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3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19/15/40/385610d75d38634bb65d2f85bd8493ff/img/1.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19/15/40/385610d75d38634bb65d2f85bd8493ff/img/2.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19/15/40/385610d75d38634bb65d2f85bd8493ff/img/3.jpg)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南阳一中2017年秋期高二第一次月考 地理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 2002年11月20日9时(北京时间),中国第1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自上海出发,此时长城站所在地的区时为( ) A. 19日19时 B. 20日5时 C. 19日21时 D. 20日21时 2. 中山站到南极点的直线距离约为( ) A. 2070千米 B. 2270千米 C. 2570千米 D. 2670千米 3. 长城站位于中山站的( ) A. 东南方 B. 东北方 C. 西南方 D. 西北方 【答案】1. C 2. B 3. D 【解析】利用图示中的经纬度,判断长城站所在时区。了解上海使用的是北京时间,是东8区的区时。根据时区差,计算区时。纬度相差1°,距离相差110千米,计算大约距离,找出最接近数值。根据经纬网判断方向,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 1. 读图,根据图示经度,长城站位于西4区,上海使用东8区区时,即北京时间。根据时区数,判断长城站与上海相差12个时区,比上海的区时晚12小时。当上海20日9时,长城站应19日21时,C对。A、B、D错。 2. 读图,中山站的纬度约70 °S,与南极点的纬度差是20°。纬度相差1°,距离相差110千米,所以中山站到南极点的直线距离约2200千米,最接近的选项是2270千米,B对。A、C、D错。 3. 图示为南极地区图,根据纬度,长城站位于中山站的北方。南极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方向,根据经度,长城站位于中山站的西方。合起来,长城站位于中山站的西北方向,D对。A、B、C错。 读下图判断下面小题: 4. 河流ab段的流向为( ) A. 自西北向东南 B. 自东南向西北 C. 自东北向西南 D. 自西南向东北 5. 断崖顶部的E点海拔可能为( ) A. 59m B. 99m C. 199m D. 259m 【答案】4. B 5. D 【解析】试题分析: 4. 读图,根据图中等高线弯曲方向,判断河流整体流向是向南流。根据指向标判断,河流ab段的流向为自东南流向西北,B对。A、C、D错。 5. 图中断崖处有四条等高线相交,等高距是50米。根据陡崖顶部相交的等高线数值为250米,可以推断出陡崖顶部的海拔取值范围在250-300米之间,可能是259米,D对。 考点:等高线与河流流向,高度的计算。 6. 下列四幅地图中,比例尺最大的一幅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故根据四图跨经纬度位置的大小,A图相同的图上距离跨经纬度最小,即表示的实际范围最小。故选A项。 【考点定位】比例尺的应用。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 A. 50m B. 55m C. 60m D. 65m 8. 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9. 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 m。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 ) A. 15m B. 40m C. 90m D. 65m 【答案】7. C 8. C 9. B 【解析】试题分析: 7. 图中最高处海拔在80—85米之间,最低处海拔在20—25之间,所以最大高差无限接近65米,但不能是65米。C正确。 8. ①②③④四处,③处等高线最密集,流速最快。 9. 仅从地形因素考虑大坝建在如下图示位置,坝址所在位置的河谷海拔介于45m和40m之间,设计坝高13米,则坝顶海拔应基本与55米等高线持平,由图提供的比例尺可知坝顶长约为40米。 10. 下图是“韩国南端济州岛的等高线地形图”和“图中MN、N0、PQ、KL四线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题。 与剖面线MN、N0、PQ、KL相对应的地形剖面图依次是( ) A. ③④②① B. ④③①② C. ①③④② D. ④②①③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图中有海岸线(0米等高线)、200米等高线、500米等高线、1 000米等高线和四条剖面线,四条剖面线的起止点海拔均为0。本题中起止点都为0,四条剖面线经过地区最低点也是0,MN线经过最大高度大于1 000米的地区,NO线所经地区最大高度为500米~1000米,PQ线所经地区最大高度为200米~500米,然后,结合地势起伏状况判断。 考点:本题考查地形剖面图的综合分析和读图分析能力。 点评:等高线地形图的典型性试题,值得借鉴。注意等高线剖面图经过的局部地形区的判断,调动知识解决问题,判断地形剖面线时应注意:①起止点的海拔;②剖面线经过地区的最低和最高海拔;③起伏状况。 下图示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某时的气压系统。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24小时后甲地主要吹( ) A. 东北风 B. 东南风 C. 西北风 D. 西南风 12. 30~48小时之间,甲地可能经历( ) A. 持续晴朗高温天气 B. 连绵阴雨天气 C. 强对流降雨天气 D. 沙尘暴天气 【答案】11. B 12. C 【解析】试题分析: 11. 读图,根据比例尺,结合材料中风速,在24小时后,甲地位于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之间,主要吹东南风,B对。A、C、D错。 12. 在30-48小时之间,甲地有气旋过境影响,可能经历强烈大风降雨天气,C对。