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1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月考 地理学科试卷 注:卷面分值100分; 时间:70分钟。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项选择(注释) 1.2009年8月份,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的淮安市设立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的项目,获得国家测绘局的批准。该标志物应位于图甲中的( ) ① B. ② C. ③ D. ④ 2.图中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为( ) A.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3.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 ) A. 发展水平 B. 生活特点 C. 发展方向 D. 发展条件 4、“一带一路”是经济互补之路,是文化融合之路,是创新圆梦之路。 “一带一路”东部连接快速发展的中国,西部连接发达的欧洲而中部是亟待发展的中亚、南亚等地区,东、中、西部的经济具有互补性,表现为( ) ①东部产能增强,需要加强对外合作 ②西部经济发达,需要引进大量人才 ③中亚油气丰富,需要寻求消费市场 ④南亚农业发达,需要扩大粮食出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中国某地居民就地取材,用竹木扎制屋架,茅草覆顶,建造的传统民居远看像船底,因而被称为船形屋。根据材料完成5~6题。 5.该村落最可能位于( ) A.青藏高原 B.黄海沿岸 C.海南岛山区 D.东北平原 6.该传统民居能够反映当地的环境特点是( ) A.高寒缺氧 B.潮湿、多虫鼠 C.多火山、地震 D.干旱缺水 三个省区的产业结构和三大产业就业人员比率。读下图,回答7~8题。 7.有关甲、乙、丙三个省级行政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丙分别位于我国的东、中、西部经济地带 B.三个省级行政区中,城市化水平最低的是丙 C.三个省级行政区中,经济最发达的是甲 D.甲、乙省级行政区所在地区,仍然是以传统型工业为主体 8.就乙省区而言,三个产业的劳动生产率:( )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B.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C.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D.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下图示意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差异。读图完成9~10题。 9.关于t2时刻各区域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1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B.区域2处于发展后期阶段 C.区域3进入起步阶段 D.图示三区域所处发展阶段相同 10.若该图示意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差异,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现阶段我国各区域对资源依赖程度不断降低 B.现阶段我国各区域经济发展应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 C.从区域3到区域1反映了我国经济从沿海向内陆的发展趋势 D.要实现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和谐统一,需宏观协调各区域的关系 读下面“我国能源调运图”,回答11~12题。 11.“西气东输”的G段发生了弯曲走了很多弯路,原因是( ) A.缓解晋、陕两省的能源短缺 B.加快晋陕两省的能源外运 C.为保证供气的可靠性,途经陕甘宁地区 D.拉动陕西省的经济发展 12.“西气东输”工程主要有利于解决我国( ) A.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问题 B.能源地区分布与生产力不协调的问题 C.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 D.西部木材短缺的问题 读我国西北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13~14题 13.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 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D.水井周围地区农牧业活动较频繁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14.在乙地区,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有( ) A.沙尘暴频度减少 B.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 C.土壤盐碱度升高 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 15.三江平原沼泽面积广的原因是( ) ①东北地区寒冷的气候和冻土的发育,使土壤中的水分不易排干 ②降水较少,但洼地积水 ③地势低平,雨水较多,每当夏季,水洼连串 ④荒地多,人为影响小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三江平原有中国面积最大的沼泽湿地,有“北大荒”之称。经过多年开垦,“北大荒”已变成“北大仓”。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是( ) ①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环境质量 ②消纳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染 ③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 ④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7.下列不属于湿地的是( ) A、三峡水库 B、海南岛红树林 C、长湿水稻田 D、青藏高原上的冰川 湿地是人类珍贵的自然遗产,我国近年来在东北开展了20项湿地保护示范工程,对约530万公顷的湿地进行保护。湿地、森林和海洋并称为三大生态系统。回答18-19题。 18.下列能正确反映出的湿地的重要意义是( ) ①保护生物多样性 ②调节径流和蓄洪防旱 ③降解污染 ④防风固沙,涵养水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9.图中的我国东北湿地保护区分布在( ) A.辽河平原、松嫩平原 B.松辽平原、辽河平原 C.松辽平原、三江平原 D.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读田纳西河示意图,回答20-21题。 20.下列关于田纳西河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合理的是:( ) A.位于美国的中部地区 B.上游地区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 C.气候类型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D.降水季节变化大,主要集中冬春季节 21.田纳西河的水系、水文特征是:( ) ①水系发达,支流众多 ②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③水量丰富,流量不稳定 ④矿产资源丰富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读“田纳西河流域某地降水量与气温变化图”,回答题。 22.从图中可知本流域内径流的季节变化是:( ) A.冬末春初流量大,夏秋流量小 B.春末夏初流量大,秋季流量小 C.夏秋流量大,冬春流量小 D.夏季流量大,冬季流量小 23.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类型及对应的植被是:( ) A.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带 B.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4.此流域内河水的补给方式及水汽主要来源地是:( ) A.