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2)

‎2019第一学期高一期中 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目前人类所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是 A. 河外星系 B. 总星系 C. 银河系 D. 地月系 ‎【答案】B ‎【解析】宇宙是无限的,但是人类所认识到的宇宙却是有限的。目前人类所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是总星系,是最高级的天体系统。‎ ‎2. 下列从属关系中,从大到小依次排列的是 A. 太阳系——木星——水星 B. 宇宙——太阳系——银河系 C. 太阳系——地月系——月球 D. 太阳——地球——月球——哈雷彗星 ‎【答案】C ‎【解析】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月球绕地球转形成地月系,比地月系大的是太阳系,比太阳系大的银河系,最大的是总星系。从属关系中,从大到小依次排列的是太阳系——地月系——月球,C对;木星和水星并列关系,没有从属关系,A错;银河系包含太阳系,B错;月球和哈雷彗星没有从属关系,D错。‎ ‎3. 地球表面有适宜生物生存和发展的适宜温度,主要是取决于 A. 地球的质量体积适中 B. 日照条件长期比较稳定 C. 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适中 D. 地球内部放射元素衰变致热 ‎【答案】C - 13 -‎ ‎【解析】太阳是地球主要的热源,距离太阳的远近直接影响地球温度,C对;地球的质量体积适中是地球有大气的原因,A错;日照条件长期比较稳定是温度稳定的原因,B错;地球内部放射元素衰变致热对地面温度影响小,D错。‎ 图中a为地球公转示意图,b为太阳光照图。回答下面小题。‎ ‎4. 图a中①②③④四点中,最靠近远日点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 从①公转到③期间,公转速度变化状况 A. 一直变快 B. 一直变慢 C. 先变慢再变快 D. 先变快再变慢 ‎6. 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太阳位于地球公转轨道的一个焦点上 B. 围绕太阳自西向东运动 C. 公转轨道是正圆 D. 一回归年长365日5时48分46秒 ‎7. 图b中A,B,C,D四点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顺序为 A. A>D>B>C B. D>A>C>B C. C>B>D>A D. C>D>B>A ‎【答案】4. B 5. C 6. C 7.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自转和公转,要明确地球自转的速度,公转的轨道、周期、速度等有关知识。‎ ‎4. 主要判断②和④的节气,连接地球和太阳的球心直射北半球的是夏至,直射南半球的是冬至,夏至接近远日点,选择B。‎ ‎5. ①是春分③是秋分,从①公转到③期间,经过远日点,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所以公转速度变化状况是先变慢再变快,选择C。 ‎ ‎6. 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13 -‎ 太阳位于地球公转轨道的一个焦点上,A对;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同,围绕太阳自西向东运动,B对;公转轨道是椭圆,C错;一回归年长365日5时48分46秒,D对。‎ ‎7. 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到两极递减,结合A,B,C,D四点纬度位置可知由大到小顺序为C>B>D>A,选择C。‎ ‎8. 北京时间2017年4月20日19时41分,搭载着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据此回答下题。‎ 火箭升空的时刻,远在美国的纽约(西五区)的区时为 A. 20日22时41分 B. 20日6时41分 C. 21日8时41分 D. 19日6时41分 ‎【答案】B ‎【解析】利用“东加西减”的方法进行计算,美国的纽约(西五区)与东八区向相差13个时区,北京时间2017年4月20日19时41分减去13小时得出美国的纽约(西五区)的区时为20日6时41分,选择B。‎ ‎9. 今年国庆节小长假和中秋节假期重合,假期期间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和移动的方向是 A. 在北半球,向北移动 B. 在南半球,向北移动 C. 在北半球,向南移动 D. 在南半球,向南移动 ‎【答案】D ‎【解析】国庆节10月1日,介于9月23日和12月22日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且向南移动,选择D。‎ 北京时间2017年9月6日下午6时和晚上8时,太阳活动区12673分别爆发了两次X级耀斑,后者更是达到了X9.3级的高强度,这一举打破了自2005年以来保持了十二年之久的太阳耀斑强度纪录。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0. 下列关于太阳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发生在太阳内部 B. 太阳“强风”的出现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C. 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D. 太阳活动使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 ‎11. 这次耀斑爆发,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 ‎①北京地区可以看到极光 ②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③GPS定位系统将受到干扰 ④会导致地表平均气温下降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10. C 11.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太阳活动,熟悉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发生的部位、产生的影响。‎ - 13 -‎ ‎10. 