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地理全国用二轮学案:专题4区域地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B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高考地理全国用二轮学案:专题4区域地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B含答案

‎2018高考地理全国用二轮讲义:专题4区域地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B含答案 第2讲 区域资源开发、生态环境问题 与可持续发展 网络构建 高考透视 ‎1.地位。本讲内容在近几年高考中考查频率较高。‎ ‎2.方法。复习时把握以下几点:‎ ‎(1)资源和能源问题一直是人类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高考中的热点问题之一,主要考查区域资源分布状况、资源特征、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应重点关注新出现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治理措施,以及传统生态环境脆弱区的生态建设。‎ ‎3.方向。‎ ‎(1)“荒漠化、水土流失、森林和湿地的破坏与保护”等生态环境问题是高考重要命题点。以区域分布图为背景材料,考查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危害、成因与治理,今后仍是重要考查方向。‎ ‎(2)“各种资源的开发与跨区域调配”是今后高考重点关注的考点。以区域图(世界、中国)或重大事件(项目)发生为背景,考查资源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这始终是高考重要的命题方向。‎ 重要考点1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1.我国生态脆弱区分布及其原因 ‎2.中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生态环境 问题 主要分 布区域 自然背景 主要防治措施 森林破坏 东北、西南、华南林区 中温带、亚热带边远山区 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 草原退化 内蒙古、青海、‎ 宁夏、新疆 属干旱半干旱草原区 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畜 湿地萎缩 三江平原、湖滨海滨 属湿润低平原,湖泊海洋边缘地区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湖 生物多样性 锐减 林区、草原、近海海域 物种资源丰富 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 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东南丘陵 半湿润、湿润高 原、丘陵地区 退耕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 荒漠化 西北、华北地区 属干旱、半干旱内陆或春旱严重地区 解决当地群众生 活用能、严禁砍 伐、合理利用水源 湿地资源的系统分析 ‎1.湿地的成因分析 湿地形成原因:湿地的形成一般着重分析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等要素。举例说明:‎ ‎(1)三江平原地区湿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地表水不易下渗。‎ ‎(2)青藏高原湿地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化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地下冻土层厚,地表水不易下渗。‎ ‎(3)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成因: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洪水易泛滥,排水不畅。‎ ‎2.湿地的生态效益 ‎3.湿地的保护措施 保护湿地的主要措施:退耕还湖、退耕还沼泽、退耕还林还草、防治水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滥捕滥猎;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意识。如洞庭湖湿地经过生态移民,湿地面积大大增加,提高了防洪调蓄能力。具体如下所示:‎ ‎[2017·陕西咸阳三模]潘塔纳尔湿地位于巴拉圭盆地,范围涉及巴西、玻利维亚及巴拉圭等国家,是世界面积最大的湿地,也是全球最丰富的水生植物分布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吸引众多游客前往观赏。湿地水域面积在一年当中变化明显,在一段时期内,游客乘船在植物稀少的水面上自由穿行,欣赏在树枝上嬉戏的各种飞鸟和无数只聚集在高地上的珍奇动物。其余时间形成了一个个面积不同,形状各异的湖泊和一条条河流。 20世纪60年代以来周围高原台地被开垦的农田有成千上万亩,牧场的面积也在不断扩大。滥捕滥猎时有发生。时至今日,湿地只有不到2%的区域被划为政府保护区域。根据卫星图像资料显示,潘塔纳尔湿地正在以每年2.3%的速度减少。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45年以后这块世界上最大的湿地将在地球上消失。下图为南美洲局部示意图,下表为巴拉圭首都亚松森的气候资料。读图表及文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巴拉圭首都亚松森的气候资料(表)‎ ‎(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潘塔纳尔湿地水域面积在一年当中变化明显的原因。‎ ‎(2)分析潘塔纳尔湿地成为全球最丰富的水生植物分布地区的原因。‎ ‎(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潘塔纳尔湿地面积变化对当地地理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4)请提出为保护潘塔纳尔湿地生态系统应该采取的合理措施。‎ 解题流程 我的解答 (1)湿季:支流多,来水量大;流域降水量大,径流量大;地势低平,容易积水;水位上升。干季:流域降水量小,径流汇入量减少;湿地外泄水量增加;气温高,蒸发量大;水位下降。