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3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凌源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辽宁省凌源市实验中学 2019-2020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共 40 小题,每题 1.5 分,总计 60 分) 据国外媒体报道,鲸鱼座 γ 星(恒星)有 5 颗行星环绕,其中“鲸鱼座 γ 星 e”行星可 能具备孕育生命的条件。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鲸鱼座 γ 星与其 5 颗行星构成的天体系统,其级别相当于 A. 总星系 B. 银河系 C. 太阳系 D. 地月系 2. “鲸鱼座 γ 星 e”行星潜在具备孕育生命的条件,可能因为 A. 该行星的公转周期与地球相差不大 B. 该行星表面的温度适宜,具备存在液态水的条件 C. 就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该行星是一颗特殊的星球 D. 该行星体积质量巨大,有厚厚的大气 【答案】1. C 2. B 【解析】 本题考查天体和天体系统。 【1 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鲸鱼座 γ 星(恒星)有 5 颗行星环绕,恒星与其行星构成恒星系统,此天体系统 与太阳系统同级别,故 C 正确,A、B、D 错误。故选 C。 【2 题详解】 行星具备孕育生命的条件,需要有适宜的自转与公转周期,只根据公转周期无法判断是否适 宜生命生存,A 错误;行星的外观与能否孕育生命无关,C 错误;孕育生命需要适宜的体积质 量从而形成适于生命呼吸的大气厚度,大气层过厚不适合生命生存,D 错误;行星表面的温度 适宜,具备存在液态水的条件,是孕育生命的必备条件,故 B 正确。故选 B。 读太阳及其大气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3. 图中太阳大气①、②、③的名称分别是( ) A. 光球、色球、日冕 B. 色球、日冕、光球 C. 光球、日冕、色球 D. 色球、光球、日冕 4. 太阳黑子和耀斑( ) A. 都发生在①层 B. 分别发生在①层和②层 C. 都发生在②层 D. 分别发生在②层和③层 【答案】3. A 4. B 【解析】 本题考查太阳活动。 【3 题详解】 图示太阳大气层由里向外分成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4 题详解】 黑子发生于光球层,耀斑发生于色球层。 5.下列哪个不是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 A. 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B. 流星体进入地球的大气层 C. 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D. 在两极上空产生极光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详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引起电离层挠动,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 产生极光现象;对地球气候产生影响,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往往与地球各地年降水量变化周期 有相关性。流星体进入地球的大气层与太阳活动无关。所以本题选择 B 选项。 在山西某矿区,工人们发现在矿灯照耀下,夹在页岩地层中的煤层乌黑发亮,仔细辨认 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 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和最繁盛的动物可能是( ) A. 古生代 三叶虫 B. 中生代 恐龙 C. 新生代第三纪 哺乳类 D. 新生代第四纪 人类 7. 该煤层形成的古地理环境是( ) A. 温热的草原地区 B. 温暖广阔的浅海 C. 温热的森林地区 D. 干旱的陆地环境 【答案】6. B 7.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演变。 【6 题详解】 由题干的材料可知,“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繁盛时期是在中生代,故恐龙是该地质年代 最繁盛的动物。B 符合题意,A、C、D 错误。故选 B。 【7 题详解】 裸子植物繁盛的时期是中生代,中生代是爬行动物的时代,恐龙等大型爬行动物繁盛。煤炭 是由森林经地质作用演变而成,故其形成需要森林植被生长良好,因此对应温暖湿热的气候 环境,故 C 符合题意,A、B、D 错误。故选 C。 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8. 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 ( ) A. E,F 合为岩石圈 B. 各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自然环境 C. 地球内部圈层由 E,F,G 三部分组成,其中 G 为地核 D. 地球外部圈层由 A,B,C 三部分组成,其中 C 为生物圈 9. 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 ( ) A. 下地幔 B. 图中 D 层 C. 