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 二轮复习人口-2018年高考地理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学案(全国适用)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 二轮复习人口-2018年高考地理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学案(全国适用) Word版含解析

2018 年高考备考艺体生文化课-百日突围系列 专题 9 人口 【课标解读细化】 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和地区分布 2.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3.人口问题及其对策 4.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5.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构建知识网络】 【思维发散训练】 1.为什么人口增长的转变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人口死亡率的下降带来什么影响? 2.为什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尚未进入现代型? 3.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数量变化的关系。 4.老龄化最严重时期、负担最重的时期、用工荒短期出现时期、劳动力最丰富的时期出现在以上概念 中的哪个阶段? 5.举例说明人口数量的变化对社会职业有哪些影响? 6.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有什么不同? 7.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 教育水平、地区开放程度和生活消费水平等,你能说出这些影响因素与环境人口容量之间的相对关系吗? 8.思考我国西北地区、青藏高原地区环境人口容量或环境承载力的总体特征及其最主要的限制因 素。 9.如何判断人口移动是否属于人口迁移? 10.人口迁移对环境有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 11.工业化、城市化对人口迁移有何影响? 12.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口迁移有何影响? 13.人口迁移对城市化有何影响? 14.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有何影响? 【参考答案】 1.人口增长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 的变化,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健康状况改善,寿命延长,死亡率下降。可见生产力的发展直接影 响死亡率,进而影响人口增长的转变。 死亡率的下降打破了“高位静止”的均衡状态,使人口增长速度 加快;出生率的下降则使这种迅速增加的势头得以遏制,最后实现死亡率和出生率在“低位”的均衡,人 口出现零增长。 2.发展中国家受生产力水平低,经济欠发达,无法提供充足的社会福利保障和良好的受教育机会等因素限 制,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绝大多数,人口增长模式大多未进入现代型。 3.(1)自然增长率为正(负)值时,人口数量增加(减少)。 (2)人口自然增长率绝对值越大,人口数量增加(减少)变化速度越大。 (3)人口自然增长率由正值减少到 0 时,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 4.老龄化最严重时期出现在老少比最大时期。负担最重时期出现在抚养比最大时期。用工荒短期出现在年 轻劳动力人口开始下降的时期。抚养比越小,劳动力负担越小,年青劳动力越丰富,越有利于社会经济发 展。 5.出生儿童的减少首先影响为这一年龄组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行业;青少年增加最需增加中小幼教师职业; 老年人口增加一般需要增加养老机构。 6.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 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环境承载力所 指的人口规模应该是该地区的资源环境为维持人类生存必需的最低生活标准所能承受的最大的人口数量, 即人口数量的极限,其实质是一种或几种资源衡量的环境人口容量。 7.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地区开放程度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 关,生活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 8.环境人口容量总体水平较低。西北地区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水源,青藏高原地区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高 寒”。 9.从人口迁移的定义可以看出,判断人口迁移有三个标准:空间位移、居住地变更和时间 限度。 人口迁移必须以居住地的改变为条件,通常以是否跨越某种特定的行政区域界线来作为判断某一人口移 动现象是否为人口迁移的标准。 只有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变化的人口移动才能构成人口迁移。 10.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迁出地 加强与外界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对人 口压力大的农村,可缓解人地矛盾,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自然环境 人才或劳动 力外流 迁入地 对边疆地区,有利于开发自然资源,发展经济;对城市地区,提供大量 劳动力,推动城市经济发展 可能产生生 态环境问题 11.城市是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中心,第二、三产业发达,城市就业机会多、工资水平高,是发展中国家人 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农村人口的迁移。 12.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要求发生变化。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高端技术人员的迁入,加快 普通劳动力技能的提升;伴随着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转移,劳动力迁移方向发生变化。 13.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 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也随之发生布局调整,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发展。 14.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如学龄人口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 师资力量。 