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实验中学东戴河分校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实验中学东戴河分校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地理试题

辽宁省实验中学东戴河校区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高二10月月考地理试卷 命题人:翟军 校对人:于凤东 说明:‎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6)页,第Ⅱ卷第(7)页至第(8)页。‎ ‎2、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涂在答题卡上,贴好条形码。答题卡不要折叠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标号涂黑。答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试卷答题卡收回。‎ 一、单选题 ‎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适宜飞机飞行的是(  )‎ A. A层 B. B层 C. C层 D. AB层 ‎2. 下列关于B层的叙述,错误是(  )‎ A. 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 B. 大气运动以平流运动为主 C. 靠臭氧吸收紫外线而增温 D. 能反射无线电波 ‎【答案】1. B 2. D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大气垂直分层,图中适宜飞机飞行的是B层,约12~50千米,平流层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A层是对流层,空气以对流运动为主。C 层是高层大气,空气稀薄,不适宜飞行。故选B。‎ ‎【2题详解】‎ B层的能量是臭氧吸收的太阳紫外线能量,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大气运动以平流运动为主。靠臭氧吸收紫外线而增温。能反射无线电波的是C层高层大气中的电离层。故选D。‎ 读下列甲、乙二岛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图中甲岛位于乙岛的( )‎ A. 西南方 B. 东南方 C. 西北方 D. 东北方 ‎4. 与右图相比,左图( )‎ ‎①实地面积较大 ‎ ‎②比例尺较小 ‎ ‎③实地面积较小 ‎ ‎④比例尺较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3. D 4. A ‎【解析】‎ 本题组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经纬网地图中方位的判断以及地图比例尺,需要结合基础知识答题。‎ ‎【3题详解】‎ 由图可知,甲岛位于东经80°到82°之间,乙岛位于东经57°,甲岛位于乙岛东侧;甲岛位于北纬6°到10°,乙岛位于南纬20°,甲岛位于乙岛北侧;即甲岛位于乙岛的东北方,所以选D。‎ ‎【4题详解】‎ 由图可知,左图甲岛跨越的经纬度远大于乙岛且甲岛纬度更低,说明甲岛实地面积更大;但两幅图图幅面积一样大,说明左图比例尺较小,A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5.如图地球表面甲、乙、丙、丁四点上空四架飞机以相同的角速度自西向东飞行,线速度最慢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A ‎【解析】‎ ‎【详解】除南北极点外,全球角速度都相同,但线速度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据图可知,四地中甲地纬度最高,地球自转线速度最慢,故飞机以相同的角速度自西向东飞行,线速度最慢的是甲,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6.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  ) ‎ ‎①24小时 ②23时56分4秒 ③一个太阳日   ④一个恒星日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地球自转360°,时间为23时56分4秒,称为恒星日;昼夜更替周期为24小时,称为太阳日,故D项正确。‎ 下图中AB为晨昏线的一部分,此时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7.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为(    )‎ A. (20°N,60°W) B. (20°N,120°E)‎ C. (20°S,60°W) D. (20°S,120°E)‎ ‎8. 此时,北京时间为(    )‎ A. 6点 B. 12点 C. 18点 D. 0点 ‎9. 这一天前后(    )‎ A. 青岛(36°N)日出东北方 B. 济南(36°40 , N)白昼正渐长 C. 广州(23°N)正午太阳高度正渐小 D. 钓鱼岛(26°N)正午日影朝南 ‎10. 该季节(    )‎ A. 地中海沿岸温和多雨 B. 山东地区高温多雨 C. 塔里木河进入丰水期 D. 