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卷·2019届湖南省株洲市第十八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理)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卷·2019届湖南省株洲市第十八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理)试题(解析版)

全*品*高*考*网, 用后离不了!‎ 株洲市十八中2017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 图示区域中,区域界线划分的主要依据及其属性是 (  )‎ A. 河流、明确的 B. 湖泊、模糊的 C. 山脉、明确的 D. 交通线、模糊 ‎2. 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区域最适宜发展的是 (  )‎ A. 化学工业 B. 建材工业 C. 电子工业 D. 纺织工业 ‎【答案】1. C 2. C ‎【解析】1.本题考查区域划分的依据及界线类型。图示区域中的界线是县界,属于行政区的界线,应该是明确的;该界线基本与河流的分水岭一致,由此判断该界线划分的依据是海拔较高的山脉(山脊线)。‎ ‎2.本题考查区域工业发展部门的选择。图示区域存在高校园区,说明该区域有多所高等院校,科技力量雄厚,加之附近有森林公园,环境优美,临近飞机场,交通便利,因此适宜发展电子工业。化学工业和建材工业是原料导向型或者是市场导向型,不适宜布局在此。纺织工业是劳动力导向型工业,该地为森林公园,人口稀少。‎ ‎1.‎ ‎ 图示区域中的界线是县界,属于行政区的界线,是明确的。根据河流源头分布位置分析,该界线基本与河流的分水岭一致,说明该界线划分的依据是山脉的山脊线,C正确,故选C。A、B、D错误。‎ ‎2. 图示区域有高校园区,说明科技力量雄厚。附近有森林公园,环境优美。临近飞机场,交通便利,适宜发展电子工业,D正确,选D。化学工业、建材工业应靠近原料或市场,纺织工业应在劳动力密集区,该地为森林公园,人口稀少,不适宜该地布局,A、B、C错误。‎ ‎3.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2008年和2009年两大产业结构图。读图回答下题。‎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第一产业产值保持稳定不变 B. 目前该市以第二产业为主 C. 2009年第三产业比重最大 D. 产业结构应坚持均衡发展 ‎【答案】C ‎【解析】考查区域经济发展。‎ 读图可知,2009 年该市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超过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最大,C正确;随着经济发展,产业比重在变化,产业产值在增加,A错误;目前该市以第三产业为主,B错误;产业结构应优化,提高二三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比重,从产值比重可知该市第三产业服务业比重最高,位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较合理,D错误。故选C。‎ 下图为我国西电东送基本格局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4. 图中以火电为主的是 (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5. 关于我国西电东送工程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弥补东部地区电力消费的缺口 B. 加速新疆的经济发展 C. 减轻东部地区的大气污染 D. 促进沿线地区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 ‎【答案】4. B 5. B ‎【解析】试题分析:‎ ‎4. 乙是把山西的火电调往东部;而甲是把黄河上游的水电调往东部;丙是把长江中上游的水电调往东部;丁是主要是把红水河的水电调往东部。故选B。‎ ‎5. 因东部地区能源消费量大,能源供应紧张,所以西电东送工程可以弥补东部地区电力消费的缺口;电力的消费不会产生污染,西电东送减少了化石能源的消费,进而减轻了东部地区的大气污染;西电东送线路的修建会促进沿线地区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而西电东送不是来自新疆地区,所以不会对新疆地区的经济建设产生影响。故选B。‎ 考点:我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读某区域1970年和2000年环境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6. 图示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  )‎ A. 酸雨 B. 土地荒漠化 C. 土壤盐碱化 D. 水污染 ‎7. 造成该环境问题的原因是 (  )‎ A. 过度砍伐森林 B. 过量引水灌溉 C. 过度开发沼泽 D. 城市化过度发展 ‎8. 图示地区森林资源的主要生态意义是 (  )‎ A. 保护耕地 B. 美化环境 C. 涵养水源 D. 吸烟除尘 ‎【答案】6. B 7. A 8. C ‎【解析】考查我国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6. 图示地区与30年前相比,荒漠化扩张。故选B.‎ ‎7. 图示反映的荒漠化扩张的直接原因是森林的减少。故选A。‎ ‎8. 干旱地区,森林主要的功能是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从而植树造林成为防治荒漠化扩张的最有效措施之一。故选C。‎ 对比遥感图像发现,近年来我国新增土地最快的黄河三角洲,湿地增加幅度减小。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9. 黄河三角洲湿地泥沙来源主要是 (  )‎ A. 黄河源头泥沙 B. 黄土高原泥沙 C. 地上河河床 D. 渤海海底泥沙 ‎10. 黄河三角洲湿地增幅减小带来的影响有 (  )‎ A. 耕地面积减少 B. 地下水位下降 C. 黄河三角洲海岸后退加剧 D. 土地盐碱化面积增加幅度上升 ‎11. 近年来,黄河三角洲湿地增长幅度减慢的原因不可能是 (  )‎ A.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取得成效 B. 小浪底水利工程蓄水拦沙 C. 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发挥作用 D. 渤海风浪强度增加 ‎【答案】9. B 10. C 11. D ‎【解析】试题分析:‎ ‎9. 黄土高原地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时携带了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处由于地势平坦,泥沙大量沉积。选B正确。‎ ‎10. 