【自主梳理归纳】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总体趋势:不断 。 2.决定因素:______和______。 3.时间差异 【答案】增长 出生率 死亡率 4.空间差异 (1)特点:地区上 。 (2)表现:发达国家,人口增长_______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______ 【答案】不平衡 缓慢 很快 【注意提示】人口“三率”的计算 (1)人口出生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 1 年)出生的存活婴儿在该国或该地区总人口中所占 的比例。计算公式为: 人口出生率= 同期活产婴儿数 一定时期内平均总人口数×100% (2)人口死亡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 1 年)死亡人数在该国或该地区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 计算公式为: 人口死亡率= 同期死亡人数 一定时期内平均总人口数×100% (3)人口自然增长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与同期平均总人口数之比。计算公式为: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构成指标: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2.类型、特征及转变 模式类型 A 原始型 B C 特征 “高高低” “ ” “ ” 转变 (1)转变过程: →传统型→ (2)总体来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由 转向 的过渡阶段 (3)中国已基本实现了 转变。 【答案】传统型 现代型 高低高 低低低 原始型 现代型 传统型 现代型 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 【注意提示】人口增长模式的构成和类型差异 三、人口的迁移 1.概念:人的居住地在 范围内发生改变。 2.国际人口迁移 迁移时段 特点 方向 19 世纪以 前 以 为主 人迁移到美洲和大洋洲 第二次世界 大战以后 从 流向 ; 定居移民减少; 的人口增多 欧洲变为 ,拉丁美洲 变为迁出地, 石油输出国成为迁入地区 3. 国内人口迁移 (1)我国古代:受脆弱的 、频繁的战争、 的影响而迁移。 (2)新中国成立以来 ①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前:在体制和严格的 制度下, 地进行。 ②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来:受 的影响,人口迁移的流量 ,流向也发生了明显的 变化。 【答案】国际或本国 集团性、大批的移民 欧洲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短期流动 迁入地 西亚、北非 农业经济 自然灾害 计划经济 户籍管理 有计划、有组织 改革开放政策 增大 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主要因素 (1)自然环境和 的变化。 (2)个人对 的变化。 2.综合分析 (1) 往往起着重要作用。 (2)政治因素:有 、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等。 (3)特定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 因素。 【答案】社会经济环境 生活或职业需求 经济因素 战争 决定性 五、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1.环境承载力 (1)实质:环境能 。 (2)衡量指标: 。 2.环境人口容量 (1)制约因素: 、科技发展水平以及 等。 (2)估计:介于乐观者和悲观者之间的学者认为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在 左右。 【答案】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人口数量 资源 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100 亿 3.人口合理容量 (1)实质:一个国家或地区 。 (2)保持措施 ①世界:发展中国家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 之内;建立 。 ②地区:尊重 的客观规律, 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 【答案】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合理的规模 公平的秩序 人地协调发展 因地制宜 【注意提示】我国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重要措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发展科技,提高资 源利用率,使人口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剖析高考真题】 (2017•海南卷)据世界人口组织预测,2050 年,世界人口将由 2000 年的 60 亿增长到 90 亿。图 1 示 意某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据此完成 1~2 题。 1.该国可能是 A.中国 B.美国 C. 印度 D.俄罗斯 2.根据预测,从 2000 年到 2050 年,该国 A.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向传统型转变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 C.老龄人口数量逐渐减少 D.人口数量比较稳定 【答案】1.C 2.B 【解析】 1.读图可知该国 2000 年和 2050 年占世界人口的比重都是约为 18%,中国人口在 2000 年占世界人口比重超 过 20%,所以可以判断该国为印度,美国和俄罗斯人口数量相对较少,占世界人口比重远低于 15%。 2.根据上题结论,可知印度从 2000 年到 2050 年占世界人口比重保存稳定,说明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世 界平均水平相当。根据题干提示,2050 年,世界人口将由 2000 年的 60 亿增长到 90 亿,则印度的人口数量 也同步增长,老龄人口数量逐渐增加,印度人口增长模式在 2000 年就已经是传统型。 考点:人口增长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和计算能力,关键是结合图中的人口比重算出人口总数,关搞清楚人口 比重不等于人口总数。人口自然增长率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死亡 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一般用千分率表示.计算公式为:人口自然增长率=(本 年出生人数﹣本年死亡人数)/年平均人数×1000‰=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2017•江苏卷)图 7 为“某年我国部分省市城乡 65 岁及其以上人口占各自总人口比重图”。读图回答 13~14 题。 13.城乡 65 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的分布反映了 A.