南亚盛行西南季风 ‎【答案】7. D 8. B 9. B 10. A ‎【解析】‎ ‎【7题详解】‎ 每年1月初,地球公转到其轨道上的近日点附近,此时为北半球冬季,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长越短,因此图中晨昏线为晨线,该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00,因此30°E为6:00,则120°E是12:00,太阳直射120°E;北半球为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该日晨昏线与纬线夹角为70°,说明太阳直射20°S。由此判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为(20°S,120°E),故答案选D项。‎ ‎【8题详解】‎ 从上述分析可知,此时30°E为6:00,则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120°E的地方时)为12:00点。故答案选B项。‎ ‎【9题详解】‎ 北半球冬季,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外)东南方向日出、西南方向日落。青岛日出东南方,A错误 ;此时1月初,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且向北移,济南白昼在逐渐变长,广州正午太阳高度在逐渐变大, B正确、C错误;此日太阳直射20°S,钓鱼岛(26°N)正午日影朝北,D错误。故答案选B项。‎ ‎【10题详解】‎ 此时为北半球为冬季,地中海沿岸地中海气候区温和多雨,A正确;山东为温带季风气候,此时寒冷干燥,B错误;塔里木河主要补给水源是冰雪融水,此时温度低,融水量小,河流进入枯水期,C错误;南亚夏季盛行东北风,D错误。故答案选A。‎ 读经纬网图,某日巴西利亚的夜长为11小时40分。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1. 该日巴西利亚的日出时间为当地的( )‎ A. 5:50 B. 6:10‎ C. 6:50 D. 5:10‎ ‎12. 北京时间20:00时,巴西利亚的区时为( )‎ A. 8:00 B. 9:00‎ C. 8:12 D. 8:48‎ ‎【答案】11. A 12. B ‎【解析】‎ ‎【11题详解】‎ 某日巴西利亚的夜长为11小时40分,即昼长为12小时20分,该日巴西利亚的日出时间为12小时减去12小时20分(昼长)的一半,等于5点50分。故该日巴西利亚的日出时间为当地的5:50,故A正确。‎ 故选A ‎【12题详解】‎ 据图可知,巴西利亚经度为48°W,属于西三区,北京时间即东八区为20:00,相差11个时区,区时相差11小时,根据东加西减原则,计算可得巴西利亚的区时为9:00,故B正确。‎ 故选B 下图中虚线是晨昏线,①地以西是西半球,①地与②、③两地之间在纬线上的距离是1110km。读下图,完成下列下列小题。‎ ‎13. 图中⑤地的经度是(  )‎ A. 10°E B. 0°‎ C. 10°W D. 40°W ‎14. 若此时④地为16时,除人为日界线外,地球上另一条日期的分界线是(  )‎ A. 110°E B. 180°‎ C. 120°E D. 120°W ‎15. 假设黄赤交角为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无昼夜变化 B. 地中海气候区范围变广 C. 无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D. 无四季更替现象 ‎【答案】13. D 14. C 15. D ‎【解析】‎ ‎【13题详解】‎ 根据题干,①地以西是西半球,说明①的经度为20°W;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北纬60°上经度相差1°距离相差111/2km,又知①地与②、③两地之间在纬线上的距离是1110km,且这三地都位于60°N纬线上,说明①地与②、③地之间经度相差1110÷111/2=20°,故⑤地的经度是40°W,D选项正确。‎ 故选D ‎【14题详解】‎ 除人为日界线外,地球上另一条日期的分界线是地方时为0时或24时的经线。根据上题结论可知,①的经度为20°W,①地与②经度相差20°,故④地经度为0°,此时0°经线为16时,计算可得地方时为0时或24时的经线是120°E,故C正确。‎ 故选C ‎【15题详解】‎ 昼夜变化是因为地球自转产生的,与黄赤交角大小无关,A错误;‎ 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气压带风带不会产生季节移动,就不会产生地中海气候,故B错误;‎ 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只是无季节变化,但是有纬度变化,不同纬度正午太阳高度不同,C错误;‎ 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无四季更替现象,D正确。‎ 故选D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每隔15天一个节气,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各题。‎ ‎16. 与2月3日最为接近的节气是 A. 雨水 B. 立春 C. 大寒 D. 小寒 ‎17. 与刚刚过去的清明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都基本相同的节气是:‎ A. 惊蛰 B. 忙种 C. 白露 D. 寒露 ‎【答案】16. B 17. C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中国24节气和地球运动相关内容。‎ ‎【16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两分两至日是我们已知的时间。春分和冬至大致为3月21日、12月22日;在结合题干材料每隔15天一个节气的说明可推知2月3日在大寒之后,立春之前,最接近立春的节气2月3-5日,所以本题B选项正确。