‎ ‎(2)水域面积大,湿地范围广;水位季节变化大,湿地类型多样;陆地径流的注入携带大量有机物和营养盐类及植物种子;纬度低,降水较多,气候湿热;人口密度小,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 ‎(3)湿地面积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减弱;调节径流能力下降,地下水位下降;水质变差;土地次生盐碱化加剧;生态环境趋于恶化。‎ ‎(4)流域内禁止开垦,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禁止滥捕滥猎;建设自然保护区;加强三国之间的国际协作;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湿地观光旅游业;加强居民环保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技法点拨 有关生态环境问题及生态环境建设的思路 考查角度1湿地资源的生态价值 ‎[2017·福建名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主要栖息在淡水湿地,性情胆小,反抗天敌与保护幼鸟的能力弱;不善游泳,利用长喙在浅水或泥土中摄食植物茎叶、昆虫、鱼、蛙等。如下图所示,隆宝湿地是黑颈鹤的高原繁殖地,每年秋季黑颈鹤克服重重障碍飞往纳帕海越冬,次年春季又返回隆宝湿地,两地间往返时间约1个月。‎ ‎(1)分析隆宝湿地成为黑颈鹤繁殖地的有利条件。‎ ‎(2)分析黑颈鹤迁徙至纳帕海越冬的主要原因。‎ ‎(3)推测黑颈鹤从隆宝湿地向纳帕海迁徙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 答案 (1)为淡水湿地,水面宽广,水深适宜,夏半年水草繁盛,食物丰富,利于黑颈鹤栖息;海拔高,人烟稀少;天敌较少。‎ ‎(2)隆宝湿地纬度、海拔较高,冬季寒冷,食物短缺。纳帕海纬度与海拔较低,冬季水温较高;冬季为枯水期,水深适宜,利于黑颈鹤摄食。‎ ‎(3)穿越崇山峻岭,多恶劣天气;人为偷猎捕杀;(大型雕类等)天敌威胁;人类活动导致沿途食物减少。‎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黑颈鹤主要栖息在淡水湿地,性情胆小,反抗天敌与保护幼鸟的能力弱,以植物茎叶、昆虫等为食,结合上述黑颈鹤的生长习性与隆宝湿地的位置,从该湿地的水质、人类活动强度、黑颈鹤天敌数量、食物丰富程度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对比两湿地的位置,结合温度、食物、水深等条件分析黑颈鹤迁徙至纳帕海越冬的原因。第(3)题,结合迁徙途中的地形、人类活动、食物来源等分析即可。‎ 考查角度2人类活动对湿地资源的影响 ‎[2017·四川达州诊测二]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钏路湿地位于北海道东部,是该国最大的湿地公园,位于钏路川的下游,该地河流呈巨大的蛇形。钏路湿地是丹顶鹤等候鸟栖息的天堂。当地居民冬季采用补饲和喂投方式,使丹顶鹤冬季成为了留鸟,也使当地观鸟成为一道独特风景线,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下图为钏路湿地位置图。‎ 材料二 扎龙自然保护区位于松嫩平原西部,是我国丹顶鹤的故乡。近年来出现了水资源供应不足,湿地萎缩,水质恶化现象,严重影响了丹顶鹤的生存。‎ ‎(1)推测钏路湿地的地势特征,并说明其理由。‎ ‎(2)分析冬季丹顶鹤未离开钏路而成为留鸟的原因。‎ ‎(3)简述当地居民的补饲和喂投行为所产生的有利影响。‎ ‎(4)就扎龙自然保护区丹顶鹤的保护,请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 (1)地势平坦。依据:位于河流下游或河流呈蛇形;多湿地分布。‎ ‎(2)该地位于太平洋的岛上,气候特征具有海洋性;地处西北季风的背风坡,冬季较同纬度地区温和;当地居民采用补饲、投喂方式,解决了冬季觅食难的问题。‎ ‎(3)弥补冬季丹顶鹤食物不足;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4)保护湿地的水源和水质,为丹顶鹤提供良好的栖息场所;保护丹顶鹤,禁止捕杀;以丹顶鹤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环境监测,加大执法力度等。‎ 解析 ‎ 第(1)题,钏路湿地的地势特征主要从湿地的位置及形状进行分析。由于“该湿地位于钏路川的下游,该地河流呈巨大的蛇形”,说明河道弯曲,地势低平。第(2)题,冬季丹顶鹤成为留鸟的原因主要从自然条件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角度考虑。第(3)题,当地居民的补饲和喂投行为产生的有利影响从直接和间接影响两方面进行叙述。直接影响:给丹顶鹤提供食物;间接影响:由于留鸟成为一道独特风景线,可以促进旅游业发展。第(4)题,扎龙自然保护区丹顶鹤的保护措施要从保护栖息地、保护水质、禁止捕杀、制定法规及严格执法等角度考虑。‎ 重要考点2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分析河流开发方向及治理的方法 ‎(1)河流对流域内人类生活的影响 供水 包括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用水,从河流流量大小、季节分配情况和水质方面分析 航运 从河床坡度、流量大小两方面说明,一般情况下,河流流量大,水流平缓利于航运;同时需考虑流域内经济发展状况 发电 从河流流量和地势落差两方面说明,河流水量大且地势落差大更有利于发电 养殖 ‎ 重点考虑水域面积及水质状况 旅游 与河流和周边自然景观及文化景观组合状况有很大关系 ‎(2)对河流治理的分析(内容)‎ 修建水利工程 效益:防洪、发电、航运、供水、旅游、水产养殖等 流域内水土保持 ‎ ‎ 可减少河流含沙量,提高防洪能力 流域内污染治理 ‎ ‎ 保护水质、安全供水 ‎(3)评价分析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 流域的综合开发治理模式 梯级开发是一种常用的开发河流水利资源的方式。因自上游至下游呈阶梯状而得名。特点是把河流分为若干段,选定适宜的坝址,修建一系列的水利枢纽,逐段地利用该河流的水利资源。目前,我国长江中上游、黄河中上游都在大力开展梯级开发。流域综合开发治理思维模板如下:‎ ‎[2016·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法国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94%,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19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并于1931年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下图示意罗讷河流域的地形。