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 B.中西部地区的城乡老年人口占比均高 C.经济发达的省市均已进入老龄化阶段 D.东北地区农村老龄化现象比城市明显 14.影响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出生率 B.人口迁移 C.人口死亡率 D.人口密度 【答案】13.A 14.B 【解析】 考点:人口问题和人口流动。 【点睛】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的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 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 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 国家或地区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 10%,或 65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 7%,即意味着这个 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2017•江苏卷)据微信大数据分析,2017 年春节期间,全国微信红包收发总量突破 460 亿个。图 1 为 “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前五位省份分布图”。读图回答 1~2 题。 1.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最大的是 A.京→冀 B.闽→川 C.桂→黔 D.粤→湘 2.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分布状况反映了地理 A.要素综合性 B.环境复杂性 C.空间邻近性 D.条件相似性 【答案】1.D 2.C 【解析】 考点:人口流动和红包流向的关系。 【点睛】该题关键是明白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与人口流动量是呈正相关关系。 (2016•天津卷)读图 3,回答第 5 题。 5.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 【答案】5.D 【解析】 考点:人口的数量变化。 【名师点睛】此题难度不大,关键是理解人口数量变化和人口增长率大小之间的关系。 (2016•上海卷)(十)人口地理研究对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决策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9.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根据下表数据,若不考虑其他条件,我国四省 中,人口容量最小的省份可能是 甲省 乙省 丙省 丁省 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 778.5 914.3 283.4 1799.4 耕地面积(万公顷) 588.31 528.18 814.07 414.95 A.甲省 B.乙省 C.丙省 D.丁省 20.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人才资源强国。技师技工一般是通过中等专业训练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成长起来 的。图为 2013 年中、美、日、德四国劳动就业人口中完成高等教育和中等技术教育的人口比例。由图中数 据可以推测,与其他三国相比,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不利条件主要有 A.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偏低 B.技师技工数量偏低 C.制造业从业人口数量偏低 D.研发人员数量偏低 【答案】19、C 20、A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考查人口容量及人口素质对社会发展影响。 【名师点晴】本组题主要考查人口容量及影响因素。做题时学生也会考虑资源短板,资料中短板有丙省的 水资源和丁省的耕地面积;而判断时要考虑单位耕地面积的水资源量。 学生做题时,很容易把比例和人数混在一起而出错。题中的 3 个选项都是人数偏低,而资料给出的是 人口比例,这一点一定要看清楚。 (2016•浙江卷)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 2 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 的流动形式。完成 3、4 题。 3.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 ①城乡间人口流动 ②农业专业化发展 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③→②→① D. ③→①→② 4.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 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 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 【答案】3.D 4.C 【解析】 试题分析: 3.该题需要理解三者的关系,城市工业、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因而导致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 市,促进城乡间人口流动,带来农村经济发展,从而促进农业专业化发展。 4.人口流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经济发展水平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内部经济发展 水平差异会缩小,从而减缓流动人口增长,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不会提高城市化水平,小城镇人口也 属于城市化人口。 考点:人口流动原因及影响。 【名师点睛】理解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经济发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要全面掌握我国人口流动的原因及 影响。 (2016•新课标Ⅲ卷)与 2014 年相比,2015 年上海市的常住人口减少了 10.41 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 是减少了 14.77 万人,这是近 20 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 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 4-6 题。 4.导致 2015 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A.产业转型升级 B.食品价格大增 C.环境质量下降 D.交通拥堵加重 5.