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3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苏北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学情调研地理试题(选考)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情调研 高二地理试题(选择考) 一、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 徐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丰富。下图为某外地游客10月20日在徐州一条南北向街道面向南方拍摄的照片。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 照片拍摄的时间可能是 A. 6:00 B. 14:00 C. 10:00 D. 18:00 2. 该时间之后2个小时内,树影将 A. 变短,顺时针移动 B. 变短,逆时针移动 C. 变长,顺时针移动 D. 变长,逆时针移动 【答案】1. C 2. A 【解析】 【1题详解】 10月29日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徐州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地方时6时后日出,18时前日落。图片是徐州市某中学10月29日在一条南北向街道面向南方拍摄的照片,读图可知影子方位为西北,则太阳位于东南,由此可判断拍照时间为上午,照片的拍摄时间最有可能是10:00。故选C。 【2题详解】 由题中图可以看出,图中树木影子朝向西北,太阳位于东南方,该时间之后的2个小时内,时间为12:00以前,太阳高度变大,树影将变短,太阳不断向正南方移动,因此影不断向正北方移动,呈顺时针方向移动。故选A。 【点睛】日出方位与昼夜长短: 夏季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冬季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春秋分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北半球冬天,纬度越高,白昼时间短,夜越长;夏天,纬度越高,白昼时间长,夜越短。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 有关图示①②③④⑤五处物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①一沉积岩②一侵入岩③一变质岩④一沉积岩⑤一岩浆 A. ①④ B. ②⑤ C. ③④ D. ①② 4. 下列各种岩石和岩浆之间的转换过程中能正确反映地壳物质循环的是 A. ③—⑤—①—④—③ B. ①—②—③—④—① C. ③—①—④—②. D. ②—④—①—⑤ 【答案】3. D 4. A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图中岩层的形态和分布可知,图中②是由岩浆侵入冷却凝固形成的侵入岩;③是岩浆;①为沉积岩;④为靠近岩浆活动区域因为高温而形成的变质岩;⑤为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岩浆岩。 【4题详解】 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上升喷出后冷凝形成喷出岩,在外力作用下,地表岩石转化成沉积岩,在地壳内部,经过高温高压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最后经过高温重熔,形成新的岩浆。 “十一国庆黄金周”期间,我国东部地区经历了一次较为明显的天气变化过程,多地进入“速冻”模式。下面甲、乙两图分别为同一地区一周的气压(单位:hPa)变化(甲图日期在前,乙图日期在后)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地气压为1014 hPa B. D地风向为偏北风 C. E地盛行上升气流 D. B地风力增大 6. 图中描述正确的是 A. F锋面过境后气温降低 B. C锋面向西北方向移动 C. E地由阴雨天气变为晴朗天气 D. G线经过区域受冷锋控制 【答案】5. D 6. C 【解析】 本题考查等压线图的判断及锋面气旋与天气变化。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等压线图的判读:图中等压距为4 hPa,甲图中控制A地的天气系统是一个低压中心,可以判断A地气压为1004 hPa,A错误;根据气流的流动方向为由高压流向低压及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可以推断D地的风向为偏南风,B错误;在甲图中E地是一个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在乙图中E地是一个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C错误;根据等压线疏密变化规律,B地的等压线变密,说明气压梯度力增大,则风力增大,D正确。故选D。 【6题详解】 根据北半球低压中心左侧为冷锋、右侧为暖锋可知C锋面是冷锋,向东南方向移动,F锋面是暖锋,过境后所经过地区为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A、B错误;甲图中E地受低压控制,多阴雨天气,乙图中E地受高压控制,多晴朗天气,C正确;G线为高压脊,经过地区不易形成锋面,D错误。综上分析,本题选择C。 无风带是指无盛行风向,气流以垂直运动为主的地区。图示阴影地区为7月无风带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该地区7月盛行风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关于甲、乙无风带说法正确的是( ) A. 气流垂直运动不同 B. 天气状况基本相同 C. 形成原因相同 D. 气候特征相同 8. 关于丙、丁两地盛行风向说法正确的是( ) A. 丁地盛行风可能影响我国西南地区 B. 丙地盛行风越过赤道,形成东南信风 C. 在丁地盛行风作用下洋流自东向西流 D. 丙丁都是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造成 【答案】7. A 8. A 【解析】 考查气压带风带分布、特点及影响。 【7题详解】 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甲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A项正确。故选A。 【8题详解】 丁为西南季风,影响我国西南地区和印度半岛,A项正确;丙地盛行风越过赤道,形成西北风,B项错;在丁地盛行风作用下洋流自西向东流,C项错;丙不是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造成的,D项错。故选A。 读“我国某区域河、湖水位变化示意图”,该区域内湖泊与河流涌互补关系,回答下列各小题。 9. 关于该河流和湖泊的位置关系可以确定的是( ) A. 