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二轮复习:专题一 地图与地球运动规律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专题一 地图与地球运动规律学案

专题一 地图与地球运动规律 网络构建 备考指导 ‎ 本专题复习要重点把握好以下两方面内容:‎ ‎(1)强化地方时、区时计算能力的训练,尤其是结合时事新闻进行相关的计算。‎ ‎(2)弄清弄透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明确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进而带来昼夜长短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基本原理,理清与之有关的判断季节变化等问题的基本思路。‎ 考点一 地图与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K ‎ ‎(2018·北京卷)在乡村振兴计划中,某行政村拟修建的村史馆和培训中心分别位于该村西南部和东北部。该村东西宽2千米,南北长1千米,主干道从南向北穿过,河流自东向西流经该村。读图,回答第1题。‎ ‎1.与上述信息相符的是( A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A对:甲图中主干道呈南北方向,河流大致呈东西方向,村史馆位于行政村的西南部,培训中心位于行政村的东北部,与材料中描述的信息相符。B错:乙图中村史馆位于行政村的东北部,培训中心位于行政村的西南部,与材料中描述的信息不符。C错:丙图中主干道呈东西方向,河流大致呈西北—东南方向,与材料中描述的信息不符。D错:丁图中主干道呈东西方向,河流大致呈东北—西南方向,村史馆位于行政村的东南部,培训中心位于行政村的西北部,与材料中描述的信息不符。‎ H ‎ ‎1.经纬网应用的“三定”功能 ‎(1)定位置 地球上除了极点外,任何地点都有一定的经度和纬度,这也是区域定位的重要方法。如北回归线经过北非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印度、我国华南地区、墨西哥高原等地。‎ ‎(2)定方向 ‎①利用经纬网定“方向”‎ a.定南、北:位于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的在北,南半球的在南;同在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北;同在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南。‎ b.定东、西:同是东经度,经度值大者在东;同是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经度,则要看两点的经度和,若经度和小于180°,则东经的在东,西经的在西;若经度和大于180°,则东经的在西,西经的在东。‎ c.在以北极点为中心的极地俯视图上,靠近北极点的在北,选择劣弧段,在逆时针方向上的点在东;在以南极点为中心的极地俯视图上则相反。‎ ‎②利用经纬网定“最短航线”‎ 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航线为球面最短距离,即经过两点的大圆的劣弧长度。(注:所谓大圆指过地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 a.同一经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就在经线上(如右图中弧AB)。‎ b.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向较高纬度凸(如图中同一条纬线上MK之间的最短航线是弧MPK,而不是弧MQK,赤道上除外)。‎ c.晨昏线上的两点,由于晨昏线本身就是一个大圆,故两点间最短航线就是两点之间的较短晨昏线(即劣弧线)。‎ ‎(3)定距离 ‎①任何一条经线上,纬度相差1°的经线长度约为111千米。‎ ‎②在赤道上,经度相差1°的纬线长度约为111千米。‎ ‎③在南、北纬60°的纬线上,经度相差1°的纬线长度约为111/2千米。‎ ‎④任何一条纬线(纬度为φ)上,经度相差n°的纬线长度为111×n×cosφ千米。‎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和应用 ‎(1)判地势:根据等高线数值大小的分布趋势,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势特征;有时在等高线地形图中,也可根据河流的流向判断地势特征,如台湾省河流多自东向西流,说明地势东高西低。‎ ‎(2)判坡向:示坡线——与等高线垂直,指向坡度降低的一方。‎ ‎(3)判坡度:同一幅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不同图幅进行比较时,要考虑比例尺的大小、等高距的大小等情况。‎ ‎(4)判断海拔和相对高度 ‎①海拔:根据等高线数值,可以判断每个地点的海拔。‎ ‎②相对高度 a.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数值大小遵循“大于小数、小于大数”的法则读取。‎ b.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曲线内部数值大小遵循“大于大数、小于小数”的法则读取。‎ c.相对高度计算公式:(n-1)d≤H<(n+1)d,其中n为两地之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 ‎(5)判断两地温差:在等高线地形图中,一般海拔越高的地方气温越低,对流层中海拔平均每升高1000米,气温约下降6℃。‎ ‎(6)判断地形的影响 ‎①对气候 a.山区应考虑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量的差异),阳坡和阴坡(阳坡气温高,蒸发强);‎ b.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冷空气滞留。‎ ‎②对河流 a.水系特征: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成为河流的分水岭;山谷中常有河流发育。‎ b.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中水流流速快,水能丰富,在陡崖处形成瀑布;河流流量除与降水量有关,还与流域面积有关。‎ 方法技巧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气候特征 ‎(1)‎ ‎(2)‎ ‎2.“3S”技术的区别 ‎(1)RS是人类视力的延伸,侧重于搜集信息,本质上就是“看”的过程。‎ ‎(2)GIS是在一定数据源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对比、计算,侧重于“分析、计算、预测”等活动,本质上相当于人类脑力活动进行“想、算”的过程,富有推理环节的特点。‎ ‎(3)GPS的本质是定位和导航,最大的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者多个“点”,明显区别于RS、GIS两个技术“面”状的工作对象。‎ X ‎ ‎(2018·江苏卷)在突尼斯召开的“一带一路”遥感考古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中国科学家利用遥感技术在突尼斯中南部发现的10处古罗马时期遗存,这一发现揭示了当时的军事防御系统与农业灌溉系统布局。下图为“突尼斯境内古罗马遗址遥感考古影像图”读图回答(1)~(2)题。‎ ‎(1)这一考古成果表明遥感技术可以( D )‎ A.完全取代传统的田野考古工作 B.确定地表、地下人类活动遗迹的时代 C.探知各种人类活动遗迹曾经的功能与作用 D.帮助分析较大地域范围内人类活动遗迹间的联系 ‎【解析】 遥感是人类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远距离获取地物信息的技术,具有探测范围广、速度快等优点,因而可以获取较大范围内的人类活动遗迹等信息,进而帮助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帮助人类进行考古活动,但受技术水平等的限制,无法确定地表、地下人类活动遗迹的时代,也不能探知其曾经的功能与作用,因而也就无法完全取代传统的田野考古工作。‎ ‎(2)突尼斯中南部有利于遥感考古发挥其独特优势,因为这一区域( D )‎ A.人类活动较多 B.位于沿海地区 C.森林覆盖率高 D.地处荒漠边缘 ‎【解析】 突尼斯位于北非地区,其中南部主要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由图可知,考古遗址点主要分布在内陆地区,地处荒漠边缘,植被覆盖率低,人类活动较少,外界干扰少,适合利用遥感技术进行远距离探测。