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新版)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新版)人教版

‎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文综试题 一、选择题 根据下图(东北年降雨量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 关于图中的各区域农业特征的叙述正确的的是(  )‎ A. Ⅲ区域是水田耕作为主 B. Ⅲ区域的农业机械化程度很低,是我国农业较为落后地区 C. 降水充足、热量丰富,生长期长是本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之一 D. Ⅴ区域已逐渐的过渡为畜牧业 ‎2. 以下地理因素中,是Ⅴ区降水稀少的原因有(  )‎ ‎①东南季风影响大 ②西北季风影响大③海洋水汽不易到达④地势背风⑤纬度较高⑥梅雨霏霏 ⑦汛期较短 A. ①⑤⑥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②⑥⑦‎ ‎3. 有关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表水的补给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 B. 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极其微弱 C. 自西向东植被为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D. 影响人类生产活动的主要因素是植被稀少 ‎【答案】1. D 2. B 3. A - 10 -‎ ‎【解析】‎ ‎1. 东北地区以旱地为主,农业地域类型是商品谷物农业,机械化程度高,是我国农业较为发达地区;东北地区纬度高,气温较低,生长期长是本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之一,热量不足是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Ⅴ区域降水较少,气候较为干旱,已逐渐的过渡为畜牧业,D正确。‎ ‎2. Ⅴ区位于大兴安岭西侧,夏季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的背风坡,海洋水汽不易到达,降水稀少,B正确;西北季风影响大;纬度较高影响气温不影响降水;该地区不受梅雨影响;汛期较短不是降水少的原因。‎ ‎3.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地表水的补给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A正确;人们在西北地区发展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对自然界的影响较大;自东向西植被为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影响人类生产活动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干旱。‎ 目前,中国的制造业正面临着双重压力:一是部分制造业流向东南亚、南亚等地;二是某些高端制造业重新回流美国。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4. 影响中国制造业面临双重危机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 市场、运输成本 B. 劳动力成本、技术 C. 原料、技术 D. 劳动力成本、运输成本 ‎5. 美国特朗普总统上台以来,美国政府重提“美国制造”战略,下列制造业中较难回流到美国的是(  )‎ A. 电子工业 B. 汽车零部件制造工业 C. 生物医药工业 D. 高端服装工业 ‎【答案】4. B 5. B ‎【解析】‎ ‎4. 由材料“一是部分制造业流向东南亚、南亚等地”可推测,我国劳动力成本提高,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向东南亚、南亚转移;由材料“二是某些高端制造业重新回流美国”可推测我国技术水平较美国低,导致高端制造业转移到美国,B正确。‎ ‎5. 电子工业、生物医药工业和高端服装工业都是技术导向型工业,附加值高易回流到美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工业技术要求低,附加值低,较难回流到美国,B正确。‎ ‎6. 小明计划到遵义旅游,为设计合理的线路,最宜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 A. 地理信息系统 B. 遥感 C. 全球定位系统 D. 数字地球 ‎【答案】A - 10 -‎ ‎【解析】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来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分析和应用评价,设计旅游线路应采用地理信息系统,A正确。‎ ‎【点睛】‎ 下面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面对工业化不断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现状,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是 ‎①加大科技投入,将粮食用地全部转变为蔬菜、花卉、乳畜用地②治理环境污染,发展绿色生态农业③大量施用化肥和低残留农药,提高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④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延长产业链,实现农产品的精加工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8. S市由制造业中心向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发展,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其带动作用表现在 ‎①产业结构调整,使某些制造业向周边地区转移,促进了周边地区工业的发展②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当地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③贸易的发展,使周边地区成为其广阔的消费市场④交通线路向周边延伸,加强了城乡之间的文化交流,改变了农民的生活节奏和生活观念⑤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的转化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⑤ D. ①④⑤‎ ‎【答案】7. D 8. C ‎【解析】试题分析:‎ - 10 -‎ ‎7.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应该压缩粮食用地面积,但不能全部转变为蔬菜、花卉、乳畜等用地。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方向。