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山江湖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山江湖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山江湖”协作体高二年级第三次月考 地理试卷(统招班)‎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读我国西北某地区新垦区位置图,回答下面下列问题。‎ ‎1. 该流域新垦区 A. 区域的界线与行政边界一致 B. 区域内部农业生产无相似性 C. 区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水源 D. 与非农垦区相互独立 ‎2. 图中行政中心与新垦区的区域空间结构分别表现为 A. 面状与点状 B. 线状与岛状 C. 点状与岛状 D. 点状与面状 ‎【答案】1. C 2. D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图例,该流域新垦区,区域的界线与行政边界不一致,主要位于河流沿岸,A错。区域内部农业生产有相似性,B错。新垦区主要位于河流沿岸,区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水源,C对。与非农垦区相对独立,水源等方面又有密切联系,D错。‎ ‎【2题详解】‎ 图中行政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是点状,新垦区的面积大,农田为主表现为面状。区域空间结构分别表现为点状与面状,D对,A 错。交通线路表现为线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B、C错。‎ ‎【点睛】区域内部农业生产有相似性。新垦区主要位于河流沿岸,区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水源。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农业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 ‎“我是京东智能配送机器人,已顺利抵达您的楼下,请凭提货码提取商品。”这是在北京海淀区一居民楼下发生的一幕。这些配送机器人可以识别、躲避障碍物,辨别红绿灯,还能规划路线、自动驾驶、自动泊车等。‎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 这些配送机器人完成快递工作,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 A. RS B. GPS C. GPS、GIS D. RS、GIS ‎4. 下列城市管理工作中,未来最先可能被智能机器人取代的是( )‎ A. 道路清扫 B. 医疗救护 C. 幼儿看护 D. 事故处理 ‎【答案】3. C 4. 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对现代信息技术技术的区别及实际应用能力,总体难度不大。‎ ‎【3题详解】‎ 从题干提取信息,机器人“抵达您的楼下”需使用地理定位,应用了GPS。同时,机器人还能“规划路线、自动驾驶”即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应用了GIS技术, RS主要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等领域,机器人没有用到这种技术,排除AD。故选C。‎ ‎【4题详解】‎ 智能机器人对固定不变的事物进行规划处理,所以最先被取代的可能是清扫道路,A对。医疗救护、幼儿看护和事故处理具有不确定性和多变性,智能机器人暂时不能处理,还需要人为判断和处理,排除BCD。故选A。‎ ‎【点睛】“3S”技术手段的区别:‎ ‎(1)“点”与“面”判断GPS 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它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明显区别于RS和GIS技术的工作对象——“面”。 ‎ ‎(2)“想”与“看”区分RS、GIS GIS是地图的延伸,主要功能是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对“事象”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评估、需要计算、思考,即“想”;凡是需要“想”的选GIS。RS是人的视力的延伸,主要功能是收集信息, 即“看” 。‎ ‎5.下图为“新疆和田地区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所产生的影响关联图”,图中,甲表示(  ) ‎ A. 土地盐渍化 B. 下游河流水位上升 C. 