图中 G 层 D. 软流层 【答案】8. B 9. 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 【8 题详解】 题目主要考查了地球圈层结构的基础知识。据图可知,A 为大气圈,B 为生物圈,C 为水圈,D 为地壳,E 为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F 为地幔,G 为地核。D、E 合为岩石圈,地球外部圈层 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组成,内部圈层由地壳地幔地核组成。岩石圏由软流层以上 D、E 部分组 成,故 A 错误;地球内部圈层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组成,E 只是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 其中 G 为地核,故 C 错误;地球外部圈层由 A、B、C 三部分组成,其中 C 为水圈,故 D 错误; 地球各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自然环境,故 B 正确。 【9 题详解】 该题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构造,理解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分布、特征即可解答该题。软流层 以上的地幔加上地壳组成了岩石圈,软流层是有塑性物质组成,是岩浆的发源地。故 D 正确, A、B、C 错误。 【点睛】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地球外部圈层可进一步 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 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成岩石圈。 各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自然环境。 10.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气圈是由干洁空气组成的简单系统 B. 水圈的主体是地球上的海洋 C.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全部及水圈的全部 D. 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与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答案】B 【解析】 【详解】大气圈是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其中低层大气的组成除干洁空气外,还包括少量 的水汽和固体杂质,故 A 不符合题意;水圈是地球上各种水体组成的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 层,其中海洋水占 96.538%,故 B 正确;生物圈存在于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 上部,故 C 不符合题意;地球各圈层之间均有密切关系,共同构成地球的地理环境,故 D 不 符合题意。故选 B。 奥地利探险家鲍母加特纳在美国的新墨西哥州罗斯韦尔地区,于当地时间 2012 年 10 月 14 日 9 时 30 分(西六区)乘氢气球到达距地面 39044m 后,从太空舱里跳下,于北京时间 15 日 凌晨 2 时 12 分 03 秒成功落地。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鲍姆加特纳跳出时的高度处于( )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电离层 D. 高层大气 12. 从跳出到落地,鲍姆加特纳经历的大气温度变化是( ) A. 逐渐降低 B. 逐渐升高 C. 先升高后降低 D. 先降低后升高 【答案】11. B 12.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试题难度较易。 【11 题详解】 读材料可知,距地面 39044m 的高度处于大气层的平流层。故选 B。 【12 题详解】 对流层的温度由地面向高空降低,平流层的温度向高空升高;所以从跳出到落地,鲍姆加特 纳经历的大气温度变化是先降低后升高。故选 D。 下图为某城市夏季午后气温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形成此图所示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 A. 城市生产和消费活动释放大量废热 B. 城市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多,保温作用强 C. 城市建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 D. 城市上空云量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14. 为了减少工业污染对城市的影响,计划将钢铁厂进行搬迁,下列做法较合理的是( ) A. 钢铁厂搬迁至居民区公园之间 B. 钢铁厂搬迁至公园与城郊居民区之间 C. 钢铁厂搬迁至城郊居民区与农田之间 D. 钢铁厂搬迁至农田以外 【答案】13. A 14. C 【解析】 试题考查热力环流 【13 题详解】 从图中看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原因是城市生产和消费活动释放大量废热,A 正确;城市大气中 二氧化碳含量多,有一定保温作用,但不是主要原因,B 错误;城市建筑密集,对太阳辐射反 射率大,应使城市气温降低,C 错误;城市由于气流上升,加上尘埃多,上空云量多,D 错误。 