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0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高二10月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10月考测试 高二地理 第I卷(选择题 共40题 每题1.5分,共计6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40 个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2017 年 11 月至 2018 年 4 月,中国进行了第 34 次南极考察。目前我国在南极地区建有四个科考站:长城站(58°58′W,62°13′S)、中山站(76°23′E,69°22′S)、昆仑站(77°07′E,80°25′S)、泰山站(76°58′E,73°51′S),2018 年 2 月 7 日,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 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考察站依次是( ) A. 昆仑站、中山站、泰山站、长城站 B. 泰山站、昆仑站、长城站、中山站 C. 昆仑站、泰山站、中山站、长城站 D. 泰山站、长城站、昆仑站、中山站 2. 待建站到南极点的距离约为( ) A. 800km B. 1000km C. 1700km D. 2000km 3. 关于五个科考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待建站位于郑州的东南方向 B. 1 月 1 日,②站白昼逐渐变短 C. ③站刚出现极昼时,郑州正午太阳高度约为 80° D. 每年最晚出现极昼的是④站 【答案】1. C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我国四个科考站中只有长城站在南极圈外,因此④为长城站,故排除B、D项;①、②、③纬度依次降低,结合材料中昆仑站、中山站、泰山站的纬度位置可知,C正确。 【2题详解】 读图可知待建站与②大致位于同一纬线,②为泰山站,纬度为73°51′S,因此待建站与南极点大约相差16°。纬度相差1°,经线长大约相差110km,因此待建站到南极点距离约为1760km,故C正确。 【3题详解】 读图可知待建站位于150°E与180°之间,因此待建站位于郑州的东南方向,故A正确。白昼逐渐变短应随时间改变,而不是某一具体日期,故B错误。③位于70°S纬线圈上,③站刚出现极昼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0°S,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可知正午太阳高度约为80°的点的地理纬度为30°S或10°S,故C错误。④站纬度低于南极圈,没有极昼现象,故D错误。 【点睛】出现极昼(夜)的最低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度数相加等于90°;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的计算:H=90°-|φ-δ|。其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数,φ为当地地理纬度,永远取正值,δ为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 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面小题。 4. 图中大坝的最大坝高(坝底到坝顶的相对高度)约 A. 400m B. 300m C. 100m D. 50m 5. 图中居民点选址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 位于阳坡易于接受阳光 B. 位于山脊易于躲避山洪 C. 位于河谷易于生活取水 D. 位于平原易于发展农业 【答案】4. C 5. C 【解析】 该题组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判读。 【4题详解】 读图可知,大坝最高处位于450m等高线附近,最低处应为350—400m,故最大坝高应为100m。故选C。 【5题详解】 由图可知,该居民点位于山地的阴坡(西北坡),不易接受阳光,A错误;居民点位于河谷,便于生活取水,C正确,BD错误。故选C。 美国国家航天局的帕克太阳探测器于美国当地时间8月12日成功发射,开始了为期7年的追日之旅,这是人造航天器最近距离地接触到太阳的最外层大气。下图是帕克预定的轨道。 回答下面小题 6. 帕克太阳探测器从发射升空到第一次飞跃近日点,依次穿越了 A. 水星、火星轨道 B. 火星、金星轨道 C. 水星、金星轨道 D. 金星、水星轨道 7. 帕克太阳探测器所到达的太阳大气 A. 源源不断向外放射不可见光 B. 会有太阳黑子出现 C. 可导致地球出现极光现象 D. 在晴天时肉眼可见 【答案】6. D 7. C 【解析】 【分析】 该题组主要考查太阳系八大行星轨道距日远近关系和太阳大气圈层结构。 【6题详解】 图示行星轨道从内到外依次是水星轨道、金星轨道、地球轨道和火星轨道,帕克太阳探测器从地球发射到靠近太阳向内依次穿越金星轨道和水星轨道,故选D。 【7题详解】 太阳最外层大气是日冕层,太阳可见光基本来自光球层,A错误;黑子出现在光球层,B错误;晴天肉眼可见的也是光球层,D错误;太阳日冕层喷发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影响地球磁场产生极光现象,C正确。故选C。 【点睛】太阳系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8. 