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3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高二12月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高二12月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一、选择题。 阿根廷地势西高东低,气候北热南冷,中部温和,大部分地区土壤肥沃,素有“世界粮仓和肉库”之称。潘帕斯草原是世界著名牧区,畜牧业现代化程度高。结合图,回答下列各题。 1. 分析图中显示的潘帕斯草原这个区域,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区域都是独立存在发展变化的 B. 任何区域与其他区域都存在差异 C. 区域都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D. 区域都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范围 2. 下列关于图中区域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 阿根廷与其邻国乌拉圭的界限是模糊的 B. 阿根廷属于内陆国家 C. 阿根廷国内各地自然环境特征是相同的 D. 巴塔哥尼亚高原主要是参考地形这个指标划分出来的 【答案】1. A 2. D 【解析】 区域是相互联系的,没有独立存在发展变化的。任何区域与其他区域都存在差异。行政区界限是明确的。阿根廷属于临海国家。 【1题详解】 区域是相互联系的,不是独立存在发展变化的,A不正确。任何区域与其他区域都存在差异,B正确。区域都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C正确。区域都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范围,D正确。 【2题详解】 阿根廷与其邻国乌拉圭的界限是行政区界限,是明确的,A误错。阿根廷属于临海国家,B错误。阿根廷国内各地自然环境特征是有差异的,C错误。巴塔哥尼亚高原主要是参考地形这个指标划分出来的,D正确。 下图为非洲大陆荒漠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 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 ) A. 热带草原 B. 热带雨林带 C. 热带荒漠带 D.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4. 造成非洲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 ①人口增长一一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 ②过度砍伐一一大约60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砍伐 ③过度放牧一一大约2.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 ④过渡开垦一一耕地面扩大是荒漠化的首要因素 A. ②④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③ 【答案】3. A 4. D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图例,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热带草原地区,主要是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的,A 对。热带雨林带植被覆盖率高,不是荒漠化区,B错。热带荒漠带是沙漠区,不是荒漠化区,C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是荒漠化非常严重区,D错。 【4题详解】 造成非洲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人口增长一一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①对。图中过度砍伐、过渡开垦所占面积较小,不是荒漠化的主要原因,②④错。过度放牧面积最大,大约2.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是荒漠化的主要原因,③对。D 对,A、B、C错。 白尼罗河流经尼罗河上游盆地时形成的苏德沼泽面积季节变化较大.最小时约3万平方千米.最大时可超过13万平方千米。沼泽航道较浅.水深变化大.水面布满植物.给航运造成了巨大的障碍。为改善航运条件,20世纪80年代某国修建了琼莱运河。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5. 苏德沼泽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 蒸发较弱 B. 地下水位高 C. 降水丰富 D. 地形平坦 6. 苏德沼泽面积最小的时段是( ) A. 8—10月 B. 5—7月 C. 2—4月 D. 11月一次年1月 7. 琼莱运河建成后( ) A. 尼罗河输沙量减小 B. 埃及水资源减少 C. 尼罗河上游盆地耕地增加 D. 