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1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学案新人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课程标准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学习目标 1.掌握荒漠化的概念、形成原因和治理措施。2.理解不同地区荒漠化产生的自然原因、人为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基 础 知 识 梳 理] 一、荒漠化的含义 1.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2.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沙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的区域差异 示意图 植被景观 荒漠 荒漠草原 温带草原 年降水量 50 mm~200 mm~400 mm 土地生产 能力 自东向西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逐渐减少 2.西北地区干旱特征的形成 22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1)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压力加大。 (2)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表现为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 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荒漠化的危害: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影响西北地区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威胁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2.荒漠化防治的内容: (1)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3)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3.防治原则: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 4.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思考】 1.我国南方地区出现的“红色荒漠”属于哪一种荒漠化类型?成因是什么? 提示 属于石质荒漠化。 由于植被遭受破坏,地表受流水侵蚀,导致红壤土层变薄甚至缺失,岩层裸露,形成红色荒漠。 2.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和撒哈拉沙漠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是否相同?试简要说明。 22 提示 不相同。 我国西北地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距海遥远,再加上重重山岭阻隔,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气候干旱。撒哈拉沙漠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气候干旱。 3.宁夏沙坡头为什么不造林固沙,而是采用草方格沙障固沙? 提示 沙坡头位于腾格里沙漠的南部边缘,气候干旱,水源缺乏,多流沙活动,树木种植后很难成活,且成活后维护管理成本极高。采用草方格沙障固沙,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的存活,是因地制宜综合整治沙漠的重要一环。 [预 习 效 果 自 测] 1.我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威胁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分布最广的荒漠化类型是( ) A.风蚀荒漠化 B.冰蚀荒漠化 C.水蚀荒漠化 D.盐渍荒漠化 解析 西北地区是我国荒漠化程度最严重的地区,其荒漠化类型为风力作用形成的风蚀荒漠化。 答案 A 2.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也存在着严重的荒漠化现象,其产生的原因包括( ) ①风力侵蚀 ②流水侵蚀 ③气候干旱 ④毁林开荒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的荒漠化类型为流水侵蚀形成的“石漠化”,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该区荒漠化形成发展的重要原因。 答案 D 3.我国下列地区与其主要的荒漠化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 A.河西走廊—石漠化 B.黄土高原—盐渍化 C.云贵高原—沙漠化 D.江南丘陵—红漠化 解析 石漠化主要发生在云贵高原地区;黄土高原主要是水土流失;江南丘陵地区红壤广布,由于乱砍滥伐,植被遭到破坏,造成水土流失,表层熟化土层流失后,底层土壤缺乏有机质,肥力低,不利于植物生长,形成荒漠化(也称“红漠化”)。 答案 D 4.“三北”防护林体系的主要作用是( ) A.防治风蚀荒漠化 B.防治水蚀荒漠化 22 C.防治冻融荒漠化 D.防治土地盐渍化 解析 建设“三北”防护林的主要目的是防治西北地区的荒漠化,该地区的荒漠化主要是由风蚀作用形成的。 答案 A “大风呼呼刮,平地起黄沙,无风三尺土,沙撵人搬家”,甚至造成“穷荒绝漠鸟不飞,万碛千山梦犹懒”的景观,这是几年前吉林省西部地区的真实写照。据此完成5~6题。 5.吉林省西部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酸雨 D.生物多样性减少 6.对于当地生态环境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是其主要原因 B.过度放牧、开垦、樵采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C.实施跨流域调水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途径 D.新中国成立以后,该地区的荒漠化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解析 第5题,由“大风、黄沙,穷荒绝漠”等信息可以判断,该地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第6题,人为原因是现代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 答案 5.A 6.B 探究点一 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探究活动】 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特殊天气现象。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2 (1)据图概括我国A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 (2)简要分析沙尘暴路径呈西北-东南走向的原因。 (3)指出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特大沙尘暴的变化趋势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并说明其主要人为原因。 答案 (1)气候干旱、植被稀疏、沙漠广布、地表径流少。 (2)冬、春季节,(我国北方地区处于亚洲高压的东部)盛行西北风。 (3)环境问题:土地荒漠化。 人为原因:北方草原过垦、过牧;不合理灌溉;工矿建设不注意环境保护。 【反思归纳】 西北地区荒漠化发生的自然原因 1.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的形成 西北地区是全球同纬度降水量最小、干旱程度最严重的地带。干旱是本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 2.干旱的自然特征是荒漠化发生的潜在因素 干旱的气候使本区域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再加上大风日数较多,风沙活动频繁成为荒漠化的潜在威胁。如下图所示: 22 3.气候异常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它对荒漠化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即时巩固】 1.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西北地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本区自东向西降水递减是因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 B.大风是本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 C.本区生态环境的脆弱主要在于干旱的自然环境 D.塔里木盆地多属于干旱和极端干旱区,分布有大面积的沙漠和戈壁 (2)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东向西,植被由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原因是( ) A.水分差异 B.热量差异 C.地形差异 D.人类耕作方式的不同 解析 第(1)题,干旱是西北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第(2)题,由于受夏季风的影响程度不同,西北地区的降水由东向西递减,植被呈现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 答案 (1)B (2)A 2.读“全球荒漠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全球荒漠分布地区主要受哪几种气候类型控制( ) 22 ①热带季风气候 ②热带沙漠气候 ③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亚热带季风气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我国西北荒漠化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不包括( ) A.温带大陆性气候,风力作用强 B.高原、盆地为主,沙漠、戈壁面积广大 C.外流河为主,河网密集 D.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由沿海到内陆地带性分异明显 解析 第(1)题,图中显示,全球荒漠主要分两种类型: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形成的热带荒漠和分布于大陆内部地区的温带荒漠。第(2)题,我国西北地区因距海远,降水少而形成了以草原、荒漠为主的景观,且由沿海到内陆地带性分异明显;受高原山地的阻挡,加剧了干旱,风力强劲,河流欠发育,多内流河,沙漠、戈壁广布。 答案 (1)B (2)C 探究点二 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探究活动】 下面图甲是“我国荒漠化较严重的地区分布图”,图乙是图甲中“A区域的局部图”。读图完成下列(1)~(3)题。 (1)从图甲可以看出,我国荒漠化较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该地区荒漠化发展较快的人为原因有哪些? (2)图甲中箭头表示荒漠化区的扩展方向主要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扩展趋势? (3)分析图乙所示南部地区河流的大体流向。该地区河流大多流程短小的原因是什么? 22 答案 (1)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2)向东、向南。 该地区西部、北部是沙漠集中分布区;冬春季西北风强劲。 (3)自南向北。 原因:河流都流向沙漠地区,沿途蒸发、下渗和农业用水使流量急剧减小。 【反思归纳】 西北地区荒漠化发生的人为原因 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过度樵采 过度樵采使干旱地区的植被破坏,沙丘活化,荒漠化加剧。其关系如下图所示: 2.过度放牧 为求得短期的经济利益,牧民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导致土地沙化,草场载畜量降低,从而形成新一轮超载放牧,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的进程。其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 3.过度开垦和水资源利用不当 规律方法 在不同地区判断荒漠化人为原因的技巧 不同的地区,因为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方式的差异,造成荒漠化发生、发展的主要人为因素有所不同。 人为因素 主要分布地区 主要危害 过度樵采 干旱区的能源缺乏地区 草场遭破坏 22 过度放牧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 加速草场退化和沙化 过度开垦 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 沙质土壤肥力下降,废弃耕地变沙地,使土地沙化连片发展 【即时巩固】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内蒙古商都县位于半干旱草原农垦区较集中的锡林郭勒草原西部。下图为内蒙古商都县人口增长与荒漠化发展图。 材料二 经过多年努力,中国荒漠化防治取得了显著成效。沙漠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3 436平方千米转变为目前年均净减少1 717平方千米。 (1)荒漠化是人类过度的__________和潜在的________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产物,它不是简单的________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________并最终连在一起,形成类似荒漠的自然景观。 (2)从20世纪30年代末到80年代末,内蒙古商都县的人口、耕地和荒漠化土地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在荒漠化的进程和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3)在荒漠化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气候因素特别是__________________往往影响荒漠化的进程。