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0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2019.7 一、单项选择题(30 x 2=60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内,否则不得分。) 读我国某专题自然区划图,完成下列小题。 1. 图中自然区划的主要依据最可能是 A. 气候 B. 地形 C. 植被 D. 土壤 2. 图中各区域 A. 大小相近 B. 内部各要素都相似 C. 相互独立 D. 各有发展优势 3. IV区域目前面临的典型生态环境问题是 A. 森林破坏 B. 水土流失 C. 荒漠化 D. 旱涝频繁 【答案】1. A 2. D 3. 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区域划分依据、区域特征及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1题详解】 读图根据图中划分的区域判断南方主要的地形为低山丘陵,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地带性土壤为红壤,南方地区区域内部自然特征相似,而图中南方划分为了两个区域,北方是同样的道理,说明图中自然区划的主要依据不是地形、植被、土壤,ACD错误;东南距海近和西南地区在气候上有差异,因此南方分为两个区域III和 VI。因此图中自然区划的主要依据最可能是最可能是气候,A正确。故选A。 【2题详解】 该题考查区域的特征,读图可知图中各区域大小各异,A错误;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但不是内部各要素都相似,B错误;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而不是相互独立的,C错误;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因此各有发展优势,D正确。故选D。 【3题详解】 IV区域位于西北地区,该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气候干旱,多大风,目前面临的典型生态环境问题荒漠化,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区域的基本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2015年8月12日晚11时左右,天津滨海新区某化学仓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空气严重污染。爆炸后,某地理爱好者迅速绘制了下面这幅“距爆炸事发地附近人口分布网格图”,以协助政府及时组织居民紧急疏散。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4. 制作该地区人口分布图利用的是 A. 卫星遥感系统 B. 卫星定位系统 C. 地理信息系统 D. 电脑虚拟技术 5. 利用人口分布图可以 A. 准确判定爆炸位置 B. 制定科学灭火措施 C. 分析人口伤亡数量 D. 估算疏散人口规模 6. 要制定科学的紧急疏散方案,还必须叠加的图层是 A. 水系分布图 B. 街道分布图 C. 广场分布图 D. 地形分布图 【答案】4. C 5. D 6. B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4题详解】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地球表面与地理分布有关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制作该地区人口分布图是对空间数据的处理,因此利用的的地理信息系统,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准确判定爆炸位置的是全球定位系统,A错误;利用人口分布图不能制定科学灭火措施,不知道爆炸的情况无法分析人口伤亡数量,BC错误;图中显示的是人口密度分布图,可以估算疏散人口规模,D正确。故选D。 【6题详解】 要制定科学的紧急疏散方案,除了人口分布,因为是疏散还必须叠加的图层是街道分布图,B正确;水系分布图、广场分布图、地形分布图都不是必须叠加的,ACD错误。故选B。 在我国长江中下游低山丘陵地区,郁郁葱葱的森林中,常有光秃秃的山坡裸露着红色的岩石,远远望去,像一片片“红色荒漠”。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7. “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是 A. 昼夜温差大 B. 多大风天气 C. 雨水侵蚀强烈 D. 蒸发旺盛 8. 与“红色荒漠”形成有关的人类活动是 A. 坡地垦荒 B. 过度捕猎 C. 修建道路 D. 不合理灌溉 9. 治理开发“红色荒漠”可行的措施是 A. 修建梯田,种植水稻 B. 发挥特色,开发旅游 C. 开山取石,生产建材 D. 封山育林,恢复植被 【答案】7. C 8. A 9. 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 【7题详解】 “红色荒漠”在我国长江中下游低山丘陵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雨水侵蚀强烈是“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C正确;昼夜温差大、多大风天气、蒸发旺盛是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ABD错误。故选C。 【8题详解】 过度捕猎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受损,B错误;修建道路只会影响局部地区,不是区域生态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C错误;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土地盐碱化,D错误;坡地垦荒破坏自然植被,地表红壤因雨水侵蚀导致水土流失,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土地贫瘠,形成荒漠,因此与“红色荒漠”形成有关的人类活动是坡地垦荒,A正确。