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①服务设施齐全 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③适宜就业机会多 ④生态环境好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6.今后,上海市引进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 A.资源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 D. 知识密集型产业 【答案】4.A 5.C 6.D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城市化的进程。 【名师点睛】该组试题以上海市产业转移和人口数量变化为切入点,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以及产业转移和 产业结构升级对人口迁移的影响。第 4 题中 B 选项明显是无关选项,可直接排除;“环境质量下降”、“交 通拥堵加重”是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是导致逆城市化即城市人口向周边迁移的原因,然而,这不 是“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因此,理清城市化、逆城市化的异同,理解城市化、逆城市化和人 口迁移的关系是作出正确选择的关键,在复习过程中应注重教材重要概念的理解,注重教材重要概念间关 系的梳理。第 5 题是第 4 题的拓展和延伸,上海市向外转移的主要产业类型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等,周边中 小城市承接来自上海的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后,能够提供的就业机会增多,因此导致外来常住人口大量流 入。第 6 题,上海产业结构升级后,将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结合材料中“人口增长由数量型 向质量型转变”的信息可作出判断。 (2016•海南卷)2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 分) 改革开放后,由于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北京、上海、广州 3 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大。图 4 是 2010 年 3 个城市外来人口分省统计情况。 (1)归纳北京、上海、广州 3 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的共性特点。(6 分) (2)分析河南、四川、湖北 3 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的原因。(8 分) (3)诸如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是否应限制外来人口?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6 分) 【答案】 (1)(地理位置)临近省份;人口大省(河南、四川、湖北等);中东部省份比例高。(6 分) (2)3 省与 3 个城市的距离差别不大;(2 分)3 省兼具南北文化属性,适应性强;(3 分)皆为人口大省, 剩余劳动力多。(3 分) (3)应该限制:外来人口增加了城市负担(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就业等);(3 分)加重了大城市 病(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3 分) 不该限制:外来人口(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色)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3 分)促进了不同地域和城乡间的 文化交流。(3 分)(所述理由需支持所持态度,否则不得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本小题满分不超过 6 分。)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人口流动和城市化。 【名师点睛】此题要求学生有较好的中国区域地理知识和空间定位能力,虽然提供的 3 个城市外来人口分省 统计图,但需要将外来人口分省统计转化到中国区域地图中,明确各个省份和城市的地理位置关系。 (2015•上海卷)(十)人口状况对一个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下图为上海市人口机械增 长率与自然增长率变化图。 21、图示上海市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 ) A、2003 年 B、2008 年 C、2010 年 D、2012 年 22、图中反映上海市人口总量的变动态势是( ) A、基本稳定 B、逐年增加 C、先增后减 D、整体趋减 23、“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人口新政给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长远影响可能是( ) ①增加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 ②导致人口增长率大幅度上升 ③缓解劳动人口比重减少趋势 ④改善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状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21、B 22、B 23、C 【解析】 考点:人口增长。 (2015•福建卷)图 3 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 2050 年人口结构。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7.c 方案与 a 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 A.人口性别比 B.老年人口比重 C.青壮年人口比重 D.少儿人口比重 8.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方案( ) A.a 方案较合理 B.b 方案较合理 C.c 方案较合理 D.均不合理 【答案】7.D 8.B 【解析】 考点:人口结构。 【名师点睛】人口金字塔图的类型、特点及判读方法:一、人口金字塔图的类型及特点掌握人口金字塔图 的结构特点,明确人口金字塔图的类型及其内涵,是准确解读人口金字塔图的基础。人口金字塔图又称人口 性别年龄金字塔图,它是一种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年龄、性别构成的塔状条形统计图。金字塔的每一层 代表一个年龄组的人口,上部代表老年人,下部代表少年儿童,中间部分代表青壮年;左半部分代表男性,右 半部分代表女性;横条的长度表示某年龄组男性和女性人口的数量及其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百分比)。根 据人口金字塔图所反映的人口年龄构成特点,可将其分为三种基本类型:扩张型——下宽上窄,呈真正的金 字塔形;静止型——各年龄组人口的比重大致均衡;收缩型——底部收缩,上部变宽,金字塔已经变形。 (2015•广东卷)4、表 1 为 2009 年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统计 表。