‎ ‎(1)下表列出罗讷河整治不同阶段的主要措施。请在下列整治和开发目标中进行选择,完成下表。‎ 整治和开发目标:防洪 改善水质 发电 增加生物多样性 土地开发 开采河沙 改善航运条件 阶段 时间 主要措施 主要整治和 开发目标 第一 阶段 ‎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 整治河道,裁弯取直,消除河道分汊 ‎①________、________‎ 第二 阶段 ‎20世纪20~80年代 进行梯级开 发,整理河谷 滩地等 ‎②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第三 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 恢复河流生态 ‎(2)说明法国为整治和开发罗讷河而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的原因。‎ ‎(3)说明“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对恢复河流生态的作用。‎ 解题流程 我的解答 (1)①改善航运条件 防洪 ‎②发电 改善航运条件 土地开发(防洪)‎ ‎(2)因为河流跨多个行政区,涉及水资源利用、航运、防洪、发电、土地利用等多方面的利益,由国家唯一授权机构才能协调各行政区、各部门的利益,并从河流整体进行综合整治,以实现整治效益最大化。‎ ‎(3)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自然河道、沿岸湿地等),扩展河道宽度,延长河流长度,降低河流流速和洪水峰值;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河流的自然生产力和对污染的净化能力。‎ 技法点拨 流域综合开发的地理条件评价方法 流域的综合开发要因地制宜,结合流域的地理条件确定开发重点与开发方向。地理条件的评价分析如下:‎ 考查角度1拦河坝利弊分析 ‎[2016·合肥质检二]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罗讷河发源于瑞士伯尔尼山的罗讷冰川,经日内瓦湖后进入法国境内。干流以里昂和阿维尼翁为界,分为上、中、下游,上游洪水发生在夏季,中游洪水发生在春季,下游洪水发生在秋季。罗讷河生活着大量的鲑鱼(溯河洄游鱼类),两岸约有200万人,农业发达。自20世纪50年代起,法国采用低坝进行多级开发;20世纪90年代,法国政府因能源政策调整和环保理念变化,终止使用该河流上的电站,使这些电站和低坝“退役”并逐步被拆除。‎ ‎(1)请简述下游洪水没有发生在春、夏季,而多发生在秋季的原因。‎ ‎(2)与高坝相比,你认为该流域修建低坝有哪些优势?‎ ‎(3)请你推测法国政府拆坝的可能原因。‎ 答案 (1)中、上游地区因日内瓦湖等湖泊和低坝的调节作用,减弱了春、夏季的洪水,中、上游来水量季节变化小;下游地区受秋季降水偏多影响,洪水多发生在秋季。‎ ‎(2)减少(或无需)移民;农田淹没少;船只过闸时间短,过闸用水也少;对生态和景观的影响小;溃坝等威胁性小;工程量小,投资少等。‎ ‎(3)泥沙淤积,大坝的综合效益下降;废弃旧坝威胁当地和大坝下游人员和财产安全;为鲑鱼溯河洄游提供条件,保护鲑鱼的生存环境,保护河流的生态系统;法国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导致水电比重下降;环保理念变化,罗讷河的整治逐渐进入以自然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为中心的阶段。‎ 解析 第(1)题,应主要从中、上游湖泊及低坝对径流的调节作用以及下游地区降水的季节分配方面分析。从阿尔勒各月降水量分布来看,罗讷河下游在秋季降水较多。第(2)题,应主要从移民数量,对农田、船只航行和景观的影响以及工程量大小等方面分析。第(3)题,应主要从泥沙淤积、威胁下游居民安全、保护河流生态、法国能源结构调整等方面分析。‎ 考查角度2流域开发与治理 ‎[2017·西安八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是伏尔加河流域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伏尔加河是欧洲第一长河,位于俄罗斯境内,全长3 690千米,流域面积138万平方千米,年径流量为2 540亿立方米。伏尔加河河源处海拔仅有228米,而河口处低于海平面28米,干流总落差为256米,河流流速缓慢,河道弯曲。干支流通航里程达3 260千米,通航期200多天。流域内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钾、磷等资源,人口稠密,交通便捷,工农业发达。‎ ‎(1)伏尔加河流域可开发的水能资源总计电量约1 200万千瓦,而我国仅一个三峡电站的总装机量就达2 240万千瓦。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伏尔加河流域曾发生多次灾害性春洪,试分析伏尔加河上、中游地区易发生春洪的原因。‎ ‎(3)为了抵御洪水灾害,人们在伏尔加河的干支流上修建了大、中、小型水库800余座。水库的修建对流域内的环境造成了哪些影响?‎ 答案 (1)和长江流域相比,伏尔加河流域径流量较小;落差也很小。‎ ‎(2)伏尔加河流域纬度较高,春季有季节性积雪融化,上游来水量大;上、中游地区流域面积大,支流众多,来水量大;上、中游地区河流落差小且河道弯曲,流速缓慢,不利于洪水下泄。‎ ‎(3)有利影响:改善局部小气候;合理分配流域内水资源等。‎ 不利影响:影响鱼群洄游产卵;改变鱼群的群落构成和栖息地;水库储水和人类从库区引水导致伏尔加河流入里海的径流量减小,进而造成里海水面下降。‎ 解析 第(1)题,应主要从径流量和落差两个角度分析。第(2)题,应主要从伏尔加河补给水源类型及特点、流域水系特征以及河流的泄洪能力等角度分析。第(3)题,应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分析。有利方面应主要从对小气候、水资源分配的影响角度分析,不利方面应主要从对鱼类产卵、鱼群生存以及对里海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重要考点3 区域资源(能源)开发利用与跨区域调配 ‎1.区域能源矿产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1)能源资源开发的条件分析 能源资源的开发可从基础好、拉动强、有保证三方面分析。‎ ‎①基础好 ‎②拉动强 ‎③有保证: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等。