【14 题详解】 为了减少工业污染对城市的影响,钢铁厂搬迁到城市热力环流之外,城郊居民区与农田之间 处于热力影响范围之外,污染物不会对市区造成污染,C 正确;农田之外不受城市热力环流影 响,但距离较远,费用较大。且不利于工人上下班,故选 C。 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风,下图示意近地面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分布状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图中箭头对应的力中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的是( ) A. a B. b C. c D. d 16. 关于图中 A 点和 B 点两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B 处风力大于 A 处 B. B 处水平气压梯度小于 A 处 C. A 处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D. AB 两处地转偏向力都平行于等压线 【答案】15. C 16. A 【解析】 【分析】 该题组主要考查风 形成。 【15 题详解】 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垂直,并由高压指向低压,据此可知 a 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图示风 向向右偏,且斜穿等压线,判断为近地面的风向,b 为风向。摩擦力与风向相反,地转偏向力 与风向垂直,故 d 为摩擦力,c 为地转偏向力。由于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故只改变风向, 不改变风速。故 C 正确。 【16 题详解】 由图示可知,B 处等压线比 A 处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因此 B 处风力大于 A 处。读图并结 合上题可知,A 处风向斜穿等压线,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故 A 正确。 【点睛】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运动的原动力,既影响风向,又影响风速。地转偏向力:与 风向垂直,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在风速相同的情况下其随纬度降低而减小。摩擦力: 与风向相反,既影响风速也影响风向。近地面最显著,高度愈高,作用愈弱,高空忽略不计。 难度一般。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的 17. 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正确的顺序是( ) A. ①-②-③ B. ①-④-② C. ②-③-④ D. ③-④-② 18. 使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是箭头(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17. B 18. B 【解析】 【17 题详解】 大气吸收的主要是地面辐射的能量,地面辐射能量来自于太阳辐射。根据箭头方向,①是大 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是地面辐射,③是大气逆辐射,④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近地面 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正确的顺序是①-④-②,B 对。A、C、D 错。 【18 题详解】 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距地面近,获得的地面辐射能量多,气温高,距地 面远,获得的地面辐射能量少,气温低。结合上题分析,使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 减的是箭头②,B 对。A、C、D 错。 下图示意全球水循环局部图式。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9. 图中①②③④四个箭头共同表示的水循环类型是 A. 海上内循环 B. 陆地内循环 C. 海陆间循环 D. 地表水于地下水间循环 20. 关于城市路面硬化造成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 使③环节的试增加 B. 使④环节的变化加大 C. 使⑤环节的增加 D. 使⑥环节的量增加 【答案】19. C 20. B 【解析】 【19 题详解】 由图可知,该图反映的是水循环的环节,①表示的是蒸发,②表示的是水气输送,③表示的 是降水,④表示的是地表径流,由上述四个箭头表示的水循环过程,使得水分在陆地与海洋 之间进行循环和更新,属于海陆间的循环。正确答案是 C。 【20 题详解】 城市路面硬化后,使得地表水的下渗减少,大部分水都集中在地表,从而使得地表径流增加, 而由于下渗的减少,使得地下水减少,地下径流量减少。③是降水,城市路面硬化主要影响 地表径流和下渗等环节,与大气降水无关,故A错误;④是地表径流,城市路面硬化后,使 得地表水的下渗减少,从而使得地表径流增加,故B正确;⑤是下渗,城市路面硬化后,下 渗的减少,故 C 错误;⑥是地下径流,城市路面硬化后,由于下渗的减少,使得地下径流量 减少,故D错误。