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0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年级 地理试卷(文科)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甲、乙均为人口超过10亿的国家,下图示意两国2015年人口年龄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造成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 战争 B. 自然灾害 C. 经济发展水平 D. 国家政策 2. 缓解甲国人口问题的对策是 A. 控制人口增长 B. 人口迁移 C. 提高国民素质 D. 奖励生育 3. 乙国人口年龄构成的影响是 A. 具有成本优势 B. 劳动力数量和质量上升 C. 技术创新、新兴产业增加 D.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答案】1. D 2. C 3. A 【解析】 【分析】 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1题详解】 由两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图可以看出,与乙国相比,甲国65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较大,0-14 岁人口所占比例较小,且从题干信息可得两国人口超过10亿,则可以判断甲国是中国,乙国是印度。中国长期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所以人口金字塔中0-14岁人口所占比例较小,老龄化也愈加严重;而印度并没有全国统一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印度的人口金字塔呈增长型的形态,故国家政策是造成中国和印度人口年龄结构差异的最大原因。两国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和自然灾害,两国均为发展中国家, 经济发展水平相差不大。故选D。 2题详解】 甲国人口问题是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后期老龄化问题会突出,而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才是人口问题解决的根本措施.故选C。 【3题详解】 乙国人口年龄构成表现为少年儿童比例大,青壮年劳动力多,劳动力资源供应充足,因此,在竞争中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印度经济落后,劳动力素质总体一般。故选A。 【点睛】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能生动、形象地表明人口增长类型:塔的底座越宽,顶端越尖,表明年轻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越大,反映人口高出生率、高增长率的特点;塔身越接近下窄上宽的形状,表明年轻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越小,反映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人口低增长特征。 4.2015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为137 462万人。有关学者认为,2020年中国大陆总人口将达到峰值14亿左右。下图中表示2020年的点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人口数量变化 【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③时期之前,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人口保持增长的态势,故③时期之后人口减少,故③时期2020年中国大陆总人口将达到峰值14亿左右。故选C。 2015年初,俄罗斯政府计划将无偿发放远东地区(乌拉尔山以东)的土地给俄罗斯公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该项政策的实施,将刺激其欧洲部分地区的人口向远东地区迁移。下图为1990-2010年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资料。 完成下面小题。 5. 1990年至2010年,俄罗斯远东地区 A. 生育率提高 B. 就业率提高 C. 净迁出率下降 D. 人口容量下降 6. 目前,影响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迁入的主导因素和主要目的分别是 A. 经济 矿产开发 B. 环境 生态保护 C. 政策 国土开发 D. 军事 加强国防 【答案】5. B 6. C 【解析】 试题分析: 【5题详解】 读图,1990年至2010年,俄罗斯远东地区总人口减少,应是生育率下降,A错。就业人口有所增长,总人口减少,就业率提高,B对。总人口下降,可能是迁出率增加,C错。人口容量随着经济发展可能提高,D错。 【6题详解】 根据材料,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迁入的主导因素是政策刺激,无偿发放土地。主要目的国土开发,从事农业生产,C对。 考点:区域人口变化的特征,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主要目的。 生态承载力是指某区域在一定条件下区域资源与环境的最大供应能力。生态足迹是指某区域满足人口生存所需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回答下面小题。 7. 没有生态赤字的省份是 A. 新疆 B. 西藏 C. 山西 D. 河北 8. 西藏人均生态承载力较大的原因是 A. 耕地、草地生产能力强 B. 人口密度小 C. 自然灾害少 D. 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强 【答案】7. B 8. B 【解析】 【7题详解】 结合材料及图示信息可知,只有西藏自治区人均生态承载力超过了人均生态足迹,所以没有生态赤字的是西藏,选择B。 