‎ ‎【17题详解】‎ 与刚刚过去的清明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都基本相同,说明其太阳直射点应位于相同位置才有可能,结合24节气,只有白露和清明均距位于春分和秋分的时间相同且距赤道的纬度相似,也就是这两个节气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大致相同。所以本题C选项正确。‎ 下图为某日北半球部分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代表气压带,空白部分代表风带。读图,完成以下各题。‎ ‎18. 该日,北半球正处于(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19. ①带大气的运动特点和对气候的影响是( )‎ A. 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 B. 气流由高纬流向低纬,寒冷干燥 C. 盛行上升气流,高温多雨 D. 气流由低纬流向高纬,温和多雨 ‎【答案】18. B 19. C ‎【解析】‎ ‎【18题详解】‎ 读图可知气压带均位于三条纬线的北侧,这证明气压带风带北移,太阳直射点也同时北移,此时应为北半球夏季。B正确。故选B。‎ ‎【19题详解】‎ ‎①位于赤道附近,应为赤道低气压带。其形成的原因是因为赤道地区长期受热,导致空气上升,形成高温多雨的气候。C正确。故选C。‎ ‎20.下图为“南半球中高纬环流圈”。读图分析图中(  )‎ A. 甲位于90°附近 B. 乙位于副极地低气压带 C. ①气流温暖湿润 D. ②为西北风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三圈环流的知识可知,图中是南半球的中高纬度环流,①和②气流相遇,①气流上升,说明甲地位于30°附近,纬度较低,乙地位于90°附近,所以甲地是副热带高气压带,乙地是极地高气压带,①是盛行西风带,温暖湿润,②为极地东风带,寒冷干燥。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1.下图为海陆间大气运动示意图。‎ 北半球该季节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 A. B. ‎ C. D. ‎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等相关知识。读图分析可知,此时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则所代表的典型季节为冬季。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图A中气压带风带北移,说明为夏季,A错误;B图中的风向向右偏,说明为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北移,说明为夏季,B错误;C图中,风向向左偏,为南半球,气压带、风带南移,为北半球冬季,C正确;D图中的气压带、风带关于赤道对称,说明太阳直射赤道,D错误。故答案选C。‎ ‎“你妈喊你穿秋裤啦!” 2017年11月16日,中央气象台友情发布“秋裤”预警:11月18日~19日,全国大部分地区将被“秋裤”占领,特别是东北部分地区,甚至需要“棉裤”登场救急。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2. 导致“秋裤”预警的“罪魁祸首”是 A.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B. 阿留申低压 C.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D. 江淮准静止锋 ‎23. 常与图例“闻君将至惊坐起,急问秋裤在哪里”中的“君”相伴而至的是 A. 连续阴雨 B. 天高云淡 C. 浓雾蔽天 D. 云雨大风 ‎24. “秋裤分割线”在M处向北弯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海陆位置 B. 地表形态 C. 大气环流 D. 人类活动 ‎【答案】22. A 23. D 24. B ‎【解析】‎ ‎【22题详解】‎ ‎“秋裤”预警主要是由于气温降低产生的,此时在亚欧大陆上为高压天气系统,受该高压的影响,导致该出冷空气不断南下,从而产生大幅度降温,故答案选A 项。‎ ‎【23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闻君将至惊坐起,急问秋裤在哪里”所在区域主要在我国长江流域地区,由材料可知“君”是指冷空气,与之相伴随的是云雨和大风天气,故答案选D项。‎ ‎【24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M处为四川盆地,由于地势较低以及北部山脉对冷空气的阻挡作用,使得该地的温度比同纬度地区较高,因此导致“秋裤分割线” 向北弯曲,故答案选B项。‎ 福建海坛岛面积276.61平方千米,人口约35万人,地势低平,是大陆距离宝岛台湾最近的地方。当地盛传“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谣。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5. 该民谣反映了当地气候的突出特点是 A. 降水多 B. 风力大 C. 日照强 D. 气温高 ‎26. 依据当地自然环境特征,推测海坛岛传统民居的特点是 A. 高大、屋顶尖、窗大 B. 低矮、屋顶缓、窗大 C. 高大、屋顶尖、窗小 D. 低矮、屋顶缓、窗小 ‎27. 当地居民主要从事 A. 渔业 B. 林业 C. 种植业 D. 