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校级联考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陕西省汉中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校级联考地理试题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一校际联考地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务必将答题卡上密封线内的各项目填写清楚;‎ ‎3.第I卷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第Ⅱ卷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涂写要工整、清晰;‎ ‎4.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8年3月,水星和金星两次近距离接触,上演“星星相吸”的天象好戏。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下列天体系统中,同时包含水星和金星且级别最低的是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总星系 ‎2. 目前尚未发现水星和金星上存在生命,与地球相比,其原因可能是 A. 水星和金星的质量体积比地球大得多 B. 水星和金星与地球绕日公转方向不同 C. 水星和金星比地球绕日公转偏心率大得多 D. 水星和金星距日较近,温度较高 ‎【答案】1. B 2. D ‎【解析】‎ ‎【1题详解】‎ 天体系统由低到高的级别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银河系包含太阳系,太阳系包含八大行星及其卫星,当然就包含地月系,地月系包含月球,但不包含火星。故同时包含火星和月球且级别最低的是天体系统是太阳系,选B。‎ ‎【2题详解】‎ 生命存在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液态水和较厚的大气层。 金星和水星的质量和体积都比地球小,A错;水星和金星与地球绕日公转方向相同,B 错;水星和金星比地球绕日公转偏心率大,但整体八大行星扁心率都较小,近乎同一平面上,故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地球处于安全的宇宙环境,故水星金星的扁心率影响较小,C错;水星和金星距日较近,温度较高,故D正确。‎ 下图为1900—2000年的太阳黑子年平均数变化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3. 下列年份发生“磁暴”的可能性最大的是 A. 1900 年 B. 1930 年 C. I960 年 D. 2000 年 ‎4. 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约是 A. 7 年 B. 9 年 C. 76 年 D. 11 年 ‎【答案】3. C 4. D ‎【解析】‎ ‎【3题详解】‎ ‎“磁暴”是太阳活动加强时,由于耀斑、日珥、太阳风等发出的带电粒子流进入地球磁场,导致磁场紊乱形成的,因此,发生“磁暴”的可能性最大的也就是太阳活动最强烈的年份,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图中,太阳黑子活动剧烈的年份是1960年,故本题选C。‎ ‎【4题详解】‎ 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读图,图中太阳黑子数的相邻两个高峰值,间隔时间大约是11年,说明黑子活动的周期是11年,据此分析选D。‎ ‎【点睛】太阳活动的表现有光球层的黑子、色球层的耀斑及日珥、日冕层的太阳风,太阳活动加强时,会导致射向地球的射电增多,扰乱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中断;带电粒子流可以引发地球上的磁暴现象;地球两极地区能出现极光现象;也会对地球气候产生一定影响。‎ 北京时间‎2018年5月4日0时06分,我国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一颗亚太‎6C通信卫星。亚太‎6C卫星将接替在轨的亚太6‎ 卫星,用于亚太等地区的卫星通信和卫星广播服务,支持区域电视广播、通信、互联网、多媒体传输,可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提供更多支持。‎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中国留学生小李在纽约(西五区)观看亚太‎6C卫星发射直播时,当地时间(区时)是 A. ‎5月4日11时06分 B. ‎5月4日13时06分 C. ‎5月3日11时06分 D. ‎5月3日13时06分 ‎6. 当亚太‎6C卫星发射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南移 B.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北移 C. 巴西高原草木茂盛 D. 西安昼短夜长,白昼逐渐变长 ‎【答案】5. C 6. B ‎【解析】‎ ‎【5题详解】‎ 美国纽约(西五区)比北京时间(东八区)晚13小时,“早加晚减”,‎2018年5月4日0时6分减去13小时为‎5月3日11时6分,故C正确。故选C。‎ ‎【6题详解】‎ 当亚太‎6C卫星发射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北移,A错,B对;南半球为冬季,巴西高原草木枯黄,C错;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直射点北移,西安昼长夜短,白昼逐渐增长,D错。故选B。