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1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60分) 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 如果一架飞机从A地飞往B地,最近的飞行的方向为 A. 一直向东 B. 一直向西 C. 先向西北,再向西南 D. 一直向东南 2. 如果AB所在的纬度为60度,则纬线段AB的长度约为 A. 5000km B. 10000km C. 2500km D. 3000km 【答案】1. C 2. A 【解析】 【1题详解】 AB两地位于同纬度,该图中心点为北极点,地球自转呈逆时针,由此可判断,相对来说,A位于B的正东方,因此从A地飞向B地,其最短航线的飞行方向为先向西北,后向西南,C正确。 【2题详解】 在纬线圈上,跨越一个经度对应的实际距离约为111×cosα(α为当地纬度)。图中AB跨越90个经度,因此AB纬线段的长度约为5000km,A正确。 读某时刻太阳系部分天体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3. 图中表示土星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 图示现象犹如一个“大十字”出现在宇宙空间中,下列关于该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是各天体轨道大小,公转速度快慢不一的结果 B. 地球处于中心位置将发生大地震、火山大爆发 C. 预示着其中的某些天体将会发生重大变化 D. 只能在某一特定的时刻内存在极短的时间 【答案】3. D 4. A 【解析】 【3题详解】 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从图中看出距离在木星和天王星之间的是④,选择D。 【4题详解】 八大行星轨道大小,公转速度快慢不一,轨道大致在一个平面上,在某一时刻就可能转到图中的位置。选择A。地球处于中心位置与发生大地震、火山无关;图中状态是太阳系天体在运转过程中的某时刻出现的,不能预示着其中的某些天体将会发生重大变化;图中景象存在时间长短由天体运动特点决定,应该会存在一定时间,BCD错误。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 与图乙比较,图甲所示( ) A. 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较大 B. 比例尺较小,表示的范围较小 C. 比例尺较小,表示的范围较大 D. 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较小 6. 楠迪位于莫尔兹比港的( ) A. 西北方向 B. 东北方向 C. 西南方向 D. 东南方向 【答案】5. D 6. D 【解析】 【5题详解】 读图可知,两幅图图幅大小相等,但图乙所跨经纬度大于图甲,则图甲的比例尺大于图乙,表示的范围小于图乙。故本题选择D。 【6题详解】 读图可知,楠迪经纬度约为(18°S,178°E),而莫尔兹比港经纬度约为(10°S,147°E),则楠迪位于莫尔兹比港的东南方向。故本题选择D。 下图为某地区一河流某季节示意图及从甲地到乙地流水沉积物平均粒径的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7. 图中信息显示出( ) A. 甲地位于乙地的下游 B. 整条河流冬季有凌汛 C. 河道a处河床坡度比b处陡 D. 丘陵山地的等温线向北凸出 8. 近年甲处河流颗粒物粒径减小,可能是该区域( ) ①耕地面积扩大 ②降水量有所减少 ③植被覆盖率提高 ④大力开发旅游业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7. A 8. C 【解析】 【7题详解】 右图给出甲到乙流水沉积物平均粒径的变化,流水沉积物的颗粒与河流流量与流速正相关,从而可以判断河流的流向是:从乙地到甲地;A项正确。凌汛发生的条件:一是河流有结冰期,二是河流从低纬地区流向高纬地区,图中一月气温0℃可以判断出河流为北半球,只有东北段满足凌汛的条件,其它河段不会发生凌汛;B项错误。河道b处位于河流的凹岸,侵蚀作用明显,b处河床经a处陡;C项错误。丘陵地区海拔高比同纬度其它地区温度低,该地位于北半球,温度低应该向高温方向凸,向南凸;D项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区域以山地为主,耕地面积扩大破坏植被会使水土流失加剧,则可能会使河流含沙量增大,甲处粒径可能增大;开发旅游业不会对河流流量产生影响,不会使河流含沙量减小;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大气降水,降水量减少河流流量会减小,则河流侵蚀搬运能力减弱,则甲处粒径可能减小;植被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作用的作用会使河流流量减小、含沙量减小。故选C。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9. 乙地湖泊形成的地质作用最可能是( ) A. 断层陷落 B. 冰川侵蚀 C. 河流侵蚀 D. 火山喷发 10. 图中甲、乙两地之间的高差可能为( ) A. 50米 B. 200米 C. 400米 D. 600米 11. 图中丙处河流的流向大致为( ) A. 流向东南 B. 流向正东 C. 流向东北 D. 流向正南 【答案】9. D 10. B 11. A 【解析】考查地形图的判读。 【9题详解】 从图中的等高线可以判断乙处于在山顶,而且山是园锥体,说明乙地湖泊是由于火山喷发后冷却而形成的火山口湖,D正确。故选D。 【10题详解】 从图中的等高线可以判断乙海拔高度在1700-1800米,甲在1600-1500米 ,所以甲乙两地之间的高差在100-300米之间,B正确。故选B。 