植区,由于各种原因,L湖不断萎缩。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 制约该地棉花种植面积扩大的主要因素为 A. 光照 B. 热量 C. 水源 D. 地形 ‎9. L湖萎缩后造成的主要影响为 ‎①生物多样性减少②土地荒漠化③土地盐碱化④水土流失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8. C 9. A ‎【解析】‎ ‎【8题详解】‎ 中亚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水源紧张,制约该地棉花种植面积扩大的主要因素为水源,选项C符合题意。中亚因降水稀少,晴天多,光照充足,排除A。中亚地属暖温带地区,夏季气温高,热量条件较好,排除B。中亚地区以平缓的丘陵和平原地形为主,排除D。‎ ‎【9题详解】‎ L湖萎缩后,湖面减小,湖泊生物生存空间减小,湖泊萎缩,盐度升高,生物生存环境恶化,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①符合题意。L湖萎缩,对当地气候的调节功能减弱,降水可能减少,导致土地荒漠化加剧,②符合题意。L湖萎缩,许多盐碱湖滩出露,当地风暴把大量盐粒物质吹向湖岸周边地区,加剧土地盐碱化,③符合题意。湖泊萎缩对当地水土流失影响不大,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项A符合题意,排除B、C、D。‎ 读某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完成下面小题。‎ ‎10. 甲和乙两地间的锋面类型和乙侧气流运动特征是 A. 冷锋 被迫抬升 B. 暖锋 被迫抬升 C. 冷锋 缓慢爬升 D. 暖锋 缓慢爬升 ‎11. 关于图示季节丙、丁两地降水多少及其主要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丙比丁多,对流运动强 B. 丙比丁多,暖流增湿 C 丁比丙多,距海较近 D. 丁比丙多,地处迎风坡 ‎【答案】10. A 11. D ‎【解析】‎ ‎【10题详解】‎ 图中显示,甲和乙两地间的锋面位于气旋向西延伸的低压槽,应为冷锋,图示地区为北半球,乙侧气流为暖气团,在冷锋天气系统中,暖气团是被迫抬升,选项A符合题意,排除B、C、D。‎ ‎【11题详解】‎ 图中显示,图示区域西北部出现强大的高气压中心,根据经纬度位置判断,高气压中心位于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应为冷高压,由此判断,图示季节为北半球冬季。冬季,丙、丁两地盛行西北季风,丙地位于西北季风的背风海岸,降水少,而丁地位于西北季风的迎风坡,西北季风经日本海增温增湿后,在丁地迎风坡形成地形雨,降水较多,选项D符合题意。冬季,丙和丁气温都较低,对流运动弱,不易形成对流雨,排除A。图中显示,丙和丁均受暖流影响,差异不大,排除B。图中显示,丁和丙都位于沿海地区,距海都较近,不会因海陆位置产生降水差异,排除C。‎ ‎【点睛】锋面气旋中,由气压中心向西延伸出来的低压槽往往形成冷锋,由气压中心向东延伸出来的低压槽往往形成暖锋,南北半球锋面类型相同,但移动方向相反。‎ 南美洲锡帕基腊有世界上最大的岩盐山,岩盐是由化学沉积的矿物(石盐)组成的岩石,在地下较高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岩盐会变得比它周围的砂岩更具塑性、更易流动。盐丘是地下的岩盐受力向上隆起而形成。下图为盐丘形成过程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2. 该地区的岩盐属于 A. 侵入岩 B. 喷出岩 C. 沉积岩 D. 变质岩 ‎13. 关于盐丘的形成过程顺序正确的是 A. ②①③ B. ②③① C. ①③② D. ③①②‎ ‎【答案】12. C 13. B ‎【解析】‎ ‎【12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岩盐是由化学沉积的矿物(石盐)组成的岩石,图②中显示,岩盐层具有明显层理结构,因此该地区的岩盐属于沉积岩,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A、B、D。‎ ‎【13题详解】‎ 盐丘形成,首先要在较低的地区经化学沉积形成水平分布的岩盐层,如图②所示;地壳运动挤压过程中,岩盐受到压力作用下,岩盐会变得比它周围的砂岩更具塑性、更易流动,地下的岩盐受力向上隆起,如图③所示;继续受到挤压,岩盐会突破表层岩层,形成外溢状态,如图①所示,因此盐丘的形成过程顺序是②、③、①,选项B符合题意,排除A、C、D。‎ ‎【点睛】盐丘是由于盐岩层与围岩沉积物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发生明显的密度差造成的。盐岩层平均密度为2.2,比砂泥岩的平均密度2.4小,在150千克/平方厘米压力下为塑性体,可因压差而产生塑性流动。在含盐层系上覆地层(如上千米的厚度)的不均匀负荷以及构造运动的动压力下,盐体可以向压力薄弱的地点集中,在初期拱起上覆岩层,形成潜伏盐背斜或者初始刺穿。继续活动则可以穿透上覆岩层甚至出漏地表形成刺穿盐丘。