正确答案是 B。 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海水质量,其大小取决于盐度、水温和压力。读“海水温度、盐度、 密度随纬度变化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1. 图中三条曲线代表的含义分别是 A. ①海水温度②海水盐度③海水密度 B. ①海水密度②海水盐度③海水温度 C. ①海水温度②海水密度③海水盐度 D. ①海水盐度②海水密度③海水温度 22. 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 A. 温度低、盐度较低、密度小 B. 温度高、盐度较低、密度大 C. 温度高、盐度较高、密度小 D. 温度低、盐度较高、密度大 23. 下列关于海水密度分布及其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表层海水的密度的分布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B. 海水密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从表层向深层逐渐增加 C. 海水最大密度出现在低纬地区的海面 D. 海水密度与洋流运动无关 【答案】21. A 22. C 23. B 【解析】 【21 题详解】 ①的数值随纬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是海水温度;②的数值由副热带海区向两侧递减,因此 是海水盐度;③的数值随纬度的升高而升高,因此是海水密度,故 A 对。 【22 题详解】 根据海水盐度副热带海区最高、依次向南北两侧递减,以及海水温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的规律,可判断图中①②③分别是温度、盐度和密度线。进而可知,赤道地区温度高、盐度 较低、密度小。故 C 正确,ABD 错误。 【23 题详解】 A. 海水密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增,说明密度与温度负相关,A 错误; B. 而海水由表层到深层温度降低、密度增加,B 正确; C. 由图可知,海水最大密度出现在高纬地区的海面,C 错误; D. 由赤道到副热带的盐度与密度线关系还可看出,密度与盐度正相关,与洋流运动也有关系, D 错误。 钱塘江大潮号称“天下第一潮”。读杭州湾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4. 与钱塘江大潮形成无关 因素是( ) A. 河口形状 B. 夏季风 C. 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 D. 地转偏 向力 25.下图是日、地、月运动示意图。甲、乙、丙、丁表示月球绕地球运动的位置。当钱塘江出 现大潮时,月球位于( ) A. 甲、乙位置 B. 丙、丁位置 C. 甲、丙位置 D. 乙、丁位 置 【答案】24. D 25. C 【解析】 1.本题考查钱塘江大潮的形成原因,与该区域的河口形状、夏季风、以及地月引力等有关。 2.太阳和月亮的引潮合力的最大时期(即朔和望时)之潮,由于海洋的滞后作用,海潮的天 文大潮一般在朔日和望日之后一天半左右,即农历的初二、初三和十七、十八日左右,世界 最大的天文大潮奇观是在浙江的钱塘江大潮。 【24 题详解】 发生大潮时,再加上杭州湾是三角形海湾,口大内小,海潮涌起时,海水由外海进入湾中, 潮位堆高,潮差可达 10 米;夏秋季节夏季风盛行,加剧了潮势。与地转偏向力无关。故选 D。 【25 题详解】 由图文信息可知,当太阳和月球的引潮力位于一条直线时,形成天文大潮,即日地月成一直 线时,故选甲和丙位置。故选 C。 的 26.容易引发海啸的因素有( ) ①台风 ②海底地震 ③火山爆发 ④水下滑坡和坍塌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该题主要考查自然灾害。 【详解】台风带来的是强降雨过程和狂风。海啸通常由火山喷发、水下坍塌滑坡和海底地震 等引发。故 D 正确。 【点睛】海啸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海啸主 要受海底地形、海岸线几何形状及波浪特性的控制,呼啸的海浪冰墙每隔数分钟或数十分钟 就重复一次,摧毁堤岸,淹没陆地,夺走生命财产,破坏力极大。难度一般。 27.读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图所示区域位于南半球 B. 乙图所示区域位于南半球 C. 甲图中洋流为暖流 D. 乙图中洋流为寒流 【答案】B 【解析】 根据图中的等温线可知,甲图所示区域位于北半球、乙图所示区域位于南半球;甲图中洋流 自冷水区流向暖水区为寒流,乙图中的洋流自暖水区流向冷水区为暖流,所以 B 正确。 【点睛】洋流是地球表面热环境的主要调节者。洋流可以分为暖流和寒流。若洋流的水温比 到达海区的水温高,则称为暖流;若洋流的水温比到达海区的水温低,则称为寒流。 唐代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有诗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据此完成下 面小题。 28. 诗中所说的“春江潮水”,指的是( ) A. 洋流现象 B. 风暴潮现象 C. 潮汐现象 D. 涌浪现象 29. 与“春江潮水”现象形成最密切相关的是( ) A. 月球的引力 B. 海风的吹拂 C. 江河水的涌入 D. 太阳的引 力 【答案】28. C 29. A 【解析】 【分析】 该题主要考查潮汐现象的影响和应用。 【28 题详解】 诗中描述的是潮汐现象,主要与月球的引力相关。