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内蒙古锦山蒙古族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内蒙古锦山蒙古族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高二期末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 下图为“甲、乙两个区域之间的经济要素流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关于甲、乙两个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A. 若甲表示我国的中西部地带,乙表示东部地带,则箭头①表示粮食 B. 若甲表示我国的中西部地带,乙表示东部地带,则箭头①表示核电 C. 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箭头②表示劳动力 D. 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箭头②表示资金、技术 ‎2. 该图体现的区域特征是 ‎①综合性     ②整体性       ③差异性        ④开放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1. C 2. C ‎【解析】‎ ‎【1题详解】‎ 因为如果甲表示我国的中西部地带,乙表示东部地带,则①箭头从甲指向乙,那么箭头①应该表示资源、劳动力等。我国东部地区水热充足,粮食产量较大。A错误;我国的核电站均分布在东部地区,B错误;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资金充足、技术实力强,对应箭头①,C正确,D错误;结合选项,故选C。‎ ‎【2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区域和乙区域存在着经济要素的流动,表明区域有差异性,需要不同区域的优势互补;每个区域都可以输出和获得其它区域经济要素,表明区域具有开放性,③④正确;结合选项,故选C。‎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也不同。‎ 读黄河流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3. 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方法是(    )‎ A. 利用单一指标划分 B. 利用综合指标划分 C. 以行政区划分指标 D. 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 ‎4. 甲湖泊面积不断缩小,要及时获取湖泊面积变化情况,最快捷途径是(    )‎ A. RS技术 B. GPS技术 C. GIS技术 D. 实地考察 ‎【答案】3. A 4. A ‎【解析】‎ 试题分析:‎ ‎【3题详解】‎ 流域是指由分水线所包围的河流集水区,是单一指标划分的,C对;不是按行政划分的,A错;只有一个指标,B错;虽与气候和地形有关,但不是依气候区和地形区划分,D错。综合分析A正确。‎ ‎【4题详解】‎ RS用于环境灾害监测方面,通过拍摄遥感影像,可以及时获取湖泊面积变化情况,而GPS用于定位导航,GIS用于对信息的存储、处理和分析,故A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区域的特征及3S的应用。‎ ‎【名师点睛】RS技术、GPS技术和GIS技术的区别 ‎(1)“点”与“面”判断GPS 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它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明显区别于RS和GIS技术的工作对象——“面”。在“3S”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时,要看其工作对象是“点”还是“面”,如果是“点”则选用“GPS”,如果是“面”则选用RS或GIS。‎ ‎(2)“想”与“看”区分RS、GIS GIS是地图的延伸,主要功能是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对“事象”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评估、需要计算、思考,即“想”;凡是需要“想”的选GIS。RS是人的视力的延伸,主要功能是收集信息, 即“看”,只“看”不用“想”的选用RS。‎ ‎5.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一方人又创造出一方独特的文化。下列关于我国南北方差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受到资源和区位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北方以重工业为主,南方轻工业相对比较发达 B. 南方受地形影响,交通不便,人们交往很少,形成各具特色的“土话”,语言繁杂 C. 地形的影响导致我国居民屋顶表现为南尖北平 D. 从饮食习惯上看,南方人爱吃米饭,北方人喜欢吃面食 ‎【答案】C ‎【解析】‎ ‎【详解】导致我国居民屋顶表现为南尖北平,主要是受降水多少的影响,南方降水多,房屋坡度大,利于排水,北方晴天多,降水少,屋顶平,利于降低成本,故C项说法错误,选C。‎ 流域的开发都以河流的利用与治理为核心,结合流域的具体特征,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6. TVA主要负责田纳西河流域的统一开发和管理。它所确定的流域开发的核心是 A. 河流的梯级开发 B. 流域的综合开发 C. 流域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治理 D. 防洪、航运、发电、旅游等 ‎7. 下列措施中,不能提高水质的是 A. 建设抽水蓄能电站 B. 防治水污染 C. 保护水源涵养林 D. 