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步步高《考前三个月》专题课件:专题三 必考点8 自然地理事项的垂直分布规律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版步步高《考前三个月》专题课件:专题三 必考点8 自然地理事项的垂直分布规律

必考点 8   自然地理事象的垂直分布 规律 专题三 自然地理事象的空间分布和原理 栏目索引 明考向 对点练 析考点 悟真题 01 02 03 04 考向 1  气温的垂直分布 (2015· 浙江文综 ) 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 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 。 右 图 为 “ 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果 ” 。完成 (1) ~ (2) 题。 悟 真题 (1) 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 B. 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 C. 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 D. 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 解析 √ 解析  仔细 读图,根据逆温上界和强逆温上界的高度的不同可以看出,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 A 项正确 。 图 中显示日出前后逆温强度最大, B 项错 ; 逆温 现象日落后出现,日出后消失, C 项错 ; 读 图可知,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有段时间仍是增速,日出后快速下降, D 项排除。 (2) 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    ) A.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 B. 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 C. 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 D. 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 √ 解析 解析  地面 辐射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逆温上界高于强逆温上界,造成逆温上界峰值滞后于强逆温上界峰值, C 项正确 。 大气吸收 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这些与逆温上界峰值滞后于强逆温上界峰值无关, A 、 B 、 D 项错。 考向 2  降水的垂直分布 (2013· 天津文综 ) 读下图,回答第 1 题。 1. 下列曲线图,正确 反映 右 图 气流运动过程中气温、降水可能性变化趋势的是 (    ) 解析 √ 解析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气温随海拔的变化规律及地形雨的形成原理。对流层中,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由此排除 A 、 C 两项 。 山地 迎风坡容易形成地形雨,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故正确答案为 B 项。 (2013· 重庆文综 ) 下图是 47°N 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对照图。读图回答第 2 题 。 2. 与乙地相比,甲地年降水量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 距海距离 B . 地形条件 C. 局地水域 D . 植被 分布 解析 √ 解析  读题干和图形信息可知,甲地位于 47°N,127°E ~ 129°E 之间,为我国小兴安岭,地势较高,夏季风 ( 东南风 ) 受其抬升,降水较多 ;乙 地位于 47°N , 133°E ~ 135°E 之间,为我国三江平原,地势低平,且其东侧是丘陵地形,乙地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造成甲地降水多于乙地的主要因素是地形条件, B 项正确。 考向 3  自然带的垂直分布 1.(2015· 山东文综 ) 下图为 “ 我国某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 ” 。完成 (1) ~ (2) 题。 (1) 该山地可能是 (    ) A. 秦岭 B . 南岭 C. 昆仑山 D . 喜马拉雅山 解析  山麓 自然带可以反映该 山 所在 的大致纬度和当地的水平 自 然 带。由图可知该山脉北坡 山麓 自然 带为温带荒漠带, C 正确 ; 秦岭 北坡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南岭 北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喜马拉雅山北坡为青藏高原,不可能有温带荒漠带分布,所以 A 、 B 、 D 都错。 