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0届高三12月月考(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0届高三12月月考(解析版)

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0届高三12月月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毎小题2分,共44分。在毎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9年9月,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发布了《东莞市人ロ发展规划(2020-2035年)》,将实施积极的人口调控政策,提出至2025年,全市常住人ロ达到960万人;2030年,常住人口达到1020万人;2035年,常住人ロ达到1080万人。东莞人ロ由2010年的822.48万人增至2018年的839.22万人(外来流动人口为453.45万),年均增加2.1万人,年均増长0.25%。在未来15年中,东莞市的常住人口增量有望达到240万,将成为继深圳、广州之后,广东第三个千万人ロ城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东莞市大力扩大人口规模的根本目的是 A. 促进房地产发展 B. 扩大城市环境人口容量 C. 提高城市化水平 D. 保持城市经济持续发展 ‎2. 与深圳、广州相比,东莞常住人口增长缓慢的原因是 A. 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 B. 经济水平较低 C. 户籍人口老龄化严重 D. 城市面积较小 ‎3. 东莞市为达成户籍人口増长预期目标,最应采取的措施是 A. 放开计划生育 B. 发展交通,便于人口迁入 C. 放宽落户政策 D.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答案】1. D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东莞通过大力扩大人口规模,保证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从而保持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D正确;东莞扩大人口规模的根本目的并不是为了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A错;在一定时期内,环境人口容量大小变化不大,东莞大力扩大人口规模,并不会扩大城市环境人口容量,B错;东莞的城市化水平相对较高,扩大人口规模的根本目的不在于提高城市化水平,C错。故选D。‎ ‎【2题详解】‎ 与深圳、广州相比,东莞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不如深圳和广州,B正确;东莞、深圳、广州三城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均较低,A错;三城市户籍人口老龄化 均较为严重,且户籍人口老龄化严重并不是常住人口增长缓慢的原因,C错;主要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与城市的面积关系不大,D错。故选B。‎ ‎【3题详解】‎ 为达成户籍人口增长的预期目标,东莞应放宽落户政策(如东莞实施的积分落户政策),从而吸引人口迁入落户,C正确;东莞人口自然增长率相对较低,放开计划生育效果有限,并不是最应该采取的措施,A错;吸引人口迁入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发展交通不是最应该采取的措施,B错;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可能会使区域产业结构发生调整,从而使得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外迁,从而使得大量劳动力外迁,不利于其人口增长,D错。故选C。‎ 第一财经研究院在2018年博鳌论坛《中国与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报告》中指出,2000年以来,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的市场份额快速下降,中国、印度、土耳其等国家的市场份额快速上升。报告还指出,当大多数经济体的平均劳动成本上升幅度放缓时,中国制造业的平均劳动成本增速从11.0%攀升到13.1%,印度从10.6%降到4.7%,巴西和俄罗斯下降更为明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2000年前中国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是 A. 工程设备制造 B. 日用产品生产 C. 装备设备制造 D. 高技术品生产 ‎5. 2000年前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表现在 A. 