改善库区生态环境 ‎【答案】6. A 7. A ‎【解析】‎ ‎【分析】‎ 河流的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从防洪、发电、灌溉、航运、养殖、旅游等分析。‎ ‎【6题详解】‎ TVA主要负责田纳西河流域的统一开发和管理.综合开发措施:防洪(水库)、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农业结构、矿区生态恢复),流域开发的核心河流的梯级开发,A正确。‎ ‎【7题详解】‎ 建抽水蓄能电站是发电的措施,只能充分利用水能,由于减缓了水流速度,故使水体的自净能力下降,不能提高水质,水质反而下降,A项可选;防治水污染,保护水源涵养林,改善库区生态环境,都能提高水质,BCD不能选。故选A。‎ ‎【点睛】本题属于基础题,结合教材内容即可得出答案。‎ ‎2012年9月16日‎,第四届中国(太原)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会(简称“能博会”)在太原隆重开幕,第四届“能博会”提出了“绿色能源与转型跨越”的主题。‎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8. 山西省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是 A. 露天开采 B. 矿区道路的铺设 C. 井矿巷道的建设 D. 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9. 山西能源基地经济发展的关键是 A. 加强原煤的生产和输出 B. 优化产业结构,延长煤炭的生产链 C.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D. 禁止乱砍滥伐,保护植被 ‎10. 山西省改输煤为输电,给山西省带来的好处是 A. 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第三产业 B. 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C. 减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D. 减少水资源需求,缓和用水矛盾 ‎【答案】8. D 9. B 10. B ‎【解析】‎ ‎【8题详解】‎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不合理的发展方式,山西省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是以煤炭开采、煤化工、钢铁生产等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高能耗、高污染。故D项正确。露天开采、矿区道路的铺设和井矿巷道的建设只是煤炭开采时可能产生环境问题的部分环节,并非生态问题的根源,故ABC项错误。故选D。‎ ‎【9题详解】‎ 山西能源基地经济发展的关键是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优化产业结构,降低能耗、污染,延长煤炭的生产链,提高资源附加值,故B项正确。加强原煤的生产和输出效益差,不符合矿区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禁止乱砍滥伐,保护植被对能源基地建设影响不大;故ACD项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山西省改输煤为输电,给山西省带来的好处是提高经济效益,“煤从空中走”降低运输成本,故B项正确。‎ ‎ 电力生产不属于第三产业;燃煤发电,当地三废排放增多,环境压力增大;耗水量增加,加剧水资源供需矛盾;故ACD项错误。故选B。‎ 虎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其得名于横穿境内的七虎林河,“七虎林”是满语的音译,意思是“沙鸥云集之所”。近年来,虎林市围绕绿色生态农业舞活科技龙头,积极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大力实施虎林灌区、水稻智能化催芽育秧基地等项目,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创收活动,粮食生产连年增收。‎ 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1. 虎林市天蓝、地绿、水清,其出产的大米具有晶莹剔透、入口香甜、营养丰富的优良品质。影响虎林市大米生产的特殊区位因素是(  )‎ A. 气温的日较差小 B. 生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C. 土壤肥沃,水资源充足 D. 绿色无污染的自然环境 ‎12. 虎林市“把绿色水稻变成方便米饭、米粉,把大豆变成磷脂,把原木变成家具”。这反映了虎林市农业发展的方向是(  )‎ A. 向机械化方向发展 B. 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C. 推进农业生产优质化、高效化 D. 推进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延伸 ‎【答案】11. D 12. D ‎【解析】‎ ‎【11题详解】‎ 虎林市天蓝,说明晴天多,气温日较差较大;生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及土壤肥沃、水资源充足不属于特殊区位条件;故ABC项错误。天蓝、地绿、水清,绿色无污染是影响虎林市大米生产的特殊区位因素,故D项正确。‎ ‎【12题详解】‎ 把绿色水稻变成方便米饭、米粉,把大豆变成磷脂,把原木变成家具说明进行了产品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故D项正确。‎ 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后劲日显不足,而且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3.