黄河三角洲地势低平,受海水侵蚀影响,盐碱化重不利于农耕,湿地增幅减小,不影响耕地面积;湿地增幅减少,地下水也不受影响;土地盐碱化面积增幅下降;三角洲受海浪侵蚀后退幅度加大。选C正确。‎ ‎11. 近年来,黄河三角洲湿地增长幅度减慢,主要是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得到的治理,收到一定效果;上、中 游水利工程拦截了部分泥沙,减沙效应明显;黄河上、中游地区大力发展防护林体系,水土流失减少;渤海的风浪大小对黄河含沙量没有影响。选D正确。‎ 考点:主要考查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 国务院在2009年12月12日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把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读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2. 鄱阳湖湿地是我国最重要的湿地之一,有关湿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湿地是重要的遗传基因库,对维持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B. 大力开垦湿地,有利于扩大耕地面积,缓解人地矛盾 C. 降解污染物,可使有毒物质降解和转化,使当地和下游区域受益 D. 调蓄洪水,防治自然灾害 ‎13. 下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做法正确的是 (  )‎ ‎①将林地和草地都开垦为耕地 ②积极推广喷灌等节水浇灌技术 ③加大科技投入,改造一批中低产田 ④在陡峻的山坡上修梯田以扩大耕地面积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12. B 13. B ‎【解析】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社会等效益,大力开垦为耕地将使人地矛盾激化;农业发展应遵循“因地制宜”的思想,即“益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将林地和草地都开垦为耕地,在陡峻的山坡上修梯田扩大耕地面积,都是违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 下图为我国南方珠江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4. 下列对该河流的水文特征描述错误的是 (  )。‎ A. 河流年径流量较大 B. 河流的汛期较长,主要集中于夏季 C. 冬季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小 D. 河水以雨水补给为主 ‎15. 近年来,该河流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日渐突出,该问题的出现与下列现象基本无关的是(  )‎ A. 人口增加,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需水量大增 B. 水资源利用率较低,浪费严重 C. 水体污染严重,许多水体水质下降 D. 气候变得干旱,降水减少 ‎【答案】14. C 15. D ‎【解析】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14. 图示河流为珠江流域,地处我国亚热带地区,河流无结冰期,故选C。‎ ‎15. 珠江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有:人口增加,经济发展迅速;水资源利用率较低,浪费严重;水体污染严重,水质下降,这三个方面。本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并不少;故选D。‎ 推进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促进广东实现现代化,是现阶段广东省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大课题。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6. 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有利条件是(  )‎ A.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B. 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C. 原有工业基础较好 D. 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17. 一个地区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时表现的特点有 (  )‎ ‎①城镇人口的比重增长缓慢甚至停滞 ②城乡差别很小③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④非农业人口向农业人口转化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16. C 17. A ‎【解析】‎ ‎16. 改革开放之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基础并不好。‎ ‎17. 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时,城镇人口的比重增长将趋于缓慢,城乡差别很小,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18.‎ ‎ 叠加分析就是将同一地区的两层或多层地图要素重叠在一起进行图层和属性运算,产生新的图层和属性的过程。下图中甲、乙分别为“同一地区两种要素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题。‎ 若将甲、乙两图层进行叠加,得到的新图层是 (  )‎ A. B. ‎ C. D. ‎ ‎【答案】A ‎【解析】考查地理信息系统。‎ 读图注意对图示细节的把握,甲、乙叠加后将两幅图的消息在一幅图中反映出来,可得到新图A。故选A。‎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区域的规模有大有小,区域之间常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等的流动。读甲、乙两个不同区域,完成下列各题。‎ ‎19. 若甲、乙分别对应目前我国的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则沿箭头①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  )‎ A. 资金 B. 劳动力 C. 信息 D. 观念 ‎20. 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沿箭头②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主要是(  )。