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3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大板三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大板三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北京时间2019年11月14日7时30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器悬停避障试验在河北省怀来县完成,此次试验是我国火星探测任务首次公开亮相。据此分析家住纽约(西五区)的华人张先生观看直播的当地时间是( ) A. 14日18:30 B. 14日18:00 C. 13日18:30 D. 13日18:00 【答案】C 【解析】 【详解】北京时间是东八区,与纽约西五区相隔13个小时。北京在东,纽约在西,北京时间2019年11月14日7时30分,经计算西五区区时为2019年11月13日18时30分,C对。故选C。 2.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A. 大气湿度增高 B. 大气降水增多 C 近地面风速增大 D. 气温变率增大 【答案】D 【解析】 本题组以珠江三角洲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引起的地理环境变化为背景,分析判断湿地减少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该地基塘转为建设用地,会导致湿地面积减少,蒸发到大气中的水汽量减少,大气湿地降低,大气降水减少,大气比热容减小,气温变率增大,地面摩擦力增大,近地面风速减小,故答案A,B、C错误,选D。 页岩气是蕴藏于页岩层可供开采的天然气资源,中国地质调查局在2016年7月7日宣布,在贵州遵义发现一个储量达千亿立方米以上的页岩气田。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 页岩气存在于( )中 A. 岩浆岩 B. 变质岩 C. 侵入岩 D. 沉积岩 4. 页岩气按能量来源,属于 ( ) A. 太阳能 B. 核能 C. 地热能 D. 潮汐能 【答案】3. D 4. A 【解析】 【3题详解】 页岩气是蕴藏于页岩层可供开采的天然气资源,页岩是沉积岩,沉积岩就是经过外力作用的过程形成的,所以页岩气储存在沉积岩中,D对。岩浆岩由地壳深处的岩浆侵入或喷出地表冷凝结晶形成的岩石,排除A和C。变质岩是地壳中早先形成的岩浆岩、沉积岩及早先形成的变质岩在岩浆活动、构造活动等一系列内力地质作用的影响下,经较高温度和压力变质而形成的新的岩石,排除B。故选D。 【4题详解】 材料中叙述,页岩气是蕴藏于页岩层可供开采的天然气资源。按其形成和来源分类: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如:太阳能、煤、石油、天然气(页岩气)、水能、风能、生物能等,A对。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如:核能、地热能,排除B和C。天体引力能,如:潮汐能,排除D。故选A。 读下列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5. 若该图为海滨地区海陆风模式示意图,且A表示海洋,B表示陆地,则此图②所示情形( ) A. 白天的海风 B. 夜晚的海风 C. 白天的陆风 D. 夜晚的陆风 6. 若该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关于四地气温、气压叙述,正确的是( ) A. 气温:A>B>C>D B. 气温:B>A>D>C C. 气压:A>B>C>D D. 气压:B>A>C>D 7. 若该环流为三圈环流的中纬环流,则②为( ) A. 极地高气压带 B. 副热带高气压带 C. 西风带 D. 信风带 【答案】5. A 6. C 7. C 【解析】 【5题详解】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白天海洋上形成高压,陆地上形成低压,白天吹海风;夜晚,陆地上形成高压,海洋上形成低压,夜晚吹陆风。图中风由海洋吹陆地,故A正确。 【6题详解】 同一水平面上气流总是由高压吹向低压,故A>B;C>D。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气压越低,故A>B>C>D,C对,D错;近地面空气受热,气流上升;空气冷却,气流下沉,故气温B>A,高空D和C气温都很低,不能判断DC气温,故AB错。故选C。 【7题详解】 若该环流为三圈环流的中纬环流,A为副热带高气压带,B为副极地低气压带,AB错;②为盛行西风带,C对,D错。故选C。 读下图,回答问题。 8. 2019年8月超强台风“利奇马”登陆我国,给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带来严重影响。图中各天气系统中,能表示“利奇马”成因的是( ) A. a B. b C. c D. d 9. 古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述的是我国 地区的 现象,是由 天气系统影响形成的天气现象。 A. 长江中下游 梅雨 准静止锋 B. 黄河中下游 梅雨 锋面气旋 C. 淮河中下游 梅雨 反气旋 D. 东南沿海 台风雨 准静止锋 【答案】8. C 9. A 【解析】 【8题详解】 “利奇马”是台风,台风是产生于北半球西太平洋的热带气旋,其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气压向中心辐合上升,C对。a是冷锋,b项是暖锋,d项是反气旋,排除A、B和D。故选C。 【9题详解】 “黄梅时节家家雨”是指梅雨季节,在我国,梅雨季节主要是指每年的5、6月份锋面雨带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长期徘徊形成的雨季,是冷暖气团势力相当形成的准静止锋天气系统影响形成的,A对。