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甘肃省天水市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地理(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甘肃省天水市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地理(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天水一中2017级2018 —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学段考试 地理试题(文科)‎ 一、单选题(40小题,1~30每小题2分,31~40每小题1分,共70分)‎ ‎1.我国的蒙古族人民摸索出了“春洼、夏岗、秋平、冬阳”的蒙古包迁徙原则。下列叙述中,与这些迁徙原则主要成因相吻合的有  (  ) ‎ ‎①“春洼”大风  ②“夏岗”洪水  ③“冬阳”低温  ④“秋平”大风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对区域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 区域划分的标准是根据自然地理的差异 B. 一个区域的内部是绝对一致的 C. 区域的边界都是十分明确的 D.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 亚马尔半岛位于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平原西北部,半岛地形平坦,冻土广布,冻土层下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岛上建有规模庞大的液化天然气项目基地。近年来,岛上陆续发现了数十个“巨坑”,引发了俄罗斯的高度关注。下图示意亚马尔半岛及巨坑位置,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3.巨坑的出现引发了俄罗斯的高度关注,主要是因为地坑会 A. 引发地表沉降 B. 加剧海水入侵 C. 威胁能源基地安全 D. 加速地表水流失 ‎4.半岛上液化天然气基地建设采用的是“组装式建设”模式,即部件在其他地方生产,再运至该地组装。采用该建设模式主要是因为半岛 A. 冻土深厚,建设成本高 ‎ B. 气候严寒,施工期短 C. 濒临海洋,海运便利 ‎ D. 人口稀少,劳动力不足 读我国四地区水资源、人口、耕地和GDP占全国比重图,完成下面小题。‎ ‎5.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匹配较好的区域是( )‎ A. ①② B. ①④ ‎ C. ②③ D. ③④‎ ‎6.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我国( )‎ A.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 B. 西北地区、南方地区、西南地区、北方区 C. 北方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南方地区 D. 西南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南方地区 ‎7.有关④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以紫色土为主,土壤肥沃 B. 气候干旱,荒漠化严重 C. 地势起伏大,垂直地域分异明显 D. 平原广布,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8.影响岛上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海陆位置 B. 纬度与地形 C. 纬度与洋流 D. 地形与洋流 ‎9.据图推测该岛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A. 南多北少 B. 东北向西南递减 C. 西多东少 D. 东南向西北递减 ‎10.我国决定将四川西昌航天发射中心场址迁到A,其主要因素可能是 A. 发射初速度小 B. 国防安全需要 C. 利于运输、发射大型火箭 D. 晴朗天气多 产业耦合度是指产业系统与消费市场之间的协同发展程度,若产业与市场发展同步,‎ 则耦合度较高;反之,则耦合度较低。下图为2014年我国各省汽车产业与市场的空间耦合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 ‎11.据材料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青海汽车产业耦合度高,是因为汽车生产能力强,消费市场广阔 B. 山东汽车产业耦合度低,是因为消费市场广阔,但生产能力相对较弱 C. 湖北汽车耦合度高,是因为汽车生产能力强,市场相对狭小 D. 汽车产业由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 ‎12.根据各省区的汽车生产能力和市场消费状况,绘制我国汽车产业与市场的空间耦合度的分析图,主要是应用了 A. 计算机网络 B. 遥感 C. 全球定位系统 D. 地理信息系统 ‎2014年4月18日,重庆春光明媚,可从18日夜间到20日,重庆多地现今年来最强降雨、冰雹等天气。下面甲图为“冰雹形成原理图”,乙图为“一天中不同时段冰雹发生的百分比”,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3.据图分析下列关于冰雹形成的基本条件不正确的是( )‎ A. 云层中要有充足的水汽 B. 大气的温度要低于0℃‎ C. 强烈的上升气流 D. 稳定的大气环境 ‎14.造成乙图冰雹发生频率最高时段的天气系统最可能是下图中的( )‎ A. B. ‎ C. D. ‎ ‎15.相关部门在分析强降雨、冰雹灾害的影响范围,确定救灾物质调配时用到的最佳“3 S”技术还可用来( )‎ A. 出行导航 B. 规划城市道路交通 C. 进行矿产地质探测 D. 监测森林火灾 如图是车载导航仪面板示意图,行驶过程中始终显示车头朝上,指向标箭头随行车方向转动。回答下面小题:‎ ‎16.导航仪能及时显示汽车位置,主要依靠的技术是( )‎ A. 遥感 B. 全球定位系统 C. 计算机 D. 地理信息系统 ‎17.汽车在前方左拐弯后,导航仪上的指向标箭头朝向为( )‎ A. 左上 B. 右上 C. 左下 D. 右下 鲁文佐里山被称为“赤道雪山”,旅行者从山地东侧登山时发现,在1200到1500米高度草地“让位”于森林。近些年大片雨林被当地开发成咖啡等热带经济作物种植园。下图是非洲区域图及鲁文佐里山自然带分布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8.