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3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天津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地理试题
天津一中2019—2020高三二月考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将答案填涂在答题纸内) 挪威北部岛屿夏日岛(约69°39' N)的岛民们,大约从每年5月18日开始,都会抛开传统的时间规范,尽情享受夏季时先。近年来,岛民们希望能正式宣布成为“无时区”,摆脱传统的营业时间,成为全球第一个没有时间限制的区域。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每年夏日岛岛民们抛开传统时间规范,尽情享受夏季时光的时间约为 A. 30天 B. 50天 C. 70天 D. 90天 2. 夏日岛岛民们在享受夏季时光期间,可能在该岛观察到的地理现象是 A. 太阳整日悬挂在天空上 B. 硬叶林植被郁郁葱葱 C. 太阳方位全天位于正北 D. 日出时间变得越来越晚 【答案】1. C 2. A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材料判断,夏日岛极昼开始的时间约为每年的5月18日。据此推测,该岛极昼结束的时间约为每年的7月26日,大约持续70天。因此,该岛岛民能尽情享受夏季时光的时间约为70天。故选C。 【2题详解】 A.根据上题分析,该期间该岛处于极昼状态,故可观察到太阳整日悬挂在天空上,A正确; B.根据该岛的纬度信息判断,该岛处于北极圈内,属于极地气候,不可能出现硬叶林,B错误; C.此期间,该岛只有在子夜时才能观察到太阳位于正北方向,C错误; D.此期间,该岛出现极昼现象,不可能有日出日落的现象,D错误。故选A。 【点睛】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为例,某地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开始的时间至夏至日(或冬至日),该时间长度约为该地全年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的时间长度的一半。 谚语“瑞雪兆丰年”是指适时、适量的冬雪预示着来年是丰收之年,对春耕播种以及冬小麦返青都很有利。降雪是固态降水,常出现在气温低于0℃的地区,雪中含有丰富的氮化物。 据此完成问题。 3. “瑞雪兆丰年”谚语最有可能创作于() A. 东北地区 B. 长江三角洲 C. 华北地区 D. 珠江三角洲 4. “瑞雪”覆盖对土壤温度产生影响的主要原理是,“瑞雪”() A. 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B. 阻挡了地面辐射 C. 削弱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D. 增强了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答案】3. C 4. B 【解析】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特征的判断。题中四个地区中,华北平原为我国冬小麦主要种植区,C正确。东北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主要种植春小麦;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主要种植水稻。故排除A、B、 D。故选C。 【4题详解】 覆盖在土壤上的雪是比较松软的,里面藏了许多不流动的空气,空气是不传热的,因此可以有效阻挡了地面辐射,故B正确。积雪与削弱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和增强了大气逆辐射无关;增强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会造成土壤温度过低,不能体现“瑞雪”的价值。故A、C、 D错误。故选B。 一种符号可以表示不同地理事物,下图PQ表示一种地理事物,M、O、N位于同一直线上,回答下列各题。 5. 若PQ表示某地区近地面低压槽上的锋线,且N地吹西南风,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M、O、N三地气压值相等 B. M地气压值高于N地 C. M地的风力小于N地 D. M地的气温低于N地 6. 若PQ表示山区某一河流,河谷的等高线向Q方向弯曲,M地的地表水向东注入河槽,N地地表水向北流注入河槽,两地地表水同时到达该河流的出口断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仅考虑地形因素,M地向东到河道缓于N地向北到河道 B. 据材料可判断该地位于北半球温带,且N地处于阳坡 C. 仅考虑植被因素,M地周边差于N地周边 D. 该河流大致由东北流向西南 【答案】5. D 6. 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天气系统和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知识。 【5题详解】 读图,若PQ表示某地区近地面低压槽上的锋线,且N地吹西南风,说明P地是低压中心,且风向向右偏,图示位于北半球锋面气旋的左侧,是冷锋。则M地位于冷气团一侧,M地的气温低于N地。故D项正确。A项,M、O、N三地气压值不一定相等。故A项错误。B项、C项,图中没有等压线,不能判断M地气压值高于N地、M地的风力小于N地。