冰川融水,阿巴拉契亚山 B.大气降水,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 C.大气降水,太平洋 D.湖泊水,五大湖 我国某地形区面积为10.89×104 km2,1月均温为-21~-18℃,7月均温为21~22℃。下图示意该地形区1954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构成情况,读图回答25~26题。 25.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目前该地区农业生产面临的突出问题是( ) A.劳动力短缺 B.低温冷害更严重 C.人均耕地面积减小 D.旱涝灾害更频繁 26.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措施是( ) A.退耕还草,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退耕还湿,发展生态农业 C.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水果园艺业 D.扩大耕地面积,进行规模化生产 “保护性耕作法”是指对耕地实行免耕或浅耕措施,并在粮食收割时及时将作物秸秆粉碎后归还农田,或者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过冬。读某地实验前后冬春季节有关实验资料表,完成27~28题。 土壤水分 土壤空气 土壤有机质 大气悬浮质 大气水分 实验前 6.3% 25.5% 0.7% 14.6% 18.6% 实验后 23.5% 16.7% 3.2% 3.4% 34.5% 27.实验结果反映了实行“保护性耕作法”能够( ) A.保持土壤水分,降低大气湿度 B.降低土壤水分,提高抗旱能力 C.增强土壤透气性,提高土壤肥力 D.降低土壤透气性,减少空气污染 28.“保护性耕作法”最适宜优先推广的国家是( ) A.哈萨克斯坦 B.新加坡 C.比利时 D.巴西 某企业是大型的电子产品专业制造集团,为世界众多品牌组装电脑等电子产品。2010年8月,该企业开始在郑州等地建设生产基地,在深圳的工厂逐步停止招工。回答29—30题。 29.该企业由深圳向郑州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 A.追求更大的消费市场 B.降低劳动力的成本 C.深圳原材料日趋枯竭 D.郑州科技实力增强 30.该类企业的转移将( ) A.增大迁入地的就业压力 B.推动迁出地的城市化进程 C.利于迁入迁出地的产业结构调整 D.促进迁入迁出地的生态环境改善 评卷人 得分 二、非选择题(注释) 31.读下图“我国能源区域分布和能源调运路线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9分) (1)从能源分布看:①地区常规能源中_________丰富,②地区常规能源中__________丰富,③地区新能源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丰富。 (2)图中实线和箭头为我国正在建设的两大能源工程,A是__________工程,B、C、D是 __________工程。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C线路的电力比B线路优越,原因是__________。 (3)如果①②③④⑤⑥表示我国行政区,属于西部经济地带的有__________ ,属于东部经济地带的有 __________ 。 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 材料一 2014年8月25日,我国“西气东输”三线工程西段全线开通。下图为“西气东输三线示意图”。 材料二 近几年珠江三角洲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相继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大量占用耕地、城镇和工业过度集中、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构层次偏低等。 材料三 2013年广东将投入12.5亿元援疆资金,实施以民生工程为重点的近70个项目,产业援疆开局良好。 (1)新疆农业生产主要分布在“绿洲”地区,其有利的自然条件是________和________。(2分) (2)简述“西气东输”工程对东部地区的积极影响。(3分) (3)简述广东和新疆相互协作对两省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4) (4)在西部大开发中,西部地区的主要优势和劣势分别是什么?(6)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我国南水北调示意图 材料二 南水北调提出了“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强调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实施要建立在节水、治污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 (1)分析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3) (2)南水北调有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3) A东线调水路线:________至________、_______(城市)。 B中线调水路线:________水库至________、________(城市)。 C西线调水路线:________江、________江和________江至________河上游。 (3)分析南水北调工程对受水区域的有利影响?(4) 34.读“东北地区沼泽主要分布图”,回答问题。(6) (1)东北地区沼泽分布面积自北向南逐渐________(增大、减小)。 (2)三江平原为什么有大面积的沼泽集中分布?试分析其自然原因。 气候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形、地势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土质、土层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要保护沼泽这种湿地?试说出沼泽的两方面生态功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C B C A C B D B C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B D C C D D A D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A D B D B D A B C 地理月考答案 31. 【答案】 (1)① 石油 ,② 煤炭 ,③ 地热、太阳能 (2)A是 西气东输 工程,B、C、D是 西电东送工程 原因是 B线路以火电为主,而C线路以水电为主,水电不污染环境[] (3)属于西部经济地带的有 ③,属于东部经济地带的有 ⑤⑥ 32.【答案】 (1)灌溉水源充足;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大气污染(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缓解能源短缺,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3)对新疆的影响: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产业升级;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广东的影响:缓解资源紧张局面;扩大市场。 (4)优势:能源、矿产资源丰富;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土地广阔。 劣势:生态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落后;资金、人才、技术不足。 33. 答案: 34. (1)降水量小,河流流量小;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 扬州、天津(烟台、威海);丹江口、北京、天津;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黄河 (3)为社会发展的需水提供基本保障;利于回补地下水;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 34.答案: (1)减少; (2)冷湿特点突出;地势低洼且平坦;有季节性冻土以及多年冻土层分布,使地表水下渗缓慢,排水不良,形成草甸或沼泽 (3)调节气候(如同湖泊、水库);为水生动物提供生长、生存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