‎ 下图是世界局部区域某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图中丙地天气系统及气流运动分别是 A. 气旋,顺时针辐散 B. 反气旋,顺时针辐合 C. 低压,逆时针辐合 D. 高压,逆时针辐散 ‎15. 关于甲、乙两地年降水量多少及其影响因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少乙多 洋流 B. 甲少乙多 纬度 C. 甲多乙少 地形 D. 甲多乙少 大气环流 ‎【答案】14. D 15. A ‎【解析】‎ ‎【14题详解】‎ 图中显示,丙地等压闭合,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属高压或反气旋天气系统,排除A、C。高气压的气压梯度力由中心指向四周,形成辐散气流,排除B。图中显示,丙地天气系统位于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逆时针辐散气流,选项D符合题意。‎ ‎【15题详解】‎ 图中显示,甲地位于回归线大陆西岸,当地附近海域有本格拉寒流流经,具有减湿作用,降水稀少,而乙地位于回归线大陆东岸,当地附近海域有莫桑比克暖流流经,具有增湿作用,降水较多,A正确。图中显示,甲、乙两地纬度相同,不会导致两地降水差异,B错误。图中显示,甲、乙两地均位于海岸线附近,应均为沿海平原地区,不会导致降水差异,C错误。甲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陆地的信风影响大,降水稀少,乙地受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影响明显,降水较多,D错误。‎ 图1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图2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影响甲城麻纺织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为 A 原料 B. 劳动力 C. 技术 D. 市场 ‎17. 有关黄麻产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 气温与降水的季节变化大 B. 平原为主,地势北高南低 C. 河流短小,水能资源丰富 D. 微生物活动旺盛,土壤贫瘠 ‎【答案】16. A 17. B ‎【解析】‎ ‎【16题详解】‎ 根据经纬度位置和“孟加拉湾”的相对位置判断,甲地位于恒河三角洲,为印度最大麻纺工业中心加尔各答,图中显示,恒河三角洲是印度黄麻主产区,黄麻产量大,为麻纺织提供丰富的原料,因此影响甲城麻纺织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为原料,选项A符合题意。当地劳动力、技术和市场均具有优势条件,但印度其它许多地区也具有这些优势条件,因此它们不是影响甲城麻纺织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排除B、C、D。‎ ‎【17题详解】‎ 图中显示,黄麻产区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纬度较低,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皆夏,因此气温季节变化不大,但降水集中在夏季,降水季节变化大,A错误。图中显示,黄麻产区位于河口地区,为三角洲地形,平原为主,河流由北向南注入海洋,说明地势北高南低,B正确。黄麻产区位于河口三角洲,地形平坦,河流流速慢,水能资源不丰富,C错误。河口三角洲为泥沙沉积形成的土壤,营养元素丰富,土层深厚,土壤比较肥沃,D错误。‎ 下图是维多利亚湖的位置及周边水系示意图和爱德华湖地质剖面图,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面海拔1134米。尼罗河鲈鱼原产于尼罗河中。‎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下列地形区的形成与爱德华湖成因相似的是 A. 珠江三角洲 B. 华山 C. 喜马拉雅山 D. 吐鲁番盆地 ‎19. 阻碍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的自然原因是 ‎①处于相对封闭盆地中②尼罗河支流多流域面积大 ‎③维多利亚湖湖泊海拔高④尼罗河上游较多瀑布阻挡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18. D 19. C ‎【解析】‎ ‎18题详解】‎ 图中显示,爱德华湖湖床所在岩块相对于两侧岩块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构造,从而形成湖泊。珠江三角洲属于流水沉积作用形成,不是断裂下陷形成,排除A。华山是断裂上升形成,与爱德华湖成因不同,排除B。喜马拉雅山是板块挤压隆起形成的褶皱山系,与爱德华湖成因不同,排除C。吐鲁番盆地是天山断裂下陷形成的地堑构造,与爱德华湖成因相似,选项D符合题意。