故B项、C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6题详解】 仅考虑地形因素,M地向东距河流较近,流速慢,所以M地向东到河道缓于N地向北到河道。故A项正确。D项,根据题目信息,若PQ表示山区某一河流,河谷的等高线向Q方向弯曲,则Q地的地势高,该河流大致由Q流向P,即由西南流向东北。故D项错误。B项,据材料不能判断该地位于北半球温带,且N地处于阳坡。故B项错误。C项,两地地表水同时到达该河流的出口断面,M地距离河口较近,说明M地坡度较小,仅考虑植被因素,M地周边优于N地周边。故C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点睛】根据材料中的低压槽与锋线,结合风向,判断低压中心位置,锋面气旋所在半球。没有等压线分布状况,不能比较气压高低,风力大小。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河流在相同时间,流过的距离长,说明流速快,流经区的坡度大。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7. 图甲中能反映图乙中陆地水体相互关系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③ 8. 这种陆地水体相互关系可能发生在( ) A. 里海沿岸 B. 青海湖沿岸 C. 密西西比河下游 D. 黄河下游 【答案】7. A 8. D 【解析】 【7题详解】 由图乙可看出,不管是枯水位还是洪水位都是位于隔水层之上;先看洪水位线,可看到地表水水位高于含水层(地下水)水位,地表水补给地下水;再看枯水水位线,地表水水位也高于含水层(地下水)水位,同样是地表水补给地下水;所以不管是洪水期还是枯水期,地表水位都高于地下水,图甲中的①与之相符,故A正确。 【8题详解】 黄河下游为地上河,始终为河流水补给地下潜水。结合上题分析可知D正确。 【点睛】地下水与地表水可以互补,补给情况主要取决于水位高低。地下水水位高于地表水则地下水补给地表水,反之地表水补给地下水。 某河流两河段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9. 甲乙丙丁四地中沉积作用最强的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0. 关于①②两河段河流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 两河段流向均为自西向东 B. 两河段都是地上河 C. ①河段比②河段流速慢 D. ①河段比②河段沉积物颗粒大 【答案】9. C 10. D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主要沉积作用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弯曲的河道一般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图示乙、丙两处为凸岸,主要表现为堆积作用;从海拔上可以看出,①段落差大,②河段落差小,则②河段更容易堆积,因此沉积作用最强的应该是丙地;故符合题意的选项C,ABD错误。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河流特征的分析读图分析可知,①段落差大且河水流速快,因此搬运能力强,则沉积物的颗粒较大,而②河段河床海拔低于两侧,则不会是地上河,同时②河段图示没有显示东西高度,所以难以判断河流的流向,故符合题意的选项为D,ABC错误。 下图所示区域在18°S太平洋附近,L示意流经沿岸的洋流。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1. 下图是海洋表层海水温度与洋流关系示意图,图中a、b、c为等温线,a>b>c,箭头表示洋流流向。上图中L处的洋流与下图中所示的洋流相符合的是 A. B. C. D. 12. 下列对L洋流沿岸地区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沿岸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 B. 附近有寒暖流交汇形成的大渔场 C. 秘鲁首都是闻名的“无雨城” D. 空气干燥,雨雾很少 【答案】11. B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图中所示区域在18°S附近,L示意流经沿岸的洋流,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环流为逆时针,大洋东部为寒流,洋流流向为自南向北,A、C选项水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为北半球,不合题意;B项为南半球自南向北流动的寒流,符合题意;D项为由北向南流的暖流,不合题意,故选B。 【12题详解】 根据纬度位置及海陆轮廓判断L为南太平洋东侧的秘鲁寒流,沿岸的气候类型是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不易发生水土流失问题,A错误;受强大的寒流影响,水温偏低,以冷性鱼类为主,B错误;寒流对沿岸气候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沿岸形成热带沙漠气候,秘鲁首都形成闻名的“无雨城”,C正确;受沿岸寒流的影响,沿海多海雾,D错误。故选C。 13.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图中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变化.