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1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燕岭学校2018-2019学年惠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2018-2019学年惠东燕岭学校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从1996年正式实施国际化行动以来,华为在海外的扩张之路艰难而成功。2018年10月18日,华为公布Mate 20 Pro支持40W的快速充电技术,充电速度更快,且实现无线反向快充,被称为“华为领先方案”。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俄罗斯是华为国际化的第一站,从1997年起合资或收购了贝托康采恩等多家公司,最主要目的是为了( ) A. 降低内部交易成本 B. 拓展更大市场 C. 分散投资风险 D. 利用廉价原料 2. “华为领先方案”推行产生的环境效益是( ) A. 增强市场竟争力 B. 方便人们生活 C.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D. 树立品牌意识 【答案】1. B 2. C 【解析】 分析】 考查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1题详解】 华为在俄罗斯合租收购多家公司,降低了市场交易成本,而不是内部交易成本,故A错误;海外投资依然有风险,故C错误;华为公司不是原料指向型企业,故D错误;华为在俄罗斯合租收购多家公司,最主要目的是开拓俄罗斯广阔的市场,故B正确。 【2题详解】 增强市场竟争力,不属于环境效益,故A错误;方便人们生活,不属于环境效益,故B错误;树立品牌意识,不属于环境效益,故D错误;快速充电节约能源,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华为领先方案”推行产生的环境效益,故C正确。 【点睛】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为:(l )原料地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而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加强;(2)一些发达国家,交通运输条件对工厂区位的影响有所下降;(3)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作为工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4)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强。 湖笔是文房四宝之一,产于浙江省湖州市。湖笔制作“千万毛中取一毫”,对羊毛的质量要求高,全手工制作,工艺十分复杂。近几十年来,湖笔市场逐步萎缩。近年浙江省规划建设湖笔特色小镇。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 湖笔市场逐步萎缩的最主要原因是 A. 生产成本提高 B. 制作工艺繁杂 C. 传统工艺失传 D. 新兴技术冲击 4. 下列地区中,可作为湖笔重点推销市场的是 A. 日本 B. 印度尼西亚 C. 泰国 D. 越南 5. 湖笔特色小镇建设的合理举措是 A. 增加湖笔产量 B. 加强文化旅游 C. 推广私塾教学 D. 强化私人订制 【答案】3. D 4. A 5. B 【解析】 【3题详解】 从产业的角度看,湖笔的萎缩是由于市场的丢失,而市场的丢失是因为竞争,由于新技术的冲击,书写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湖笔市场急剧萎缩。故选D,其余选项可排除。 【4题详解】 湖笔是具有东方文化特色的物品,其销售的市场与汉文化有密切的关系,日本文化从古至今与汉文化联系紧密,且该国人口多,经济较发达,对高档湖笔的需求较大。其余三国文字中不是汉字,可排除。故选A。 【5题详解】 湖笔产品是简单的商品,产业链短,因此在当前湖笔市场萎缩的情况下,挖掘文化内涵、发展旅游业是合理举措,B对。私人定制产量较小,不利于湖笔小镇建设。私塾所用的教材十分单一,学生们只学语文,而且多采用古代通行的蒙养教本“三、百、千、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千字文》,以及《女儿经》《教儿经》《童蒙须知》等等,再进一步则读四书五经、《古文观止》等。推广私塾教学逆历史之潮流。增加湖笔产量,而不在“质量、内涵”上下功夫,会适得其反。 加利利湖(位置见下图)是以色列的第二大内陆湖,四周为山岭及台地,湖岸地势多陡峭。湖水水面低于地中海海面,水量在较长的历史时间里是比较稳定的。近年来,湖区周边的开发导致水量减少,有时达到危险的低水平。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6. 死海与加利利湖两湖区 A. 均属于内陆咸水湖 B. 均有丰富的地热资源 C. 均有丰富的生物资源 D. 水量年际变化均较小 7. 加利利湖的主要补给水源不包括 A. 大气降水 B. 冰川融水 C. 河流水 D. 地下水 8. 加利利湖水量减少,将导致 A. 湖区气温日较差变小 B. 湖泊盐度明显上升 C. 湖区周边风沙灾害增多 D. 湖区渔业资源枯竭 【答案】6. B 7. B 8. C 【解析】 【6题详解】 死海与加利利湖均位于板块生长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地热资源丰富,B对。加利利湖有河流流出,是淡水湖,水量年际变化较小;死海没有河流流出,湖水盐度高,致使水中没有生物存活,且水量年际变化较大。ACD错。故选B。 【7题详解】 约旦河自北向南流经该湖,河水补给较多;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雨水补给较多;处于板块张裂边界,断层发育,有地下泉水补给。加利利湖周边地区海拔相对较低,没有冰川分布,不存在冰川融水补给,选B。 【8题详解】 加利利湖水量减少,将导致湖泊及周边地区气候变干,气温日较差变大,周边风沙灾害增多,C对,A错;加利利湖有河流注入和流出,故水量减少后,湖泊盐度不会有明显变化,B错。该湖湖区渔业资源、沿湖生物资源减少,D错;故选C。 亚吉铁路是连接非洲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和吉布提首都吉布提市的铁路,也是两国目前唯一的铁路。当初,西方专家实地考察后认为,从零海拔的吉布提到平均海拔超过2500米的埃塞高原,建设一条现代电气化铁路比登天还难。