‎ 考点二 时间计算与日期的变更 K ‎ ‎(2018·全国Ⅱ)恩克斯堡岛如图所示,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7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据此回答下题。‎ ‎2月7日,当恩克斯堡岛正午时,北京时间约为( A )‎ A.2月7日9时 B.2月7日15时 C.2月7日17时 D.2月8日7时 ‎【解析】 由图可知,恩克斯堡岛位于165°E附近,即其地方时大致为东十一区的区时,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相差约3个小时,所以当恩克斯堡岛为2月7日正午时,北京时间约为2月7日9时。故选A。‎ H ‎ ‎1.地方时、区时的一般计算步骤 ⇒⇒ 与行程有关的时间计算除了以上步骤外,还要注意行程时间的加减,如下列所示:‎ 一架飞机某日某时从A地起飞,经过m小时飞行,降落在B地,求飞机降落时B地的时间。这类问题若能建立下列关系,也就不难解答了。‎ 因此,计算公式为:降落时B地时间=起飞时A地时间±时差+行程时间(m小时)(注意:正负选取原则——东加西减)。‎ ‎2.日期分界线的判断与计算技巧 ‎(1)两种日期分界线的判断 ‎①一般规律:地球上作为日期的界线有两条:一条是人为规定的日界线(位于180°附近,‎ 答题时一般采用180°),它在地球上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如图所示:‎ 另一条是自然的零时所在经线,它在地球上的位置不断地向西移动,但始终位于太阳直射经线的背面。‎ ‎②判断:在判断日期时,一般先确定日界线的位置,即180°经线;按地球自转方向越过日界线采用“东减西加”的原则(加减日期时要注意月份和年份的变化); 再根据太阳直射或其他时间信息,找出零时经线的位置;由零时经线向东至日界线的范围为新的一天,由零时经线向西至日界线的范围为旧的一天。‎ ‎(2)日期范围和比值的计算 ‎①日期范围的确定关键是根据已知条件计算出0时所在经线的度数。‎ 新的一天(n+1)的范围是从0时所在经线向东到180°经线;旧的一天(n)的范围是从0时所在经线向西到180°经线。如图所示:‎ ‎②日期比值的确定:‎ a.新旧两天之比= b.新的一天占全球比值= c.旧的一天占全球比值= 方法技巧 不同日期范围的判断技巧 ‎180°经线的地方时是几时,新的一天所占时间就是几小时;反过来,新的一天所占时间是几小时,180°经线的地方时就是几时。‎ X ‎ ‎(2018·天津)天津广播电视塔(简称“天塔”),高度约415米。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图1 “天塔”景观照片 图2 “天塔”位置示意图 ‎(1)拍摄到该照片的时间(北京时间)最可能介于( B )‎ A.5:00~7:00 B.8:00~10:00‎ C.12:00~14:00 D.15:00~17:00‎ ‎(2)拍摄到该照片的日期最可能介于( C )‎ A.1月15日到2月15日 B.3月1日到3月30日 C.5月15日到6月15日 D.10月1日到10月30日 ‎【解析】 (1)B对:根据地面建筑物方位关系判断“天塔”影子指向西北方向,故当地地方时未过12时(天津经度接近东经120°,可以采用北京时间);“天塔”影子较短,故接近正午时刻,B选项正确。A错:北京时间5:00~7:00,“天塔”影子较长,而图中影子较短,不合适。C错:北京时间12:00~14:00,“天塔”影子应指向东北方向,而图中影子指向西北方向。D错:北京时间15:00~17:00,“天塔”影子较长,指向东北方向,而图中影子较短且指向西北方向。(2)由上题可知,拍摄照片的时间在8:00~10:00,结合图2中“天塔”与影子长度的比例关系可推断出,在日期上应该是接近夏至日的影子状况,故C选项正确。‎ ‎(2018·海南)下图示意海南岛的位置。读下图,完成1~2题。‎ ‎1.1月1日,当海口正午时,地球上进入新年的区域面积与地球总面积的比例( D )‎ A.等于1/2  B.多于1/2少于2/3 ‎ C.等于2/3  D.多于2/3‎ ‎2.1月1日,与海口相比,三亚( A )‎ A.白昼更长 B.正午太阳更低 C.日出方位更偏南   D.正午时刻更早 ‎【解析】 本题组以海南岛的地理位置为切入点,通过图文呈现的时间和经纬度信息,考查学生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认识地球运动规律等方面的能力,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过程分析和空间想象能力。‎ 第1题,考查学生的时间计算能力及对日界线的理解程度,难度较大。据图可知,海口的经度约为110°E,当地为1月1日正午(12:00)时,此时地球上时间及日期分布如下图所示(北极点视角),进入新年的区域面积(范围为70°W向东至180°)与地球总面积的比例约为25/36,多于2/3,D选项正确。第2题,考查学生对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的理解,中等难度。和同在北半球的海口相比,三亚纬度较低,1月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此时北半球纬度越低白昼越长,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日出方位越偏北,A选项正确,排除B、C选项。同时,三亚经度位置比海口靠西,正午时刻更晚,排除D选项。‎ ‎(2018·株洲二模)廊桥是在桥上加盖廊屋的特殊桥梁,以石头和木材为原料,多就地取材。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地区廊桥数量相对较多的是( C )‎ A.成都平原  B.珠江三角洲 C.闽浙山区  D.祁连山区 ‎4.上图示意某区域地形及廊桥位置。关于图中甲、乙两廊桥,分析正确的是( A )‎ A.甲更容易受丙地冲沟的威胁 B.乙更容易受丙地冲沟的威胁 C.乙离河流源地近,更容易受洪水冲击 D.甲河面较窄,桥梁较短,桥梁更坚固 ‎【解析】 第3题,根据材料及图示可知,廊桥适宜修建在水旱灾害较多的低山地带,且石头、木材的取用都比较方便的地区,据此结合选项,选C。第4题,根据图示信息分析可知,甲位于冲沟的底部,且与冲沟流向一致,更容易受丙地冲沟的威胁;乙的海拔比甲高,受丙地冲沟的威胁不如甲大;乙离河流源地近,但地势较甲高,且位于冲沟的上游,不易受洪水冲击;甲处桥梁更易受丙地冲沟的威胁,不坚固,选A。‎ ‎(2018·银川一中一模)目前,城市居民可利用手机软件获取附近的“共享单车”位置,并用手机解锁和支付。完成5~6题。‎ ‎5.通过手机界面查询“共享单车”的位置信息主要利用了( C )‎ A.全球定位系统  B.遥感技术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6.推广“共享单车”对城市发展最主要的影响是( B )‎ A.增加居民开支  B.减少空气污染 C.减少绿地面积  D.增加交通拥堵 ‎【解析】 第5题,通过手机界面查询“共享单车”的位置信息主要利用了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是查询、分析,C对。全球定位系统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A错。遥感技术主要功能是监测,B错。数字地球主要是将信息转化成数字,D错。第6题推广“共享单车”对城市发展最主要的影响是减少尾气排放,减少空气污染,B对。节约居民开支,A错。不会减少绿地面积,C错。单车更灵活方便,减轻交通拥堵,D错。‎ ‎(2018·福建福州检测)2017年9月28日,某科考队在东非大草原乘坐热气球追踪野生动物迁徙。下左图是动物迁徙路线示意图,下右图是某科考队员日出时在热气球上拍摄的照片。据此完成7~9题。‎ ‎7.科考队最可能在( B )‎ A.①路线附近 B.②路线附近 C.③路线附近  D.④路线附近 ‎8.科考队员用微信直播日出的情景,居住在福州的朋友同步观看的时间是( C )‎ A.5:15~5:45  B.8:15~8:45‎ C.11:15~11:45  D.14:15~14:45‎ ‎9.该科考队员位于图中热气球的( D )‎ A.正北方向  B.正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东南方向 ‎【解析】 第7题,9月28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各地都东南日出,从图中看日出方向有河流经过,图中②路线附近东南有河流,科考队最可能在②路线附近,B正确。第8题,该地位于赤道附近,地方时6点左右日出,当该地(35°E)6点时,北京时间11点40分,与11:15~11:45最接近,C正确。第9题,9月28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各地都东南日出,西南日落,科考队员应位于热气球的东南拍摄日出,D正确。‎ 一、单项选择题 ‎(2018·福建龙岩检测)下图为某边防检查站(39°N、84.6°E)周边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铁路选线主要考虑因素是( B )‎ A.靠近湖泊,供水方便  B.山谷地带,工程量小 C.方便村镇间的联系  D.