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第一学段)考试地理(文)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第一学段)考试地理(文)试题 word版

哈三中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 高二学年第一学段地理(文)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共50分,其中1-30题每小题1分,共30分,31-4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图1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关于图中①、②各层大气叙述正确的是 A.①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增厚 ‎ ‎②‎ B.①层大气下热上冷,对流运动显著 ① C.②层因氧原子吸收紫外线而增温 ‎ D.②层复杂的天气现象不利于飞行 图1‎ 图2‎ 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2-3题。‎ ‎2.科学家发现,随着大气层中的浮质和其他微粒增加,近几十年来,到达地球的阳光量减少了10%,地球正在“变暗”。图2中与“地球变暗”有关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地球表面的温差比月球表面的温差小得多,这与图中哪些作用有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图3为北半球某地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图中等压面弯曲是由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据此完成4-6题。‎ ‎4.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气压最低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气温最高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若图中四条线段之间气压差相同,风力最大的是 A.甲、乙之间 B.乙、丙之间 ‎ 图3‎ C.丙、丁之间 D.丁、甲之间 图4‎ 图4中箭头表示空气运动的方向,据此完成7-8题。‎ ‎7.若该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环流圈为低纬环流 B.甲地为极地高气压带 ‎ C.该环流圈为中纬环流 D.乙地为赤道低气压带 D C B A ‎8.若该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一部分,甲地纬度较乙地低,能正确表示丙处风带风向的是 图5为以某极点为中心的地球部分示意图,阴影部分为气压带,箭头为风向,据此完成9-10题。‎ ‎9.图中甲地所处的气压带名称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图5‎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10.此时图示半球所处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图6为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③气压带或风带的名称是 A.副热带高压带 B.西风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信风带 ‎12.在①和②气压带或风带交替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图6‎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图7为世界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图示时刻被切断的气压带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 B.副热带高气压带 ‎ C.副极地低气压带 ‎ D.极地高气压带 ‎14.此时,南亚盛行 A.西南风 B.西北风 ‎ 图7‎ C.东南风 D.东北风 图8中左图为某半球甲地位置示意图,右图为甲地降水量月分配柱状图,据此完成15-16题。‎ ‎15.甲地的气候类型最有可能是  ‎ A.地中海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 C.热带沙漠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甲 ‎16.该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 A.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 ‎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图8‎ C.副热带高压带和低纬信风带交替 ‎ D.终年受盛行西风带的影响 武汉己总体规划了6大放射状楔形绿色生态走廊:①大东湖水系②武湖水系③府河水系④后官湖水系⑤青菱湖水系⑥汤逊湖水系。图9为武汉城市规划示意图,据此完成17-19题。 ‎ ‎17.打通这些湿地风道可以 ‎ A.缓解城区的热岛效应        B.发展城区水上观光旅游 C.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    D.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的局面 ‎18.武汉市有众多的湖泊,这些湖泊的主要功能是 ‎ ‎①改善城市环境 ②调节径流,减少洪灾 ‎③提供供水和航运之便 ④土地后备资源 图9‎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武汉市夹“二江三岸”,有丰富的河滩地资源,对这些河滩地开发方式合理的是 ‎ A.兴建高档观景(观江)建筑          B.修建道路、桥梁 C.开发为湿地公园                            D.兴建防洪设施 图10为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20-23题。 ‎ ‎20.