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3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开滦二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并用铅笔在答卷I上将该选项对应的字母涂黑。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地壳最薄的地方一般位于 A. 盆地 B. 平原 C. 海洋 D. 高原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该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 【详解】地壳可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其中大洋地壳远比大陆地壳薄。地壳最薄的地方一般位于海洋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点睛】地壳是地壳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它是一个连续圈层,地壳的厚度与露出地表的部分的高度成正比,宛如植物一样,上面部分越高,其根扎得越深,大陆厚,海洋薄,高山高原处更厚,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 2. 下列人类活动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是 A. 清洁生产 B. 循环经济 C. 伏季休渔 D. 围湖造田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清洁生产,减少废弃物排放,A符合。循环经济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B符合。伏季休渔利于提高产量,实现可持续发展,C符合。围湖造田会破坏湿地环境,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选D。 【考点定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3.从工序上的工业联系看,下列宜靠近织布厂的是() A. 轴承厂 B. 服装厂 C. 化工厂 D. 钢铁厂 【答案】B 【解析】 织布厂可以为服装厂提供原料,二者之间具有投入-产出联系,适合集聚,选B。 4.下列属于环境污染的是 A. 大气污染 B. 水土流失 C. 森林减少 D. 土地荒漠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 A、大气污染属环境污染问题,A正确; B、水土流失属生态破坏问题,B错误; C、森林减少属生态破坏问题,C错误; D、土地荒漠化属生态破坏问题,D错误。 故选:A。 【点睛】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主要指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生态破坏主要指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森林减少、水源枯竭、物种的减少等。从地区看,城市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广大的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5. 下列中心地,服务范围最大的是( ) A. 北京 B. 杭州 C. 温州 D. 舟山 【答案】A 【解析】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因此北京服务范围最大。因此选A。 6.山区公路呈“之”字形分布的主要目的是 A. 保护植被 B. 减缓坡度 C. 减少侵蚀 D. 增加流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 山区地形起伏大,则道路的坡度较大,故采用“之”字型分布可减缓道路的坡度。故选B项。 7.发达国家向中国转移的产业主要有 A. 宇航工业 B. 煤炭工业 C. 高级时装制造 D. 普通服装制造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发达国家向中国转移的产业。 A、宇航工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是发达国家目前主要发展的产业,不会向外转移,A错误; B、煤炭工业是资源密集型产业,是不易转移的产业,B错误; C、高级时装制造是技术密集型产业, 是发达国家目前主要发展产业,不会向外转移,C错误; D、普通服装制造,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高,需要将劳动力产业向外转移,寻找最优区位,获得更高的利润,D正确。 故选:D。 【点睛】产业转移规律:产业转移就地域来看,在国内由发达地区到欠发达地区,在国际由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就产业类型来看,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进而转移资金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8.目前我国东部沿海城市的人口增长模式主要是 A. “高~高~低”模式 B. “高~低~高”模式 C. “高~高~高”模式 D. “低~低~低”模式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我国东部沿海城市的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增长模式分为“高-高-低”模式(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低-高”模式(过渡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三低模式”(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我国由于计划生育的实施,目前全国整体进入“三低”模式。我国东部沿海城市,经济发达,人们的生育观念普遍较低,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属于“三低”模式,D正确 ,ABC错误。故选D。 9.汽车销售网点大多设在高速公路与城市结合部的主要原因是 A. 环境优美 B. 技术水平高 C. 交通便利 D. 劳动力丰富 【答案】C 【解析】 【详解】在高速公路与城市结合部交通便利,有利于消费者前来看车和购买车辆,市场较广阔,C对;汽车销售对环境要求并不高,且高速公路与城市结合部环境不一定优美,A错;技术、劳动力影响的是汽车的生产,对汽车销售影响较小,同时技术条件依赖的是人才因素,B、D错。 10.按自然灾害的成因分类,地震属于 A. 地质灾害 B. 生物灾害 C. 气象灾害 D. 海洋灾害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分类。 A、地震是地壳岩层受力后快速破裂错动引起地表振动或破坏现象。按自然灾害的成因分类,地震属于地质灾害,A正确; B、生物灾害是在自然界,人类与各种动植物之间的关系失去平衡产生的灾难,B错误; C、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例如,暴雨洪涝、干旱、热带气旋、霜冻低温等冷冻害、风雹、连阴雨和浓雾及沙尘暴等其他灾害,C错误; D、海洋灾害,是指海洋自然环境发生异常或激烈变化,导致在海上或海岸发生的灾害。海洋灾害主要有灾害性海浪、海冰、赤潮、海啸和风暴潮等,D错误。 故选:A。 11. 影响鲁尔区钢铁工业布局的主要原因是( ) A. 水能丰富 B. 铁矿丰富 C. 煤矿丰富 D. 