不易发生雪崩灾害 ‎2.图示区域铁路运营时面临的最大难题是( C )‎ A.靠近湖泊,大雾天数多  B.峡谷地带,泥石流多发 C.多大风天气,易被风沙掩埋  D.冻土广布,地质不稳定 ‎【解析】 第1题,根据等高线,图中铁路经过山区,铁路从山谷中穿过,选线主要考虑因素是山谷地带,工程量小,B对。铁路选线不需要靠近湖泊,A错。该段铁路位于边境,村镇联系、雪崩灾害不是主要因素,地形是主要影响因素,C、D错。第2题,图示区域铁路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分布广。运营时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多大风天气,易被风沙掩埋,C对。气候干旱,大雾天数少,A错。降水少,峡谷地带,泥石流少,B错。气候干旱,水分少,冻土少。位于板块内部,地质稳定,D错。‎ ‎(2018·江西南昌二模)下图是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及相应的地形剖面图,图中甲、乙两图表示的实际范围完全相同(乙图等高线被省略),根据两图绘制的地形剖面图在形式上存在差异。据此完成3~5题。‎ ‎3.乙图比甲图( C )‎ A.比例尺更小  B.比例尺更大  ‎ C.等高距更小  D.等高距更大 ‎4.在实际地面上,E、F、M、N四地海拔的关系是( D )‎ ‎①E、F海拔一定相同  ②E、F海拔可能不同 ‎③M、N海拔一定相同  ④M、N海拔可能不同 A.①③  B.②④ ‎ C.①④  D.②③‎ ‎5.实际统计显示,与M、N两地相比,E、F两地年平均气温更接近,其主要原因是E、F两地( C )‎ A.海拔更接近  B.降水量更接近 C.相互间热量交换快  D.相互间纬度差异更小 ‎【解析】 第3题,图中甲、乙两图表示的实际范围完全相同,图幅相同,所以两图的比例尺相同,A、B错。根据剖面图曲线,甲图剖面线平直,乙图剖面线弯曲较多,说明乙图比甲图等高距更小,对地表起伏表示的更详细,C对,D错。第4题,根据图示中的海拔高度线,E在550米线上,F在550米线下,M、N在同一海拔高度线上,在实际地面上,E、F、M、N四地海拔的关系是E、F海拔可能不同,①错,②对。M、N海拔一定相同,③对,④错。D对,A、B、C错。第5题,结合前面分析,E、F两地的海拔差异比M、N两地大,A错。降水量差异,与气温差异没有正相关关系,B错。结合图示水平距离,相互间纬度差异小,可以忽略,D错。与M、N两地相比,E、F 两地海拔较高,距山顶近,受地形阻挡影响小,年平均气温更接近,其主要原因是E、F两地相互间热量交换快,C对。‎ ‎(2018·江西南昌二模)行道树是指种在道路两旁及分车带,给车辆和行人遮荫并构成街景的树种。南昌地区行道树以樟树为主。下图是摄影爱好者在南昌市东西向道路上朝正东方向拍摄到的景观图片。据此完成6~8题。‎ ‎6.该照片拍摄的时间为( B )‎ A.5:00  B.9:00‎ C.14: 00  D.18: 00‎ ‎7.景观树要与当地地理环境相适应,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季节性  D.周期性 ‎8.2018年2月3日,南昌遭遇今年首次雨雪冰冻灾害,行道树中樟树受损明显,原因是樟树( C )‎ A.树干高大  B.根系薄弱  ‎ C.枝叶茂盛  D.冬季落叶 ‎【解析】 第6题,图片是摄影爱好者在南昌市东西向道路上朝正东方向拍摄到的景观图片,可以看到树影朝向西北方向,太阳位于东南部天空。该照片拍摄的时间约为9:00,B对。如果日出是5点,太阳应位于东北方向,A错。太阳位于东南方向,是上午时间,C、D错。第7题,景观树要与当地地理环境相适应,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A对。差异性体现环境的不同点,B错。与环境相适应,没有季节性、周期性变化,C、D错。第8题,2018年2月3日,南昌遭遇今年首次雨雪冰冻灾害,行道树中樟树受损明显,原因是樟树枝叶茂盛,叶片水分含量大,受冻害面积大,C对。树木受冻害能明显看出来的主要是叶片受冻害,树干受冻害不易看出,A错。树木高大,根系也深,B错。南昌位于亚热带,植被是常绿植被,D错。‎ 下图1为某区域地形、水系分布图,图2是某摄影爱好者在图1中甲、乙、丙、丁某地拍到的“草原落日圆”美景。读图,完成9~11题。‎ 图1‎ 图2‎ ‎9.拍摄“草原落日圆”的地点最有可能位于图1中的( C )‎ A.甲地  B.乙地 ‎ C.丙地 D.丁地 ‎10.拍摄“草原落日圆”时,北京时间最有可能是( A )‎ A.7月1日23:40  B.7月1日24:00‎ C.12月1日23:40   D.12月1日24:00‎ ‎11.图1中Z河( B )‎ A.上游地势低洼,流速缓慢  B.中游峡谷险滩广布 C.下游支流众多,短小急促  D.7、8月河水暴涨 ‎【解析】 第9题,甲、乙、丁三地西侧地势高,遮挡视线,拍不出视野开阔的草原日落景观。丙地地处高原,地势平坦,视野开阔。第10题,丙地位于30°E附近,与北京时间大致相差6小时。丙地位于南半球,7月1日,丙地日落早于当地18:00,此时北京时间可能为23:40。12月1日,丙地日落晚于当地18:00,此时北京时间可能为2日0:00以后。第11题,Z河上游河段海拔在1000~2000米,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河流流速缓慢,低洼不符合。中游段等高线密集,峡谷险滩广布。下游支流较少,流程较长。7、8月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区为干季,降水少,河流正处于枯水期。‎ 二、综合题 ‎12.(2018·河北临漳一中模拟)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局部干燥度分布示意图,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干燥度是某地一定时段内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通常以字母K来表示。在我国K<1的地区表示降水量可能大于蒸发量,这类地区被称为湿润地区;K=1~1.5为半湿润区,K>1.5~4为半干旱地区,K>4为干旱地区,发展农业需进行灌溉。‎ 材料二 图中A河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近年来,该流域农业发展较快。B 为居延海,位于内蒙古西部,曾是西北最大的湖泊之一。‎ ‎(1)据资料判断兰州与武威所处的干湿地区类型并说明判断依据。‎ ‎(2)简述图中104°E以东地区干燥度的分布规律,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3)从河流类型、流量、汛期、补给等方面,归纳A河的主要特点。‎ ‎(4)针对B湖日趋萎缩干涸的现状,推测其人为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答案】 (1)兰州属于半干旱地区,干燥度<3;武威属于干旱地区,干燥度>4。‎ ‎(2)干燥度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加。原因是:受夏季风影响,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部内陆减少。‎ ‎(3)该河为内流河,流量小,汛期短(集中于夏季),冰雪融水补给。‎ ‎(4)A河上游人类扩大耕地面积、农业用水增加,导致A河水量减小、断流期延长从而使B湖面积缩小。‎ 措施:退耕还草;节约用水;发展科技,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推广耐旱作物,发展节水型农业,加强流域内的统筹管理。‎ ‎【解析】 (1)根据图可以看出兰州的干燥度为2~3之间,因此为半干旱区;武威的干燥度为3~5之间,而且接近5,因此为干旱区。‎ ‎(2)从图中可以看出干燥度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加,主要是因为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3)A河位于干旱半干旱区,从图中可以看出下游断流,因此属于内流河,流量小,汛期集中在夏季,汛期短,发源于祁连山,补给来源为冰雪融水。‎ ‎(4)B湖日趋萎缩干涸,其人为原因为上游地区农业用水增加,导致A河流量减少,断流,从而使湖泊干涸。措施为:退耕还草;节约用水;发展科技,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推广耐旱作物,发展节水型农业,加强流域内的统筹管理。‎ ‎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灵渠位于广西桂林市东北部的兴安县,凿于秦代,是目前所知的世界上最古老的盘山渠道,自古以来都是岭南与中原地区间的水路交通要道。灵渠通过高度为2.24米的 ‎“人”字形滚水坝将兴安县东面的湘江上游河道—海洋河按三七的比例分为两股,其中三分通过南渠入漓江支流,七分通过北渠归湘江,形成南渠和北渠两条相互连通的航运水道,沟通了长江水系的湘江和珠江水系的漓江。‎ 材料二 下面图甲为灵渠及其附近水系图,图乙为灵渠水利工程示意图。