下游河流流量减少 D. 流动沙丘向绿洲侵袭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环境问题。该地区为新疆,干旱地区,故河流上中游的用水量增加,导致下游水量减少,故可能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减少,甚至断流。故答案选C项。‎ ‎6. 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对沙丘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主要作用机制是 A. 降低风速进而增加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 B. 增加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而减少堆积 C. 促进风沙流携沙能力的增强而增大侵蚀 D. 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对沙丘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减弱风速,拦截风沙流中的沙尘,风速降低,降低风速进而减少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A错;植被的出现产生的阻挡作用,降低了风沙流的携沙能力,增加风沙堆积,B、C错;植被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容易形成沉降,D对。‎ 考点:本题考查植被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甲、乙两地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两个原始热带雨林分布区,热带雨林的保护越来越受到全球的关注。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  )‎ ‎①调节大气中碳氧含量,稳定大气成分 ‎②减缓水循环运动,维持热带地区的水资源储量 ‎③稳定全球气候,减缓全球变暖步伐 ‎④保护生物多样性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8. 上图中A、B两地区虽然位于回归线附近,但有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两地区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共同原因有(  )‎ ‎①地处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②受东南信风影响 ‎ ‎③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作用明显 ‎ ‎④山地或高原迎风坡的抬升作用 ‎ ‎⑤地形以平原或盆地为主 A. ①③⑤ B. ①②④ C. ③④⑤ D. ②③④‎ ‎9. 下列保护雨林的措施中能较好地协调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是(  )‎ A. 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受益 B.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C. 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居民进入雨林区的机会 D. 加强雨林区的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答案】7. B 8. D 9. A ‎【解析】‎ ‎【7题详解】‎ 热带雨林具有以下生态环境效益: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稳定大气成分;调节气候,保证全球气候的稳定;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②错误;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故选B。‎ ‎【8题详解】‎ 图中A地区位于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B地区位于巴西高原东南部,两地区都没有位于赤道附近,而是处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地带,山地或高原迎风坡的抬升作用造成两地区降水多;两地区沿岸都有暖流流经,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明显。地形以山地或高原为主。 ②③④正确。故选D。