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3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下学期2016级 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北京一张家口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下面两图分别为“华北局部区域示意图”和“崇礼及附近地区等值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各题。 1. 影响图中10°C多年平均气温线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B. 夏季风、地形 C. 纬度位置、地形 D. 纬度位置、大气环流 2. 据图分析,崇礼作为2022年冬奥会雪上项目主赛场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A. 积雪时间较长,平均风速较小 B. 温度适宜,山地坡度适中 C. 距离北京较近,交通便利 D. 山地地貌和生态环境良好 【答案】1. C 2. A 【解析】 1. 结合经纬度,图中10°C多年平均气温线在西部呈东北-西南走向,应是受太行山影响。在东段呈东西走向,应是受纬度因素影响。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地形,C对。海陆位置、夏季风影响与东西走向无关,A、B错。大气环流包括季风环流,D错。 2. 根据图中积雪天数和风速等值线分析,崇礼作为2022年冬奥会雪上项目主赛场的有利条件主要是积雪时间较长,平均风速较小,A对。雪上项目,最主要的是积雪条件,温度、山地坡度、距离、交通、山地地貌、生态环境都是影响条件,不是最主要条件,B、C、D错。 点睛:图中10°C多年平均气温线在西部呈东北-西南走向,应是受太行山影响。在东段呈东西走向,应是受纬度因素影响。崇礼作为2022年冬奥会雪上项目主赛场的有利条件主要是积雪时间较长,平均风速较小。 下图为南京市区某处路段的人工隧道示意图,该隧道是在开挖山体后又建造的,并未采用传统山体基部掏空的方法。隧道长100米,顶高10米,隧道两侧是小山丘的相对高度为20米,隧道顶部与山体表面都有茂密的植被覆盖。读下图,回答下面下列各题。 3. 隧道顶部采用植被覆盖的最主要目的是 A. 净化空气 B. 美化环境 C. 降低噪音 D. 涵养水土 4. 修建城市道路,在开挖山体后又建造隧道的主要原因 A. 防止滑坡 B. 保护生态 C. 方便通行 D. 节约成本 【答案】3. B 4. A 【解析】 3. 由材料分析可知,该隧道主要位于南京市的市区,因此隧道顶部采用植被覆盖的最主要目的是美化市区环境,故答案选B项。 4. 开挖山体,会导致两侧山体的岩石松动,容易导致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影响交通运行的安全,因此建隧道可以保护交通线路,避免滑坡和松动滑落的岩石对行车的安全的威胁,故答案选A项。 下图示意我国珠江流域岩滩水库1994——2000年入库泥沙、出库泥沙及拦截率的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各题。 5. 1994 ~1997年,珠江口水深3m的等深线的变化趋势是 A. 不移动 B. 向东移动 C. 向西移动 D. 先向东再向西移动 6. 1997年,水库泥沙拦截率最低的原因可能是 A. 降水异常增多 B. 森林砍伐 C. 植树造林 D. 退耕还林 【答案】5. B 6. A 【解析】试题分析: 5. 仔细读图,1994-1997年水库拦截率降低,出库泥沙增多,泥沙在入海口淤积,导致珠江口水深3m的等深线会不断向东移动。答案选B。 6. 仔细读图,1997年入库泥沙多,入库泥沙多的原因可能是降水增多,导致入库泥沙增多,A对;若是森林砍伐导致的河流泥沙增多,则下一年水库的拦截率仍会较低。由图可知,1998年拦截率升高,所以导致1997年拦截率低的原因不是森林砍伐,而可能是降水异常增多。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会使入库泥沙减少。答案选A。 考点:图表判读,影响河流含沙量的因素。 7. 下图为某地区某一时刻的温压场分布,实线为925百帕等压面的高度分布状况(单位:m),虚线为近地面气温分布。完成下题。 图示时刻,下列近地面各点中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甲的数值比周边高,对应高压中心,天气晴朗,排除;丙为低压中心,丁处于单一气团控制下,乙位于低压槽位置,而且乙处等温线、等压线较为密集,故乙处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选B。 【点睛】 太阳辐射强度受纬度高低、大气透明度、地形地势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图示意我国某地某日的太阳辐射强度日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各题。 8. 该地可能位于 A. 阴山山区 B. 长白山区 C. 横断山区 D. 天山山区 9. 当天的日期和天气状况可能是 A. 2月1日、晴天 B. 4月1日、晴天 C. 9月14日、多云 D. 12月1日、多云 10. 当地日落时刻的太阳辐射强度,理论和实测数值均大于日出,最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A. 