解析 √ (2) 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的 类型组合 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 A . 光照 B . 水分 C. 海拔 D . 热量 √ 解析 解析  该 区域为昆仑山北坡, 处于背阴坡 ,光照和热量不足,所以对 垂直自然 带的分布影响小,故 A 、 D 错误 ; 甲 地有森林的分布,而乙、丙没有 森林 的分布;甲处冰原带分布的海拔低,由此说明影响三地自然带差异的主导因素为水分条件, B 正确 ; 海拔 主要通过影响热量条件而影响垂直自然带分布,故 C 错误。 2.(2016· 全国文综乙卷 ) 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 (1) ~ (2) 题。 (1) 磷高累积区是 (    ) A . 高山草甸带 B . 高山冰雪带 C. 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D . 常绿阔叶林带 √ 解析 解析  图 中磷的累积量在 4 000 米到 4 500 米处最大,四川西部山地该高度植被应为高山草甸带。 (2) 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 2 000 ~ 3 000 米处 (    ) A . 大气温度 较低 B . 生物生产量较低 C. 土壤含水量 较低 D . 地表径流量较小 解析 √ 解析  由 图可知, 2 000 米到 3 000 米处,磷的累积量相对较少;相对磷高累积区,海拔低,气温高,不利于累积, A 项错误 ; 材料 中没有说明磷的累积量与生物生产量有直接关系, B 项错误 ; 材料 中说明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的积累,所以 C 项正确 ; 地表径流 量小,有利于磷的积累,所以 D 项错误。 3.(2016· 全国文综丙卷 ) 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山峰分别经历了 1 次冰期 ( 末次冰期 ) 、 2 次冰期和 3 次冰期,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 (1) ~ (2) 题。 (1) 按山峰抬升至冰期时终年积雪高度的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 (    ) A. 雪宝顶、太白山、果洛山 B. 果洛山、雪宝顶、太白山 C. 太白山、果洛山、雪宝顶 D. 雪宝顶、果洛山、太白山 解析 √ 解析  考查 岩石圈 ( 山地 ) 、大气圈 ( 气温 ) 、水圈 ( 冰川 ) 之间的整体性关系。解读图文信息,经历的冰期次数越多,说明山峰的抬升时间越早。 (2) 点苍山无现代冰川发育,是因为与末 次 冰期 时相比,点苍山现在 (    ) A. 日照更长 B . 气温更高 C. 植被更密 D . 海拔更低 解析 √ 解析  山地 是否存在现代冰川,与山顶的气温有直接关系,山顶气温较高,降雪融化难以形成冰川。 4.(2016· 北京文综 ) 右 图 为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及逐时气温 ( ℃ ) 变化图。读图,回答 (1) ~ (2) 题 。 (1) 气温日较差大的月份是 (    ) A.1 月 B.4 月 C.7 月 D.10 月 解析 √ 解析  由 图可知, 7 月份一天中最高气温 在 12 ℃ 以上,最低气温在 8 ℃ 以下,气温日较差最大。 (2) 该山地 (    ) A. 冬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B. 因台风暴雨引发的滑坡多 C. 基带的景观为热带雨林 D. 山顶海拔低于 1 000 米 解析 √ 返回 解析  由 图可知,该地一年四季都是 6 时日出 18 时日落,所以应该位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A 项错误 ; 赤道 附近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无法形成台风, B 项错误 ; 赤道 地区山脉基带的景观为热带雨林, C 项正确 ; 热带 最低气温在 15 ℃ 以上,该地最低气温在 8 ℃ 以下,气温降低幅度超过了 6 ℃ ,所以山顶海拔超过 1 000 米。 返回 明考向 返回 1. 地球内部和外部圈层结构及其特点。 2. 大气圈层中气温的垂直变化及其原因。 3. 对流层大气中气温的正常变化和逆温现象及影响。 4. 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的规律及原因。 5. 自然带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及应用。 析考点 1.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圈层分为地球内部和 地球外部 两大部分。