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有 A. ①为地壳 B. ②为生物圈 C. ③为软流层 D. ④为下地幔 9. 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A. ①圈层不属于自然环境 B. ②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 C. ③圈层横波不能穿过 D. 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 【答案】8. C 9. B 【解析】 【8题详解】 地面以上表示大气,地面以下属于内部圈层。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中,①为平流层,A错。②为地壳,大陆地壳平均厚度33千米,B错。③为上地幔的软流层,C对。④为地球外核,D错。 【9题详解】 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中,①圈层是大气圈的平流层,属于自然环境,A错。②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大陆地壳平均厚度33千米,大洋地壳平均厚度6千米,B对。③圈层横波能穿过,在2900千米处,横波不能穿过,C错。④圈层横波不能穿过,物质状态为液体或融溶态,D错。 【点睛】大陆地壳平均厚度33千米,大洋地壳平均厚度6千米。在2900千米处,横波不能穿过。 GPS越来越被自驾游爱好者青睐,GPS接收机可显示当地的三维坐标、动态指示前进方向(以正北方为0°,以正东方为90°,以正南方为180°,以正西方为270°)、生成行进路线、显示当地日出日落时间(早期的GPS接收机只能显示当地日出、日落的世界时)。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若GPS接收机显示屏上显示的是125°,则表示前进方向是 A. 西南 B. 西北 C. 东南 D. 东北 11. 某日刘教授在游览苏州时,其早期的GPS接收机屏幕上显示的日出、日落时间分别是21:55;10:05,则该日苏州日出、日落的北京时间分别是 A. 05:55、18:05 B. 06:55、17:05 C. 09:55、14:05 D. 10:55、21:05 【答案】10. C 11. A 【解析】 【10题详解】 直接根据题干信息:正北方为0°,正东方为90°,正南方为180°,正西方为270°判断,其125º反映东南方向,选C。 【11题详解】 根据材料,早期的GPS接收机显示的日出、日落时间为世界时,也就是伦敦时间,根据伦敦时间为0时区的区时,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故伦敦时间较北京时间晚8 个小时,即北京时间日出、日落时间分布为5:55和18:05。据此分析选A。 【点睛】计算两地的经度差: (1)如果已知地和所求地同在东经或同在西经,则:经度差=经度大的度数-经度小的度数 (2)如果已知地和所求地一个在东经另一个在西经,则:经度差=两地经度相加 2.把经度差转化为两地的地方时差,即:地方时差=经度差÷15°/小时;或经度差X4分钟每度(1小时=15度,1度=4分钟) 3.计算地方时:根据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西位置关系,加减地方时差,即: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则所求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地方时差;如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边,则所求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地方时差。 2003 年 1 月 1 日 3:58 在铜陵出生的小元,从小喜欢过生日,每次过一天生日感觉不过瘾。为隆重纪念自己的 18 岁生日,她计划一次环球旅行。 完成下面小题 12. 小元出生时,全球尚未进入新年的地区约占 A. 三分之一 B. 三分之二 C. 六分之一 D. 六分之二 13. 同桌建议小元坐船在海洋上连续过两天生日,以下计划可行的是 A. 1 月 1 日在西 12 区,次日到东 12 区 B. 1 月 1 日在东 12 区,次日到西 12 区 C. 12 月 31 日在西 12 区,次日到东 12 区 D. 12 月 31 日在西 12 区,次日到东 12 区 【答案】12. B 13. B 【解析】 【12题详解】 小元出生时,北京时间是1 月 1 日 3:58,此时时刻0点的经线约是60°E,从60°E向西到180°之间,未进入新年。全球尚未进入新年的地区约占三分之二,B对。A、C、D错。 【13题详解】 同桌建议小元坐船在海洋上连续过两天生日,计划可行的是1 月 1 日在东 12 区,次日到西 12 区,向东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B对。A、C、D错。 【点睛】北京时间是1 月 1 日 3:58,此时时刻0点的经线约是60°E,从60°E向西到180°之间,未进入新年。向东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 我国《物权法》指出,住宅间距必须保证北面楼房底层窗台面日照时间不少于1小时。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4. “日照时间不少于1小时”的日期指的是( ) A. 春分日 B. 夏至日 C. 秋分日 D. 冬至日 15. 按照采光要求,下列四个城市同高楼房的间距最宽的应该是( ) A. 南京 B. 北京 C. 武汉 D. 