‎ ‎(2)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2.我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1.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分析思路 ‎(1)衰落原因 资源枯竭;环境恶化;土地、劳动力价格上涨;传统产业衰落。‎ ‎(2)转型措施 ‎①实行战略性转移。这类城市一般随资源开发而兴起,随资源枯竭而衰落,应注重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②发展第三产业。例如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③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产业,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城市经济。例如从资源主导到科技主导、从开发矿山到开发旅游,使经济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④绿化、美化环境,治理环境污染。‎ ‎2.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分析思路 内容 ‎ 分析思路 资源跨区 域调配的 原因 ‎①资源的地区分布差异:调入地资源短缺,调出地资源丰富 ‎②资源的地区供求关系差异:调入地生产量<消费量;调出地生产量>消费量 调入地资 源紧张的 原因 ‎①本地资源少 ‎②资源消耗量大(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 ‎③资源利用不合理(污染、浪费、破坏等)‎ 资源调配 线路选择 ‎①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 ‎②新建线路短、施工难度小,建设成本低 ‎③安全系数高 ‎④对沿线自然环境影响小 资源跨区 域调配的 影响 ‎①对调出地:促进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②对调入地:缓解资源供应紧张状况 ‎③对区域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扩大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增加收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工程建设可能会产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 ‎[2016·全国卷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2009年5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1 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下图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8级)日数。‎ ‎(1)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 ‎(2)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 ‎(3)分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 ‎(4)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调节电站。试解释为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 解题流程 我的解答 (1)与煤炭相比,风能为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与水能相比,开发风能不产生库区淹没等问题。‎ ‎(2)有风:风能资源丰富(有“世界风库”之称),年大风日数多(近70天)。‎ 有地:可供建设风电场的土地广阔(充足)或戈壁(难利用土地)广布,地形平坦。‎ ‎(3)当地(经济落后,人口稀少)电能需求少;离东部(用户)较远(需长距离输电);当地基础设施(如电网等)不足;建设成本高(投资大),当地资金不足。‎ ‎(4)风电极不稳定,配建热电站等可以调节、控制,以使电网输电平稳(当风力减弱时以热电站补充电量,当风力强劲时减少热电站发电量)‎ 技法点拨 ‎    1.列表法对比新能源优、缺点 类型 优点 缺点 风能 可再生,清洁无污染,蕴藏量大,分布广泛 风速不稳,且风力丰富地区与能源消费区不匹配 太阳能 能量巨大、无污染、可再生 较分散,受天气和季节影响大 地热能 可再生,清洁无污染 投资大,受地域限制 生物能 可再生,低污染,分布广泛,总量丰富 产量小,利用率低 ‎2.新能源开发条件评价模式 ‎(1)能源储量多少。‎ ‎(2)距消费市场远近与市场需求量大小及市场前景。‎ ‎(3)开发难度大小。‎ ‎(4)开发技术高低及现有技术储备。‎ ‎(5)开发资金和基础设施等。‎ ‎3.理解资源开发利用应遵循的四个原则 综合性原则 要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综合平衡、合理开发 系统性原则 须考虑对其他自然资源和整个环境的影响,要注意保持生态平衡 差异性原则 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地区优势 适度性原则 对资源的开发要以资源系统的提供、更新能力为前提,要适度开发利用 考查角度1跨流域调水工程 ‎[2017·宁夏固原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渭河流经甘肃、陕西,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引汉济渭”为陕西省的“南水北调”工程,是将汉江水穿越秦岭隧洞引入渭河,以缓解该流域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泾河是渭河的最大支流,穿行于高原山地间,像一把刀子切穿了黄土高原黄土层,深达黄土下的坚硬基岩,多数河段为石质河床。‎ ‎“泾渭分明”一般指的是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该现象因时而异,据考证,历史上泾渭两河的清浊变化曾有过六次反复,年内冬夏季也不同。‎ 下图为陕西省局部区域水系图。‎ ‎(1)现今冬季“泾清渭浊”极为明显,简析冬季“泾清”形成的自然原因。‎ ‎(2)渭河流域发展的核心问题是水的问题。概述该问题的具体表现。