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包括( )‎ A. 产业升级面临困难 B. 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C. 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D. 产业转移日渐加强 ‎14. 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津京唐地区相比,其区位条件的不足之处是( )‎ ‎①产业基础相对薄弱 ②市场腹地相对狭小 ‎ ‎③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相对薄弱 ④改革开放重心北移 A. ①②③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④‎ ‎15. 为了解决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后劲不足的问题,珠江三角洲地区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应重点发展 ( )‎ A. 劳动密集型工业 B. 技术密集型工业 C. 石油、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 D. 电子、食品、高档服装工业 ‎【答案】13. D 14. A 15. C ‎【解析】‎ ‎【13题详解】‎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产业升级面临技术、资金困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生活环境压力大;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产业转移日渐加强是产业升级的措施,也是城市化问题造成的结果,不属于城市化问题,D符合题意,故选D。‎ ‎【14题详解】‎ 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津京唐地区相比,其区位条件的不足之处是①不是我国传统工业区,产业基础相对薄弱;②市场腹地连接范围相对狭小;③教科研院校较少,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相对薄弱;故选A正确。我国改革开放的范围逐渐增大,重心并没有发生北移,所以④说法错误。‎ ‎【15题详解】‎ 珠三角地区工业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基础差,所以针对其不足,发展石油、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等现代重工业,可以轻、重并举,相互促进,提高发展动力,故选C项。‎ 下图为“经济与环境相互作用模式内涵图”(X表示经济发展水平,Y表示环境保护强度,Ⅰ--Ⅳ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强度四种关系模式)。‎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6. 关于Ⅰ—Ⅳ所表示的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Ⅰ为经济环境协调模式 B. Ⅱ为环境滞后经济模式 C. Ⅲ为经济滞后环境模式 D. Ⅳ经济环境落后模式 ‎17. 如果X表示经济发展速度,Y表示环境保护强度,那么,目前我国处在哪种发展模式:‎ A. Ⅰ B. Ⅱ C. Ⅲ D. Ⅳ ‎【答案】16. A 17. D ‎【解析】‎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读图可知:Ⅰ为经济环境协调模式、Ⅱ为经济滞后环境模式、Ⅲ为经济环境落后模式、Ⅳ为环境滞后经济模式。故选A。‎ 考点:可持续发展 点评:本题结合图示考查经济与环境的发展模式,试题难度较小,解题关键是会从图中提取解题信息。‎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我国目前经济处在高速发展时期,但是环境保护强度较小,环境问题仍然非常突出,所以处在图中的Ⅳ模式。故选D。‎ 考点:可持续发展 点评:本题结合图示考查我国目前经济和环境发展状况,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会分析图示信息,掌握我国的经济和环境状况。‎ 下表为某村土地利用有关资料。‎ 年份 草地(%)‎ 耕地(%)‎ 林地(%)‎ 荒地(%)‎ 蒙古族(%)‎ 汉族(%)‎ ‎1930‎ ‎60‎ ‎5‎ ‎10‎ ‎25‎ ‎90‎ ‎10‎ ‎2000‎ ‎40‎ ‎45‎ ‎5‎ lO ‎50‎ ‎50‎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8. 与当地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文化景观应为 A. 旱作耕地 B. 缓坡梯田 C. 草原牧场 D. 水田景观 ‎19. 该区域文化景观形态的改变,主要原因是 A. 耕作技术的提高 B. 民族构成变化引起的生产生活方式改变 C. 自然环境的变化 D. 人口减少 ‎【答案】18. C 19. B ‎【解析】‎ 本题考查资料分析运用能力(环境问题)。‎ ‎【18题详解】‎ 根据表格资料反映,当地的主要土地利用形成为草地,且多为蒙古族分布,故判断为内蒙古高原地区,故C项符合。‎ ‎【19题详解】‎ 结合资料反映草地的利用比重下降,而耕地的比重上升;而汉族的比重显著上升,故B项符合。‎ 目前,北京森林总价值已达2千亿元,森林的环境价值是食物价值的10几倍,涵养水源的价值达1千亿。山区通过爆破造林已形成第一道防线,今年要让五环路沿线全部变为绿色。‎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0. 五环路沿线的绿化带主要的环境作用是( )‎ A. 减少交通环境污染和美化环境 B. 减少城市的噪声和光污染 C. 减少空气中可吸人颗粒物的数量 D. 减轻光化学烟雾的污染 ‎21. 