【8题详解】 西藏处于高寒地区,耕地、草地生产能力弱,A错;人口密度小,B对;地震等自然灾害不少 ,C错;生态环境脆弱, 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差,D错。 【点睛】影响环境承载能力的主要因素有资源、科技水平、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资源因素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为缓解停车难问题,某城市采取“错峰停车”措施,鼓励各社会单位将停车车位夜间或双休日向周边社区市民开放。下图为“该城市某功能区不同时段人口流动状况示意图”。 回答下面小题。 9. 该功能区属于 A. 商业区 B. 绿化区 C. 工业区 D. 住宅区 10. “错峰停车”主要利用了该功能区与相邻功能区 A. 人口密度的差异 B. 人口流动状况的差异 C. 地租水平的差异 D. 汽车拥有数量的差异 【答案】9. C 10. D 【解析】 【9题详解】 该功能区早晨有大量车辆流入,应是工人上班。黄昏有大量车辆流出,应是下班回家。该功能区属于工业区,B对。商业区人口流入时间是上午,流出时间是夜晚,A错。该地鼓励各社会单位将停车车位夜间或双休日向周边社区市民开放,行政区应是黄昏流入车辆多,C错。住宅区早晨心流出为主,黄昏流入为主,D错。 【10题详解】 “错峰停车”主要利用了该功能区与相邻功能区人口流动状况的差异,白天单位上班人员多,车辆多,夜晚工作人员回家,停车位占用少,适宜为市民提供停车方便,B对。主要考虑停车时间差异,人口密度的差异不是主要原因,A错。地租水平的差异、汽车拥有数量的差异不是错峰停车的原因,C、D错。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图中显示的地理含义是 A. 聚落人口规模越大,其数量就会越多 B. 聚落人口规模越小,其数量就会越少 C. 城市人口约16万时,城市数量最多 D. 城市人口约32万时,城市数量最多 1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城市规模和城市数量呈正相关 B. 等级高的城市,多位于城市群的边缘地带 C. 合理的城市体系结构有利于城市之间的相互联系 D. 城市规模等级与服务范围成负相关 【答案】11. C 12. C 【解析】 本题考查城市化。 【11题详解】 读图可知,随着聚落人口规模增大,其数量占比先增多后减少,BC错误。城市人口约16万时,城市数量比重最高,数量最多,C正确,D错误。故选C。 【12题详解】 城市规模和城市数量呈负相关,A错误。等级高的城市,多位于城市群的中心地带,B错误。合理的城市体系结构有利于城市之间的相互联系,C正确。城市规模等级与服务范围成正相关,D错误。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中心区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热岛强度是用城市和郊区两个代表性观测点的气温差值来表示。下图为“某地热岛强度日变化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3. 一天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时间段是 A. 6:00~8:00 B. 10: 00--12:00 C. 12:00~16:00 D. 22: 00--4: 00 14. 能减弱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有 ①可利用太阳能 ②鼓励私家车出行 ③采用集中供暖 ④增加绿地面积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13. D 14. B 【解析】 【13题详解】 热岛强度是用城市和郊区两个代表性观测点的气温差值来表示。根据图示热岛强度变化曲线,一天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时间段是差值最大的时段,时间是22: 00--4: 00,D对。A、B、C错。 【14题详解】 能减弱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有多利用太阳能,减少地面吸收,①对。鼓励私家车出行,汽车尾气等温室气体排放多,热岛效应加强,②错。采用集中供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③对。增加绿地面积,增加对二氧化碳的吸收,④对。B对,A、C、D错。 城市化的进程大幅度改变了原有的水文生态。一些学者在进行城市化、下水道普及率以及径流量的相关分析研究时,将三者之间的关系归纳如下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5. 根据材料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相同的径流量下,城市化程度愈高,下水道的普及率愈低 ②相同的城市化程度下,下水道普及率愈低,径流量愈大 ③下水道普及率与径流量呈负相关 ④相同的下水道普及率下,城市化程度愈高,径流量愈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16. 依据该模式,假设某城市2000年时城市化程度为20%,下水道普及率为40%;2008年时城市化程度为90%,下水道普及率为80%;则2008年的径流量约为2000年时的 A. 1倍 B. 2倍 C. 3倍 D. 4倍 【答案】15. C 16. C 【解析】 【15题详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读懂图示,相同的径流量下,城市化程度与下水道的普及率呈负相关;相同的下水道普及率下,城市化程度与径流量呈正相关,故选C。 【16题详解】 读图可知,城市化程度20%、下水道普及率40%的情况下径流量约为2,城市化程度90%、下水道普及率80% 的情況下径流量约为6,所以正确答案为C项。 【点睛】 2015年云南花卉种植面积达7.3万公顷,总产值超过400亿元。云南凭借自身的优势条件和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西部大开发时机,已逐渐发展为我国花卉产业带。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云南发展花卉产业的优越自然条件是 A. 