气旋控制时,多阴雨天气,反气旋控制时,多晴朗天气或沙尘暴天气,A、D错。长江中下游属于亚热带地区,夏季不可能出现持续雨雪天气,B错。 【考点定位】常见天气系统及特征,风向。 13. 2008年初的雪灾与大气的逆温现象有关。逆温是指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增高的现象。下列四图中表示近地面逆温现象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逆温现象。对流层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当在对流层出现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增高的现象,为逆温。对流层之上为平流层。图中A在对流层出现了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增高的现象。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下图示意地球上五个不同地区(都位于沿海)受气压带和风带影响的状况。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4. 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图中五地最有可能分属于( ) A. 两种气候类型 B. 三种气候类型 C. 四种气候类型 D. 五种气候类型 15. 图中五地所属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 ) ①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 ②主要分布在大陆内部及西岸 ③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 ④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14. B 15. B 【解析】试题分析: 15. 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分布在30°-40°大陆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于40°-60°大陆西岸,故B正确。 考点:考查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规律等。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四地气候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①温带海洋性气候;②亚热带季风气候 B. ②热带草原气候;④温带季风气候 C. ①温带季风气候;③亚热带季风气候 D. ③地中海气候;④温带海洋性气候 17. 四地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仅分布在北半球 B. ②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 C. ③主要分布在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 D. ④主要分布在纬度40°—60°的大陆东岸 【答案】16. C 17. A 【解析】试题分析: 16. 根据图示的的气温和降水基本信息判断:①图最低月温在0°C以下,降水量集中于夏季,判断为温带季风气候;②地终年高温,降水量集中于夏季,判断为热带草原气候;③地最低月温在0°C以上,降水量集中于夏季,判断为亚热带季风气候;④地雨热不同期,判断为地中海气候。 17. ①为温带季风气候,只分布于北半球,A正确;②为热带草原气候,分布于南北纬10°--20°之间,B错误;③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纬度25°-35°的大陆东岸,C错误;④地为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D错误。 考点:气候类型的判断。 18. 等压线是某一水平面上气压相同各点的连线。下列四幅等压线图中,P点所在位置风力最大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四图的比例尺相同,而明显AB两图之间的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异较CD要小,故风力最大的是CD图示中,CD两图中的P点比较,C图中的P点所在等压线较密,故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故风力最大。 考点:大气运动 下图为“美国某城市某年8月某日22时等温线图”。回答下面小题。 19. O、P两点的温差最大可超过( ) A. 4℃ B. 3℃ C. 2℃ D. 1℃ 20. 若只考虑温度因素,则近地面N点的风向为( ) A. 东北风 B. 东南风 C. 西北风 D. 西南风 21. 下图中与M、P、N一线上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合的示意图为(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19. A 20. B 21. C 【解析】试题分析: .............................. 20. 根据气温与气压的关系,在近地面,气温高的区域,气压低。图示区属于低压中心,北半球的低压中心是气旋,M的风向是逆时针辐合,为西北风,C对。 21. 结合前面分析,M、P、N在近地面的气压状况是M、N气压高,P气压低。在高空气压状况与近地面相反,所以剖面如图③所示,C对。 考点:等值线图,气温、气压的关系,常见天气系统及风向。 如下图中格陵兰岛大部分终年被冰雪覆盖,甲、乙分别是北美洲和英国的港口,甲乙之间的虚线示意航线。十八世纪邮政长官富兰克林调查发现,沿北美洲和英国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航程耗时明显不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图中最有可能出现冰山的海域在( ) A. ①附近 B. ②附近 C. ③附近 D. ④附近 23. 沿甲乙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时间不同主要受( ) A. 海浪的影响 B. 暖流的影响 C. 海风的影响 D. 寒流的影响 【答案】22. C 23. B 【解析】试题分析: 22. 