田纳西河流域的水系和水文特征是 ‎①水系发达,支流众多  ②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③水量丰富,流量不稳定  ④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1.田纳西河流域治理的核心是 ‎ A.水资源综合开发       ‎ B.土地资源利用率及高耗能工业 C.旅游业开发       ‎ 图10‎ D.疏通河道 ‎22.田纳西河流域大力建设水利枢纽工程,促进了下列哪些产业部门的发展 ‎ ①渔业 ②旅游业 ③水电 ④航运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3.田纳西河流域的水汽主要来自 ‎ A.五大湖           B.北冰洋               C.墨西哥湾           D.太平洋 在美国农业发展的过程中,美国曾经历过对农业资源的掠夺式开发,这引发了一系列恶果,如20世纪30年代的“黑风暴”。因此,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必由之路。据此完成24-26题。‎ ‎24.美国历史上发生的“黑风暴”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过度垦荒            B.滥施农药             C.滥采矿产             D.过度抽取地下水 ‎25.美国为符合环保要求应运而生的农业是 ‎ A.集约农业            B.大棚农业             C.粗放农业              D.“处方农业”‎ ‎26.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①制定法律法规以保护耕地 ②推广农业技术  ③发展有机农业  ‎ ‎④农业转型并发展其他产业 ⑤增加化肥的使用量  ⑥节约农业用水 A.①③④⑥              B.①②③⑥ C.②③⑤⑥             D.③④⑤⑥‎ 图11为某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据此完成27-28题。 ‎ ‎27.由图可推断出该国 ‎ A.工业化与城市化均呈持续增长趋势 ‎ B.二战后,工业对城市化的促进日益加强 C.二十世纪以来,工业发展水平日益下降 ‎ D.1970年代城市化已推进到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 ‎28.由图推断,第三阶段该国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于 ‎ 图11‎ A.农业                    B.服务业 C.矿业                    D.建筑业 图12为我国西北某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29-30题。‎ ‎100‎ ‎29.⑤地形成草原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200‎ A.热量充足    B.水源充足   ‎ ‎200‎ C.降水丰富 D.光照充足 ‎30.仅考虑降水量,该地治理沙漠化措施可行的是 ‎300‎ ‎400‎ A.①②③④全部种树    ‎ B.①②种草、③种树 图12‎ C.①种树、②③种草     ‎ D.①④种树、②③种草 图13示意某一等高面。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据此完成31-32题。‎ ‎31.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O点风向为 ‎ A.⑥或⑦ B.②或⑥ ‎ C.④或⑧ D.③或④‎ ‎32.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PN,则O点风向为 图13‎ A.③或④ B.②或⑧ ‎ C.③或⑦ D.⑥或⑦‎ 图14为某地某时刻等温线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33-34题。‎ ‎33.下列最可能出现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月份和地方时时刻为 A.1月 13时 ‎ B.8月 13时 ‎ C.1月 22时 ‎ D.8月 22时 ‎34.影响图中39°纬线上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大气环流 ‎ B.海陆分布、地形 图14‎ C.大气环流、海陆分布 ‎ D.地形、洋流 图15是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示意图,据此完成35-36题。‎ ‎35.在图中各因素中,占比重最大的是 ‎ A.过度樵采 B.过度放牧               ‎ C.过度开垦 D.水资源利用不当 ‎36.关于该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气候干旱 ②黑土广布 ‎ 图15‎ ‎③植被稀疏 ④水源充足 A.②③                            B.②④                           ‎ C.①③                            D.①④‎ ‎2018年12月21日‎,德国以开采优质煤炭起家的鲁尔工业区最后一座黑煤煤矿宣告关闭。据此完成37-38题。‎ ‎37.关于鲁尔区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丰富的煤炭、铁矿资源 B.水源丰富 C.水陆交通便利 D.国际市场广阔 ‎38.鲁尔区的综合整治的措施中正确的是 ‎①增加煤炭钢铁企业数量 ②钢铁工业布局向东部转移 ‎③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新兴工业 ④发展科技,美化环境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读图16,据此完成39-40题。‎ ‎39.图中景观是下列哪个地区 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 ‎ C.华北平原 D.江南丘陵 ‎40.该地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是 ‎ ‎①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 ②过度放牧和樵采 图16‎ ‎③城市化 ④陡坡开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综合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41.