其它选项明显不符合题意,对应不上,排除B、C和D。故选A。 下图示意地球表面辐射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各题。 10. 四川盆地是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少的地区,主要原因是( ) A ①较强 B. ②较强 C. ③较强 D. ④较强 11. 深秋初冬时节,晴朗的夜晚多霜冻的主要原因是 A. ①较弱 B. ③较弱 C. ②较强 D. ④较强 【答案】10. A 11. B 【解析】 本题考查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10题详解】 四川盆地由于海拔低,且地形闭塞,不利于水汽的散失,空气中水汽含量多,加上该地多阴天、雾天较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进而导致达到地面的太阳辐射少,因而太阳能资源匮乏,结合图示对应的关系为:①较强,④较弱,②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不影响太阳辐射,故选A。 【11题详解】 晴朗的夜晚多霜冻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秋冬季节气温较低,晴朗的夜晚,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导致气温低,当温度低到0°C以下时,就会出现霜冻。结合图示分析,导致霜冻的主要原因是③较弱,①②④不是主要原因。故选B。 12.读“近地面主要风带示意图”,则表示北半球西风带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读“近地面主要风带示意图”根据纬线位置和风向可以推断:①图代表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A错。②图代表北半球的西风带,B对。③代表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C错。④代表南半球的西风带,④错。故选B。 图1为长江流域H河部分河段示意图,图2为Q点河流水位和P点湖泊水位某年随季节变化曲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3. 图示湖泊水补给河流水的主要季节是 (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14. 7、8月河流与湖泊水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 农业生产用水量大 B. 南水北调调水量大 C. 上游水库的调节 D. 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 【答案】13. C 14. D 【解析】 考查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 【13题详解】 湖泊水和河流之间是相互补给关系,水位高的补给水位低的;从图中看9月~12月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水位,湖泊水补给河流水,主要季节是秋季,C正确。故选C。 【14题详解】 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气候干旱,河流水和湖泊水位低,D正确。故选D。 15.读高空等压面图(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四点的气压①<②<③<④ B. 甲地多晴朗天气 C. 甲地温度高于乙地 D. 近地面气流由甲地流向乙地 【答案】C 【解析】 【详解】海拔升高,气压降低,结合图中等压面形态,图中四点的气压①>②=④>③,A错。高空与近地面气压状况相反,甲地近地面气压低,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B错。同一水平面上,甲地气压低于乙地,温度高于乙地,C对。气流由乙地流向甲地,D错。所以选C。 【点睛】海拔升高,气压降低,结合图中等压面形态,图中四点的气压①>②=④>③。高空与近地面气压状况相反。同一水平面上,甲地气压低于乙地,温度高于乙地。 16.下面四幅图中,气流及其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查热力环流、气压系统与锋面系统等相关知识。 【详解】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A图中,白天裸地处受热上升,草地处温度较低,气流下沉,A错误;B图中是夜晚,陆地气温较低,气流下沉,海洋气温较高,气流上升,形成热力环流,B正确;图中中心气压高,水平方向上气流由中心流向四周辐散,C错误;冷暖气团相遇,冷气团较重,在下方,暖气团较轻在上方,D错误。故选B。 在下图示意的某天气系统中,P1、P2、P3代表数值不等的等压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图示天气系统的气压与气流状况是 A. 低气压、反气旋 B. 高气压、气旋 C. 高气压、反气旋 D. 低气压、气旋 18. 甲~丁四地中最有可能出现晴天的区域是 A. 甲、乙 B. 乙、丁 C. 乙、丙 D. 甲、丁 【答案】17. D 18. C 【解析】 【17题详解】 锋面只能出现在低气压中,低气压气流在水平方向上从周围向中心辐合,因此低压又称气旋。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8题详解】 冷锋降雨集中在锋后,暖锋降水集中在锋前,降水集中在冷气团一侧。根据图示的锋面分布判断,图示为北半球的锋面气旋,冷空气位于锋线北面,故判断甲、丁应位于雨区,乙地和丙地则天气晴朗。C正确,ABD错误。 读“某季节大洋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据图判断,①半岛东部沿海地区该季节的气候特点是( ) A. 