地形 B. 土壤 C. 气候 D. 纬度 【答案】8. D 9. C 10. A 【解析】 8. 各地太阳辐射强度在地方时下午12点最强,该地在北京时间14点时,太阳辐射最强,经度是90°E,可能位于天山山区,D对。阴山山区、长白山区、横断山区的经度在100°E以东,A、B、C错。 9. 该日的太阳辐射实际数值小于理论数值,天气状况可能是多云,云块儿削弱了太阳辐射,A、B错。根据日出、日落时间,当天的昼长约11.5小时,12小时,即接近昼夜平分,说明接近二分日,日期可能是9月14日,C对。12月1日昼夜长短差异大,D错。 10. 当地日落时刻的太阳辐射强度,理论和实测数值均大于日出,最可能的影响因素是地形,即若是平原地区,此时未日落,A对。同一地区的同一日期,土壤、气候、纬度不变,不是日出、日落时太阳辐射差异的原因,B、C、D错。 “新型材料及复合方法固定流动沙丘绿化项目”在青海湖边的流动沙丘进行了两年多的实验和反复论证后取得成功,其原理是将具有含水、辐射保温等功能的砂砖铺设成条带状,在条带间种植适宜生长的草种和灌木,达到治沙的效果。结合材料及条带状砂砖固沙简图完成下列各题。 11. 下列关于图中条带状沙砖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夜晚吸收地下水,辐射保温 B. 白天释放水汽,为植被提供水分 C. 增加地表粗糙程度,降低风速 D. 拦截沙源,固阻流沙,防止沙丘前移 12. 对该条带状沙砖铺设地的地表环境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 干旱缺水 B. 植被稀疏,多为高山针叶林 C. 风力强,多风蚀地貌 D. 河流较少,水量季节变化小 【答案】11. A 12. A 【解析】 11. 条带状砂砖中的水用于促进固沙植物的成活,夜晚气温低,砂砖不可能吸收地下水,选A。 12. 根据材料,该种砂砖具有含水、辐射保温等功能,通过砂砖中的水分涵养植被成活率才能相对有所保证,这说明使用区域应该是干旱缺水、昼夜温差较大、地表植被稀疏的区域,据此选A。 “保护性耕作法”是指对耕地实行免耕或浅耕措施,并在粮食收割时,将作物秸秆粉碎后还田,或者将庄稼荐子留在田地过冬。下表为某地实验前后有关实验资料,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13. 实验结果反应了实行“保护性耕作法”能 ①保持土壤水分 ②增强土壤透气性 ③增加大气湿度 ④减少空气污染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4. 由表可知,该地最可能是 A. 东南丘陵 B. 云贵高原 C. 河套平原 D. 江汉平原 【答案】13. B 14. C 【解析】 13. 根据表格信息,试验后的土壤空气含量减少了,这会导致土壤透气性下降,②错误;表格信息显示,试验后,土壤水分增加了,大气水分增加了,大气污染物减少了,据此,①③④正确,选B。 14. 由表可知,该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不可能是江南地区,而且该地大气水汽含量不多,不可能位于湿润区,结合其特征,最可能分布在降水较少的灌溉农业区域,结合选项C最合适。 西藏是我国沙化土地扩展的三大省区之一,沙化土地主要分布于“一江两河”(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年楚河)等河流谷地、湖盆地与山前冲洪积平原。据2011年《第四次中国荒漠化和沙化状况公报》,西藏全区荒漠化土地面积43.27万km2,比2004年第三次全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减少了789km2,遏制住了荒漠化面积增长的势头。读“西藏‘一江两河’流域地理要素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 15. 2004年前西藏荒漠化扩展迅速的主要原因是 A. 自然环境干冷脆弱 B. 滥垦、滥伐、滥牧等过度利用土地 C. 开矿、筑路等工程建设 D. 气候趋向于干暖化 16. 2011年已遏制住了西藏荒漠化扩展的势头,主要采取的治理措施可能有 ①保护天然植被 ②合理安排工农业生产规模 ③在荒漠化区域栽培速生阔叶林④将下游居民迁到河流上游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15. B 16. A 【解析】试题分析: 15. 读图可知,图中西藏地区畜均草地面积下降,说明牲畜数量增加,同时耕地面积增加,说明存在过度农垦现象,所以2004年前西藏荒漠化扩展的原因为过度放牧及滥垦滥伐,故选B。 ..................... 【考点定位】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2016年新疆哈密某公司推出了哈密瓜的“私人订制”,通过互联网进行哈密瓜的生产、收获、运输的全程监控,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其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读下表,回答下列各题。 17. 根据统计表判断哈密地区 A. 全年干旱少雨,蒸发弱 B. 夏秋日较差小,冬春日较差大 C. 日照时数多,光能资源丰富 D. 夏季炎热,冬季温凉 18. “私人订制”的哈密瓜广受欢迎的原因是 A. 哈密瓜果糖含量高,口感好 B. 哈密瓜水分含量多,口感好 C. 哈密瓜品质有保证,消费者放心 D. 哈密瓜价格有优势,销量大 【答案】17. C 18. C 【解析】 17. 