牧业 ‎【答案】25. B 26. D 27. A ‎【解析】‎ ‎【25题详解】‎ 从材料提取信息“福建海坛岛”说明该地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季风区,“地势低平”、“风沙满地跑”说明当地风力大。民谣反映不出其他气候特点。故选B。‎ ‎【26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风沙满地跑”说明风力很大,“房子像碉堡”说明房子需要具备的特点是防风,所以是低矮的,窗小。从材料提取信息“是大陆距离宝岛台湾最近的地方”,根据该地区地理位置判断,影响该地区的东南季风受台湾山脉影响,气流下沉,形成干热的雨影区,降水少,所以传统民居的屋顶缓。故选D。‎ ‎【27题详解】‎ 从材料提取“光长石头不长草”说明该地区不适合植物生长,因此不适合发展种植业、林业和牧业,但由于该地区四周临海,可因地制宜发展渔业。故选A。‎ ‎【点睛】解答此题组关键是理解当地盛传“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谣。这民谣所反映的现象在我国西北地区较典型,因而参考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8.联合国新一轮气候变化大会在南非东部海滨城市德班召开。右图为左图中甲地自然景观,高大的树木是猴面包树,其粗大的树干能储存水分,适应环境变化,维持生命活动。‎ 结合图文资料回答下题。‎ 关于甲地气候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全年干旱少雨 B. 夏季干燥,冬季多雨 C. 全年高温多雨 D. 干湿季节明显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非洲南部示意图和当地的猴面包树景观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气候特点的描述等内容,考查学生利用地理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但从图中景观来看,植被丰富,因此该地不是全年干旱少雨的热带沙漠气候,A错。地图中甲地位于回归线附近,为热带气候,没有明显的夏季和冬季,且气温较高时期降水较多,气温较低的时期降水较少,B错。如果当地全年高温多雨,甲地树木就不需要能大量储存水分的粗大树干,C错。当地有丰富的植被,说明当地有降水丰富的季节,又因为有树干粗大的猴面包树,说明当地有降水稀少的干季,当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节明显,D对。故选D。‎ ‎29.下图所示,不同地点副热带高气压和西风控制月份坐标图。图中①地最适合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 水田农业 B. 高度发达的商品化混合农业 C. 地中海型农业 D. 牧场畜牧业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气候类型的判断及区域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试题难度一般。‎ ‎【详解】从图上可以看出,①地全年受西风带控制,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季风气候区,故A错误;高度发达的商品化混合农业主要分布在温度大陆性气候区,故B错误;地中海型农业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故C错误;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适合牧草生长,所以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牧场畜牧业,故D正确;故选D。‎ 一位去巴厘岛的游客在游记中写道:在乌布行走,常能看到随山势修筑的层层稻田,错落有致……走着走着,便会毫无预兆地遭遇一场阵雨,于是便在路旁的亭子里停下来听雨赏雨,看到路边石缝中“吱吱”地冒热气……下图为巴厘岛水系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0. 影响乌布稻田的主导自然条件是(  )‎ A. 光照充足 B. 土壤肥沃 C. 水热充足 D. 河网密布 ‎31. 乌布随山势修筑层层稻田,有利于缓解(  )‎ A. 水土流失 B. 农业污染 C. 土地沙化 D. 耕地缺水 ‎32. 在乌布遭遇毫无预兆的一场阵雨的成因最有可能是(  )‎ A. 对流活动强烈 B. 台风活动频繁 C. 西南季风强盛 D. 东北信风控制 ‎【答案】30. C 31. A 32. A ‎【解析】‎ ‎【30题详解】‎ 水稻属于喜暖湿的作物,因而影响乌布稻田的主导自然条件是水热充足,故C符合题意;光照、土壤、水文等都是次要因素,故ABD错误。‎ 故选C ‎【31题详解】‎ 修梯田后田地的坡度减小,改变水流的速度,水的侵蚀作用减弱,有利于缓解水土流失,故A符合题意;修梯田对农业污染、耕地缺水影响不大;巴厘岛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降水丰富,出现土地沙化的可能性小,故BCD错。‎ 故选A ‎【32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巴厘岛主要在赤道附近,气温高,水汽充足,空气对流运动强烈。因日照很强,蒸发旺盛,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至高空冷却,凝结成雨, 降雨类型属于对流雨,故A符合题意,BCD错。‎ 故选A 下图为某地降水量和气温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下列小题。‎ ‎33. 