苏德沼泽水质改善 【答案】5. D 6. C 7. C 【解析】 【5题详解】 白尼罗河流经尼罗河上游盆地时形成的苏德沼泽面积季节变化较大,沼泽航道较浅,水深变化大。说明地势较低,地形较平坦,苏德沼泽形成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平坦,D对。位于热带,蒸发较强,A错。地下水位高的原因是地势较低,地形平坦,B错。降水丰富不是沼泽形成的主要原因,C错。 【6题详解】 根据图中纬度,苏德沼泽位于北半球,沼泽面积受降水影响,面积最小的时段是旱季。北半球热带草原区,2—4月太阳高度角较大,蒸发量大,但雨季未到,沼泽面积最小,C对。8—10月、5—7月是雨季,水面面积大,A、B错。11月一次年1月属于旱季,但北半球太阳高度角小,蒸发较弱,雨季刚过,水面面积较大,D错。 【7题详解】 为改善航运条件,20世纪80年代某国修建了琼莱运河,说明运河水注入白尼罗河。琼莱运河建成后尼罗河水量增大,输沙量增大,A错。埃及水资源增多,B错。尼罗河上游盆地灌溉水源充足,耕地增加,C对。运河水没有注入沼泽,不影响苏德沼泽水质,D错。 【点睛】苏德沼泽面积季节变化较大,沼泽航道较浅,水深变化大。说明地势较低,地形较平坦,苏德沼泽形成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平坦。2—4月太阳高度角较大,蒸发量大,但雨季未到,沼泽面积最小。 读田纳西河流域位置示意图和流域内甲地降水量与气温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8. 下列有关田纳西河流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降水季节变化较大,12月至次年3月降水较多. B. 上游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 C. 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D. 位于美国的中部地区 9. 甲地区水库为了雨季蓄洪留出库容较为合理的时间为( ) A. 1-3月 B. 10-12月 C. 8-10月 D. 4-6月 10. 水库建设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可能有( ) ①库区及周围地区云量增多、湿度增加 ②上、下游间的物种交流受到阻隔 ③流速减缓造成水质下降,河口三角洲面积萎缩 ④引发旱涝灾害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8. A 9. C 10. C 【解析】 【8题详解】 田纳西河流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降水季节变化较大,12月至次年3月位于迎风坡,降水较多,A对。上游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B错。气候类型以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为主,C错。上游位于美国的东部山地西坡,D错。 【9题详解】 结合上题,该河在12月-次年3月降水多,甲地区水库为了雨季蓄洪留出库容,应在雨季到来前,较为合理的时间为8-10月,C对。12月、1-3月已经进入雨季,A 、B错。4-6月在雨季后,D错。 【10题详解】 水库建设需要修建大坝,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可能有上、下游间的物种交流受到阻隔,②对。库区及周围地区云量增多、湿度增加是有利影响,①错。流速减缓造成水质下降,河口三角洲面积萎缩,③对。旱涝灾害减少,④错。C对,A、B、D错。 “保护性耕作法”是指对耕地实行免耕或浅耕措施,并在粮食收割时,将作物秸秆粉碎后还田,或者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过冬。下表为某地实验前后有关实验资料,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土壤水分 土壤空气 土壤有机质 大气悬浮质 大气水分 实验前 6.3% 25.5% 0.7% 14.6% 18.6% 实验后 23.5% 16.7% 3.2% 3.4% 34.5% 11. 实验结果反应了实行“保护性耕作法”能( ) ①保持土壤水分 ②增强土壤透气性 ③增加大气湿度 ④减少空气污染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2. 由表可知,该地最可能是( ) A. 河套平原 B. 云贵高原 C. 东南丘陵 D. 江汉平原 【答案】11. A 12. A 【解析】 “保护性耕作法”能保持土壤水分,增加大气湿度,减少空气污染。将作物秸秆粉碎后还田,说明是机械收割,机械化水平较高。水稻种植业机械化水平低。 【11题详解】 根据实验前后数据,实验结果反应了实行“保护性耕作法”能保持土壤水分,①对。空气比重减小,降低了土壤透气性,②错。增加大气湿度,③对。大气悬浮物质减少,减少空气污染,④对。A对,B、C、D错。 【12题详解】 由表可知,该地在粮食收割时,将作物秸秆粉碎后还田,说明是机械收割,机械化水平较高。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过冬,说明该地冬季寒冷没有作物生长。最可能是河套平原,A对。云贵高原、东南丘陵、 江汉平原位于亚热带湿润地区,以水稻种植业为主,机械化水平低,B、C、D错。 