‎ ‎【9题详解】‎ 设立国际基金,既保护了森林资源,又有助于解决当地的贫困问题,较好地协调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A正确。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居民进入雨林区的机会,加强雨林区的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只对森林进行了保护,没有解决发展问题,BCD错误。故选A。‎ 下图为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水池(4mx2mxlm)、土壤、芦苇、水管等材料设计的一个人工湿地系统。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0. 该设计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是( )‎ ‎①防风固沙 ‎ ‎②净化水质  ‎ ‎③塑造地形  ‎ ‎④涵养水源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11. 若用无植物的相同模拟系统进行对比实验,则检测到( )‎ A. 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 B. 出水口流速明显减慢 C. 土壤矿物质总量增加 D. 出水口的含沙量增加 ‎【答案】10. B 11. D ‎【解析】‎ ‎【10题详解】‎ 湿地不具有防风固沙的功能;也没有塑造地形的功能,①③错误;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即净化水质的功能,②④正确。综上所述,B对,ACD错。故选B。‎ ‎【11题详解】‎ 若没有植被,则出水口的流速会增加,B错;由于土壤缺水植被保护,则水土流失加重,土壤中有机质和矿物质含量将减少,出水口的含沙量将增加,AC错,D对。故选D。‎ 读阿拉斯加某冰川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2. 图中冰川南北端的直线距离最接近(  )‎ A. 3 km B. 5 km C. 7 km D. 9 km ‎13. 图中P处冰川移动的方向大致为(  )‎ A. 西南方向 B. 东北方向 C. 西北方向 D. 东南方向 ‎【答案】12. C 13. A ‎【解析】‎ ‎【12题详解】‎ 经线上1个纬度距离是111 km,图示冰川南北跨约3.5分,南北两端的直线距离约(3.5/60)×111=6.475 km,接近7 km。选C正确。‎ ‎【13题详解】‎ 根据等高线判读规律,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是河谷地形。图示冰川主要分布在谷地,是宽谷,为U型谷;图中P处冰川大致与等高线垂直,向海拔较低处移动,P处等高线向东北方向突出,结合经纬度确定方向是向西南方向滑动,故选A。‎ ‎【点睛】纬度1°距离是110千米,1°=60′。影响冰川分布的主要因素有海拔、地面坡度,海拔高,气温低,利于冰川分布。坡度小,利于冰川存留。相对高度大,海拔不一定高,气温不一定低。冰川大致是与等高线垂直,向海拔低处移动。‎ 下图示意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分布状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图中a、b、c、d四处村落中冬季采光较好、气温较高的是 (  )‎ A. a B. b C. c D. d ‎15. 下列河段最利于泥沙沉积的是 (  )‎ A. ①~②河段 B. ②~③河段 C. ③~④河段 D. ④~⑤河段 ‎【答案】14. A 15. A ‎【解析】‎ ‎【14题详解】‎ 图中a位于南坡,地势较低,采光条件最好,气温较高,A正确;b位于山脊西北方向,d位于山顶北部,采光条件都较差,BD错误;c位于一个小高地顶部附近,气温较低,C错误。故选A。‎ ‎【15题详解】‎ 图中①-②河段弯曲度最大,且等高线最稀疏,则该河段水流速度最小,最利于泥沙沉积,A正确。故选A。‎ 下图示意甲、乙两区域河流水系分布。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 ‎ ‎16. 图中(  )‎ A. 甲区域比乙区域的比例尺大 B. 乙区域在甲区域的西方 C. 甲区域比乙区域实地范围大 D. 乙区域河流无结冰期 ‎17. 图中(  )‎ A. 甲区域气候暖湿,适宜水稻种植 B. 两区域的内河航运较发达 C. 乙区域气候深受季风环流的影响 D. 两区域河流以外流河为主 ‎【答案】16. A 17. D ‎【解析】‎ ‎【16题详解】‎ 甲乙图幅相同,甲图所跨越的经度和纬度数都比乙图少,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除以实地距离,可以判断出甲区域的比例尺大于乙区域,A正确。