(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在炎热的夏季,太阳高挂,不需要空调同样取得了纳凉的效果。‎ 材料二 图17为四川某山区的传统民居景观图,房前一般为水泥或石子地面,屋后种植林木,图18为该民居穿堂风示意图。‎ 图17‎ 图18‎ ‎(1)民居屋前石子地面,屋后种植林木,可以明显增强夏季穿堂风。请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加以解释。(6分)‎ ‎(2)冬季白天人们紧闭屋后窗户,开启前门。分析白天紧闭屋后窗户的原因。(4分)‎ 丙 丁 乙 甲 ‎42.(14分)图19为2008-2020年期间四届夏季奥运会举办地分布图(2008年中国北京、2012年英国伦敦、2016年巴西里约热内卢、2020年日本东京)。图20为四幅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图19‎ 图20‎ ‎(1)图19‎ 中甲地气温和降水柱状图符合图20的 图(填字母),该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 。(4分)‎ ‎(2)当乙地草木枯黄时,丙地的气候特征为 。(2分)‎ ‎(3)图20的四幅气候资料图中,与丁地的气候特征相符的是 图(填字母)。与丙地相比,分析丁地气候特征的主要区别及原因。(8分)‎ ‎43.(16分)读图21美国部分地区略图和产业结构示意图,结合所学完成下列问题。‎ ‎(1)甲农业带主要种植的谷物为 , ‎ 由此反映出美国农业生产布局最主要特征是 ‎ 乙 ‎ ,其最终目的是 甲 ‎ 。(6分)‎ ‎(2)乙所在区域为美国农业带中的 带,分析其形成的区位条件。(6分)‎ ‎(3)图中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的 经验有哪些?(写出两条即可)(4分)‎ 图21‎ ‎44.(10分)阅读图文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图23‎ 图22‎ 珠江三角洲模式 珠江三角洲 国际市场 国际产业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下,充分利用自身的条件,从实际出发,大力引进外资,创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珠三角模式(如图22)。‎ 材料二 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实力的不断增加,其产业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如图23)。‎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珠江三角洲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有哪些?(6分)‎ ‎(2)根据材料二,推断1980-2002年间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发展特点。(4分)‎ 哈三中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 高二学年第一学段地理(文)考试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A D D B C C B B B C A B A A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A A C A A D C A D B D B B C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A C D B A C A D A D 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共50分,其中1-30题每小题1分,共30分,31-4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二、综合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41.(10分)‎ ‎(1)石子地面增温较快,形成低压;林木增温较慢,形成高压(4分)‎ 近地面,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高空相反,形成穿堂风。(2分)‎ ‎(2)(冬季)紧闭屋后窗户,可以阻挡北方冷空气(2分);‎ 同时切断穿堂风(2分)。‎ ‎42.(14分)‎ ‎(1)A 南北半球40°- 60°大陆西岸(4分)‎ ‎(2)高温多雨(2分)‎ ‎(3)B 年温差小,降水量大,年内分配较均匀 群岛国家,受海洋影响较大(8分)‎ ‎43.(16分)‎ ‎(1)玉米 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地区专门化) 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6分)‎ ‎(2)乳畜带 (2分) ‎ ‎ 区位条件:气候湿冷,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城市密集,人口众多,消费市场广阔而稳定 (4分)‎ ‎(3)①设置专门的开发机构,健全法规,完善管理;‎ ‎②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重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 ‎③不断加大开发力度;‎ ‎④提高流域的开放度。(4分,4选2)‎ ‎44.(10分)‎ ‎(1)①国际经济结构调整的契机(或国际产业转移);‎ ‎②国内对外开放的政策;‎ ‎③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 ‎④临港澳的区位,便于引进资金和技术;‎ ‎⑤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⑥农业基础好。(6分,6选3。)‎ ‎(2)①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②城市数量增加;‎ ‎③大城市带动辐射能力增强; ‎ ‎④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或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口比重加大)。(4分,4选2)‎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