成都 【答案】14. D 15. B 【解析】 【14题详解】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楼房的影长最大;我国日照时间最短的时节是冬至日,所以“保证北面楼房底层窗台面日照时间不少于1小时”应是冬至日,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15题详解】 楼房间距取决于太阳高度的大小。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楼房影子短,楼间距短;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小,楼房影子长,楼间距宽。四地中北京纬度位置最高,太阳高度角最小,楼间距最宽,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点睛】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以下两题。 1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球公转到A位置时,公转速度最慢 B. 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南极开始极夜 C. 地球公转到B位置时,银川的昼最长 D. 地球公转到D位置时,北京的日出最早 17. 2019年的春节是2月5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届时地球将公转到C-D之间 B. 届时北印度洋的海水向西流 C. 届时巴西高原草木枯黄 D. 届时地中海沿岸吹西北风 【答案】16. C 17. B 【解析】 地球北极靠近太阳的位置是夏至,远离太阳的位置是冬至,结合地球公转方向,地球公转到A位置时,是春分,公转速度较慢。2月5日,届时地球将公转到D-A之间。北半球是冬季,北印度洋的海水向西流,呈逆时针方向。 【16题详解】 读图,地球北极靠近太阳的位置是夏至,远离太阳的位置是冬至,结合地球公转方向,地球公转到A位置时,是春分,公转速度较慢,A错。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是秋分,该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次日南极开始极昼,B错。地球公转到B位置时是夏至,银川的昼最长,C对。地球公转到D位置时是冬至,北京的日出最晚,D错。 【17题详解】 2019年的春节是2月5日,届时地球将公转到D-A之间,A错。届时,北半球是冬季,北印度洋的海水向西流,呈逆时针方向,B对。届时南半球是夏季,巴西高原草木茂盛,C错。届时地中海沿岸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无明显风向,D错。 如图示意某地近地面与3 000 m高空的垂直气压差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8. 若P、Q两处位于南半球同一条经线上,且P处纬度较高,则P、Q两处之间吹 A. 南风 B. 北风 C. 西北风 D. 东北风 19. 若图示地区位于北半球,则控制P处近地面的天气系统及气流状况是 A. 气旋,顺时针辐合 B. 高压系统,逆时针辐散 C. 反气旋,逆时针辐散 D. 低压系统,逆时针辐合 【答案】18. C 19. D 【解析】 【分析】 图示为近地面与3000m高空垂直气压差示意图,Q处于气压差峰值,气压差大,P处于气压差低值,气压差小,因此可判断同一水平面上,Q地近地面气压高,高空气压较低,气压差值大,P地近地面气压较低,高空气压较高,气压差值小。 【18题详解】 据图可知,P地近地面为低压Q近地面为高压,水平气压梯度力从Q指向P,且P纬度较高,南半球受向左地转偏向力影响可判断风向为西北风。C正确。 【19题详解】 据上题分析可知,P地近地面为低压中心,就气流状况而言为气旋,BC错误;北半球低压气旋水平方向呈逆时针辐合,D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全面获取信息进行概括即可,难度一般。 读下图(图中曲线为等高线,河流都是北岸冲刷严重,回答下列各题。 20. 甲、乙、丙三图所在的半球及所属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A. 甲位于北半球,属于地中海气候 B. 乙位于南半球,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C. 丙位于南半球,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D. 乙、丙分别是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21. 当丙图中湖面达一年中最大值的时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地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B. 乙地盛行西北风 C. 丙地盛行西北风 D. 乙地高温多雨 【答案】20. D 21. A 【解析】 【20题详解】 根据等高线的特征可知,甲河由西向东流动,河流都是北岸冲刷严重,说明是地转偏向力向左偏,是南半球;乙河由东向西流动,河流都是北岸冲刷严重,说明是地转偏向力向右偏,是北半球,位于35ºN左右的大陆东岸,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丙河是由东向西流动,河流都是北岸冲刷严重,说明是地转偏向力向右偏,是北半球,位于30ºN-40ºN左右的大陆西岸,是地中海气候。选择D项。 【21题详解】 丙位于30ºN-40ºN左右的大陆西岸,是地中海气候,湖面达一年中最大值的时候,就是降水多的季节,地中海气候在冬季多雨。