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卷·2018届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二下学期周练试题(4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卷·2018届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二下学期周练试题(4

河北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 高二地理周练试题(4.16)‎ ‎ ‎ ‎ ‎ 一、选择题 如图是“我国西北某城郊一小型大棚蔬菜生产模式图”,棚顶用塑料薄膜密封,背面是墙,侧面是唯一进出大棚的工作门。回答问题。‎ ‎ ‎ ‎1.我国近年来塑料大棚菜田发展迅速的原因是 ‎①平原地形为主 ②雨热同期的气候 ‎③城市市场需求量大 ④农业技术的推广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2.背面墙的朝向最有可能是 A.南 B.东南 C.西南 D.西北 ‎ ‎ 下面左图为“某大陆自然带分布图”,右图为该大陆R河干流某河段处的景观。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 ‎ ‎ ‎ ‎3.右图景观大致位于 A.a河段 B.b河段 C.c河段 D.d河段 ‎4.图中传统民居建在高地的主要原因是 A.就近获得水源 B.降低居室气温 ‎ C.避免洪水灾害 D.向外扩大耕地 ‎5.沿R河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 A.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 B.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 D.非地带性现象 ‎ ‎ ‎6.下列有关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荒无人烟的某山区有频繁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B.主要地质灾害有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台风和洪涝 C.地震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相差3倍 D.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泥石流日趋频繁的重要原因 ‎7.读下图,分析回答下题。‎ ‎ ‎ 如果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引起热力环流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B、温度:A>B>C>D C、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D、气压D>A>B>C 图为某年“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省际空间格局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 ‎ ‎ ‎ ‎8.关于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省际空间分布格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城市化滞后经济发展的情况比较严重 B.东部经济地带均为城市化超前经济发展水平类型 C.北方地区以城市化超前经济发展类型为主 D.南方地区以城市化超前经济发展类型为主 ‎9.城市化严重超前产生的问题包括( )‎ A.城市发展逆城市化,市中心空洞化 B.住房紧张,社会秩序混乱 C.劳动力不足 D.绿地增多,城市环境有很大改善 ‎10.下列关于工业化对城市化推动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 B.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 C.工业化扩展了农业生产的地域空间 D.工业化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 ‎ 交通运输耗能是指将单位重量产品移动单位距离所消耗的能量(单位:千克标准煤/万吨公里),其大小主要受地形地势、经济水平、运输方式(公路大于铁路,铁路大于水运)和综合运输网密度的影响,下图为我国15省区交通运输耗能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 ‎ ‎ ‎ ‎11.我国交通运输耗能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A.南方小于北方 B.东部小于西部 C.沿海大于内陆 D.平原大于高原 ‎12.与青海比较,四川交通运输耗能大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起伏大 B.平均海拔高度大 C.水运比重小 D.综合运输网密度小 ‎13.据影响因素分析,下列省(区)中交通运输耗能大小可能与湖南省相似的是()‎ A.贵 B.晋 C.赣 D.宁 ‎ ‎ 该图为30°N附近的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距为15米。读图,完成10〜11题。‎ ‎ ‎ ‎14.图中陡崖M顶部的高度可能为 A. 25 米 B. 35 米 C. 45 米 D. 50 米 ‎15.按照“地势平坦、取水方便、无水患洪灾之地建立聚落”的原则该地聚落选址的最佳位置是 A.甲 B.乙 C.丙 D. 丁 ‎ ‎ 河北省沧州市是我国严重缺水的地区之一,因超采地下水资源,使地下水漏斗区的面积不断扩大。据此回答题。‎ ‎16.该地区缺水的主要原因有( )‎ A.旱涝灾害频发 B.水土流失严重 C.地面径流缺乏 D.用水需求量大 ‎17.地下水漏斗可能造成的危害有( )‎ A.引发构造地震 B.引起地面沉降 C.引起沿海地区土壤盐渍化 D.引发风沙危害 ‎ ‎ 读下图完成小题。‎ ‎ ‎ ‎18.与图中③角的数值相等的纬度地点是 A.极点 B.赤道 C.南回归回线 D.极圈 ‎19.若图中α为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 B.地球上的生物将消失 C.无大气环流现象 ‎ D.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目前,黄赤交角的度数是66°34′ B.图中角α是黄赤交角 C.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 D.南北极圈的度数等于黄赤交角度数 ‎ ‎ ‎ ‎ ‎ ‎ 二、综合题 ‎21.(10分)【环境保护】‎ 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废水,不加处理,任意排放,常造成严重的水质污染,从而破坏了水体环境。下图是黄河中游某支流一水文站流量和污染程度的实测结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 ‎(1)据图分析,河流流量与河水污染程度有何关系。(4分)‎ ‎(2)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轻该地的水污染。(6分)‎ ‎22.(12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2012年11月1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中原经济区规划》,该经济区包括中原地区5省的30个省辖市和3个县(区),面积28.9万平方千米,人口和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占全国的13.3%和9%。