褶皱是因为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使得岩层出现一系列弯曲变形,它包括背斜和向斜.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在内力作用下,背斜形成山岭、向斜形成谷地;在外力作用下,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裂隙发育,易被侵蚀反而形成谷地、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紧实,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断层是岩层受到挤压力过大或者张力作用,使得岩层发生断裂,出现断裂面,并且在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有错动和位移,形成断层.断层一侧的岩层下降会形成谷地,上升则会形成断块山,通常伴有陡崖。 【详解】图中岩层的埋藏深度是指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而地面就是地形剖面线,岩层的埋藏深度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结合海拔和深度数据分析,看出岩层的走向,判断①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而①的地形剖面线看出是中间低,两边高,所以是谷地;根据海拔和深度数据分析,看出岩层的走向,判断②是向斜谷,③处岩层发生错位,是断层;④处从地形剖面线看出是中间低,两边高,所以是谷地,判断④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而④的地形剖面线看出是中间低,两边高,所以是谷地。综上分析①④正确,故选D。 14.读下图,岩石产生的先后顺序是[Failed to download image : null] A. 1-2-3-4 B. 1-4-2-3 C. 4-1-2-3 D. 3-2-1-4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岩石形成的顺序。依据图例,1、2、3岩石均为沉积岩,一般而言,沉积岩越往下的岩层形成时间越早。4为侵入岩,为岩浆侵入其他岩石(该图为1、2、3沉积岩层)后冷却凝固形成,故其形成时间最晚,故先后顺序为1-2-3-4。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故选A。 15.巴丹湖位于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的东南边缘。地质历史时期,该湖所在地区风向多变,影响着巴丹湖的地貌演化,并造就了不同的湖泊形态。下图示意巴丹湖的地貌演化过程,据此推断I、Ⅱ、III阶段的盛行风向分别是 A. 西南风;东南风;西南风 B. 西南风;东南风;东北风 C. 东北风;西北风;东北风 D. 东北风;西北风;西南风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风力地貌:在干旱地区,风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非常明显。风力扬起沙石,吹蚀地表,形成风蚀蘑菇、风蚀洼地等风蚀地貌。风在搬运沙尘的过程中,当风力减小或气流受阻时,风沙就会沉积,形成沙丘、沙垄等风积地貌。根据新月形沙丘的迎风面为缓坡、背风坡为陡坡的规律可知阶段Ⅰ为东北风,阶段Ⅱ为西北风,阶段Ⅲ为西南风。故选D。 “玉中之王”和田玉是中元古代晚期古海洋中的白云岩(镁含量较高的碳酸岩)在高温高压特殊环境下重结晶形成的。下图是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甲→戊”表示岩浆和三大类岩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和田玉属于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7. 和田玉形成过程可以简单概括为 A. (b1+b2)→a B. (e1+e2)→d C. e1 D. e2 【答案】16. D 17. C 【解析】 本题组考查地壳物质循环,根据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关系即可作答。 【16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和田玉是中元古代晚期古海洋中的白云岩(镁含量较高的碳酸岩在高温高压特殊环境下重结晶形成的,故和田玉的基础岩类是沉积岩,形成时的盐类是变质岩。据图,戊为风化物形成,为沉积岩,丁为变质岩,选D。 【17题详解】 根据材料,和田玉的形成过程可以简单概括为沉积岩转变为变质岩的过程,与图中e1相吻合。选C。 【点睛】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图为塔里木盆地边缘某山地两坡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8. 图中( ) A. 甲表示北坡,乙表示南坡 B. 丙表示草甸草原带 C. 甲表示东坡,乙表示西坡 D. 丙表示温带荒漠带 19. 导致该山地甲、乙两坡垂直带谱复杂程度存在明显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 降水 B. 气温 C. 相对高度 D. 山顶海拔 20. 造成乙坡缺少森林分布主要原因是( ) A. 纬度高,气温低 B. 海拔高,气温低 C. 地形封闭,降水少 D. 