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文)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文)试题 解析版

甘肃省兰州一中 2017-2018-1 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高二地理(文科)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2017 年 10 月 18 日 14 时,中央气象台发布台风预报:2017 年第 21 号台风(强热带风暴级) “兰恩”,位于北纬 13°、东经 132.4°,最大风速 30m/s,中心气压 980hPa。预计“兰 恩”将以每小时 20 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偏北转北偏西方向移动,20 日夜间逐渐 转向北偏东 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加强,最强可达超强台风级(16-17 级,52-58 米/秒), 未来 2 天对 我国海域无影响,20 日开始台湾以东洋面、东海东部海域的风力将逐渐加 强到 7-9 级。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确定台风中心位置要用到的关键技术是 A. RS B. GPS C. GIS D. 数字地球 2. 台风路径的预测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RS B. GPS C. GIS D. 数字地球 3. 在城市管理 GIS 中,将城市交通图层、居民区图层、公园分布图层叠加后,可以 A. 计算城市绿地面积 B. 分析建筑设计的质量 C. 估算商品零售总额 D. 合理调整公交站点 4. 下列关于松嫩平原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 地势平坦开阔,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实施,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B. 生长季节短促,适宜玉米、棉花、冬小麦、油菜的种植 C. 水稻土分布广泛,因此主要发展水田耕作业,大面积种植水稻 D. 受长白山的阻挡,降水量由西向东减少,东部适宜发展畜牧业 【答案】1. B 2. C 3. D 4. A 【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1. GPS 主要应用于导航和定位。因此 B 正确。RS 主要应用于资源普查和环境灾害监测;GIS 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 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数字地球主要指应 用 GIS、RS、GPS 等技术,以数字的方式获取、处理和应用关于地球自然和人文因素的空 间数据,在此基础上解决全球各种问题。故 A、C、D 错误。 2. 由第(1)小题可知 RS--监测,GPS--定位,GIS--模拟、分析。在现有位置的基础上,通 过对台风移动速度、气压等要素进行分析,可预测台风的路径。C 正确。 3. 居民区和公园附近的交通流量都很大,将三者叠加可以合理调整公交线路站点,方便人 们出行。D 正确。三图层叠加,可估算绿地比重大小,但不能确定面积。GIS 无法分析建筑 设计的质量和估算商品零售总额。A、B、D 错误。 4. 松嫩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实施,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A 正确。 生长季节短促,不适宜棉花、冬小麦等的生长;水稻土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东北主要 是黑土;松嫩平原东部适合发展种植业。故 B、C、D 错误。 【点睛】熟知地理信息各组成部分的特点和应用。 5. 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都位于半湿润地区 ②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③都位于地势第三阶梯 ④雨热同期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是平原地区,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长江三 角洲是雨热同期,松嫩平原也是雨热同期,但相对于长三角而言松嫩的大陆性较强,水热条 件的组合不如长三角。 考点: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田同学在作文《我的家乡》中这样写道:“四月的早晨,一望无尽的田野,绿油油的稻苗在 清风中起舞,桑林丛中不时传来姑娘们的笑语歌声。船儿在密如蛛网的河流穿梭摇过鱼儿在 水面上跳跃。塘边上蔗苗茁壮,果树花香,一派春意盎然之景。”据此 完成下列问题。 6. 田同学的家乡可能位于下列哪个地区 A. 黄淮海平原 B. 东北平原 C. 珠江三角洲 D. 渭河平原 7.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由开发早期的限制因素“逆袭”为现在有利因素的是 A. 稠密的水系 B. 黏重的土壤 C. 便利的交通 D. 平坦的地形 【答案】6. C 7. A 【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6. 结合材料中描述的是 4 月份水稻生长景观,而且河网密布,有甘蔗的栽培。因此可以判 断该区域位于我国的珠江三角洲,发展的是桑基、蔗基鱼塘农业。C 正确。黄淮海平原、东 北平原、渭河不能生长甘蔗,也不符合水网密布等特点。A、B、D 错误。 7. 稠密的水系,早期限制地区之间的交流往来,现在不仅可以提供水运便利,更是工农业 生产的充足的水源条件,是有利因素,D 正确。黏重的土壤,不利于农作物生长,一直要进 行改良, B 错误。平坦的地形,便利的交通始终是有利因素。C、D 错误。 黄土高原地区开发历史悠久,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但近些年来人地矛盾十分尖 锐。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8. 黄土高原最大的环境问题是 A. 荒漠化 B. 水土流失 C. 酸雨 D. 气候变暖 9. 造成这种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B. 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 C. 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 D. 