‎ ‎8. ⑤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使某些制造业向周边转移,促进了周边地区工业的发展;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当地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化;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的转化。‎ 考点: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等高线(单位:米)图,完成下题。‎ ‎9. 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等高线(单位:米)图,图中所反映信息表述正确 A. 图中河流的流向为从东北流向西南后再向南 B. 陡崖的相对高度大于100米,小于400米 C. 甲地能够看到丁地 D. ②地位于山地的迎风坡,降水比①地多 ‎【答案】D - 10 -‎ ‎【解析】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图中河流自南向北流,后流向东北;图中等高距为50米,陡崖处有三条等高线重合,根据陡崖的相对高度计算公式(n-1)×d≤H<(n+1)×d可算出,陡崖相对高度为100≤H<200;甲地和丁地之间有山地阻挡,看不到丁地;根据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可判断出该地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②地位于山地的东南坡,是夏季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①地位于山地的西北坡,是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D正确。‎ ‎【方法总结】陡崖的相对高度(H)计算公式是:(n-1)×d≤H<(n+1)×d,n表示等高线条数,d表示等高距。图中,等高距是50,可计算出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0. 上图中①②③区域面积相比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无法比较 ‎11.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③区域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 B. ③区域位于①区域的东北方向 C. ③区域位于北半球、西半球 D. ②区域位于西半球、南半球 ‎【答案】10. A 11. C ‎【解析】‎ ‎10. 纬线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图中三个区域所跨经纬度范围相同,但③纬度较高,相同的经度差纬线的实际距离较短,面积较小;①区域②区域纬度相同,相同经度差纬线的实际距离相同,面积相同,A正确。‎ ‎11. 图中③区域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③区域和①区域间的经度差大于180度,位于①区域的西北方向;③区域位于北半球、西半球,C正确; ②区域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12.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 10 -‎ 材料一 田纳西河流域位于美国东南部,气候温暖湿润,山清水秀,森林繁茂。19世纪后期起,流域内人口激增,开发利用强度加大,致使环境恶化,水旱灾害频发,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到20世纪30年代初,该流域人均年收入只及美国平均水平的45%。1933年开始,在田纳西河管理局的统一协调和严格管理下,实施了以治理田纳西河为核心的流域综合整治和开发。取得了全流域水电、火电、核电并网供电,合理利用土地,治理污染,改善水质,发展旅游业等一系列效益。到20世纪80年代,该流域人均年收入已达到全美国的平均水平。‎ 材料二 下图为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图。‎ 材料三 下面左图示意田纳西河流域内甲地的位置,右图为甲地的气候资料图。‎ ‎(1)美国田纳西河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试分析其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2)说明甲地的气候特征,并分析甲地降水特征形成的原因。‎ ‎(3)请简述美国全面实施“田纳西河为核心的流域综合整治和开发”以后所产生的综合效益。‎ ‎(4)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成功经验,在我国的河流治理中,最值得借鉴的方面有哪些?‎ ‎【答案】(1)田纳西河位于美国东南部,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向西流入密西西比河,流域内降水丰富,落差大,故水能资源丰富 (2) 气候温暖湿润,降水冬春多、夏秋少。原因:冬春季在山地的抬升作用下,降水较多,夏秋季在山地的阻挡作用下,降水偏少 (3) 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土地利用;提高水质;发展旅游。(4点即可) (4) 加强立法,为流域自然资源的统一管理提供法律保证;加强管理,实行自然资源统一开发管理,有利于对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协调开发和管理 ‎【解析】试题分析:‎ - 10 -‎ ‎(1)水能资源的分布主要从河流流量和河流落差两方面分析。河流的流量结合当地的降水进行分析,河流的落差结合当地的地形地势来分析。‎ ‎(2)考查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原因。气候特征主要从气温和降水等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结合气候资料图可知,气候特征为气候温暖湿润,降水冬春多、夏秋少。原因主要从地形等方面分析。‎ ‎(3)河流的开发即河流的综合效益,主要从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养殖、旅游等方面分析。‎ ‎(4)该类试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成功经验主义有加强立法,为流域自然资源的统一管理提供法律保证;加强管理,实行自然资源统一开发管理,有利于对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协调开发和管理。‎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河流的水能开发条件,考查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考查河流开发的综合效益 ‎【名师点睛】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纬度位置。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附近降水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 ‎2.海陆位置。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 ‎3.地形因素。