【11题详解】 首先按地势高低画出河流的流向,再利于图中的指向标在丙处画出东西南北方向,就可以判断丙处河流的流向大致为流向东南,A正确。故选A。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2. 图示( ) A. 花岗岩的形成早于石灰岩 B. 乙山为断块山 C. 地形主要为山地 D. 甲处位于向斜的槽部 13. 在野外考察时,判断丙断层的依据有( ) ①断层面发育的陡崖 ②断层破碎带 ③断层两侧岩层错开 ④相对下沉的岩体形成低地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12. D 13. C 【解析】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及岩层的形成顺序,地质构造的特征。 【12题详解】 读图,图示花岗岩切断了石灰岩,说明形成晚于石灰岩,A错。乙山为褶皱构造的背斜结构,是褶皱山,背斜山,B错。甲处的岩层向下凹,位于向斜的槽部,D对。地形起伏和缓,主要为海拔低的高原,C错。 【13题详解】 在野外考察时,判断丙断层的依据是丙处有断层破碎带,②对。图中,没有断层面发育的陡崖,①错。图中断层两侧岩层错开,③对。图中相对下沉的岩体在地表并不低洼,没有形成低地,④错。C对。 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图中a的值可能是( ) A. -10℃ B. 0℃ C. 10℃ D. 20℃ 15. 造成图中0℃ 等温线陆地上向南突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太阳辐射 B. 地形 C.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 洋流 【答案】14. B 15. C 【解析】 【14题详解】 根据等值线的递变规律,按某一递增或递减的顺序变化。a值可能是0℃或10℃,A、D错。根据图中a所在的位置,应是亚洲青藏高原地区,如果是10℃,则高原内部气温大于10℃,与实际情况不符,C错。所以a只能是0℃,高原上气温更低一些,B对。 【15题详解】 由于海洋和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陆地冬季降温快,气温比同纬度的海洋低,所以等温线向南凸出。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对。太阳辐射、地形、洋流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B、D错。 下图示意我国四个雾、霾多发地区。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6. 雾、霾天气使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 ) A. 雾、霾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 B. 雾、霾削弱了地面辐射 C. 雾、霾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 D. 雾、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17. 关于图中四地区深秋初冬时节多雾的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减弱,水汽不易扩散 B. 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好天气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 C. 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之上 D. 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 【答案】16. C 17. B 【解析】本题考查雾霾形成条件及其影响。 【16题详解】 雾霾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导致雾霾天气能见度低,C正确;雾霾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不会使能见度降低,A错;雾霾不会消弱地面辐射,B错;雾霾改变不了太阳辐射的波长,D错。 【17题详解】 图中四地深秋初冬时节,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好天气多,有利于扬尘产生,易形成雾,B正确;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A错;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C错;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不会出现雾,D错。 读板块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8. 图中①~④段板块界线中,与其它三段板块界线类型不同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9. 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多火山活动,图中与此相关的板块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18. D 19. B 【解析】 【18题详解】 读图,根据板块构造图分析,图中①、②、③处依次是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生长边界,④处是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D对,ABC错。