技术含量高 B. 成本优势大 ‎ C. 资源类型多 D. 增产潜力大 ‎6. 据材料判断今后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的最主要竞争对手是 A. 印度 B. 土耳其 C. 巴西 D. 俄罗斯 ‎【答案】4. B 5. B 6. A ‎【解析】‎ ‎【4题详解】‎ ‎2000年前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因此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多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日用产品生产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B正确;工程设备制造、装备设备制造对制造业实力要求较高,高技术品生产对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均不是当时中国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故选B。‎ ‎【5题详解】‎ 根据小题1可知,2000年前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因此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表现在劳动力成本低廉,成本优势大,B正确;2000年以前技术水平相对较低,A错;资源类型以及增产潜力并不是中国制造业最为优势的竞争力体现,排除CD。故选B。‎ ‎【6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中国制业的平均劳动成本增速从11.0%攀升到13.1%,印度从10.6%降到4.7%”,所以今后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最主要的竞争对手是印度,A正确;虽然巴西和俄罗斯劳动力成本下降更为明显,但相比而言,土耳其、巴西、俄罗斯劳动力人口数量远不如印度,不是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最主要的竞争对手。故选A。‎ ‎2018年4月上旬,家住洞庭湖沿岸的刘先生说:我家以前种了十几亩田,一年到头忙得像个陀螺,现在种几百亩田还轻松自如。刘先生目前种田的轻松得益于“共享农业”。合作社建设的育秧恒温恒湿室、农业机械租用、人力资源调配等都为“共享农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完成下面小题。‎ ‎7. 据刘先生描述和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推测刘先生从事的是 A. 稻鱼共生农业 B. 三季水稻生产 C. 双季水稻生产 D. 单季水稻生产 ‎8. 材料中“共享农业”对刘先生的影响是 ‎①减少生产环节 ②减少水费投入 ③提高生产技术 ④减少劳动力投入 A. ③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④‎ ‎【答案】7. C 8. D ‎【解析】‎ ‎【7题详解】‎ 单季稻是一年只种一季稻的一种稻作制度,主要分布在中国秦岭、淮河以北,长江流域北部;双季稻是在同一块稻田里,一年中种植和收获两季水稻的一种稻作制度,主要分布在我国长 江流域;三季稻生产主要在我国南岭以南地区。刘先生所在村庄处于洞庭湖沿岸,应该从事的是双季水稻生产,BD错,C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显示刘先生在水稻生产过程中从事稻田养鱼,排除A。故选C。‎ ‎【8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农业机械租用,人力资源调配”以及“现在种几百亩田还轻松自如”可知,通过共享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减少了劳动力的投入,同时也减少了生产环节,提高了生产效率,①④正确;对刘先生而言,共享农业并没有减少水费的投入,②错;由于刘先生主要是通过合作社建设的育秧恒温恒湿室、农用机械租用等发展农业生产,因此对刘先生而言,并没有提高生产技术,③错。故选D。‎ ‎2019年9月18日,济莱高铁项目全面开工建设。线路全长117.503km,桥梁53座,隧道24座,桥隧总长90.985km,桥隧比例达77.43%。线路穿越齐长城遗址、传统村落三德范村环境协调区、狼猫山水库二级保护区、蟠龙山土壤保持生态红线保护区等生态环境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与普通铁路相比,济莱高铁具有的特点是 ‎①投资较少 ②技术水平较高 ③运输速度较快 ④施工难度较小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0. 