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1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福建省长乐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
福建省长乐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福州期末联考 高二文科地理试卷 (命题内容:自然地理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姓名 座号 成绩 注意事项: 1.请考生用黑色签字笔将姓名和班级、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2.客观题的答案用2B铅笔填涂到答题卡上;主观题答案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的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 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图1示意世界某区域,甲河从河源至M处为上游,雨水多,流量大。中下游除间歇性河外无支流汇入,水量极小,尤其枯水期中下游常干涸见底。据此完成1~2题。 1. 甲河上游河源区多雨的主要原因 A.东南信风带来暖湿水汽 B.海拔高辐射强对流旺盛 C.大陆西岸暖流增温增湿 D.植被茂密水汽蒸腾量大 2. 甲河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丰富,主要原因是 A.寒暖流交汇处浮游生物繁盛 图1 B.河流入海带来大量营养盐类 图 2 C.上升流带来大量的营养盐类 D.该海域光照充足适宜鱼类繁殖 图2示意2017年12月10日2时近地面气压分布,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甲、乙两地的气压值可能分别是(单位hpa) A. 1024,1012 B. 1018,1010 C. 1022,1010 D.1022,1014 4.此时 A.东北地区天气晴朗 B.珠江三角洲吹西北风 C.大兴安岭风力较大 D.日本地区阴雨绵绵 大同盆地是数百万年前开始形成的断陷盆地,山地与盆地之间由断层分界,盆地内部也发育了众多断层。图3示意大同火山群地貌及横剖面,图中古湖存在时间长达200余万年,期间由于气候变化,湖泊多次出现进退。读图回答5~6题。 图 3 5.图中古湖湖床较盆地北部地势低是因为同一时期 A.岩体沉降差异 B.流水侵蚀差异 C.物质堆积差异 D.火山活动差异 6.古湖于数万年前彻底消失,推测其消失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全球变冷,水源封冻,湖泊干涸 B.全球变暖,气候变干,蒸发旺盛 C.地壳运动,河流侵蚀,湖水外泄 D.火山活动,岩浆喷发,掩埋湖泊 米粉的生产工序主要有浸泡、蒸煮、打揉、压条,经数日晒制而成。福建沿海某村生产的米粉口感独特,畅销国内外。图4示意该村局部等高线分布。读图完成7~9题。 图4 7.正常年份,该村最适合晒米粉的月份是 A.1月 B.4月 C.8月 D.11月 8.晴朗的下午,下列四个地点中最适合晒米粉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9.近年来该村米粉生产企业到广东、江苏等地设厂,这有利于 A.获取优质原料 B.提高市场竞争力 C.增强集聚效应 D.降低劳动力成本 图5示意黄河上游刘家峡水库多年平均各月蓄水变化量。读图完成10-12题。 10.该水库蓄水量最少的月份是 A.5月 B.6月 C.10月 D.12月 11.该水库每年11月下旬开闸放水,主要是为了 A.灌溉 B.旅游 C.防凌 D.发电 12.该水库夏季入库泥沙最多,是因为其上游地区 A.植被破坏 B.来水量大 C.土质疏松 D.积雪消融 半边房(图6)是陕西关中地区的特色民居之一。当地盛传“乡间房子半边盖,省工省钱省木材,遮风避雨又御寒,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说法。据此完成13~14题。 13.“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映了当地 A.降水较少 B.高温多雨 C.暴雨频发 D.冬雨夏干 14.半边房门前种植落叶阔叶树可能是为了 A.春季防风固沙 B.夏季遮荫纳凉 C.秋季截水增湿 D.冬季挡风避雨 图5示意长江口部分沙岛群演变过程。读图7完成15~17题。 15.1880—1945年,①、②、③、④四处 侵蚀速率大于堆积速率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6.据河口沙岛群的空间演变趋势,推测 图7 长江河口地区一百多年来 A.河口不断拓宽,河道不断变深 B.海水侵蚀作用大于河流堆积作用 C.北航道航行条件始终好于南航道 D.海平面上升速率小于泥沙沉积速率 17.近年来长江口水下沙洲淤积速度变慢,其原因可能是流域内 A.河流输沙量增大 B.湖泊面积减小 C.植被覆盖率提高 D.降水强度变大 下图8为“某河谷剖面图”。读图,回答18~19题。 18.该河谷( ) A.最可能位于河流上游 B.位于背斜构造的顶部 C.乙处位于河流的凸岸 D.右岸侵蚀,左岸形成沙洲 图8 19.图中( ) A.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④①② B.③处地层断裂下陷 C.沉积岩层因地壳运动而弯曲 D.甲地适合聚落的发展 读喀斯特地貌示意图,其中“天坑”是一种分布在喀斯特地区的特殊的地质景观,因地下溶洞的顶部多次坍塌裸露出地面而成。据此回答20~21题。 20.溶洞的形成与地壳的升、降作用有关,当处在地质稳定期时,通常形成水平溶洞。对该图判读正确的是 A.河谷的形成与河流侵蚀有关,与地壳抬升无关 B.该地起码有三次地质稳定期 C.石灰岩多裂隙,故地下水多且地下水位埋藏浅 图9 D.该处降水偏少,故溶洞内无水 21.图中事物按形成年代由早到晚排序正确的是( ) A.石灰岩、溶洞①、天坑 B.天坑、溶洞①、溶洞② C.溶洞②、溶洞①、石灰岩 D.石灰岩、地下河、溶洞① 下图为某山脉山坡的垂直植被分布图。据此完成22~23题。 22.上图中山坡原有的一类自然植被现已完全缺失,该类自然植被可能是( ) A.热带草原 B.常绿硬叶林 图10 C.落叶阔叶林 D.高山草甸 23.