据图可知,①、②纬度较低,水温较高,故A、B项错误;③位于北美洲中高纬度,受东格陵兰寒流:拉布拉多寒流影响,降温减湿,因此是最有可能出现冰山的海域,故C项正确;④虽位于北极圈以内,但由于地处欧洲西部,受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因此出现冰山的可能性较小,故D项错误。 23. 从甲到乙航行是顺着洋流方向航行,从乙到甲是逆着洋流航行,顺着洋流航行,可以提高速度,沿甲乙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时间不同主要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故B项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4. 读下图,完成下题。 在图中的两幅海水等温线图中,虚线表示洋流,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①是暖流,位于北半球 B. ②是暖流,位于南半球 C. ①②均向北流动 D. ①位于大陆东岸,②位于大陆西岸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左图中等温线水温由北向南递增,是在北半球,洋流方向向等温线凸出方向流动(自南向北流动),所以洋流是从水温高的流向水温低的海区,①是北半球的暖流;右图中等温线水温由北向南递减,是在南半球,洋流方向向等温线凸出方向流动(自南向北流动),所以洋流是从水温低的流向水温高的海区,②是南半球的寒流.故选:B. 考点:等温线与洋流的流向。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洋流与等温线分布和读图分析能力。本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南北半球温度分布的基本规律和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关系即可判断。 (总结)海水等温线图中寒暖流的判读方法 ①“暖高寒低”: 即暖流流经海区的等温线凸向高纬海区,寒流流经海区的等温线凸向低纬海区。如图①,A处是暖流,B处是寒流。 ②“凸向即流向”: 即洋流流经海区等温线凸出的方向即为洋流的流向。如图②,该图是海洋局部等温线分布状况,则A处是暖流,B处是寒流。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5. 如果该图为大气环流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 A. E处气温比H处高 B. F处气压比G处低 C. 气流②自西向东运动 D. E处的高度可达120千米 26. 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拟,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 A. 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B. 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C. 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 D. 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 27. 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 A. 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B. 洋流②为西风漂流 C. 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D. 洋流④为赤道逆流 【答案】25. B 26. A 27. B 【解析】了解大气环流、水循环、洋流的分布模式,规律,结合图示箭头方向,判断所代表的名称。了解气温、气压与海拔高度变化的关系。 25. 如果该图为大气环流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根据气温变化规律,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则 E处气温比H处低,A错。海拔升高,气压降低,F处气压比G处低,B对。气压带是东西方向延伸,气流②呈南北方向运动,C错。E处的高度不超过对流层顶的高度,不可能达120千米,D错。 26. 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拟,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环节①代表大气降水,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A对。环节②是地表径流,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是热量,B错。环节③是蒸发,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升高,C错。环节④是水汽输送,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有关,D错。 27. 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洋流①是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A错。洋流②为西风漂流,B对。洋流③是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C错。洋流④为南赤道暖流,D错。 下图表示重庆附近长江某水文站的气温降水状况及该江段补给类型,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8. 图中①所示的补给类型为( ) A. 地下水补给 B. 降雨补给 C. 冰雪融水补给 D. 湖水补给 29. 导致②类型补给春多夏少的主要因素是( ) A. 春季增温快,冬季积雪多 B. 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 C. 春季多风,流域内多地形雨 D. 夏季单一暖气流控制,少锋面雨 30. 下列有关河流汛期与 补给来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都集中在夏季 B. 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往往形成秋汛 C. 