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3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一河北辛集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解析版)
河北辛集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 高一地理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地球上的许多现象与太阳密切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1. 太阳给地球带来无限生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蕴含的能量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的太阳能 B. 植物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是人类各种食物的来源 C. 太阳能是地球上水循环和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 D. 地球上季节的变化与太阳活动有关 2. 剧烈太阳活动产生的太阳风吹袭地球,可能引起( ) A. 人口迁移加快 B. 风力电厂增产 C. 生活耗能降低 D. 卫星导航失效 【答案】1. D 2. D 【解析】 【分析】 小题1考查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小题2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难度较低。 【1题详解】 煤、石油等矿物燃料蕴含的能量是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故A正确。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促使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成为人类食物的主要来源,故B正确。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故C正确。地球上季节变化与太阳直射点回归移动有关与太阳活动无关,故D错。 【2题详解】 剧烈太阳活动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扰动地球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使卫星导航失效,故D 正确。太阳活动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还会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与当地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形成极光。太阳活动对人口迁移、风电厂和生活耗能几乎没有影响。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 对地球的影响 类型 活动特征 活动层次 ①太阳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发射的电磁波扰动地球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②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③与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 ④太阳风形成的带电粒子流在极地地区形成绚丽多彩的极光 黑子 ①温度比周围低而显现暗黑斑点 ②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③周期约为11年 光球层 耀斑 ①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 ②时间短(几分钟到几十分钟) ③释放巨大能量 ④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⑤周期约为11年 色球层 太阳风 ①温度极高 ②带电粒子高速运动 ③脱离太阳引力飞向宇宙空间形成的带电粒子流 日冕层 3.一艘航行于太平洋的轮船,从12月30日12时(区时)起,航行5分钟,经过180°经线。 这时其所在地点的区时不可能的是( ) A. 12月29日12时5分 B. 12月30日11时5分 C. 12月30日12时5分 D. 12月31日12时5分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国际日期变更线和180°经线的关系与区别,以及日期的变更问题。因为180°经线有一部分和日期没有重合,即轮船越过180°经线不一定会过日期变更线,所以分情况进行分析。该船自西向东越180度经线所在的日界线,也就是由东十二区进入西十二区,时刻相同,日期减去一天,区时加上5分钟,故A不符合题意;一艘航行于太平洋的船,从12月30日12时(区时)起,经过5分钟,日期可能会有变化,但区时应该为12时5分,故B正确;该船穿越180度经线,但并没有穿越日界线,也就是说在同一个时区内航行,因此日期相同,只要加上经过的5分钟就行了,故C不符合题意;该船自东向西越180度经线所在的日界线,也就是由西十二区进入东十二区,时刻相同,日期增加一天,区时加上5分钟,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实际日界线和180°经线的关系与区别,以及日期的变更问题。 【名师点睛】该题主要考查国际日期变更线和180°经线的关系与区别,以及日期的变更问题。180度经线和日界线并不完全重合.而该船越过180度经线时可能有三种情况,然后逐一分析.第一种,该船自东向西越180度经线所在的日界线,也就是由西十二区进入东十二区,时刻相同,日期增加一天.第二种,该船自西向东越180度经线所在的日界线,也就是由东十二区进入西十二区,时刻相同,日期减去一天.第三种,该船穿越180度经线,但并没有穿越日界线,也就是说在同一个时区内航行,因此日期相同,只要加上经过的5分钟就行了。解题关键为熟练掌握国际日期变更线和区时的变化并能灵活运用.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4. 在地球由D向A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 ) A. 吃月饼,共庆团圆 B. 荡秋千,踏青插柳 C. 放鞭炮,守岁迎春 D. 望双星,鹊桥相会 5. 在地球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 ) A. 北半球昼变长,但短于夜 B. 