干旱和大风现象 【答案】8. B 9. C 【解析】试题分析: 8. 黄土高原最大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选 B 正确。 9. 黄土高原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黄土土持疏松、降水变率大, 是水土流失潜在的自然原因;不合理的开垦、开矿、工程建设、破坏植被是水土流失的人为 原因;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及干旱和大风现象是荒漠化的成因。选 A 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水土流失的成因。 【知识拓展】水土流失形成的条件:一是地形起伏大,即坡度大;二是降水多,降水强度大; 三是植被稀少。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形成的原因: 1.自然原因: (1)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 (2)地形:从平原向山地过渡,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 (3)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 (4)土壤:由粉沙颗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蚀能力低; 2.人为原因:(1)毁林开荒(2)过度樵采(3)轮荒,不合理的耕作制度(4)开矿 绿洲的发生、发展和演变,完全与水源有关。有人说:有水是绿洲,无水变沙漠。据此回答 下列问题。 10. 下列有关绿洲形成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绿洲多分布在山前洪积、冲积扇和冲积平原上 B. 绿洲水源只有坎儿井和水窖两种形 式 C. 绿洲的土壤积水、保肥能力较差 D. 绿洲地区有丰富的降水,基本能满足农作物生长 需要 11. 下列能充分有效利用土地,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做法是 A. 开垦退化严重的草原,适当扩大耕地,多种经济作物 B. 在草原地区退耕还牧且适量 放牧 C. 樵采天然植被,解决燃料不足问题 D. 在内流河上游修建水库,扩大流域的灌溉面积 【答案】10. A 11. B 【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10. 绿洲指干旱沙漠中具有水草的绿地。它多呈带状分布在河流或井、泉附近,以及有冰雪 融水灌溉的山麓地带。绿洲土壤肥沃、灌溉条件便利,往往是干旱地区农牧业发达的地方。 故 A 正确,B、C、D 错误。 11. 在草原地区降水条件不好,应以畜牧业为主,不适宜按面积发展种植业。B 正确。A 错 误。“樵采”破坏固沙植被,导致土地荒漠化;内流河一般水量小,水能蕴藏量低,不易修 建水库,同时修建水库也可能导致河流末端绿洲的萎缩。C、D 错误。 12. 以下关于荒漠化防治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荒漠化的防治应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B. 对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要设法扭转,以防完全退化 C. 对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可以采取暂时弃耕的措施 D. 坚持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因地制宜地进行综合整治 【答案】B 【解析】对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要设法扭转,以防完全退化属于荒漠化防治内容,B 正 确。A、D 说法正确,但不属于内容,是荒漠化防治的原则。对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应是 生态退耕而不是弃耕。C 错误。 【点睛】注意区分荒漠化防治内容与原则的区别。 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3. 该区域在荒漠化之前,盛产优质向日葵的自然条件是 A. 光照强 B. 气温年较差大 C. 土壤肥沃 D. 地形平坦 14. ⑤地形成草原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A. 热量充足 B. 水源充足 C. 降水丰富 D. 光照充足 15. 仅考虑降水量,该地治理沙漠化措施可行的是 A. ①②③④全部种树 B. ①②种草、③种树 C. ①种树、②③种草 D. ①种树、②③④种草 【答案】13. A 14. B 15. C 【解析】试题分析: 13. 西北地区,夏季昼长夜短,光照强。A 项正确。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气温年较差大,但 是冬季向日葵不能生长。B 项错误中。从图中看,沙漠地区面积广,土壤贫瘠。C 项错误。 图示区域地形平坦,但与向日葵品质高无关。D 项错误。故选 A。 14. 图示区域为西北,水源缺乏是发展的限制性因素。A 项、D 项错误。⑤地降水少,但草 类茂盛。B 项正确。C 项错误。 15. ①地降水量大于 400 毫米可以种树,②③降水量大于 200 毫米可以种草,④降水量小 于 200 毫米不能植树种草。C 项正确。故选 C。 【考点定位】农业区位因素、沙漠化治理措施 我国为了改善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建设了许多防护林体系,其中规模较大的是“三 北” 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6. “三北”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的环保功效是 A. 净化空气 B. 美化环境 C. 涵养水源 D. 防风固沙 17.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 A.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 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C. 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D. 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答案】16. D 17. A 【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16. “三北”防护林营造在我国风沙危害严重的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主要作用是防风固 沙、保护农田。