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中地理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

‎4.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课时作业 ‎1.下图是13世纪和现代亚热带北界分布示意图,从图中可推测(  )‎ A.13世纪比现代暖 B.13世纪比现代冷 C.13世纪的南京位于温带地区 D.13世纪的郑州位于亚热带地区 ‎【解析】 本题考查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图示亚热带北界13世纪较现代位置偏北,说明13世纪比现代温暖。图示13世纪的郑州位于温带地区,南京位于亚热带地区。‎ ‎【答案】 A ‎2015年12月1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200个缔约方在巴黎达成新的全球气候协议,为2020年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以内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箭头表示辐射的方向),完成2~3题。‎ ‎2.①②③④中,能表示温室效应过程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CO2是大气中含量最高的一种温室气体,下列会导致CO2浓度上升的是(  )‎ A.利用太阳能、风能 B.植树造林,增加植被 C.采用节能技术 D.大量使用矿物能源 ‎2~3.【解析】 本题组考查气候变暖的原理、原因。第2题,温室效应是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并以逆辐射的形式偿还、保存热量的现象。图中②表示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第3题,CO2浓度上升,主要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和毁林有关。植树造林、利用新能源、采用节能技术,均会降低CO2浓度。‎ ‎【答案】 2.C 3.D 读图,回答4~5题。‎ ‎4.与由a到b的变化直接相关的是(  )‎ 5‎ A.地震频发 B.华北旱情加重 C.地中海海面缩小 D.斯里兰卡国土面积扩大 ‎5.人类应对上述变化的正确思路是(  )‎ A.推行低碳生产消费 B.改变大气环流 C.改变太阳辐射状况 ‎ D.淘汰化石燃料 ‎4~5.【解析】 本题组通过景观图的变化考查气候变化及其解决措施。图示由a到b,植被景观向较高纬方向偏移,说明气候变暖。第4题,气候变暖,使我国华北地区旱情加重,海洋面积增大,陆地面积减少。气候变暖与地震无关。第5题,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在于人为原因,因此应针对人为原因提出解决措施——推行低碳消费。淘汰化石燃料不现实,目前只能是减少其使用量,提高其利用率。‎ ‎【答案】 4.B 5.A 读表,回答6~8题。‎ 主要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程度对比表 温室 气体浓度/mg·m-3‎ 年增长率/%‎ 生存期/年 温室效应强度(CO2=1)‎ 对全球气候变暖的现有贡献率/%‎ ‎1750年 ‎1990年 CO2‎ ‎280‎ ‎353‎ ‎0.5‎ ‎50~200‎ ‎1‎ ‎55‎ 氟氯烃 ‎0‎ ‎0.000 85‎ ‎2.2‎ ‎50~102‎ ‎3 400~15 000‎ ‎24‎ CH4‎ ‎0.8‎ ‎1.72‎ ‎0.9‎ ‎12~17‎ ‎11‎ ‎15‎ N2O ‎0.000 29‎ ‎0.000 31‎ ‎0.25‎ ‎120‎ ‎270‎ ‎6‎ ‎6.表中所列四种温室气体中,CO2对全球气候变暖“贡献”最大,主要原因是(  )‎ A.年增长率大于其他温室气体 B.在大气中的存留时间比其他温室气体短 C.温室效应强度比其他温室气体大 D.CO2的浓度远高于其他温室气体 ‎【解析】 从表中数据对比可以看出,二氧化碳的浓度远高于其他温室气体,因此其“贡献”最大。‎ ‎【答案】 D ‎7.温室气体使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  )‎ A.使地面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增多 B.使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增加 C.使太阳活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多 D.使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 ‎【解析】 温室气体使全球气候变暖,其实质是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增强了,究其原因是大气的逆辐射增强。‎ ‎【答案】 D ‎8.有利于我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合理措施是(  )‎ A.大量进口石油,减少煤炭使用量 B.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 C.严格限制钢铁、核工业的发展 D.禁止乱砍滥伐,积极植树造林 ‎【解析】 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石油、天然气所占的比重很大,今后可以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积极开发新能源,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答案】 B 下图是某地区年干燥度等值线图,年干燥度为年可能蒸发量与年降水量的比值。读图回答9~11题。‎ 5‎ ‎9.M点的值可能是(  )‎ A.0.4   B.‎0.8 ‎  C.1.2   D.1.6‎ ‎【解析】 从等值线的变化趋势来看,M外的等值线小于1.5,且该处为大兴安岭山脉,海拔较高,蒸发量较小,故M处的数值在0.5~1.0之间。‎ ‎【答案】 B ‎10.导致图中①②两地年干燥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光照 B.热量 C.降水 D.土壤 ‎【解析】 ①②两地分别在长白山的东西两侧,其中①地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②地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从而导致降水存在差异。‎ ‎【答案】 C ‎11.N地年干燥度等值线圈向南凸出,其主要原因是N地(  )‎ A.海拔高于同纬度地区 B.年降水量小于同纬度地区 C.光照大于同纬度地区 D.受西北季风影响大于同纬度地区 ‎【解析】 N地位于大兴安岭山脉,海拔相对周边地区较高,蒸发量相对较小,干燥度也比周边小,使得等值线向南凸。‎ ‎【答案】 A 读下图,回答12~13题。