‎ 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佳木河下游的乌尔禾雅丹,被誉为我国最瑰丽的岩石雅丹,又被称为“魔鬼城”。‎ 据此并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7. 塑造乌禾尔雅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流水堆积 B. 冰川侵蚀 C. 风力侵蚀 D. 风力堆积 ‎8. 构成乌禾尔雅丹地貌的岩石属于 A 侵入岩 B. 喷出岩 C. 沉积岩 D. 变质岩 ‎【答案】7. C 8. C ‎【解析】‎ ‎【7题详解】‎ 在地质学上,雅丹地貌专指经长期外力作用形成的一系列平行的垄脊和沟槽构成的景观,该地貌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塑造雅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侵蚀作用,选C。‎ ‎【8题详解】‎ 雅丹地貌专指经长期外力作用形成的一系列平行的垄脊和沟槽构成的景观,而沉积岩为外力作用形成,故构成乌禾尔雅丹地貌的基岩一般为沉积岩,选C。‎ ‎【点睛】在干旱地区,风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非常明显。风力扬起沙石,吹蚀地表,形成风蚀蘑菇、风蚀洼地等风蚀地貌.风在搬运沙尘的过程中,当风力减小或气流受阻时,风沙就会沉积,形成沙丘、沙垄等风积地貌。雅丹地貌的主要成因是风力侵蚀作用。‎ ‎9.冰岛是欧洲第二大岛,全岛11.5%的面积被冰川覆盖,但冰岛是世界上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85%的冰岛人口利用地热取暖。读图回答下题。‎ 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的一种能量资源,一般认为它主要是地球内部熔岩的热量向地表传递产生的,这些熔岩主要分布在(  )‎ A. 地壳 B. 上地幔 C. 下地幔 D. 地核 ‎【答案】B ‎【解析】‎ 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的一种能量资源,一般认为它主要是地球内部熔岩的热量向地表传递产生的,这些熔岩主要分布在上地幔,位于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B对。地壳、下地幔、地核不是提供地热的熔岩分布主要区域,A、C、D错。‎ 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10. 上图所示四个箭头中能正确表示该纬度带近地面盛行风向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1. 在大陆西岸常年受该纬度带盛行风影响的气候类型是 A. 地中海气候 B. 温带大陆性气候 C 温带季风气候 D. 温带海洋性气候 ‎【答案】10. A 11. D ‎【解析】‎ ‎【10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纬度自南向北增大,故为北半球,该纬度为中纬度,盛行西风,根据三圈环流图,西风在此处为西南风向,据此结合图示信息选A。‎ ‎【11题详解】‎ 结合上题,该盛行风向为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在大陆西岸常年受该纬度带盛行风影响的气候类型是全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选D。‎ ‎【点睛】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于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全年在西风的控制下,温和多雨。‎ 三圈环流:‎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上面①、②两幅图表示的天气系统分别是( )‎ A. 气旋、反气旋 B. 冷锋、暖锋 C. 暖锋、冷锋 D. 反气旋、气旋 ‎13. 下列关于图示天气系统与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过境时,可能带来沙尘暴、寒潮等恶劣天气 B. ②过境时,降水位置在锋后,多带来连续性降水 C. ①过境后,天气晴朗,气温升高,气压升高 D. ②过境后,阴雨连绵,气温上升,气压升高 ‎【答案】12. B 13. A ‎【解析】‎ ‎【12题详解】‎ 冷锋天气降水主要分布在锋后,暖锋多为锋前降水。根据图示天气系统形态及雨区的位置可知,图示①、②两图分别表示冷锋、暖锋,故B项正确。‎ ‎【13题详解】‎ 据上题可知,①②两图分别表示冷锋、暖锋。①过境时,可能带来沙尘暴、寒潮等恶劣天气,①过境后,天气晴朗,气温下降,气压升高。②过境时,降水的位置主要在锋前,多带来连续性降水,②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故A项正确。‎ ‎【点睛】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冷锋、暖锋)、气旋和反气旋 ‎(1) 冷锋与天气: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的锋面(特殊的叫寒潮)。天气变化:过境时常出现阴天、刮风、下雨、降温等(出现较大的风,带来雨、雪天气等);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转晴。‎ ‎(2) 暖锋与天气: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的锋面,天气变化:过境时,多产生连续性的降水;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3) 气旋:中心气流上升,易形成阴雨天气。水平气流在北半球逆时针辐合,水平气流在南半球顺时针。