由此可判断该年( ) 表 1 国家 中国 印度 德国 美国 人口数(百万人) 1338 1155 82 307 比重(%) 17 13 8 4.5 *未含台湾省统计数据。 A、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明显超过了德国 B、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数量比德国少 C、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美国少 D、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多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表中数据不能判断城市化水平;也不能判断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数量多少;但由百万 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以及各国的人口总数,可以推断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的数量, 所以经计算可知,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美国和印度多,故选 D。 考点:城市人口。 【名师点睛】该题以表格数据为材料,考查学生获取表格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此题难度不大,但需要 简单的数学计算,并且需要注意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在数值上是如何体现的,也就说,学生需具备理科思 维,而不是记忆。 (2015•北京卷)图 4 为某网上商城通过大数据分析绘制的“城市牵挂”示意图。由于迁出人口比例较 高,甲地网购收货量中,从异地下订单的寄达商品所占比例最高,从而成为 2014 年全中最受异地牵挂的城 市。读图,回答问题。据图可推断,甲地人口迁出比例( ) A、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高 B、直辖市比省级行政中心高 C、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 D、内陆城市比沿海城市高 【答案】C 考点:人口的迁移。 【名师点睛】读图的一般步骤①看图名,图名是一幅图的灵魂所在,它直接表明了这幅图要反映的主题。 因此,在做有图的题的时候,首先要看图名,这样有助于我们确定考察方向、及时调动和回忆相关知识。 ②看图例,图例能够告诉我们地图中各个事物所代表的地理意义以及各个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帮助我们 准确的理解地图想要表达的具体内容。因此,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看好图例,扣准点是保证高分的重要 条件。③看图注,有部分地图,除了图名和图例外还会有一些文字的注释。这些注释往往会是我们解题时 重要的突破点和切入口,所以,读图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认真,不能错过地图所要传递的信息。④提取图示 信息,图示有价值的信息是我们解题关键,把有价值信息标注出来,便于分析其规律性。⑤回归材料、找 遗漏点,在所有的地理高考题中,题目呈现的方式几乎都是图文结合的。在答题时,除了地图中所反映的 知识点外,还要回归材料,认真研读,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点,避免知识点的遗漏,同时,一些比较难、 偏的题,材料里面还往往隐藏着解题的突破点。因此,所有的读图题最终都要回归材料。 (2015•山东卷)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完成下列 各题。 1、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自然环境好 B、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C、城乡收入差距大 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2、“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 A、土地资源浪费 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C、城乡协调发展 D、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 【答案】1、C 2、A 【解析】 【名师点睛】本题通过近年农村出现的空心化现象,考查农村与城市景观、特征方面的差别。本题关键是 无人住、无人种。人去哪了?为什么呢?农村土地面积广,自然景观丰富,环境质量好。城市人类活动集 中,对自然改造、破坏的多,住房紧张等问题。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收入差距大,导致农村劳动力 到城市务工、经商,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留守的老人、儿童无力耕作土地,导致望到闲置、土地荒废, 进而造成农村土地资源的浪费, (2015•广东卷)5、下图为 2005 年-2012 年我国某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图。由图可推断该省是( ) A、海南 B、四川 C、广东 D、浙江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图示表明该省人口总数变化趋势为减少,但人口总数大,8000 多万人,海南和浙江人 口总数明显不够,广东由于经济发达,流动人口多,常住人口是增加的,所以只有四川符合条件,四川省 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人口向外迁移较多,导致常住人口总体呈下降趋势。故选 B。 考点:人口数量变化。 【名师点睛】该题以我国某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为材料,考查我国各省常住人口随着年份的变化情况。难 度不大,但需要对我国各省份人口基数和人口迁移的基本了解,东部经济发达省份是以人口迁入为主,中 西部省份是以人口迁出为主,从而导致各省常住人口增长发生明显的不同。 【考点归纳总结】 一、人口增长模式 1.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社会经济 发展各异,处于不同的人口增长阶段,人口增长模式也不同。现将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及原因表析如 下: 特征 原因 模式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原始型 (高—高—低) 高 高 低 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抵御疾病和自然 灾害的能力极低 传统型 (高—低—高) 高 低 高 产业革命后,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医 疗卫生事业得到迅速发展,粮食产量大 幅增加 现代型 (低—低—低) 低 低 低 现代科技知识的普及和医疗技术的进 步,人类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升, 人们的生育观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2.图解人口增长模式 3.