故选A。 【9题详解】 封山育林,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是治理开发“红色荒漠”最有效的措施,D正确;修建梯田,种植水稻,开山取石,生产建材都会破坏地表导致水土流失,AC错误;发挥特色,开发旅游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不是治理荒漠化的措施,B错误。故选D。. 【点睛】红色荒漠形成的原因及荒漠化的分类:1.由于人多地少,过度开发,加上土壤本身的特性,红壤区的土壤生产力低下,水土流失严重,并在不少地区严重退化,形成"红色荒漠化"。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是水蚀作用。 2.南方山区丘陵 水土流失严重,危害大于黄土高原。导致石质裸露,不能恢复,形成"红色荒漠" 3.陡坡开垦或过度垦殖,或者毁林开荒,砍林取薪破坏地表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土地退化。 红色荒漠化:南方低山丘陵区 水土流失 土地退化 红壤裸露 土壤呈酸性 有机质含量低 石质荒漠化:南方低山丘陵区 水土流失 土地退化 红壤裸露 红壤进一步侵蚀 石质裸露 黄色沙漠:西北地区 沙漠广布 白色沙漠:南极大陆 冰雪覆盖 土地荒漠化:土地沙漠化、土地盐碱化、红色荒漠化、石质荒漠化。 读“亚马孙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0. 人类对热带雨林的破坏,直接破坏的养分循环环节是 A. a B. b C. c D. d 11. 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被大面积破坏的根源是 A. 雨林土壤贫瘠,生态系统脆弱 B. 世界市场的过度需求和浪费 C. 当地人口过度增长和经济贫困 D. 当地政府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答案】10. A 11. 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森林生态系统及破坏的原因。 【10题详解】 读“亚马孙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可知,图中a为热带雨林,b为土壤,c为森林吸收养分,d为养分淋失,人类对热带雨林的破坏,直接破坏的是森林植被,图中代表森林的养分循环环节是a。故选A。 【11题详解】 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被大面积破坏的根源是人为原因,A错误;世界市场的过度需求、浪费和当地政府环境保护意识淡薄都不是根本原因,BD错误;当地人口过度增长和经济贫困是根本原因,C正确。故选C。 【点睛】亚马孙热带雨林带来严重破坏的主要原因:(1)人口增长,新增人口需要耕地,开辟农场要毁坏大面积雨林;(2)为了偿还外债巴西政府大量出口木材,要砍伐大面积雨林;(3)一些外国公司伐木、开辟农牧场毁林;(4)当地贫苦农民发展迁移农业,重复掠夺导致雨林破坏;(5)为了开发雨林,修建雨林公路毁林;(6)采矿及工业、城镇建设毁林.。 湿地是地球上有着多功能的、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其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结合三江平原地区湿地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2. 三江平原沼泽的形成原因有 ①气温较低,蒸发微弱 ②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③下层有冻土层,水分不易下渗 ④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3. 下列减缓三江平原湿地面积不断减少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A. 退耕还沼、还湿地 B.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 C. 大力开荒垦殖 D. 合理利用湿地生物资源 【答案】12. C 13. C 【解析】 本题考查湿地形成的原因及湿地面积减少的解决措施。 【12题详解】 沼泽形成原因从地形、气候、水源、冻土等方面分析。三江平原位于我国东北纬度高气温较低,蒸发微弱,①正确;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降水量大于蒸发量,②错误;纬度高气温低,土壤下层有冻土层,水分不易下渗,③正确;三江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因此积水较多形成沼泽,④正确。故选C。 13题详解】 三江平原湿地面积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大力开荒垦殖,因此退耕还沼、还湿地可以减缓湿地面积减少;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禁止开垦,合理利用湿地生物资源减缓湿地的退化,都是合理的减缓湿地面积减少的措施。故选C。 2016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持续较大的下行压力,煤炭大省山西摆脱煤炭依赖,主动去产能,率先减产量,在克服困难中积蓄转型动能。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4. 山西实施经济转型的原因有 ①煤炭等资源已近枯竭 ②单位产值的能耗高 ③工业产品的市场日渐狭小 ④区域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15. 下列加快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的途径,合理的是 A.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 B. 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 C. 推动高耗能产业发展 D. 