‎ ‎(4)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天气晴朗。水平气流在北半球顺时针辐散;水平气流在南半球逆时针辐散。‎ 读“太平洋表层洋流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洋流分布规律正确的是 A. 中高纬大陆西侧为寒流 B. 中低纬大洋西侧为暖流 C. 北半球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D. 南半球高纬海区为西风漂流 ‎15.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 A. 促进高、低纬度间和海陆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 B. 乙洋流附近有世界著名渔场分布 C. 受甲洋流影响,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广布 D. 把近海污染物带走,海洋污染范围不变 ‎【答案】14. B 15. B ‎【解析】‎ ‎【14题详解】‎ 图示太平洋海域,中高纬大陆西侧为暖流;中低纬大洋西侧为暖流;北半球中低纬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中高纬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中纬海区是西风漂流。选B正确。‎ ‎【15题详解】‎ 洋流可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不是海陆间的,A错;乙洋流是秘鲁寒流形成的上升流,附近有世界著名渔场分布,B正确;甲是阿拉斯加暖流,受其影响,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典型,但周边地形影响温带海洋性气候只分布在沿海地带,C错;洋流把近海污染物带走,同时也扩大了海洋污染范围,D错。选B正确。‎ ‎2017年9月10日‎,百年一遇飓风“艾尔玛”登陆美国佛罗里达州,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①、②、③是水循环的三种类型)。‎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飓风“艾尔玛”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有 A. ① ③ B. ③ C. ①③ D. ②③‎ ‎17. 从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来看,不属于“艾尔玛”直接造成的影响的是 A. 塑造地表形态 B. 使水循环速度加快 C. 使当地淡水资源得到补充 D. 促进高低纬度之间能量交换 ‎【答案】16. D 17. A ‎【解析】‎ ‎【16题详解】‎ 读水循环示意图,①②③是水循环三种类型,①是陆地内循环,②是海陆间循环,③是海上内循环。飓风“艾尔玛”的水汽主要来自海洋,但降水不仅降到海洋更是影响到了陆地,故该飓风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有海上内循环与海陆间循环,据此分析选D。‎ ‎【17题详解】‎ 飓风参与水循环能直接使当地淡水资源得到补充、使水循环速度加快、促进高低纬度之间能量交换,但塑造地表形态是径流造成的,是飓风的间接影响。A对,据此分析选A。‎ 三峡水库蓄水后水位上升,水流明显放缓,水面漂浮物增加,有泥沙淤积现象,当地环保部门还发现了富营养化的初步迹象,库区沿岸受高水位浸泡,滑坡的频率增多。‎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下列关于三峡水库对库区自然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多样性增加 B. 空气湿度增加 C. 土壤肥力增加 D. 地质灾害减少 ‎19. 上述材料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具有( )‎ A. 生产性 B. 平衡性 C. 差异性 D. 整体性 ‎【答案】18. B 19. D ‎【解析】‎ ‎【18题详解】‎ 三峡水库建成后影响鱼类的洄游产卵、淹没野生动物栖息地和植物等,使得生物多样性减少,故A项错误;三峡水库蓄水后,导致库区蒸发增大,气候更加湿润,故B项正确;地下水位上升,土壤盐碱化增强,土壤肥力下降,故C项错误;大型工程可能诱发地震,滑坡频率增多,地质灾害增多,故D项错误。‎ ‎【19题详解】‎ 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地形、水文、生物、土壤和气候等要素,据题意可知,水库蓄水影响了河流径流,导致泥沙淤积,水质下降,滑坡频率增多,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故D项正确。‎ 下图为“某区域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下列关于图中自然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荒漠带全年高温干燥、降水少 B. 草原上常见斑马、长颈鹿 C. 森林主要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D. 该区域景观展示的是亚洲 ‎21. 图中荒漠带内有绿洲的分布,主要影响因素和分异原因是( )‎ A 热量 纬度地带性差异 B. 水分 经度地带性差异 C. 热量 垂直地带性差异 D. 水分 非地带性差异 ‎【答案】20. C 21. D ‎【解析】‎ ‎【20题详解】‎ 据图可知,该地位于北温带地区,荒漠带位于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故A项错误;该地草原是温带草原,不会经常看见斑马、长颈鹿,故B项错误;森林带位于温带海洋气候区,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故C项正确;亚洲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图中森林带所处的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气候,故D项错误。