济莱高铁最应该以隧道方式穿越的线段是 ‎①齐长城遗址 ②蟠龙山土壤保持区 ③狼猫山水库 ④传统村落三德范村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9. B 10. A ‎【解析】‎ ‎【9题详解】‎ 与普通铁路相比,高铁投资较大,技术水平较高,运输速度较快,施工难度较大,①④错,②③正确,故选B。‎ ‎【10题详解】‎ 齐长城遗址属于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了减少对地面长城遗址文物的影响,应采用隧道穿越的方式,①正确;为了加强对潘龙山土壤保持区水土的保护,应尽量减少对地表的破坏,应该采取隧道方式穿越,②正确;狼猫山水库的穿越方式应主要以桥梁为主,③错;传统村落三德范村属于环境协调区,穿越应选择采用隧道、路基、桥梁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④错。故选A。‎ 下表为我国甲乙两山脉基带地理要素及雪线高度资料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与甲山脉南坡相比,乙山脉南坡 ‎①纬度较高 ②纬度较低 ③多森林带分布 ④多草原带分布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①‎ ‎12. 据表中资料推断 A. 甲山脉基带南坡较北坡干冷 B. 乙山脉基带南坡较北坡干冷 C. 甲山脉基带南坡较北坡湿热 D. 乙山脉基带南坡较北坡湿热 ‎13. 乙山脉雪线较甲山脉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 植被覆盖率 C. 山体海拔 D. 降水量 ‎【答案】11. C 12. D 13. A ‎【解析】‎ ‎【11题详解】‎ 据表格数据可知:甲山脉南坡基带年均温7.5度,年降水96毫米,乙山脉南坡基带年均温16.4度,年降水2276毫米,因此可以判断与甲山脉南坡相比,乙山脉南坡纬度更低,多森林带分布,②、③对,①、④错,C对,ABD错。故选C。‎ ‎【12题详解】‎ 据表格数据可知:甲山脉南坡基带年均温7.5度,年降水96毫米,甲山脉北坡基带年均温2.7度,年降水519毫米,所以甲山脉基带南坡较北坡暖干,A、C错。乙山脉南坡基带年均温16.4度,年降水2276毫米,乙山脉北坡基带年均温8.1度,年降水512毫米,所以乙山脉基带南坡较北坡湿热,B错,D对。故选D。‎ ‎【13题详解】‎ 甲山脉南坡基带年均温7.5度,乙山脉南坡基带年均温16.4度,可以判断乙山纬度低,所以乙山雪线高,A对,BCD错。故选A。‎ ‎【点睛】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降水:当地气候特征情况;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气温: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不同纬度的温度变化,纬度低的,气温高,雪线高。‎ 马六甲海峡主航道水深25~27m,海上航行要求船底距海底最少为9m,马六甲海峡仅剩16m左右的通航深度,这一深度仍在不断减小。目前国际巨型轮船多绕道龙目海峡(如图)龙目海峡水深达千米,常年受海流冲击,是当今巨型轮船往来的主要通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与龙目海峡相比,马六甲海峡航行有利条件是 A. 潮位低 B. 多顺流 C. 风浪小 D. 运量大 ‎15. 马六甲海峡通行条件变差的原因有 ‎①泥沙淤积 ②船只载运量过大 ③常发生地震和海啸 ④常出现烟雾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16. 龙目海峡常年受海流冲击,推测龙目海峡未来将 A. 加宽、变浅 B. 变窄、加深 C. 加宽、加深 D. 变窄、变浅 ‎【答案】14. C 15. A 16. C ‎【解析】‎ ‎【14题详解】‎ 与龙目海峡相比,马六甲海峡处于赤道无风带,风浪小,C正确;两海峡潮位高低差别不大,A错;马六甲海峡洋流流向具有季节变化的特征,因此在马六甲海峡航行有顺流也有逆流,B错;材料信息表明马六甲海峡由于主航道水深较浅,目前国际巨型轮船多绕道龙目海峡,因此运量不是马六甲海峡航行的有利条件,D错。故选C。‎ ‎【15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马六甲海峡主航道水深25~27米,海上航行要求船底距海底最少为9米,马六甲海峡仅剩16米左右的通航深度,且这一深度仍在不断减小,使得马六甲海峡通航条件变差,深度减少的原因是泥沙淤积,①正确;船只运载量过大与马六甲海峡通行条件变差关系不大,②错;当地常发生地震和海啸,这是当地一直以来的特征,不是马六甲海峡通行条件变差的原因,③错;由于马六甲海峡两岸经济的开发,环境污染加重,加上周边区域常出现森林火灾,烟雾天气增多,又处于赤道无风带,大气自净能力较弱,使得马六甲海峡通行条件变差,④正确。故选A。‎ ‎【16题详解】‎ 由于龙目海峡常年受海流冲击,海流侵蚀较强,从而使得龙目海峡未来将不断加宽、加深,ABD错误,C正确,故选C。‎ ‎【点睛】北半球冬季,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洋流整体上由东向西流,导致马六甲海峡水体整体上由东南向西北流动;北半球夏季,北印度洋海区季风洋流整体由西向东流,使得马六甲海峡海水整体上由西北向东南流动。