土地廉价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鲁尔区当地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水能、铁矿不丰富,AB错误;为德国工业最发达人口最多的地区,地价昂贵,D错误。故C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鲁尔区工业区位条件。 12.我国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应用于( ) A. 搜索营救 B. 灾害预测 C. 环境评估 D. 城市规划 【答案】A 【解析】 【分析】 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详解】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的领域主要表现为: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可对农作物进行估产、有助于防灾减灾);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主要用于位置方面的定位和导航);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应用于搜索营救,A正确。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13.下列传统节日中,浙江省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A. 元宵节 B. 清明节 C. 端午节 D. 中秋节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正午太阳高度大小的比较。元宵节是正月十五,公历—般是2月份; 清明节是4月5日左右;端午节是五月初五,公历—般在6月份;中秋节是八月十五,公历—般在9月下旬;四个节日中,端午节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最靠北,浙江省(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最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4.2008年6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购物塑料袋有偿使用,其主要目的是 ①促进商品流通②减少环境污染③提高销售成本④降低资源消耗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塑料袋有偿使用的主要目的。塑料袋很难自然降解,会造成白色污染,我国实施塑料袋收费后,全国塑料袋的使用量会减少,—次性塑料袋的回收率也将大幅上升,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资源消耗,②④正确;实施购物塑料袋有偿使用在最开始会影响商品流通,①错误;实施购物塑料袋有偿使用会降低销售成本,③错误。故选C。 下表为部分国家城市化及其经济发展情况比较表。读表回答下列各题。 15. ①国可能是 A. 美国 B. 埃塞俄比亚 C. 德国 D. 英国 16. ①国城市化水平远低于其他三国的主要原因是 A. 人口增长率低 B.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C. 经济发展水平低 D. 文化教育水平落后 【答案】15. B 16. C 【解析】 【分析】 考查城市化相关知识。 【15题详解】 根据表格数据,①国2003年城市人口比重为13%,城市化水平低,人均GDP也低,说明经济发展水平低;推断其处于城市化的初级阶段,应为发展中国家,即埃塞俄比亚 。美国、德国、英国均为发达国家,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和人均GDP高,而埃塞俄比亚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落后,故选B。ACD错误。 【16题详解】 城市化的动力是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水平越高通常城市化水平也越高,因此①国城市化水平低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远低于其他三国,C对;①国为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率通常较大,人口增长快,A错;逆城市化出现在城市化后期,该国城市化还处于起步阶段,B错;文化教育水平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因此不是主要因素,D错。 【点睛】城市化发展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小。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方框中I、Ⅱ、Ⅲ、Ⅳ相应内容排序正确的是 ①水土流失②粮食产量下降③土壤盐渍化④洪涝灾害增多 A. ①③②④ B. ①④②③ C. ①④③② D. ②④①③ 18. 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 区域性 B. 整体性 C. 差异性 D. 持续性 【答案】17. C 18. B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关系。植被破坏会导致水土流失,I处填水土流失,河道淤积容易导致地下水位上升,水位上升导致土壤盐渍化,Ⅲ处填土壤盐渍化,河道淤积也容易形成洪涝灾害,Ⅱ处填洪涝灾害增多,洪涝灾害增多和土壤盐渍化会导致粮食产量下降,Ⅳ处填粮食产量下降,综上,C选项正确。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植被破坏会导致水土流失,水土流失使河道淤积,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和洪涝灾害增多,水位上升导致土壤盐渍化,从而导致粮食产量下降,粮食产量下降会使人们增加开垦荒地的数量,又会导致植被破坏。图示反映了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形成统—的整体,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要素组成的,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9.图中的四幅地貌景观,主要由风力作用形成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地球表面形态的成因。 A、图为风蚀蘑菇,由风力作用形成,A正确; B、图为陡崖,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B错误; C、图为海浪侵蚀地貌,C错误; D、图为火山,由内力作用形成,D错误。 故选:A。 20.漫画《大餐》所揭示的主题是 A. 环境污染问题 B. 生态恶化问题 C. 气候变化问题 D. 人口增长问题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漫画揭示的主题。图示中的人要吞噬地球,由此可推断漫画的主题和人口增长有关,反映了人口增长的问题,D正确;图示信息无法反映出环境、生态、气候等问题,ABC错误。故选D。 图为某区域某种自然资源储量和需求量关系图。读图回答问题。 21. 四地中资源储量最小,而需求量最大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2. 四地间该资源最有可能产生跨区域调配现象的是 A. ①→② B. ④→① C. ③→④ D. ②→③ 【答案】21. C 22. D 【解析】 【21题详解】 图中横轴表示储量,纵轴表示需求量,四地中资源储量小而需求量最大的是③,C对。①地储量、需求量都小,A错。②地储量大,需求量小,B错。④地储量大,需求量大,D错。 【22题详解】 图中,②地储量大,需求量小,③地储量小,需求量大,四地间最有可能产生资源调配现象的是②→③,互补性强,D对。