立足当地资源,承接产业转移,借力京津冀,是该经济区发展的重要措施。‎ 下图为中原经济区发展格局图,表格为该区域产业结构变化情况统计。‎ ‎ ‎ ‎(1)分析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发展条件。(7分)‎ ‎(2)比较山西与河南两省所承接工业类型的差异。说明产业转移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5分)‎ 参考答案 ‎ ‎ ‎1.C ‎2.D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农业生产和读图分析能力。‎ ‎1.对蔬菜需求量的扩大,同时蔬菜单位面积产值较高,刺激了郊区农民发展郊区型农业,而温室大棚生产也反映了农业技术的发展。‎ ‎2.由于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故位于抵御冬季西北风的影响,故背面墙一般朝向西北。‎ ‎ ‎ ‎3.B ‎4.C ‎5.B ‎【解析】‎ 试题分析:‎ ‎3.根据图示景观:河谷宽阔,两岸分布有农田。河流下游,以沉积为主,形成冲积平原或三角洲,地形平坦,水源充足,适合农业的发展,故此判断位于河流下游。答案选B。‎ ‎4.由于尼罗河受上游热带草原气候的影响故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故在汛期时常常泛滥淹没两岸农业,故聚落分布在河谷较高的位置。答案选C项。‎ ‎5.沿R河流的自然带呈南北更替,是纬度地带性的反映。答案选B项。‎ ‎【考点定位】河流的外力作用、居住地的选择、地带性分异规律。‎ ‎【名师点睛】(1)流水作用的差异 ‎①不同河段流水作用的差异:河流上游,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如图中A;河流中游,以流水搬运、堆积作用为主,如图中B;河流下游,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如图中C。‎ ‎ ‎ ‎ ‎ ‎②河流的曲流处流水作用的差异: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如下图:‎ ‎ ‎ ‎ ‎ ‎6.D ‎【解析】本题考查地质灾害。A项荒无人烟的山区发生的滑坡、泥石流因没有造成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危害,而不属于地质灾害;错误。B项台风和洪涝属于气象灾害,而不是地质灾害,错误。C项地震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增加30倍,错误。故选D项。‎ ‎7.A ‎【解析】‎ 试题分析:引起热力环流的直接原因是地面的冷热不均,故A正确;根据“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的原理,则A处气温应低于B处,故B项错误;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C错误;垂直方向上气压分布的基本规律:垂直方向上,越往高空气压越低;水平方向上的气流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故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和气压差异的比较。‎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并能结合图示比较热力环流中的气温、气压高低,应掌握“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的原理;气压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的基本规律即可。‎ ‎ ‎ ‎8.C ‎9.B ‎10.C ‎【解析】‎ 试题分析:‎ ‎8.读图,我国大部分地区城市化超前经济发展的情况比较严重,A错。东部经济地带有城市化滞后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B错。北方地区以城市化超前经济发展类型为主,C对。南方地区以城市化滞后经济发展类型为主,D错。‎ ‎9.城市化严重超前产生的问题包括住房紧张,社会秩序混乱,B对。逆城市化是城市化的一个阶段,不是城市化超前的标志,A错。城市化超前,劳动力过剩,C错。绿地增多,城市环境有很大改善,是城市化合理的表现,D错。‎ ‎10.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A正确。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B正确。工业化缩小了农业生产的地域空间,C错误。工业化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D正确。‎ 考点:区域城市化与经济化关系,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工业化对城市化的作用。‎ ‎ ‎ ‎11.B ‎12.A ‎13.C ‎【解析】‎ 试题分析:‎ ‎11.由上图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地区能耗小于西部,故选B。‎ ‎12.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高但是地势起伏小,所以交通运输能耗低;四川省西部为川西高原,东部为四川盆地,地势起伏大,所以交通运输能耗高。故选A。‎ ‎13.湖南省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区,四个省区中只有赣(江西省)同样位于江南丘陵,与湖南省的地形地势相似,所以江西省的能耗与湖南省相似。‎ 考点:本题考查交通运输与我国地形 ‎【名师点睛】交通运输网中的线及其布局的区位因素 ‎(一)交通运输网:‎ ‎1、构成要素:‎ ‎①交通运治线,如铁路、公路、航道。‎ ‎②交通运输点,如港口、车站、航空港。‎ ‎2、类型:‎ ‎①按形式:单一运轴网和综合运输网。‎ ‎②按层次:即不同层次的运输网,包括省级综合运输网、大区级综合运输网、国家级综合运输网。‎ ‎3、影响因素:‎ 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因家包括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自然环境等因素。‎ 交通运箱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需要,杜会经济因家决定交通运愉点、线和网的布局。‎ 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使交通运艳网伸展到了更广阔的范围。在科学技术水平比较低的时代,自然因素的作用往往是最主要的;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自然环境影响的程度逐渐下降.而社会经济因素成为最主要的国家。‎ 交通运输是凭借天然和人工线路在运动中进行的,它涉及的空间范围很大,因此自然环境对交通运输线的影响是深刻而复杂的。‎ ‎(二)影响铁路、公路建设的区位因素:‎ ‎1、影响铁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已经超出自然因素成为决定性因素。以京九铁路为例(合理布局交通网,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维持香港的长期稳定和繁荣,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保证)‎ ‎2、影响公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修筑公路,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那些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尽量少占农田耕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的关系和与城镇发展的关系。