‎ 注:圆形大小表示的是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大小。‎ ‎12.下列关于二氧化碳排放,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最大是经济发展速度过快造成的 B.印度城市人口比重过高,汽车数量过多造成二氧化碳排放量大 C.美国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原因主要是能源消耗量大 D.造成俄罗斯与日本二氧化碳排放量接近的原因相同 ‎【解析】 ‎ 5‎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大主要是因为中国人口众多,且处于工业化前期阶段。印度的城市化水平为30%左右,城市人口比重较低。美国经济发达,能源消耗量大,二氧化碳排放量大。俄罗斯的重化工业规模大,能源消耗多。日本的经济规模总量大,二氧化碳排放量大。‎ ‎【答案】 C ‎13.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导致气候变暖的原因是(  )‎ ‎①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增强 ②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强 ③大气反射地面辐射增强 ④大气逆辐射增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 近地面大气吸收热量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和水汽。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吸收地面辐射的效率提高,同样的地面辐射使得大气的温度提高,大气逆辐射也随之增强。‎ ‎【答案】 D ‎14.阅读下面一段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5万年来地球的气候变化图。‎ 材料二 喜马拉雅地区共有15万条冰川,除两极地区的冰冠外,这些冰川是世界上冰体最大的组成部分。许多资料表明,近年来,喜马拉雅地区冰川后退的速度在逐渐加快。其中长约‎5千米的巴尔纳克冰川,自1990年以来后退了近‎800米。国际冰雪研究委员会指出,如果按目前的融化速度继续下去,这些冰川在2035年之前消失的可能性非常大。‎ ‎(1)漫长的地质时期,气候总体状况表现为冰川广布的________期和相对温暖的________期的交替。当前地球气候正处在温暖的________中。‎ ‎(2)造成喜马拉雅山地区冰川快速后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冰川快速融化,对喜马拉雅山地区造成的后果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对沿海地区可能带来哪些影响?(至少列举2条)‎ ‎(4)应采取哪些措施防止此种现象的发生?‎ ‎【解析】 本题考查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以及近现代气候变化的危害、原因和对策。第(1)题,冰期时,气候寒冷,冰川广布;间冰期时,气候温暖。图中的虚线是冰期与间冰期的温度界限,高于此线气候温暖,为间冰期,低于此线气候寒冷,为冰期。明确了这些知识,据图回答即可。第(2)题,冰川退缩的原因在于气候变暖,而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在于碳排放和毁林。第(3)题,山区冰川融化会造成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沿海地区会造成海平面上升,进而造成沿海低地被淹没,影响沿海设施功能、陆地排污受阻、土地盐碱化、风暴潮加剧、海岸线遭侵蚀等现象。第(4)题,此现象是气候变暖造成的,因此所采取的措施应针对变暖的原因分析。‎ ‎【答案】 (1)冰 间冰 间冰期 ‎(2)一方面是由于大量燃烧矿物燃料使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多,导致全球变暖;另一方面是因为森林(特别是热带雨林)的破坏。‎ ‎(3)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海水入侵,淹没土地,风暴潮加剧,海岸侵蚀加强,陆地污水排放受阻,土地盐碱化,港口、航道功能受影响等(任答2点)‎ ‎(4)减少矿物燃料使用量,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利用率,采用新能源;(任答1点)大力植树造林,停止对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 5‎ ‎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全球气候变化第四次评估中指出:由于人类活动与自然因素的共同驱动,全球气候将在21世纪继续变暖。‎ 材料二 下图为中国能源消费构成示意图。‎ ‎(1)根据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①②③④表示下表中四个字母所代表的内容,将数字填在相应位置。‎ ‎①沿海低地被淹没 ②燃烧矿物燃料 ③毁林 ④极地冰川融化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我国CO2排放总量大的原因。‎ ‎(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有可能上升,这将会对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产生影响。为了预防海平面上升所产生的危害,我们可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 本题考查近现代气候变化的原因、危害及对策。第(1)题,注意前后因果关系自左向右为③②④①。第(2)题,我国能源消耗量大,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导致CO2排放量大。第(3)题,预防海平面上升带来的危害要标本兼治,一方面要预防海平面上升(优化能源结构,推广节能技术,减少碳的排放,植树造林等),另一方面要应对海平面上升(一方面要加强研究,科学规划,另一方面可修建防洪大堤等工程,另外还要疏浚河道以防内涝)。‎ ‎【答案】 (1)③ ② ④ ①‎ ‎(2)人口和经济总量大,能源消费总量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构成的比重高。‎ ‎(3)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开发利用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管理与宣传,提高节能意识;植树造林;加强国际合作等。(任答2点)研究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加强城市规划;修建防洪大堤;疏浚河道防止内涝等。(任答2点)‎ 5‎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