故选D。 【19题详解】 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爪哇岛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与图中的b相关,B对。A、C、D错。故选B。 下图示意山东潍坊昌乐古火山口,它是郯庐断裂带上的新生代第三纪火山口,数万根六棱石柱呈放射状排列,直插云天。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20. 图中六棱石柱呈放射状排列的原因是( ) A. 流水沉积作用 B. 地壳运动 C. 岩浆活动 D. 变质作用 21. 若下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三大类岩石,大理岩属于图中的( ) A. 甲 B. 乙 C. 丙 D. 三者皆可 【答案】20. C 21. C 【解析】 【20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图中六棱石柱景观位于山东潍坊昌乐古火山口,该景观是岩浆喷发时冷凝过程中形成的柱状节理,图中六棱石柱呈放射状排列的原因是岩浆活动,与流水沉积作用、变质作用无关,与地壳运动没有直接关系,因此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A、B、D。 【21题详解】 若下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三大类岩石,图中显示,乙为外力作用形成的岩石,只能是沉积岩,沉积岩不能直接形成岩浆岩,而丙是内力作用由乙(沉积岩)直接变化而来,因此丙为变质岩,则甲为岩浆岩。大理岩是由石灰岩变质形成的变质岩,因此大理岩属于图中的丙,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A、B、D。 西岳华山是岩浆侵入到地表以下冷凝后在断层基础上发育而成的。读华山斧劈石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斧劈石属于( ) A. 玄武岩 B. 花岗岩 C. 石灰岩 D. 大理岩 23. 导致斧劈石破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风化作用 B. 风力作用 C. 流水作用 D. 生物作用 【答案】22. B 23. A 【解析】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结合西岳华山是岩浆侵入到地表以下冷凝后在断层基础上发育而成的,说明斧劈石属于侵入型岩浆岩,应为花岗岩,B正确,玄武岩属于喷出型岩浆岩,石灰岩属于沉积岩,大理岩属于变质岩,故选B。 【23题详解】 本题考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结合材料斧劈石是在断层作用下地下的岩浆岩出露地表,在温度的变化下,表层与内部受热不均,产生膨胀与收缩,长期作用结果使岩石发生破裂、崩解,该作用为风化作用,A正确。 下图示意某平原地区河流的自然演化过程,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4. 河水流经弯曲河道时,凹岸的侧向侵蚀作用更加强烈,主要原因是凹岸一侧的( ) A. 水量大,流速快 B. 岩土层相对松软 C. 地转偏向力较大 D. 河床的坡度较小 25. 根据以上原理,平原地区河道的自然演化阶段,排序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②①③ D. ③②① 【答案】24. A 25. B 【解析】 【24题详解】 河水流经弯曲河道时,受惯性影响,河水冲向凹岸,则凹岸水量大,流速快,导致凹岸的侧向侵蚀作用更加强烈,由此判断,选项A符合题意。凹岸一侧,不一定岩土层相对松软,排除B。凹岸一侧,不一定是地转偏向力偏转的一侧,排除C。如果凹岸一侧河床的坡度较小,流速则慢,侵蚀作用则弱,与题意不符,排除D。 【25题详解】 据图中显示原理,平原地区河道因侧蚀不均匀,首先出现较小弯曲,然后弯曲程度越来越大,如图①,随着弯曲程度变大,弯曲河道可能出现自然栽弯取直,如图③,栽弯取直后,新的较平直的河道,流速更快,排水更畅,原来弯曲河道逐渐被淤塞,被废弃形成牛轭湖,如图②。因此平原地区河道的自然演化阶段,排序正确的是①、③、②,B符合题意,排除A、C、D。 26.城市市区的气温比郊区高。下图为某城市市区轮廓示意图,该城市夏季午后某时刻气温沿图中虚线所示方向的变化曲线可能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图中南北、东西虚线有相交点,对应的气温变化曲线也应有交叉点,故排除C、D两选项;城市轮廓南北短东西长,对应的气温变化曲线也应有长短之分,水平距离较短的应为南北气温曲线,据此分析选A。 浙江省山地、丘陵广布,适宜茶树生长,但春季逆温天气频繁出现,茶园易受霜冻天气影响。为此,当地茶园引进了防霜冻风扇。当夜晚温度约降到4℃ 时,风扇会自动打开,从而减轻霜冻对茶树的伤害。图甲为风扇防霜冻的工作机理示意图,图乙为茶园某时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 防霜冻风扇最适宜的安装高度为( ) A. 9—10 米 B. 7—8 米 C. 6—7米 D. 4米以下 28. 关于防霜冻风扇的工作机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防霜冻风扇可以把高处的暖空气往下吹到茶树上 ②防霜冻风扇吹出的热风可以使茶树免受霜冻影响 ③防霜冻风扇的转动会增加下层暖空气上升速度 ④防霜冻风扇转动可带动空气流动,提高下层空气温度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27. B 28. D 【解析】 【27题详解】 由右图可知通常情况下在4—8米之间随着高度的升高,气温升高,有逆温层存在,高度为8m时大气温度最高,安装在7-8米之间有利于将高处的暖空气往下吹到茶树上,使茶树减轻或免受霜冻影响,故选项B正确。 