通常情况下,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形成“地形雨”‎ ‎............‎ ‎1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4年8月25日,我国“西气东输”三线工程西段全线开通。下图为西气东输三线示意图。‎ - 10 -‎ 材料二  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表示,新疆是中国能源资源战略基地,到2020年,新疆将建成全国大型油气生产和加工基地。‎ ‎(1)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石油管道已在中哈边境口岸阿拉山口实现了跨国对接。请指出中哈输气管道建设过程中,如果施工不当所造成的生态问题,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西气东输”工程对东部地区的积极影响。‎ ‎(3)新疆在能源战略基地建设中面临的问题的有哪些?‎ ‎【答案】(1)土地荒漠化。管道主要经过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较少,以温带荒漠和温带草原为主,植被稀疏,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植被破坏后不易恢复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大气污染(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缓解能源短缺;促进经济持续发展。(3点即可) (3)人口较少,经济相对落后,区内消费市场狭小;距消费市场较远,能源运输价格昂贵;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3点即可)‎ ‎【解析】试题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 - 10 -‎ ‎(1)从图中可看出中哈输气管道所在地区深居内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少,施工不当会造成土地荒漠化;原因是干旱气候区以温带荒漠和温带草原为主,植被稀疏,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植被破坏后不易恢复。‎ ‎(2)“西气东输”对东部地区的积极影响可从资源、经济、环境三个方面来分析;可缓解能源紧张的状况,优化能源的消费结构;发挥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以及用户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天然气部分替代煤炭,调整能源结构,有利于改善大气质量。‎ ‎(3)新疆在能源战略基地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可从自然条件(气候、水源)、社会经济条件(市场、技术、资金)两方面来分析;新疆深居内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少,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新疆经济相对落后,技术水平较低,人口较少区内消费市场狭小;距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较远,距离消费市场较远,能源运输费用较高。‎ ‎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位于贵州西部乌蒙山区的六盘水是国家西电东送的主要城市,西南乃至华南地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六盘水煤田可靠储量711亿吨(2000米以内),探明储量164亿吨(普、详、精查),垂深1000米以内可靠储量413亿吨,煤种齐全,煤质优良,埋藏浅。市境因此素有“西南煤海”、“江南煤都”之誉。‎ 材料二 有着“江南煤都”之称的六盘水,是贵州省内乃至中国长江以南最大的煤炭资源基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六盘水煤炭产业发展的好与坏,不但关系着自身经济的健康,更深刻地影响着贵州全省乃至全国其它关联性产业。‎ 面对起起伏伏的煤炭经济,六盘水决策层清醒地认识到:因循守旧“抱着”传统发展方式,必定要走进“死胡同”。只有“立足煤、做足煤、不唯煤”,通过构建集约、安全、高效、绿色的现代煤炭工业体系,才能牢牢抓住当下发展的新机遇,促进煤炭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材料三 六盘水,古名牂牁,贵州省下辖市。位于贵州西部乌蒙山区,年平均气温15℃,夏季平均气温19.7℃,冬季平均气温3℃。气候凉爽、舒适、滋润、清新,紫外线辐射适中,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凉都”称号,是全国唯一以气候特征命名的城市。‎ ‎(1)请你为六盘水煤炭产业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2)除了煤炭产业外,简述六盘水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努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 10 -‎ ‎【答案】(1)避免对煤炭资源的盲目开发;提高资源开采效率和利用率;完善交通,加强煤炭外运能力;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变输煤为输电;提高煤炭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构建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产业链等。(3点即可) (2)发展循环经济;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交通运输业;加强技术革新,改造传统生产工艺,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统一的可持续发展之路。(4点即可)‎ ‎【解析】试题考查区域资源的合理开发 ‎(1)六盘水煤炭产业的发展可借鉴山西能源基地发展措施来回答;煤炭是非可再生资源,应避免对煤炭资源的盲目开发;提高资源开采效率和利用率;完善交通,加强煤炭外运能力;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变输煤为输电;提高煤炭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构建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产业链等。‎ ‎(2)六盘水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可借鉴德国鲁尔的发展措施来回答;如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完善交通运输网;加强技术革新,改造传统生产工艺,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统一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 10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