为阴坡,光照不足 【答案】18. D 19. C 20. C 【解析】 【18题详解】 塔里木盆地南缘为昆仑山、阿尔金山,北缘为天山。读图可知,该山峰甲坡山麓海拔为4600米左右,乙坡山麓海拔为1300米左右,甲、乙两坡山麓海拔差异显著,由此可判断该山峰属于昆仑山,昆仑山大致为东西走向,山脉南侧为青藏高原,北侧为塔里木盆地,因此南坡的地面高度要远高于北坡,故甲表示南坡,乙表示北坡;昆仑山北坡山麓为塔里木盆地边缘,该盆地较为封闭,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气候极为干旱,属于温带荒漠气候,丙表示温带荒漠带,D正确。 【19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乙两坡相比,乙坡相对高度较大,自然带谱较复杂,导致该山地甲乙两坡垂直带谱复杂程度存在明显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相对高度,C正确。 【20题详解】 乙坡为昆仑山北坡,位于塔里木盆地南部,该盆地较为封闭,水汽难以进入,导致乙坡降水少,因而缺少森林分布,C正确。 【点睛】 影响自然带谱的多少因素 (1)山体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 (2)山体海拔——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 (3)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 二、综合题: 2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阿克苏河位于塔里木盆地的北缘,发源于天山中段西部南麓地区,是天山南麓径流量最大的河流,也是唯一向塔里木河干流常年输水的源流,其补给水量占塔里木河源流补给量的73%。据统计,1959~2010年阿克苏流域冰川面积减少了约380.1km2,面积变化率为-22.5%,冰川总储量共减少了15.79km3,亏损率5.49%,相比之前冰川消融速度加快。下图为阿克苏河流域示意图。 (1)指出阿克苏河流域干流源头附近和下游的气候特征。 (2)分析1959~2010年阿克苏河流域冰川消融速度加快的原因。 (3)推测未来阿克苏河上游沙里桂兰克水文站监测的径流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答案】(1)干流源头附近:全年气温较低,年降水量较大。下游:冬冷夏热,降水少(蒸发量大,日照时间长)。 (2)近60年来全球气温上升速度加快,加速山区冰川消融;山区降水形式由降雪向降雨转变的几率增大,降雪量减少,导致冰川的物质来源减少;冰川消融使得原冰雪覆盖区域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反射率降低,从而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量,加剧高寒山区的升温速度,加速山区冰川消融。 (3)变化:径流量先增加后减少。原因:气温升高,流域山区冰川消融量增大,蒸发加大,致使降雨量增加,导致阿克苏河径流量先增加;随着气温的持续升高,流域山区冰川持续消融,达到高峰后,导致径流量转为减少。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阿克苏河为背景,考查流域气候特征的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冰川的影响及河流水文特征的判断。 【详解】(1)本题考查气候特征的分析,阿克苏河位于塔甲木盆地的北缘,发源于天山中段西部南麓地区,其干流源头附近因纬度高、地势,全年气温较低,但处于山地迎风坡,年降水量较大。阿克苏河下游注入塔里木河,下游地区大陆性更为显著,气候冬冷夏热,降水少。 (2)1959-2010年阿克苏河流域冰川消融速度加快与近些年全球气候变化有关,主要是自然原因导致的,近60年来全球气温上升速度加快,加速山区冰川消融;山区降水形式由降雪向降雨转变的几率增大,降雪量减少,导致冰川的物质来源减少;冰川消融使得原冰雪覆盖区域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反射率降低,从而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量,加剧高寒山区的升温速度,加速山区冰川消融。 (3)湖泊的水文特征包括:水量大小、水位(面积)变换情况、含沙量大小、结冰期有无与长短、汛期季节长短、补给方式、含盐量高低、内流湖(外流湖)等。水文监测的径流量的变化可能是径流量先增加后减少,这与全球变暖导致的冰川融化量先增后减有关,早期,由于全球变暖,流域山区冰川消融量增大,降雨量增加,阿克苏河径流量先增加;随着气温的持续升高,流域山区冰川持续消融,达到高峰后,导致径流转为减少。 2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5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华山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北临坦荡的渭河平原,南依秦岭,海拔2 154.9 m,壁立千仞,以险峻称雄于世。下图为秦岭、渭河平原剖面示意图。 材料二 据考证,渭河平原形成后,不仅有黄土堆积其间,渭河及其两侧支流也携带大量泥沙填充淤积其中。 (1)指出秦岭与渭河平原所在岩体的相互运动关系。 (2)推测华山的地质构造类型并分析其挺拔险峻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以渭河平原为例说明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答案】(1)秦岭所在岩体相对上升,渭河平原所在岩体相对下降。 (2)华山为断块山。华山位于秦岭北部,岩体相对上升,其北坡形成大断崖。 (3)地表形态的塑造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使渭河平原断裂陷落形成谷地(低地);外力(风力、流水等)作用将沉积物搬运过来填充其中,形成肥沃的平原。 【解析】 整体分析:该题以秦岭、渭河平原剖面示意图为材料,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读图可知,该地区是断层,该处断层的位移以垂直方向为主,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山岭或高地。 (2)由材料一可知,华山位于秦岭北部,处于断层上升的一侧,为断块山,在断层处坡度陡峭,所以华山一侧挺拔险峻。 (3)从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地表形态是内力(使渭河平原断裂凹陷)与外力(搬运沉积物填充凹陷)共同作用的结果。 23.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云南苍山洱海地区山清水秀、林茂粮丰,大理古城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1)图中A地、B地的地貌分别为______、______,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分别说明它们形成的主要过程。 (2)如果在洱海西岸大规模建设住宅,可能对地理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答案】(1)断块山 洪积—冲积平原 内力作用形成断层,断裂面两侧岩体以垂直方向运动主,A侧岩体相对上升,形成断块山;B侧岩体相对下降,形成谷地,同时流水等外力不断将风化、侵蚀产物搬运到谷地边缘堆积,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2)占用耕地和湿地,影响农业生产,湿地功能减弱、效益降低,人口增多,林地遭到破坏,入湖污水增多,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灾害增多,环境质量下降,不利于大理古城的保护,人地关系恶化。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云南苍山洱海地区地质构造成因及地貌的形成以及湿地破坏带来的危害等知识点。 【详解】 (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A地、B地的地貌分别为断块、洪积—冲积平原,从图中断层陡坡范围可知A地、B地分别为断层的两侧,A侧岩体相对上升,形成断块山;B侧岩体相对下降,形成谷地,同时流水等外力不断将风化、侵蚀产物搬运到谷地边缘堆积,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2)根据材料二中提示“山洱海地区山清水秀、林茂粮丰,大理古城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如果在洱海西岸大规模建设住宅,则这些将被破坏,对地理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从湿地减少、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污染、环境质量下降等方面来回答。占用耕地和湿地,影响农业生产,湿地的功能减弱、效益降低,人口增多,林地遭到破坏,入湖污水增多,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灾害增多,环境质量下降,不利于大理古城的保护,人地关系恶化。 24.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景观的分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1)甲、乙两地虽然气候类型相同,但是两地的植被景观却略有差异。从两地全年降水分配差异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2)丙地虽然远离赤道,但是自然带类型却与甲、乙两地的相同,简析其原因。 【答案】(1)甲地降水年内分配差异较大,7、8、9月多,12、1、2月少;而乙地全年降水均匀,因此造成两地植被景观差异。 (2)该地处于迎风坡,终年受东南信风带来的海洋水汽影响;沿岸有马达加斯加暖流常年流经,因此丙地的自然带类型与甲、乙两地相同。 【解析】 (1)甲乙两地均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根据图2中甲乙两地气温、降水图可知,甲地降水年内分配差异较大,7、8、9月多,12、1、2月少,而乙地全年降水均匀,因此造成两地植被景观的差异。 (2)因为丙地与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相同,都是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但据左图可知, 丙地处于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处于迎风坡,终年受东南信风带来的海洋水汽影响和沿岸暖流的影响,形成高温多雨热带雨林气候,所以丙地虽然远离赤道,但自然带类型却与甲、乙两地的相同。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