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甘肃省庆阳二中高二第一次月考地理(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甘肃省庆阳二中高二第一次月考地理(理)试题

庆阳二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地理(理科)第一次月考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90分。】‎ ‎2016年8月10日6时55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三号卫星。高分三号卫星是我国首颗分辨率达到1米的C频段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将显著提升我国对地遥感观测能力。据此完成1~3题。‎ ‎1.遥感技术的关键装置是 (  )‎ A.传感器  B.地面接收站 C.太阳能电池 D.计算机系统 ‎2.“遥感卫星二十六号”工作原理的主要环节是(  )‎ A.目标物—传感器—成果—遥感地面系统 B.目标物—传感器—遥感地面系统—成果 C.收集—传输—电磁波 D.电磁波—收集—传输 ‎3.“遥感卫星二十六号”主要的应用领域有(  )‎ ‎①科学试验 ②定位导航 ③国土资源普查 ④交通流量管理 ⑤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4.GPS的基本定位原理:卫星不间断地发送自身的星历参数和时间信息,GPS接收机接收到这些信息后,经过计算求出接收机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信息。与传统的人工测量手段相比,下列不属于GPS具有的优势是(  ) ‎ A.测量精度高 B.操作复杂,仪器体积大 C.全天候操作 D.信息自动接收、存储,减少了繁琐的中间处理环节 ‎2016年9月从15日8时至16日8时永仁县普降暴雨,致使部分乡镇遭受洪涝灾害。强降雨导致中和镇、宜就镇、永兴乡、莲池乡、永定镇5个乡镇989名群众受灾。据此回答5~6题。‎ ‎5.洪涝灾害监测中主要采用的技术是(  )‎ A.RS B.GIS C.GPS D.电子地图 ‎6.上述灾情统计的汇总、分析评估主要是依靠(  )‎ A.RS B.GIS C.GPS D.数字地球 ‎2016年9月13日第16号台风“马勒卡”以强台风级别登陆,登陆时中心最大风力达16级,遭受台风正面袭击的厦门全市出现大面积断电、停水现象,部分行道树被刮倒折断,道路受阻,车辆被砸,一些路段积水严重,给抢险救援造成很大挑战。据此回答7~8题。‎ ‎7.对台风“马勒卡”监测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系统 ‎8.在对市民开展营救行动的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 ‎①GIS技术 ②GPS技术 ③RS技术 ④“数字地球”技术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对于人类来说,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据此回答9~10题。‎ ‎9.据测算,1公顷阔叶林每天能吸收二氧化碳1 000千克,释放氧气730千克。这体现出的森林的环境功效是 (  )‎ A.涵养水源  B.净化空气 C.稳定大气成分 D.维护生物多样性 ‎10.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位于 (  )‎ A.马来群岛 B.刚果盆地 C.亚马孙平原 D.西印度群岛 读热带雨林迁移农业示意图,回答11~12题。‎ ‎ ‎ ‎11.按发展过程,四幅图排序正确的是 (  )‎ A.甲乙丙丁 B.丁甲丙乙 C.丙甲乙丁 D.乙丙甲丁 ‎12.关于亚马孙雨林开发与保护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不仅是当地国家和人民的义务,而且整个国际社会都应对此负责 B.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C.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区进入雨林的机会 D.亚马孙雨林属于全人类,应该严格保护,完全不能开发利用 传统民居是人们长期在生产、生活的实践中,因地制宜顺应自然的结果。下图为北半球两个地区典型民居景观图和示意图。据此完成13~14题。‎ 甲         乙 ‎13.甲地民居采用设计门前台阶的建筑形式,主要考虑的自然原因是(  )‎ A.夏季洪水多发    B.夏季高温潮湿 C.冬季降雪量大 D.冬季光照时间短 ‎14.乙地采取此类建筑形式可能考虑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 (  )‎ A.降水 B.光照 C.地形 D.台风 下图示意水土流失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读图,回答15~16题。‎ ‎15.图中序号按“地表起伏大、植被条件差、地表侵蚀”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③②① B.②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①‎ ‎16.水土流失对内河航运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水土流失会导致(  )‎ A.地表起伏增大 B.河流含沙量增大 C.土壤质地变差 D.植被条件变差 下表反映了我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大东北四大经济圈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7~19题。