进入湿季,高温多雨 B. 进入湿季,低温多雨 C 受东北信风影响,高温干燥 D. 受寒流影响,高温干燥 20. ②海区洋流向东流的主要动力是( ) A. 东北信风 B. 东北季风 C. 西南季风 D. 东南信风 【答案】19. D 20. C 【解析】 【19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容易判断①半岛为索马里半岛,根据北印度洋洋流流向为“冬逆夏顺”的原理,可判断该季节北半球为夏季。索马里半岛东侧的印度洋沿海地区,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为离岸风,形成上升流、寒流,所以①半岛东部沿海地区该季节受寒流影响,高温干燥少雨,所以选D。 【20题详解】 ②海区夏季因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而形成西南季风,吹拂洋流东流。所以选择C。 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回答题。 21. 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A. 降水量增加 B. 蒸发量增加 C. 下渗减少 D. 地表径流减少 22. 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为图1B.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A. Ⅰ、Ⅱ、Ⅲ B. Ⅱ、Ⅰ、Ⅲ C. Ⅲ、Ⅱ、Ⅰ D. Ⅰ、Ⅲ、Ⅱ 【答案】21. C 22. C 【解析】 考查流域的综合开发及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主要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21题详解】 图1中Ⅰ到Ⅲ三个阶段显示两个明显特征,图中植被覆盖率减少,居民点增加,可以推知该地降水量减少,但由于居民点增加,用水量增多,蒸发量会减少,地表径流由于植被的减少,水保持作用减弱,使地表径流增加,因此下渗减少,C正确。故选C。 【22题详解】 读图可以看出流域开发造成植被不断减少,地表失去植被的保护,下渗减少,雨水降落到地面,迅速汇集成地表径流流走,经历相同的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地表径流流量变化逐渐增大,三条流量变化曲线对应该流域三个阶段的顺序应为III、II、I,C正确。故选C。 海水温度距平值表示某一时段内海水平均温度与多年平均温度的偏离值,下图是某时间热带太平洋的表层海水温度距平(单位为℃)示意图。 23. 据图判断,此时的热带太平洋海区 A. 赤道中东部附近海水升温显著 B. 位于东半球的海域升温最明显 C. 南回归线附近海水降温幅度小 D. 日界线附近的海水降温幅度大 24. 以下说法,与图中水温分布情形一致的是 A. 南半球东南信风较强,处于厄尔尼诺现象期间 B. 南半球东南信风较弱,处于厄尔尼诺现象期间 C. 南半球东南信风较强,处于拉尼娜现象期间 D. 南半球东南信风较弱,处于拉尼娜现象期间 25. 图中海水温度的异常,可能导致 A. 南美洲西部飓风活动减弱 B. 澳大利亚大陆东部降水增加 C. 东南亚地区出现暴雨洪涝 D. 秘鲁渔场的捕鱼量明显减少 【答案】23. A 24. B 25. D 【解析】 考查地理图表分析判断能力,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原因及影响。 【23题详解】 读图可知,赤道中东部附近海水升温4℃,升温显著,A对。西半球海域升温明显,B错。南回归线附近海水降温幅度明显,C错。国际日期变更线附近海水降幅不大,D错。故选A。 【24题详解】 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正是南半球的夏季,厄尔尼诺现象是由于南半球东南信风势力较弱引起的,南半球赤道附近吹东南信风,信风带动海水自东向西流动, 分别形成北赤道洋流和南赤道暖流,从赤道东太平洋流出的海水,靠下层上升涌流补充,从而使这一地区下层冷水上翻,水温低于四周,形成东西部海温差。但是, 一旦东南信风减弱,就会造成太平洋地区的冷水上翻减少或停止,海水温度就升高,形成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异常增暖,B正确。故选B。 【25题详解】 在厄尔尼诺年,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南亚次大陆和巴西东北部均出现干旱,而从赤道中太平洋到南美西岸则多雨且飓风活动增多,A、B、C错误;在正常年份,南美洲的西海岸有秘鲁寒流流经,上升流带来丰富的饵料,因而渔场产量很大,厄尔尼诺年,该海域海水温度升高改变了浮游生物和鱼类的生存环境使渔场产量降低,捕鱼量减小,D正确。故选D。 二、综合题(50分) 26.读“太阳光照图”(阴影表示黑夜,非阴影表示白天)和“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光照图中EF线是__________。(晨线、昏线) (2)太阳光照图所示这一天是北半球的__________日(节气),此时太阳直射点刚好位于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a、b、c、d中的__________。这一天,地球处在公转轨道靠近__________(近日点、远日点)附近。 (3)A.B.D三点地球自转角速度__________,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__________。 (4)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__点。 (5)此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 此后一个月北京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_。 