‎ ‎(3)简析“引汉济渭”工程建设自然条件的优劣。‎ ‎(4)某校学生在探究陕西省境内秦岭以北河流开发利用方向时,形成两种观点。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分析评价。‎ 观点1:渭河流域经济发达,运输需求量大,应大力开发渭河航运,以缓解运输压力。‎ 观点2:北部地区地形坡度大,应梯级开发水电,解决农村生活能源短缺,保护植被。‎ 答案 (1)①冬季降水量少,泾河流量小,侵蚀搬运能力弱;②河床为石质基岩,沙源物质少。‎ ‎(2)①水资源短缺;②水土流失严重;③旱涝灾害频发;④水污染严重等。‎ ‎(3)优:饮水源地汉江流域降水丰富,支流众多,河流水量较大,水质好;劣:线路穿越秦岭,地形、地质条件复杂,隧洞开凿工程量大。‎ ‎(4)观点1:不正确。该区域河流径流量小、季节变化大(水量不稳定);含沙量大,河道淤积;有结冰期,通航时间短。‎ 观点2:不正确。该区域河流径流量小、季节变化大(水量不稳定);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水库易淤积;地势落差条件达不到梯级开发的要求。‎ 解析 ‎ 本题通过一幅秦岭南北两侧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局部水系图以及有关泾河、渭河、泾渭分明的文字材料为载体,既注重教材水资源、河流特性等主干知识的考查,又突出命题“能力立意”的特点。考查内容有:河流含沙量影响因素分析、流域生态问题、区域跨流域调水条件、流域可持续发展条件评价等。‎ 考查角度2传统能源开发与能源基地建设 ‎[2017·银川二模]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重点开发区。区域内煤炭资源储量大,是优质化工和动力用煤,是重要的大型煤炭生产基地、“西电东送”、火电基地、煤化工产业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区。距首府银川市40公里,与内蒙古鄂尔多斯、陕西榆林共同构成了中国能源化工的金三角,区域同时蕴含丰富的油气、光能、风能资源。依据下图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宁东地质历史时期煤炭形成的地理环境。‎ ‎(2)分析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区位优势。‎ ‎(3)宁夏煤炭资源丰富,为何还要大力发展光伏、风能产业。‎ 答案 (1)①气候温暖湿热;②植被茂密成林;③泥沼广布;④地壳下沉形成沉积环境。(答出三点即可)‎ ‎(2)①煤炭资源储量大;②靠近黄河,用水便利;③地形平缓、开阔,土地丰富廉价;④靠近铁路、公路,交通便利;⑤产业基础、协作条件好;⑥靠近省会城市、综合服务配套设施良好;⑦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答出四点即可)‎ ‎(3)①光能、风能资源丰富;②国家能源消费结构调整,能源消费市场广阔;③光能、风能发电成本低;④清洁能源,对环境、生态影响小;⑤国家新能源政策大力扶持;⑥可有效利用广阔荒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答出四点即可)‎ 解析 第(1)题,宁东地质历史时期煤炭形成的地理环境要结合煤炭资源的形成原因角度考虑;煤炭资源属于沉积岩,是古代森林化石,而古代森林的生长需要有温暖湿润的环境,后来有沉积环境,形成沉积岩。第(2)题,能源化工基地的区位优势要从工业区位因素角度分析;能源化工基地的区位条件包括资源、水源、劳动力、交通、政策、市场等。第(3)题,分析其成因要从煤炭资源的劣势及光伏、风能资源的优势角度考虑。‎ 考查角度3新能源基地的建设 ‎[2017·河北衡水统测]甘肃玉门是中国第一个大型石油基地,但近年来资源趋于枯竭。目前甘肃省正在河西走廊建设千万千瓦级发电基地,打造“陆上三峡”,玉门是其主战场。下图为“河西走廊”简图。读图完成(1)~(3)题。‎ ‎(1)河西走廊能够建设千万千瓦级发电基地的主要原因是(  )‎ A.风—电能源丰富 B.油—电能源丰富 C.水—电能源丰富 D.煤—电能源丰富 ‎(2)助推玉门成为“陆上三峡”主战场的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风力 D.太阳辐射 ‎(3)发电基地的建设利于当地(  )‎ A.完善基础建设,减少寒潮危害 B.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 C.加速资源枯竭,抑制经济发展 D.改善当地环境,促进农作物生长 答案 (1)A (2)A (3)B 解析 第(1)题,河西走廊建设千万千瓦级发电基地的主要原因是基于丰富的风能资源发展风电产业。第(2)题,助推玉门成为“陆上三峡”主战场的因素是由于河西走廊南北两侧是高大山脉,中间形成一个东南—西北走向的狭窄通道,玉门处于“通道”西侧,形成狭管效应,风速加大,故选A项。第(3)题,该基地利用风力发电,促进了新能源开发,优化能源结构,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减少环境污染。‎ ‎[2017·长沙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九棚大沙漠位于台湾岛南端恒春半岛东岸丘陵,每年9月至次年4月盛行东北风。该区域受地形与风向的影响,形成了沙丘以及沙丘断层、沙壁、沙浪、沙河、沙纹等特殊的沙漠景观,面积达300公顷,为台湾唯一的沙漠。‎ 冬季沿着中央山脉南下的气团,经过恒春半岛时风力突然增强,威力相当于轻度台风,被当地居民称为“落山风”,也被称为“布拉风”,是一种从海拔较高的山地或高原经过隘道向下倾落的冷性暴风。‎ ‎(1)分析九棚大沙漠形成的原因。‎ ‎(2)分析恒春半岛南部“落山风”风力强劲的原因。‎ ‎(3)有人建议在九棚大沙漠东部滨海地区修筑公路并在公路西侧种植大片的防风林。你是否赞成?请说明理由。‎ 答案 (1)河流从上游搬运下来的泥沙,在入海口受到海水顶托作用,泥沙堆积在河口两侧;冬季退潮时,强劲的东北季风,将沙滩上的沙粒吹往内陆地带;沙粒受到地形与植被阻挡,在山前堆积。‎ ‎(2)冬季沿中央山脉南下的冷气团空气密度大,与海洋气压差大;经过中央山脉余脉的谷地,由于狭管效应,风力增强;风由陆地到广阔的洋面,摩擦力变小,风力进一步增强。‎ ‎(3)赞成。能够减少风沙灾害;方便游客开车进入观赏。‎ 或不赞成。旅游景观特色消失;道路修建与防风林种植,会阻隔沙子被风和水来回搬运。‎ 解析 第(1)题,滨海地区沙漠的沙源大多为海岸带的沙滩,沙滩上的沙子大多来自附近地区河流挟带到海洋中的泥沙;而海岸带沙滩的沙子向内陆地区移动需要借助迎岸风(指大致与海岸线垂直,且由海洋吹向陆地的盛行风)的帮助。第(2)题,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主要包括水平气压梯度和下垫面(地形、植被、水域等)。