湖泊位于河流的源头 B. 湖泊与河流相通 C. 湖泊地势低于河流 D. 湖泊地势高于河流 10. 关于该区域河、湖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 湖泊储水量最小的时间点是② B. 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湖水补给河水 C. 时间点③比时间点①河、湖之间水体补给更快 D. 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同步变化 【答案】9. B 10. 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河流的补给方式 【9题详解】 从图中河湖的补给关系来看,从3~9月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河流水补给湖泊;9~12月份,湖泊水补给河流,说明湖泊与河流相通,且河流没有发源于湖泊,湖泊;没有位于河流的源头,根据补给关系无法判断湖泊与河流的地势高低。A、C、D三项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时间点③与①相比,河流与湖泊的水位相差大,故时间点③比时间点①,河、湖之间水体补给更快,C项正确;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有时同步有时不同步,D项错误;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河水补给湖水,B项错误;湖泊储水量最小的时间点是④,A项错误。故选C。 【点睛】河流的补给水源:大气降水、高山冰雪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湖泊水、地下水 贵阳是典型的山区城市,峰林、溶丘、洼地等多样地貌影响着城市的道路建设。贵阳市地铁1号线全长30余千米,修建难度极大。图中甲图示意贵阳市地铁1号线路,乙图示意地铁1号线纵断面地面高程。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1. 与我国其它城市相比,贵阳市修建地铁难度极大主要原因是( ) ①地下水丰富 ②多溶洞、裂隙 ③城市交通疏解难度大 ④地下管线错综复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2. 地铁1号线贵阳北站到安云路站呈“几”字形的主要原因是( ) A. 增加里程以减缓坡度 B. 连接较多居民点 C. 避免破坏景区景观 D. 连接其它交通线 【答案】11. A 12. A 【解析】 【11题详解】 贵阳市位于云贵高原,属于喀斯特地貌,多溶洞、裂隙、地下河,地表水缺乏,地下水丰富,贵阳市修建地铁难度极大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丰富,多溶洞、裂隙,①、②对。地铁修建在地下,城市交通疏解指的是地表,地下管线深度较浅,不是影响地铁修建的主要原因,③④错。A对,B、C、D错。 【12题详解】 从剖面图中可以看到,地铁1号线贵阳北站到安云路站高差大,线路修建成呈“几”字形的主要原因是增加里程,延长线路长度,以减缓坡度,A对。城市地铁,连接较多居民点不是主要原因,B错。在地下,不会破坏景区景观,C错。没有连接其它交通线,D错。 点睛:贵阳市位于喀斯特地貌区,多溶洞、裂隙、地下河,修建地铁难度极大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丰富。两站之间高差大,线路呈“几”字形,延长线路长度,可以减缓轨道坡度。城市内地铁,连接较多居民点不是主要原因。 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流经①~④处的洋流分别属于( ) A. 寒流、暖流、暖流、寒流 B. 寒流、暖流、寒流、暖流 C. 暖流、暖流、寒流、寒流 D. 暖流、寒流、暖流、寒流 14. 有关①~④处洋流影响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①处较同纬度大洋东侧寒冷干燥 B. ②处轮船向北航行可顺流节能 C. ③处因寒暖流交汇形成大渔场 D. ④处的污染物可扩散到印度洋 【答案】13. D 14. D 【解析】 试题分析: 【13题详解】 读图,根据洋流的分布规律,流经①处的是墨西哥湾暖流,②处是加那利寒流,③处是南赤道暖流,④处洋流西风漂流,是寒流。分别属于暖流、寒流、暖流、寒流 ,D对。 【14题详解】 ①处较同纬大洋东侧温暖湿润,A错。②处洋流向南流,轮船向北航行可逆流航行, B错。③处是暖流交汇形成大渔场,C错。④处的污染物可顺着洋流航行,扩散到印度洋,D错。 考点: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性质和影响。 下图为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5. 图中④⑤所指的自然带分别是 A.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D.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16. ①自然带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 热量增加 B. 降水增多 C. 海拔增高 D. 光照增强 【答案】15. D 16. B 【解析】 本题考查澳大利亚气候类型、自然带的分布及成因分析。 【15题详解】 考查对澳大利亚气候及自然带分布。从图示可知④属于地中海气候,该气候发育的植被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⑤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该气候发育的植被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综上对比四选项可知D符合。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6题详解】 考查对形成自然带的影响因素。从图示①位置可知该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暖流增温增湿(东澳大利亚暖流)和东南信风迎风坡增雨即降水增多符合。B正确,ACD错误。故选B。 下图为世界某岛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7. 在7月份,该岛比海南岛 A. 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 B. 台风活动频繁 C. 先迎来日出,且昼短夜长 D. 降水少 18. 该岛 A. 地处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B. 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C. 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小、河流短小 D. 南部地势较北部陡 【答案】17. D 18. A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与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差异。 