‎ 四大经济圈三大产业结构变化比较表(%)‎ ‎2002年 ‎2003年 第一 产业 第二 产业 第三 产业 第一 产业 第二 产业 第三 产业 珠江三角洲 ‎6‎ ‎52.1‎ ‎41.9‎ ‎5.1‎ ‎54.6‎ ‎40.3‎ 长江三角洲 ‎4.9‎ ‎49.8‎ ‎45.3‎ ‎4.1‎ ‎52.4‎ ‎43.5‎ 京津冀 ‎10.0‎ ‎45.7‎ ‎44.3‎ ‎9.5‎ ‎47.2‎ ‎43.3‎ 大东北 ‎12.8‎ ‎49.7‎ ‎37.5‎ ‎12.5‎ ‎50.4‎ ‎37.1‎ ‎17 .四大经济圈2002~2003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  )‎ A.第一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三产业比重下降 B.第一、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下降 C.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 D.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 ‎18.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长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调整中,下列工业的比重将上升的是(  )‎ ‎①劳动密集型工业 ②资金密集型工业 ③技术密集型工业 ④资源密集型工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9.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城市采用“内含式”城市化扩展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A.城市化水平 B.经济发展水平 C.用地紧张 D.人口数量 读河北“环京新城”位置示意图,回答20~21题。‎ ‎20.“环京新城”吸引珠江三角洲地区企业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  )‎ A.“环京新城”劳动力价格和生产成本较低 B.“环京新城”科技力量雄厚 C.两地原有工业企业类型相同 D.两地之间交通便利 ‎21.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向环渤海地区转移将 (  )‎ A.带动环渤海地区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 B.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C.使环渤海地区由城市化带动工业化 D.利于两地改善交通条件、缓解就业压力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在图中A、B、C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荒漠化。据此完成22~23题。‎ ‎22.下列关于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荒漠化只发生在图中三个地区 ‎ B.A地区的荒漠化是气候异常造成的 C.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一种表现 ‎ D.次生盐渍化不属于土地荒漠化 ‎23.A地区的荒漠化主要类型属于(  )‎ A.沙漠化   B.石漠化 C.盐渍化 D.三种类型都有 ‎24.下列属于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形成的环境问题的是(  ) ‎ A.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次生盐渍化 D.石质荒漠化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的生产模式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25~26题。‎ ‎25.影响图中不同生产模式分区的主导性因素为 (  )‎ A.地形 B.土壤 C.水源 D.热量 ‎26.过渡带最不适合进行的农业生产方式是 (  )‎ A.小麦农场 B.畜牧业 C.灌草种植 D.野生动物繁育基地 读“世界森林面积正在逐渐消失图”,回答。‎ ‎27.目前全世界消失森林最多的是哪个洲(  )‎ A.南美洲 B.北美洲 C.亚洲 D.欧洲 亚马孙流域分布着面积广大的雨林,回答28~30题。‎ ‎28.亚马孙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原因是(  )‎ A.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 B.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C.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D.能够为人类提供大量的生物资源 ‎29.亚马孙雨林破坏严重,关于破坏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过度的迁移农业 B.商业性伐木 C.采矿、修路、城镇建设 D.建立自然保护区 ‎30.对于雨林的未来,应坚持的观点是(  )‎ A.一边开发,一边保护 B.首先开发,再作保护 C.保护第一并进行保护性开发 D.不能开发,禁止人类在林区任何活动 二.非选择题【10分】‎ ‎31.简述森林的环境效益,【10分】‎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地理(理科)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90分】‎ ‎【解析】 第1题,遥感技术的关键装置是传感器。第2题,B项是遥感技术的主要环节,而该题是问“遥感卫星”的工作环节,故选项D正确。第3题,定位导航是GPS的功能,交通流量管理是GIS的功能应用。‎ ‎【答案】 1.A 2.D 3.B ‎【解析】 GPS在测量上的巨大优势是:测量精度高;操作简便;仪器体积小,便于携带;全天候操作;信息自动接收、储存,减少了繁琐的中间处理环节。