根据表格信息,哈密全年干旱少雨,夏季蒸发较强;表格不能判定该地的日较差,但可以得出其夏季较热、冬季寒冷的特征;哈密全年降水少,晴天多,夏季纬度高,地势高,日照时间长,日照时数多,太阳能资源丰富。据此选C。 18. “私人订制”的哈密瓜是通过互联网进行哈密瓜的生产、收获、运输的全程监控,因此哈密瓜品质有保证,消费者放心,该种哈密瓜广受欢迎。 【点睛】 下图为我国中温带某地的地形剖面图及年降水量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9. 按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区域的土地资源利用类型依次为 A. 沙漠、林地、草地、林地 B. 沙漠、草地、林地和草地、林地 C. 草地、林地、以旱地为主的耕地、林地 D. 草地、林地和草地、以水田为主的耕地、林地 20. 适宜在③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有 A. 棉花、冬小麦、大豆 B. 冬小麦、玉米、水稻 C. 春小麦、亚麻、甜菜 D. 油菜、茶叶、春小麦 【答案】19. C 20. C 【解析】试题分析: 19. 读图,根据图示的地形区海拔分布、年降水量分布及距海远近判断,该地为我国东北地区,其中①为内蒙古高原,草原广阔。②为大兴安岭,为我国主要的林业基地。③为东北平原,是主要的农耕区,且位于北方,耕地以旱地为主。④为小兴安岭,为我国主要的林业基地。土地资源利用类型依次为草地、林地、以旱地为主的耕地、林地,B对。 20. ③地区是我国黑土分布区,位于中温带,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有春小麦、亚麻、甜菜等,C对。东北平原不是棉花产区,冬季气温低,冬小麦不能安全过冬,A、B错。茶叶是亚热带经济作物,D错。 【考点定位】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农作物。 【名师点睛】利用该地区的年降水量、距海远近和地形分布特征,进行区域定位是解题的关键,需要掌握我国主要地区的地形、植被等特征。不同农作物分布地区有差异,可以用排除方法,将不适宜在东北地区的作物找出,排除相应选项,找出答案。 下图示意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1. 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 A. 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B. 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C. 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 D. 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 22.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 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 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 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21. D 22. A 【解析】试题分析: 21. 直接根据图示分析,东部农耕区向农牧交错带提供农副产品,而农牧交错带向东部农耕区提供畜牧业加工产品,由此说明农牧交错带不可能以增加耕地面积发展种植业为方向,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合大规模发展商品粮生产,从图中看农牧交错带向西部草原牧区提供饲草料说明该地适合草类植被生长可建为草场发展畜牧业。 22. 农牧交错带在向东部农耕区提供畜产品,故其应是东部农耕区的畜产品供应基地;西部草原牧区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较为恶劣,故处于中间的农牧交错带具备东部农耕区生态屏障的功能,同样可知东部农耕区向其西部地区提供粮食,由图可知农牧交错带向西部草原牧区提供饲草料,这一方面说明其是西部牧区的饲草料供应基地,另一方面也间接说明农牧交错带牧草生长状况好于西部牧区,故其具有涵蓄水源的功能,可作为降水稀少的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 考点:区域农业发展 读我国某城市工业现阶段扩散和计划扩散情况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3. 现阶段,中心城市部分工业配套企业布局在周边卫星镇主要影响因素是 ①政策 ②地租 ③运费 ④技术 ⑤矿资资源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④⑤ 24. 为了更好地承接由卫星镇转移来的工业配套企业,各县城应该 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②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③建立产品研发机构 ④减免地租,补贴运费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23. C 24. D 【解析】 23. 