①、②需求量都较小,③④需求量都较大,④①间没有互补性,资源调配的可能性小,A、B、C错。 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扩大人为因素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3. 人为因素中影响最大的是 A. 过度樵采 B. 过度放牧 C. 过度开垦 D. 水资源利用不当 24. 关于该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气候干旱 ②黑土广布 ③植被稀疏 ④水源充足 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④ 【答案】23. A 24.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地理图表的能力。 【23题详解】 图片显示过度樵采所占比重大于40%,比重最大。A正确。 【24题详解】 西北地区距离海洋遥远,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气候干旱,植被稀疏。黑土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故C正确。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浙江省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25. 浙江省人均水资源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接近国际公认警戒线的原因是( ) ①降水总量少 ②水资源污染严重 ③人口密度大 ④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② 26. 水资源短缺对浙江省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是( ) A. 促进城乡一体化 B. 增加水稻播种面积 C. 促使产业结构调整 D. 加快南水北调进程 【答案】25. C 26. C 【解析】 试题分析: 25题详解】 浙江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量丰富,故其人均水资源少,不是由于总量少,而主要是由于人口密度大和水质型缺水。 【26题详解】 水资源短缺故需要减少水稻的种植面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节水型产业,南水北调与浙江的缺水没有影响。 考点: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和影响 下图为锋面气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27. 该锋面系统表示的是( ) A. 北半球的冷锋 B. 北半球的暖锋 C. 南半球的冷锋 D. 南半球的暖锋 28. 锋面过境后,M地的天气状况是( ) A. 天气转晴,气温升高 B. 天气转晴,气温下降 C. 天气转雨,气温下降 D. 天气转雨,气温升高 【答案】27. C 28. C 【解析】 【27题详解】 根据图中风向向左偏转可知,该地位于南半球;由图中锋面符号,冷气团在南、暖气团在北,可知该锋面系统为冷锋。故选C。 【28题详解】 根据上题可知,该锋面为冷锋,冷锋过境后,M地受单一冷气团控制,天气转晴,气温下降,气压升高。故选C。 下图为美国部分地区农业带分布图。读图回答各题。 29. 下列正确反映美国农业带分布的是 A. ①~乳畜带 B. ②~小麦带 C. ③~玉米带 D. ④~棉花带 30. 图中反映的美国农业生产最主要特点是 A. 耕作机械化 B. 生产集约化 C. 地区专门化 D. 产销一体化 【答案】29. A 30. C 【解析】 【29题详解】 本题考查美国农业生产的专业化。①为美国的乳畜带,②为美国的混合农业区,③为美国的棉花带,④为美国的亚热带作物区。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30题详解】 美国农业生产高度现代化和机械化,图示反映美国不同地区发展不同的农业类型,体现了农业生产的地区专门化。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省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1. 图中曲线①②③依次表示 A.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 B. 第三、第二、第一产业 C. 第二、第一、第三产业 D. 第二、第三、第一产业 32. 图示曲线反映了该省 A. 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基本不变 B. 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增长速度最快 C. 目前仍处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D. 1990年后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过第一产业 【答案】31. D 32. D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产业结构。 【31题详解】 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特征:二、三产业比重大,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第一产业比重低,且比重在下降。 【32题详解】 该图主要反映了该省三大产业的比重变化,而非产值,故A错误。B项增长最快的是第三产业,错误。C项,目前处于工业化阶段,错误。 该图为北半球某地某日太阳高度变化图,读图回答问题。 3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此日该地昼长为16小时 B. 该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将向北移动 C. 该地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相差10小时 D. 北京时间12点时该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 34. 该地的时区是 A. 东二区 B. 西二区 C. 东四区 D. 西四区 【答案】33. A 34. D 【解析】 【分析】 考查太阳高度的变化,地方时的计算。 【详解】读图可知,该地北京时间8时至16时(共8小时)太阳高度小于0°,即为夜晚,那么其余16小时为白天,故此日该地昼长为16小时,A正确;由于只能推知该日北半球昼长夜短,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但不知该日太阳直射点具体位置,故该日过后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也未知,B错误;北京时间12时,该地为子夜时刻,此时该地太阳高度达最小值,D错误;故该地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相差12小时,C错误;故选A。 35.某学校(105°E,东七区)的同学在北京时间15时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根据太阳方位和手表来确定方向,使用的方法和步骤如下:①将手表时间转换为当地地方时;②将手表平方,时针对准太阳;③手表12时刻度线与时针之间的夹角(<180°)的角平分线大致为正南方向。下图中能够大致反映此时正南方位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北京时间15时,东七区105°E的时间为14:00;将2:00指向太阳,正南方位于2:00与12:00的角平分线为正南方向。