故 C 正确。 【29 题详解】 潮汐的成因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有关,主要与月球相关,地球与太阳相距遥远,因此 太阳的引潮力不足月球的 1/2。故 A 正确。 【点睛】地球与太阳相距遥远,因此太阳的引潮力不足月球的 1/2。当太阳、月球与地球叠加 在一起,故高潮更高,低潮更低,这便是朔望大潮。当太阳、月亮连线与月球、地球连线大 致垂直时,太阳的引潮力会削弱月球的引潮力,变产生上、下弦时的小潮。该题难度一般。 读黄土高原和埃及狮身人面像图片,完成下面小题。 30.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的典型写照,其成因主要是 A. 风力侵蚀 B. 风化作用 C. 流水侵蚀 D. 冰川侵蚀 31. 矗立在尼罗河畔的埃及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其主要原因是( ) A. 雨水侵蚀和溶蚀作用 B. 风化和风蚀作用 C. 喀斯特作用 D. 海蚀作用 【答案】30. C 31. B 【解析】 【分析】 该组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30 题详解】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降水时间集中,夏季多暴雨,在暴雨的冲刷下,水土流失严 重,造成黄土高原地表的形态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故 C 正确。 【31 题详解】 狮身人面像位于埃及,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区,造成“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的主要自然因素 是风化和风蚀作用。故 B 正确。 【点睛】在干旱地区,风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非常明显。风力扬起沙石,吹蚀地表,形 成风蚀蘑菇、风蚀洼地等风蚀地貌。风在搬运沙尘的过程中,当风力减小或气流受阻时,风 沙就会沉积,形成沙丘、沙垄等风积地貌。难度一般。 河流发育到一定程度,随着流水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裁弯 取直。河水再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 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下图示意某地牛轭湖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2. 下列地形区中,牛轭湖最多的是( ) A. 云贵高原 B. 东北平原 C. 东南丘陵 D. 塔里木盆 地 33. 牛轭湖形成后,面积将逐渐缩小直至消亡。自然状态下牛轭湖消亡原因是: A. 湖水大量流出,湖床逐渐干涸 B. 人类过量用水,水位不断下降 C. 上游河道淤积,湖泊面积缩小 D. 湖水蒸发下渗,植被发育覆盖 【答案】32. B 33. D 【解析】 【分析】 该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32 题详解】 根据材料和图示可知,牛轭湖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多、地形平坦的地区,故 B 正确。 【33 题详解】 A、牛轭湖形成后,与原河流分开,湖水海拔低,不可能大量流出,A 错。 B、人类过量用水不是自然要素而是社会因素,B 错。 C、牛轭湖形成后,与原河道分开,不受上游河道影响,C 错。 D、牛轭湖形成后,由于长期的湖水蒸发和下渗,以及植被发育覆盖使得牛轭湖面积逐渐缩小 直至消亡,故 D 正确。 该题正确选项为 D。 【点睛】该题主要通过资料和图示获取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总结,难度一般。 沙丘干旱地区的一种微地貌类型。下图为沙丘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4. 关于沙丘形成原因,正确的是 A. 泥沙在缓坡一侧被搬运,在陡坡一侧沉积 B. 泥沙在陡坡一侧被搬运,在缓坡一侧沉积 C. 泥沙在缓坡、陡坡均为搬运作用 D. 泥沙在缓坡、陡坡均为沉积作用 35. 下列关于该地沙丘特征的判断,正确的是 A. 风力越大,沙丘坡度越陡 B. 缓坡砂粒直径小于陡坡 C. 缓坡一侧为迎风坡 D. 该沙丘所在地主导风向是西北风 【答案】34. A 35. C 【解析】 试题分析: 【34 题详解】 缓坡一侧为迎风坡,风力更大,主要表现为搬运作用,在陡坡沉积下来,不断推动沙丘移动。 故选 A。 【35 题详解】 风力越大,迎风坡沙丘坡度越缓;缓坡风力较大,细小的砂粒多被搬运到陡坡;该沙丘所处 具体地点不确定,因而不能确定是西北风。故选 C。 【考点定位】风力侵蚀和沉积作用、风力的堆积地貌 【知识拓展】沙丘的形成及移动:形成沙丘最简单的方式是:一个障碍物,如石头、植物, 阻止了气流,使沙子在顺风一侧堆积起来。沙丘逐渐增大,对风携带的沙所起的阻挡作用就 更大,在下风隐蔽处截住跳跃的沙粒。沙丘增大后,开始顺风缓慢移动,呈更不对称的形状。 沙丘对气流的干扰越来越大。这时在沙丘向风的一面风速加大,跳跃沙粒被吹动向上,并越 过丘峰,下落到下风丘坡的上部,造成比较陡峭的滑面。沙丘沙粒的直径往往小于 1 毫米, 可使沙粒停住的休止角约为 35 度。当滑面更为陡峭的上段达到或超过这个角度时,丘坡变得 不再稳定。沙子最终滑下滑面,于是沙丘便向前推进。这就是沙丘会移动的原因。 蛇曲是像蛇一样蜿蜒的河流地貌。下图为山西永和黄河蛇曲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6. 