但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因素对荒漠化的形成并非起决定作用。 (4)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有哪些? 答案 (1)经济活动 自然因素 荒漠扩张 退化 (2)人口数量增多,耕地和荒漠化土地面积均增加 人类活动 (3)降水量 气候(自然) (4)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等。 探究点三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探究活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6年6月17日是第22个 “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世界主题为“干旱与水资源短缺”。 22 材料二 植物固沙。 (1)荒漠化的防治迫在眉睫,防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人类活动不当是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因而荒漠化的防治要有针对性,请你针对人为因素,提出相应的措施。 (3)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什么? (4)图中植被有何特点?为什么不以高大乔木来固沙? 答案 (1)一是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二是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三是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及防治措施如下表所示: 人为因素 相应的治理措施 过度樵采 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增加农牧民收入 过度放牧 规定合理的载畜量 过度开垦 调整农、林、牧用地之间的比例关系 水资源利 用不当 合理分配、利用水资源 (3)恢复自然植被。 (4)图中植被多为灌木丛林。 高大乔木生长需水量大,根系不够发达,耐旱性差。所以固沙植被多为根系发达且耐旱的灌木丛林。 【反思归纳】 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因而荒漠化的防治措施也主要是针对人为原因实施的。 1.合理利用水资源 在西部地区,不同的位置合理用水的措施不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地区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农作区 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 牧区草原 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 22 干旱的内 陆地区 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规律方法 1.“图解法”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荒漠化治理措施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生产状况,形成不同的荒漠化问题,具体的分布特点、防治措施也不相同。针对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分析要点如下图所示: 22 2.“由因索果法”分析荒漠化的治理措施 不同的区域荒漠化的成因有所不同,所采用的治理措施也有所不同,具体图解如下: 【即时巩固】 读我国沙漠化土地成因构成示意图,回答第1题。 1.防治荒漠化的最有效措施是( ) A.扎设草方格沙障固沙 B.消除地表疏松沙质沉积物 C.恢复荒漠区自然植被 D.改善荒漠区局部小气候 22 解析 我国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在西北地区由于人们破坏植被,荒漠化土地蔓延;防治荒漠化的最有效措施就是恢复荒漠区自然植被。 答案 C 2.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公室、宣传办公室关于做好“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宣传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紧紧围绕“防沙治沙惠及民生”这一主题,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防沙治沙,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防沙治沙的舆论氛围。据此完成(1)~(3)题。 (1)下面不属于防治荒漠化内容的是( ) A.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B.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C.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的地段 D.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2)从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来看,任何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 ) A.生态效益为核心 B.消除贫困为核心 C.社会效益为核心 D.政治效益为核心 (3)下面属于防沙工程措施的是( ) A.育草封沙 B.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 C.建立农田防护林网 D.设置沙障工程 解析 第(1)题,荒漠化的防治内容包括:一是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二是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三是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第(2)题,造成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主要是人们为了经济利益而采取了过度的经济活动,故任何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消除贫困为核心。第(3)题,A、B、C三项都属于生物措施。 答案 (1)C (2)B (3)D 知识结构 22 晨背索引 1.土地退化、荒漠化的区别;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碱化的差异。 2.西北内陆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范围。 3.荒漠化主要的人为因素。 4.荒漠化防治的五条对策和措施。 从1997年开始,科尔沁人因地制宜,防沙用沙,目前已初步扭转了“沙进人退”的局面,开始走向“沙绿民富”的道路。读科尔沁沙地位置示意图,完成1~2题。 1.科尔沁沙地曾经“沙进人退”、荒漠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有( ) ①过度樵采 ②过度放牧 ③过度开垦 ④不合理灌溉导致的盐碱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科尔沁沙地“沙绿民富”的主要原因不可能是( ) A.