第(3)题,本题为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若答赞成,则分析防风林建设产生的综合效益;若答不赞成,则分析防风林建设产生的不利影响。‎ 生态环境问题 ‎1.系统分析水土流失问题 原因 自然 原因 地形:地形崎岖的山地、丘陵区 气候:多暴雨 植被:植被稀少 土质:土质疏松 人为 原因 不合理的耕作制度、毁林开荒、乱砍滥伐、工程建设和开矿等 措施 工程措施:护坡工程等 生物措施:植树种草等 农业技术措施:改变农业种植模式等 ‎2.系统分析荒漠化问题 类型与 分布 ‎①土地荒漠化——“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 ‎②石质荒漠化——西南喀斯特地貌地区 ‎③次生盐渍化——华北半湿润区、西北干旱灌溉区 原因 自然 原因 基础条件:气候干旱,降水少,植被稀疏 物质基础: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动力因素:大风日数多,风力大 人为 原因 根本原因: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利用 直接原因:过度樵采;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 措施 ‎①合理利用水资源: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牧区减少水井数量;干旱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 ‎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在绿洲外围沙漠边缘,封沙育草、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在绿洲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在缺乏水源的地区,设置沙障工程,拦截沙源,固阻流沙 ‎③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配置农林牧业,优化林业结构 ‎④开发新能源:改变西北农村以生物能为主的能源结构,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开发农村沼气等能源,改善农村能源结构 ‎⑤控制人口增长:控制人口过快发展,建立一个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 考向一 雅鲁藏布江谷地的沙漠化 风沙运动是造成流动沙丘土壤风蚀量在不同坡向上差异的原因。下图是雅鲁藏布江山南宽谷流动沙丘不同坡向的土壤风蚀状况统计。沙丘呈南北走向,与河谷主导风向垂直,风蚀记为负(-),风积记为正(+)。据此完成1~3题。‎ ‎1.风向变化是流动沙丘由风蚀作用向风积作用变化的主要原因。6~8月沙丘风蚀、风积的变化说明(  )‎ A.东坡是迎风坡 B.西坡是迎风坡 C.沙丘顶不受风蚀和风积作用的影响 D.‎6月26日风向发生了变化 答案 D 解析 当东坡以风积为主时西坡为迎风坡,东坡以风蚀为主时西坡为背风坡,所以东西坡是迎风坡还是背风坡是由风向决定的,A、B错误;沙丘顶有时以风积为主,有时以风蚀为主,所以沙丘顶既受风蚀作用的影响,也受风积作用的影响,C错误;6月26日之前东坡以风积为主,6月26日之后东坡以风蚀为主,故6月26日风向发生了变化,D正确。‎ ‎2.风力最大是(  )‎ A.‎6月11日 B.‎‎7月14日 C.‎7月29日 D.‎‎8月25日 答案 A 解析 风蚀量或风积量的大小体现了风力的大小。在6~8月中,6月11日的风积量最大,故该日风力最大,A正确。7月14日风蚀量最大,但仍小于6月11日的风积量,B错误;7月29日的风蚀量较7月14日小;8月25日风力最小。‎ ‎3.该地沙丘移动方向(  )‎ A.6月向东移动 B.7月向东移动 C.8月向东移动 D.以‎6月21日为界 答案 D 解析 沙丘的移动方向与风向一致,风向又决定了风蚀和风积,而风蚀坡为迎风坡,风积坡为背风坡,所以沙丘的移动方向可以从风积坡的位置来判断,即沙丘由风蚀坡向风积坡移动。6月21日前东坡是风积坡,沙丘向东移动;6月21日后,西坡是风积坡,沙丘向西移动。7、8月西坡为风积坡,沙丘向西移动。‎ 考向二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2017·厦门质检二]陕西冉家沟流域(约35°N),丘陵广布,黄土深厚。由于毁林开荒,该流域土壤侵蚀严重。为了改善生态环境,该流域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主要种植豆科落叶乔木刺槐。下表示意冉家沟流域不同种植方式的表层土壤状况。据此完成4~6题。‎ 孔隙度(%)‎ 含水量(%)‎ 有机质 (g/kg)‎ 氮含量 (g/kg)‎ 封山育林 ‎48.5‎ ‎14.5‎ ‎15.2‎ ‎1.17‎ 乔灌结合 ‎42.6‎ ‎13.8‎ ‎13.8‎ ‎0.95‎ 林草结合 ‎42.5‎ ‎14.1‎ ‎15.2‎ ‎1.12‎ 乔木纯林 ‎39.4‎ ‎13.4‎ ‎12.8‎ ‎0.94‎ 撂荒地 ‎39.1‎ ‎12.2‎ ‎12.3‎ ‎0.87‎ 注:孔隙度是指土壤孔隙容积占土体容积的百分比。水与空气共存并充满于土壤孔隙中。‎ ‎4.该流域退耕还林工程中种植刺槐的原因,主要是刺槐(  )‎ A.生长缓慢,消耗养分较少 B.生长迅速,且有固氮作用 C.性喜阴湿,适合湿润土壤 D.木材坚硬,且耐贫瘠土壤 答案 B 解析 退耕还林是为了防止水土流失的发生,如果生长缓慢则生态效益较差;刺槐生长迅速且具有固氮作用,有利于恢复土壤地力;该地区较为干冷,土壤较为干燥;木质坚硬的植被一般生长速度较慢,不适合在该地种植。‎ ‎5.减轻土壤侵蚀最明显的种植方式是(  )‎ A.封山育林 B.乔灌结合 C.林草结合 D.乔木纯林 答案 A 解析 读图表可知,封山育林无论是土壤的孔隙度、含水量、有机质以及固氮量都是最高的,所以减轻土壤侵蚀最为明显。‎ ‎6.除减轻土壤侵蚀外,该退耕还林工程还能(  )‎ A.增加土壤矿物质 B.提高土壤坚实度 C.增强抗旱涝能力 D.减少地下径流量 答案 C 解析 由上题分析可知,图中减轻土壤侵蚀最明显的种植方式为封山育林,森林植被的增加,导致下渗量增加,土壤的孔隙度增加,含水量增加,涵养水源能力增强,有利于提高抗旱涝能力。‎ ‎  时间:50分钟   满分:90分 一、选择题(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后面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2016·海南高考]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据此完成1~3题。‎ ‎1.该固定沙丘(  )‎ ‎①浅层土壤含水量低   ②深层土壤含水量低 ‎③6~8月土壤含水量低 ④6~8月土壤含水量高 A.