D 正确。 17. 长江中上游地区山高坡陡,降水丰沛,易发生水土流失。因此防护林主要是保持水土, 涵养水源。A 正确。 18. 热带雨林的脆弱性表现在 A. 生物残体分解快 B. 植物生长速度快 C. 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植物体内 D. 群落以高大的乔木为主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热带雨林区养分几乎都储存在地上植体内,所以植被一旦破坏,生态系 统很难恢复。所以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较为脆弱。所以本题选择 C 选项。 考点:陆地生态系统。 点评:本题考查陆地生态系统。指出森林其中的热带雨林系统,学生要明确在热带雨林气候 中常年多雨,所以要掌握雨水的淋刷作用很强,土壤中养分流失,从而得出答案。难度适中。 19. 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分布面积比刚果盆地更大,原因有 ①西高东低的地形,有利于东南风的深入 ②受暖流的影响大 ③受寒流的影响大 ④纬度低,热量充足 ⑤陆地面积宽广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④⑤ D. ①②⑤ 【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面积广的原因. 20. 亚马孙地区雨林破坏的根本原因是 A. 人口增长和贫困 B. 大规模迁移农业 C. 商业性伐木 D. 采矿、修路、城镇建设 【答案】A 【解析】大规模迁移农业、商业性伐木、采矿、修路、城镇建设都会导致亚马孙地区雨林破 坏,但都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人口增加。A 正确。 21. 对亚马孙流域这片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的前景,正确的说法是 A. 面对雨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的严峻形势,应该把保护放在首位 B. 要大规模开发这片森林,为当地发展经济服务 C. 从全球经济发展角度考虑,应该禁止巴西政府移民亚马孙平原 D. 只要加强对砍伐后地区的复种,这片雨林是能快速恢复的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环境问题。亚马逊平原的热带雨林破坏较严重,对全球气候的变化影响较 大,故需要把保护放在首位。故选 A 项。 22. 下列不属于保护亚马孙热带雨林的措施是 A. 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受益 B. 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等 C. 选择性采伐与更新相结合 D. 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当地的农业问题 【答案】D 【解析】保护措施针对原因,雨林的破坏的人为原因包括过度的焚耕开垦(迁移农业)、大 规模的农场和牧场开发、商业性木材采伐以及采矿、水利和公路建设,故加强保护性开发与 国际合作可加强雨林保护,而解决农业问题与雨林保护关系不大,排除 ABC,故选 D。 【点睛】 本题考查雨林的开发和保护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结合教材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热带雨林 被破坏主要不是能用问题,而是农业生产的破坏和对森林的过度砍伐,所以采取综合措施, 多途径解决当地的农业问题,对保护亚马逊热带雨林意义不大 23. 在热带雨林的保护中,应承担更多责任和义务的是 A. 巴西 B. 亚马孙周围的国家 C. 发达国家 D. 发展中国家 【答案】C 【解析】热带雨林对调节全球气候具有重要意义。在热带雨林的保护中,发达国家拥有更雄 厚的资金和先进的经验,应承担更多的责任。D 正确。 下图是“我国东、中、西部部分指标占全国比重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4. 图中反映出制约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是 ①人才缺乏 ②交通落后 ③资源短缺 ④外商投资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5. 下列措施中,对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见效最快的是 A. 加大铁路建设力度 B.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C. 加大资源开发力度 D.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答案】24. C 25. B 【解析】试题分析: 24. 图中反映出制约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人才缺乏、交通落后、外商投资少,西部 地区资源丰富。 25.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对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见效最快,所以 B 正确。 考点:区域的含义 读山西省煤炭年产量增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26. 山西省作为能源基地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 位,是因为 A. 能源资源丰富,采煤投入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B. 全省产煤量的 2/3 供外调出口 C. 山西省煤田地质条件良好, 采煤成本低 D. 山西能源种类齐全,综合利用水平全国第一 27. 山西省经济发展的正确战略抉择应是 A. 坚持以原煤生产和输出为主 B. 以二次能源和高能耗原材料工业为主 C. 改变原 来以煤炭为主的生产模式,大力发展农业 D. 调整经济结构,延长生产链 28. 下列不属于山西煤炭外运铁路干线的是 A. 大秦线 B. 神黄线 C. 贵昆线 D. 焦日线 【答案】26. C 27. D 28. C 【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26. 山西省煤田地质条件良好,储量大,埋藏浅,开采成本低于全国平均水平。C 正确,A 错误。山西供外调出口的接近全省产煤量的 60%;综合利用水平有待提高。B、D 错误。 28. 大秦线从大同到秦皇岛,神黄线从神木到黄骅港,焦日线从焦作到山东日照港。都属于 运煤专线。