【28题详解】 根据图所示,在8米高度附近,气温最高,风扇启动后,可把该处暖空气吹到茶树上,故可以防止茶树冻伤,①正确;风扇本身吹出的热风较少,难以防霜冻,②错;近地面(0~4米)存在空气对流运动,风扇吹下来的暖空气,会削弱近地面的对流运动,③错;防霜冻风扇转动可带动空气流动,提高下层空气温度,④正确。结合选择项可知,D正确。 某地北京时间6月22日6时左右日出,13时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约830。回答下列各题。 29. 该地最可能是( ) A. 北京 B. 沈阳 C. 成都 D. 海口 30.该地当天上午太阳高度角达到360时,布宜诺斯艾利斯(西四区)的区时约为( ) A. 6月21日9时 B. 6月21日21时 C. 6月22日9时 D. 6月22日21时 【答案】29. C 30. B 【解析】本题考查太阳高度的综合分析。 【29题详解】 根据“6月22日北京时间13时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可计算出该地的经度约105° E;根据“6月22日太阳高度达到最大约83°",可计算出该地的纬度约为30.5° N,因此答案选C。 【30题详解】 根据该地北京时间6点左右日出(太阳高度为0°),13时达到正午,且正午的太阳高度为83°,可推算出太阳每小时约升高12°,当天上午太阳高度角达到36°时,北京时间应该为6月22日9点,所以可计算出西四区的区时为9-(8+4)=-3,即6月21日21时。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读黄河冲积扇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推测冲积扇沿AB一线沉积物颗粒大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形成原因。 (2)简述黄河冲积扇的形成过程。 (3)黄河冲积扇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河流冲积扇,同时有学者研究还发现,农耕文明时期黄河冲积扇的形成速度明显加快,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1)特征:自A(西)向B(东)沉积物颗粒逐渐减小。理由:黄河冲出山口后,流速逐渐降低,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 (2)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地区,带来大量的泥沙;当黄河冲出山口后,地势突然变缓,河道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沉积下来,形成冲积扇。 (3)形成黄河冲积扇的泥沙物质来源于黄河中游地区的黄土高原,该区域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黄土层深厚且土质疏松,容易被冲刷,在出山口形成大面积的冲积扇;进入农耕文明时期,黄河流域人口激增,大规模毁林开荒、开垦草原,植被覆盖率降低,导致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加剧,从而黄河冲积扇的形成速度加快。 【解析】 (1)冲积扇沿AB一线沉积物颗粒大小的空间分布特征是自A(西)向B(东)沉积物颗粒逐渐减小。这一规律与沉积规律有关,河水携带泥沙的能力与流速呈相关,黄河由黄土高原冲出山口进入华北平原过程中,由于地形逐渐变得平坦,则流速逐渐降低,河水携带泥沙的能力下降,先沉积颗粒大的泥沙,后沉积颗粒小的泥沙,于是导致自西向东沉积物颗粒逐渐减小。 (2)黄河冲积扇泥沙沉积形成,其形成过程应从泥沙沉积角度进行叙述。黄河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地区,带来大量的泥沙;当黄河冲出山口由黄土高原进行华北平原后,地形变得平缓,水流速度迅速减慢,河流携带泥沙的能力下降,大量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沉积下来,形成扇状展开的缓斜的沉积地貌——冲积扇。 (3)黄河冲积扇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河流冲积扇和农耕文明时期黄河冲积扇的形成速度明显加快的原因都应从泥沙来源角度进行分析。黄河进入华北平原之前,流经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地表径流多且强度大;黄土高原地势较高,地形起伏较大,径流流速快;黄土高原具有深厚的黄土层,土质疏松,容易被侵蚀,导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因此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时,河流含沙量极大,河流携带泥沙进行冲出山口,巨量的泥沙在山前堆积,在出山口形成中国面积最大的冲积扇。进入农耕文明时期,黄土高原地区人口激增,为了获取更多的农产品进行消费,出现大规模毁林开荒、开垦草原,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率大幅降低,导致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加剧,黄河的含沙量增加,黄河输往黄河冲积扇的泥沙明显增多,使得黄河冲积扇形成速度明显加快。 32.阅读我国江苏、安徽等地区图文资料后,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皖电东送”工程每年可从安徽淮南(我国重要能源基地)向上海输电500亿度。 