南半球昼变长,并长于夜 C. 北半球夜变短,且短于昼 D. 南半球夜变长,并长于昼 【答案】4. B 5. B 【解析】 试题分析: 【4题详解】 由地球公转方向和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可判断出d为春分日;a为夏至日;b为秋分日;c为冬至日,在地球由d向a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荡秋千,踏青插柳。 【5题详解】 由地球公转方向和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可判断出d为春分日;a为夏至日;b为秋分日;c为冬至日,由秋分日到冬至日的过程中,太阳直射南半球,并向南移动,故北半球白昼变短且短于夜;南半球白昼变长且长于夜。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福建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可调节窗户遮阳板,实现教室良好的遮阳与采光。下图示意遮阳板设计原理,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6. 遮阳板收起,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 ) A. 全球昼夜平分 B. 北半球为夏季 C. 太阳直射20°S D. 南极圈以南地区极昼 7. 我校(河北)学生借鉴这一设计,若两地窗户大小形状相同,则应做的调整是( ) ①安装高度不变,加长遮阳板 ②安装髙度不变,缩短遮阳板 ③遮阳板长度不变,降低安装高度 ④遮阳板长度不变,升高安装高度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6. D 7. A 【解析】 试题分析: 【6题详解】 读图可知,遮阳板放下时,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室内太阳光照面积越小,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小值时,也就是一年中烟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此时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故选C。 【7题详解】 分析图中遮阳板设计原理,要达到相同效果,要考虑安装高度、遮阳板长度、太阳高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如果太阳高度较大,假如安装高度不变,就要缩短遮阳板,假如遮阳板长度不变,就要升高安装高度,反之亦然。因为福州比烟台纬度低太阳高度要大。所以要保持室内照射面积相同,应该按②或④方法安装。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光照图的综合判读。 8.“仙人烟囱”位于土耳其安那托利亚的腹地卡帕多奇亚。据介绍,喷出的大量岩浆冷却、钙化,凝固成的风化岩层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外力作用侵蚀出一条条沟壑,便形成了陡峭的神奇烟囱景观。 结合材料分析“仙人烟囱”的岩石类型最可能是( ) A. 花岗岩 B. 大理岩 C. 石灰岩 D. 玄武岩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可知,“仙人烟囱”是在岩浆冷却后形成的风化岩层的基础上形成的,而岩浆喷出地表后多形成玄武岩,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地壳缓慢冷却形成的,大理岩是变质作用形成的,石灰岩为沉积岩,故ABC错误,该题选D。 金香玉是一种会散发出迷人香味的美玉,香味是火山爆发后炙热的岩浆融合吸纳邻近芳香植物而冷却下来的产物,里面未见有机成分,属蛇纹石化方解石大理岩。汉白玉是洁白纯净的碳酸钙岩石,受岩浆影响,质地坚硬,是一种上好的建筑材料。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如图),回答下面小题。 9. 有关金香玉的形成环境,说法正确的是( ) ①形成于比较湿热的气候环境 ②受高温高压变质形成 ③受流水的强烈侵蚀切割 ④经历了地壳的升降运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10. 下列关于两种玉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金香玉和汉白玉都是变质岩 B. 汉白玉的形成过程是③ C. 汉白玉的岩石种类应该是c D. 产汉白玉处应该常见溶洞、地下暗河等地貌 【答案】9. D 10. A 【解析】 【9题详解】 金香玉是一种会散发出迷人香味的美玉,是火山爆发后,炙热的岩浆融合吸纳邻近芳香植物而冷却下来的产物,里面未见有机成分,属蛇纹石化方解石大理岩。大理岩属于变质岩,受高温高压变质形成,经历了地壳的升降运动出露于地表,故选D。 【10题详解】 A、金香玉和汉白玉都是变质岩,故正确; B、汉白玉的形成过程是②,故不符合题意; C、汉白玉的岩石种类应该是d,故不符合题意; D、溶洞、地下暗河等地貌属于喀斯特地貌,汉白玉是洁白纯净的碳酸钙岩石,但不一定能形成喀斯特地貌,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 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崎岖不平,外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内、外力作用共同塑造着地表形态。完成下面小题。 11. 下列地质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是( ) ①地壳运动 ②岩浆活动 ③沉积作用 ④侵蚀作用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2. 关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地球上高大山系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 B. 内力作用能使某部分地面降低,形成盆地 C. 外力作用不断削低地面,不会使地面变高 D. 任何地表自然形态的形成都与内、外力作用有关 【答案】11. A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是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运动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属于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据此选A。 