气候 B. 地形 C. 土壤 D. 生物多样性 18. 与世界主要花卉生产国相比,云南发展花卉产业的人文优势是 A. 劳动力丰富 B. 科技发达 C. 交通便利 D. 市场广阔 【答案】17. A 18. A 【解析】 【17题详解】 云南地处云贵高原,冬暖夏凉,全年湿润,一年四季如春,发展花卉生产的气候条件最为优越.地形崎岖,土壤贫瘠,没有优势。生物多样性是结果,对花卉生产没有影响。故选A。 18题详解】 中国与世界主要花卉生产国相比,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地价低、劳动力成本低,两方面增强了云南花卉的竞争力.科技、交通和市场没有明显的优势。故选A。 【点睛】自然条件的评价要运用综合思维,从自然条件的各方面综合分析评价并确定主导因素。与世界花卉生产国相比,人文因素的评价也应当运用综合思维综合分析评价。 赣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柑橘产区之一,过去的橘园管理,果农往往实行清耕除草,近年来却推行橘园生草栽培模式,即在橘园行间或株间种植杂草。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赣南柑橘产区按早、中、晚熟不同品种进行布局,主要是为了 A. 提高劳动效率 B. 提高单产 C. 提高作物品质 D. 延长市场供应期 20. 橘园管理中,果农推行生草栽培模式的目的是 A. 增大昼夜温差 B. 提高土地生产率 C. 保持水土 D. 降低地面反射率 【答案】19. D 20. C 【解析】 19题详解】 柑橘早、中、晚熟不同品种上市时间存在差异,将柑橘按成熟期不同进行布局,有利于延长柑橘的市场供应时间,D项正确;劳动效率、单产、作物品质与成熟期关系较小,所以A、B、C项错误,故本题选D。 【20题详解】 赣南地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降水丰富,易产生水土流失,推行生草栽培模式有利于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C项正确;橘园行间或株间种草可以降低昼夜温差,A项错误;橘园中的杂草主要起生态保护功能,不面对市场,即不能提高土地生产率,B项错误;降低地面反射率对柑橘生产不利,D项错误,故本题选C。 稻田养蟹是效益较高的一种渔—农综合生产模式,下图为稻田养蟹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与单纯种植水稻相比,稻田养蟹可以①减少耕地使用面积 ②进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③增加农产品的类型和产量④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2. 旱涝灾害是影响当地水稻种植业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其频发的主要原因是 A. 台风活动频繁 B. 锋面活动频繁 C. 气温变化大 D. 夏季风不稳定 【答案】21. D 22. D 【解析】 【21题详解】 与单纯种植水稻相比,稻田养蟹可以更好地利用耕地空间;但不能进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但可以增加农产品的类型和产量,蟹可以捕食一些虫类,从而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 【22题详解】 旱涝灾害是影响当地水稻种植业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其频发的主要原因是夏季风不稳定,所以D正确。 【点睛】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区的自然因素可以看作是相对不变的,而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则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因此,农民对农业区位的选择,更多要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3. M市大气SO2地面浓度最大的区域,污染物来源可能是 A. 生活和取暖排放的废气 B. 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 C. 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 D. 矿产开采带来的废气 24. 如果M市的工业布局是合理的,那么该城市的风频图可能是 A. B. C. D. 【答案】23. A 24. C 【解析】 试题分析: 【23题详解】 因左图示城市大气SO2地面浓度最大的区域,对应右图中的居住用地,所以可判断主要污染源是来自生活和取暖排放的废气;而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应位于工业区;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应沿交通线;矿产开采带来的废气应在矿产区。故选A。 【24题详解】 城市中的工业用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方,所以其盛行风应是西北和东南。故选C。 考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25.假设炼1吨钢需要2吨铁矿石和1吨煤,图中布局模式最合理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钢铁工业的布局变化。 【详解】炼1吨钢,需要2吨铁矿石和1吨煤,需要的铁矿石较多,所以应该距离铁矿石较近。将煤炭运往铁矿石区,然后钢铁运往市场,可以节省运费。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某中德合资大型汽车企业总部设在吉林省长春市,从1991年成立至今,已形成长春、成都、佛山、青岛等生产基地。长春基地原来生产高中低档各种车型,现主要保留高档车型的生产,中低档车型的生产大部分转移到其他基地。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6. 长春基地高档车型的合理市场定位是 A. 吉林省市场 B. 东北市场 C. 全国市场 D. 欧洲市场 27. 