中心城市部分工业配套企业布局在周边卫星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郊区地租水平低,同时距离市场较近,运费较低,据此选C。 24. 承接由卫星镇转移来的工业配套企业,各县应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减免地租补贴运费,据此选D。 城市首位度指一个地区最大城市与第二大城市人口规模之比,通常用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规模和人口集中程度。一般认为,城市首位度小于2,表明结构正常、集中适当;大于2,则存在结构失衡、过度集中的趋势。读我国部分省区城市首位度统计表,完成下列各题。 25. 关于A、B、C三省区城市首位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A.A省区城市首位度最高,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B.B省区城市首位度降低,第一大城市衰退明显 C.C省区城市首位度最高,区域发展明显不平衡 D.三省区城市首位度的差异是由自然条件决定的 26. 1984年到1997年的13年间,A省区城市首位度明显下降,可能原因是 ①出现逆城市化现象②国家政策驱动区域内二三线城市迅速发展 ③城市化进程的作用④产业转移导致大量人口向区域外不断迁移 A. ③④ B. ①②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25. C 26. D 【解析】试题分析: 25. 根据图表中信息可知,A省区城市首位度不是最高,A错;城市首位度小于2时,表明结构正常、集中适当B省区城市首位度降低,说明结构趋向合理,而不是衰退,B错;C省区城市首位度最高,区域发展明显不平衡,C对。三省区城市首位度差异,是由社会经济条件决定的,不是自然条件,D错。选项C正确。 26. 城市首位度指一个地区最大城市与第二大城市人口规模之比,城市首位度明显下降,只是比值减小,不一定是最大城市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现象,①错;城市首位度下降,说明二、三线城市迅速发展,人口增加,②对;也表明该省区城市化进程快,城市人口比重在增加,③对;城市首位度下降,可能有产业转移,但不会导致大量人口向区域外迁移,城市规模减小,④错。所以选项D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的发展。 图甲是我国产业对城市化的贡献率统计图,图乙是世界发达国家产业对城市化的贡献率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7. 据图中信息判断 A. 第一产业对城市化没有贡献 B.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 C. 新中国成立后第二、第三产业对我国城市化贡献率差异逐步增大 D. 二战后,第三产业的发展越来越成为发达国家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28. 与发达国家相比,图中信息无法反映我国城市化存在的问题是 A. 产业结构不合理 B. 城市空间分布不合理 C. 单位产值耗能高 D. 城市环境污染较严重 【答案】27. D 28. B 【解析】试题分析: 27. 第一产业的发展,使农村劳动力过剩,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进而促进城市化;图中信息不能判断城市化起步的时间和水平高低;新中国成立后第二、三产业对我国城市化贡献率差异也有缩小的时段,并不是逐步增大;二战后,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对城市化的贡献率增大,所以是发达国家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故选D。 28. 从二、三产业对城市化的贡献率可反映出产业结构不合理;因第二产业对城市的贡献率大,可反映第二产业比重大;因第二产业比重大,所产生的污染多,所以城市环境污染较严重;但是不能反映城市空间分布。故选A。 【考点定位】城市化 【名师点睛】城市化标志。衡量城市化水平主要有三个标志: ①、城市人口增加 ②、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③、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 城市化的本质 第一,城市化是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城市化首先表现为大批乡村人口进入城市,城市人口在总 人口中的比重逐步提高。 第二,城市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使得原来从事传统低效的第一产业的劳动力转向从事现代高效的第二、第三产业,产业结构逐步升级转换,国家创造财富的能力不断提高。 第三,城市化是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城市是高消费群体聚集所在。城市化使得大批低收入居民群体转变为高收入居民群体,因此城市化过程又是一个市场不断扩张、对投资者吸引力不断增强的过程,也是越来越多的国民在发展中享受到实惠的过程, 区位商表示的是某地区某行业在本地区总产出中的份额与全国对应行业占整个国民经济产出份额之比。