根据不同 深度的 物质的属性特点,地球 内部以 莫霍面、古登堡面为界把 地球 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岩石圈的范围包括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软流层是由塑性物质组成的 ( 如图所示 ) ;地球外部圈层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2. 大气的垂直分层 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可将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 如图所示 ) 3. 气温 在平流层中,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一般海拔每上升 100 米,气温下降 0.6 ℃ ,这是因为大气增温的过程是太阳辐射 → 地面吸收 → 地面增温 → 地面辐射 → 大气吸收 → 大气增温,如果气温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升高或垂直递减率小于 0.6 ℃ /100 米时,就出现逆温现象;在平流层中,受臭氧层的影响,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在高层大气中,由于电离层的影响,气温随海拔升高是先降低后升高 。 4. 降水 达到一定高度的山体,迎风坡降水随高度增加而增多,过了一定限度 ( 即大降水带 ) ,降水出现减少的趋势;在背风坡由于焚风作用,降水量由下向上递增甚微,且同一高度背风坡降水往往低于迎风坡。在不同山地,最大降水带出现的高度与气候的干湿度有关,一般是气候越湿润的地区,最大降水高度就越低,相反,越干旱的地区,最大降水高度就越高 。 气温和降水量的垂直分布举例如下 : 5. 植被 山麓地带的植被与山地所处的自然带基本一致,随海拔高度的升高,水分、热量条件会发生变化,致使植被发生垂直分异,这种分异类似于从山地所处自然带向高纬度的水平地带性分异。一般来讲,越往高纬山地的植被类型越少;若在同一纬度的山,海拔越高,植被类型越丰富;同一座山,相同高度迎风坡与背风坡的植被是不同的。 ( 如下图 ) 。 6. 地貌 由于随海拔高度变化,光照、热量、水分差别很大,外力作用也有很大差别。如高山上气温低,冰川广布,主要是冰川地貌,山腰、山麓河流发育或流经, 则流水地貌发育。 7. 土壤 一般来说,在相似的经度上,从低纬到高纬,土壤有由繁变简、同类土壤的分布高度有由高降低的趋势;在相似的纬度上,从湿润地区经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到干旱地区,同类土壤的分布高度则逐渐升高;在相同或相似地理位置,山体越高,相对高差越大,土壤垂直带谱越完整。另外山地坡向不同,土壤组成及同类土壤分布高度也有差别。 8. 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 (1) 影响垂直事象的因素分析:垂直事象的分布取决于山地热量及其与水分的组合,对水热组合状况起着深刻影响的山地位置和山体性质是决定垂直事象性质和结构的基本因素。 ① 纬度位置 —— 影响不同的垂直事象类型; ② 海陆位置:山地的距海度 ( 指距水汽源地的远近 ) 不同,垂直事象的性质和结构也有区别; ③ 山麓的海拔高度,决定了山地水热组合的初始状况,也决定了山麓事象的性质; ④ 山顶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⑤ 山体性质 ( 山体高度、山脉坡向、坡度与走向以及局部地形等 ) 也影响垂直事象的分布。 (2) 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判读 ① 判读垂直自然带的分布顺序:从山麓到山顶的更替与山体所在地区自然带从低纬向高纬的水平变化规律基本一致。 ② 判读基带或山体所处的热量带:基带与当地同纬度水平自然带相同;根据基带名称确定热量带。如珠穆朗玛峰南坡 (28°N 附近 ) 的基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③ 判读南北半球:南北半球常常用到阳坡与阴坡的概念。阳坡靠近低纬度一侧,热量条件好。如温带、寒带地区北半球南坡为阳坡,南半球北坡为阳坡。方法主要有: a. 根据自然带数量判读:一般阳坡多于阴坡; b. 根据同一自然带分布的高度判读:一般阳坡一侧高 。 ④ 判读自然带数量的多少:一般山体所在的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数量越多。如乞力马扎罗山 (3°S ,海拔 5 895 米 ) 就比文森峰 (78°S ,海拔 5 140 米 ) 自然带数量多,珠穆朗玛峰南坡比北坡自然带数量多 。 (3) 雪线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① 掌握影响雪线的主要因素 雪线是常年积雪的下线,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影响雪线的主要因素有气温、降水、地貌等。 ② 分析全球山地雪线 山地降水越多,雪线越低;气温越高,雪线越高,因此全球山地雪线的分布曲线呈马鞍形,即在副热带山地雪线最高,然后向南北两侧降低。夏季气温高,山地雪线较高;冬季气温低,山地雪线较低 。 ③ 分析同一山体不同坡向的雪线 山地坡度越大,雪易下滑融化,雪线偏高;阳坡气温偏高,雪线位置高;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分析时要注意影响雪线的主要因素是降水,如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的影响,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 。 易错点 (1) 区分岩石圈与地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不要把二者等同起来。 (2) 每升高 100 米气温降低 0.6 ℃ ,适用范围局限于近地面附近的对流层内。其他大气层不适用。 (3) 逆温并不是只有弊端,它的出现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运动,带来以下好处: ① 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 ② 逆温若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使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同时也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 (4) 迎风坡降雨量比背风坡多,只是相对于同一海拔高度上相比。不同高度没有比较价值。 (5) 在判断山地的阴坡和阳坡、迎风坡和背风坡时,由于影响雪线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不同的地区其主导因素不同,因此一般不能直接以雪线为标准。而同一自然带 ( 非雪线 ) 在阳坡的分布高度永远高于阴坡 ( 对同一山体而言 ) ,因而往往根据该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判断出来阴坡或阳坡,再结合其他条件判断迎风坡或背风坡。 (6) 地球表面的各个自然带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线,总是由这一自然带逐渐地转变为另一自然带,因此在两个自然带之间总存在着过渡带。例如,由森林带向草原带过渡的森林草原带,由草原带向荒漠带过渡的半荒漠带等。 (7) 一个地方的雪线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 (8) 全球雪线最高的地区不在赤道,而在副热带地区,到极地附近,雪线可降至地表。此外,由于 10°N 的降水量比 10°S 多,因此 10°S 的雪线比 10°N 要高一些。 (9) 并不是任何一个山体都具有垂直地带性,只有它达到一定高度,并在一定的纬度范围内,足以引起自然综合体及其组成成分发生急剧变化时,才有可能出现。通常,基带 ( 垂直带下部的起始带 ) 以上垂直带出现的高度,温带地区在 800 m 以上,热带地区在 1 000 m 以上。 返回 (10) 注意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数量的因素是相对高度而不是海拔。 (11) 一般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 “ 少 — 多 — 少 ” 的变化,因此有时基带为草原、荒漠的高山,由于海拔的升高,降水增多,可能会出现森林带,如天山北坡。 题组 1  气温的垂直分布 右 图 为我国某地区某日等温面 ( 气温值相等点构成的面 ) 和等压面示意图。读图完成 (1) ~ (3) 题 。 (1) 甲、乙两处 (    ) A. 甲处气温、气压均高于乙处 B. 甲处气温高于乙处,气压低于乙处 C. 甲处气温、气压均低于乙处 D. 甲处气温低于乙处,气压高于乙 处 对点练 解析 √ 解析  气温 由地面向高空是递减的;图示甲位于等温面上,乙位于等温面下方,说明甲气温低于乙;甲在等压面上方,乙在等压面下方,乙处等压面向上拱起,说明乙处为高压区,甲处正好相反,为低压区。 (2) 该天气系统属于形成 (    ) A. 伏旱天气的副热带高压 B. 寒潮天气的亚洲高压 C. 雷电暴雨天气的热低压 D. 梅雨天气的准静止锋 解析  乙 处气温、气压均高于甲处,是高温 、 高压 天气即伏旱天气的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 寒潮天气 的亚洲高压是寒冷干燥的冷高压 ; 雷电 天气是强对流天气,多是低气压;梅雨天气是准静止锋,是冷暖气团相遇形成的,不是高压天气。 解析 √ (3) 在该天气系统影响下,天气特点是 (    ) A. 炎热干燥 B . 寒冷干燥 C. 高温多雨 D . 寒冷多雨 解析 √ 解析  在 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天气炎热干燥。 题组 2  降水的垂直分布 下图为 “ 我国某山地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 ” 。读图回答 (1) ~ (3) 题。 (1) 就相同海拔高度来说,该山地南北两坡年降水量 (    ) A . 大致相等 B . 北坡较多 C. 南坡较多 D . 难以判断 解析 √ 解析  解答本题关键是 学会 判断 地形剖面对应的降水量 。 判断 方法 如 右 图 所示,同 为 3 000 米高度的 A 、 B 两点, 对 应 的年降水量分别自 A 、 B 两 点 作垂线,与降水量线交于 两 点, 即 C 、 D 两点,然后找到其对应的降水量,即 C 约为 600 mm , D 约为 400 mm 。 