对远郊山区进行绿化,最主要的作用是( )‎ ‎①涵养水源 ‎ ‎②增加林木果品产量 ‎ ‎③开发旅游资源 ‎ ‎④增加农业收入  ‎ ‎⑤防风固沙 ‎ ‎⑥增加木材蓄积量 A. ③① B. ③③ C. ①⑥ D. ①⑤‎ ‎【答案】20. A 21. D ‎【解析】‎ ‎【分析】‎ 题目考查不同区域绿化带的生态功能及森林的环境效益。‎ ‎【20题详解】‎ 在城市道路两旁进行绿化,主要是应对交通工具产生的尾气、噪音等,起到吸烟滞尘、净化空气、降低噪音的作用,减少交通环境污染、美化环境和提高驾驶员情绪。具有综合环境效益。B、C、D项只是绿化带的环境效益的某个方面,故A项正确。‎ ‎【21题详解】‎ 通过题干分析,对远郊山区进行绿化,最主要的作用体现在环境效益,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其环境效益远超经济效益。增加林木果品产量、开发旅游资源、增加农业收入、增加木材蓄积量主要体现其经济效益。故D项正确。‎ ‎【点睛】在不同区域进行森林绿化,产生的主要环境作用并不相同。‎ 下图是某城市采暖期耗煤量曲线图,室内温度保持‎16℃‎。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 ‎ ‎22. 若在采暖时期适当增加室内温度,则最不可能发生的是 A. 耗煤量增大 B. 烧煤排放的二氧化碳减少 C. 环境会更加恶化 D. 内外温差会变大 ‎23. 为解决采暖期因耗煤而带来的问题,可采取的最优措施是 A. 因地制宜利用地热等清洁能源,使空气洁净 B. 用家庭空调制暖,使用方便 C. 在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集中供热,再送到采暖城市 D. 减少煤炭使用量,增加石油消费的比重 ‎【答案】22. B 23. A ‎【解析】‎ ‎【22题详解】‎ 由题中图像分析,若在采暖时期适当增加室内温度,煤耗量会增加;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环境污染加剧,环境会更加恶化;内外温差会自然变大。所以最不可能发生的是烧煤排放二氧化碳减少,B项正确。‎ ‎【23题详解】‎ 为解决采暖期因耗煤而带来的问题,可采取的最优措施是减少温室气体及废弃物排放,所以因地制宜利用地热等清洁能源较为合理,A正确。用家庭空调制暖,虽然使用方便,但分散采暖能源浪费严重;在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集中供热,再送到采暖城市,输送距离远,热能损耗大,对废弃物排放量影响不大;减少煤炭使用量,增加石油消费的比重,采暖成本上升,石油燃烧同样排放大量温室气体,故BCD项错误。故选A。‎ 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回答下列各题。‎ ‎24. 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两侧的区域差异叙述,正确的是(     )‎ A. 秦岭一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 B. 秦岭一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 C. 秦岭一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 D. 秦岭一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 ‎25. 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 A. 地形差异 B. 海陆位置不同 C. 纬度位置不同 D. 山地阻挡作用 ‎【答案】24. B 25. C ‎【解析】‎ ‎【24题详解】‎ 本题组主要考查我国的区域差异。第3题,A项秦岭—淮河以北为旱地,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小麦。错误。C项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错误。D项秦岭—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错误。‎ ‎【25题详解】‎ 第4题,秦岭—淮河南北的自然环境的差异主要是纬度位置的差异,而导致了气候、植被等其他自然环境的差异。‎ 二、综合题。‎ ‎26.读“我国资源调配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代表我国正在建设的三大资源调配工程,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工程”“___________工程”和“___________工程”。‎ ‎(2)简析我国实施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客观原因。‎ ‎(3)图中B调运的能源是___________,该能源在这一区域十分丰富的原因是什么?‎ ‎(4)图中C线工程的实施,首先要抓好调出地及沿线的____________工作和调入地的____________工作。‎ ‎【答案】(1)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南水北调 ‎ ‎(2)我国地域辽阔,自然资源分布不平衡,人口分布不平衡,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3)水电  该区域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  地处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转换处,落差大 ‎(4)保水  节水 ‎【解析】‎ ‎【分析】‎ 题目通过我国的重大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考查工程建设的原因和区域资源分布的判断。‎ ‎【详解】(1)根据我国跨区域资源调配工程的分布,图中A代表西气东输工程,B代表西电东送的南部通道,C代表南水北调的东线工程。