‎ 图甲 图乙 ‎(1)推测南渠的地势特点,并说明推测理由。‎ ‎(2)从图乙看,可选择在A处或B处修建南渠,把湘江水系与漓江水系连接起来,为什么灵渠实际施工选择了B处而不是A处?‎ ‎(3)人字坝与南渠的修建已将湘江与漓江沟通起来,为什么还要另外开凿一条北渠作为航道?‎ ‎(4)近代以来,灵渠的航运地位已经显著下降,而其灌溉作用却明显增大,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 (1)南渠地势特点: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理由:灵渠处于两条南北走向河道的分水岭位置,故南渠地势东高西低;又由于西侧的大溶江自北向南流,故南渠地势北高南低。‎ ‎(2)不选A处的原因:A处附近有越城岭,地势较高,该处湘江水位比南渠低得多,无法直接自流引水到南渠以实现湘江与漓江的水体汇合;若靠修筑大坝抬高水位,工程量大。选B处的原因:B处位于湘江上游,该处湘江与南渠的水位差小,建坝工程量小,便于通过筑坝拦水实现湘江与漓江的沟通。‎ ‎(3)南渠地势高,为向南渠引水而修建了人字坝,这进一步加大了大坝附近湘江上下游的落差,使得两大水系的航运难以连通;另外开凿一条北渠,既能减小大坝附近湘江上下游的落差,起到降低水流速度、便于船只航行的目的,又能稳定水量,确保通航的连续性。‎ ‎(4)航运地位下降的原因:水运速度慢,受自然条件影响大,泥沙淤积,使航运能力下降;铁路、公路速度均较快,公路的灵活性强,两者发展迅速,逐渐取代了水运。灌溉作用增大的原因:山区坡度大,地表水不易存留;人口增加,耕地面积增大,农业用水需求增大;地处季风区,降水季节变化大,易发生旱涝灾害,因而灵渠的灌溉作用明显增大。‎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势、水利工程建设等知识。第(1)问,地势特征可根据图中河流与山地的相对位置及河流流向进行分析。第(2)问,可从南渠与湘江的水位差、自流引水的难易、筑坝拦水的工程量等方面分析。第(3)问,可从建坝拦水后的水位变化、水流速度变化、船舶航行的难易与连续性等方面来分析。第(4)问,航运地位下降的原因可从水运的缺点、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等方面来分析;灌溉作用增大的原因可从山区的储水条件、季风区的降水特点、农业用水需求的变化等方面来分析。‎ 微专题一 地理位置 Z ‎ K ‎ ‎(2018·北京卷)2018年4月,川藏铁路成都至雅安段开始铺轨。读下图,回答第1~3题。‎ ‎1.与成都相比,拉萨( C )‎ A.日出早,白昼长 B.正午太阳高度角小 C.海拔高,日照强 D.大气逆辐射强 ‎【解析】 C 对:拉萨位于青藏高原,与成都相比,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日照强。A错:两地纬度相差不大,但成都的位置更靠东侧,因而成都日出早。B错:拉萨和成都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且拉萨纬度相对较低,故正午太阳高度角稍大。D错:拉萨比成都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大气逆辐射弱。‎ ‎2.图示区域( D )‎ A.地处板块的生长边界 B.河流的流向自西向东 C.自然景观为高寒荒漠 D.跨地势第一、二级阶梯 ‎【解析】 D对:图示区域包括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和四川盆地的一部分,其中青藏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四川盆地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横断山脉为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A错:图中的青藏高原是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形成的,属于消亡边界。B错:图中显示河流大部分顺地势向东南方向流。C错:青藏高原以高寒荒漠景观为主,但东部的横断山脉和四川盆地以森林景观为主。‎ ‎3.川藏铁路开通后,能够( B )‎ ‎①缓解青藏铁路运输压力 ‎②改善西藏物资供应 ‎③消除区域内灾害的影响 ‎④促进地域文化交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①对:目前进藏的铁路只有青藏铁路,川藏铁路开通后,会减轻前者的运输压力。②对:无论青藏铁路还是川藏铁路,其主要作用之一都是改善西藏物资供应。③错:铁路开通可以提高救灾应急水平,进而减轻灾害的影响,但不可能消除区域内灾害的影响。④对:铁路开通后,可以促进中东部地区与西藏的文化交流。‎ G ‎ ‎1.地理位置描述的分析思路 答题要素 答题角度 答题术语 经纬度位置 点——经纬度、面——经纬度范围、重要经纬线 位于××纬度,属于××热量带,赤道(北回归线等)穿过 半球位置 南北、东西半球 如南非位于东半球、南半球。注意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 海陆位置 大陆东岸、西岸、沿海、内陆 如台湾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祖国大陆相望。注意东部和东岸不同,东部是其一部分 相对位置 周边邻国、邻省、位于某地的什么方位 如京津冀地区的位置,位于华北平原北部,北靠燕山山脉,西倚太行山,东临渤海,南部与山东、河南相邻 经济位置 所处的经济区及地位、距某经济区的距离 如南京位于“长三角”经济带,靠近上海,受上海辐射带动作用强 政治位置 政治地位(首都)、省会 如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是国际交往中心 交通位置 所处的重要交通要道、枢纽、控制重要的海峡等 扼守××海峡的咽喉之地,位于世界重要的石油运输通道、是××必经之地 ‎2.根据地理位置分析区域气候 ‎(1)根据纬度位置,大致判断区域所处的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初步明确气温状况。‎ ‎(2)结合海陆位置,判断区域所处的大气环流形势(气压带和风带及其季节移动、季风环流),以及距海远近,进而确定其所属的气候类型,明确其降水状况。例如40°~60°N大陆西岸,受西风带控制,盛行西风从海洋上带来湿润气流,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再如信风带的大陆西岸属离岸风,降水较少;而大陆东岸为迎岸风,带来较多降水。‎ ‎(3)在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地形、洋流等因素对区域气候的影响。而明确区域的气候特征是分析水文、植被、人口、城市、农业生产等地理要素的前提。‎ ‎(4)气候类型的分布主要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描述。如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北纬25°~35°大陆东部等。‎ X ‎ ‎(2018·河南六市二次联考)在北半球,把手表平置,时针指向太阳方向,在当地时间中午12点前,按顺时针,沿时针与12点刻度线之间所成的夹角的平分线方向为南方(如下图a),中午12点后,按逆时针,沿时针与12点刻度线之间所成的夹角的平分线方向为南方。北京时间上午7时,正在罗布泊(41°N,90°E)野外考察的李教授将手表的时针对准了刚刚日出的太阳(图b),据此完成(1)~(2)题。‎ ‎(1)李教授所在地的正南方应该是图b中的( C )‎ A.S1  B.S2 ‎ C.S3 D.S4‎ ‎(2)图示季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到漠河进行冰雪旅行  B.南非室内采光面积较小 C.黄河中游段含沙量大  D.华北地区雾霾天气频发 ‎【解析】 第(1)题,时针指向太阳方向,在当地时间中午12点前,按顺时针,沿时针与12点刻度线之间所成的夹角的平分线方向为南方。北京时间上午7时,罗布泊地区地方时是5时。太阳位置是不动的,表盘顺时针旋转,时针指向5点,对准太阳方向。按顺时针沿时针与12点刻度线之间所成的夹角240°,角的平分线方向为南方。正南方是图b中的S3,C对。A、B、D错。第(2)题,图示季节,该地日出在6点前,日出东北方向,北半球是夏季。到漠河进行冰雪旅行应是北半球冬季,A错。南非是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室内采光面积较大,B错。黄河流域正值夏季多雨季节,中游段径流量大,河流含沙量大,C对。华北地区雾霾天气频发是在冬季,D错。‎ 考点三 昼夜长短及其变化规律 K ‎ ‎(2017·新课标卷Ⅲ)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 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 乙: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 丙: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 丁: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据此完成(1)~(2)题。