加大煤炭开采力度 【答案】14. D 15. A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矿产资源的开发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4题详解】 读材料可知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持续较大的下行压力,山西实施经济转型,山西煤炭等资源没有枯竭,①错误;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产品的市场日渐增大,③错误;生产技术落后单位产值的能耗高,需要转型升级,②正确;资源开发导致区域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因此需要经济转型,④正确。故选D。 【15题详解】 山西水资源短缺,不应该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B错误;推动高耗能产业发展和加大煤炭开采力度导致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CD错误;山西煤炭资源丰富,经济结构单一,因此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的途径合理的是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升级,A正确。故选A。 下图甲为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图乙为田纳西河流域早期开发方式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6. 田纳西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A. 长期高强度的棉花种植——荒漠化 B. 矿山开采、扩大耕地面积——全球变暖 C. 炼铜企业大量排放含硫废气——酸雨污染 D. 氯氟烃化合物大量使用——植被破坏 17. 下列工业中,田纳西河流域应优先发展的是 A. 棉纺织工业、炼铝工业 B. 炼铝工业、水产养殖业 C. 炼铝工业、化学工业 D. 化学工业、水产养殖业 【答案】16. C 17. C 【解析】 本题考查河流的流域的开发与治理。 【16题详解】 田纳西河流域长期高强度棉花种植导致水土流失严重,A错误;矿山开采、扩大耕地面积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贫瘠,生态环境恶化,B错误;炼铜企业大量排放含硫废气导致酸雨污染,C正确;氯氟烃化合物大量使用导致臭氧层空洞,该生态环境问题属于全球性生态问题,不是田纳西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D错误。故选C。 【17题详解】 田纳西河流域有丰富的水能资源、煤炭资源等能源资源丰富,因此应该优先发展高耗能工业如炼铝工业、化学工业,C正确;水产养殖业不是工业,BD错误;棉纺织工业需要大量劳动力,不是田纳西河流域应优先发展的,A错误。故选C。. 荒漠化是一个世界性的生态环境问题。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统计,全球已经受到和预计会受到荒漠化影响的地区占全球土地面积的35%。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严重的国家之一。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8. 关于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西北地区风力侵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 B. 自然因素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速率比人类活动引起的要快 C. 三江平原过度垦殖,土地荒漠化更为严重 D. 我国南方土地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尤为脆弱 19. 土地荒漠化造成的危害有( ) A. 地质灾害频次增多,土壤盐渍化加剧 B. 土地生产能力下降,植被荒芜 C. 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加剧 D. 臭氧层破坏,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 20. 我国的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 ) A. 西北、东南地区 B. 华南、西南地区 C. 西北、华北、西南地区 D. 东北、东南地区 【答案】18. A 19. B 20. C 【解析】 本题考查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危害及分布。 【18题详解】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风力侵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A正确;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速率比自然因素引起的要快,B错误;三江平原过度垦殖,导致湿地面积减少,土地荒漠化比西北地区较轻,C错误;我国西北土地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尤为脆弱,D错误。故选A。 【19题详解】 土地荒漠化的实质就是土地退化,所谓的土地退化是由于使用土地不当或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耕地、草原和森林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严重的土地退化,可使土地完全丧失生产能力,植被荒芜,B正确;地质灾害和臭氧层破坏不是荒漠化造成的危害,AD错误;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导致土地荒漠化,因果倒置,C错误。故选B。 【20题详解】 我国的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西南地区,其中我国土地沙化主要发生在风力侵蚀地区,并集中分布于西北地区及华北北部。