【答案】 (1). 晨线 (2). 冬至 (3). d (4). 近日点 (5). 相等 (6). DAB (7). 11:20 (8). 从南回归线向两侧递减 (9). 昼短夜长且昼变长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太阳光照图和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地球运动规律,旨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判断、分析能力。 【详解】(1)结合地球自转方向判断,EF上的点即将进入白昼,故EF为晨线。 (2)由“太阳光照图”可知,该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为北半球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即太阳直射点位于“太阳直射点回归线示意图”中的d点。冬至日这一天,太阳接近近日点。 (3)除南、北极点外,地球表面各点自转角速度都相等,故A、B、D三点的自转角速度相等。在只考虑纬度因素的情况下,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小;由“太阳光照图”可知,A、B、D三点纬度值大小关系为D<A<B,故三点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为D、A、B。 (4)读“太阳光照示意图”,H点的地方时为8时,经度为70°E。北京时间即120°E经线的地方时,120°E经线与70°E经线相差50°,时间相差200分钟,即3小时20分;根据“东早西晚,早加晚减”计算得,120°E经线的地方时为11时20分,故此时北京时间为11时20分。 (5)由小题(1)分析可知,该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因此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结合“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判断,此日过后的一个月内,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动,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渐长,故北京的昼夜状况为昼短夜长且昼渐长。 27.读我国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处地质构造是____________,地形是____________。简要说明甲处地形的成因。 (2)乙处和丙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计划在该地区修建地下隧道,应选在____________(甲、乙、丙)处。请说明理由。 (4)图中①、②、③、④所构成的水循环称作___循环。其中②环节的名称为_______。 (5)在水循环的①、②、③、④四个环节中,与丁地貌成因密切相关的是_______ (填序号)环节。丁处地貌是________,形成该地貌的外力作用是__________。 【答案】(1)向斜 山岭 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 (2)背斜 断层 (3)乙 背斜为天然拱形,不易坍塌,不漏水 (4)海陆间 水汽输送 (5)④ 冲积扇 流水沉积 【解析】 【详解】(1)甲处岩层向下弯曲,其地质构造是向斜,地形是山岭。甲处是向斜,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 (2)乙处岩层向上弯曲,其地质构造为背斜;丙处有明显的断层线,其地质构造分别是断层。 (3)背斜为天然拱形,不易坍塌,不漏水,是修建地下隧道的良好选址地,结合图示应选在乙处。 (4)图中①、②、③、④所构成的水循环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称作海陆间水循环。其中②环节是将海洋上空的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的环节,为水汽输送环节。 (5)丁地貌为山前冲积扇,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因此其形成与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有关,该环节对应图中的④。 【点睛】河流堆积地貌多见于河流中下游地区,包含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等,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河漫滩平原一般分布在中下游地区,三角洲平原分布在河口地区。 28.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 6 月某时的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时,北京盛行______(填上升或下沉)气流,多_____(填晴朗或阴雨)天气,昼夜温差较__(填大或小)。 (2)此时M地风向为____风,与N地相比,M地的风力较____(填大或小),并指出M地风力较大或小的原因_____。 【答案】 (1). 下沉 (2). 晴朗 (3). 大 (4). 东北(风) (5). 小 (6). 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气压分布图的判读。 【详解】(1)读我国部分地区6月某时的气压分布图,北京受到高压中心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气流辐散下沉,所以多晴朗天气;晴朗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小,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昼夜温差大。 (2)等压线图上风向判读,根据气压高低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之后结合地转偏向力造成的偏转可画出M点的风向箭头,为东北风。而风力大小主要由水平气压梯度力决定,即等压线越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所以M处风力较N地较小,因为等压线稀疏。 【点睛】等压线分布图中的天气形势分析: (1)风向判断:直接在图中勾画风向箭头,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高空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与等压线斜交。 (2)风力判断:主要考虑气压梯度大小。同一等压线图中看等压线疏密(密大疏小),不同等压线图中看单位距离上的气压差(既要看气压差的大小,更要注意比例尺的大小)。 (3)天气状况分析:主要考查气流运动特征。低压中心(气旋)因气流上升而多阴雨天气,如台风天气;高压中心(反气旋)因气流下沉而天气晴好,如寒潮、伏旱天气。低压槽附近因冷暖气流交汇而形成锋面(锋面气旋),使天气现象更加复杂,对此问题的分析应从气流的形成原理及气流性质入手加以分析。冷锋雨区在锋线后侧,且区域较狭窄;暖锋雨区在锋线前侧,且区域较宽阔。高压脊控制区域因气流呈现辐散状态,则为晴朗天气。 29.读世界局部区域气候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M、N两地降水的共同特征,并分别说明原因。 (2)根据P地气候资料统计图,描述P地气候特征并分析形成原因。 【答案】(1)全年降水少;原因:M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影响;N深居内陆,受海洋水汽影响小。 (2)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世界局部区域气候分布图为背景,考查气候的差异性。 【详解】(1)M、N两地全年降水少;原因:M地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影响,盛行下沉气流或大陆性气团控制,降水稀少;N地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常年受大陆性气团控制,降水稀少。 (2)读P地气候资料统计图,可以看出,P地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为热带季风气候。P地位于亚洲的中南半岛上,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的影响,形成热带季风气候。 30.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河段称“地上河”。黄河乙河段为世界著名的“地上河”,河床滩面高出两侧地面3-5米。下图为黄河中下游地区及乙河段的剖面示意图。 (1)分析乙河段“地上河”的形成过程。 (2)描述乙河段水位的季节变化,并分析出现此特点的原因。 (3)甲地及周边地区缺水严重,分析其自然原因并从开源方面提出解决的措施。 【答案】(1)黄土高原植被破坏且夏季多暴雨;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河床宽阔(地势平坦)故水流缓慢;泥沙不断淤积,河床升高;历史上多次人工束水筑堤,抬高堤坝,形成“地上河”。 (2)夏季水位高,冬季水位低,季节变化大;原因:地处东亚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3)原因:甲地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少,蒸发较大;地表径流较少。 措施:跨流域调水;适度开采地下水;沿海地区海水淡化;提高污水利用率。 【解析】 【分析】 该题以黄河为背景对黄河下游出现地上河的过程及危害和相应的措施进行考查。 【详解】(1)该题主要考查地上河的形成过程。“地上河”形成主要从泥沙沉积,河床抬高的角度考虑。泥沙沉积是因为上游流经黄土高原,下游的加固、加高堤坝是河床抬高的条件。读图可以得出,乙河段位于黄河下游。黄河在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时由于河床比降高、流速快,由于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植被破坏严重,使水土大量流失注入黄河,使黄河河水含沙量增大至下游地区。由于黄河下游进入华北平原,地形平坦、河道变宽、水流变慢,致使大量泥沙沉积,几千年常此积累,堆积在河床上,致使河床升高,频繁改道。在没有条件修筑水利枢纽调洪调沙的古代,人工修筑堤坝约束水流方向更加剧泥沙的堆积,地上河就此形成。 (2)乙河该河段为黄河河段,从图示可知,该河段夏季水位高,冬季水位低,水位季节变化大。主要原因与该地的降水有关,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对河流的补给量大,水位高,冬季降水少,对河流的补给量小。 (3)本题题干中的设问有两点。一个从自然角度分析缺水严重的原因,可以从当地气候和地表水分布进行思考:甲地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全年降水较少,但是蒸发较大;黄河流域的北边,地表径流较少。一个是从开源措施思考措施,主要是跨流域调水进行补给;其次当地地势较低,可以适度开采地下水;甲地靠近海洋,可以进行海水淡化;此外可以提高污水利用率,二次用水的运用。 【点睛】在人类开发黄河上中游黄土高原的过程中,加剧了水土流失,在下游为了开发华北冲积平原,筑堤束水,形成黄河下游在各个时期的流路。在当时的生产条件下,必然造成这条河道“善淤、善决、善徙”的特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