导致上题自然植被类型缺失的因素最可能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 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体现在增温、保温、保水 、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害等几个方面。结合下图, 完成24~25题。 24.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 图11 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 A.减弱了地面辐射 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25.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综合题 26.读澳大利亚部分区域及①②③三地气候统计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 判断①地的气候类型并说出理由。(3分) (1) 描述②地的气候特征及成因。(3分) (2) 说明③地1月降水多的原因。(4分) 27.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随着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变化呈现出 规律性的演变,从而形成纷繁复杂而又有规律的自然景观。读图,回答问题。( 12分) 右图为两座山脉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 (1) 乙图中,山脉在海拔4 000 m以上的南、北坡,坡度基本相同,气温大致相 当,但南坡的雪线却低于北坡,说明其原因。(4分) (2) 比较甲图和乙图山脉自然带谱的主要差异,并判断哪幅图的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4分) (3) 概述甲图中各自然带在山脉南、北坡出现的高度差异,并说明原因。(4分) 28.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4分 ) (1) 根据材料从地质构造的角度描述宁夏平原的成因。5分 (2) 说明图中AB所在地区与CD所在地区等高线弯曲的特点及原因。5分 (3)分析图中从出山麓口往湖沼方向沉积物变化的一般特点及成因(成因可从AB、CD两地段各自对应的不同流水作用来说明)。4分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易经有言:天玄而地黄。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距今1万年前,中华先民就在黄土高原上耕耘,种植粟黍,发展农业,历经万年而不绝。黄土土质疏松,吸水能力犹如海绵,能使蕴藏在深层土壤中的无机物质上升到顶层,具有“自行肥效”的能力。图12示意黄土高原范围及黄土沉积物特征与厚度分布。 图 12 (1)从地形角度分析六盘山附近形成巨厚黄土沉积的原因。(6分) (2)说明黄土高原能够易于耕耘且万年而不绝的土壤条件。(4分) (3)分析黄土高原坡耕地改为旱作梯田的合理性。(4分) 长乐高级中学2018-2019第二学期第期末考 高二地理(文科)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10 ACCCA CDCBB 11—20 CBABA DCBCB 21—25 ACDAC 二、填空题 26.(1)地中海气候。年降水量多(或超过l000mm),干湿季明显(或 4—10月为干季,11~次年3月为湿季)。 (2)年降高温少雨。全年受副高或信风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3)1月份是夏季,受到暖湿的西北季风控制,且西北季风与东南信风辐合上升,多对流雨,降水丰沛,形成湿季。 27、 [答案] (1)该山脉位于南半球,南坡受东南信风带的影响,为迎风坡,降水量较大,因此雪线较低。 (2)差异:乙图山脉自然带谱更丰富;乙图山脉基带为热带雨林带,而甲图山脉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相同类型的自然带,甲图山脉出现的高度比乙图山脉低。(任答两点即可)。乙图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 (3)差异:同一自然带出现的高度南坡高于北坡。 原因:该山脉位于北半球,南坡是阳坡,由于阳坡热量较高,南坡自然带的海拔高度相对于北坡较高。 28【答案】 (1)从地质构造上来说,两侧地块相对抬升,宁夏平原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构造;再经黄河带来的泥沙沉积而成。6 (2)AB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上游方向(高处)凸出。原因:上游段主要受侵蚀作用影响。 CD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下游方向(低处)凸出。原因:下游段主要以河流堆积作用为主。6 (3)沉积物颗粒依次变小。原因:当流水携带大量泥沙流动时,由于流速的降低,泥沙逐渐沉积。一般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5 29 (1)六盘山附近位于(贺兰山和乌鞘岭的)山口地带【1分】,处于西北季风通道内;由于受地形约束(狭管效应)【1分】,西北风力较大,携带沙尘量大;【1分】受(六盘山和秦岭等)东、南部山地的阻碍作用,【1分】风力减弱,沙尘不断沉积;【1分】(六盘山和秦岭等)东、南部山地阻碍夏季风进入,降水较少,流水侵蚀弱,利于黄土累积。【1分】 (2)黄土土质疏松,易于耕作;【1分】黄土透气保水,矿物质丰富【1分】,且具备自行肥效能力【1分】,利于耕作;土层深厚,分布广,经历长期耕作后仍能保持【1分】;黄土沉积过程仍在持续。【1分】(任答4点得4分) (3)坡耕地改为旱作梯田,平整土地【1分】,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利于农业生产经营【1分】;旱作梯田坡度减小,(剖面流)流速减慢【1分】,利于地表水下渗,利于土壤保墒【1分】;减少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1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