风力侵蚀最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的新疆、内蒙古、青海、西藏、甘肃等省区的沙漠、戈壁等区域。水力侵蚀严重的地区是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地区,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故选C。 21.热带雨林被称为“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土壤极其贫瘠,其主要原因是( ) ①热带雨林生物循环快,养分主要集中在植物体内,土壤中养分少 ②热带雨林地区全年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强,养分流失快 ③热带雨林四季常绿枯枝落叶少,分解慢 ④热带雨林地区终年高温多雨,岩石风化弱,释放的养分少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森林土壤的特点。 【详解】土壤极其贫瘠,其主要原因是热带雨林生物循环快,消耗土壤养分多,养分主要集中在植物体内,土壤中养分少,①正确;热带雨林地区全年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强,养分流失快导致土壤贫瘠,②正确;热带雨林四季常绿,枯枝落叶少,但是气温高,有机质分解快,③错误;热带雨林地区终年高温多雨,岩石风化强,释放的养分多但是消耗多,淋失多,土壤贫瘠,④错误。故选A。 【点睛】热带雨林系统中,土壤贫瘠的根本原因是:(1)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少养分积累和补充。(2)高温多雨的气候,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强。因此土壤很贫瘠。一般热带雨林里的土壤,在高温多雨的影响下, 过量的雨水,会带来强烈的淋溶作用,可溶解并带走差不多所有可溶解的矿物,如钾、钠、镁、钙等的盐基,使土壤失去植物所需的养分而变得贫瘠。 另一方面,那些不易溶解的矿物,相对地集中起来。最常见的残留矿物为铁氧化物,使土壤颜色偏红,因而被人们称为砖红壤;另一种常见的残留矿物为铝氧化物,特别是铝矾土,通常会使土壤颜色偏白。这些矿物甚至会胶结在一起,形成不透水的硬盘。一般热带雨林系统中的土壤结构,土壤之上为枯枝落叶层,但完全分解而形成的黑色腐殖质却不多。 其下为土壤的表层,以淋溶作用为主。不但会使可溶矿物尽失,就是泥土颗粒也容易被分解或冲走,只残留下铁或铝的氧化物。这就是造成热带雨林系统中,土壤贫瘠的主要原因。 22.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是因为 ( ) A. 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 B. 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C. 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D. 雨林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全球环境问题。“肺”的主要功能是呼吸;亚马逊雨林能大量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调节全球气候,故称为地球之肺。 北京某服装企业将除总部外的2000多名生产工人和全部设备迁至河北衡水。新厂流水线从6条变为12条,面积由70亩扩张至307亩。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3. 该企业负责人说“在北京做了十多年,成本越来越高”,此成本主要指 A. 劳动力和地租 B. 动力和交通 C. 动力和原料 D. 劳动力和交通. 24. 企业总部留在北京主要因为 A. 在京市场尚未饱和 B. 距离远,搬迁费用高 C. 在京发展政策优惠 D. 方便获取市场信息 【答案】23. A 24. D 【解析】 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及产业转移。 【23题详解】 工业企业要占据一定的土地,北京是首都,地租高,因此成本高,服装生产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成本中劳动力工资占比重大,北京劳动力价格高,因此成本高,A正确;北京交通通达度高,靠近消费市场,运费成本低,BD错误;服装企业不是动力指向行产业,C错误。故选A。 【24题详解】 企业总部留在北京主要因为北京比衡水更方便获取市场信息,是产品适合市场的需求,D正确;总部搬迁费用低,B错误;总部不是生产部门与市场、政策等关系不大,AC错误;故选D。 二战前,德国鲁尔工业区拥有采煤、钢铁、汽车、机械制造等重工业部门,是德国的“制造业带”。二十世纪中后期,该地区工厂大量倒闭,工业区衰落。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5. 导致德国鲁尔工业区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①生产结构太复杂 ②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③煤炭的能源地位提高 ④世界钢铁市场供过于求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26. 你认为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振兴德国鲁尔工业区的关键措施是 A. 进行工业区的总体规划,完善公共设施 B. 美化环境,使用新原料、开拓市场 C. 拓展交通,开发新能源,发展科技 D. 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调整工业结构 【答案】25. C 26. D 【解析】 本题考查传统工业衰落原因及措施。 【25题详解】 德国鲁尔工业区生产结构单一,新技术革命的冲击,廉价石油的使用使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钢铁市场供过于求等导致鲁尔区衰落。故选C。 【26题详解】 德国鲁尔区煤炭资源丰富,因此不用开发和使用新能源和新原料,BC错误;进行工业区的总体规划,完善公共设施不是最关键的措施,A错误;根据鲁尔区衰落的原因可知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振兴德国鲁尔工业区的关键措施应该是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调整工业结构,D正确。