(2)简析我国实施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客观原因,主要从我国资源分布和人口、市场分布角度分析。我国地域辽阔,自然资源分布不平衡;资源与人口、消费市场分布不协调;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通过跨区域调配工程把丰富区资源调往贫乏区、需求量大的地区。(3)图中B调运的能源是珠江上游的水电,该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长,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地处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转换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4)图中C线工程的实施,首先要抓好调出地及沿线的水源保护工作,防治水污染,保证调水的质量。对调入地的要实施节水措施,减少水资源浪费。‎ ‎27.下表反映的是我国化石燃料在产生相等能量的情况下,排放主要污染物的数量差异。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灰分 SO2‎ NO2‎ 碳氢化合物 煤 ‎148‎ ‎700‎ ‎10‎ ‎29‎ 石油 ‎14‎ ‎400‎ ‎5‎ ‎16‎ 天然气 ‎1‎ ‎1‎ ‎1‎ ‎1‎ ‎(1)表格的污染物中,能够形成酸雨的是________。‎ ‎(2)酸雨对环境产生的主要危害有________。‎ ‎(3)化石燃料燃烧时还会排放一种气体,但表中没有显示这种气体,说出这种气体的名称并说出这种气体的排放对环境能够产生哪些影响。‎ ‎(4)我国是一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大气中60%的灰分、87%的SO2、67%的NO2均来自煤炭的燃烧。为减轻大气污染,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请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SO2、NO2 ‎ ‎(2)使草木枯萎、湖泊酸化,良田变荒漠,建筑遭到腐蚀 ‎(3)CO2。CO2可以作为绿色植物的原料,促进植物的生长;CO2能使大气增温,造成温室效应。‎ ‎(4)推广洁净煤技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积极利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 ‎【解析】‎ ‎【分析】‎ 题目通过不同化石燃料燃烧后废气成分的对比,考查大气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和治理。‎ ‎【详解】(1)根据表格中污染物的化学性质,属于酸性气体,能够形成酸雨的是SO2、NO2。(2)酸雨对环境产生的主要危害主要体现在对水体、土壤、动植物和建筑物的损坏。使河流湖泊水体酸化;使草木枯萎;土壤酸化,良田变荒漠;建筑遭到腐蚀等。(3)化石燃料燃烧时还会排放大量CO2。有利影响:CO2可以作为绿色植物的原料,促进植物的生长;不利影响:CO2能使大气增温,造成温室效应。(4)要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有充足的能源供给,为减轻大气污染,推广脱硫等洁净煤技术;积极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天然气等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倡导低碳、环保、节能的绿色生活方式等。‎ ‎28.继“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之后,我国又制定了“实现东部新跨越”的战略方针,环渤海经济圈作为东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加速崛起。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关于①②两大工业基地,工业结构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地以重工业为主,结构比较单一 B.②地为综合性工业基地 C.①地钢铁、煤炭、机械等工业发达,海盐化工著名 D.②地高新技术工业较发达 ‎(2)图中A附近的河流3~5月份流量较小,试结合下图分析其原因。‎ ‎ ‎ ‎(3)图中有我国商品棉的重要生产基地,试分析该地区影响棉花生长的气候条件。‎ ‎(4)外资企业纷纷落户天津、青岛、大连,其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有哪些?‎ ‎【答案】(1)C(1分)‎ ‎(2)3~5月份雨带没有到达,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工农业用水量大,灌溉用水多。‎ ‎(3)有利条件: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棉花的后期生长;秋季雨水少,晴天多,有利于棉花的收摘。不利条件:播种期适逢春旱,灌溉水源不足。‎ ‎(4)都是开放港口城市,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且素质高;市场广阔;基础设施完善;工业基础和协作条件好。(五选三)‎ ‎【解析】‎ ‎(1)根据图示:图中①为辽中南工业基地;②为京津唐工业基地。其中辽中南工业基地以钢铁、煤炭、机械工业为主,以重工业为主,生产结构单一,海盐化工著名的为②京津唐工业基地。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2)A河位于华北地区。华北地区3~5月份雨带没有到达,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工农业用水量大,灌溉用水多。容易形成春旱。‎ ‎(3)本题考查农业区位评价,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分析。