甲图的实地范围比乙图小,C错;甲区域中间经度为130°E,乙区域之间经度为60°W,两者经度差大于180度,因此乙区域位于甲区域的东方,B错误;乙区域位于40°N以北,河流有结冰期,D错。‎ ‎【17题详解】‎ 根据图示经纬度判断:甲区域为我国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冷湿,河流以外流河为主,由于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河流封冻期长,航运不发达,A、B错;乙区域为北美东部地区,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小,C错;乙区域河流最终流入大西洋,为外流河,D正确。‎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8. 若图中曲线为等高线, b地海拔小于d地,则( )‎ A. a地可以看到c地 B. b地可能发育溪流 C. d地土壤水分条件较差 D. 该区域属于向斜构造 ‎19. 若图中曲线为南半球的某段等温线,该图可以表示( )‎ A. 大陆东部的海水等温线 B. 高大山脉及两侧的等温线 C. 7月份大陆部分的等温线 D. 冷锋过境区域的等温线 ‎【答案】18. C 19. A ‎【解析】‎ ‎【18题详解】‎ b地海拔小于d地,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则图示bd是山脊线,ac分在山脊两侧,相互看不到,A错误;山脊不可能发育河流,B错误;d地山脊,分水岭,水分不容易存留,水分条件差,C正确;图示看不出地质构造,D错误;故选C。‎ ‎【19题详解】‎ 若图中曲线为南半球的某段等温线,大陆东部有暖流流经,等温线向南凸,A正确;若是南半球的高大山脉,比两侧温度要低,山地等温线应向北凸,B错误;等温线向南凸,应是南半球夏季1月陆地等温线,C错误;南半球冷空气是由南向北推进的,所以冷锋过境区域的等温线应向北凸,D错误。故选A。‎ 下表为四个国家农业相关指标的数据,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国家 人均可耕地面积(公顷)‎ 农业劳动力人均耕地面积(公顷)‎ 每公顷谷物产量(公斤)‎ 甲 ‎0.09‎ ‎0.4‎ ‎5521‎ 乙 ‎0.10‎ ‎12.4‎ ‎6957‎ 丙 ‎0.03‎ ‎1.1‎ ‎6196‎ 丁 ‎0.32‎ ‎5.1‎ ‎4055‎ ‎20. 甲、乙、丙、丁依次为(        )‎ A. 中国、英国、韩国、巴西 B. 韩国、英国、巴西、中国 C. 英国、巴西、中国、韩国 D. 巴西、英国、韩国、中国 ‎21. 乙国每公顷谷物产量最高,主要原因是(        )‎ A. 人均耕地面积大 B. 气候适宜种植业发展 C. 农业科学技术先进 D. 化肥等施用较多 ‎22. 关于丁国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适宜种植甜菜、青稞等农作物 B. 应在平原地区大规模发展种植业 C. 咖啡、大豆等农产品大量出口 D. 雨热不同期是发展种植业的不利因素 ‎【答案】20. A 21. C 22. C ‎【解析】‎ ‎【20题详解】‎ 读图表中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甲国农业劳动力人均耕地面积最小,城市化水平较低,农业劳动力所占比例较大,甲国符合中国的特点;英国城市化水平最高,是发达国家,谷物单产较高,乙国是英国;韩国人多地少,技术较先进,农业单产较高,丙国符合韩国的特征;巴西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大,但技术相对落后,农业单产低,丁国符合巴西的特征,A项正确。故选A。‎ ‎【21题详解】‎ 乙国为英国,属于发达国家,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冷湿,热量不足,气候不适宜种植业发展,英国每公顷谷物产量最高,主要原因是农业科学技术先进,科技投入较高,B错误,C正确。人均耕地面积大小对单产影响不大,A错误。英国化肥等施用较少,D错误。故选C。‎ ‎【22题详解】‎ 丁国是巴西,位于热带,甜菜、青稞等农作物属于中温带作物,不适宜在此种植,A错误;巴西的平原主要位于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发展种植业会破坏植被,B错误;湿热的气候适宜咖啡、大豆等农产品种植,可以大量出口,C正确;当地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都是雨热同期的气候类型,D错误。故选C。‎ ‎【点睛】耕地:包括粮食作物用地、多年生经济作物用地、牧草用地、菜园等,但不包括林地。耕地面积是浮动的,比如巴西就不断砍伐热带雨林,扩大耕地面积。而我国则由于沙漠化、退耕还林、城市化等因素,耕地面积实际实在逐年减少的。‎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甲乙为两条河流。