读图,根据纬度,7月份,该岛与直射点的纬度差大,正午太阳高度角比海南岛小,故A错误;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岛位于地中海区域,该岛不受台风影响,B错误;根据经度,该岛在东一区,日出晚,7月份太阳直射北半球,昼长夜短,故C错误;该岛位于地中海地区,7月份气温比海南岛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D正确,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差异。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岛位于地中海附近,地处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A正确;该岛为地中海气候,地表植被以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为主,B错误;地中海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故C错误;根据图中等值线,该岛南部等高线稀疏,说明地势较缓,D错误。综上分析本题选择A。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错选、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读“美国航天局在空间站拍摄的地球照片”,完成下列小题。 19. 该日最可能 A. 3月23日 B. 6月12日 C. 9月22日 D. 12月31日 20. 该日后一周 A. 珠海白昼时间将逐渐变长 B. 珠海昼夜时差将不断变大 C. 极圈内的极昼极夜范围将变大 D. 珠海日出方位将逐渐北移 【答案】19. AC 20. BC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读图分析光照图的能力。读图知,根据纬度判断为北半球,昼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读图知,图示晨昏线大致与经线重合,大致指示南北走向,昼夜平分,为二分日左右,据此判断AC正确,故选AC。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读图分析光照图的能力。由上题判读知,该日大约为3月23日或9月22日左右, 因此此后一周太阳直射点向南或向北移动约2个纬度(太阳直射点4天移1度,一月移8度),珠海的纬度为22°N。所以该日后一周,若向南珠海昼短夜长,若向北,珠海昼长夜短,珠海昼夜时差将不断变大;若向南,南极圈的极昼扩大,北极圈内的极夜扩大;若向北,北极圈内的极昼扩大,南极圈内的极夜扩大,因此无论如何移动,极圈内的极昼极夜范围将变大。珠海白昼时间将逐渐变长和珠海日出方位将逐渐北移,是太阳直射点向北的情形,不满足向南移动的情形,AD错误,BC正确。故选BC。 读图 “某区域地理环境演变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21. 引起图中地理环境演变的原因是 A. 大气环流 B. 海陆位置 C. 地壳运动 D. 地形的变化 22. 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主要体现了 A.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C. 地理要素的联系性 D. 地理要素的独立性 【答案】21. CD 22. AC 【解析】 【21题详解】 图示区原来地形较平坦,是森林分布区。后来地壳隆起抬升,在迎风坡一侧,仍是森林植被。在背风坡一侧,逐渐由森林植被变为草地、荒漠。山脉隆起的更高,植被由草地变成荒漠。所以图中地理环境演变的最主要原因是地形的变化,地形的变化主要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与大气环流和海陆位置关系不大。CD正确。故选CD。 【22题详解】 图中显示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带来其他要素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图中显示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带来其他要素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要素的联系性,AC正确,D错误。此图反映的主要现象是整体性和要素之间的联系性,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不是主要方面。故选AC。 热映电视剧《伟大的转折》是反映红军长征中的一个片段。下图为红军长征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23. 红军长征线路经过 A.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和温带荒漠带 B. 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 C. 东南丘陵、云贵高原和华北平原 D.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高原山地气候区 24. 关于红军长征途经的四个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江西瑞金雨季较短 B. 贵州遵义道路崎岖 C. 陕西延安年温差小 D. 四川松潘草地沼泽广布 【答案】23. BD 24. BD 【解析】 本题以红军长征路线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地理特征的判读能力。 23题详解】 从图文材料中准确获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据图进行分析,红军长征路线从江西出发,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经过云贵高原、四川盆地等地,最后到达黄土高原地区,线路大部分在东部季风区。据此长征路线不经过温带荒漠带,故A错误;长征路线经过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故B正确;C.长征路线不经过华北平原,故C错误;经过的气候区有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和高原山地气候区,故D正确。综上本题选择BD。 【24题详解】 红军长征途经的四个地区:瑞金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纬度较低,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较长,A错误;遵义位于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B正确;陕西延安位于黄土高原,气候大陆性强,气温年较差大,C错误;松潘草地海拔在3500米以上,由于排水不良,形成大片的沼泽,D正确。