太阳活动发生在太阳外部,A错;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是耀斑,不是太阳风,B错;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C对;太阳活动与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没有关系,D错,选择C。‎ ‎11. 北京地区不在极圈以内,不可能看到极光,①错;太阳活动产生磁暴,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②对;太阳活动干扰无线电短波,GPS定位系统将受到干扰,③对;太阳活动对地表平均气温没有影响,④错,选择B。‎ 小明同学发现宿州市某楼房朝南窗户的正午阳光照射情况如图所示。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 ‎12. 若这一天正午阳光照射在室内的面积S 达一年中最大值,这一天是 A. 春分 B. 秋分 C. 夏至 D. 冬至 ‎13. 若在该楼南建新楼,理论上北京住宅区的楼距间隔应比宿州市更大,理由是 A. 冬至日北京正午太阳高度比宿州市小 B. 北京冬季白昼比宿州短 C. 北京开阔,建筑用地多 D. 夏至日北京正午太阳高度比宿州大 ‎【答案】12. C 13.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正午太阳高度角及其影响,熟悉不同时间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 ‎12. 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通过窗户正午阳光照射到室内面积最大,选择D。‎ ‎13. 影响楼距间隔主要因素是正午太阳高度角,要保证一年中最小正午太阳高度角时楼不被遮挡,北京与宿州市冬至时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北京正午太阳高度比宿州市小,所以北京住宅区的楼距间隔应比宿州市更大,选择A。‎ ‎14. 下列各纬度处,一年中既没有太阳直射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A. 南纬67° B. 北纬21° C. 南纬37° D. 北纬80°‎ ‎【答案】C ‎【解析】南北回归线及其之间有太阳直射现象,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极圈与回归线之间既没有太阳直射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选择C。‎ ‎15. 下列地区地壳最厚的是 - 13 -‎ A. 青藏高原 B. 华北平原 C. 四川盆地 D. 黄土高原 ‎【答案】A ‎【解析】大陆地壳中地势越高的地方一般来说地壳越厚,青藏高原海拔最高,地壳最厚,选择A。‎ ‎16. 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 B. 水圈是一个连续且不规则的圈层 C. 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D. 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和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答案】D ‎【解析】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A对;水圈是一个连续且不规则的圈层,B对;. 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C对;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和地球的内部圈层中地壳关系也很密切,改变地表形态,D错。‎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在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北纬33.20度,东经103.82度)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约20公里,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7. 此次地震的震源发生在 A. 软流层 B. 地壳 C. 地核 D. 地幔 ‎18. 岩石圈位于 A. ①顶部 B. ②的全部 C. ①的全部和②的顶部 D. ②的全部和③的顶部 ‎19. 地球内部划分圈层的依据是 A. 岩浆组成物质的不同 B. 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突然变化 - 13 -‎ C. 地球内部物质的比重不同 D. 各层厚度的不同 ‎【答案】17. B 18. C 19.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内部圈层,学生要熟悉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各圈层之间的界线。‎ ‎17. 地震发生在海拔较高的地区,地壳厚度大,震源深度约20公里,地震的震源发生在地壳中,选择B。‎ ‎18. 岩石圈位于软流层以上,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①是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②是地幔,所以说岩石圈包括①的全部和②的顶部,选择C。 ‎ ‎19. 地球内部划分圈层的依据是地震波,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突然变化说明上下两层的物质不同,不是岩浆组成物质、各层厚度、物质的比重,选择B。‎ ‎20. 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读图回答下题。‎ 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 ‎①昼夜的更替 ②四季的更替 ③水平运动物体偏向 ④地方时差异 A. ①③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电灯可以看作为太阳,地球仪作为地球,拨动地球仪可以演示昼夜的更替,①对;地球自转,看到日出的时刻就会有早晚,地方时有差异,④对;没有地球绕太阳转,没有演示四季的更替,②错;看不出地球上水平运动物体偏向,③错,选择B。‎ ‎21. 