①④ B.②③ ‎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读图,空间分布上看,随着沙丘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加,说明浅层土壤含水量较低,深层土壤含水量高。从时间分布上看,6~8月土壤含水量在4%以下,含水量较低。‎ ‎2.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  )‎ ‎①风速较大 ②蒸腾量较大 ③气温较高 ④降水较少 A.①② B.②③ ‎ C.③④ D.①④‎ 答案 B 解析 读图分析,6~8月土壤含水量较低,从材料提取信息“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该地位于西北半干旱气候区,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多,植物蒸腾量较大。‎ ‎3.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  )‎ A.植树 B.种草 C.栽灌木 D.自然演化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提取信息该地区“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说明人类活动干扰很小,因此保护该地区生态,最佳办法是顺应自然,让其自然演化,无需人为干涉。故选D。‎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几乎每个省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现象在黄土高原、长江中上游地区表现得最为突出。下图为我国各省区水土流失面积略图,读图回答4~6题。‎ ‎4.从图中可知,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大于1 000万公顷的省级行政区有(  )‎ ‎①内蒙古自治区 ②湖北省 ③甘肃省 ④陕西省 ⑤贵州省 ⑥四川省 A.①③⑤⑥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⑥ D.①②⑤⑥‎ 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大于1 000万公顷的省级行政区有内蒙古自治区、甘肃、陕西和四川。‎ ‎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大,但水土流失面积小;陕西省面积较小,但水土流失面积大,主要原因是(  )‎ ‎①新疆地处我国内陆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燥 ②陕西省位于黄土高原,土质疏松 ③陕西省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④两地植被破坏严重 A.①③④ B.①②③ ‎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B 解析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稀少,故水土流失面积小。陕西省位于黄土高原,土质疏松,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加上植被破坏严重,故水土流失面积大。‎ ‎6.关于我国治理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不正确的是(  )‎ A.修筑梯田、打坝淤地 B.加强宣传,提高环保意识 C.植树种草,恢复植被 D.加强监测,及时预报 答案 D 解析 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应针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来展开分析,修筑梯田、打坝淤地,植树种草、恢复植被,加强宣传、提高环保意识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措施。水土流失主要是人类长期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导致的生态破坏,而加强监测和预报,主要是针对突发性较强的自然灾害等。‎ ‎[2017·广西玉林、贵港质检]在陕西榆林毛乌素沙漠边缘,用当地人称为“红胶泥”的砒砂岩土和沙混合成土,得到一种合理的土层及土壤改良配置方式,使新形成的土壤表面结有一层薄薄的“土皮”,有效克服沙漠种植的某些不足,开创了一种新的沙漠治理方式。据此完成7~9题。‎ ‎7.在陕西榆林能进行沙漠种植农作物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 A.昼夜温差大 B.较丰富的地下水 ‎ C.充足的光照 D.对土壤的改造 答案 B 解析 在陕西榆林毛乌素沙漠边缘种植农作物,主要利用有较多地下水的区域进行。‎ ‎8.新形成的土壤表面“土皮”的主要作用是(  )‎ A.防止水的下渗 B.防高温灼伤农作物 ‎ C.加大日温差 D.固沙防蒸发 答案 D 解析 板结的“土皮”能减弱风的侵蚀,阻碍水分的蒸发。‎ ‎9.下列关于沙漠中成功种植农作物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为榆林竖起了一道防风沙屏障 ②发展节水农业,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③促进农民增收 ④延长了产业链 ⑤大大减少了北京雾霾的发生频率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⑤‎ 答案 C 解析 沙漠中成功种植农作物没有体现产业链的延伸,北京的雾霾主要来自周边的交通及工业生产、生活排放物。‎ ‎[2017·河南洛阳统考]金沙江位于中国长江的上游,流急坎陡,江势惊险。读金沙江下游梯级开发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金沙江干流适于水能梯级开发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  )‎ A.华中、华东地区能源短缺,电力缺口大 B.位于阶梯与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C.径流量丰富,且季节变化大 D.