‎ ‎【21题详解】‎ 绿洲指沙漠中具有水草的绿地 ‎,绿洲地下河的水来自周围附近的高山冰雪融水,故影响绿洲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水分;绿洲出现在温带荒漠带之中,对应的自然带本应该是温带荒漠带,故沙漠中的绿洲属于非地带性地域分异,故D项正确。‎ ‎2018年1月21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受较强冷空气影响,22日至26日,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自北向南将先后出现4〜6级偏北风阵风7〜8级;气温累积下降6〜‎10°C,局地可达10〜‎14°C。‎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寒潮是我国常见的天气,它可以直接造成 ‎①西北地区的常年干旱②东北地区的春涝 ‎③黄淮地区的风雪交加④江南地区的雨雪冰冻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3. 预防寒潮灾害的首要工作是 A. 发布准确的寒潮信息和预警 B. 随时做好防寒准备 C. 海上的船只在寒潮来临时及时回港 D. 为牲畜提前准备饲料 ‎【答案】22. C 23. A ‎【解析】‎ ‎【22题详解】‎ 寒潮是冷空气快速南下,导致大幅度降温的一种自然灾害,主要表现为大风、霜冻、雨雪天气,③④对。西北地区常年干旱是因为深居大陆内部水汽难以到达,①错;东北地区的春涝是由于冰雪融化造成的,②错。故选C。‎ ‎【23题详解】‎ 预防寒潮的首要工作是发布准确的寒潮信息和警报,以便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及应对举措, B、C、D都是建立在准确预报的基础之上的,据此选A。‎ 累计距平值是指某要素值与多年平均值的差值的累计值。下图示意某区域近50年的年均气温(图a)与年降水量(图b)的累计距平值。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4. 由图a、图b可知,1965-1975年间,该区域气候趋于 A. 暖湿 B. 暖干 C. 冷干 D. 冷湿 ‎25. 2005-2015年间,该区域最可能 A. 地表径流减少 B. 粮食单产增加 C. 土壤趋于干旱 D. 风力侵蚀加强 ‎【答案】24. C 25. B ‎【解析】‎ ‎【24题详解】‎ 读“某区域近50年的年均气温(a)与年降水量(b)的累计距平值”图,图中曲线是气温、降水距平累积曲线,是年气温、降水与平均值的差值的累计值。反映偏离平均值的程度。1965-1975年间,该区域年均气温的累计距平值降低,年降水量的累计距平值降低,说明该时段该区域气温下降,降水减少,故该区域气候趋于冷干,C正确。故选C。‎ ‎【25题详解】‎ 读“某区域近50年的年均气温(a)与年降水量(b)的累计距平值”图,2005-2015年间,该区域年均气温的累计距平值升高,年降水量的累计距平值升高,说明该时段该区域气温上升,降水增多,水热状况较好,故该区域最可能粮食单产增加,B正确;降水增多,地表径流增多,A错误;土壤趋于湿润,C错误;降水增加,地表湿度增大,风力侵蚀减弱,D错误。故选B。‎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计50分)‎ ‎26.下面左图是“某时刻地球昼夜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经线为等间距 分布,A点的经纬度为180°、45°N,C点的经纬度为120°E、0°。右图为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表示_______(北半球节气)日的地球光照情况,此时地球公转到右图中的_______位置(填字母)。‎ ‎(2)此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经度和纬度分别_______,_______。‎ ‎(3)当左图中C点正午时,人影朝向_______方向,此时C点的太阳高度角为_______。有一发炮弹从C点射向N点方向,炮弹将落在CN所在经线的_______(东或西)侧。‎ ‎(4)该日之后一个月,地球公转的速度先_______后_______。‎ ‎(5)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时。‎ ‎【答案】 (1). 夏至 (2). B (3). 150°W (4). 23°‎26’‎N (5). 正南 (6). 0° (7). 东 (8). 减小(变慢) (9). 增大(变快) (10). 6‎ ‎【解析】‎ ‎【详解】(1)读图,图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为北半球夏至日;右图中ABCD分别对应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故此时地球公转到右图中的B位置。‎ ‎(2)根据图示,此时C点位于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故C点为6点,C点为120°E,直射点比C点靠东90°,则直射点经度为150°W,此时为夏至,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故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N,据此,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23°26′N,150°W)。