下图为“德国鲁尔区每吨普通钢材生产成本的变化情况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3. 1950年以后,鲁尔区钢铁工业在布局上出现了“西移”现象,主要原因是( ) A. 全球钢铁生产过剩 B. 新技术对钢铁工业的冲击 C. 钢铁工业对环境的污染加剧 D. 煤炭对钢铁工业的影响力下降 14. 德国鲁尔区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的措施有( ) ①改善投资环境,鼓励新兴产业迁入 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③煤炭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 ④调整企业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13. D 14. D 【解析】 【13题详解】 图示生产成本表明,每吨钢的生产成本中,煤炭所占比重明显减少。1950年以后,鲁尔区钢铁工业在布局上出现了“西移”现象,主要原因是煤炭对钢铁工业的影响力下降,需求量减少,D对。全球钢铁生产过剩是市场供需状况变化,新技术对钢铁工业的冲击是钢的替代产品增多,不是“西移”现象的主要原因,A、B错。“西移”不能减轻钢铁工业对环境的污染,C错。 【14题详解】 德国鲁尔区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的措施有治理污染,改善投资环境,鼓励新兴产业迁入,①对。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②对。煤炭企业数量减少,规模扩大,③错。调整企业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技术含量,④对。D对,A、B、C错。 读我国部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5. 图中阴影所示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是( ) A. 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B. 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C. 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D. 森林、矿产资源→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16. 黄河三角洲与图中阴影所示地区相比,经济社会发展突出的区位优势是( ) A. 技术 B. 交通 C. 政策 D. 资源 【答案】15. A 16. D 【解析】 【15题详解】 结合省区轮廓、河流形态,图中阴影所示地区是沪宁杭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是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A对。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模式,B错。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属于温州模式,C错。森林、矿产资源→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是东北地区模式,D错。 【16题详解】 黄河三角洲与图中阴影所示地区相比,经济社会发展突出的区位优势是资源,煤、铁、石油等资源丰富,D对。黄河三角洲与沪宁杭地区相比,技术、交通、政策没有明显差异,A、B、C错。 【点睛】图中阴影所示地区是沪宁杭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是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黄河三角洲与图中阴影所示地区相比,经济社会发展突出的区位优势是资源,煤、铁、石油等资源丰富。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也不同。读黄河流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17. 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方法是( ) A. 以行政区划为指标 B. 利用综合指标划分 C. 利用单一指标划分 D. 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 18. 图中乙、丙、丁三地的最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 A. 气候干旱、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 B. 酸雨、水土流失、赤潮 C. 水土流失、荒漠化、泥沙淤积 D. 荒漠化、水土流失、海洋污染 【答案】17. C 18. D 【解析】 【17题详解】 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方法是利用单一指标划分,根据河流的流域面积,C对。以行政区划为指标,划分各省市县等行政区,A错。