永和黄河蛇曲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 地壳运动 B. 断裂下陷 C. 流水作用 D. 风力作用 37. 甲、乙两处对应的外力作用为( ) A. 甲—侵蚀作用、乙—堆积作用 B. 甲—侵蚀作用、乙—侵蚀作用 C. 甲—堆积作用、乙—堆积作用 D. 甲—堆积作用、乙—侵蚀作用 【答案】36. C 37. A 【解析】 考查河流地貌成因。 【36 题详解】 图中河流呈弯曲形态,主要是由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的。所以蛇曲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 作用是流水作用,故选 C。 【37 题详解】 从图中河流弯曲形态判断出甲处为凹岸,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乙处为凸岸,是由流水 堆积作用形成的。故选 A。 读北半球某地高空等压面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38. 下面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中,与上图所示气压分布状况相符的是 。 A. B. C. D. 39. 下列关于等压面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 地为城市,b 地为郊区 B. a 地为海洋,b 地为陆地 C. a 地可能昼夜温差较小 D. b 地可能出现阴雨天气 【答案】38. B 39. D 【解析】 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原理的应用。 【38 题详解】 读图根据等压面的弯曲状况可知,高空 c 地为高压,d 地为低压;近地面气压状况与高空相反, a 处是高压,b 处为低压。因此气流的流向为 a→b→c→d→a。故选 B。 【39 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a 地温度低,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日较差较大;b 地温度高,气流上 升,多阴雨天气,D 正确,C 错误;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进行判断,城市与郊区相比,城市气 温较高,近地面形成低压,郊区温度较低,近地面形成高压,因此 a 地为郊区,b 地为城市, A 错误;由于海洋和陆地白天和夜晚的气温差异,因此在该图中无法判断,B 错误,综上本题 选择 D。 40.如果发生月食时,当时的月相一定是( ) A. 新月 B. 上弦月 C. 下弦月 D. 满月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月食发生的的条件。 【详解】月食现象是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此时,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因此 月相应该为满月。故 D 正确。 【点睛】该题主要结合月相的变化,考查月食形成的条件,难度一般。 二、综合题(40 分) 41.读“太阳大气结构图”和“太阳黑子的周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注太阳大气层名称:A______,B______,C______. (2)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是______,它出现在太阳大气的______层。从图中可知太阳活动 的周期大约是______年。 【答案】 (1). 光球层 (2). 色球层 (3). 日冕层 (4). 耀斑 (5). 色球 (6). 11 年 【解析】 【分析】 本题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属容易题。 【详解】(1)太阳大气层从里向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2)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它出现在太阳大气的色球层,又被称作色球爆发。从图 中可知太阳活动的周期大约是 11 年。 42.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当时的地质年代是________代。 (2)该地质年代的典型动物是________。 (3)该地质年代_____植物代替了_____植物,____动物代替了____动物。 【答案】(1)中生 (2)恐龙 (3)裸子 蕨类 爬行 两栖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而早期演化和地质年代等相关知识。 【详解】(1)读图分析可知,图片中为恐龙,为爬行动物,在中生代(2 亿多年前到 7500 万 年前)时,爬行动物(恐龙类、色龙类、翼龙类等)空前繁盛,所以,中生代有“爬行动物 的时代”之称,或称恐龙时代。 (2)中生代典型动物是恐龙。 (3)中生代裸子植物代替了蕨类植物,爬行动物代替了两栖动物。 【点睛】生物发展阶段: 太古代——地壳活动剧烈,地球上只有海洋。有类似蛋白质的有机质。 元古代——出现陆地。有藻类等低等生物,原始生命开始。 古生代——无脊椎动物出现,如三叶虫。脊椎动物出现,如鱼类、两栖类。后期是重要的造 煤时期。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基本形成我国东北、华北已抬升成陆地。 中生代——我国大陆轮廓基本形成。