与保留生产中低档车型相比,长春基地保留生产高档车型可以 A. 减少运输成本 B. 降低生产成本 C. 获取更多利润 D. 扩大市场占有率 28. 该汽车企业在成都等地建生产基地的主要目的是 A. 利用当地的廉价劳动力 B. 抢占当地的消费市场 C. 利用当地的交通优势 D. 借助当地的科技优势 【答案】26. C 27. C 28. B 【解析】 【26题详解】 从材料提取信息“汽车企业总部设在长春市”“已形成长春、成都、佛山、青岛等生产基地”,说明长春基地高档车型的市场并不止吉林省或者东北,应为全国市场。相比欧洲,长春在高档车型生产中并不占优势,所以市场定位为欧洲市场不合理。故选C。 【27题详解】 根据产业转移的规律看,一般产品附加值较小的产业转移到其他地区。长春基地保留生产高档车型对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影响不大,保留附加值较大的能达到追求更高利润的目的,但对扩大市场占有率起的作用不大。故选C。 【28题详解】 相比长春基地,其他汽车生产基地由于建设历史比较短,并不具备科技优势。成都基地位于我国内陆,相比长春基地,不具备交通优势。佛山基地,经济较发达,劳动力成本较高。综合各大基地区位和 “产业转移目的是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扩大消费市场,追求更高的利润”这一规律判断,该汽车企业在其他地区建生产基地的主要目的是占领当地市场。故选B。 考点:产业转移的因素。 【名师点睛】产业转移实质是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扩大消费市场,追求更高的利润。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主要有:(1)劳动力因素,包括劳动力数量、质量和价格等;(2)市场因素,包括开辟市场、避开各方面限制、市场变化等;(3)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包括工业联系、职工培训等;(4)原生产地因素,包括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用地紧张、地价昂贵和环境污染等。 数据中心是全球协作的特定网络设备,即用集成的大量巨型服务器在Internet网络基础设施上传递、加速、展示、计算、存储数据信息。2017年8月,挪威和美国的合资公司Kolos宣布,将在挪威北极圈内的小城巴朗恩建设世界上最大的数据中心;苹果和阿里巴巴选址贵州建立数据中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 巴朗恩和贵州建设数据中心相同的区位优势是 A. 高速交通便利 B. 通信网络发达 C. 电力充足且较廉价 D. 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集中 30. 与贵州相比,巴朗恩建设数据中心最主要的比较优势是 A. 气候寒冷,湿度适宜 B. 建设成本较低廉 C. 位置偏僻,安全性较高 D. 接近数据消费市场 【答案】29. C 30. A 【解析】 【29题详解】 数据中心中“大量巨型服务器”运转对于电力需求极大,贵州是我国电力输出大省,巴朗恩有丰富的水电资源,故C正确。贵州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崎岖,高速交通有待完善,故A错误。在我国各省区,贵州经济欠发达,北极圈内的小城巴朗恩人口很少,因此二者通讯网络发达,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集中不符合事实。B、D错误。故答案选C项。 【30题详解】 巴朗恩位于北极圈内,纬度高,气候寒冷,湿度适宜,即使夏季,气温也只有15°C左右,不用人工降温就能维持设备正常运行,而贵州属于亚热带气候,A正确。两地的建设成本和安全性及与数据消费市场区别不大,B、C、D错误。故答案选A。 【点睛】注意材料信息,根据定义,数据中心是全球协作的特定的网络设备,用集成的大量巨型服务器在网络基础设施上传递、加速、展示、计算、存储数据信息。分析所在区域的区位优势。 第Ⅱ卷 本卷为必考题。 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31.某地理兴趣小组为研究本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通过搜集并查阅相关材料,分别绘制了市区1960年、1990年、2010年的平面示意图。试比较三幅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市从1960年到1990年城市变化特征是:① ;② ;③ 。 (2)简述1990年前后该城市容易出现的问题。 (3)该城市从1990年到2010年城市的发展变化特征是什么? (4)简述市中心区工业向郊区迁移的原因。 【答案】(1)①城区面积由小到大 ②城区工业区由少到多 ③商业区增多 (2)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社会治安较差等。 (3)人口、工业区向郊区迁移;城区周围新建绿化带;郊区建卫星城和高速公路。 (4)市中心区土地价格升高,城市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郊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土地价格较低。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城市化。 【详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市从1960年到1990年城镇面积由小到大,城市工业区由1个变成了多个,由少到多,商业区由没有到1个再到多个,商业区增多。 (2)1990年,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增多,并出现了卫星城,1990年前后该城市容易出现的问题环境质量下降;人口增多,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社会治安较差等。 (3)从图中可以看出,1990年出现了卫星城,说明人口、工业区向郊区迁移;出现了绿化带,之后为缓解城市环境问题,城区周围新建绿化带;扩散城市人口和城市职能,郊区建卫星城和高速公路。 (4)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区用地紧张,地租上涨,为了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郊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土地价格较低,可降低成本。故市中心区工业向郊区迁移。 32.读世界某区域农业地域类型及气温、降水图,回答下列问题。 (1)B、C两图与A图中甲地气候类型相匹配的是 图,该气候的成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乙地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3)简要说明乙地农业生产的特点。 (4)甲地农业生产的最大障碍是___________。 【答案】(1)C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 (2)利:气候条件优越,(夏季)高温多雨;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地形平坦,以平原地形为主;粮食需求量大。弊:旱涝灾害频繁。 (3)粮食单产高;生产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商品率低等。 (4)水源不足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综合分析。 【详解】(1)图示甲位于澳大利亚的东南部,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故1月气温高于7月,雨热不同期,故选C图。其气候成因主要从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分析,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 (2)图示乙地区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其区位因素可从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和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劳动力、农业基础)等方面分析,包括有利方面和不利方面。利:季风气候,气候条件优越,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地形平坦,以平原地形为主;粮食需求量大。弊:季风气候不稳定性,旱涝灾害频繁。 (3)水稻种植业精耕细作,水稻单位面积产量高,但人口多,消费量大,商品率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形式,小农经营,规模小,生产机械化水平低,科技含量也低。 (4)甲地为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为自流盆地,地下水多咸水,且该地位于信风的雨影区,降水较少,农业生产的最大障碍是水源不足。 33.我国东北地区是以机械等部门为主的老工业基地。图甲为“东北产业结构变化图”,图乙为“东北某城市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的结构调整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简述东北地区发展机械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2)产业结构调整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措施之一。与1978年相比,简述2005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 (3)图乙中,字母A表示 工业,B表示 工业。 (4)试简述图乙所示产业结构调整模式的优点。 【答案】(1)原料丰富;能源充足;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基础雄厚;政策支持。 (2)①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 ②第三产业比重大幅上升。 (3)避免煤炭资源枯竭带来的经济衰退;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饿机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经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 本题考查工业区位条件和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工业区位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主要从资源、土地等方面分析,社会经济条件从市场、交通、科技、工业基础等方面分析。据图表可知,东北地区钢铁工业发达,机械工业原料丰富;煤炭资源丰富,能源充足;且该地重工业发达,机械工业产品市场广阔;铁路、水路等交通便利;我国传统工业基地,工业基础雄厚;以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家政策支持。 据图可知,1978年东北老工业基地主要是在当地资源基础上发展的重工业基地,生产结构单一;而2007年则工业部门增多,同时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旅游等第三产业比重大幅上升。 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的影响应从经济、生态、社会等三方面考虑。避免煤炭资源枯竭带来的经济衰退;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经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 【点睛】本题以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为背景,考查工业区位条件、工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可持续发展。可借鉴德国鲁尔区的相关知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