利用综合指标划分,如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可能包括多个流域或是流域一部分,B、D错。 【18题详解】 图中乙、丙、丁三地分布位于黄河流经宁夏平原、黄土高原及黄河入海口,最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荒漠化、水土流失、海洋污染,D对。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洪涝灾害少,A错。宁夏平原降水少,酸雨危害少,水土流失少,B、C错。 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农业生产、聚落景观和人类活动等方面也呈现出差异。据此,回答下题。 19. 我国农业生产的耕作制度,自南向北由一年三熟逐渐变为一年一熟,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地形 B. 降水 C. 热量 D. 土壤 20. 我国北方民居特别重视坐北朝南的方位,其主要原因是( ) A. 受帝王思想的影响 B. 可以节省建筑成本 C. 可以获得更多的太阳光照 D. 能够减少雨水对房屋的压力 21. 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商品粮基地相比,东北平原最显著的优势条件是( ) A. 热量充足,粮食单产高 B. 水资源丰富 C. 市场广阔 D. 土壤肥沃,土地资源丰富 【答案】19. C 20. C 21. D 【解析】 【19题详解】 我国农业生产的耕作制度,自南向北由一年三熟逐渐变为一年一熟,其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我国南方纬度低,热量充足,适宜作物生长的时期长,C对。地形、降水、土壤对作物生长有影响,但不能影响作物熟制,A、B、D错。 【20题详解】 我国北方民居特别重视坐北朝南的方位,其主要原因是北方冬季寒冷,朝南的民居可以获得更多的太阳光照,C对。与帝王思想的影响无关,A错。朝向方位不能节省建筑成本,B错。不能减少雨水对房屋的压力,D错。 【21题详解】 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商品粮基地相比,东北平原最显著的优势条件是以黑土著称,土壤肥沃,土地资源丰富,D对。热量不足,只能一年一熟,A错。水资源比长江流域少,B错。都主要面对国内市场,没有优势,C错。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2017年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此次高峰论坛是“一带一路”提出3年多来最高规格的论坛活动,旨在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2. “一带一路”东部连接快速发展的中国,西部连接发达的欧洲,而中部是亟待发展的中亚、南亚等地区,东、中、西部的经济具有互补性,表现( ) ①东部能源需求增强,需要加强对外合作 ②中亚油气丰富,需要寻求消费市场 ③西部经济发达,需要引进大量人才 ④南亚农业发达,需要扩大粮食出口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23. “一带一路”的西端是世界乳畜业发达地区,其最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是( ) A. 政策大力支持 B. 市场需求量大 C. 劳动力资源丰富 D. 气候温和湿润 【答案】22. A 23. B 【解析】 “一带一路”的东、中、西部的经济具有互补性,表现是东部能源需求增强,需要加强对外合作。中亚油气丰富,需要寻求消费市场。欧洲是世界乳畜业发达地区,其最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是城市化水平高,市场需求量大。 【22题详解】 “一带一路”东部连接快速发展的中国,西部连接发达的欧洲,而中部是亟待发展的中亚、南亚等地区,东、中、西部的经济具有互补性,表现是东部能源需求增强,需要加强对外合作,①对。中亚油气丰富,需要寻求消费市场,②对。西部是欧洲,经济发达,人才众多,③错。南亚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农业水平低,④错。A对,B、C、D错。 【23题详解】 “一带一路”的西端是世界乳畜业发达地区,其最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是城市化水平高,市场需求量大,B对。乳畜业是随着城市发展而兴起的,政策支持、劳动力资源丰富不是主要原因,A、C错。气候温和湿润是自然条件,D错。 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4. 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 ) A. 产业结构调整 B. 原材料枯竭 C. 市场需求减小 D. 企业竞争加剧 25. 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 ) A. 资金充足 B. 劳动力成本低 C. 产业基础好 D. 交通运输便捷 【答案】24. A 25. C 【解析】 【24题详解】 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产业结构调整,中心城区以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为主,A对。