下图是“亚洲季风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 13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A表示7月份的风向 B. 图B表示1月份的风向 C. 季风①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D. 季风②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答案】C ‎【解析】亚欧大陆内部为高压是北半球的冬季,图A表示1月份的风向,A错;亚欧大陆内部为低压是北半球的夏季,图B表示7月份的风向,B错;季风①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C对;季风②的成因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D错。‎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图中的数字代号正确的是 A. ①是地面辐射 B. ②是大气逆辐射 C. ③是大气辐射 D. ④是太阳辐射 ‎23. 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4. 利用人造烟幕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 A. 增强① B. 增强② C. 减弱③ D. 增强④‎ ‎25. 近地面的风向不完全与等压线平行的原因是 - 13 -‎ A. 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B. 摩擦力的影响 C.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 D. 惯性离心力的影响 ‎【答案】22. D 23. C 24. A 25.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的热量传递过程和风向,学生要熟悉大气的热量传递、大气的保温作用和大气的运动。‎ ‎22. ①是大气的热量传递到地面是大气逆辐射,A错;②是大气辐射,它包括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和大气逆辐射,B错;③是地面辐射,C错;④是太阳辐射,D对。‎ ‎23. 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从图中看③是地面辐射,选择C。‎ ‎24. 人造烟幕是增加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尘埃,增强大气逆辐射,增加地面附近的气体温度。利用人造烟幕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增强①,选择A。‎ ‎25. 受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三个力的影响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在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两个力的影响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的风向不完全与等压线平行的原因是没有摩擦力影响,选择B。‎ 读“亚洲东部10月1日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6. 图中所画的四条线中,风力最大的是 A. Ⅱ B. Ⅰ C. Ⅳ D. Ⅲ ‎27. 此时Ⅱ处风向为 A. 西北风 B. 西南风 C. 东北风 D. 东南风 ‎【答案】26. C 27.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等压线判读,通过等压线密度判断风力大小,利用等压线判断风向。‎ - 13 -‎ ‎26. 风力大小主要看等压线的密度,等压线密集地区气压梯度力,风力大,相反,风力小;Ⅳ一段等压线最密集地区气压梯度最力,风力最大,选择C。‎ ‎27. 可以作图解题,先过Ⅱ处从高压到低垂直与等压线作水平气压梯度力,再向右偏转30°左右作出风向,可知此时Ⅱ处风向为东南风,选择D。‎ ‎28. 气压带与风带的位置移动规律是 A. 南极南移,冬季北移 B. 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C. 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一致 D. 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相反 ‎【答案】C ‎【解析】气压带与风带的位置移动规律是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因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所以要强调是北半球或南半球,AB错;气压带与风带的位置移动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一致,C对D错,选择C。‎ ‎29. 在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中,有两支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的地带,应出现在 A. 南北纬30°附近 B. 南北纬60°附近 C. 赤道附近 D. 极地附近 ‎【答案】B ‎30. 有关地中海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全球七大洲都有分布 B.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炎热多雨 C. 分布在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D. 冬季受西风带影响,温和多雨 ‎【答案】D ‎【解析】地中海气候南极洲没有分布,A错;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炎热干燥,B错;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C错;冬季受西风带影响,温和多雨,D对。‎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31. 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 - 13 -‎ ‎(1)根据图示信息判断此图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___________。