‎ ‎(3)该日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C点位于赤道上,当左图中C点正午时,人影朝向正南方向,此时C点是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正值日出,故此时C点的太阳高度角为0°。有一发炮弹从C点射向N点方向,即射向正北方向,则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作用,炮弹将落在CN所在经线的东侧。‎ ‎(4)该日为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该日之后一个月,即从‎6月22日-远日点7月初-‎7月22日前后,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故该时段地球公转的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5)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点,C点的经度为120°E,C点地方时为6点。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故此时北京时间为6点。‎ ‎【点睛】判断太阳直射点的坐标 ‎ 由于太阳光为平行光,地球是个球体,所以在某一时刻太阳仅直射地球上某一点,此点就是太阳直射点,位于昼半球正中心。太阳直射点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时,在直射点上物体的影长为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位置可以根据晨昏线的位置来判定,晨昏线若与极圈相切,且北极圈内全部为极昼,南极圈内全部为极夜,则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若北极圈内全部为极夜,南极圈内全部为极昼,则直射南回归线;若昏错线与经线重合则直射赤道。如图3中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所以,太阳应该直射赤道,太阳直射点为B,坐标为(0°,30°E)。‎ ‎27.下图是某气象局绘制的某日10时近地面的气压与气流状况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有M、O、P三个气压中心,其中高压中心是_____‎ ‎(2)图示地区位于_____半球,说明判断的依据____。‎ ‎(3)图中②、③、④三处,风力最大的是____处,理由是____;若只考虑热力环流原理,气温最低的是_____处,理由是____‎ ‎(4)下列等压面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甲一乙沿线气压分布状况的是____(选填正确项的字母代号)‎ A. B. ‎ C. D. ‎ ‎【答案】 (1). P (2). 北 (3). 水平气流向右偏转(或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转或气旋为逆时针方向)。 (4). ③ (5). ③处等压线最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 (6). ③ (7). 气温低,形成高压 (8). D ‎【解析】‎ ‎【分析】‎ 本题以近地面的气压与气流状况图为背景,考查气压大小的判读,考查风向和风力的判读,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详解】(1)考查气压大小的关系。据图可知,气流流动方向是自高压流向低压,可知M、O为低压,P为高压。‎ ‎(2)考查风的形成。据图可知,根据气流的运动方向及其偏转方向可知,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转或气旋为逆时针方向,说明该地位于北半球。‎ ‎(3)考查风力大小的判读。根据等压线疏密程度,判读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关系,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风力较大;图中②、③、④三处中,③的等压线最密集,说明风力较大。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分析,近地面气温高,气流上升运动,形成低压;近地面气温低,气流下沉运动,形成高压,故气温最低的地方,气压最高。‎ ‎(4)考查气压大小的判读。先判断出近地面气压大小的变化特征,注意关注甲地、乙地和转折处的气压大小。据图中等压线的大小可知,甲地和乙地的气压较高,O和M的气压较低,所以等压线的变化方向应该是甲和乙向高空凸出,O和M向近地面凸出,排除A、B项;高空和地面的气压状况相反,即近地面为高压,高空为低压,则高空中甲和乙向近地面凸出,O和M向高空凸出,D项正确,C项错误。‎ ‎【点睛】等压线的判读方法 ‎1、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 低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盆地(中心为上升气流)‎ 高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顶(中心为下沉气流)‎ 高压脊——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脊(脊线)‎ 低压槽——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谷(槽线)‎ ‎2、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决定风力大小)。