‎ ‎【19题详解】‎ 图中显示,维多利亚湖处于相对封闭的盆地中,不利于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①符合题意。尼罗河支流多流域面积大与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没有关系,②不符合题意。材料信息表明,维多利亚湖湖面海拔1134米,湖泊海拔高,不利于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③符合题意。由维多利亚湖四周陡峭,注入尼罗河上游河段具有较多瀑布,阻挡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A、B、D。‎ ‎20.某学校(115°E)组织一项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根据太阳方位和手表来确定方向,使用的方法与步骤如下:‎ ‎①将手表时间转换为当地地方时;‎ ‎②将手表平放,时针对准太阳;‎ ‎③手表12时刻度线与时针之间夹角(<180º)的角平分线大致为正南方。‎ 该校同学在学校于北京时间14时10分开展该项活动,那么请把手表时间调整为 A. 13时30分 B. 13时50分 C. 14时10分 D. 14时30分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信息表明,根据太阳方位和手表来确定方向,第一步要将手表时间转换为当地地方时。材料信息表明,该学校位于115°E,北京时间使用120°E的地方时,该学校位于120°E以西5°,即晚20分钟。当该校同学在学校于北京时间14时10分开展该项活动,那么请把手表时间调整为13时50分(14时10分-20分),选项B符合题意,排除A、C、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20分,共4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给古老的丝绸之路带来了新的外延与内涵,给中国以及寻求发展的沿途各国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未来。2018年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团队在迪拜热带沙漠实验种植水稻取得成功,成为中阿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合作的丰硕成果和友谊象征。‎ 材料二:世界某区域略图和迪拜的气候资料图。‎ ‎(1)C为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 山脉;D河下游河段的流向是 ;E地附近地区分布着丰富的石油资源,根据自然资源自我再生的性质,该资源属于 ,F地的自然带是 。‎ ‎(2)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A山脉和B海域的形成原因。 ‎ ‎(3)与海上丝绸之路相比,说出陆上丝绸之路(铁路运输)在交通运输方面的优缺点。‎ ‎(4)从气候角度分析迪拜种植海水稻的有利条件。‎ ‎【答案】(1)大高加索 自东北流向西南 非可再生资源 热带草原带 ‎(2)A山脉: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挤压形成;B海域: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形成。‎ ‎(3)运输速度快;连续性强;运量小;运费高。‎ ‎(4)全年高温,热量充足,生长期长;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气温日较差大,不利于害虫繁殖,虫害少。‎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为大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大洲分界线、河流流向、资源类型、自然带名称、板块运动与地貌、交通特点、农业区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图中显示,C山脉位于里海与黑海之间,为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名称是大高加索山脉。图中显示,D河为印度河,根据经纬线方向确定流向,D河下游河段的流向是自东北流向西南。E地附近地区分布着丰富的石油资源,根据自然资源自我再生的性质,石油资源为矿产资源,资源更新周期极其漫长,因此相对于人类历史来说,该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图中显示,F地位于德干高原内部,降水量不大,蒸发较强,一般形成的自然带是热带草原带。‎ ‎(2)题意表明,A山脉和B海域的形成原因应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进行解释。