地质条件稳定,适于建坝 答案 B 解析 ‎ A项不属于自然区位因素,可排除;适合水能梯级开发的河段一般具有落差大、流量大、流程长(决定水电站修建的数量)等特点,B项正确;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使水电站的发电量不稳定(汛期发电量多,枯水期发电量少),如果周边地区缺乏调峰电力,则不利于水电站建设,C项排除;金沙江流经我国西南地区,靠近板块交界地带(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地带),地质条件不稳定,D项排除。‎ ‎11.金沙江梯级开发,对该地区的有利影响是(  )‎ ‎①改善航运 ②调节气候 ③增加生物多样性 ④提高水质 ⑤防洪发电 A.①③⑤ B.①②⑤ ‎ C.②③④ D.②④⑤‎ 答案 B 解析 大坝建设可产生防洪、灌溉、发电、航运、养殖、旅游、供水等方面的综合效益,①⑤说法正确;大坝建成蓄水后,库区内水体的流动性变差,更新周期变长,库区养殖业的发展将使库区水质恶化,④说法错误;大坝建成蓄水后,水域面积扩大,对周边地区气候的调节能力增强,②说法正确;大坝及相关设施的建设会对地表植被造成破坏,大坝建成蓄水后不仅会对淹没范围内的地表植被及动物栖息地造成破坏,由此可知大坝建设可能使生物多样性减少,③说法错误。‎ 二、综合题(2小题,共46分。)‎ ‎12.[2017·江西九校高三联考]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2分)‎ 下图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都斯盆地中。盆地内湿地面积广大,年平均气温-4.7 ℃。‎ 巴音布鲁克天鹅湖位于巴音布鲁克草原的山间盆地,连绵的雪岭,耸入云霄的冰峰,构成了天鹅湖的天然屏障,广阔的草原上遍布湖沼、浅水滩和孤岛,这片湿地中水草相对单一,基本都是被称为水草的禾草,禾草营养丰富,足以满足天鹅生长、繁衍的需要,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天鹅,是国家级天鹅自然保护区。湿地周围草场广阔,四周分布着中国最大的亚高山草原,牧民四季轮牧,是新疆的传统畜牧业区。‎ ‎(1)简述巴音布鲁克天鹅湖栖息大量野生天鹅的原因。(6分)‎ ‎(2)简述天鹅所食禾草营养丰富的原因。(8分)‎ ‎(3)简述巴音布鲁克地区传统畜牧业发展的限制条件。(8分)‎ 答案 (1)海拔高,夏季气候凉爽(温和)而湿润;湿地面积广,水草多,有充足的食物;有山地冰雪融水补给,水质优良且环境优美;国家建立了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影响小)。‎ ‎(2)禾草生长期长;海拔高,气温低,禾草病虫害少;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利于禾草营养物质的积累;周围河流带来大量营养物质,湿地土壤肥沃。‎ ‎(3)草场退化严重;生产结构单一;适宜作物和牧草生长的时间短;高山盆地,交通闭塞,基础设施薄弱;风雪等自然灾害频发。‎ 解析 第(1)题,天鹅栖息地要求自然条件优越,主要表现为气候温和湿润、湿地面积广、水源充足,食物充足等;地广人稀、设立自然保护区也有利于天鹅生存。第(2)题,禾草营养丰富,说明禾草有机质积累多;光照充足,白天气温高,有利于光合作用,夜晚气温低,有机质分解少;气温低,受病虫害影响小;禾草生长期长;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也有利于禾草的生长。第(3)题,传统畜牧业往往生产结构单一;长期过度放牧,草场退化严重;地形封闭,交通不便;气温低,牧草生长时间短,放牧时间短;受自然灾害影响大。‎ ‎13.[2017·沈阳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盐城全市地势平坦,河渠纵横,拥有江苏省最长的海岸线、最大的沿海滩涂、最广的海域面积,同时也是丹顶鹤的家园、麋鹿的故乡,被誉为“东方湿地之都,仙鹤神鹿世界”。‎ 材料二 “皖电东送”工程于2013年9月25日正式投入运行,每年可从安徽淮南(我国重要能源基地)向上海输电超过500亿度。‎ 材料三 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由1995年的11 212.23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128 829.05亿元,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1)简述盐城湿地广布的原因。(8分)‎ ‎(2)说明交通条件改善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促进作用。(8分)‎ ‎(3)说明实施“皖电东送”工程对上海市的有利影响。(8分)‎ 答案 (1)沿海地带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海水倒灌;降水较丰富;河水泛滥。‎ ‎(2)加强了区域内外联系;促进了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城市人口增多);城市数目增多;城市用地规模扩大,等级提升,出现城市群。(答出四点即可)‎ ‎(3)缓解上海市能源紧张状况,促进上海市经济发展;调整上海市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改善上海市大气环境质量;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解析 ‎ 第(1)题,湿地成因应从地形(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岩石(地下存在不透水岩层,不利于地表水下渗)、气候(降水丰富;气温低,蒸发弱)、水文(汛期时,河水泛滥;沿海地区海水倒灌)、土壤(存在冻土层、土质黏重,不利于地表水下渗)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交通建设加强了区域内外联系,有利于人口、物资、商品、产业的跨区域流动,促进区域相关产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及地区经济发展,从而吸引人口向城市迁移,进而影响城市的等级和数目。第(3)题,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有利影响应从经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社会(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促进基础设施建设)、资源(缓解资源紧张状况;调整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和环境(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作答。‎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