故选D。 2017年12月5日,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2018年8月,取材于此的电视剧《最美的青春》开播。塞罕坝位于滦河的发源地。历史上由于过度采伐,土地退化严重。新中国成立后,三代造林人让贫瘠的沙地变成了绿水青山。下图为塞罕坝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7. 林场建立之初,塞罕坝造林成活率不到8%的自然原因有 ①地处高原、山地,海拔高,热量不足 ②地处季风区边缘,降水少 ③靠近冬季风源地,易受风沙危害 ④野生动物数量多,破坏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28. 塞罕坝林区对华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是 ①净化空气 ②防风固沙 ③涵养水源,调节气候 ④保持生物的多样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27. C 28. 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森林资源的建设及作用。 【27题详解】 读图可知塞罕坝林场位于燕山北部,地处高原、山地,海拔高,热量不足,植物难以生存,因此造林成活率低,①正确;该地处于季风区边缘,降水少,水分不足,森林成活率低,②正确;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西北风强劲,该地易受风沙危害,植物生长影响大,③正确;根据材料可知,历史上由于过度采伐,土地退化严重,所以野生动物数量少,,④错误。故选C。 【28题详解】 净化空气是对大气的影响,保持生物的多样性是对生态系统的影响,①④不是对农业的影响;塞罕坝林区位于华北地区北部,因此对农业生产可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②③正确。故选B。 【点睛】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清朝曾在此设立"木兰围场"。"塞罕"是蒙语,意为"美丽";"坝"是汉语,意为"高岭"。平均海拔1500米,年均气温-1.5℃,极端最低气温-43.3℃,年均积雪日数169天,年均6级以上的大风日数47天,年均无霜期仅72天。 延安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过去当地人形容延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从春种到夏,到秋一场空”。1999年,延安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在黄土高原上掀起一场波澜壮阔的“绿色革命”。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29. 延安城区空气“优、良”天数从2001年的238天增加到2017年的313天,该变化主要得益于 A. 土壤变肥沃 B. 植被覆盖率提升 C. 入黄泥沙量减少 D. 区域水资源增加 30. 黄土高原变绿了,但是成果巩固也变难了。下列关于成果难巩固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①气候年际变化大 ②植被环境脆弱 ③植被单一,生态系统尚未完全形成 ④还林、护林积极性降低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29. B 30. A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29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1999年,延安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在黄土高原上掀起一场波澜壮阔的“绿色革命”,植被覆盖率提升,改变的是大气质量,因此延安城区空气“优、良”天数从2001年的238天增加到2017年的313天,B正确;大气质量变化与土壤、水资源、入黄泥沙量没有关系,ACD错误。故选B。 30题详解】 黄土高原为温带季风气候区,气候年际变化大,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对植被生长不利,①正确;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恶劣,植被环境脆弱,②正确;人工植树造林使植被单一,生态系统尚未完全形成,因此黄土高原变绿了,但是成果巩固也变难了,③正确;国家政策支持还林、护林积极性较高,④错误。故选A。 二、综合题(40分)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科尔沁沙地主体曾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是因人为原因沙化速度最快的沙地典型。为治理沙漠,人们在漏水漏肥、养分含量极低、风沙活动强烈的流动、半流动沙丘或丘间地上,拉沙平整后铺设衬膜以形成防渗层,种起沙地衬膜水稻。图甲是科尔沁沙地地理位置示意图,图乙是当地农民种植衬膜水稻景观图。 (1)推测科尔沁草地沙漠化的人为原因。 (2)分析科尔沁沙地种植衬膜水稻有利的自然条件。 (3)说明种植衬膜水稻对当地的有利影响。 (4)宁夏平原被称为“塞上江南”,产自青铜峡市叶盛的“贡米”品质优良.试分析叶盛镇适合发展优质水稻种植的有利条件? 【答案】(1)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合理。 (2)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沙地透气性好。 (3)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增加农牧民收入;抑制风沙,改善环境;改良盐碱地,保护耕地。 (4)夏季高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有黄河水的灌溉水源;平原地形地势平坦,土壤较肥沃。