全球变暖、冰雪融水增加 B.沙地边缘构建乔、灌、草防护林带 C.配套排灌设施,合理引用水资源 D.推广沙地植被恢复配套技术 解析 第1题,科尔沁沙地位于农牧结合地带,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导致了土地荒漠化现象。第2题,科尔沁沙地“沙绿民富”主要是由于当地人民因地制宜进行合理的治理措施和相应建设的结果。 答案 1.B 2.A 读“我国西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3~4题。 22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甲地水井周边沙地范围扩大 B.乙地区草地正在萎缩可能是由于流水侵蚀造成的 C.生物多样性增加导致乙地草原面积缩小 D.甲地水井周边形成沙地可能是农牧业活动较多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4.荒漠化的治理既是科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因此治沙战略应 ( ) A.以工程措施为核心 B.以生物工程为核心 C.以消除贫困为核心 D.以跨流域调水为核心 解析 第3题,甲地现象又叫斑点状荒漠化,是由于动物踩踏导致甲地水井周边植被破坏,沙地范围扩大。乙地区草地正在萎缩可能是由于地下水位下降造成的。乙地位于沙漠区,生物多样性增加不是导致乙地草原面积缩小的原因。甲地水井周边形成沙地可能是农牧业活动较多导致地表植被破坏。第4题,治沙战略无论采取什么措施,应以消除贫困为核心。 答案 3.D 4.C 5.读影响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因素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显示导致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各因素中影响程度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面积广大,试从气候、地形、河流、植被等方面描述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并分析新疆绿洲地区荒漠化的最主要的人为原因。 22 (3)针对我国草原地区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现象,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以防治日渐扩大的土地荒漠化。 解析 第(1)题,图中坐标图为玫瑰坐标图,中心点为坐标原点,六个因素对应六个坐标轴,其中,过度放牧代表的数值离原点最远,数值最大,所占比重最大,同理,城市交通建设比重最小。第(2)题,新疆处于西北地区,深居内陆的位置、地形决定了本区气候干旱,以及气候影响下相应的植被、河流等特征。因为缺水,在荒漠的绿洲区,过度樵采和水资源利用不当是荒漠化的最主要的人为原因。第(3)题,一方面,合理利用土地,在一些地区退耕还牧;另一方面,对牧区进行相应的管理和建设,保护草场。 答案 (1)过度放牧 城市交通建设 (2)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日照强,温差大、风力强;高山环绕盆地,以风蚀地貌为主,沙漠戈壁广布,河流稀疏短小,以内流河为主;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 (3)退耕还草;确定合理载畜量;划区轮牧;建设人工草场等。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读“某区域30年前和现在环境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示地区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土壤盐碱化 D.水污染 2.造成该环境问题的原因是( ) A.过度砍伐森林 B.过量引水灌溉 C.过度开发沼泽 D.城市化过度发展 解析 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该区域沙漠广布,随着森林的减少,土地荒漠化问题日益严重。 答案 1.B 2.A 读某区域地理要素变化统计图,回答3~4题。 22 3.1937~2008年,该区域( ) A.荒漠化面积扩大到近5倍 B.人均耕地面积增大 C.载畜量和荒漠化面积增加幅度相当 D.人口总量大致翻了一番 4.导致该区域荒漠化形势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然环境的变迁 B.耕地面积的变化 C.放牧强度的变化 D.人口数量的变化 解析 第3题,荒漠化面积和载畜量都大致增加到15倍左右,故A错误、C正确;耕地面积扩大的幅度小于人口增加幅度,故人均耕地面积减小,B错误;人口密度增加到4倍左右,即人口总数约翻了两番,D错误。第4题,耕地面积扩大、放牧强度增加是导致该区域荒漠化的原因,而这些又是由人口增加引起的。 答案 3.C 4.D 读新疆塔里木河下游绿洲环境恶化示意图(下图),回答5~6题。 5.图中甲表示( ) A.土地盐碱化严重 B.冰川融水减少 C.河流水量减少 D.沙丘移向绿洲 6.综合治理和保护塔里木盆地绿洲的合理措施是( ) 22 A.禁止游牧活动 B.大力发展畜牧业 C.加强资源勘探开发 D.发展节水农业 解析 第5题,新疆塔里木河是内流河,河流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根据因果关系图:水源减少、垦荒扩大耕地用水量加大会导致河流水量减少;从而引起地下水位下降,最终形成荒漠化。第6题,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保护绿洲主要是保护这里的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答案 5.C 6.D 下图是我国西北某地区农民构筑的草方格沙障景观图。读图回答7~8题。 7.农民构筑草方格沙障的主要目的是 ( ) A.削减风力,截留水分 B.增加旅游景观 C.防治土地盐碱化 D.提高粮食产量 8.沙产业是指积极利用沙漠、戈壁的土地和景观资源,在科学技术的支撑下,变沙害为沙利,向沙漠要效益的新兴产业。下列适合在该地区发展的沙产业有 ( ) ①沙生中药材产业 ②沙区生态经济林产业 ③沙区粮食产业 ④沙漠旅游休闲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第7题,构筑草方格沙障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起到削减风力作用,沙障由草扎制而成,所以能截留水分。第8题,沙漠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不宜发展耗水量大的粮食生产,可以发展耐旱的沙生中药材产业,发展沙区生态经济林产业及沙漠旅游休闲业。 答案 7.A 8.B 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9~10题。 22 9.“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 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 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10.“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解析 第9题,由于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该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形成漏斗区,周围的地下水位相对较高,并逐渐向漏斗中心流动,从而导致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地带地下水位下降,植被退化,形成了生态裂谷,故选C项。