资料二:南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承接了上海转移而来的部分纺织工业和钢铁工业。 (1)说出淮南成为我国重要能源基地的优势区位条件。 (2)说明实施“皖电东送”工程对上海市的影响。 (3)概述南通承接上海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 【答案】(1)淮南临近东部沿海经济发达但能源缺乏的地区,能源市场需求量大;煤炭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2)从生态效益来说,可以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从而改善上海大气环境质量。从经济效益角度考虑,可以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促进上海经济的发展,推动基础设施和相关产业发展;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从社会效益角度考虑,增加就业岗位等。 (3)距离上海市近,地理位置优越;距消费市场近;水陆交通便利;土地成本较低;劳动力成本较低。 【解析】 (1)能源基地建设的条件可以从地理位置、市场需求、资源条件、交通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图中显示,淮南地区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图中显示,距离江苏省、浙江省等经济发达的省份比较近,这些地区常规能源缺乏,而能源消费量大,能源市场广阔;图中显示,淮南与能源消费地之间交通便利。 (2)“皖电东送”工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从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从经济效益来看,“皖电入沪”可以缓解上海市能源供应紧张;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从而促进上海市经济发展等。从社会影响来看,“皖电入沪”有利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同时增加了就业机会;从生态环境影响来看,电力属于清洁能源,“皖电入沪”有利于优化上海市能源消费结构,从而改善上海市大气环境质量。 (3)从南通市发展工业的优势条件角度来回答,如位置、交通、市场、政策、劳动力、技术等因素。图中显示,南通与上海只有一江之隔,距离上海市近,利于承接产业转移;南通过位于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产业距消费市场近;图中显示,公路和河运等水陆交通便利;相对于上海,南通的土地和劳动力价格较低,生产成本较低。 33.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几内亚岛(伊里安岛)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岛,最高峰查亚峰,海拔5030米,为大洋洲最高点,全岛不少山峰都是死火山锥,部分山区近期还发生火山喷发,并有频繁的地震。 材料二 新几内亚岛简图 材料三 甲城市气温资料 (1)简述新几内亚岛的地形特征及其主要成因。 (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甲城市的气温特征并分析原因。 【答案】(1)特征:地表崎岖;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海岸线曲折,沿海沼泽广布;地势中间高,南北低;多火山。成因:位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降水丰富,流水作用显著。 (2)特征:全年高温,气温年较差小;原因:位于10°S和赤道之间,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且昼长较长,获得太阳辐射多)所以全年高温。又因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小,昼长年变化小,年太阳辐射变化小;近海,气温受海洋调节明显;所以气温年较差小。 【解析】 (1)地形特征从主要地形类型、起伏状况、地势高低状况及海岸线状况等角度来全面回答,从图中山脉、山峰和沼泽等信息以及材料一中的信息综合,可以判断新几内亚岛的地表崎岖、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海岸线曲折、沿海沼泽广布、地势中间高、南北低、多火山。主要成因从板块运动和外力作用等角度来综合分析:位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该地降水丰富,流水作用显著;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综合形成此种地貌形态。 (2)气温特征从年均温状况、气温年较差两个角度来阐述。成因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的年变化等角度来综合分析。从图中看,该地位于10°S和赤道之间,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且昼长较长,获得太阳辐射多,为热带地区,所以全年高温。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且年变化小,昼长年变化小,故年太阳辐射变化小;图中看,甲城市靠近海洋,气温受海洋调节明显;所以气温年较差小。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