与原材料枯竭、市场需求减小无关,B、C错。企业竞争加剧不是主要原因, D错。 【25题详解】 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历史悠久,产业基础好,C对。佛山的资金充足,交通运输便捷,A、D错。瓷业不是劳动力指向型产业,B错。 二、综合题。 26.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资料一:新疆是我国最大的番茄产区。产自该地区的番茄病虫害少、霉菌少、番茄红色素含量高,是加工番茄制品的上等原料。许多番茄制品企业到新疆投资建厂,为国际知名番茄制品公司提供大包装的初加工番茄制品。 资料二:近年来,天津成为了新疆番茄制品与国际市场的番茄制品中转站。新疆出产的番茄产品有90%通过天津出口到多个国家和地区。随着出口额的提高,许多新疆的番茄制品厂企业在天津设立分厂和销售中心,使新疆的红色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1)简析图中南部地区多季节性河流的原因。 (2)简析图示地区种植番茄的有利条件。 (3)简析天津成为内陆番茄制品与国际市场中转站的有利条件。 (4)近几年新疆南部盆地地区荒漠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简析其原因。 【答案】(1)地处内陆,离海洋远,降水少,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季多冰雪融水,河流水量大;冬季气温低,冰雪融水量少,河流断流。 (2)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积累;有灌溉水源;夏季温度较高,热量充足;生态环境好,产品污染少;(写出其中3点,3分)但水源不足限制大规模的发展。 (3)地理位置优越,有良港,便于出口;与新疆有铁路连接,方便运输;经济水平高,商业、服务业发达,配套设施完善等。 (4)人口增加;农业灌溉用水增大;人们过度取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大面积植被枯死,土地荒漠化加剧。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地理区域分析。(1) 图中南部地区多季节性河流与区域降水少、水源主要是冰雪融水,夏季融水量大水多,冬春融水少出现断流有关。 (2) 图示地区种植番茄的有利条件从气候中的光热、温差及区域生态环境较好等方面分析即可。(3) 天津成为内陆番茄制品与国际市场中转站与天津港口条件、直辖市、交通、科技等条件优越有关。 (4) 近几年新疆南部盆地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与经济发展、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有关。 (1) 图中区域地处内陆,离海洋远,降水少,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季多冰雪融水,河流水量大;冬季,图中南部地区气温低,冰雪融水量少,河流断流,因此区域多季节性河流。 (2) 图示地区位于西部内陆,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积累;有灌溉水源;夏季温度较高,热量充足;生态环境好,产品污染少;但水源不足限制大规模的发展,本题只要求有利条件。 (3) 天津位于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有良港,是个港口城市,便于出口;天津与新疆有铁路连接,方便运输;天津属于直辖市,经济水平高,商业、服务业发达,配套设施完善等,这些条件使天津成为内陆番茄制品与国际市场中转站。 (4) 近几年新疆南部盆地地区随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农业灌溉用水增大;人们过度取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大面积植被枯死,最终导致土地荒漠化加剧。 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数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如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 (1)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2)分析叶尼塞河泥沙含量较多,而鄂毕河泥沙含量较少的原因。 (3)通常,大河河口的鱼类资源丰富,但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相对较少。说明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较少的原因。 【答案】(1)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量小;下部土层冻结(永冻层),阻滞水分下渗;(凌汛等导致)河水泛滥(2)叶尼塞河支流多流经中西伯利亚高原,(河床比降大)流速快,侵蚀强,增加了河流含沙量。鄂毕河主要流经平原,流速慢,泥沙沉积,含沙量少(3)鄂毕河河口区纬度高,水温低,鱼类生长慢。结冰期长,鱼类存活率偏低。