故选BD。 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下图为某湖泊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5. 据图文材料可知,此时( ) A. ①处为湖风 B. ②处盛行上升气流 C. ③处风力小于①处 D. ④处更易形成降水 26. 关于城市与湖陆风相互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城市地面硬化使湖陆风增强 B. 围湖造陆使湖陆风增强 C. 湖陆风使城市湿度下降 D. 湖陆风使城市昼夜温差减小 【答案】25. AD 26. AD 【解析】 【25题详解】 据图分析可知,①处风向从湖面吹向陆地,为湖风,A正确;说明湖面气温低气压高,②处盛行下沉气流,B错误; ③处为高空,摩擦力小,因此风力大于近地面的①处,C错误; ④处盛行上升气流,更易形成降水,D正确。故选AD。 【26题详解】 城市地面硬化会加大湖面和陆地的温差,会使气压差增大,湖陆风增强,A正确;围湖造陆使湖陆风减弱,B错误;湖陆风会从湖面带来水汽,使城市湿度增加,减小昼夜温差,C错误,D正确。故选AD。 【点睛】湖陆风是在沿湖地区,由于大陆地面的夜间冷却和白天加热作用,在夜间风从大陆吹向湖区,昼间风从湖面吹向陆地而形成的一种地方性的天气气候现象。如湖南省岳阳位于洞庭湖东北侧,在一定的天气条件下,夜晚风从市区吹向湖面,而白天从湖面吹向市区。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 综合题(本部分共4大题,共40分) 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国务院批复,2018年起将每年秋分日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材料二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视太阳在黄道(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如图所示。 (1)“中国农民丰收节”这一天地球位于图中A、B、C、D四点中_______点, 该节日的日期是__前后,我国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__。 (2)描述地球公转从图中B到C时段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___________。 (3)传统上我国划分四季开始节气为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徐州春季(立春到立夏)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各地随着节气不同,农事安排也不尽相同。秋分日后,下列安排合理的是( ) A. 我国华北地区开始播种小麦 B. 天山牧场逐渐向下转移 C.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区开始播种小麦 D. 长江中下游地区加强预防伏旱天气 【答案】 (1). B; (2). 9 月23日; (3). 昼夜等长; (4). 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到C点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5). 昼渐长、夜渐短; (6). 立春到春分前昼小于夜,春分到立夏昼大于夜; (7). 春分日昼等于夜; (8). A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及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与24节气之间的关系。 【详解】(1)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大致位于9月23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因此我国各地昼夜等长。根据图中24节气的顺序进行推断,秋分处于白露和寒露之间。 (2)据图可知B到C之间为秋分日至冬至日期间,该时段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减少,到冬至日(C点)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3)徐州春季从立春到立夏昼夜变化为昼渐长、夜渐短;其中立春到春分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徐州昼短夜长,但昼渐长、夜渐短;春分日至立夏,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徐州昼短夜长,昼渐长、夜渐短;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徐州昼夜等长。 (4)本题考查节气与农业生产活动及农业措施的安排,我国华北平原种植冬小麦,秋季种植,A正确;天山牧场为季节性牧场,秋季后由山上逐渐向下转移,B正确;澳大利亚是在南半球,和我们北半球季节相反,因此他们是3-5月当地的秋季播种,11-12月当地春天收获,C错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为7-8月,D错误,综上本题选择AB。 2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亚欧大陆气候类型分布图 (1)图中的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类型分别是:甲______, 乙____, 丙____, 丁____。 (2)甲、乙、丙、丁四地中,海洋性最强的是___,其原因是_________。 (3) ⑩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其成因是_________,造成⑤⑩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 【答案】 (1). 温带海洋性气候; (2). 温带大陆性气候; (3). 温带大陆性气候; (4). 温带季风气候; (5). 甲; (6). 距海近,受海洋影响大;常年受西风影响;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7).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8). 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 (9). 大气环流。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世界气候类型的判断及气候特征及成因的分析,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及特征。 