第10题,当该地生态裂谷出现后,即出现了土地的荒漠化,为了实现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既有利于绿洲农业的发展,也有利于生态的改善,故D正确;荒漠区水资源不足,不宜发展植树造林,A错误;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宜发展灌溉农业,而应该做好生态改善工作,B错;地下水是绿洲区的主要水源,在绿洲区可合理开采地下水,C错。 答案 9.C 10.D 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民勤地区现已成为我国沙尘暴四大沙源地之一。结合下列材料回答11~13题。 22 年份 石羊河年均径 流量(108/m3) 流入民勤县年均 径流量(108/m3 ) 1957 13.31 4.64 2000 13.03 0.98 11.民勤绿洲水资源最充足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2.导致近50年来,民勤绿洲迅速退化的根源在于( ) A.全球变暖使石羊河水量明显减少 B.流域内上游用水量增加 C.大量地表径流在沙漠地区下渗 D.草原破坏使地表径流减少 13.下列防治图示地区荒漠化问题的措施可行的是( ) ①植被自然恢复 ②工程固沙,如设置草方格沙障 ③化学固沙,如在流动沙地上喷洒化学胶结物质 ④旱地节水,如渠道防渗、喷灌微灌、田间节水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 第11题,民勤绿洲水资源主要来自祁连山的高山冰雪融水,夏季气温高,融水量大,水资源充足。第12题,民勤绿洲主要是在河流下游地区有水的地方形成的,绿洲减少,说明水资源不足;图示上游地区修建许多水库,流域内上游用水量增加,使流向下游水量减少,导致绿洲减少。第13题,防治荒漠化需要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植被自然恢复速度慢,难度大,①不可行;工程固沙,如设置草方格沙障,可有效防沙,②可行;化学固沙,如在流动沙地上喷洒化学胶结物质,容易引起其他环境问题,③ 22 不可行;旱地节水,如渠道防渗、喷灌微灌、田间节水等,④可行。 答案 11.B 12.B 13.D 二、非选择题 14.阅读分析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目前,土地退化是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截至2009年底,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已达262.37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7.4%。防治土地退化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任务。下图为土地退化过程示意图。 材料二 我国政府坚决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行“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政策。很多地方以此为契机,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替代产业。退耕后的农民既获得了政府提供的口粮,又从多种经营和其他副业中增加了收入。 (1)将下列正确的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空白框中(每个代号限填一次)。 a.风力作用为主 b.流水作用为主 c.年降水量大且多暴雨 d.年降水量少且不稳定 (2)导致土地退化的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主要有哪些? (3)简述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解析 第(1)题,图中提示了干旱与湿润地区分别起主导作用的外力:湿润地区河流发育,多流水的侵蚀作用;干旱地区,水分缺乏、温差大,风力侵蚀作用强烈。湿润地区降水多,我国的降水受冷锋活动影响较大,多暴雨,其冲刷力强,对地表的破坏度大;干旱地区,受海洋影响小,大陆性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且变化明显,极不稳定。第(2)题,由于人口的压力,人类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砍滥伐森林、过度樵采、工矿城镇建设等对植被的破坏,导致地表缺乏保护而使土地退化;同时,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如大水漫灌、只灌不排、过度开采地下水等都会造成沙化、板结、盐碱化等土地退化现象。第( 22 3)题,“退耕”有助于农民从事多种经营,增加多方面的收入来源;与此同时,还有助于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而退耕还林还草本来的目的之一就是自然资源的保护,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答案 (1)从左到右、由上至下依次为a、b、d、c。 (2)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砍滥伐森林、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工矿城镇建设造成植被破坏等,导致土地退化。 (3)有利于当地农民从事多种经营,增加劳动收入;有利于农村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有利于实现当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 15.阅读宁夏部分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Q、R两地的荒漠化类型。 (2)分析两地荒漠化出现差异的原因。 (3)为了保护铁路,人们在R地铺设了草方格沙障,分析R地铺设草方格沙障所起的作用。 解析 第(1)题,读图,图中Q地位于宁夏平原,荒漠化类型主要是土地盐渍化。R地位于沙漠边缘,主要荒漠化类型是土地沙漠化。第(2)题,根据图中河流形状判断,Q地地处宁夏平原,西侧的贺兰山地阻挡了西北方向的寒流和风沙的影响,农业生产中由于大水漫灌,当地气候干旱,蒸发量大,导致了土地次生盐渍化的发生。R地北部由于没有山脉的阻挡,R地能够受到西北风沙的影响,因而土地沙漠化现象严重。第(3)题,R地铺设草方格沙障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小风力;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存活;有利于保护铁路,减少风沙对铁路的危害。 答案 (1)土地盐渍化;土地沙漠化。 (2)Q地地处宁夏平原,西侧的贺兰山地阻挡了西北方向的寒流风沙;农业生产中由于大水漫灌和干旱的气候特征导致了土地次生盐渍化的发生。 由于没有山脉的阻挡,R地能够受到西北风沙的影响,因而土地沙漠化现象严重。 (3)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小风力;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存活;减少风沙对铁路的危害。 22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