‎ ‎ ‎ ‎ ‎ ‎ ‎ ‎14.B ‎ 15.B ‎【解析】‎ ‎14.根据图示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图中等高距为15米,沿海地区海拔为0米,所以崖顶的高度为大于30米,小于45米。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15.乙地地势较高,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开阔,位于河流上游,无水患洪灾,取水方便。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 ‎ ‎16.D ‎17.B ‎【解析】‎ 试题分析:‎ ‎16.沧州地区位于华北地区中东部,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降水总量较小;该区域河川径流缺乏,地表水不足;该区域人口较密集,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加剧了水资源紧张问题。‎ ‎17.过度开采地下水,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地下含水层空隙增多、加大,地下土层不能承受地面巨大的压力时会出现地面沉降现象。‎ 考点:沧州地区缺水的主要原因及地下水漏斗的危害。‎ 点评:该题难度一般,属于能力性题目,主要考查同学们对沧州地区缺水原因的认知与分析能力及地下水漏斗造成危害的认知能力。目前我国利用的地下水资源是埋藏较浅的浅层地下水,地下水在重力作用下处于不断流动更新之中,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加剧了水资源紧张问题。且过度开采地下水,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地下含水层空隙增多、加大,地下土层不能承受地面巨大的压力时会出现地面沉降现象。‎ ‎ ‎ ‎18.A ‎19.A ‎20.B ‎【解析】‎ 试题分析:‎ ‎18.根据图示判断,③表示地轴与赤道面的夹角,为90°,故与极点的纬度相同,赤道的纬度为0°,南北回归线的纬度为23.5°,极圈的纬度为66.5°。‎ ‎19.若图中α为0°,即黄赤交角变为0°,则太阳直射点始终位于赤道,A正确。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对地球生命存在的影响不大,B错误;太阳直射点始终位于赤道,故高低纬之间依然存在温度差异,故依然会形成高低纬度之间的大气环流,C错误;由于太阳直射点全年直射赤道,故不会形成全球的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D错误。‎ ‎20.由于地轴与黄道面成66°34'夹角,故黄赤交角为23°26',A错误;图示角α是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即黄赤交角,B正确;黄赤交角是黄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C错误;黄赤交角的度数决定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即决定南北回归线的度数,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黄赤交角和读图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低,解题的关键是能结合图示判断地轴与黄道面的交角与黄赤交角的差异,掌握黄赤交角的度数和对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影响。本题还可考查黄赤交角度数的变化对五带的影响。‎ ‎21.(10分)‎ ‎(1)河流流量越大,污染程度越轻;河流流量越小,污染程度越重。(或答河流流量与污染程度呈负相关) ‎ ‎(2)实行清洁生产,污水进行净化处理,达标排放,达不到排放标准的企业关停并转;农业生产中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减少化肥农药的污染;对生活污水集中净化处理;减少枯水期用水,使流量增加。(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流流量大时污染程度轻(河流流量与污染程度负相关)。‎ ‎(2)题目中已给出提示(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废水),生产主要有工业和农业生产。减轻该地的水污染要法语减少生产和生活中排放污水。工业生产中实行清洁生产,污水进行净化处理,达标排放,达不到排放标准的企业关停并转。农业生产中产生的污染主要是化肥与农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尽可能减少污染;生活污染可以集中治污;题目图中给了一条答案,增加河流流量,特别是枯水期流量。‎ 考点:本题考查水污染及治理。‎ ‎22.(12分)‎ ‎(1)位于中部地区,地理位置优越(1分);多条铁路、公路交汇,交通便捷;(1分)国家政策扶持(1分);劳动力资源丰富(1分);工业增速较快、基础较好,发展潜力大(1分)平原广阔,农业基础好(1分);石油、煤炭等矿产和旅游资源丰富(1分)。‎ ‎(2)差异:山西:动力导向型为主(1分)河南:劳动力导向型为主。(1分)‎ 影响:加快资源开发,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1分);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工业化进程(1分);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区际联系。(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可以看出中原经济区以河南省郑州市为中心,位于我国中部地区,承东启西,南北通达,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多条铁路、公路交汇,综合性交通枢纽,交通便捷,河南省为我国第一人口大省,劳动力资源丰富,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该区域历史悠久,工业基础较好,工业增速较快,发展潜力很大,该区域位于华北平原南部,平原广阔,农业基础好,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粮食和农产品资源,本区域石油、煤炭等矿产也非常丰富,中原地区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为发展旅游也提供丰富的资源,中原经济区的设立又提供了优惠的国家政策扶持,为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还有丰富的煤层气,可以利用这些丰富的能源承接以动力导向型为主的产业类型。河南省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劳动力资源丰富,承接劳动力导向型为主的产业可以更好地促进该地经济发展。两省接受产业转移可以加快资源开发,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工业化进程,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同时还加强了区际联系,实现区域间协调发展。‎ 考点:本题考查区位条件分析、产业转移。‎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