‎ ‎(1) 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 B )‎ A.甲乙丙丁 B.丁乙丙甲 C.丁丙甲乙 D.甲丙乙丁 ‎(2)当天可能是( D )‎ A.4月28日 B.6月28日 C.9月2日 D.11月2日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丁在其城市上空向北能望到极光可知,此时为北半球的冬半年,好友丁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此时,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气温较低,正值秋季,故好友乙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入秋而不冷,所以好友丙所在地位于北半球,纬度较好友乙所在地纬度低;好友甲所在地区即将进入夏季,所以其位于南半球。所以本题选择B项。第(2)题,由上题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所以D项正确。‎ H ‎ ‎1.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1)昼夜长短状况——看“位置”‎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南半球或北半球),则该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如图所示:‎ ‎(2)昼夜长短变化——看“移动”‎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南、北)移动,则该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还可推理出距春(秋)分日越近的日期,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小的规律。如图所示。‎ ‎(3)对称规律 同一纬线上各点昼夜长短相同(同线等长);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的两地:一地昼长=另一地夜长;两地昼长的和=两地夜长的和=24小时;任何地点,冬至日与夏至日的昼(夜)长之和=24小时。‎ ‎(4)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纬度愈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愈多。‎ ‎2.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的关系 ‎(1)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北半球昼长夜短。‎ ‎(2)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北半球昼短夜长。‎ ‎(3)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全球昼夜平分。‎ ‎(4)出现极昼的地方:北半球正北升起,正北落下;南半球正南升起,正南落下。‎ ‎3.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 ―→ ―→ 易错警示 ‎(1)太阳直射某地,该地不一定昼最长夜最短。北半球各地夏至日这一天昼最长,南半球各地冬至日这一天昼最长。‎ ‎(2)昼变长夜变短不等于昼长夜短,如北半球昼变长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太阳可能直射南半球,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也可能直射点在北半球,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昼变短夜变长与昼短夜长亦是同样道理。‎ X ‎ ‎(2018·宁夏银川二中二模)N地(125°42′E~130°10′E、44°04′N~46°40′N之间),M地(112°42′E~114°14′E、34°16′N~34°58′N之间)。一位摄影爱好者于北京时间10月5日10点,在M地拍摄照片,据此回答(1)~(2)题。‎ ‎(1)拍摄照片当天( A )‎ A.M地白昼比N地长 B.M地白昼在增长 C.M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比N地小 D.M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在增大 ‎(2)在M地拍摄的照片中树影朝向为( C )‎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解析】 (1)拍摄照片当天是10月份,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由北向南白昼变长。结合材料中两地的纬度,M地白昼比N地长,A对。直射点正向南移动,M地白昼在缩短,B错。M地距直射点近,正午太阳高度角比N地大,C错。M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在减小,D错。(2)在M地拍摄时,北京时间10月5日10点,M地的经度是112°42′E~114°14′E,此时M地的地方时约是9点30分左右,太阳位于东南部天空,照片中树影朝向与太阳所在方位相反,为西北方向,C对。A、B、D错。‎ 考点四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应用 K ‎ ‎(2018·江苏)下图为“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线①所示太阳视运动轨迹出现时的节气为( D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解析】 D对:根据题意分析,图的中心为观测者的位置,视运动轨迹与NS线交点处的度数为四个节气的正午太阳高度,可以看出线①所示太阳视运动轨迹出现时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小,为冬至日。B错:根据前面分析可知,位置最北的一条为夏至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线。A、C错:中间一条为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视运动轨迹线。‎ ‎(2)该地所属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B )‎ A.琼 B.新 C.苏 D.赣 ‎【解析】 B对:根据图示,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为23°左右,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计算可知,当地纬度为44°N左右,新疆(新)的纬度位置符合。A、C、D错:海南(琼)、江苏(苏)和江西(赣)的纬度均远低于44°N。‎ H ‎ ‎1.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正午太阳高度=90°-“两点”纬度差。‎ ‎“两点”指观测点和太阳直射点。若“两点”同在北(南)半球,“两点”纬度差为大数减去小数;若“两点”分别属于南北不同半球,“两点”纬度差为两点的纬度之和。‎ ‎2.正午太阳高度的对称 以太阳直射的纬线为对称轴,在南北对称分布的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3.正午太阳高度在实践应用中的分析思路 第一步,原理分析 考查角度 常见图形 原理分析 楼间距 及楼高 的计算 通过公式L=H×cotθ可计算出楼间距或楼高(L为楼间距,H为楼高,θ为正午太阳高度)‎ 太阳能 热水器 集热板 的角度 调节 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板保持与太阳光线垂直,吸热才较快,因此为了更有效利用太阳能,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板应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调整角度。 图中α为正午太阳高度角,β为集热板与楼面的夹角,其实β的大小等于太阳直射点与所求地的纬度差 雨篷遮 阳、挡 雨的应用 一般情况下,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太阳光照射到的房间面积越小,因此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太阳光夏至日照射到的房间面积最小,冬至日照射到的房间面积最大。