鄂毕河流经沼泽,营养物质被植物吸收,河水中营养物质严重缺乏,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北冰洋营养物质和饵料较为贫乏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湿地的相关知识。可以比照三江平原成为中国最大沼泽地的原因来答题。沼泽的特征就是积水,联系影响沼泽的形成因素分析。从地形条件分析,该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导致积水;因地处高纬度,气温低,蒸发弱,易导致积水;因温度低,下部土层冻结,阻滞水分下渗,使地表积水;河流因水位上涨,使两岸积水。 (2)含沙量大小受河流流域内水土流失的影响。叶尼塞河支流多流经中西伯利亚高原,流速快,侵蚀强,水土流失严重,使河流含沙量大;鄂毕河主要流经平原,流速慢,主要表现为流水沉积,水土流失少,含沙量小。 (3)联系题干材料分析,结合影响鱼类生长的因素分析。从鱼类的生长环境分析,鄂毕河河口区纬度高,水温低,鱼类生长慢。结冰期长,鱼类存活率偏低。从鱼类的饵料分析,鄂毕河流经沼泽,营养物质被植物吸收,河水中营养物质严重缺乏,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饵料少;鄂毕河流域水土流失较少,河流中营养物少,导致河口营养物质缺乏,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饵料较为贫乏。 【考点定位】 【名师点睛】湿地的相关知识。可以比照三江平原成为中国最大沼泽地的原因来答题。河流水文特征主要从水量大小,水位的变化、河流的含沙量、结冰期、水能等方面来分析,其中河流的含沙量取决于河流流经地区的土质情况,植被覆盖状况,侵蚀作用强弱,流速快慢等。鱼类资源的差异性原因,因从当地气候、温度、营养物质等因素的影响。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 包兰铁路自包头至兰州,全长990千米,全线有140千米在沙漠中穿行。其中在中卫和甘塘间经过腾格里沙漠(如下图所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风沙活动严重影响了列车运行;后来采取了下图的草方格固沙、治沙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据调查发现,图中这片位于宁夏平原南端的绿洲部分地区退化严重。 材料二 草方格沙障是用大量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流动沙丘上扎设成方格状的挡风墙,以削弱风力的侵蚀。施工时,先在沙丘上划好施工方格网线,再将修剪均匀整齐的麦草或稻草等材料横放在方格线上,用工具从中部插下约15厘米,并使草的两端翘起,露出地面的高度约20厘米~25厘米;再用工具拥沙埋掩草方格沙障的根基部。每隔几年,草方格要进行维护或者重新铺设。该工程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 (1)图中绿洲地区农业发展的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哪些? (2)推测部分绿洲退化的可能原因。 (3)简析草方格沙障能够防沙、治沙的原因。 (4)鉴于草方格沙障优良的治沙功能,有人建议可在西北大规模发展,你是否支持,并说明理由。 【答案】(1)靠近黄河,灌溉水源丰富;多晴天,昼夜温差大,夏季光热充足;位于黄河冲积形成的宁夏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2)过度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加剧;过度开垦导致植被被破坏,土地沙化;受全球变暖的影响,蒸发加剧,土壤变干、退化;绿洲西部紧邻腾格里沙漠,风沙侵蚀严重。 (3)草方格沙障能增加地表粗糙度,降低风速,减少风沙对沙丘表面的吹蚀(2分) 植物秸秆还能够使土壤保持水分,利于固沙植物成活。 (4)支持。理由:草方格沙障的原料为作物秸秆以及芦苇等,来源丰富;原料绿色环保,工程对环境负面影响小;标本兼治,工程固沙、治沙的效果良好。 反对。理由:大规模建设草方格沙障会消耗过多的秸秆等材料,成本高;施工过程较复杂,劳动力需求量多;沙障维持时间较短,需不断进行更新及维护,难度较大。 【解析】 本题以我国西北地区为背景区域,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土地退化的原因以及措施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主要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方面进行分析。该地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多晴天,昼夜温差大,夏季光热充足;而且该地靠近黄河,灌溉水源丰富;位于黄河冲积形成的宁夏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2)绿洲的退化主要是指土地的退化,该地位于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引黄河水发展灌溉农业,但由于长期的过度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土壤盐碱化加剧;由于盲目扩大农业面。