有利条件: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棉花的后期生长;秋季雨水少,晴天多,有利于棉花的收摘。不利条件:播种期适逢春旱,灌溉水源不足。‎ ‎(4)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和政府政策等。外资企业纷纷落户天津、青岛、大连,其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有都是开放港口城市,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且素质高;市场广阔;基础设施完善;工业基础和协作条件好。‎ ‎29.中新社‎2008年7月4日电,由于对黄河流域的综合治理,实现了连续9年不断流的历史创举,据图回答问题。‎ ‎(1)黄河是北方河流,其中游河段形成东西对称水系,常使河水在7一8月份有________的特点。分析C所在河段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2)黄河流域是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与上游地区相比较,下游地区尤为严重,这是因为下游地区________。‎ ‎(3)历史上有“黄河百害,唯富河套”之说。上游的A________平原、B________平原由于________形成了富庶的农业区;“害”主要发生在它的________河段,消除水害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 ‎(4)沿河地区资源丰富,按注重发展优势农业和特色产业的构想,开发________资源,为兰州发展化学、冶金等多种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利用________资源,在内蒙古、山西等省区发展高能耗工业。‎ ‎【答案】(1)暴涨    位于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干流及其支流带来丰富的水。‎ ‎(2)人口多,工农业生产需水量较大 ‎(3)宁夏     河套      引黄灌溉     下游   在中游加强水土保持,发挥水利枢纽的调节功能;下游加固黄河大堤           ‎ ‎(4) 水能    煤炭 ‎【解析】‎ ‎【分析】‎ 题目通过黄河的水文、水系及水能开发状况,考查区域河流综合治理和开发的相关知识。‎ ‎【详解】‎ ‎(1)因为我国北方雨季短,降水集中,并且中游河段形成东西对称水系,流域普降暴雨,汇水速度快,常使河水在7一8月份暴涨。分析河流水能资源丰富一般从径流量、落差、流速等方面分析。C所在河段位于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流速急;干流及其支流带来丰富的水量。(2)与上游地区相比较,分析下游地区缺水严重,主要从人口、工农业生产、水量需求方面分析。下游位于华北平原,人口多,工农业生产规模大,需水量较大。(3)根据黄河流经区域的位置分析,A为宁夏平原,B为河套平原。当地气候干旱,但由于引黄灌溉,形成了富庶的“塞上江南”;“害”主要指黄河洪灾严重,因为黄河下游为地上河,所以洪灾主要发生在下游河段。消除水害的主要措施是治理中游泥沙,所以在中游加强水土保持,发挥水利枢纽的调节功能;下游加固黄河大堤。(4)因为发展化学、冶金等工业耗电量大,上游水能资源丰富,提供了有利条件;内蒙古、山西等省区煤炭资源丰富,利用充足的煤炭发展高能耗工业。‎ ‎30.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①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是什么。‎ ‎(2)图中②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为防治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我国正在上述地区进行巨大的生态工程建设为________‎ ‎(3)西北地区最主要的外力作用形式是(      )‎ A.流水作用  B.风力作用  C.冰川作用  D.波浪作用 ‎(4)④地区出现水土流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过度垦殖、放牧,使植被破坏严重 ‎(2)气候干旱,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  “三北”防护林工程 ‎(3)B ‎(4)土质疏松,植被破坏,夏季多暴雨 ‎【解析】‎ ‎【分析】‎ 题目通过我国土地沙化、水土流失、酸雨等环境问题的分布,考查区域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治理措施的分析总结能力。‎ ‎【详解】(1)因为图中①地区为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主要是过度垦殖、放牧,过度砍伐等造成植被破坏严重。(2)图中②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分析其荒漠化的自然原因主要从降水、外力作用方面分析;地处内陆,气候干旱,风力大,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我国为防治西北地区的荒漠化的生态工程建设为“三北”防护林工程。(3)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风力大,所以最主要的外力作用形式是风力作用,B项正确。(4)④地区为黄土高原地区,出现水土流失的原因可以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说明。自然方面:黄土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人为方面:过度开垦、过度砍伐破环植被。‎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