上图中 A. 维多利亚湖为非洲最大内流湖 B. 7-8月东非高原动物正向北迁徙 C. 瀑布的落差主要受径流量控制 D. 时令河丰水期时主要受信风影响 ‎19.鲁文佐里山 A. 断裂抬升形成,东侧坡度和缓 B. 东西两侧山麓自然带相同 C. 山麓地带东坡降水明显多于西坡 D. 热量变化使得草地“让位”于森林 ‎20.当地对热带雨林的开发,将会 A. 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 B.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C. 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D. 减缓赤道雪山冰川消融 下 图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P地与Q地相比,P地 ‎①年大风日数少  ②年降水量多 ‎ ‎③年降雪日数少 ④沙尘暴日数多 A. ①② B. ③④ ‎ C. ①④ D. ②④‎ ‎22.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 ‎①截留水分 ②改变气候类型 ③削弱风力 ④改变植被类型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3.P地是我国著名灌溉农业区,农业发展中可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 荒漠化 B. 土壤侵蚀 C. 次生盐渍化 D. 森林破坏 读“某人文地理景观图”,回答下面小题。‎ ‎24.景观图甲主要位于 A. 西亚热带沙漠地区 B. 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 C. 我国新疆吐鲁番盆地 D. 我国黄土高原地区 ‎25.图乙中人文景观的主要功能是 A. 发展乡村旅游业 B. 冬暖夏凉,供人们居住 C. 满足人们宗教信仰 D. 用于贮藏粮食 ‎26.关于图甲和图乙所在区域地理环境的共同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生态环境都很脆弱 B. 人地矛盾都很突出 C. 植被覆盖率都很低 D. 水土流失都很严重 青海湖位于青海省东北部,既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7.近年来青海湖面积不断缩小,其主要原因是( )‎ A. 全球变暖导致蒸发强烈 B. 围湖造田 C. 大面积引水灌溉 D. 跨流域调水 ‎28.在青海湖地区开展水土综合治理工作,切实可行的措施是( )‎ A. 充分利用水资源,扩大耕地 B. 改良耕作制度,实施围栏封育、划区轮牧 C. 引进物种,增加生物种类,提高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D. 大力实施以乔木为主的植被造林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 下图是一组世界区域地图,M国是世界著名的“低地之国”、“风车之国”,围海造田的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七分之一,2009年该国实施一项“退耕还海”工程。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完成下列问题。‎ ‎29.M国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A. 水源 B. 光热 C. 地形 D. 土壤 ‎30.M国围海造田的有利条件不包括 A. 地势低平多浅滩 B. 海岸线平直 C. 河流入海口泥沙较多 D. 可利用风车排水 ‎31.M国从“围海造田”到“退耕还海”的相关原因叙述正确的是的 A. 森林遭到破坏 B. 赤潮发生频率高 C. 石油资源枯竭 D. 生物多样性减少 ‎32.甲区域河流航运价值较乙区域河流高,其原因不可能是 A. 甲区域河流下游地区无结冰期 B. 乙区域河流流量较小 C. 甲区域经济发达,航运量大 D. 甲区域地形平坦,较乙区域有较大优势 ‎33.目前甲乙两区域均大力开发的能源是 A. 太阳能 B. 水能 C. 地热能 D. 石油 页岩油是油页岩在热加工时,其有机质受热分解后生成的产物,类似天然石油。随着需求扩大和常规油气资源的减少,页岩油成为美国石油资源的重要补充。在世界已探明的储量中,美国占有一半以上,近年来“水力压裂”技术的应用使得美国页岩油开采量大幅增加。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4.与美页岩油大量开采无关的是 A. 缓解温室效应 B. 政府大力支持 C. 开采技术进步 D. 国内市场广阔 ‎35.页岩油大量开采将会使美国 A.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B. 提高能源安全 C. 石油开采业衰落 D. 促进可再生能源的研发 山西煤炭资源丰富,煤炭品种齐全,煤质优良,开发条件优良。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36.‎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山西省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因素,下列解决山西省水资源短缺的措施中可行的是 (   )‎ ‎①跨区域调水 ‎ ‎②削减工业生产规模,减少工业用水量 ‎③大量移民到南方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减少居民生活用水量 ‎④改进生产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①④‎ ‎37.关于山西省煤炭基地建设,叙述正确的有(   )‎ ‎①煤炭资源丰富,地理位置适中 ‎ ‎②交通发达,水资源非常丰富 ‎ ‎③新建铁路大秦线,目的是为了提高晋煤外运的能力 ‎ ‎④扩大煤田面积,增加煤炭储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①④‎ ‎38.围绕能源开发,山西省构建的产业链是(   )‎ ‎①煤一电一铝  ②煤一焦一化  ③煤一气一液 ‎ ‎④煤一铁一钢 ⑤煤一电一钢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③④⑤‎ 内蒙古武川县在打造清洁能源产业方面率先迈出坚定的步伐,同时,该县正在着力引进光伏发电,形成“风光互补、蓄储一体”的清洁能源体系,为呼和浩特市打造“中国新能源之部”提供支持。下图中“白道”是沟通阴山南北的交通要道,历来是一条经商之路。