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3. 在图示盛行风向期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阿尔卑斯山雪线较低 B. 北美高压势力强盛 C. 南极大陆周边浮冰多 D. 日本东海岸降水量大于西海岸 ‎24. 下列关于甲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位季节变化大,流量不稳定 B. 流域内降雨强度大,河流含沙量不大 C. 河流流向特点导致甲河全年会有两次凌汛 D. 流经盆地地区,水流平缓,货物运输量大 ‎【答案】23. D 24. B ‎【解析】‎ ‎【23题详解】‎ 图示是非洲,在图示盛行风向期间,气压带风带北移,北半球是夏季。北半球夏季,阿尔卑斯山雪线较高,A错误。北半球夏季,北美大陆形成低压,B错误。北半球夏季,南半球为冬季,南极大陆周边浮冰少,C错误。北半球夏季,日本盛行东南季风,东海岸降水量大于西海岸,D正确。故选D。‎ ‎【24题详解】‎ 甲河为刚果河,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水位季节变化小,流量稳定,流域内降雨强度大,河流含沙量不大,A错误,B正确。位于热带,河流没有凌汛,C错误。流经盆地地区,水流平缓,沿线经济落后,货物运输量小,D错误。故选B。‎ ‎【点睛】影响河流航运价值大小的因素:1、地形——平坦,流速缓,易于航运。2、气候——①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流量稳定有利于航运;②冬季气温高于0℃,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3、土质——土质紧密,水土流失少,河流含沙量小,航道深。4、经济因素——流经区域经济发达,航运效益好。‎ 一位去巴厘岛的游客在游记中写道:在乌布行走,常能看到随山势修筑的层层稻田,错落有致……走着走着,便会毫无预兆地遭遇一场阵雨,于是便在路旁的亭子里停下来听雨赏雨,看到路边石缝中“吱吱”地冒热气……下图为巴厘岛水系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5. 在乌布遭遇毫无预兆的一场阵雨的成因最有可能是( )‎ A. 台风活动频繁 B. 东北信风控制 C. 冷暖气团交汇 D. 对流活动强烈 ‎26. 路边石缝中“吱吱”地冒热气,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作用明显 B. 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C. 以平原为主,海拔低,气温高 D. 纬度低,太阳辐射强,光照足 ‎【答案】25. D 26. B ‎【解析】‎ ‎【25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巴厘岛位于赤道附近,气温高,蒸发旺盛,水汽充足,空气对流运动强烈,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容易成云致雨,形成强度较大的阵雨,D正确。该岛位于赤道附近,地转偏向力较小,台风活动较少,A错误。东北信风控制,不是形成短时间阵雨的原因,B错误。赤道附近,整体上气温高,很少有冷气团活动,C错误。故选D。‎ ‎【26题详解】‎ 沿岸有暖流经过,应该在海面上冒热气,而不是路边石缝中“吱吱”地冒热气,A错误。路边石缝中“吱吱”地冒热气,说明地下有裂隙,地球内部的热能释放出来,巴厘岛地处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容易使岩层产生裂隙,释放地球内部的热能,B正确。气温高、光照足不会导致路边石缝中“吱吱”地冒热气,因此C、D错误。故选B。‎ 纳米布沙漠濒临大西洋,沿岸海雾浓重。在海岸附近的浅滩上,栖息着数以万计披着火红羽毛的火烈鸟,使该地区显得生机盎然。纳米比亚沙漠腹地的辛巴族仍然保存着较原始的生活方式,终年不洗澡,也从不穿上衣,代之以用混合着黄油和香料的红土涂抹在身上、头发上,被人们称为“红 泥人”。‎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27. 该地适合火烈鸟集聚的根本原因是 A. 该地气候温和,适宜火烈鸟越冬 B. 丰富的营养物质使鱼类大量繁殖,火烈鸟食物充足 C. 地形平坦开阔,为火烈鸟提供广阔的栖息地 D. 该地人类活动少,对火烈鸟影响小 ‎28. 从适应环境角度,辛巴族人将红土涂抹在身体上的原因不包括 A. 该地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红泥可抵御烈日暴晒 B. 该地多晴天,昼夜温差大,红泥可以封闭毛孔能抵御夜晚低温 C. 该地植被少,红泥颜色与环境相近,能起到隐蔽作用,抵御野兽袭击 D. 该地气温高,多蚊虫滋生,红泥防止蚊虫叮咬 ‎【答案】27. B 28. C ‎【解析】‎ ‎【分析】‎ 该题组考查非洲西海岸纳米比亚地理环境特点。