怎样区分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 (1)从特征上区分 区分三模式,特征很重要;现代是三低,传统高低高;原始高高低,切实要记牢。 (2)从数值上区分 原始型和传统型的人口出生率都在 3.0%以上,但传统型的死亡率相对较低,据此可区分二者;现代型 的人口出生率大致在 1.5%以下,而自然增长率在 1%以下。 4.如何判断和分析人口坐标统计图 在有关人口统计的问题中,常会涉及以下几种图:①人口增长曲线、折线图,如图一;世界人口变化 趋势图,如图二;②人口“三率”柱状图,如图三;③人口结构饼状(或扇形)图如图四、图五;④人口性 别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如图六;⑤人口正三角形坐标统计图,如图七;⑥人口增长动态统计图,如图八等。 其中③类图直接根据扇形面积的大小确定各量的比例即可,相对简单。④和⑤类图的具体读图分析方 法在前面已经讲述。①、②及⑥类图基本上都和坐标有关,是变化较大的一类人口统计图,在分析此类坐 标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读清图中的各个坐标轴分别表示什么变量:时间、人口或是人口变化率; 第二,判读图形的变化特征,这也是读所有坐标图最关键的一步。如:人口变化曲线的坡度陡缓和起 伏大小等特征都表达不同的含义。在同一幅图中,曲线坡度越陡,则表明人口增长越快,反之越慢;曲线 起伏越大,说明人口数量的增减变化越剧烈,反之则平和。 第三,思考几个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要特别注意曲线起伏转折点所表示的含义、形成原因等,通过统 计图揭示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 【学以致用】下图是有代表性的四种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3)按照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先后出现的人口增长模式类型排序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①②③ D.③②①④ (4)图中①与②相比死亡率较高的原因是 (  ) A.战争 B.疾病 C.生活水平差 D.老年人口多 【解析】(1)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比较图中各点③最符合。 (2)“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图中①符合。 (3)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经历了由原始型④到传统型③,再到处于③与①之间的过渡阶段的②,最后为现 代型①四个阶段。 (4)现代型死亡率较高是因为老年人口比重高。 【答案】(1)C (2)A (3)B (4)D 二、人口迁移 1.国际人口迁移 现代国际人口迁移的形式主要有科技移民、劳务输出和国际难民迁移三种,其迁移人口类型、迁移原 因、方向及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形式 科技移民 劳务输出 国际难民迁移 迁移人 口类型 高素质人才 外国廉价劳动力 战争难民、政治难民 迁移的 原因 寻找更好的学习、工 作和生活条件 发达国家劳动力不足,寻 找更多的就业机会 战乱、种族冲突、政治迫害 迁移的 方向 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 国家 发展中(贫穷)国家流向发 达(富裕)国家,人口稠密 国家流向人口稀疏国家 流向和平国家、能对其提供 避难需要的国家 产生的 影响 发展中国家在人才和 经济上蒙受双重损失 使发展中国家缓解就业压 力赚取外汇 给迁入国的政治、经济和社 会带来许多问题 2.人口迁移的概念中包含了三大要素,三者缺一不可: (1)空间移动:只有发生空间移动的人口现象才能构成人口迁移。 (2)居住地的变更:即迁移发生前后,人们的居住地各不相同,行政区域界线常被用来区分是否发生了 迁移。 (3)时间限度: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地”改变的移动,才被称作人口迁移。 3.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因素 原因 典例 气候 人们总是希望生活在气候等自然条件 优越的地区 美国老人退休后向南部和 西部迁移 土壤 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垦,提高作物产量 热带雨林迁移农业 水源 动植物的生长以及人的生存需要水 我国游牧民族的逐水草而 居 自然 (过去的 决定因素) 矿产 因发现、开发某种矿产资源吸引大量人 口迁入 大庆——石油资源的开发 经济 被较高的收入吸引 内地人到沿海城市打工 政策 国家政策 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 交通通 信 交通通信的发达会方便人们之间的联 系,从而促进人口迁移 现代人口迁移量远大于过 去 政治 某地被设为政治中心而引发人口迁入 巴西迁都巴西利亚 社会经济 (决定因素) 战争 战争破坏了宁静的生活环境,使人口外 迁 美伊战争使大量伊拉克人 背井离乡 4.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影响 迁入地 迁出地 有利 ①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 ②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 ③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①加强与外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 联系,有利于发展; ②缓解人地矛盾,促进发展; ③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不利 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 的难度,增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 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 5.图解人口迁移的动因和效应 推力和拉力是导致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中间阻力是影响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其中,地区间经济发 展水平的差异,是造成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人口迁移对环境、社会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如下图所示: 6.