【12题详解】 地球上高大山系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内力作用可能使某部分地面降低,形成盆地,也可能使某部分地面抬高,形成山地;外力作用不断削低地面,但也可以把低地填平,可能会使地面变高;任何地表自然形态的形成都与内、外力作用有关。据此选C。 【点睛】内外力关系: (1)内、外力作用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对立统一的。内、外力作用总是同时在改变着地表形态,但它们总是从相反的方向改变着地表形态,即内力作用不断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而外力作用则使高低不平的地表不断趋于平坦。因此今天的地表形态是内、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2)内、外力作用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是不断推动地壳发展变化的动力。在广阔的地表形态的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在同一时期的不同地点或者在同一地点的不同时期,往往表现为某一种地质作用占优势,不过一般地说,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着主导作用; (3 )内、外力作用共同作用下,形成了高低起伏的地表形态,并且由此分异产生了各种不同的自然环境特征。 读地质大循环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地质作用),完成下面小题。 13. 图示各种地质作用中,相同的是( ) A. ①③⑤ B. ④⑥⑧ C. ①②⑤⑥ D. ⑤⑥⑦⑧ 14. 从地质大循环的完整性来看,图中缺失的过程包括 A. 沉积物到变质岩的过程 B. 变质岩到火成岩的过程 C. 沉积岩到岩浆的过程 D. 火成岩到沉积岩的过程 【答案】13. A 14. C 【解析】 【13题详解】 图中①③⑤指向沉积物,表示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②指向沉积岩,是固结成岩作用;④指向变质岩,是变质作用;⑥⑧指向岩浆,是重熔再生作用;⑦指向岩浆岩,是冷却凝固作用。A项正确。 【14题详解】 ④表示沉积物到变质岩的过程,A项错误;变质岩不能直接形成岩浆岩,B项错误;沉积岩到岩浆的过程缺失,C项正确;③②表示岩浆岩到沉积岩的过程,D项错误。 考点: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下图为全球板块分滞的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5. 甲、乙两陆地分别属于( ) A.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B. 印度洋扳块、非洲板块 C. 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 D. 美洲板块、亚欧板块 16. M、N两处板块边界类型图示依次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① 【答案】15. B 16. D 【解析】 试题分析: 【15题详解】 读图根据大陆轮廓可知,甲为阿拉伯半岛,位于印度洋板块,乙为非洲大陆,位于非洲板块,故选B。 【16题详解】 读图结合板块分布来看,M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生长边界,N位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消亡边界上,结合图示分别为②①,故选D。 考点:板块分布及运动规律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7. 由图可知( ) A. 沉积物主要是风力作用形成的 B. 由扇形地上部到扇缘带,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大 C. 扇形地中下部土壤肥沃,排水条件良好,适合农耕 D. 扇缘带地下水埋藏深 18. 该地貌主要分布于( ) A. 山间河谷出口处 B. 大江大河的中下游 C. 盆地中心 D. 河流入海口处 【答案】17. C 18. A 【解析】 试题分析: 【17题详解】 读图可知,此地貌应该是山前冲积扇,是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A错。扇形上部为砾石,扇缘带为粘土,颗粒越来越细,B错。扇形上部是砾石,有机质含量极少,不适宜农耕;越往下颗粒越细小,土壤逐渐变肥沃,排水条件良好,适宜农耕,C正确。读图可以看出扇缘带地下水埋藏浅,有的甚至出露地表为泉水,D错。 【18题详解】 冲积扇地貌存在于山间河谷出口处,A正确。大江大河中下游为沉积平原,没有图中那么大的坡度,B错。盆地中心一般为平原或丘陵,比较平坦,没有明显倾斜,C错。河流入海口为三角洲地形,非常平坦,D错。 考点:山前冲积扇地形,绿洲农业 【知识拓展】冲积扇不是在河流入海或入湖处,而是形成在山地河流出口处的扇形堆积地貌。当山地河流至山麓出口进入开阔平坦地区,由于河床坡度变缓,流速减小,水流呈放射状向外流动,搬运能力减弱,携带碎屑物质堆积下来时,形成上窄下宽的扇形冲积堆,外形似扇,叫冲积扇。其顶端朝向山口,外缘呈半圆形,自扇顶到扇缘,地面逐渐降低,坡度变小,堆积物逐渐变细,分选性逐步变好,如太行山麓的冲积扇。 19.新疆地貌景观丰富多彩。读图,回答下题。 上图中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 A. 吐鲁番盆地、雅丹地貌 B. 天山山脉、沙丘地貌 C. 吐鲁番盆地、天山山脉 D. 雅丹地貌、沙丘地貌 【答案】C 【解析】 【详解】雅丹地貌、沙丘地貌主要与外力作用中的风力作用有关;吐鲁番盆地是地壳陷落形成的、天山山脉是地壳抬升作用形成的,地壳运动是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据此选C。 【点睛】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等。 下图为某地某水平面的岩层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0. 图中丁处的地质构造为( ) A. 褶皱 B. 背斜 C. 向斜 D. 断层 21. 关于图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 B. 甲处有利于储存地下水 C. 修一条南北向隧道应选址丁处 D. 图中岩层为岩浆岩 【答案】20. C 21. A 【解析】 考查地质构造的判断及应用。 【20题详解】 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丁处岩层中间最新,而两翼岩层逐渐变老,故为向斜。