因此导致植被破坏,土地沙化;受全球变暖的影响,蒸发加剧,土壤变干、退化;绿洲西部紧邻腾格里沙漠,风沙侵蚀严重。 (3)采用麦草方格沙障,可以使移动的沙丘防止沙子继续往风向吹拂的方向移动,这就起到防沙固沙的作用。原因是麦草方格纱帐具有一定的重量,可以使沙子受风力侵蚀的作用减小,就降低了沙子往前移动的动力,所以降低风速。植物秸秆还能够使土壤保持水分,利于固沙植物成活。 (4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以表达不同的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就可以。如果支持就从有利条件和有利影响来进行分析,如果反对就从不利条件和不利影响等方面来进行分析。草方格沙障的原料为作物秸秆以及芦苇等,来源丰富;原料绿色环保,工程对环境负面影响小;而且标本兼治,工程固沙、治沙的效果良好。但是,大规模建设草方格沙障会消耗过多的秸秆等材料,成本高;施工过程较复杂,劳动力需求量多;沙障维持时间较短,需不断进行更新及维护,难度较大。 点睛:土地荒漠化防治的对策: 1.宏观措施 ①广泛深入地开展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思想认识水平。关心、爱护环境,自觉地参与改造和建设环境,形成全社会的风尚。 ②完善法律法规,强化执法监督,依法保护环境,促进荒漠化防治。 ③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的过速增长,不断提高人口素质。 ④发展荒漠化地区的各类科教事业。培养基层的科技技术力量,尽快完善农村科技市场,搞好科技服务,提高荒漠化地区群众的文化技术素质。 ⑤建立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投资机制和符合现阶段国情的经营机制。 ⑥建立先进的荒漠化动态监测与预报系统,搞好决策,搞好信息管理与服务。 ⑦在荒漠化地区开展持久的绿色革命,以加速荒漠化过程逆转,逐步改善农业生态系统的基础功能。 ⑧加强防治荒漠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争取资金与外援。 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市场要求合理配置农、林、牧、副各业比例,积极发展养殖业、加工业,分流农村剩余劳动力,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⑩优化农牧区能源结构,大力倡导和鼓励人民群众利用非常规能源,如风能、光能,以减轻对林、草地等资源的破坏。 2.技术措施 (1)生物措施 ①封沙育林育草,恢复天然植被 实行一定的保护措施(设置围栏),建立必要的保护组织(护林站),严禁人畜破坏,给植物以繁衍生息的时间,逐步恢复天然植被。封育同时可以加以人工补植补种和管理,加速生态逆转。 ②飞机播种造林种草固沙 飞播具有速度快、用工少、成本低、效果好的特点,尤其对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偏远荒沙、荒山地区恢复植被意义更大。飞播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有:预测气候,选择立地条件,确定适宜的播区,确定适宜的播量,种子处理技术,防治鸟兽病虫害,封禁保护等。 ③通过植物播种、扦插、植苗造林种草固定流沙 直播造林固沙:在草原流沙上播种,保证幼苗达到一定密度,一定高度,一定面积,就可以把风蚀变为沙埋的植物群体,使沙丘固定。直播成功的植物种主要是花棒、杨柴两个沙生先锋植物。可撒播,也可条播或穴播。 植苗造林固沙:在干旱草原流动沙地采用适当深植和合理密植的方法使沙地固定。 插扦造林固沙: ④建立风沙区防护林体系 干旱区绿洲防护体系:一是绿洲外围的封育灌草固沙带,二是骨干防沙林带,三是绿洲内部农田林网及其他有关林种。 沙地农田防护林:半湿润地区降雨较多,条件较好,可以乔木为主,主带距350m左右。半干旱地区东部条件稍好,西部为旱作边缘,条件很差,沙化最严重。 ⑤沙区牧场防护林 护牧林营造技术:树种选择要注意其饲用价值,东部以乔为主,西部以灌为主。主带距取决于风沙危害程度。造林密度取决于水分条件,条件好可密些,否则稀些。 (2)工程措施 沙障固沙:用枝条、柴草、秸秆、砾石、黏土、板条、塑料板及类似材料在沙面设置各种形式的障碍物,以控制风沙流方向、速度、结构,达到固沙、阻沙、拦沙、防风、改造地形等目的。沙障作用重大,是生物措施无法替代的。 根据防沙原理和设置方法不同,沙障可分为平铺沙障和直立式沙障两类。平铺式沙障是固沙型沙障,利用柴草秸秆、卵石、黏土等全面或带状平铺沙表层,隔绝风与沙表层的接触,造成风虽过而沙不起的效果。原地固定流沙,保护植物生长,但对风沙流中的沙粒阻截作用不大。这种措施在东部地区作用较大,在西部地区影响水地水分,但有利于沙土改良。立式沙障为积沙型沙障,风沙流遇上任何立式沙障,风速都会下降,风挟带的沙粒就会沉积一部分在沙障前后,从而减少输沙量。多行配置立式沙障可起到固定障间沙表层和拦截运行中沙粒的作用。 化学固沙措施:将稀释了的有一定胶结构的化学物质,喷洒于流沙表面,水分迅速下渗,化学物则滞留在一定厚度(1~5mm)沙层间隙中,形成一层坚硬的保护壳,以增强沙表层抗风蚀能力,达到固沙目的。 风力治沙:是以输出为主的治沙措施,减小粗糙度,使风力加强,风沙流呈不饱和状态,造成拉沙和地表风蚀的效果。 农业措施:一是发展水利,扩大灌溉面积,增施肥料,改良土壤;二是防风蚀旱农作业措施,带状耕作、伏耕压青、种高秆作物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