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36.读下图和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资料:山东省寿光市总面积2180平方千米,人口108万。20世纪80年代初,寿光市迅速成为远近闻名的“中国蔬菜之乡”,蔬菜销往国内外市场。寿光市采用冬暖式大棚种植蔬菜技术,引进诸多国外蔬菜新品种,应用了大量生产新技术。短短几年,蔬菜大棚面积发展到了80万亩,年产蔬菜40亿公斤。为了提高蔬菜产量,过多使用农药和化肥对土壤和水源产生了一定影响。 (1)从纬度位置看寿光市地处五带中的 带;从海陆位置看寿光市位于大陆 。该地属 气候类型。 (2)分析上图中信息,说出寿光市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自然区位因素。(答出三项即可) (3)根据资料和图中信息,说出寿光市发展农业生产有利的社会经济因素。(答出两项即可) (4)分析所给信息,说出寿光市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答出两项即可) 【答案】(1)北温带 东岸 (2)夏季高温多雨;位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临近河流,有灌溉水源;(答出三项即可) (3)劳动力丰富、交通便利、生产历史悠久、市场广阔、科技支持。(答出三项) (4)对土壤、水源有污染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区域农业生产。 【详解】(1)五带分为热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寿光位于山东省,位于亚欧大陆的东岸;山东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故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2)影响农业的自然条件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寿光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位于华北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临近河流,有灌溉水源 (3)影响农业的社会经济条件从市场、交通、科技、政策、劳动力、农业基础等方面分析。寿光市劳动力丰富,据图可以看出该地区交通便利,生产历史悠久,接近发达地区,市场广阔,有科技、政策支持。 (4)寿光市农业生产过多使用农药和化肥对土壤和水源产生了一定影响,对土壤、水源有污染。 37.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依据图中字母的含义(图中的字母与下列字母的含义一致),将选项的序号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每个序号限填一次) ①臭氧层空洞;②全球变暖;③酸雨 (1)A________ (2)B________ (3)C________ (4)列举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 (5)为了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2)③(3)②(4)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5)持续性;公平性;共同性 【解析】 (1)臭氧层空洞是由于氟氯烃化合物的排放,对臭氧层的破坏导致的,所以A对应①。 (2)大量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的排放会导致酸雨的危害,所以B对应③。 (3)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多及毁林会导致全球变暖,所以C对应②。 (4)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包括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生态破坏主要包括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 (5)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包括共同性、持续性和公平性。 【点睛】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而当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现象。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 另一方面,由于陆地温室气体排放造成大陆气温升高,与海洋温差变小,近而造成了空气流动减慢,雾霾无法短时间被吹散,造成很多城市雾霾天气增多,影响人类健康。汽车限行,暂停生产等措施只有短期和局部效果,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气候变暖和雾霾污染。 38.读 “我国四大工程示意图”和相关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东部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消费量大(以煤炭为主),但能源贫乏,需从外区调入。我国西部地区可开发的水电、煤炭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滞后,能源的需求量较小。 “西电东送”就是把西南、西北丰富的能源转化为电能,通过输电线路,向东部地区送电的工程。 “西电东送”有利于促进西部地区电力工业的发展,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善和生态环境的建设,还可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西电东送”改变了东部地区电力供应不充裕、能源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东部日益严重的环保压力。 (1)试从调出调入区能源状况、经济发展和水能特点,分析说明 “西电东送” (南线)的原因。 (2)“西电东送”(南线)对西部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有__________(选择填空)。 A.交通运输改善 B.能源消费结构调整 C.生态环境改善 D.财政收入减少 (3)分析西电东送工程的实施对东部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答出两项即可) (4)西电东送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工程都属于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范畴,研究此类问题应从几个方面考虑? 【答案】(1)水能分布不均 经济发展不平衡 水能为清洁能源 (2)B C (3)环境质量改善 解决供电紧张 改善能源结构 (4)从调入、调出区资源分布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加以分析;做到资源和经济互补;在工程实施中注意环境保护、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解析】 (1)“西电东送” (南线)建设的原因源于水能分布不均、经济发展不平衡,且水能为清洁能源。输入地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需求多,但本身常规能源缺乏。输出地拥有大量水能,但经济较为落后,水能市场较小。 (2)“西电东送”(南线)对西部地区而言,由于水能水电的开发,可以促进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同时,水能是清洁能源,不仅可以带来经济收益,还可以使得生态环境改善。 (3)西电东送工程的实施对东部地区而言,可以直接缓解供电紧张状况,水电的加入,可以改善能源结构;水能水电的清洁特性还可以促进区域环境质量改善。 (4)根据几个工程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需要从调入、调出区资源分布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加以分析;做到资源和经济互补;在工程实施中注意环境保护、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名师点睛】 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西气东输、南水北调、西电东送是我国21世纪三大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工程实施的原因是一致的,即自然资源区域分布的不平衡性和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各地区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所赋存的自然资源不匹配。比如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主要是因为我国南方和北方水资源配合欠佳,北方地区耕地面积广大,水资源短缺;南方地区耕地面积相对较少,水资源却非常丰富。西电东送和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都是因为我国中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但由于经济欠发达,能源需求量少,供过于求;而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源不足,供不应求。 二、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对区域的影响 (一)西气东输 1. 路线 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田上海 2. 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实施西气东输,有利于调配能源资源地域分布不均的状况,优化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沿线主要城市的大气质量,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西气东输工程在促进我国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及应注意的问题上有所不同,列表分析如下: 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 优势 将西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之成为西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改善城市大气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改善城市大气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能源生产、轻重工业的结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缓解东部能源的紧张状况;发挥东部经济技术优势,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 应注意的问题 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形成现代化的天然气配套系统;抓紧与天然气利用相关项目的立项建设 (二)南水北调 1. 方案比较 方案 东线方案 中线方案 西线方案 路线 从扬州建水泵,修大运河至天津(华北) 从三峡、丹江口水库修运河至郑州、石家庄、北京(华北) 从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经隧道至黄河上游(西北) 水源区 长江下游 丹江口水库、三峡水库 长江上游金沙江及其支流雅砻江、大渡河 供水区 淮河下游地区、山东黄河下游地区、海河流域 海河平原、京津地区、黄河下游 西北干旱地区,重点解决青、甘、宁、内蒙古、陕、晋六省缺水的问题 优点 有京杭运河及沿线湖泊可以利用,工程量较小;调水量大 有丹江口水库可利用;可自流供水;调水量较大;丹江口水库主要承纳山区来水,水质良好 青藏高原地势高于西北、华北地区,可自流供水;水质最好 缺点 黄河以南地区地势北高南低,需抽水北送;沿线污染严重,水质差 需挖掘渠道,工程量很大 需穿越长江、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工程量巨大;长江上游水量有限,调水量较小 2. 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积极意义 效益类型 表现 社会效益 进一步改善供水区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资金,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缓解城乡争水、地区争水、工农业争水的矛盾,有利于社会安定 经济效益 大大促进供水区的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增加供水区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美化环境,改善城乡居民的卫生条件 生态效益 缓解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趋势和漏斗区面积进一步扩大趋势,控制地面沉降;促使区域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 (2)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南水北调工程规模巨大,供水区综合效益显著,但对水源区有一定的不利影响。长江的年径流量大,南水北调的调水量有限,从总体来看,调水对长江的影响很小,但从局部讲,调水对调出区(即水源区)有一定影响。应该采取防范、补偿和综合治理等措施,加强监督管理,尽量减少不利影响。东线调水区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区域 表现 影响 长江 径流量减少 尤其是枯水季节,海水上溯,河口盐度升高,降低下游水质;长江泥沙淤积加重,使航道淤塞 沿线地区 水位上升 对江淮沿线地区的水生生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地势低洼,地下水水位较高,天然排水条件较差,易发生土壤盐碱化 水源 污染 长江下游沿江工业园区众多,输水沿线有油田、煤矿及工业城镇.大量污水排放会降低北调南水的水质 (三)西电东送 1. 线路 北线:华北(京津唐) 中线:华东(沪宁杭) 南线:华南(珠三角) 2. 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对西部的影响 将西部的能源资源转化成电能,推动西部电力工业的发展;能有效地改善西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促进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有利于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冶金、化工等高耗能产业的发展。 (2)对东部的影响 缓解东部能源紧缺状况;优化东部能源消费结构,缓解东部日益严重的环境压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