‎ ‎【27题详解】‎ 该地沿岸的上升流将深层海水营养物质带到表层,饵料丰富,鱼类大量繁殖,火烈鸟食物相对充足;此外,该地多浅滩,适合火烈鸟栖息,故B项正确。‎ ‎【28题详解】‎ 辛巴族人将红土涂抹在身体上白天可以抵御烈日暴晒;红泥可以封闭毛孔,抵御夜晚低温,起到保暖作用;该地气温高,多蚊虫滋生,红泥防止蚊虫叮咬可以防止蚊虫叮咬,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要求。‎ ‎【点睛】中低纬度大陆西岸海区,表层寒流离岸运动,有上升流存在,上升流带来丰富营养盐类,该海域渔业资源丰富。‎ ‎2018年俄罗斯温室蔬菜产量将创历史新高,预计比2017年增加约12%,蔬菜进口量下降,高水平的补贴和农业技术现代化是其蔬菜迅猛发展的主要条件。‎ 据此回答问题。‎ ‎29. 影响俄罗斯亚洲地区的温室蔬菜种植明显滞后的主要因素是 A. 水源 B. 技术 C. 热量 D. 人口 ‎30. 随着产量提高,2018年俄罗斯蔬菜价格并没有大幅度降价,原因可能有 ‎①交通条件改善 ‎ ‎②政府投资加大 ‎ ‎③能源成本增加 ‎ ‎④市场需求旺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29. D 30. D ‎【解析】‎ ‎【29题详解】‎ 这是温室蔬菜种植,说明热量和技术不在是限制其蔬菜种植的主要因素;俄罗斯人口主要集中在乌拉尔山以西的欧洲部分,亚洲地区人口稀少;该地区主要是温带季风气候区,水资源并不短缺。因此影响俄罗斯亚洲地区的温室蔬菜种植明显滞后的主要因素是人口,D选项正确。‎ ‎【30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俄罗斯温室蔬菜产量大增,高水平的补贴和农业技术现代化是其蔬菜迅猛发展的主要条件,说明蔬菜种植成本增加;蔬菜产量增加,而蔬菜进口量下降,说明其市场需求量旺盛。D选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40分)‎ ‎31.读“亚马孙平原大气环流示意图”(图中箭头代表空气的垂直运动),完成下列问题。‎ ‎(1)A处降水类型为____。此时日本东京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 ‎ ‎(2)据研究,该地区地表水的直接蒸发量很小,到达该地区的太阳能80%都消耗在____________。 ‎ ‎(3)来自本地区的水汽上升冷却降到地面,相当于亚马孙流域总降水量的50%,另外50%的降水量来自______。 ‎ ‎(4)近些年来,亚马孙流域某些地区降水量减少(约20%),其原因是_______。 虽然降水量减少了,但流入河中的水量及洪水反而增加了,其原因是______。‎ ‎【答案】 (1). 对流雨 (2). 寒冷干燥 (3). 森林的蒸发与蒸腾 (4). 大西洋 (5). 热带雨林被破坏,植物蒸腾作用减弱,空气中水汽量减少 (6). 森林被破坏,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下渗的雨水减少,大量雨水汇入河中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的移动、降水类型及巴西热带雨林区的降水及地表径流变化等知识点。‎ ‎【详解】(1)亚马逊平原的热带雨林是由于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故终年高温多雨,其降水类型适于对流雨。此时赤道低压带位置偏南、下沉气流表示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明显南移,太阳应直射南半球,东京正逢冬季。此时日本东京的气候特征是寒冷干燥。‎ ‎(2)雨林地区,植被繁茂,太阳辐射难以到达地表,到达该地区的太阳能80%都消耗在森林的蒸发与蒸腾。‎ ‎(3)亚马孙河流域水汽来源的海洋是大西洋,通过东南信风和东北信风输送到陆地。来自本地区的水汽上升冷却降到地面,相当于亚马孙流域总降水量的50%,另外50%的降水量来自大西洋。‎ ‎(4)审题时应特别注意“近年来”,要以“雨林的破坏”为问题的突破口。然后依据水循环的原理进行分析回答。来自本地区的水汽上升冷却降到地面,相当于亚马孙流域总降水量的50%,近些年来,亚马孙流域某些地区降水量减少(约20%)‎ ‎,其原因是热带雨林被破坏,植物蒸腾作用减弱,空气中水汽量减少;来自大西洋的水汽变化不大。森林被破坏,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下渗的雨水减少,大量雨水汇入河中,流入河中的水量及洪水反而增加了。‎ ‎32.智利是世界上最狭长的国家,近年来智利与我国交往密切,该国地理位置偏远,有“天涯之国”之称。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智利人称自己的国家是“天涯之国”,请从地理位置角度说明原因。‎ ‎(2)据图说出在冰川作用下,在科尔科瓦多湾地区会形成哪些地貌。