贵昆线从贵阳到昆明,与山西距离遥远,因此不属于山西煤炭外运铁路干线,C 正确。 读“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回答 下列问题。 29. 该河流流域开发的核心是 A. 梯级开发 B. 水能发电 C. 防治洪涝 D. 淡水养殖 30. 下列田纳西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组合,不正确的是 A. 长期高强度的棉花种植——土地退化 B. 矿山开采冶炼、扩大耕地面积——植被破坏 C. 炼铜企业大量排放含硫废气——酸雨污染 D. 氯氟烃化合物大量使用——臭氧层空 洞 【答案】29. A 30. D 【解析】试题分析: 29. 从图中不难看出,防洪、灌溉、水电、养殖、航运都与梯级开发直接有关,正是因为梯 级开发带来上述综合效益,从而促进整个区域第一(农业)、第二(冶金 电力)、第三产业 的发展,所以梯级开发是该河流开发的核心环节。故选 D。 30. 19 世纪后期,田纳西河流域人口激增,由于掠夺式开发,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与发展问 题,矿山开采冶炼、扩大耕地面积造成植被破坏;炼铜企业大量排放含硫废气形成酸雨污染; 长期高强度的棉花种植造成土地退化,主要是地力(肥力)下降,而非圈点荒漠化。所以长 期高强度的棉花种植——圈点荒漠化组合不正确。对于 D 项,认真仔细审题“下列田纳西河 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组合”,问的是“田纳西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它 不在田纳西河流域范围之列,不是要判断的对象,不管组合正确与否,不用考虑。 故选 A。 考点:该题考查流域的综合开发 。 31. 从年径流量比较,三峡工程远高于阿斯旺工程的原因正确的是 A. 三峡工程位于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B. 三峡工程处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丰富 C. 阿斯旺工程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稀少 D. 阿斯旺工程上游人口稠密,取水量较大 【答案】C 【解析】阿斯旺工程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补给少,蒸发量大,河水流量少。三峡工程 位于亚热带季风区,降水量大,补给量大。C 正确,B 错误。河流径流量的大小与河流的落 差没有直接联系;由于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阿斯旺大坝上游人口密度不大。A、D 错误。 32. 下图为“我国西部部分地区示意图”,2011 年 11 月 4 日,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 电 基地在酒泉启动,该地建风电基地的有利条件有 ①可利用周围未利用的土地 ②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 ③人口众多,经济发达 ④能源短缺,需求量大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酒泉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地广人稀,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距冬季 风源地近,风力强劲而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能源需求量小,③④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风电基地的区位条件和我国的区域地理。 点评:本题为 2012 年浙江省高考真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我国的区域地理概况,并结 合风电基地建设的主要区位条件即可判断。 33. 珠江三角洲形成“基塘”农业的主导地理条件是 A. 地势低平,河流众多,水网稠密 B. 气候高温多雨 C. 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D. 具有肥沃的红壤 【答案】A 【解析】“基塘”农业是指珠江三角洲平原上的居民将低洼易有洪患之处挖成池塘饲养鱼 类,挖出的塘泥堆于周围,称为“基堤”,基堤上种植果树、甘蔗、桑树、花卉等。是一种 具有生态特色的农业经营方式。故主导地理条件是地形,A 正确。 请在此填写本题解析! 【点睛】注意基塘生产的前提,否则容易错选成气候。 下图为中国和美国部分地区示意图(阴影部分为玉米带)。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4. 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 ②地广人稀 ③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 ④地势平坦 ⑤土壤肥沃 A. ①④⑤ B. ②③④ C. ②④⑤ D. ③④⑤ 35. 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①劳动力充足 ②机械化程度高 ③市场广大 ④复种指数高 ⑤交通运输便利 A. ①③⑤ B. ②④⑤ C. ②③⑤ D. ①③⑤ 【答案】34. D 35. C 【解析】试题分析: 34. 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都因地处较高纬度而热量条件相对较差,都可以算是地广 人稀的地区,但这不是有利于玉米生长的自然条件而是商品率高、规模大的主要原因,①② 错;我国东北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是其气候特点,美国玉米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 候,也是夏季降水较丰富,有较好的灌溉条件;两地都是平原地形、世界黑土分布区,故两 地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③④⑤,D 正确。 35. 两地地广人稀,实行农场化经营,机械化程度较高;中美两国本身都是经济大国,玉米 的市场需求大;两地交通条件都很便利,但由于冬季较冷,复种指数低,故两地共有的社会 经济条件是②③⑤,C 正确。美国人口较少,劳动力不足,①错。 【考点定位】中外区域农业的区位条件分析 【名师点睛】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区位因 素,并结合我国东北地区和美国中央大平原的区域实际分析。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关键还是 要具备灵活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仍保持连续 增长。