‎ ‎【答案】4 B ‎【解析】  RS主要用于对地理信息的获取,GIS主要用于对地理信息的分析、查询,GPS主要用于定位导航。‎ ‎【答案】 5.A 6.B ‎【解析】 第7题,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主要应用遥感技术。第8题,在对市民开展营救行动的过程中,市民受灾的具体位置应用GPS技术,对灾情进行分析及救灾物资的分配需要应用GIS系统。‎ ‎【答案】 7.A 8. B ‎【解析】 第9题,从题干中可知它体现了森林稳定大气成分的作用。第10题,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位于亚马孙平原。‎ ‎【答案】 9.C 10.C ‎【解析】 第11题,图中丙甲乙丁的顺序体现了热带雨林迁移农业的过程,这是热带雨林迁移农业焚烧砍伐森林的过程,经过多年的耕种,土地肥力耗尽,耕地废弃,次生树种生长。第12题,亚马孙热带雨林属于全人类,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对其可以鼓励保护性开发,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 ‎【答案】 11.C 12D ‎【解析】 第13题,木材在高温、多水的环境下易腐烂,所以“横木地基”不可能位于夏季潮湿或洪水多发区域;门前台阶对光照没有影响,所以可能是考虑冬季降雪量大,使门前不易被雪覆盖而建造的。第14题,房屋明显低于地面,则周围的较高地面对房屋能起到保护作用,最可能是为了防止台风对房屋的破坏。‎ ‎【答案】 13.C 14.D ‎【解析】 第15题,水土流失造成地表侵蚀,故①为地表侵蚀;地表受到侵蚀后,变得高低不平,起伏增大,故②为地表起伏大;土壤退化后会使植被条件变差,故③为植被条件差。第16题,水土流失会造成河流含沙量增大,从而影响内河航运。‎ ‎【答案】 15.D 16.B ‎【解析】 第17题,根据表中数据可直接得出结论。 第18题,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长江三角洲工业中的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工业的比重将会上升。第19题,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城市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主要是因为用地紧张。‎ ‎【答案】 17.C  18.B 19.C ‎【解析】 第20题,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主要有劳动力、市场、内部交易成本等,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地价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产业升级等因素,造成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因此企业向生产成本更低的“环京新城”转移。第2‎ ‎1题,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向环渤海地区转移,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转入将促进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加快环渤海地区的工业化进程,从而带动城市化发展;缓解了环渤海地区就业压力;产业转出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当地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选B正确。‎ ‎【答案】 20.A 21.B ‎【解析】 第22题,荒漠化是一种土地退化的现象,表现为沙漠化、石漠化、次生盐渍化等,在干旱、半干旱以及某些半湿润、湿润地区都可能发生,气候异变等自然因素是其形成的基础,但人类活动起主导作用。第23题,A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第24题,在干旱、半干旱或半湿润地区,不合理的灌溉往往引起次生盐渍化问题。‎ ‎【答案】 22.C 23.A 24.C ‎【解析】 25题,我国某地区的生产模式分布示意图中,该区域有荒漠和绿洲分布,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影响图中不同生产模式分区的主导性因素是水源。第26题,图中的过渡带位于荒漠和绿洲之间,可以进行灌木草地种植,可以适宜地发展畜牧业,也可以建立野生动物繁育基地,最不适合进行的农业生产方式是小麦农场,会导致土地荒漠化。‎ ‎【答案】 25.C 26.A ‎【解析】 第27题,由图可见亚洲消失的森林最多,剩余最少【答案】 27.C ‎ ‎【解析】 第28题,“地球之肺”的作用是指热带雨林能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的碳氧平衡的环境效应。第29题,建立自然保护区不会破坏亚马孙雨林。第30题,对于雨林的未来,应该坚持保护第一,并进行保护性开发。‎ ‎【答案】 28.C 29.D 30.C 二. 非选择题题【共10分】‎ ‎31、1)能有效地减缓温室效应。陆地生态系统碳贮量约5600—8300吨,其中90%的碳自然贮存于森林中,森林每生长1m3可固化350公斤二氧化碳。 (2)是主要的氧源。森林在其光合作用中能释放出大量的氧气。1hm2的阔叶林,一天消耗1吨二氧化碳释放0.37吨氧,可供约1000人呼吸。 (3)可减少氧层的耗损。森林可以有效的吸收破坏臭氧层的二氧化氮,每公顷森林每年吸收二氧化氮0.3万吨。 (4)可净化空气。每公顷森林可吸收二氧化硫748吨,一氧化氮0.38吨,一氧化碳2.2吨。森林通过降低风速、吸附飘尘,减少了细菌的载体,从面使大气中细菌数量减少。许多树木的分泌物可以杀死细菌、真菌和原生物。 (5)有调节温度的功能。森林有繁茂的树冠,可以阻挡太阳辐射能,林内昼夜和冬夏温差小,可减轻霜冻的危害。‎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