此时乙地受冬季风的影响形成西北风。选择B项。 热带辐合带是南北半球气流汇合的地带,主要分为季风辐合带和信风辐合带。季风辐合带是指信风越过赤道改变风向后与另一半球的信风相遇而形成的热带辐合带;信风辐合带是指南半球信风直接和北半球信风相遇时组成的辐合带。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2. 图示辐合带的主要分布区 A. 气压较高 B. 多晴朗天气 C. 多大风 D. 多上升气流 23. 关于图中热带辐合带,正确的是 A. 甲为信风辐合带 B. 甲只出现在北半球,乙只出现在南半球 C. 乙为季风辐合带 D. 乙类辐合带一般分布在赤道附近 24. 对甲类辐合带位置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 直射点位置 B. 海陆分布 C. 洋流性质 D. 地形地势 【答案】22. D 23. D 24. A 【解析】 本题组以热带辐合带为背景,设置三道试题,涉及热带辐合带的特征、热带辐合带位置的影响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综合分析地理问题能力。 【22题详解】 辐合带是南北半球气流汇合的地带,气流辐合表明中间气压低,排除A。辐合带气压较低,气流辐合上升,容易成云致雨,排除B,选项D符合题意。辐合带以上升气流为主,水平运动相对较弱,水平风力较小,排除C。 【23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季风辐合带是指在信风越过赤道改变风向后与另一半球的信风相遇而形成的热带辐合带;信风辐合带是指南半球信风直接和北半球信风相遇时组成的辐合带。由此推断,甲为季风辐合带,乙为信风辐合带,排除A、C。季风辐合带有可能出现在北半球,也有可能出现在南半球,排除B。乙类辐合带为信风辐合带,它是南、北半球信风直接辐合形成的辐合带,因此位置一般在赤道附近(如果辐合带不在赤道附近,则其中一侧的信风就会越过赤道改变风向与另一侧信风相遇辐合,开成季风辐合带),D符合题意。 【24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直射点的位置移动导致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变化。直射点北移至北半球,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南风后与东北信风辐合于北半球形成热带辐合带;直射点南移至南半球,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北风后与东南信风辐合于南半球形成热带辐合带,这明显表明,甲类辐合带的位置变化随直射点的移动而变化,因此A符合题意。而海陆分布、洋流性质、地形地势等因素对甲类辐合带位置影响不明显,排除B、C、D。 25.下图为某同络获得的某城市未来三天的天气预报(部分),阅读“天气符号图”,回答下题。 下面各图与该城市三天来气温、气压变化相符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锋与天气 【详解】读图可知,自周一到周三该地经历短时间降雨之后天气转晴,气温下降,为典型的冷锋过境天气。冷锋过境,气温下降,气压升高,D正确。 26.读近地面等压线和风向示意图,7月,控制澳大利亚中南部的气压系统属于(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7月,南半球是冬季,澳大利亚的中南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高压又叫反气旋,水平方向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散,故D正确。AB气流辐合,为气旋,故A、B错误。C图水平方向气流呈顺时针方向辐散,为北半球的高压,故C错误。故选D。 27.读图,若此时是1月,甲地的河水和地下水的互补关系最有可能是右图中的: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图示甲地信息,即从其位置特征可判断甲地为北半球,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1月份降水多,河流水位上涨。此时,河流水位线应高于地下水水位线,河水补给地下水,因此应为B图。 【点睛】地中海气候分布于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夏季,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影响,温和多雨。 柬埔寨的洞里萨湖是一个水量季节变化很大的大湖。洞里萨湖北部的吴哥通王城两边有两个巨大的长方形人工湖——西池和东池。这两个大水池并不是在地面挖坑形成的,而是在地面上四面筑起土墙形成高于地面的水库,是著名的古老的灌溉工程。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8. 这两个地上水库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 A. 雨水 B. 地下水 C. 湖泊水 D. 人工提水 29. 这两个地上水库能有效发挥灌溉作用的时间是( ) A. 2月-6月 B. 5月-9月 C. 8月-12月 D. 11月-次年4月 【答案】28. C 29. D 【解析】 【分析】 柬埔寨所在的中南半岛为热带季风气候,有明显的旱雨季变化,受降水季节变化大的影响,11月次年4月为当地的旱季,洞里萨湖水位季节变化大。 【28题详解】 图中显示在丰水期湖泊水位超过地上水库坝高;当湖泊处于丰水期时,湖水淹没地上水库,自动实现蓄水;在枯水期时,湖泊水位下降,水库放水用于灌溉。