以高山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往往形成夏汛 D. 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在春季 【答案】28. B 29. A 30. C 【解析】了解不同补给类型的特点,分布集中的时间。冬季积雪在春季融化,形成春汛。夏季没有冬季积雪,主要是高山冰川融化补给。 28. 图中①所示的补给类型季节变化大,且夏秋季节补给最多,应为降雨补给,B对。地下水补给、湖水补给水量季节变化小,A、D错。重庆位于亚热带,冰雪融水补给影响小,C错。 29. 导致②类型补给春多夏少的主要因素是春季增温快,冬季积雪多,夏季没有冬季积雪,只有是高山冰雪融化补给,所以春多夏少,A对。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不是夏季补给少的原因,B错。春季多风,流域内降水较少,C错。夏季风是我国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夏季风控制,多锋面雨,D错。 30. 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多集中在夏季,地中海气候降水集中在冬季,A错。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往往形成春汛,B错。以高山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往往形成夏汛,C对。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稳定,汛期不明显,D错。 下图表示的是某山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1. 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 ) A. 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B. 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C. 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 D. 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32. 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山脉走向 D. 山体坡度 33. 决定该山垂直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 热量 B. 降水量 C. 大气环流 D. 太阳辐射 34. 该山可能位于( ) A. 赤道附近 B. 40°S附近 C. 40°N附近 D. 极圈附近 【答案】31. A 32. A 33. A 34. A 【解析】试题分析: 31. 直接从该图可看出,该高山的垂直自然带基带为热带草原带,因此该地位于热带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从山麓到山顶的气温逐渐降低,热量带也从热带逐渐过渡到 了亚热带、温带和寒带,自然带从常绿阔叶林带向上变为森林草原带,再往上则变为草原带、高寒荒漠带,到山顶则是积雪冰川。故选A。 32. 该山的山麓自然带基本上沿着等高线延伸,且与当地的水平自然带相同,基本符合纬度地域分异规律,因此决定该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应为纬度位置。故选A。 33. 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不同海拔高度水热条件发生变化,形成不同的自然带类型,所以导致山地垂直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为水热,故选A。 34. 垂直自然带的基带则与当地的水平自然带一致。该山地的垂直自然带基带为热带草原,故该地位于热带地区,故选A。 考点: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名师点睛】植被的垂直分布可以概括以下规律:①基带为当地典型的植被带。②在各森林地带内,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与随着纬度的增加,植被类型的变化大题一致,垂直带可以看作水平带的缩影。但二者存在差异。如落叶阔叶林带在典型的亚热带以南退出各垂直带,寒温带针叶林也只限于亚热带以北的山地。另一方面,一些山地植被带,如高山灌丛带和高山草甸带是水平带中所没有的。③植被带中每个植被带的下限海拔高度向两极逐渐降低,森林带的上限海拔高度也有类似规律。④垂直带中每个植被带的宽度互不相同,且随气候差异而变化。⑤山体越高,垂直带谱越完整。 35. 正确反映三大类岩石互相转化的模式图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岩浆经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各类岩石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再经过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经过重熔再生作用形成新的岩浆;指向岩浆的箭头有三个,岩浆发出的箭头只有一个。选C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地壳的物质循环。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读唐朝诗人胡玢的诗,结合图和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36.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 B. “数家新住处”应位于乙地 C. 诗中描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上游 D. 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 37. 内力作用主要影响河流的( ) A. 流向 B. 含沙量 C. 汛期 D. 流量 【答案】36. B 37. A 【解析】试题分析: 36. 读图,根据指向标,曲流的东岸是乙河岸,是沉积岸,A错。 “数家新住处”应位于乙地,B对。