【详解】(1)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结合图中经纬度和海陆位置进行判断甲地位于欧洲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乙地和丙地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丁地位于我国东部地区,纬度较高,为温带季风气候。 (2)海洋性的强弱与海陆位置有关,甲地位于欧洲西部,距海近,常年受西风的影响(西风来自海洋,温和湿润),加上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使得该地的气候全年温和,降水均匀,海洋最强。 (3)⑩气候为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⑤地位于亚洲东部,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形成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雨热同期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而⑩地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形成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雨热不同期气候,因此造成二者的差异是由于大气环流的不同。 29.下图为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和甲山的植被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①、②、③自然带的差异主要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其主导分异因素是____________。 (2) 由于________和________因素的影响,图14中的乙形成了________(填自然带),这属于地理环境地域分异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 (3) 图中反映的是自然带的________分异规律,其中d代表的植被类型与图14中自然带________(填数字)的植被类型相同。 (4) 图中山地北坡雪线高于南坡,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从赤道向两极 热量 (2) 地形 洋流 热带雨林带 非地带性 (3) 垂直 ② (4) 北坡受来自亚欧大陆的东北信风影响,降水少;南坡受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影响,降水多 【解析】 整体分析:本题考查自然带的分异规律及成因、自然带的非地带性、影响雪线的因素等。 (1) ①、②、③自然带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体现了自然带的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其主导因素是热量。 (2)沿岸暖流增温增湿,东南信风把暖湿气流输送到陆地,山地迎风坡地形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由于降水丰富形成热带雨林气候,本应该形成热带草原气候的却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这属于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非地带性。 (3)图中自然带水平方向延伸,垂直方向更替,体现了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代表的热带草原带与图中的②是相同的。 (4) 影响雪线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气温高则雪线高,反之则低;降水多则雪线低,反之则高。甲山为乞力马扎罗山,北坡受来亚欧大陆东北信风影响,降水少;南坡受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影响,降水多。 30.读两地区某月等温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甲、乙两图中的洋流的流动方向分别是__________ 、_________,洋流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 (2) 分析甲图中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就北半球而言,甲、乙两图所示季节分别是____和____。 (4) 甲图中等温线在海洋和陆地上都发生了弯曲,其影响因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西北流向东南; (2). 由南流向北; (3). 甲图:加利福尼亚寒流; (4). 乙图:秘鲁寒流; (5). 降温减湿作用; (6). 夏季; (7). 冬季; (8). 洋流(寒流); (9).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详解】(1)根据经纬度数值和轮廓图可知,甲图是北美洲中低纬度的西部沿海,乙图是南美洲中低纬度的大陆西岸,根据等温线的指向即洋流的流向,据此判断这两股洋流都是寒流,流经甲海域的洋流流向为西北流向东南,为加利福尼亚寒流;流经乙海域的洋流流向为由南向北,名称为秘鲁寒流。 (2)根据上题可知,甲洋流为加利福尼亚寒流,寒流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沿岸容易形成荒漠景观。 (3)根据经纬度数值和轮廓图可知,甲图是北美洲中低纬度的西部沿海,陆地等温线向北即高纬凸出,海洋等温线向南即低纬凸出,说明同纬度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陆地增温快,海洋增温慢,所以此时是北半球夏季;乙图是南美洲中低纬度的大陆西岸,陆地等温线向南即高纬凸出,海洋等温线向北即低纬凸出,说明同纬度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陆地增温快,海洋增温慢,所以此时是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的冬季。 (4)根据上题可知,甲图是北美洲中低纬度的西部沿海,陆地上为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一部分,包括海岸山脉、内华达山脉等,由于海拔高,气温低;沿岸海域受加利福尼亚寒流的影响,起到降温的作用,因此陆地上是受地形的影响,海洋上是受洋流(寒流)的影响。 【点睛】(1)影响气候:暖流经过的地区增温增湿;寒流经过区降温减湿 (2)影响海洋生物的分布:寒暖流交汇——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上升流——秘鲁渔场 (3)影响航海的速度、安全:顺流加速,逆流减速;冰山、海雾对海上航行不利 (4)影响海洋环境:加速污染海区海水净化速度 但扩大污染范围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