据此完成 下列问题。 36. 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 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 B. 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 C. 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 D. 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 37. 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但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A. 耕地面积广 B. 生产规模大 C. 机械化水平高 D. 人口相对较少 【答案】36. B 37. D 【解析】 36. 提高粮食产量一靠增加耕地面积,二靠科技,三靠投入,在中国,可以开垦的后备耕地 并不多,主要靠科技提高单产来增产粮食。选 B。 37. 河南省和黑龙江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地广人稀,粮食总产量大,商品率高,选 D 正确。 根据国务院批复的《核电中长期规划》,2020 年前我国新增投产的核电站,主要在 浙江、 江苏、广东、山东、辽宁、福建和广西 7 个沿海省区兴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38. 在辽宁等东部沿海建核电站的主要目的是 A. 经济发达,科技领先,建站优势明显 B. 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 C. 人口稠密,交通便利,建站优势明显 D. 解决矿产资源贫乏的状况 39. 目前,在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消费比例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A. 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水电、核能 B. 煤炭、水电、石油和天然气、核能 C. 石油和天然气、煤炭、水电、核能 D. 煤炭、核能、石油和天然气、水电 40. 关于在我国大力发展核电意义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加速发展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 B. 应对我国能源紧缺的状况在短期将难以改变的措施之一,填补能源需求缺口 C. 是我国的宏观能源形势及建立节约型社会背景下的唯一选择 D. 可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尤其是有利于改善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大气质量 【答案】38. B 39. A 40. C 【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38. 我国建设核电站的主要目的是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B 正确。 39. 目前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以煤炭为主,其次是石油和天然气、水电、核能,A 正确。 40. 我国能源资源丰富,因此发展核电并不是我们的唯一选择,C 正确。 【点睛】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我国以煤炭为主,注意区别。第(3)小 题注意要求选择不正确的,C 选项中注意“唯一”。 二、综合题。 41. 读“我国两个不同地区某时期的相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地区 华北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 气 候 要 素 1 月均温 -6℃ 7℃ 7 月均温 27℃ 28℃ 年降水量 600mm 1355mm 7-8 月降水 452mm 181mm 4-6 月降水 27mm 853mm 森林覆盖率 12﹪ 42﹪ 人口密度 278 人/ k ㎡ 103 人/ k ㎡ (1)试从气候类型、耕地类型和主要粮食作物等方面,简要分析对比上表中两个地区 的差 异。 (2)从土壤方面来看,华北地区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3)从保持和挖掘土地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方面看,长江中下游地区应采 取哪 些措施? 【答案】(1)华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2)华北地区是旱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水田;华北地区主要种植小麦,长江中下游地区 主要种植水稻。 (2)土壤盐碱化。 (3)改良红壤;走立体农业的道路,多层次布局农、林、牧、渔业, 发展多种经营,建立 良性生态循环系统;对山区优势资源进行加工,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打开销售渠道,占 领商品市场,增加农业的附加 值。 【解析】(1)华北地区 1 月均温低于 0℃,雨热同期,为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在 400--800mm 之间,为半湿润地区,适宜发展旱地,代表粮食作物是小麦。长江中下游地区 1 月均温高于 0℃,雨热同期,为热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于 800mm,为湿润地区,适宜发展旱地, 代表粮食作物是水稻。 (2)华北平原耕地面积大,但是这里降水不足,发展农业依靠灌溉。如果在农业灌溉时大 水漫灌,不注意排灌结合,导致地下水位上升。春夏季气温高,蒸发强烈,随着水分蒸发, 大量盐碱被带到地表面,就会形成严重的土壤次生盐碱化。 (3)长江中下游地区红壤粘重,酸性强,有机质含量低,土壤贫瘠,不利于农业生产,应 注意改良;水热条件好,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适宜发展立体农业;对现有农产品进行深加 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42. 读“沙坡头试验站的流沙固定示意图”,回答问题。 (1)该区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其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在很 大程度上取决于本 区 的气候特征。 (2)图中河流是 ,山脉是 。 (3)为防御流沙对铁路的侵袭,科研人员在沿线流动沙丘上利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 捆扎设 置了方格状沙障。这种沙障的功能,一方面是: ;另一方面是 。 【答案】(1)土地荒漠化 干旱 (2)黄河 贺兰山 (3)消减风力截留水分 【解析】(1)结合图示的地理事物分布判断,该地区为宁夏平原。降水少,植被覆盖差,多 风沙,土地沙漠化严重。 (2)结合图示的地理事物分布判断,该地区为宁夏平原,故图示河流为黄河,山脉为宁夏 平原西侧的贺兰山。 (3)草方格沙障的主要功能:一是增加地表的粗糙度,减缓风力,二是通过增加地表覆盖, 截流水分,增加沙层的含沙量,利于植被生长。 4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北三省、京津冀、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四大经济圈”比较表。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京津冀地区 东北三省 占全国国内 生 产总值的 比重 2003 经济 总 量 (万亿 元) 23 798 11 335 13 094 12 957 61184(52.2%) 增速 均值 14.8% 15.5% 12.2% 10.7% 9.1% 2002 年三 大 产 业结 构 6∶52.1∶ 41.9 4.9∶49.8∶4 5.3 10.0∶45.7∶4 4.3 12.8∶49.7∶3 7.5 2003 年三 大 产 业结 构 5.1∶54.6∶4 0.3 4.1∶52.4∶4 3.5 9.5∶47.2∶43. 3 12.5∶50.4∶3 7.1 14.6∶52.3∶33. 1 材料二:在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经济高速发展,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经济发展的 惯性让 广东经济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并将经济总量牢牢地稳定在全国第一的位置。 现在,该 区域优势弱化,竞争力加大,新的经济动力又不够强大,领跑了中国经济 20 多年的珠三角, 现在受到挑战。 (1)材料一中四个区域的产业结构变化有什么特点?借鉴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今后 产业结 构调整的方向是什么? (2)材料二中提到广东的“优势弱化”,具体指什么“弱化”? (3)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单位 GDP 能源消耗量较低,主要原因 有哪 些? (4)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调整中,下列哪些工业的比重将最可能得到 提升(双选) A.劳动密集型工业 B.资源密集型工业 C.技术密集型工业 D.资金密集型工业 【答案】(1)变化特点: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 调整方向:提高第 三产业比重。 (2)政策优势。 (3)第二产业比重较低,工业以轻工业为主。 (4)C D 【解析】(1)产业结构就是三大产业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例。结构变化直接读图即可。发 达国家产业结构的构成为三、二、一,因此应提高第三产业比重。 (2)改革开放之初,我国首先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设立经济特区,政策优势明显。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政策优势逐渐弱化。 (3)珠江三角洲以轻工业主,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所以珠江三角洲 地区单位 GDP 能源消耗量较低。 (4)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调整中重点发展技术密集型工业与资金密集型工业,逐渐将劳动 密集型工业和资源密集型工业转移,故 C、D 正确。 请在此填写本题解析! 44.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油价的上涨和矿难的频发,显示了能源短缺的困局日益严重。“电荒”在我国不少 地区愈演愈烈,不仅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健康运行,也给百姓生活造成强烈冲击,而节约能源 则是我们必须达成的全民共识。 材料二:我国三大常规能源(水电、火电、天然气)运输方向示意图。 材料三:西气东输的综合效应图。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特征。 (2)图中 C 能源在调出区十分丰富,主要原因是什么?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西部地区输出了资源却发展了经济的原因。 【答案】(1)我国中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生产大于消费; 我国东部地区 能源需求量大, 消费大于生产。 (2)该区域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 地处我国地势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 (3)西部地区通过输出资源换来了资金、技术,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资源开发时扩 大了就业,提高了收入。 【解析】(1)能源供需不平衡是能源跨区域调配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中西部地区能源资源 丰富,生产大于消费;我国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消费大于生产。因此需要西气东、西电 东送等将西部地区能源调入东部地区,缓解东部能源紧张状况,也有利于将西部优势转化成 经济优势。 (2.从图中可知,C 能源为能。水能丰富的原因,应从河流的流量大、落差大两个方面来考 虑。 (3)西部地区在开发资源的过程中增加了就业机会;通过输出资源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 优势;有了资金支持后可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科技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