诗中描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中、下游,C错。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所以河流流向为自北向南,D错。 37. 内力作用影响到地势的高低,从而影响河流的流向,A对。含沙量、汛期、流量都属于外力作用的因素,B、C、D错。 考点:河流的凹岸、凸岸理论,内、外力作用对河流的影响。 下图是某区域地质地貌剖面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8. 图中高速公路隧道穿过( ) A. 向斜谷 B. 背斜谷 C. 向斜山 D背斜山 39. 图中甲地多见石芽、溶洞等地形,推断未知岩层应为( ) A. 页岩 B. 板岩 C. 石灰岩 D. 花岗岩 40. 若河流沿岸地区柑橘分布广泛,则图中乙地常见植被类型最可能为( ) A. 常绿阔叶林 B. 落叶阔叶林 C. 针阔混交林 D. 针叶林 【答案】38. D 39. C 40. A 【解析】试题分析: 38. 隧道穿过区的岩层向上拱起,地形为山岭,应为背斜山。正确答案选D。 39. 甲地多见芽、溶洞等地形,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岩层为石灰岩。正确答案选C。 40. 柑橘主要生长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常见植被类型最可能为常绿阔叶林。正确答案选A。 考点:地质构造、喀斯特地貌、自然带 第II卷(非选择题 40分) 二、综合题 41. 读“比例尺为十万分之一的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分别站在山顶A和山顶B上,能看到河流上D处小船的是 山顶。 (2)图中所绘乙、丙两支流中,事实上不存在的是 支流。 (3)若将小河甲的水引向疗养院,图中两条规划路线①②中,比较合理的是 ,原因是 。 【答案】(1)B (2)乙 (3)① ①路线的水可以自流 【解析】(1)读图,在山顶A与小船之间是山脊地形,易阻挡视线。在山顶B与小船之间是凹坡,阻挡视线,能看到河流上D处小船的是B。 (2)河流只能出现在山谷中。根据等高线的形态,凸高则低,是山谷地貌。图中乙标注在地形区是山脊,不可能出现河流。 (3)根据等高线图,若将小河甲的水引向疗养院,可利用地势进行自流引水。图中两条规划路线①②中,比较合理的是①。原因主要是①路线的水可以自流,节约能源、减轻污染。 42. 下图表示北半球中纬地区11月某日等压线分面(单位百帕)。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用虚线在图上划出低压槽(或高压脊)的位置。 (2)在虚线两侧分别用箭头符号表示出有摩擦力时的风向。 (3)甲地即将出现______________ 天气,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答案】(1)如图。 (2)见图(每侧只画一个箭头,只要方向正确即可)。 (3)大风降温,雨雪 冷锋过境 【解析】(1)在等压线弯曲处,可能形成低压槽。 (2)有摩擦力时,风向不与等压线平行,与等压线有一夹角。且由数值高压的等压线,指向等压线的等压线。北半球向右偏转。在虚线两侧分别用箭头符号表示出有摩擦力时的风向。 (3)图示位于北半球,锋面气旋呈逆时针方向运动。甲地位于冷锋锋前,即将出现大风、降温等天气。主要原因是冷锋过境。 43. 下图为亚洲季风图,回答有关问题。 一月 七月 澳大利亚西北部一月和七月分别盛行西北风、东南风。从海陆热力差异、行星风系两个方面说明该地区盛行风向形成的原因及盛行风向对该地区气候干湿状况的影响。 一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月:澳大利亚大陆夏季比海洋升温快,形成低压中心;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为西北风;来自海洋的西北风比较湿润。 七月:澳大利亚大陆冬季比海洋降温快,形成高压中心;处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从内陆吹来的东南风相对干燥。 【解析】读图分析,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一月,澳大利亚大陆是夏季,比海洋升温快,形成低压中心。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为西北风。来自海洋的西北风携带的海洋水汽较多,比较湿润。七月,澳大利亚大陆是冬季,比海洋降温快,形成高压中心。受处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影响,从内陆吹来的东南风相对干燥,导致该地气候干燥。 44. 下图所示区域在28°S附近,L示意流经沿岸的洋流。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用箭头表示洋流L的流动方向。 (2)在图示海域画两条过洋流L的等温线,分别标注T1和T2,其温度值关系为T1>T2,以示意该海域表层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3)简述洋流L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答案】(1)、(2)见下图 (3)降温、减湿。 【解析】(1)根据图示信息,洋流A位于南半球低纬大陆的西海岸,是由南向北流向的寒流,据此可以画出其流向。 (2)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弯曲方向一致,南半球越靠南温度应该越低,据此画图。 (3)根据图示信息,洋流A为南半球大陆西岸的寒流,寒流对沿岸地区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名师点睛】洋流对沿岸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 暖流(比流经地区温度高)增温增湿作用,如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 寒流(比流经地区温度低)有降温、减湿作用,澳大利亚西海岸和秘鲁沿岸荒漠的形成 ②影响海洋生物—-渔场 寒暖流交汇:北海道、纽芬兰、北海渔场等 与上升流有关:秘鲁渔场等 注意:渔场集中在大陆架的原因:这里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饵丰富。 ③影响航海:顺流增速节能。但海雾影响能见度,影响航行安全。 ④影响海洋污染:加快了净化速度,扩大了污染范围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