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详解】(1)本题考查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从人类对自然过度的开发和利用分析,根据科尔沁是草地沙漠化因此人为原因有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合理。 (2 )本题考查对区域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从光照、热量、土壤、病虫害等方面考虑。根据图中科尔沁沙地的地理位置,该地夏季昼长夜短,降水较少因此种植衬膜水稻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该地是沙地,沙地透气性好,有利于水稻生长。 (3)农业发展对区域的影响从对经济、社会、生态等三方面回答。种植衬膜水稻首先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增加农牧民收入;增加植被覆盖率可以抑制风沙,改善环境;改良盐碱地,保护耕地。 (4)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从热量、光照、水源、昼夜温差、地形、土壤等角度分析。宁夏平原位于西北内陆降水少晴天多,夏季昼长夜短,因此夏季高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因此品质优良;有黄河流经,灌溉水源充足;宁夏平原地形、地势平坦,土壤较肥沃有利于水稻的生长。 32.下图为西气东输三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指出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建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生态问题,并分析原因。 (2)试述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对中亚地区社会和经济的有利影响。 (3)福建省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缓解能源短缺问题? (4)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福建省的结对帮扶对象。福建省的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到永宁县的闽宁镇,试说明对闽宁镇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 【答案】(1)土地荒漠化(或土地沙漠化)。 铺设管道,挖掘地表,植被破坏后不易恢复;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以温带荒漠和温带草原为主,植被稀疏。 (2)社会方面:有利于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 经济方面: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且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3)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开发太阳能、风能、核能、沼气能等新能源,使能源结构多样化;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耗能产业; 进行其他能源跨区域调配等。 (4)有利:加快工业化的进程,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增加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居民收入。 不利:可能造成环境污染。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影响及意义、产业转移的意义。 【详解】(1)读图,从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边境到中国霍尔果斯的这条天然气管道,穿越地区主要位于大陆内部,深居内陆距海远,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蒸发多,以温带荒漠和温带草原为主,植被稀疏。生态环境非常脆弱。铺设管道, 植被破坏后不易恢复;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容易引发荒漠化、次生盐碱化、水资源紧缺等生态环境问题。 (2)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对中亚地区社会方面主要是设施建设、就业、收入等方面:有利于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增加人们收入。经济方面: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且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3)缓解能源短缺问题的措施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分析。节流即发展科技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耗能产业;开源即开发太阳能、风能、核能、沼气能等新能源,使能源结构多样化; 进行其他能源跨区域调配等。 (4)本题考查产业转移对迁入地的影响。产业转移对迁入地经济、社会、环境都有一定的影响。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相对较落后,福建省的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到永宁县的闽宁镇,有利于加快当地工业化的进程,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增加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居民收入。不利影响是工业迁移可能会给当地造成环境污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