‎ 下图为某地地质构造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图中岩层形成年代最晚的是 A. 花岗岩 B. 砂岩 C. 石灰岩 D. 砾岩 ‎18. 图中P地地势较高的原因是 A. 火山喷发物堆积 B. 岩层抗蚀力强 C. 位于背斜隆起部位 D. 岩层断裂上升 ‎19. 图中H河流 A. 沿山脊发育 B. 沿山脉鞍部发育 C. 沿山谷发育 D. 沿断层裂隙发育 ‎【答案】17. A 18. B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读图可知花岗岩将图中其他各岩层均破坏,所以花岗岩形成的年代最晚,故选A。‎ ‎【18题详解】‎ 根据P地岩层弯曲方向可知,该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地质构造,而非背斜和断层,CD错误;P地为向斜,岩层抗侵蚀能力较强,不易遭受外力侵蚀,故而地势较高形成山地,而非火山喷发物堆积,A错,B正确,故选B。‎ ‎【19题详解】‎ 花岗岩为侵入型岩浆岩,岩浆沿地壳裂隙向上侵入冷却形成,所以图中H处岩层断层裂隙较为发育,岩石较为破碎,抗侵蚀能力较弱,河流沿断层裂隙发育,ABC错误,D正确,故选D。‎ 下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图中河流的流向大致是 A. 自西北流向东南 B. 自东南流向西北 C. 自东北流向西南 D. 自西南流向东北 ‎21. 在一次暴雨中,图中a、b、c、d四个村落中受洪水威胁比较严重的是 A. a、b B. c、d C. a、c D. b、d ‎22. 图示地区的地形特点是 A. 山高谷深,地形崎岖 B. 雪峰连绵,冰川广布 C. 奇峰林立,沟壑纵横 D. 地面坦荡,一马平川 ‎【答案】20. C 21. B 22. A ‎【解析】‎ ‎【20题详解】‎ 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弯曲的方向相反,由此可以判断该区域河流流向大致是自东北流向西南,故选C。‎ ‎【21题详解】‎ 读图可知,a、b两地地势相对较高,且位于河流的凸岸,受洪水威胁相对较小;c位于河流凹岸,且位于山谷处,受洪水威胁较大;从c村落到d村落,河道由宽变窄,河流水位上升,d村落受洪水威胁较大,所以受洪水威胁比较严重的村落为c、d村落,故选B。‎ ‎【22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该区域地势相对较高,等高线密集且变化较大,地势复杂,山高谷深,地形崎岖,A正确,D错;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的大小可知,该区域并不存在冰川,不会出现雪峰连绵的景象,B错;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情况可知,该区域并未出现沟壑纵横的景象,C错。故选A。‎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地岛是加勒比海中的第二大岛,人口约为2150万(2016年)。岛上植被类型丰富,东北部与西南部植被差异显著,岛上植被全部是次生植物(即原来的植物群落由于各种原因消失后,由其他地方进入或残存的根系、种子等重新生长的植物)。下图为海地岛地理位置示意图。‎ ‎(1)描述该岛河流水系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说明海地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3)推测海地岛植被全部是次生植物的原因。‎ ‎【答案】(1)特征:水系呈放射状分布。理由: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2)该岛中部为山脉,阻挡(东北)信风,在东北部形成多雨区,降水丰富,为热带雨林气候;西南部形成雨影区,降水少,为热带草原气侯;地势落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答出两点) ‎ ‎(3)多火山活动,且岛屿面积小,人类活动频繁,植被破坏严重,使原生植物消失;通过洋流、大气环流等方式。附近大陆植物种子被携带进入该岛;该岛植物残存的根系与种子多;该岛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较好,有利于次生植物生长。(答出三点)‎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形对河流的影响以及对气候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对相关知识。难度较大,需要在加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理解与记忆的同时,紧密结合图文材料信息,灵活分析作答。‎ ‎【详解】(1)根据图中河流走向可知,该岛屿河流水系的形状呈放射状,主要原因在于该岛地势中部较高,四周较低,河流由中部流向四周。