为遮阳、挡雨,人们往往在窗户上安装雨篷,雨篷长度越长,遮阳、挡雨的面积越大,进入房间的阳光面积越小;雨篷安装高度越低,遮阳、挡雨的面积越大,进入房间的阳光面积越小 第二步,计算应用时注意节气的变化 为保证楼房终年有阳光照射,在进行楼高及楼间距计算时,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应以冬至日为标准,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应以夏至日为标准;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夏至日热水器集热板与楼面的夹角小,冬至日热水器集热板与楼面的夹角大,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反之;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夏至日雨篷遮阳、挡雨的面积大,冬至日雨篷遮阳、挡雨的面积小,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反之。‎ X ‎ ‎(2018·陕西榆林四模)下图示意某地6月22日在晴朗天气条件下某学校旗杆影长变化。读下图,完成(1)~(2)题。‎ ‎(1)夏至日该地的最大太阳高度是( D )‎ A.60°  B.70° ‎ C.80°  D.90°‎ ‎(2)该地位于( B )‎ A.东亚  B.南亚 ‎ C.东南亚  D.西亚 ‎【解析】 (1)该日为夏至,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影子最短时为0,可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90°,选D。(2)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由图可知,该日该地拥有正午太阳高度为90°的区域,说明北回归线穿过该地;北京时间15点时,当地太阳最高影子为0,即当地12点,据此可知该地经度为75°E,结合经纬度位置可知,该地位于南亚,选B。‎ ‎ (2018·山东临沂模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二十四节气(图),几千年来对我国农牧业生产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一些与节气相关的农谚充分反映了这一点。据此完成1~2题。‎ ‎1.农谚“谷雨前后,种瓜点豆”的意思是谷雨节气到来的时间雨水滋润大地,是播种移苗、栽瓜点豆的最佳时节。此时播种,水热矛盾最大的地区是( A )‎ A.华北地区  B.华南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南地区 ‎2.半个多世纪前,指导东北某地农业生产的谚语是“立夏到小满,种啥都不晚”,现在的谚语是“谷雨到立夏,种啥都不怕”。这一变化反映了( D )‎ A.农作物品种的改良  B.当地降水增加 C.农业耕作技术提高  D.当地气候变暖 ‎【解析】 第1题,谷雨节气到来的时候,华南、西南有降水,东北有融水且尚未大面积耕种,而华北地区正是春播忙种,此时也是春旱时节,此时播种,水热矛盾最大,选A。第2题,影响东北农业的主要因素是热量,“立夏到小满,种啥都不晚”到“谷雨到立夏,种啥都不怕”反映农作物种植时间提前了,说明热量增多,这是当地气候变暖的反映,选D。‎ ‎(2018·北京东城一模)2018年春节期间,一位设计师为我国不同省级行政区设计出独有的‘福’字,将各地的文化、代表性建筑等特色元素融入其中,表达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下图为“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福’字”:读图,回答3~5题。‎ ‎3.四个省级行政区中( C )‎ A.①位于我国西南,四季如春   B.②位于亚热带,光照充足 C.③位于低纬,水果之乡   D.④位于沿海.水运便利 ‎4.四个省级行政区共同的自然灾害有( A )‎ A.滑坡、泥石流  B.火山、地震  ‎ C.台风、风暴潮  D.伏旱、火灾 ‎5.春节期间( A )‎ A.南极地区极昼范围缩小 B.时值我国立冬到小雪之间 C.赤道正午太阳高度约90° D.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 ‎【解析】 第3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①图像围楼,代表的是福建省,位于我国东南,气候湿润;②代表四川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云雾多,光照不足;③代表台湾,位于低纬,水果之乡;④代表云南省,位于内陆,水运条件差,所以C正确。第4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根据上题结论,可以得出①是福建,②是四川,③是台湾,④是云南,四个省级行政区都属于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地势起伏大,共同的自然灾害有滑坡、泥石流,所以A正确。第5题,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春节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但向北移动,南极地区极昼范围缩小,时值我国大寒到立春之间,赤道正午太阳高度小于90°,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所以A正确。‎ ‎(2018·江西六校联考)某太阳能设备生产公司,测试新研发的“追日型”太阳能发电设备。集热板可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旋转,使集热板始终正对太阳,从而提高太阳能利用率。据图回答6~8题 ‎6.为更好的开发销售市场,对主要销售目标城市进行测试,下列城市不适合作为测试地的城市是( D )‎ A.海口  B.上海 ‎ C.成都  D.乌鲁木齐 ‎7.在各城市中,经一年测试,下列测试结论正确的是( C )‎ A.纬度越高的城市,水平旋转角度越大 B.纬度越高的城市,水平旋转角度越小 C.纬度越高的城市,水平旋转角度的年度变化幅度越大 D.纬度越高的城市,水平旋转角度的年度变化幅度越小 ‎8.在北京测试时,集热板追日旋转时,下列记录正确的是( C )‎ A.水平旋转速度,夏至日大于冬至日 B.水平旋转速度,夏至日小于冬至日 C.竖直旋转速度,夏至日大于冬至日 ‎ D.竖直旋转速度,夏至日小于冬至日 ‎【解析】 第6‎ 题,由材料分析可知,该设备主要是增加太阳能的利用率,测试的场地多为主要的销售市场,多为能源缺乏,需求量较大的城市。乌鲁木齐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由于需求量较小,不是主要的消费市场,因此不适合作为测试地,故答案选D项。第7题,由材料分析可知,该太阳能设备为“追日型”,集热板的水平方向转动主要与太阳的移动有关系,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太阳在天空中划过的弧度变化越大,水平旋转角度的年度变化幅度越大;纬度越低,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小,太阳在天空中划过的弧度越小,水平旋转角度的年度变化幅度越小,因此C正确,故答案选C项。第8题,由材料分析可知,太阳能设备为“追日型”,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移动的速度决定了集热板的水平方向转动的速度,由于地球自转的速度不变化,因此水平旋转速度,夏至日等于冬至日。集热板的垂直方向转动速度主要与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有关,正午太阳高度角夏至日大于冬至日,因此太阳高度由0°升到正午,夏至日太阳升起的速度较快,因此集热板的垂直方向转动速度在夏至日较大,在冬至日较小,因此C正确。D错误。故答案选C项。‎ 一、单项选择题 ‎(2018·河北唐山一中强化提升考试)2018年1月初至2月初,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先后出现大雪或暴雪,强降雪导致这些地区部分房屋、农业和电力基础设施受损,局部地区群众和车辆出行受阻。但冬天的降雪对于农作物越冬是有利的,“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这句谚语就是具体表现。据此回答1~3题。‎ ‎1.上述谚语最适用的省区是( C )‎ A.黑、吉  B.新、湘 C.豫、晋 D.冀、赣 ‎2.关于冬雪对越冬作物的好处描述正确的是( B )‎ A.冬雪覆盖地面时可以反射大量太阳辐射,导致地温低,可以冻死害虫 B.