C正确。 【21题详解】 图中甲处为背斜,它是良好的储油构造,丁处为向斜构造,在此修一南北向隧道,隧道易积水;图中岩石具有层理结构,判断为沉积岩。A正确。 22.下图是厦门市鼓浪屿西南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读图,完成下题。 形成鼓浪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 海水侵蚀 B. 风化和风蚀 C. 冰川侵蚀 D. 流水侵蚀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及图片可知,“鼓浪石”屹立海边,是海水侵蚀作用而成,选A。 23.若在水库旁建有一度假村,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该水库与度假村之间风向的是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 由于度假村和水库比热容的差异使得白天和夜晚气流运动状况产生了差异,运用热力环流相关原理进行分析。白天,度假村升温快,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水库升温慢,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高空形成低气压.近地面气流从水库流向度假村.夜晚的情况与之相反。符合的是③④。故选B。 点睛:热力环流的原理及应用: 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如果地面受热多,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这样,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压;上升的空气到上空聚集起来,使上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如果地面受热少,空气冷却收缩下沉,上空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因为有下沉气流,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就同一水平面而言,气流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这样,这些空气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就构成了简单的热力环流圈。 作用:冷热差异导致了空气的垂直运动,使水平方向出现了气压差,引起水平气流的运动。 海陆风、山谷风、城市热岛环流、季风等都是热力环流的具体表现。 下图为成都和拉萨某时段气温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4. 与成都相比,拉萨( ) A. 白天大气辐射强 B. 夜晚大气逆辐射强 C. 白天太阳辐射强 D. 夜晚地面辐射强 25. 成都和拉萨气温日较差差异较大的根本原因是两地( ) A. 纬度差异较大 B. 经度差异较大 C. 地面状况不同 D. 人类活动差异大 【答案】24. C 25. C 【解析】 试题分析: 【24题详解】 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拉萨位于青藏高原,大气稀薄,白天太阳辐射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所以C正确。 【25题详解】 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成都位于四川盆地,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差异较大的根本原因是两地地面状况不同,所以C正确。 考点: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6.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地质构造是岩层受到______(东西或南北)方向的__________(挤压或拉伸)力而形成的。 (2).从地质构造来看,图中甲处是__________,乙处是__________。 (3).从地貌形态来看,图中丙处是__________,其成因是__________。 (4).假如在该地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在甲地还是丙地?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地是否适宜修建水库?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1)南北 挤压 (2)背斜 断层 (3)山岭 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宜被侵蚀,形成山岭 (4)甲地 甲地岩层向上拱起,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且不利于地下水储存,便于施工 (5)不适宜 断层处岩层不稳定,修建水库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 【解析】 【详解】(1)结合图示指向标,图示地质构造是岩层受到南北方向的挤压力而形成的褶皱、断层构造。 (2)从地质构造来看,图中甲处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乙处岩层有明显错动位移,是断层。 (3)从地貌形态来看,图中丙处是山岭,其成因是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宜被侵蚀,形成山岭。 (4 )假如在该地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在甲地。因为甲地岩层向上拱起,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且不利于地下水储存,便于施工。 (5)乙地是断层构造,不适宜修建水库。原因是断层处岩层不稳定,修建水库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 【点睛】甲处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乙处岩层有明显错动位移,是断层。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宜被侵蚀,形成山岭。背斜处岩层向上拱起,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且不利于地下水储存,便于施工。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