我国的“民工潮”现象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大批农民进城打工,形成“民工潮”现象,这一现象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具 体分析如下: 项目 内容 迁移规模 人口迁移日趋活跃,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并有逐年上升趋势 总特点 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的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主要迁出地 四川、广西、山东、河北、江苏、安徽、浙江等省区 方 向 主要迁入地 广东、上海、北京、新疆等 主要方式 自发流动为主 类 型 主要目的 务工和经商 主要原因 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②城乡和地区之间巨 大的收入差距;③国家推出了允许农民进城的一系列政策 积极影响 ①给城市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缓解了城市部分行业劳动力的供求 矛盾;②改变了城市的经济结构,为城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做出了贡 献;③促进了城市商业的发展,增加了城市的收入;④促进了城市周 边地区的农、牧、渔和副业的发展;⑤为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 条件,方便了城市居民的生活;⑥为城乡思想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 推动了城市文化向多元化发展 影 响 消极影响 ①增加了城市公交、卫生、教育、环保、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压力;② 给城市的治安管理带来一些问题 【学以致用】人口迁移与流动是受区域经济差异、教育程度、空间距离和历史渊源等因素影响下的一种社 会现象。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全国前五位人口流入大省的前五大人口流出地排序表 全国前五 位人口流 入省 第一位人口 流出地 第二位人口 流出地 第三位人口 流出地 第四位人口 流出地 第五位人 口流出地 广东 湖南 四川 广西 江西 湖北 江苏 安徽 四川 浙江 河南 贵州 浙江 江西 安徽 四川 贵州 湖北 M 省 黑龙江 吉林 河南 安徽 江苏 四川 重庆 广东 云南 浙江 新疆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广东省的流入人口全部来自邻省 B.四川省既是人口流入大省,也是人口流出大省 C.人口流出较多的省均位于中西部地区 D.全国流入人口前五位的省份均在东部地区 【答案】B (2)M 省流入的人口受历史渊源影响明显,M 省最有可能是 (  ) A.福建 B.海南 C.山东 D.广西 【解析】从表格中省区特征分析,“人口流入与流出省区之间”往往在地理位置上邻近。因此推断,黑龙 江、吉林、河南、安徽、江苏等省的人口可能大量流入山东。 【答案】C (3)当前影响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灾害 B.经济因素 C.人口政策 D.宗教信仰 【解析】经济因素是当前影响我国人口流动的最主要的因素。 【答案】B 三、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两者关系如下表所示: 环境人口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 概念 参考角度 自然资源的承载力 自然资源的承载力、经济、社会发 展、消费水平 体现的意义 生存 发展 区 别 人口数量 大 小 共 同 点 制约的因素不确定,历史时期不同,制约因素发生变化,使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 在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估计,即具有 相对确定性 【学以致用】下图是人与环境关系模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环境人口容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其中________、________发展水平、人口的文化和生活________水 平对环境人口容量影响最大,而________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2)下列各项中对环境人口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________。 A.环境人口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环境人口容量在不断加大 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但是人口数量不能超越当前环境人口容量 D.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3)图中不同时间出现了两个环境人口容量,说明了环境人口容量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征,简述为 什么具有这两种特征? 【答案】(1)资源 经济 消费 资源 (2)BC (3)不确定性 相对确定性 因为资源总数不确定,经济水平和消费水平是不断变化的,所以环境人口容量 具有不确定性。但是在比较短的一段时期内,经济水平、资源的基础和潜力相对稳定,在人口消费水平变 化不大的条件下,可以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的估计,所以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 【针对强化训练】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15~59 岁)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 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据此读图回答 1~2 题。 1.关于图示人口红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影响五六十年代人口红利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出生率的下降 B.70 年代后中国人口红利比印度高主要是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 C.人口红利最大的时候一定是该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候 D.2010 年后中国人口红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的上升 2.应对“人口红利”消失,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对策是(  ) A.全面开放二胎政策    B.适当延缓退休年龄 C.完善社会养老机制 D.加快产业升级步伐 【答案】 1.B 2.D 下面左图为 2012 年 M 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图,右图为 2012 年 M 市从业人员构成图,读图回答 3~ 4 题。 3.下列关于 M 市迁入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迁入人口各年龄段都是女性多于男性,这可能会引起 M 市的婚育问题 B.迁入人口的性别差异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 C.人口的迁入主要是因为 M 市重工业发达 D.人口的迁入导致 M 市就业结构发生彻底改变 4.下列关于人口迁入对 M 市造成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缓解就业压力 B.制约经济发展 C.减轻环境污染 D.