但中国公司工程人员攻克一个个技术难关,用时仅13个月全线铺通,创造了铁路建设的奇迹。下图为亚吉铁路的部分路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亚吉铁路被称之为“天路”的原因是,该铁路 A. 由沿海通向国际航空港 B. 全线均采用高架式旱桥 C. 全线均采用露天式设计 D. 由沿海通向“非洲屋脊” 10. 采用“中国标准”的亚吉铁路得到两国认可,主要是因为 A. “中国标准”符合两国的实际 B. “中国标准”与西方国家标准接近 C. “中国标准”的筑路技术水平高 D. 按“中国标准”筑路的成本低 11. 亚吉铁路成为埃塞俄比亚的海外生命线,是因为 A. 亚吉铁路是埃塞俄比亚国内唯一的铁路 B. 亚吉铁路是唯一联系国外的铁路 C. 埃塞俄比亚的进出口货物主要走吉布提港 D. 铁路沿线的客货运输需求量大 【答案】9. D 10. D 11. C 【解析】 本题组以亚吉铁路为背景,设置三道试题,涉及交通区位、交通意义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地理信息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9题详解】 题中信息表明,亚吉铁路从零海拔的吉布提到平均海拔超过2500米的埃塞俄比亚高原(有“非洲屋脊”之称),因此亚吉铁路被称之为“天路”,选项D符合题意。“天路”的主要意思是路比较高,由沿海通往国际航空港,不表达“天路”的含义,选项A不符合题意。题中没有信息表明全线均采用高架式旱桥,从建设工期来看,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建成全线高架式旱桥,同时也没有必要,选项B不符合题意。沿线穿过许多起伏的山地,全线均采用露天式设计的可能性不大,且“露天式设计”与“天路”含义联系不大,选项C不符合题意。 【10题详解】 亚吉沿线地区属于经济落后地区,资金紧张,所以建设铁路主要考虑筑路成本,而按“中国标准”筑路的成本低,因此选项D符合题意。“两国的实际情况”包含的范围太大,“中国标准”不可能符合两国的所有实际,因此“中国标准”符合两国的实际不是主要原因,选项A不符合题意。如果“中国标准”与西方国家标准接近,两国就不一定会认可“中国标准”,选项B不符合题意。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目前中国的筑路技术水平并不具有优势,因此这不是两国认可“中国标准”的主要原因。 【11题详解】 埃塞俄比亚是内陆国,曾以厄立特里亚的阿萨布、马萨瓦港为主要港口。埃、厄发生边界冲突后,进出货物主要通过吉布提港,使用该港90% 的吞吐能力,亚吉铁路把埃塞俄比亚与主要进出口货物的港口连接起来,成为该国的海外生命线,选项C符合题意。“亚吉铁路是埃塞俄比亚国内唯一的铁路”、“亚吉铁路是唯一联系国外的铁路”、“铁路沿线的客货运输需求量大”都与题中“海外生命线”联系不大,因此选项A、B、D不符合题意。 二、综合题。 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开通7年有余的穿行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连接和田与喀什的喀和铁路给当地带出一条致富路。传统的铁轨铺设,隔一段距离的接头之间就要留有轨缝,以应对钢轨伸缩。但这会降低轨道结构强度,增加养护维修材料和劳力消耗。喀和铁路需经过长达250千米的戈壁、沙漠,修建者因地制宜的采用了无轨缝线路的铺设方式,还根据南疆的地理环境特点,以桥代路,建设了特大桥6座、大中小桥271座。下图示意喀和铁路及沿途城市。 (1)分析喀和铁路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修建的主要原因。 (2)推测在长达250千米的戈壁、沙漠地带采用无轨缝线路铺设方式的原因。 (3)喀和铁路桥梁多,在没有河流的地方也修筑桥梁,试分析其原因。 (4)说明喀和铁路开通运营对沿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答案】(1)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为绿洲带,人口密集、经济较发达,客货运需求量大;绿洲地带地势比较平坦,工程难度小,投资少;绿洲是其他交通运输线路经过的地带, 修建铁路,利于多种运输方式的互补与衔接,方便居民出行,促进经济发展。 (2)戈壁、沙漠地带人烟稀少,劳动力短缺,养护维护成本较高;采用无轨缝线路,可以增强轨道结构强度,保障行车安全与舒适度,减少养护维修材料和劳动力的消耗。 (3)喀和铁路经过的地区耕地有限,生态环境脆弱;以桥代路,可节省用地,保护耕地,对地表植被和动物迁徙的影响小。 (4)喀和铁路开通,利于加快区域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完善我国西部地区交通网络,改善投资环境,推动当地对外开放;提升和田和喀什等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南疆各地区之间的协调与均衡发展。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喀什至和田铁路为背景,设置四道小题,涉及交通区位、交通意义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图中显示,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为昆仑山山麓,昆仑山的冰雪融水使其山麓多绿洲。绿洲地区人口经济较密集,运输需求量大;绿洲地带多冲积扇,地势比较平坦,工程难度小,投资少;绿洲地区公路等线路较多,修建铁路利于综合运输网络的形成,从而方便居民出行,促进经济发展。 (2)材料信息表明,传统的有缝铁轨铺设会降低轨道结构强度,增加养护维修材料和劳力消耗。戈壁、沙漠地带人烟稀少,劳动力短缺,养护维护成本较高;采用无轨缝线路, 可以增强轨道结构强度,保障行车安全与舒适度,减少养护维修材料和劳动力的消耗。 (3)喀和铁路经过的地区位于沙漠、戈壁边缘,耕地数量有限,生态环境脆弱,以桥代路,可少占土地,保护耕地资源,有利于动物迁徙活动,对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影响较小。 (4)喀什至和田沿途区域辽阔,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具有古老而独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情,也是矿产资源富集区;喀和铁路开通,利于加快区域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进一步完善我国西部地区铁路交通网络,改善沿线地区投资环境,推动南疆地区的对外开放;喀和铁路的开通可提升和田和喀什等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促进南疆各地区之间的协调与均衡发展。