结合 上面的判读方法,可以看出同一海拔高度,南坡降水量小于北坡。 (2) 该山地年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减少的高度出现在 (    ) A . 南坡 3 500 米 B . 南坡 2 000 米 C. 北坡 3 500 米 D . 北坡 2 000 米 解析 √ 解析  从 图中可以看出北坡海拔约 2 000 米处,降水量达到最大值,然后随着海拔升高,降水量逐渐降低。而南坡则是海拔越高,降水越多。 (3) 该山地所属山脉可能是 (    ) A . 南岭 B . 秦岭 C. 阴山山脉 D . 天山山脉 解析 √ 解析  图 中显示山脉北坡降水量大于南坡,说明北坡为迎风坡,南岭、秦岭、阴山都是南坡为迎风坡,只有天山受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的影响,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多,南坡为背风坡降水量少。 题组 3  自然带的垂直分布 1. 下图示意某山地顶峰周边的情况,阴影部分为终年积雪,甲、丁两地气温相同。读图完成 (1) ~ (2) 题。 1 2 3 (1) 甲、乙、丙按气温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    ) A . 甲>乙>丙 B . 甲>丙>乙 C. 丙>乙>甲 D . 丙>甲>乙 解析 √ 1 2 3 解析  气候因素是影响雪线高低最常考查的内容,气候又包括气温和降水两个因素的影响,必须综合考虑这两个因素影响力的大小。有时候可能两个因素叠加,有时候可能两个因素冲突。在冲突的情况下,一般来说,降水的影响大于温度的影响,所以降水多的地方雪线低 。 由于 甲、丁两地气温相同,甲乙两地位于同一侧山坡,乙处的海拔高度高于甲处,故判断乙地气温低于甲地;而丙丁位于同一侧山坡,丙地海拔高度低于丁地,故判断丙地气温高于丁,即高于甲地。故选 D 。 1 2 3 (2) 终年积雪区域北部下线与南部下线海拔不同。下面分析,正确的是 (    ) A. 北部更高,因为相同海拔情况下,北部气温更高 B. 北部更低,因为北部降水更丰富 C. 南部更低,因为南部降水更丰富 D. 南部更高,因为相同海拔情况下,南部气温更高 解析 √ 1 2 3 解析  图 中阴影是终年积雪,可以判断南坡的雪线低,北坡雪线高;北坡气温低;而结合前面分析,南坡是阳坡,雪线低,说明南坡是迎风坡,降水多,故选 C 。 1 2 3 2. 下图为 “ 我国天山和喜马拉雅山的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 。读图,回答 (1) ~ (2) 题。 1 2 3 (1) 关于图中所示山地自然带分布特点及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1 2 3 A. 甲坡云杉林带缺失 —— 坡度大 B. 乙坡自然带海拔低 —— 热量充足 C. 丙坡自然带数目少 —— 高差小 D. 丁坡积雪冰川带下界低 —— 降雪 少 解析  根据纬度,甲坡同一自然带分布的纬度较高,是阳坡,云杉林带缺失是因为水分条件较差, A 错。 乙坡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低是位于阴坡,热量条件较差, B 错。 丙坡是喜马拉雅山脉北坡,自然带数目少的原因是高差小。 C 对。 丁坡积雪冰川带下界低是因为迎风坡,降雪多, D 错 。 解析 √ 1 2 3 (2) 天山是新疆的主要牧区。天山山脉草场垂直分布,四季轮回 。 下列 关于天山乙坡 “ 山腰山麓轮牧 ” 对应的时间和地区正确的是 (    ) 1 2 3 A. 夏季在 1 处,冬季在 3 处放牧 B. 夏季在 3 处,冬季在 4 处放牧 C. 夏季在 4 处,冬季在 3 处放牧 D. 夏季在 3 处,冬季在 1 处放牧 √ 解析 解析  天山 是新疆的主要牧区。天山山脉草场垂直分布,四季轮回。夏季气温高,在海拔高的 3 处放牧,冬季大雪封山,在海拔低的 1 处放牧, D 对。 A 、 B 、 C 错。 1 2 3 3. 读 “ 我国甲、乙两山地东南坡植被对比图 ” ,回答 (1) ~ (2) 题。 1 2 3 (1) 甲山东南坡植被类型比乙山东南坡植被类型少的主要原因是 (    ) A. 甲山海拔较乙山高 B . 甲山降水较乙山少 C. 甲山坡度较乙山小 D . 甲山纬度较乙山 高 √ 解析 1 2 3 解析   山地垂直带是在水平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与水平带一致,垂直带谱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水平地带带谱相似 。 从 图中可看出甲地区基带为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植被,而乙地区基带为热带季雨林,位于热带,说明乙处纬度低于甲, D 正确 。 1 2 3 (2) 乙山可能位于 (    ) A. 河南 B . 湖北 C. 安徽 D . 福建 解析  四 个地区中福建纬度最低,又临海,可能会有热带季雨林, D 正确 。 河南 、湖北、安徽纬度较高,不可能有热带植被, A 、 B 、 C 错 。 √ 解析 返回 1 2 3 本课结束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