‎ 等压线的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等压线的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3、在等压线图上判定风向(任意点)和天气形势。‎ 判定风向规律:先明确高低气压;其次确定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后根据南、北半球画出偏向风。天气:是指大气短时间内的物质状态,包括气温高低、湿度大小、风向、气压等指标。‎ A、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 B、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 C、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过境时,多晴朗天气 ‎28.下面甲、乙、丙三幅图为珠穆朗玛峰、阿尔卑斯山脉、天山山脉的博格达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三幅图中代表天山博格达峰、阿尔卑斯山脉和珠穆朗玛峰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乙山AB两坡中,南坡是_____坡,北坡是______坡。‎ ‎(3)甲山南坡比北坡雪线_______(高或低),原因_____。‎ ‎(4)甲、乙、丙三地的阳坡中,植被景观最丰富的是_____地,原因是______。‎ ‎(5)甲、乙、丙三地中自然带最简单的是_____地;造成三地自然带垂直变化的原因是______。‎ ‎【答案】 (1). 乙 (2). 甲 (3). 丙 (4). A (5). B (6). 高 (7). 南坡为阳坡、温度高,且为背风坡、降水少。 (8). 丙 (9). 丙地南坡为阳坡,纬度低,相对高度大,水热丰富。 (10). 乙 (11). 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状况随高度增加而变化,导致自然景观在垂直方向上发生变化。‎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垂直自然带分布为背景,考查山地自然带垂直变化规律,考查阳坡和阴坡的判读,考查雪线的分布规律,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详解】(1)根据海拔高度可以判读出丙为珠穆朗玛峰,海拔最高,高度为‎8844.43米;根据甲的自然带的变化特征及基带的自然带可知,甲地为阿尔卑斯山脉;根据乙地的自然带垂直变化特征可知,乙地为天山博格达峰。‎ ‎(2)考查山地自然带垂直变化规律及坡向。据上题可知,乙山为天山博格达峰,北坡为阴坡,南坡为阳坡;根据同一个自然带阳坡分布高度较高,阴坡分布高度较低,可知该山南坡阳坡为A,北坡为B。‎ ‎(3)考查雪线的分布特征及原因。甲山为甲地为阿尔卑斯山脉,南坡为为阳坡,北坡为阴坡,阴坡为迎风坡降水多,雪线较低;南坡为阳坡、温度高,且为背风坡、降水少,雪线较高。‎ ‎(4)考查自然带的垂直变化规律。对比三图可知,丙图的阳坡为南坡,纬度低,相对高度大,水热丰富,故自然带变化幅度较大,植被景观最丰富。‎ ‎(5)三地中,乙地为天山博格达峰,纬度最高,自然带的垂直变化最简单;从山麓到山顶气温逐渐的下降,降水量垂直方向发生变化,导致水热状况随高度增加而变化,气候特征在垂直方向上有规律的变化,导致自然景观在垂直方向上发生变化。‎ ‎29.统筹规划、因地制宜解决“三农”问题,搞好“新农村建设”是党和政府新时期的重要决策之一。结合甲、乙两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说明甲图所示地区村落分布的特点,并指出地形对村落规模的影响。‎ ‎(2)为落实“新农村建设”,甲图所示地区选择了M村落作为村容村貌建设的试点,试分析选择M村的自然原因。‎ ‎(3)甲图中平原和山区的道路形态及工程造价有何差异?‎ ‎(4)读图乙,与B地区相比,请简要说明A地区有利于城市形成的自然条件。‎ ‎【答案】(1)分布特点:沿道路呈带状分布。影响:山区村落规模小,平原村落规模大。‎ ‎(2)地形平坦,利于村落建筑布局;距湖泊近,环境优美。‎ ‎(3)平原地区道路较平直,工程造价相对较低;山区道路弯曲,多呈“之”字形,工程造价高于平原地区。‎ ‎(4)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条件好。‎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形对聚落分布、规模、空间形态以及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详解】(1‎ ‎)村落的形成和分布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从甲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村落主要分布在道路两侧,呈带状分布。由山区到平原海拔逐渐降低,村落数量不断增多,规模越来越大,这主要是因为地势越来越平坦,土壤越来越肥沃,交通越来越便利,有利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 ‎(2)村容、村貌整齐、美观、环境优美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容之一,M村落距离湖泊近,环境优美,地处平原地形,利于村落房屋、道路等规划建设。‎ ‎(3)平原地区地形对交通建设的限制较少,山区地形起伏较大,交通建设的限制因素比较多,为了降低道路的坡度,山区公路多呈“之”字形 ,与平原相比,山区交通建设的工程造价要高得多。‎ ‎(4)读图分析可知,A是渭河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聚落分布密集。规模较大;B为秦岭山地,地形条件复杂,聚落只能沿山间谷地零散分布,因而空间分布较为分散。‎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