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下图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人为原因。 (3)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 【答案】(1)20世纪70年代(1976年),栖息地连成一片;到80年代后期(1987年),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90年代至21世纪初(2000年),栖息地面积有所增加,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 (2)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地缩小;修建道路(国道、省道以及林区采伐道路),导致栖息地碎片化;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减少(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108国道秦岭隧道通车等),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与扩展 (3)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在经过野生动物栖息地时,建设野生动物穿越道路的生态廊道;修建道路时尽量减少对周边植被的破坏,修复因道路施工遭破坏的植被 【解析】 试题分析: (1)该题主要考查事物的描述方法,先结合图示信息进行分析可知:1976年熊猫的栖息地范围大,成片分布---1987年范围明显减小,且被分割断裂成片状分布-----2000年左右范围又逐渐扩大,且向北和向西扩展明显。该题的关键在于读图析图能力以及总结和概括能力。 (2)该题承接上题解释大熊猫栖息地变化原因,结合材料叙述可知,该地环境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不同时期人类活动导致形成的:20世纪70年代之前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20世纪70年代开始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按着这一地区经济活动的变化即可解释其原因。该题关键结合材料寻找关键信息,将人类的经济活动和动物栖息地的变化相结合进行分析。 (3)该题主要考查工程建设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答题时要将生态保护作为重点,工程建设要以不破坏环境为前提需找途径。言之有理,符合可持可持续发展观点是关键。 【考点定位】工程建设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名师点睛】该题主要考查可持续发展,具体考查陕西秦岭大熊猫栖息地环境变化特征及人为原因分析。材料中关键词在“采伐”二字。学生丢分点主要表现在“变化特征”语言描述准确率不够,图中国道线路的变化没有充分理解和利用。 第(1)题,从图5的图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要分为三个阶段来回答,20世纪70年代(1976年),大熊猫栖息地连成一片;到80年代后期(1987年)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90年代至21世纪初(2000年),栖息地面积有所增加,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 第(2)题主要考查描述事物的方法和变化原因的分析。结合图示和材料按着总体—局部的步骤进行分析,并且能够合理组织语言进行概括。根据材料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得出:大规模采伐森钵,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地减少;读图5中108国道建成于20世纪70年代得出:修建国道,导致栖息地碎片化;读图5中秦岭隧道1999年建成通车,原道路废弃以及材料中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得出: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减少,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与扩展。 第(3)题,利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答题,观点要强调生态的重要性。这个问题的关键词眼是道路建设和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同时这道试题考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作用,宗旨是保护原有生态环境和创造更合适的生态环境。 14.世界文化遗产,回答问题 世界文化遗产吴哥窟所在的吴哥古城拥有 400 平方千米的引水和排水沟渠、大量的池塘或蓄水池,并能通过工程控制水流分配到田野,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水利系统。如今,当地居民和游客用水需求不断增长,而古城及其水利系统却面临塌陷,亟待修复。 结合吴哥古城的地理环境特征,说明古城水利系统的作用和修复意义。 【答案】全年降水量大,分旱雨两季(降水季节变化大);濒临河、湖,易发洪水;泛滥平原是水稻种植区。蓄水、抗旱、排洪、灌溉。修复利于考古研究、文物保护、旅游业发展及满足当地居民和游客用水需求。(任答两点) 【解析】 【详解】吴哥古城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降水量大,分旱雨两季,降水季节变化大。濒临河、湖,易发洪水,泛滥平原是水稻种植区。吴哥窟所在的吴哥古城拥有 400 平方千米的引水和排水沟渠、大量的池塘或蓄水池,并能通过工程控制水流分配到田野,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水利系统。水利系统的作用是蓄水、抗旱、排洪、灌溉。修复古城水利系统,意义是利于考古研究、文物保护、旅游业发展及满足当地居民和游客用水需求。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