冬雪覆盖可以减少土壤热量的散失,阻挡雪面上寒气的侵入,起到保温作用 C.冬季部分积雪融化,缓解了一年中主要的旱情 D.覆盖的冬雪融化后可以大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3.此次大范围降雪期间( D )‎ A.适逢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大雪 B.由于出现极夜,我国长城站科考人员返回国内 C.我国不存在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65°的地方 D.赤道上日出时物体影子朝向西北 ‎【解析】 第1题,“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谚语反映了该地以种植冬小麦为主,冬小麦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中的暖温带地区,据此结合选项选C。第2题,冬雪覆盖地面时是隆冬季节,此时害虫尚未活动,A 错;冬雪覆盖可以减少土壤热量的散失,阻挡雪面上寒气的侵入,起到类似棉被的保温作用;一年中主要的旱情出现时间可能在春、夏甚至秋,但冬季因越冬作物基本处于不生长状态,旱情并不严重;覆盖的冬雪不能直接制造有机物,也不能提高土壤肥力,据此选B。第3题,大雪出现在冬至之前,此次大范围降雪是在1~2月,适逢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大寒;我国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北,不可能出现极夜;此时太阳直射点在13°S~20°S之间,我国15°N~22°N的地区可能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65°;此时段,赤道上日出东南,故其日出时物体影子朝向西北,据此选D。‎ ‎(2018·安徽、山西等五省六校联考)我国某小区阳台统一安装上下伸缩式晾衣架。读图,回答4~5题。‎ ‎4.与武汉相比较,北京正午时悬挂晾衣架的绳索长度( D )‎ A.冬季长,夏季短 B.冬季长,夏季长 C.冬季短,夏季长  D.冬季短,夏季短 ‎5.北京与武汉相比较,正午时冬夏绳索长度伸缩变化的幅度( B )‎ A.北京大于武汉  B.北京小于武汉  ‎ C.北京等于武汉  D.无法比较 ‎【解析】 第4题,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悬挂晾衣架的绳索就越长。北京与武汉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北京的纬度高于武汉;不管冬季还是夏季,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都小于武汉,故选D。第5题,北京和武汉的冬夏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相同,都是46°52′,而北京冬夏正午太阳高度都小于武汉,所以北京冬夏正午时绳索长度伸缩变化的幅度小于武汉。‎ ‎(2018·湖南师大附属中学月考)下图示意二分二至日和全年昆明市(25°N,102°45′E)竖直墙面不同方位上单位面积接受太阳辐射量的变化。读图完成6~7题。‎ ‎6.南墙接受年太阳辐射总量小于东南墙和西南墙,因为太阳照射南墙时,当地( D )‎ A.日照时间短  B.多阴雨天气 C.太阳高度小  D.太阳高度大 ‎7.图中甲、乙、丙、丁四条曲线依次表示( A )‎ A.冬至日、春分日、秋分日、夏至日 ‎ B.冬至日、秋分日、春分日、夏至日 C.夏至日、秋分日、春分日、冬至日 ‎ D.夏至日、春分日、秋分日、冬至日 ‎【解析】 第6题,昆明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由于太阳照射南墙时,接近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光线与墙面的夹角反而小,所以接受年太阳辐射总量小于东南墙和西南墙。第7题,甲曲线南面墙日太阳辐射量最大,说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太阳光线与垂直墙面的夹角反而最大,一年中太阳辐射最强,因此为冬至日。丁曲线南面墙日太阳辐射量最小,说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太阳光线与垂直墙面的夹角反而最小,一年中太阳辐射最弱,因此为夏至日。乙、丙为春、秋分日,由于昆明秋分日降水多于春分日,因此秋分日太阳辐射量低于春分日,所以乙为春分日,丙为秋分日。‎ ‎(2018·山东淄博实验中学4月诊断)山东力诺“光伏发电”项目,在华北平原沂南县岸堤镇兴旺庄村,为目前境内最大的光伏发电项目,一期工程去年6月份已发电,年发电量约5000万度,一期工程占地规划占地1000亩,后期工程规划占地300亩。据此回答8~9题。‎ ‎8.下列属于该地区开发利用太阳能的有利条件是( A )‎ A.雨日较少,日照时间长 B.当地消费市场广 C.全年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 D.山地、丘陵面积广大 ‎9.若太阳能集热板可灵活调整朝向和倾角,以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则一天中,该电站太阳能集热板的朝向变化正确的是( A )‎ A.春分日——先朝东、后朝南、再朝西 B.夏至日——先朝东南、后朝南、再朝西南 C.秋分日——先朝东、后朝北、再朝西 D.冬至日——先朝东北、后朝北、再朝西北 ‎【解析】 第8题,光伏发电需要有丰富的太阳辐射,该地区有目前境内最大的光伏发电项目,说明开发利用太阳能的有利条件是雨日较少,日照时间长,A对。消费市场广和山地丘陵面积广大不一定适宜开发太阳能,B、D错。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角小,C错。第9题,若太阳能集热板可灵活调整朝向和倾角,以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则一天中,该电站太阳能集热板的朝向变化,春分日、秋分日日出东方,日落西方,集热板先朝东、后朝南、再朝西,A正确,C错误。夏至日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先朝东北、后朝南、再朝西北,B错误。冬至日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先朝东南、后朝南、再朝西南,D错。‎ ‎(2018·甘肃兰州二模)‎ 下图为夏至日某地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的时间变化图,此地该日正午物体影长与物体等长。据此完成10~11题。‎ ‎10.该地地理坐标为( A )‎ A.68.5°N 90°E B.66.5°N 90°E C.21.5°S 120°E D.21.5°S 150°W ‎11.对图像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N区域内该地气温正在逐渐下降 B.M区域内地面辐射全部转化为大气热量 C.P点的时刻为该地日出时刻 D.Q点时刻为该地一天中气温最高时刻 ‎【解析】 第10题,夏至日,此地该日正午物体影长与物体等长,说明正午太阳高度是45°,该地昼长约17小时,位于北半球,纬度是68.5°N。该地太阳辐射最大时,地方时是正午12点,此时北京时间14点,该地经度是90°E。A对,B、C、D错。第11题,图像中,N区域内该地气温正在逐渐上升,A错。M区域表示地面辐射大于太阳辐射,大气在降温,B错。P点的时刻为该地一天中气温最低时刻,C错。Q点时刻为该地一天中气温最高时刻,D对。‎ 二、综合题 ‎12.(2017·江苏盐城期中)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指针、与指针垂直的石盘组成。其工作的原理是,将指针朝向北极星固定,通过观察指针投影在石盘上的刻度来判断时间。下图为我国某地某日日晷影像照片及其工作原理图。‎ ‎(1)根据照片中指针投影位置,判断此刻当地物影朝向!!!__西北__###方向。‎ ‎(2)若将该日晷正确置于盐城某校园内(119.5°E 33.5°N),则日晷指针与地平面的夹角α应为!!!__33.5°__###。图中P点的纬度是!!!__0°(赤道)__###。‎ ‎(3)当置于盐城的日晷指针阴影与图中虚线完全重合(当地正午)时,北京时间为!!!__12时2分__###。‎ ‎(4)请在俯视图中绘制日晷所示当日的日照示意图(在图中标出南北极,画出晨昏线,并用“∥”表示夜半球)。‎ ‎(5)用石盘背面刻度计时的时间始于!!!__秋分__###(节气),止于!!!__春分__###(节气)。此段时间内,盐城的昼夜长短及其变化状况是!!!__昼短夜长;先昼渐短夜渐长,后转为昼渐长夜渐短__###。‎ ‎【解析】 (1)根据照片中指针投影位置,判断此刻当地物影朝向西北方向。(2)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指针、与指针垂直的石盘组成。