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 ‎39.武川县打造风电能源产业的有利条件是 ‎ ‎①受地形“狭管效应”的影响,风力资源丰富 ②地形平坦开阔,人口密度小 ‎ ‎③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 ④产业技术基础好,交通便利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40.武川县发展“风光互补、蓄储一体”的清洁能源体系 A. 可以降低风能利用率 B. 可以使电力输出更平稳 C. 可以降低建设成本 D. 会造成能源的浪费 三、综合题(共30分)‎ ‎41.(8分)材料一 城镇居民生活能源消费主要是指城镇居民在日常生活为了供暖、炊饮、家用电器和出行等行为对电、燃气等能源的消费,将对城市环境产生重大的影响。‎ 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人均生活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图 ‎(1)结合材料,说明该城市能源消费结构变化特点。‎ ‎(2)请你为节约城镇居民生活能源消费提出合理化建议。‎ ‎42.(1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塞凡湖为高山淡水湖,盛产鱼类。湖面海拔 1916m,蓄水量约 585 亿 m3,湖水由拉兹丹河经阿拉斯河注入里海。入湖水量约 13 亿 m3/年,出湖水量约 1 亿 m3/年,湖水蒸发旺盛,损耗大。 ‎ ‎20 世纪 30 年代,当地对拉兹丹河进行梯级开发,人为将出湖水量增加到 12 亿 m3/年。近年来,当地政府采取禁止引用湖水、冻结湖上一系列动力和农业工程等措施。左图示意塞凡湖地理位置,右图是 A 城市(海拔 907m)的气候资料。‎ ‎(1)归纳 A 城市的降水特征,并分析原因。 ‎ ‎(2)分析塞凡湖湖水蒸发旺盛的原因。 ‎ ‎(3)说明拉兹丹河梯级开发所产生的主要效益。‎ ‎(4)推测当地政府提出禁止引用湖水的原因。‎ ‎43.(10分)下图为“鲁尔区(左图)与我国辽中南工业区(右图)”,读图及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衰退或枯竭期,其累计采出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这些城市多是中国在工业化初期迅速形成的,随着当地资源的日益枯竭,这些城市面临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如何进行可持续发展正成为这些城市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1)两工业区的集聚程度都相当高,请评价工业集聚的利弊。‎ ‎(2)东北是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集中的地区,你能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 天水一中2017级2018 —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学段考试 地理参考答案(文科)‎ 一、单选题(40小题,1~30每小题2分,31~40每小题1分,共70分)‎ ‎1~5 ADCBC 6~10 ACBDC ‎11~15 BDDAB 16~20 BDBAA ‎21~25 ACCCB 26~30 DCBBB ‎31~35 DDDAB 36~40 DBCAB 三、综合题(共30分)‎ ‎41.(1)‎ 城镇居民人均天然气、汽油消费量增加;煤炭、液化石油气消费量下降;由以煤炭消费为主,转变为以汽油、天然气消费为主。‎ ‎(2)积极推广节能产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加大节能降耗的宣传,提倡节能环保的生活理念;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改造进程;改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 ‎42.(1) 特征:年降水量小,不到 300(或 280 左右)毫米;冬春季(或 3~5 月)降水多,夏秋季(7-9 月)降水少。(原因:地处内陆,远离海洋,年降水量少;冬春季节西风从海洋带来一定的水汽, 降水略多 ‎ ‎(2)流域降水量少,气侯干旱,空气干燥;春季气温回升快,夏季气温较高;湖泊蓄水量大,多大风 ‎ ‎(3)拉兹丹河落差大,水能丰富,梯级开发可获得廉价的水电;增加灌溉面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 ‎(4)湖泊水位下降,面积减小,气候更加干早;湖泊水量锐减,水质恶化;湖中鱼类数量减少等 ‎【解析】(1)降水特征要从降水量、降水的季节分配进行描述分析。该地区地处内陆,远离海洋,年降水量不到 300(或 280 左右)毫米,年降水量小;冬春季季节由于风带气压带南移,该地受西风影响,从海洋带来一定的水汽, 降水略多;夏秋季(7-9 月)降水少。 ‎ ‎(2)塞凡湖湖水蒸发旺盛的原因要结合当地的气候特征进行分析;塞凡湖为高山淡水湖, 地处内陆,远离海洋,年降水量少,气侯干旱,空气干燥,蒸发旺盛;春季气温回升快,夏季气温较高,降水少,太阳辐射强,湖水蒸发旺盛;入湖水量大,出湖水量小,湖泊蓄水量大,昼夜温差大多大风天,加剧的湖水的蒸发。 ‎ ‎(3)河流的梯级开发主要是以发电,带动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拉兹丹河落差大,水能丰富,梯级开发可获得廉价的水电;梯级开发可增加灌溉面积,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 ‎(4) 近年来, 因为引水发展农业、发展经济而导致湖泊水位下降,面积减小,气候更加干早;湖泊水量锐减,水质恶化,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湖中鱼类数量减少等;政府提出禁止引用湖水,有利于恢复塞凡湖的生态。‎ ‎43.(1)利:加强信息交流和协作;降低运费和能耗;充分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成本;有利于形成规模效应。‎ 弊:加剧了环境污染。‎ ‎(2)①发展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深加工程度;②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③治理环境污染。‎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