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1 发布 |
- 37.5 KB |
- 3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 :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课件(36张)(全国适用)
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考纲考点扫描 考查频度 命题趋势 全国卷 地方卷 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17 · 课标 Ⅱ 37 ( 1 )自然地理特征 2016· 课标 Ⅲ , 10 ~ 11 地理环境整体性 2014· 课标 Ⅰ , 7 ~ 9 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 2014· 课标 Ⅱ , 8 ~ 9 地理环境整体性对科隆群岛动物种属的影响 2013· 课标 Ⅰ , 4 ~ 5 特定区域降水的整体性 5 年 6 考 1. 趋势分析:人类活动对整体性和差异性的影响及环境变化过程、问题以及解决措施是命题重要关注点 2. 热点预测: 2018 年可能以区域地理图表为载体,结合生产生活实践,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分值约为 4 ~ 8 分 2.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 2017 · 课标 Ⅰ1,3 差异性 2014· 大纲全国卷 4 ~ 5 自然带类型 2013· 课标 Ⅰ , 6 自然带类型 5 年 12 考 3.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017 · 课标 Ⅰ 37 5 年 6 考 考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要素 通过 进行 产生新功能 大气水生物土壤地形岩石 水循环 物质迁移 能量交换 生产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大气水生物土壤地形岩石 生物循环 物质迁移 能量交换 平衡功能: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岩石圈物质循环 整体性的表现 (1)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 (2) 地理要素的变化会 “ 牵一发而动全身 ” ; (3)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体现为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 疑难突破 [ 问 ] 1. 请设计一个关联图,将大气、水、生物、土壤、地形 ( 岩石 ) 联系起来,体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提示: 概念辨析 [ 问 ] 2. 用 “ 关联性 ” 、 “ 制约性 ” 六个字来理解整体性表现,你明白其中的含义吗? 提示:关联性是指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密切联系和统一的演化过程;制约性是指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以及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其他区域。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整体性的表现 举例说明 意义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的协调 地理要素的变化会 “ 牵一发而动全身 ” 全球 变暖的原因及 危害 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 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 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 —— 地球 规律总结 1 . 分析某地区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对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影响。 [ 关键词 ] 气候 地貌 植被 水文 生态环境 [ 答题思路 ] 当 ×× 要素发生变化后,其他的 ×× 随之发生变化。例如当砍伐森林 ( 植被 ) 后,地表拦截大气降水 ( 气候 ) 的功能下降,下渗减少,地表水 ( 水文 ) 汇流速度加快,对土壤的侵蚀加强,极易造成水土流失 ( 地貌 ) ,由此导致土壤贫瘠;植被破坏后,光合作用减弱,吸收二氧化碳减少,影响大气的成分,这样的连锁反应,最终导致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即 “ 牵一发而动全身 ” 。 2. 分析某一要素的变化对当地乃至其他地区自然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 关键词 ] 气候 地貌 植被 水文 土壤 自然地理环境 [ 答题思路 ] 当某区域 ×× 要素发生变化时,不仅对该区域自然环境 ×× 等要素产生影响,而且对其他区域的 ×× 等要素产生一定影响。例如,青藏高原的隆起 ( 地形地貌 ) ,阻挡了西伯利亚南下气流 ( 大气要素 ) ,导致中亚、西亚干旱区的细小粉尘随冬季风 ( 大气要素 ) 向东运输,逐渐沉积,形成黄土高原 ( 地形地貌 )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 ( 土壤要素 ) ,极易受流水冲蚀,泥沙随流水汇入黄河,被流水搬运到下游 ( 水文要素 ) ,由于流速变慢,逐渐淤积,形成 “ 地上河 ” ,造成严重水患 ( 生态环境问题 ) 。更细的泥沙则注入渤海,致使河口向海延伸。这一系列的过程彼此间连成一根长链,其间发生着物质、能量运动,产生多方面的生态环境效应。 考点二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 疑点顿悟 [ 问 ] 1. 植物是自然带的明显标志,说明自然带是如何命名的。 提示:自然带的名称通常为 “ 温度带+植被类型+带 ” 的形式。 规律总结 [ 问 ] 2. 自然带的分布与气候类型的分布有相似性,但又不完全吻合,请你找出三个不相吻合的地方。 提示: (1) 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2) 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尽相同,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自然带包括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 (3) 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 疑难突破 [ 问 ] 3. 热量差异是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唯一因素吗? 提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主要是因为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导致的热量差异,但热带或高纬度寒冷地区的自然带差异也有水分的影响,如非洲自然带的分布。 [ 问 ] 4. 山地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的变化有何规律性? 提示:类似于由当地向高纬方向的变化规律,即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相似。 1. 各自然带之间是逐渐过渡的,没有明确的分界线 ( ) 2. 自然带的形成与气候具有关联性,所以自然带分布与气候类型完全吻合,不同气候类型下自然带完全不同 ( ) 3. 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受纬度位置和山地的海拔高度综合影响 ( ) 4.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对应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主要分布在大陆西岸,对应地中海气候 ( ) 5. 任何区域都是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 ) √ × √ √ √ (2015· 山东文综, 9 ~ 10)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 完成 (1) ~ (2) 题。 (1) 该山地可能是 ( ) A. 秦岭 B. 南岭 C. 昆仑山 D. 喜马拉雅山 (2) 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组合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 A. 光照 B. 水分 C. 海拔 D. 热量 错因分析 该题组出错的原因:一是不了解选项中四座山脉的位置及其海拔;二是不会分析影响山地自然带变化的因素。 纠错方法 一、判定山地的位置关键看基带,基带与当地的水平自然带相一致。二是仔细看图,三地垂直自然带类型的差异主要在山腰,而且在这里甲山出现了森林草原带,说明其水分条件较好。 解析 第 (1) 题,由图可知,该山地北坡三地山麓自然带均为暖温荒漠带,说明其位于我国暖温带的内陆地区,最可能为昆仑山。第 (2) 题,由图可知,三地 3 000 米以下和 3 500 米以上的自然带类型是相同的,主要差别就是半山腰有无森林草原带的分布,显然这是由水分差异造成的。在 3 000 ~ 3 500 米这个高度范围内,三地均位于北坡 ( 阴坡 ) ,它们的光照、海拔和热量条件大体相同。 答案 (1)C (2)B 1.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主要受水热组合状况的影响,受地形的制约。山地的降水一般从山麓到山顶呈现少 — 多 — 少的变化,因此在基带为草原、荒漠的高山,随着山地海拔的升高,降水增多,会出现森林带。 2. 植被的变化主要与湿度有关系,湿润、半湿润地区往往有森林植被,而干旱、半干旱地往往有荒漠、草原植被。 3. 解答该题要获取四个信息: 一是山麓海拔 (1 000 米左右 ) 和山顶海拔 (6 000 米以上 ) ,据此可判定该山脉北坡应在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 二是山麓自然带,即暖温荒漠带,据此可判定其位于我国暖温带的内陆地区; 三是山顶有冰雪带分布; 四是该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类型组合的差别,即半山腰有无山地森林草原带的分布,有则说明水分条件好,无则说明水分条件差。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读,相对简单,主要取决于自然带的延伸方向和更替方向。一般来说,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的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更替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思维拓展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考查形式 常常结合景观图、区域图、海陆分布示意图或自然带分布图考查对自然带分布规律的掌握。常见以下三种考查形式: (1) 能够根据自然带的变化,判读其所表示的地域分异规律; (2) 按照地域分异规律,判读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如气候、植被或土壤类型; (3) 分析相应自然带形成的主导因素的判读。 应依据该自然带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海拔,按地带性规律判断应该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自然带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 判断自然带的分布是地带性还是非地带性的方法 难点突破 常见的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 受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非地带性地理景观和自然带现象。常见的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如下表。 因素 地区 自然带和地表景观 成因 地带性分布 ( 理想状态 ) 非地带性 分布 ( 现实状况 ) 海陆分布 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 苔原带、针叶林带 无 南半球该纬 度无陆地 地形 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 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荒漠带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处于背风坡 科迪勒拉山系西侧 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呈带状 南北延伸,南北更替,呈长条状 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 东非高原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地势高,气温较低,对流弱,降水少 洋流 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陆东西两岸 东西两岸的自然带分布纬度应该大致相当 东岸向较低纬度延伸,西岸向较高纬度延伸 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东岸是寒流,降温减湿:大陆西岸是暖流,增温增湿 南半球副热带地区的大陆西岸 森林带或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 水分 昆仑山麓 温带荒漠带 绿洲 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丰富 尼罗河谷地 热带荒漠带 绿洲 尼罗河河水灌溉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判读 图 1 珠穆朗玛峰地区南、 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 图 2 我国某山的东坡和西坡的垂直带谱示意图 图 3 两座山脉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 1. 以基带确定温度带 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2. 以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 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带谱的复杂程度受山体所在纬度、山体海拔和相对高度影响,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的山体,垂直带谱越复杂。 3. 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判断纬度差异 同类自然带在低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高,在高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低。 4. 判断南北半球 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北半球的山体,因正午太阳在南边,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自然带的高度高于北坡;南半球则反之。如下图所示: 5. 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 ( 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 ) 6. 可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判断山坡坡向 (1) 东西走向的山 —— 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阳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阴坡。 ( 如喜马拉雅山 ) (2) 南北走向的山 ( 温带地区 ) ——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迎风坡 ( 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故背风坡的自然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 ) 。如下图所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