其工作的原理是,将指针朝向北极星固定,若将该日晷正确置于盐城某校园内(119.5°E 33.5°N),则日晷指针与地平面的夹角α应为33.5°。(3)盐城的日晷指针阴影与图中虚线完全重合(当地正午)时,北京时间为12时02分。(4)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指针、与指针垂直的石盘组成,其工作的原理是将指针朝向北极星固定,晨昏线与太阳光线是垂直的关系。(5)用石盘背面刻度计时的时间始于秋分,止于春分,此段时间内,盐城先昼渐短夜渐长,后转为昼渐长夜渐短。‎ ‎13.湖北省沙市中学某“地球小博士”课外活动小组,3月21日前后用观测日影的方法来测定沙市中学的经纬度。该小组的实践探究过程如下:‎ ‎①晴天,在平坦的地面垂直竖立标杆,并测量标杆在地上部分的长度(设为b)‎ ‎②以标杆所插点(O点)为圆心,于上午9时在地面上画一个半径略短于当时杆影长的半圆。‎ ‎③当上午标杆的影端落在圆周上时,标记为A点;下午标杆的影端又落在圆周上时,再标记为B点;将A、B两点连成直线,取其中点C,将中点与圆心连成直线OC。‎ ‎④第二天,当标杆的影子与直线OC重合的时刻,记下此时刻的北京时间(设为T,单位:小时),并测量此时的杆影长度(设为a)。附:三角函数公式:如果tanH=b/a,则H=arctan(b/a)‎ 根据上述活动中测得的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1)完成这一测量任务的主要工具。‎ ‎(2)写出计算当地经度的表达式。‎ ‎(3)写出计算当地纬度的表达式。‎ ‎【答案】 (1)手表(计时器)、直尺(米尺等)、标杆、绳子、粉笔(记号笔等)。‎ ‎(2)120°-(T-12)×15°【沙市的T大于12;即使T小于12也不影响该公式】‎ ‎(3)90°-arctan(b/a)【过程:tanH=b/a;则H=arctan(b/a);公式会用即可,而H=90°-(沙市纬度θ-0°);故θ=90°-H】。‎ ‎【解析】 (1)根据探究过程可以判断,完成这一测定任务的主要工具有手表(计时器)、直尺(米尺等)、标杆、绳子、粉笔(记号笔等)。(2)根据地方时的计算方法“东早西晚、东加西减”,手表的时间为北京时间,当标杆的影子与直线OC重合的时刻,记下此时刻的北京时间(设为T,单位:小时),当地影子最短时,为当地时间12点,当地经度的表达式为120°-(T-12)×15°。(3)当标杆的影子与直线OC重合的时刻,测量此时的杆影长度(设为a),杆长为b,正午太阳高度为H,正弦的计算公式:H=arctan(b/a)。‎ 微专题二 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季节变化 Z ‎ K ‎ ‎(2018·湖南长沙市雅礼中学、河南省实验中学联考)拉斯曼丘陵位于南极大陆边缘,面积约40平方千米,是南极大陆为数不多的绿洲之一。受来自大陆冰盖的强降风影响,常年盛行东南风,8级以上大风天数达174天,极大风速为43.6米/秒,但并没有形成显著的风力地貌。下图中a图为拉斯曼丘陵的位置示意图,b图为丘陵局部地区景观图,c图为拉斯曼丘陵地区各月和每小时的强风频率分布图(南极中山站数据)。读图完成(1)~(3)题。‎ ‎(1) 作为南极大陆为数不多的绿洲,下列推测与拉斯曼丘陵的自然环境特征相符的是( C )‎ A.稀疏灌丛分布,风力作用强  ‎ B.冰川作用强,多曲折幽深的峡湾 C.暖季苔藓地衣生长旺盛,流水作用弱 D.海浪作用强,沿海陡崖沙滩交错分布 ‎(2)关于拉斯曼丘陵地区强风的描述,正确的是( B )‎ A.春季至夏季频率变大,夏季至秋季频率变小 B.春季至夏季频率变小,夏季至秋季频率变大 C.夏季强风频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 D.冬季和春季7~12时常出现强风 ‎(3)拉斯曼丘陵地区常年风力强劲风力地貌却不明显,其原因可能是( D )‎ ‎①冰川侵蚀了风力地貌 ②风力变率大 ‎③地表碎屑物少 ④地表被积雪覆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 (1)该区域为南极高寒地区的大陆边缘,常年受极地东风影响。故风力、冰川、海浪作用明显,水体主要以固态形式存在,流水作用在该地区表现较弱,气候严寒干燥,无法发育灌丛植被,短暂的暖季苔原植被(苔藓、地衣)生长迅速、旺盛,南极大陆由巨厚现代冰川覆盖,基底陆地很少出露,故峡湾、海岸地貌难以形成,所以C正确。(2)从图中可知,南半球春季至夏季(9月至次年2月)强风频率变小,南半球夏季至秋季(12月至次年5月)强风频率变大。南半球冬季强风频率最高,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冬季14~20时常出现强风,所以B正确。(3)拉斯曼丘陵地区虽然风力强度大,稳定性高,但是由于地表松散物质(沉积和风力碎屑)稀少,加之积雪的覆盖,使地表裸露时间短暂,大大限制了风力作用的进程,故风力地貌不明显,所以D正确。‎ G ‎ ‎1.地球运动规律的季节变化 北半球夏季(7月)‎ 北半球冬季(1月)‎ 地球公转的角、线速度 较慢 较快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北半球 南半球 北半球的昼夜长短 昼长大于夜长 夜长大于昼长 北极点附近出现的现象 极昼 极夜 太阳升落方位(极昼区除外)‎ 东北升西北落 东南升西南落 北半球日出的地方时 早于6时 晚于6时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 较大(最大)‎ 较小(最小)‎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时的物体影子 较短(最短)‎ 较长(最长)‎ ‎2.自然地理现象的季节变化 自然地理现象 北半球夏季(夏半年)‎ 北半球冬季(冬半年)‎ 对流层厚度 较厚 较薄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 偏北 偏南 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 炎热干燥 温和多雨 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区 湿季 干季 季风气候区的风向 夏季风、偏南风 冬季风、偏北风 亚欧大陆上的气压中心 低气压(印度低压)‎ 高气压(亚洲高压)‎ 海陆等温线 大陆上向北凸出,海洋上向南凸 大陆上向南凸出,海洋上向北凸 典型的气象灾害 台风 寒潮 北半球山体雪线的高度 较高 较低 北半球海域海水的温度 较高 较低 北印度洋洋流的流向 自西向东呈顺时针方向 自东向西呈逆时针方向 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的河流流量 较小 较大 北半球温带、寒带地区的河流结冰情况 不结冰 结冰 长江口处的海水盐度 较低 较高 天山牧民牧场位置 山地牧场 山麓牧场 ‎3.地理事物和现象季节变化的因果链 X ‎ ‎(2018·天津河西一模)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最初是黄河流域劳动人民发明的。下表为二十四节气表,据此完成(1)~(2)题。‎ 立春 ‎2月3~5日 雨水 ‎2月18~20日 惊蛰 ‎3月5~7日 春分 ‎3月20~21日 清明 ‎4月4~6日 谷雨 ‎4月19~21日 立夏 ‎5月5~7日 小满 ‎5月20~22日 芒种 ‎6月5~7日 夏至 ‎6月21~22‎ 小暑 ‎7月6~8日 大暑 ‎7月22~24日 立秋 ‎8月7~9日 处暑 ‎8月22~24日 白露 ‎9月7~9日 秋分 ‎9月22~24日 寒露 ‎10月8~9日 霜降 ‎10月23~24日 立冬 ‎11月7~8日 小雪 ‎11月22~23日 大雪 ‎12月6~8日 冬至 ‎12月21~23日 小寒 ‎1月5~7日 大寒 ‎1月20~21日 ‎(1)惊蛰和霜降节气与我国黑龙江省实际物候相比( B )‎ A.惊蛰节气错后、霜降节气错后  ‎ B.惊蛰节气提前、霜降节气错后 C.惊蛰节气错后、霜降节气提前  ‎ D.惊蛰节气提前、霜降节气提前 ‎(2)人们爱用“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的谚语来形容气温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D )‎ A.极地高压不断增强,冷空气活动频繁,降温显著 B.由于天气晴好,夜晚地面辐射增强,一夜冷过一夜 C.此季节多气旋活动,云雨天气多,使气温不断降低 D.冬季风增强,冷空气分批南下,带来多次降温 ‎【解析】 (1) 由题干材料可知,二十四节气是黄河中下游劳动人民发明的,是以黄河中下游地区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黑龙江省位于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气温低。所以与黑龙江省实际物候相比,惊蛰节气提前、霜降节气错后,选B。(2)过了白露后,季节开始进入秋季,冬季风的势力开始增强,冷空气分批南下,带来多次降温;天气晴朗不一定会造成一夜比一夜冷的现象;我国气温降低主要是亚欧大陆高压影响;白露以后,降水量逐渐减少。故选C。‎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