‎ ‎(2)注意材料关键信息“岛上植被类型丰富,东北部与西南部植被差异显著”,结合海地岛所处的纬度位置可知,该区域盛行东北信风,由于岛屿中部地势较高,东北信风从海洋带来丰富水汽,在岛屿的东北部形成丰富的地形雨,岛屿的东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而岛屿的西南部处于雨影区,降水较少,为热带草原气候。与此同时,由于岛屿中部海拔较高,地势落差较大,海拔不同导致不同海拔地区水热组合发生变化,气候的垂直差异显著。‎ ‎(3)根据材料信息“次生植物是原来植物群落由于各种原因消失后,由其他地方进入或残存的根系、种子等重新生长的植物”,因此该题可从原生植被消失的原因、其他地方种子的进入、残存的根系以及该地次生植物生长的条件等角度分析说明。①根据该岛所处的经纬度位置以及结合图示图例信息可知,该岛屿多火山活动,对原生植被的破坏较大,同时根据材料“人口约2150万”,所以人类活动频繁,原生植被破坏严重。②该区域处于东北信风带,大气环流以及洋流可从其他大陆将种子带入该岛。③该岛屿植物残存的根系和种子多。④该岛屿气候条件相对较好,多火山活动,土壤较为肥沃,有利于次生植被的生长。‎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直布罗陀海峡平均水深365m,最浅处301m,南北最近相距13km。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建筑师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由欧洲西部诸国出资在直布罗陀海峡、达达尼尔海 峡(土耳其海峡的一部分)修建两条拦海大坝,使地中海的海面下降到-200m左右,并改造苏伊士运河,利用水位差建成超级水电站,为欧洲城市、工业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以缓解欧洲的能源短缺问题。经论证,这一工程因负面作用较大而未能实施。‎ ‎(1)依据当时的自然、人文条件,分析建设直布罗陀大坝的可行性。‎ ‎(2)阐述建设直布罗陀和达达尼尔海峡两条大坝使地中海海面下降原因。‎ ‎(3)如果直布罗陀和达达尼尔海峡两条大坝建成,试简述其可能产生的显著效益。‎ ‎【答案】(1)海峡最窄处宽度较小,坝长较短;当时筑坝的材料充足,建造技术成熟;欧洲诸国积累了雄厚的资金(答出两点即可)‎ ‎(2)地中海深入亚、非、欧三洲之间,只通过西侧的直布罗陀海峡和东南部的苏伊士运河与大洋相通;一年中受副热带高压下沉气流控制时间长,降水少,蒸发量大;周边河流入海径流少且水量小;建设直布罗陀海峡大坝和达达尼尔海峡大坝、改造苏伊士运河(这将隔断地中海与大西洋、黑海和印度洋)后,地中海海水的支出水量(蒸发)将远大于收入水量(降水与径流之和)。(答出三点即可)‎ ‎(3)将产生巨大的发电量;大坝作为景点发展观光旅游业:海面下降,紧临地中海的国家领土面积扩大,土地资源增多;所形成的巨大湖泊中的湖水盐度进一步提高,形成丰富的盐业资源。(其他答案合理亦可,答出三点)‎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修建水利工程的可行性及其影响等相关知识。‎ ‎【详解】(1)建设直布罗陀大坝的可行性可以从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方面分析。从自然条件来看:据材料“直布罗陀海峡平均水深365m,最浅处301m,南北最近相距13km。”可知海峡最窄处宽度较小,坝长较短,工程量较小。从人文条件来看:欧洲国家,科技水平高,建造技术成熟;欧洲国家经济发达,资金雄厚。 ‎ ‎(2)建设直布罗陀和达达尼尔海峡两条大坝使地中海海面下降的原因可以从地中海地理位 置的特殊性和地中海地区的气候特征、入海径流等方面进行分析。地理位置:读图可知,地中海北为欧洲,东为亚洲,南为非洲,三面被大陆包围,只通过西侧的直布罗陀海峡和东南部的苏伊士运河与大洋相通,海域狭窄而封闭。气候:地中海地区为地中海气候,一年中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时间长,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蒸发量大,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入海径流:地中海周边入海河流少,入海径流量小。建设直布罗陀海峡大坝和达达尼尔海峡大坝、改造苏伊士运河之后,导致地中海海水的支出水量远大于收入水量,所以导致地中海海面下降。‎ ‎(3)直布罗陀和达达尼尔海峡大坝建成,可能产生的效益主要表现在经济效益方面,据材料“利用水位差建成超级水电站,为欧洲城市、工业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可知,直布罗陀和达达尼尔海峡大坝建成,将产生巨大的发电量;而且建城的大坝可以作为景点,发展观光旅游业:读图可知,由于海面下降,使周边的沿海低地出露,使紧临地中海的国家领土面积扩大,土地资源增多;由于蒸发量大于降水量,使水体盐度进一步提高,形成丰富的盐业资源等。‎ ‎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淮海经济区成立于1986年3月,是国内最早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之一,涵盖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区20个地级城市(如图)。