造成基础设施紧张 【答案】 3.B 4.D 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约为 13.4 亿人,与 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 加 7 390 万人,年平均增长 0.57%(出生率大约是 1.2%,死亡率大约是 0.7%)。下图是我国 2000 年和 2010 年不同地区常住人口比重图。读以上材料和下图回答 5~7 题。 5.2010 年我国人口增长模式为(  ) A.高—高—高 B.高—高—低 C.高—低—高 D.低—低—低 6.下列关于各地区常住人口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减少 B.中部增多 C.西部减少 D.东北减少 7.和其他地区相比,东部地区常住人口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大量迁入 B.自然增长率高 C.自然增长率低 D.人口基数大 【答案】 5.D 6.B 7.A 下图是 2013 年我国甲、乙、丙三个城市市区人口数量变化图。读图回答 8~9 题。 8.甲、乙、丙三个城市中市区人口最多与最少的分别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乙、甲 9.从甲城市市区人口数量变化分析,该城市最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人口大量迁移到其他城市 B.逆城市化现象 C.老年人口比重较小 D.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解析】第 8 题,市区人口数量=人口变动量/(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读图可知,甲城市市区人口变 动为-10 万人,人口增长率大约为-1%;乙城市市区人口变动为 15 万人,人口增长率大约为 4%;丙城市 市区人口变动为 5 万人,人口增长率大约为 2%,从而求得甲城市市区人口约为 1 000 万人,乙城市市区人 口约为 375 万人,丙城市市区人口约为 250 万人。第 9 题,图中信息显示,2013 年甲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 率为负值,人口机械增长率也为负值,说明甲城市少年儿童和青壮年劳动力比重较小,因此老年人口比重 较大;甲城市人口出现负增长,且人口老龄化严重,表明甲城市经济发达;甲城市经济发达但却为人口的 主要迁出区,可能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逆城市化的出现可能是由环境污染、地价上涨等原因导致的,会 使一部分人迁出城市,但甲城市经济发达,并不会出现大量人口向其他城市迁移的现象。 【答案】 8.B 9.B 读甲、乙、丙、丁四地的近年人口统计图,回答 10~11 题。 10.自然增长率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甲、丙、乙、丁 C.丁、丙、乙、甲 D.丁、乙、丙、甲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人口增长模式为原始型[ B.乙地一定属于发展中国家 C.丙地人口数量最接近人口合理容量 D.丁地城市化水平高,速度快 【答案】 10.B 11.B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 1 为 2000 年与 2050 年(预测)中国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图。图 2 为 1950~2010 年中国人口增长统 计图,图 3 为 1950~2050 年中国和全球 14 岁以下与 65 岁及以上人口百分比(含预测)统计折线图。 (1)据图 1 信息判断,2000 年与 2050 年中国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的共同特点是(  ) ①人口总量庞大 ②人口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 ③0~4 岁年龄段男性人口多于女性 ④老年人口女性多于男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结合图 2,说明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 (3)根据图 3 可以看出,我国 65 岁及以上人口数量首次超过 14 岁以下人口数量的时间大约在________ 年,试说明造成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原因以及将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4)据材料分析世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特点。 【答案】 (1)B (2)人口增长快、人口基数大;农村人口比重大。 (3)2030 原因:一是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现了较低出生率;二是经济的快速增长、科学技术的 进步、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口寿命大大延长。负面影响:劳动力不足、老年人口 比重大、社会负担重等。 (4)自 1950 年以来,世界人口老龄化总体呈加重趋势;自 2000 年以后,世界人口老龄化趋势(或速度)明显 加快。 13.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中,人口是关键的因素。人口的发展会深刻地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读下列相 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列是世界十大人口国家的部分人口统计数据图表,图中箭头表示北美洲近现代人口迁移路线。 材料二 世界人口发展与人口结构金字塔类型图。 (1)当今世界十大人口国家中,人口发展属于“高增长阶段”的国家是________,人口规模趋于缩小的 国家是________。 (2)据材料可知,我国已进入人口发展“低增长阶段”,但人口增长的压力依然巨大。解释造成该现象 的原因。 (3)据材料分析俄罗斯的人口问题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人口政策。 (4)一些评论家认为,美国的人口发展比较理想,其规模突破 3 亿大关也象征着美国比俄罗斯和日本等 发达国家经济上更具活力。据材料分析上述观点的主要依据及其原因。 【答案】 (1)尼日利亚 俄罗斯、日本 (2)我国人口发展模式进入“低增长阶段”的原因是我国十分重视计划生育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控制 人口的高速增长,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所以每年净增人口数依然庞大,故压力巨大。 (3)人口问题:低(相对出生率较高)死亡率与低出生率,导致负自然增长率,使俄罗斯的人口规模萎缩。社 会经济影响:劳动力短缺;社会需求不旺;严重限制军事潜力的挖掘(国防兵源不足);危害整个国家的综 合国力;削弱国际影响力。人口政策:维护健康、提高人均寿命、降低死亡率;鼓励生育;接纳外来移民 等。 (4)人口发展理想的表现:美国处于人口发展模式的“低增长阶段”;人口金字塔呈“稳定型”(既没有众 多发展中国家人口规模过大,增长过快的问题,又避免了许多发达国家人口规模趋小,负增长的问题);年 龄结构较轻,劳动力资源丰富。原因:这一理想状态的形成得益于美国是个移民国家,依靠不断调整移民 政策来调控国家的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