A山脉为喜马拉雅山,位于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之间,两板块碰撞挤压,地壳隆起形成褶皱山系;B海域为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两板块背向运动,彼此张裂,形成海洋。‎ ‎(3)与海上丝绸之路相比,陆上丝绸之路(铁路运输)在交通运输方面的优缺点应从速度、运量、受自然条件影响程度、运费等方面进行说明。海上丝绸之路是通过海洋运输,而陆上丝绸之路主要以铁路运输为主,与海洋运输相比,铁路运输速度快;受自然条件限制相对较少,连续性强;但运量相对较小,且单位运输量消耗的能量多,运费高。‎ ‎(4)迪拜种植海水稻的有利条件应从热量、温差、光照等气候要素进行分析。图中显示,迪拜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属热带气候,全年高温,热量充足,无霜期长,生长期长;当地为沙漠气候,气温日较差大,利于有机质积累,不利于害虫繁殖,虫害少;因降水稀少,晴天多,光照充足,利于水稻进行光合作用。‎ ‎【点睛】自然资源分类:按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划分,自然资源分为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按照自然资源的自我再生性质划分,自然资源分为再生资源(如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和非可再生资源(如矿产资源)。‎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A和图B为非洲局部地区简图。图A中乙海域附近形成了世界著名渔场之一,沿海小镇(M镇)年平均雾天高达125天,图B中好望角附近是世界重要航线经过的海域。‎ ‎(1)比较1月和7月从大西洋绕好望角进入印度洋的船舶航速的差异,并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原因。‎ ‎(2)分析乙海域附近渔场的形成原因。‎ ‎(3)简述M镇多雾天的原因。‎ ‎(4)甲为非洲南部最大的河流,描述该河流下游的水文特征。‎ ‎【答案】(1)7月航速比1月航速快。‎ 原因:7月受盛行西风控制,风力大;顺风航行,航速较快。‎ ‎(2)沿岸盛行离岸风,形成了上升流,饵料丰富,渔业资源丰富。‎ ‎(3)纬度低,蒸发量大,水汽充足;沿岸寒流流经降温减湿,水汽易凝结;下层变冷,对流弱,空气稳定,容易形成大雾。(任选2点)‎ ‎(4)流量大;径流有明显季节变化,有夏汛;无结冰期;流速慢。(任选3点)‎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非洲中南部地区为背景,设置四道小题,涉及大气环流特征及变化、渔场的成因、雾天成因、河流水文特征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1)1月为南半球冬季,气压带和风带南移,好望角附近海域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水平气流相对较弱,即风力较小,对船速影响较小;7月为南半球冬季,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好望角附近海域受西风带影响,风力较大,从大西洋绕好望角进入印度洋的船舶顺风航行,有利于加快船速,因此从大西洋绕好望角进入印度洋的船舶航速7月比1月快。‎ ‎(2)乙海域附近渔场的形成原因主要从洋流角度进行分析。乙海域位于低纬度,沿岸盛行东南信风,从陆地吹向海洋,为离岸风,该风把岸边表层海水吹向大洋中间,底层海水上泛补充,形成了上升流,把底层营养元素带至表层,表层浮游生长繁盛,鱼类饵料丰富,吸引大量鱼群集聚,形成渔场。‎ ‎(3)M镇多雾天的原因应从水汽、洋流、大气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叙述。图中显示,M纬度低,附近海面蒸发量大,水汽充足;沿岸有本格拉寒流(上升流)流经,对当地降温作用,接近洋流表面大气中的水汽易凝结,形成海雾;洋流表面的大气较冷,容易形成平流逆温,抑制对流,空气稳定,大雾容易较长时间维持。‎ ‎(4)甲河流下游的水文特征应从流量、径流变化、汛期、结冰期、流速等方面进行分析。图中显示,甲河流域主要位于低纬度地区,多高原地形,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明显。题意表明,甲河流为非洲南部最大的河流,图中显示,甲河流流域面积较大,因此流量大;流域内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明显,甲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因此径流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当地夏季为湿季,降水较多,因此河流以夏汛为主;由于流域内为热带气候,因此河流无结冰期;甲河流许多河段流经平缓的高原和平原,因此流速较慢。‎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