淮海经济区内是一个地理位置重要,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发展阶段高度相似的经济板块,地处四个省边界,既是我国东部地区发展的薄弱板块,又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1)据图说明淮海经济区的位置特点。‎ ‎(2)指出中心城市徐州在淮海经济区中所发挥的作用。‎ ‎(3)简述淮海经济区内20个城市间协调发展可采取的途径。‎ ‎【答案】(1)位于我国的中东部,地处我国南北交接地带;东连沿海经济带、西接中原经济区,南接长三角城市群和长江沿岸经济带,北临环渤海经济圈。‎ ‎(2)培育现代化都市圈;发挥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带动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 ‎(3)搞好区内分工规划,避免重复建设和内部不合理竞争;形成协调机制和相关制度,推进一体化建设;各市(区)从区域合作、共同发展的大局出发,强化对接、有序协调,联动发展、整体推进,建成和完善区域合作体系;发挥各自优势,突出地域特色。(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位置的描述、核心城市对区域发展的引领作用以及区域城市协调发展的途径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需要加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对于常规问题的回答角度要加以识记(如区域城市协调发展一般可采取的措施)。‎ ‎【详解】(1)该题重在描述淮海经济区的相对位置。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淮海经济区位于我国中东部,地处我国南北交接地带。北至渤海经济圈,南至长江三角经济带,东至沿海经济带,西至中原城市群。‎ ‎(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主要发挥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通过各个辐射轴带动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培养现代化的都市圈。‎ ‎(3)区域城市协调发展的途径一般可从加强分工规划,避免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建设相关制度和协调机制,推进一体化进程、核心城市间交通联网加快畅通,强化对接,整体推进,加强区域合作、根据各区域的特点,发挥各自优势,突出地域特色等角度说明即可。‎ ‎【点睛】地理位置的描述:①经纬度位置特征:说明跟经纬度位置相关的其他位置特征,如所在的热量带、所在的中高低纬等;②海陆位置特征:该区域处于什么大陆的什么位置和什么海洋的什么位置;③相对位置特征:这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要看图例或图中给了什么信息,如跟河流、交通线、湖泊、城镇和国家等相对位置关系,给出什么,就写出什么。‎ ‎26.读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要求。‎ ‎(1)简述图中a聚落选址的合理性。‎ ‎(2)图中四个聚落有可能发展成为城镇的是 (填字母)聚落,简述判断理由。‎ ‎(3)图中区域拟在a、b两聚落之间修建一条公路,在L1与L2两条规划线路中,试选择其一简述其优势。‎ ‎【答案】(1)地形开阔;地势较高,可以避免洪水威胁。‎ ‎(2)c ;地形平坦开阔,周围耕地面积广,有利于农业发展,农产品丰富;位于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水源丰富。‎ ‎(3)L1线路短,工程量较小投资少;节省通行时间,节约能源。L2:地形较平坦;经过的聚落较多,利用率较高。(任答一条线路)‎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建设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内容较为基础,需要加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详解】(1)读图可知,a处等高线较为稀疏,地势平坦开阔,且地势较高,可以避免洪水的威胁。‎ ‎(2)图中四处聚落相比而言,c聚落所在地区等高线最为稀疏,地势平坦开阔,耕地面积广阔,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同时c聚落处于两条河流的交汇处,交通便利,水源丰富,最有可能发展为城镇。‎ ‎(3)从两条规划线路中选择其中一条,并简述其优势即可。①选择L₁线路:该线路路程较短,工程量较小,可以节约通行时间以及能源消耗。②选择L₂线路:该线路所经地区地势较为平坦,建设难度相对较小,且经过聚落较多,利用率较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