该地的气候类型位于(  )‎ A. 南半球 B. 北半球 C. 大陆内部 D. 大陆东岸 ‎34. 该地气候类型是( )‎ A. 热带雨林气候 B. 热带草原气候 C. 温带季风气候 D. 地中海气候 ‎35. 该地降水最多月,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地球位于公转轨道近日点附近 B. 北极附近极昼且极昼范围扩大 C. 澳大利亚北部盛行东南风 D. 我国大部分地区被亚洲高压所控制 ‎【答案】33. A 34. D 35. C ‎【解析】‎ ‎【33题详解】‎ 据图可知,该地6、7月气温低,12、1月气温高,符合南半球气温分布特征,故A正确,B错误;图示最冷月均温大于0℃,属于亚热带气候或者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根据降水特征可知,该地冬季降水较多,夏季降水较少,属于冬雨型气候,判断为地中海气候,分布于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故CD错误;‎ 故选A ‎【34题详解】‎ 根据上题结论,该地最冷月均温大于0℃,且属于冬雨型气候,判断为地中海气候,故D正确。‎ 故选D ‎【35题详解】‎ 据图可知,该地降水最多月为7月。地球位于公转轨道远日点附近,A错误;北极附近极夜且极夜范围扩大,B错误;7月为南半球冬季,由于气压带风带北移,澳大利亚北部盛行东南风,C正确;7月为北半球夏季,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受锋面雨带或热带气旋控制,D错误。‎ 故选C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学校(115°E)研究性学习活动小组,在校园内用“立竿(旗杆)见影”的方法,测算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如右图,OP表示正午时旗杆在地面的影子,其长度随季节发生变化,6月22日缩短为零。M为教学楼,OM垂直于OP。‎ ‎(1)该小组每天正午测量影长时,北京时间应为 。‎ ‎(2)教学楼位于旗杆 方向每年的 月 日前后OP最长。‎ ‎(3)假如你是该小组的成员,请简要写出你实际测量正午太阳高度的操作步骤。‎ ‎【答案】(1)12:20。‎ ‎(2)正西;12月22日。 ‎ ‎(3) ①先查问或测量好立杆的长度;在北京时间12点20分测量影长;③利用三角函数的公式计算太阳高度角。‎ ‎【解析】‎ ‎【分析】‎ 本题通过“立竿(旗杆)见影”考查时间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理解和计算,旨在考查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详解】(1)根据材料,该地经度为115°E,正午为当地地方时12时。北京时间即为120°E的地方时,经度相差5°,地方时相差20分钟,根据东加西减原则计算,正午测量影长时北京时间为12:20。‎ ‎(2)根据材料可知,OP在6月22日缩短为零,表明该地6月22日有直射现象,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上。该地一年中除6月22日外,正午的杆影均朝北,而OM垂直于OP,故教学楼位于旗杆的正西方。因为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上,所以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最小,OP最长。‎ ‎(3)测量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必须先知道旗杆的长度;然后在北京时间12点20分(当地正午时刻)实际测量影长;最后利用三角函数公式和测得的数据计算太阳高度角。‎ ‎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非洲西南纳米比亚的海岸线上,广阔的红色沙漠依偎着蔚蓝的大西洋, 在斯瓦科普蒙德和鲸港湾一带,高大沙丘的滚滚沙流飞泻入海,这就是壮观的"倒沙入海"奇景。下图为纳米比亚局部区域地形图。‎ 材料二:非洲大陆东侧的马达加斯加岛与纳米比亚纬度相近,然而,马达加斯加地形独特,各地气候差异较大。其东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湿热,年降水量达2000-3800毫米,年平均气温约24℃;‎ ‎(1)从大气环流和洋流两个方面分析纳米比亚海岸线上“沙漠临海”景观的自然原因 ‎(2)斯瓦科普蒙德和鲸港湾一带形成“倒沙入海”现象的盛行风是? ‎ ‎(3)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热带雨林气候形成原因是?‎ ‎【答案】(1)该地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沿岸有寒流经过,降温减湿 ‎ ‎(2)东南信风 ‎ ‎(3)盛行风从海洋吹响陆地;形成地形雨;暖流增温增湿。‎ ‎【解析】‎ ‎(1)从大气环流分析,该地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从洋流分析,沿岸有寒流经过,降温减湿。所以沙漠延伸到西海岸。 ‎ ‎(2)斯瓦科普蒙德和鲸港湾一带形成“倒沙入海”现象的盛行风是从陆地吹向海洋,图片拍摄方向是朝南,该地位于东南信风带,是东南信风 。‎ ‎(3)马达加斯加岛东部位于热带地区,盛行风是东南信风,风从海洋吹响陆地,携带的水汽多,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沿岸暖流增温增湿,使岛屿东部降水丰富。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