‎ ‎(2)此时为北半球___________(节气),日期为___________前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______,AB是晨昏线中的___________线。‎ ‎(3)此时北半球昼夜长短的状况是___________,此时A地的地方时为___________点,A地昼长为___________小时。B地昼长为___________小时。‎ ‎(4)此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该日C、D、B三地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 ‎(5)C、D、B三点中自转线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___,昼长最长的是___________。‎ ‎【答案】(1 )南半球 ‎(2)冬至日 12月22日 23°26′S 晨线 ‎( 3)昼短夜长 6点 12小时 24小时 ‎(4) 由南回归线(或23°26′S)向南、北两侧递减 D ‎ ‎ (5) C B ‎【解析】(1 )从自转方向可以判断是南半球。‎ ‎(2)南半球极圈以内为极昼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23°26′S,按照自转方向AB是从夜半球到昼半球为晨线。‎ ‎( 3)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时,此时A地的地方时为6点,A在赤道上,昼长都是12小时,B地出现极昼,昼长为24小时。‎ ‎(4)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由南回归线(或23°26′S)向南、北两侧递减;D位于南回归线上,该日C、D、B三地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D。 ‎ - 13 -‎ ‎ (5) 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C、D、B三点中C在赤道上自转线速度最快,越向南昼越长,昼长最长的是B。‎ ‎32. 读东亚某地等压面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C、D气压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___________。‎ ‎(2)此时,北半球为___________(冬、夏季),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此时我国东部盛行___________风。‎ ‎(3)仅考虑热力因素,在图中画出海陆间的热力环流 ‎【答案】(1) C>D>A>B ‎(2) 夏季 陆地为低压,仅考虑热力因素, 低压是因为受热大气膨胀上升而产生的,所以陆地气温高于海洋,为夏季。东南季 ‎(3)顺时针 ‎.....................‎ ‎(2)仅考虑热力因素,近地面陆地气压低,气温高;海洋气压高,气温低,是夏季。夏季我国东部盛行东南季风。‎ ‎(3)按照水平方向上从高压到低可知风向从A到B,从C到D;D低压上升,C高压下沉。‎ ‎33. 读北半球三圈环流示意图,完成下题。‎ - 13 -‎ ‎(1)气压带a的名称是___________,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 ‎(2)b风带的名称是___________,风向是___________ ‎ ‎(3)c气压带的名称是___________,在该气压带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a、e两个气压带中与气压带c成因相同的是___________‎ ‎(4)d所在风带名称是_________,风向是______,终年在d风带控制下大陆西岸形成_______气候。‎ ‎(5)形成三圈环流的因素有( )(多选)‎ ‎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②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③高低纬之间的冷热不均 ④地转偏向力 ‎(6)c处大陆东西两岸相比,降水比较丰富的是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1)赤道低气压带 常年高温多雨 ‎(2)东北信风带 东北风 ‎(3) 副热带高气压带 炎热干燥 e ‎ ‎(4)盛行西风带 西南风 温带海洋性 ‎(5)③④ ‎ ‎ (6)大陆东岸 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降水丰富 ‎【解析】(1)a位于赤道附近是赤道低气压带,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是常年高温多雨。‎ ‎(2)b位于北半球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是东北信风带,风向是东北风。‎ ‎(3)C位于30°附近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在该气压带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是炎热干燥。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都是大气运动形成的。‎ ‎(4)d位于40°到60°是盛行西风带,在北半球是西南风,西风温暖湿润,终年在西风带控制下大陆西岸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 13 -‎ ‎(5)形成三圈环流的因素有高低纬之间的冷热不均形成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从赤道上空来的大气发生偏转,在30°附近偏转为西风,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相对地形成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没有关系。 ‎ ‎ (6)c处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控制降水少,大陆东岸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降水丰富。‎ ‎ ‎ - 13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