爬行类、鸟类出现,如:恐龙、始祖鸟等,也是重要造 煤时期。 新生代——世界许多高山形成,如喜马拉雅山脉,第四纪人类出现,这是生物发展史上的重 大飞跃。 4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大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________。 (2)用箭头在图上标出环流模式________ (3)甲、乙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______。 (4)一般情况下,甲乙两地对应的天气状况分别是:甲地________,乙地__________,两地 气温日较差较小的是________。 (5)假若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则甲、乙之间的风向为________,丙、丁之间的风向为________。 (6)假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郊区的是________地。从环境效益的角度考虑, 不宜在乙地建立的企业是( ) A.造纸厂 B.火力发电厂 C.家具厂 D.电子厂 (7)假若图示环流为海陆热力环流,若甲地为陆地,则此时为________(白天/黑夜)。 【答案】 (1). 乙、甲、丁、丙 (2). 顺时针方向 (3). 甲 (4). 阴雨天气 (5). 晴朗天气 (6). 甲 (7). 东北风 (8). 西风 (9). 乙 (10). B (11). 白天 【解析】 【分析】 该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的相关问题。 【详解】(1)由图可知,丙点位于高空等压面上方,其气压低于该等压面上 气压,丁点位 于等压面下方,其气压高于等压面上的气压,丁与丙在同一平面,因此,丁点气压高于丙点 气压,说明甲地受热空气上升,丁形成高空高压,甲地地面形成低压;丙地气压低,说明乙 地冷却空气下沉,乙地形成地面高压,丙地形成高空低压。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大小, 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乙、甲、丁、丙。 (2)根据上题分析,该环流呈顺时针方向。 (3)甲地地面气压低,地面受热空气上升,乙地形成地面高压,空气冷却下沉。因此甲、乙 两地中气温较高的为甲地。 (4)甲地空气上升,易遇冷凝结成雨,多阴雨天气;乙地空气下沉,不易凝结成雨,多晴朗 天气。乙地晴天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夜晚晴 朗大气逆辐射减弱还给地面的热量少,气温低。因此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乙地。 (5)乙是高压,甲是低压,因此,甲、乙之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由乙指向甲,在其作用下形 成北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逐渐右偏(北半球)而形成东北风。丁是高压,丙是低压, 因此,丙、丁之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由丁指向丙,在其作用下形成南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风向逐渐右偏(北半球),因高空几乎没有摩擦力,因此,最终风向垂直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 方向,形成西风。 (6)在城市热岛环流中,城市气流上升,郊区气流下沉,结合上面题目可知,图中乙是郊区, 甲是城市。如果从环境角度考虑,不宜布局有大气污染的工厂,故 B 正确。 (7)假若图示环流为海陆热力环流,若甲地为陆地,白天陆地气温高,气流上升,海洋气温 低,气流下沉,根据图示及上列题目可知,甲处(陆地)气流上升,因此,此时为白天。 的 【点睛】在高纬与低纬之间、海洋与陆地之间,由于冷热不均出现气压差异,在气压梯度力 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地球上的大气环流。该题难度一般。 4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图 2 中能正确反映图 1 中 A 河段河谷剖面的是__________,该河段主要的河流侵蚀作用 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图 1 中,河岸 D、E 最有可能形成浅滩的是__________岸 (3)某港务局拟在 D、E 两处建港,选址较为合适 是________。 【答案】 (1). 乙 (2). 溯源侵蚀 (3). 下蚀 (4). D (5). E 处 【解析】 【分析】 该题主要考查了河流地貌。 【详解】(1)在河流的上游地区,地势起伏大,流水的侵蚀作用强烈,河流侵蚀以溯源侵蚀 和下蚀为主,河流横剖面呈“V”型。所以图 2 中正确反映图 1 中 A 河段河谷剖面的是乙,该 河段主要的河流侵蚀作用是溯源侵蚀和下蚀。 (2)在河流中下游地区,由于地形平坦,河流落差小,以侧蚀和堆积为主,具体表现在凹岸 侵蚀,凸岸堆积。因此最有可能形成浅滩的是 D 处。 (3)结合上题可知,凹岸侵蚀,水深岸陡,适合建港。故 D、E 两处适合建港的为 E 处(凹 岸)。 的 【点睛】解答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掌握侵蚀作用对河流地貌发育的影响。难度一般。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