‎ A. 矿产品 B. 资金 C. 工业制成品 D. 技术 ‎【答案】19. B 20. A ‎【解析】试题分析:‎ ‎19. 城市提供的经济收入高、就业机会多,吸引我国农村劳动力迁入城市,箭头①由农村指向城市,可能是劳动力。‎ ‎20. 发展中国家工业生产水平低,往往以出口农、矿产品为主,箭头②由发展中国家指向发达国家,可能是矿产品。‎ 考点:资源跨区域调配 第Ⅱ卷(综合题 共40分)‎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西气东输工程是中国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整个工程横贯中国东西部,沿线经过新疆等十个省市。西气东输工程全线建成投产,是中国管道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西气东输工程已于2005年1月1日实现全线商业供气。‎ 材料二:西气东输工程路线图。‎ 读材料一、材料二,完成下列各题:‎ ‎(1)天然气作为矿物能源,比其它矿物能源所具有的优点是( )(双选)‎ A.价格比较高 B.是可再生能源  C.使用方便,燃料效率高  D.清洁 ‎(2)“西气东输”管道线路的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 A.地形类型 B.人口分布 C.城市分布 D.交通线路 ‎(3)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将对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产生的影响是:‎ ‎① ;② ;③ 。‎ ‎(4)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有利于我国东西互补,南北相济,资源共享。请写出我国水资源、能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 水资源分布的南北差异: 。能源供需的东西差异: 。经济发展水平的东西差异: 。‎ ‎(5)跨区域资源调配的意义有: 。‎ ‎【答案】(1)C.D (2) C (3)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环境污染; 推动相关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4)水资源南多北少;西部地区能源供大于求,东部地区能源供不应求; 东部地区经济较发达,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 (5) 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解析】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线路、影响及意义。‎ ‎(1)天然气比其它矿物能源所具有的优点清洁,使用方便,燃料效率高,比较价格低等,故选CD。‎ ‎(2)读图可知,“西气东输”管道线路的走向经过沿线很多城市,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城市分布。故选C。‎ ‎(3)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的影响有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环境污染; 推动相关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 ‎(5)通过上题分析可知,跨区域资源调配的意义有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22. 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①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 。‎ ‎(2)图中②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是 。为防治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合理利用该处土地资源的措施是: 。‎ ‎【答案】(1)气候干旱;大风,风力作用强烈;地表物质松散;植被稀少 (2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3)放牧,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结合(任答2点即可)‎ ‎【解析】考查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措施。‎ ‎(1)读图,①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远离海洋,降水少,风化和风蚀等外力作用强烈,形成了温带沙漠景观。‎ ‎(2)图中②地区位于内蒙古东部,属于草原区,由于过樵、过垦、过牧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植被遭破坏,导致土地荒漠化。为防治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合理利用该处土地资源的措施是围栏放牧,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结合。‎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进入21世纪后,在我国六大经济区域中,有人这样概括:“珠三角”抢得先机,“长三角”后来居上,“环渤海”潜力巨大,“新东北”重振旗鼓,“大西北”加快开发,中部崛起更待何时?‎ 材料二 ‎ ‎(1)有关人士将环渤海的天津滨海新区、珠三角的深圳、长三角的浦东并称为中国东部沿海具有相似战略功能的“三大极点”,分析三个区域的共同优势区位条件。‎ ‎(2)试分析与长三角相比,“振兴新东北”的主要优势与劣势 ‎(3)填写下表,分别写出甲、乙、丙图示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 ‎【答案】(1)政策优惠、临海位置 (2)优势:煤、铁、石油、土地、森林等资源丰富。劣势:经济落后、科技水平低、产业结构单一 (3)甲:能源不足  乙:能源不足  丙:水资源不足 ‎【解析】试题分析:‎ ‎(2)结合“新东北”与长三角的经济发展条件可知,“新东北”相对于长三角地区煤、铁、石油、土地、森林等资源丰富;主要劣势是东北地区以重工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科技水平较低、经济落后。‎ ‎(3)甲、乙、丙图示地区分别为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结合三地的工业发展条件可知,甲、乙两地都是能源不足;丙地区位于华北平原,人口稠密,经济较为发达,降水较少,因而水源不足。‎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工业区位因素、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