当区位商小于1时,表示本地区该行业产品不能满足需求,当区位商大于1时,表示本地区该行业产品有剩余,可输出。下图是某年我国西部地区各行业的区位商值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9. 我国西部地区供给能力不能满足本地区的需求,需要从区外引进的是 A. 餐饮服务 B. 工业制成品 C. 农产品 D. 建筑材料 30. 由图可知,西部地区 A. 农业发展对本地区发展的贡献不大 B. 农业对外贸易的市场占有率高 C. 服务业的供应能力大于本地区需求 D. 应优先发展工业以满足本地区需要 【答案】29. B 30. C 【解析】 29. 根据材料可知,当某行业区位商小于1时,本地区该行业生产不能满足本地区需要,需要从区外引进该行业的产品。读图可知,只有第二产业产值和工业产值区位商小于1,工业制成品属于第二产业,据此选B。 30. 西部地区农业产值区位商大于1,说明农业发展在本地区占有优势,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对本地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A错;西部地区农业的区位商大于1,说明有对外贸易,但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较低,B错;西部地区第三产业比重较大,服务业区位商大于1,说明西部地区服务业的供应能力大于本地区需求,C对;发展工业的目的是发挥地区优势,促进经济发展,满足地区需要不是目的,D错,据此选D。 二、综合题(共4题,40分) 3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忌干、喜湿、怕渍水、喜光热,从中提取的青蒿素主治疟疾。重庆酉阳(如下图)野生青蒿数量多,平均青蒿素含量可高达8%以上。截至2010年,全球有100多个国家或地区疟疾流行,疟疾病例多达2亿以上,其中80%-90%的病例发生在非洲地区。 材料二 酉阳干青蒿价格2004年曾高达每公斤10元,导致人工种植规模快速扩大。全球市场青蒿素抗疟疾药品分单体制剂和复方制剂两类,国内厂家多达80家以上,但大多只生产单体制剂,彼此竞争激烈。 2006年受世卫组织发布对单体制剂耐药警示影响,非洲国家开始拒绝进口单体制剂。 (1)分析重庆酉阳野生青蒿生长的有利条件。 (2)说出2006年后酉阳青蒿产业发展可能遇到的问题。 (3)列举酉阳地区青蒿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答案】(1)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较多,气候湿润;纬度较低,太阳辐射强,光热充足;地处武陵山区,地势起伏大,利于雨季排涝 (2)种植规模过快扩大,干青蒿价格回落,影响种植积极性;青蒿素药品进入非洲市场遇到政策制约;遭遇国外企业的强烈竞争 (3)加强对野生青蒿的保护;科学预计国际市场需求量及其变化趋势,合理控制种植规模;加强国内生产青蒿素药企合作,提高复方制剂技术研发能力;加强与国际药企合作;主动适应国际市场需求变化 【解析】试题分析:(1)重庆酉阳野生青蒿生长的有利条件主要结合材料,从气候、地形等方面,进行分析。由材料可知,青蒿生长忌干旱,怕渍水,喜湿润,光热。重庆酉阳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较多,气候湿润,纬度低,太阳辐射强,光热充足。地处武陵山区,地势起伏大,利用雨季排涝,适合青蒿生长。 (2)重庆酉阳人工种植青蒿规模不断扩大的原因主要从市场、政策及经济收入角度考虑。根据材料重庆酉阳青蒿量大质优。影响作物种植规模的决定性因素是市场,世界疟区分布广,青蒿的国际市场需求量大,世界卫生组织政策的支持,青蒿价格升高,利润高。 (3)酉阳地区青蒿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主要从延长产业链以及保持适度规模及加强科技投入,扩大市场角度考虑。加强对野生青蒿的保护;科学预计国际市场需求量及其变化趋势,合理控制种植规模;加强国内生产青蒿素药企合作,提高复方制剂技术研发能力;加强与国际药企合作;主动适应国际市场需求变化。 考点: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及可持续发展措施 32.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山东省南部的南四湖,是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等四个相连湖的总称,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沿湖地区工业以煤炭、电力、造纸为主, 材料二 南四湖湖盆狭长,部分入湖河流不定期出现断流现象。南四湖地理位置示意图。 (1)简析部分入湖河流不定期出现断流现象主要原因。 (2)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后对南四湖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 (3)为了满足调水的水质要求,南四湖沿湖地区工业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地处季风气候区,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大;工农业及生活用水(尤其灌溉用水)量大,导致断流 (2)增加水量,扩大湖水面积,调节局地小气候(缩小温差,增加空气湿度);利于保护生物栖息地(生物的多样性) (3)调整工业结构,限制造纸等污染企业的规模;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实行清洁生产;改进生产工艺和设备水平;加强工业污水处理技术及循环使用(污水先处理后排放);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加强对沿岸工业生产的监督管理 (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与南四湖连通,南四湖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工程通水后湖区的湿地功能会更加强大,如湖泊水量会增加,湖水面积扩大,湖泊可以调节局地小气候;利于保护生物栖息地等。 (3)为了满足调水的水质要求,南四湖沿湖地区工业发展必须确保不能污染水源,这需要从工业结构、工业性质、清洁生产、污水处理、法制监管、生产监督等方面落实。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33. 华北地区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到学校附近区域进行野外考察。图为考察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丁四处适合开发攀岩运动项目的是 ,为安全起见,攀岩需要准备的安全绳索长度不应少于 米。 (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甲、乙、丙、丁四处红叶观赏地最早出现红叶的是 ,原因是 。 【答案】(1)丁 300 (2)丙 海拔最高,温度低,最早进入秋季,物候更替早,枫叶最早变红 【解析】(1)攀岩运动适宜选择在有一定海拔但不是过高的悬崖峭壁位置,综合四地特点,丁处最适合;该陡崖的相对高度为100-300米之间,据此,攀岩需要准备的安全绳索长度不应少于300米。 (2)由图可知,丙处海拔最高,温度低,最早进入秋季,物候更替早,枫叶最早变红。 【点睛】 攀岩运动适宜选择在有一定海拔但不是过高的悬崖峭壁位置,攀岩绳索应不低于陡崖最大相对高度值。红叶最早出现在气温最低的地方,结合图示或寻找纬度较高处,或寻找海拔最高处。 34. 旅游经济活动通常由旅行、餐饮、住宿、交通、观赏、娱乐等多种活动所组成,因而旅游经济效益实上是食、住、行、游、购、娱等多种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江西省正式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乡村旅游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建设一批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点的旅游风情小镇,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打造“红色乡村小镇”。金溪香谷小镇等44个特色小镇列为江西省第一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周末来金溪旅游的外地游客逐渐增多,但经济效益提高的却并不明显。 请为金溪县提升乡村旅游综合效益提出建议。 【答案】打造高质量的特色小镇,形成品牌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及手工艺品,通过旅游促销;结合网络,进行全方位营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接待能力;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加大对旅游行业的监管,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解析】提升金溪县乡村旅游综合效益提升乡村旅游综合效益应从旅游资源特色优势,形成品牌优势;通过旅游促销、网络营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接待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加大对旅游行业的监管,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点睛】 分析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应掌握对旅游资源评价的方面,从以下几方面分析:(1)资源本身的评价: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的质量特征,丰度和集聚程度,环境容量,开发利用现状和开发潜力分析。(2)开发利用可行性分析。包括气候条件对旅游业的影响(表现为旅游旺季和淡季的节律性变化),环境质量现状,铁路、公路及航空交通现状及交通建设的难易程度,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现状,旅游资源所在的区位距中心城市的距离,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对发展旅游业的扶持能力。(3)客源市场分析。包括旅游资源对各层次游客的吸引力,确定目标市场、潜在市场及市场的地理区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