‎ ‎(3)说出智利图示区域聚落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答案】(1)位于南美洲西南部,西濒太平洋,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东有高大的安第斯山脉,北有沙漠与邻国阻隔,交通不便。‎ ‎(2)冰川侵蚀作用,形成了峡湾海岸;冰川作用,形成众多湖泊;冰川与流水共同作用下,河谷平行状分布。‎ ‎(3)北部聚落多(密度大),南部少;北部聚落等级高(规模大)。原因:北部气候温暖,矿产资源丰富;南部气候寒冷,多为原始森林。‎ ‎【解析】‎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考查冰川的外力作用及地貌,考查地理位置的描述方法。‎ ‎【详解】(1)地理位置包括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半球位置、热量带位置。“天涯之国”之称是因为其独特的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海陆位置:位于南美洲西南部,西濒太平洋,东有高大的安第斯山脉,北部有沙漠分布与邻国阻隔,南部与南极洲隔海相望。对外联系的交通不便,交往不便,所以自称天涯之国。‎ ‎(2‎ ‎)冰川的外力作用包括冰川的侵蚀作用、冰川的沉积作用。据图可知,科尔科瓦多湾地区分布有峡湾地貌、湖泊、呈平行状的河谷地貌。结合该地区所在纬度(中纬度地区),以及地形(背靠高大的安第斯山脉),据图可知,该地以冰川的侵蚀作用为主。该地区峡湾型海岸受冰川侵蚀作用形成;湖泊受冰川作用(侵蚀、堆积)形成;平行状的河谷地貌主要是受冰川和流水共同作用(侵蚀)下形成。‎ ‎(3)据图可知,智利聚落分布不平衡,其中北部聚落多,南部少;且北部聚落等级高,南部聚落等级相对较低。主要原因从影响人口分布的气候、矿产资源等因素分析。读图,智利北部北部纬度较低,气候温暖,矿产资源丰富,适宜人类生存,所以聚落多,密度大。北部聚落等级高,规模大。南部纬度高,气候寒冷,不利于生产和生活;多为原始森林。所以南部聚落少。‎ ‎3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加里曼丹岛,地处亚欧板块南部,地质稳定,无活火山。岛内森林密布,树木高大稠密。该岛土壤贫瘠,树木不能每年结果。末次冰期,一些大型动物经大陆桥(将岛屿与附近大陆连接起来的陆地)从别处迁徙至此。随后气候转暖,地球大陆冰盖融化,入海径流增加,大陆桥逐渐消失。这些外来动物在连续进化中体型逐渐缩小。‎ ‎ ‎ ‎ ‎ ‎(1)说明该岛气候对植被生长特征的影响。‎ ‎(2)分析该岛土壤贫瘠的原因。‎ ‎(3)从水循环的角度解释冰期时大陆桥出现的原因。‎ ‎(4)简述迁徙到该岛的大型动物能连续进化且体型变小的原因。‎ ‎【答案】(1)全年高温多雨,光照、水分、热量充沛,植被生长迅速,高大稠密。‎ ‎(2)气温高,有机物氧化分解快;雨水对地表冲刷作用强,土壤养分大量流失;植物生长快,有机质大多储存在生物体内;该岛缺乏活火山,矿物质难以补给。‎ ‎(3)冰期时,全球气温低,(海洋水汽到达陆地),降水以固态形式储存于大陆(多转换为大陆冰盖);流回海洋的地表径流减少,海洋水体减少,海平面下降,大陆桥显现。‎ ‎(4)该岛位于亚欧板块内部,地质条件稳定,气候变化小,生物进化连续; 冰期结束后海平面上升,大陆桥消失,生存空间较小;土壤贫瘠,树木不能每年结果,食物相对不足。‎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气候对植被生长的影响、雨林地区土壤贫瘠的原因、水循环原理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详解】(1)根据该岛纬度位置、气候资料可知该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该地全年高温多雨;光照、水分、热量充沛,使该地植被生长迅速,高大稠密,形成热带雨林植被。‎ ‎(2)该地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有机物氧化分解较快;全年降水丰富,地表径流对表土的侵蚀与冲刷作用较强,土壤养分大量流失,肥力下降;水热资源丰富,植被生长快,有机质大多储存在生物体内;该地地质稳定,无活火山,矿物质补给量较小。‎ ‎(3)冰期时,全球气温较低,两极地区、大陆的高山地区冰川面积较大;海洋水汽到达陆地,降水以固态形式储存于大陆,多转换为大陆冰盖,流回海洋的地表径流减少;海洋水体减少,海平面下降,将岛屿与附近大陆连接起来的陆地露出海面,大陆桥显现。‎ ‎(4)该岛屿位于亚欧板块内部,地质条件稳定,气候变化较小,整体自然地理环境相对稳定,所以迁徙到该岛的大型动物的生物进化连续。冰期结束后,气候由冷转暖,大陆冰盖融化,入海径流增加,海平面上升,大陆桥消失,生存空间缩小;雨林地区,土壤贫瘠,树木不能每年结果,大型动物食物相对不足,不利于生长发育。‎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