故地上水库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湖泊水,C正确,故选C。 【29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当地处于旱季时,地上水库能有效发挥作用。柬埔寨所在的中南半岛为热带季风气候,11月次年4月为旱季,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结合东南亚气候考查河流补给,综合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调查显示,我国目前许多内地城市的自来水水质合格率较低,一时间引起广泛的关注和热议。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0. 导致某些城市自来水水质不达标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污染较为严重 B. 自来水的加工处理工艺落后 C. 如今人们对自来水的检测标准高 D. 人们的环保要求提高 31. 下列不利于许多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护现象的是( ) A. 封山育林 B.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C. 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 D. 实施清洁生产 【答案】30. A 31. C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知识点,需要结合材料进行作答。 【30题详解】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工业废水的排放,造成的水污染现象日益严重,这成为许多内地城市自来水水质不达标的主要原因。A对;现代化自来水的加工处理工艺并不落后,B错;人们对自来水的检测标准高和人们的环保要求高都不会降低水质,C、D错。故选A。 【31题详解】 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会有产生废弃物排放,会产生一定的水污染,C符合题意;多内地城市的饮用水源往往位于山区,生态农业使资源得到循环利用,清洁生产减少了废物排放。所以封山育林、发展生态农业及清洁生产都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净化水。故选C。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图,其中C为沉积物,B、F、G为沉积岩,A、D为不同时期的岩浆岩,E为变质岩。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2. 据图判断该地区发生过的地质作用有 ①外力作用 ②地壳运动 ③岩浆活动 ④变质作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33. 图中各类岩石形成的顺序由早到晚正确的是 A. A、D、G、B、F B. B、E、D、A、F C. G、B、A、E、D D. G、F、B、D、A 3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③处有可能找到化石 B. 如果该地区有石油,则应该在①地向下打井开采 C. 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走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在F层施工 D. 假设C层为沙质沉积物,则该地区可能常年盛行南风 【答案】32. C 33. C 34. B 【解析】 【32题详解】 读图,根据图中岩层有缺失,说明受外力作用,①对。岩层发生弯曲,判断有地壳运动,②对。图中有岩浆岩,说明有岩浆活动,③对。有变质岩存在,说明有变质作用,④对。据此分析本题选C对。 【33题详解】 根据岩层的形成特征,沉积岩下面的岩层沉积的早,先形成,顺序是G、B、F。与其它岩层之间关系,后形成的岩层将先形成的岩层切断。所以A形成后形成的E岩层,最后形成的是D岩层。顺序是G、B、A、E、D,选项C对。A侵入到B中,D侵入到A中,故A晚于B,D晚于A。据此分析A、B、D错,本题选C。 【34题详解】 在③处是岩浆岩,不可能找到化石,A错。如果该地区有石油,则应该储存在背斜构造中,在①地下面是背斜构造,向下打井开采可能有石油,B对。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走向的地下隧道,应选择在背斜构造处,F层是向斜构造,不适合,C错。假设C层为沙质沉积物,根据图中沙丘方向,则该地区可能常年盛行北风,D错。据此分析选B。 下图为推覆构造示意图,这种构造通常是上盘岩层自远处推移而来,上覆于相对停留在原地不动的原地岩块之上而形成的一种地质构造。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5. 下列岩层按照年龄由新到老排列正确的是 A. ⑥②⑦① B. ⑦⑥③① C. ⑤⑥③⑦ D. ④③②① 36. 图示断层两侧岩体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A. B. C. D. 37. 下列关于飞来峰形成地质作用过程正确的是 A. 岩层断裂-垂直上升-推移上覆-外力侵蚀 B. 垂直上升-岩层断裂-水平挤压-推移上覆 C. 岩层断裂-水平挤压-推移上覆-外力沉积 D. 水平挤压-岩层断裂-推移上覆-外力侵蚀 【答案】35. A 36. C 37. D 【解析】 【35题详解】 图中岩层有层理,是沉积岩,沉积岩沉积早年龄老的在下,沉积晚年龄新的在上,图中飞来峰处的上盘岩层自远处推移而来,可知⑥岩层位于原地表最上部,形成最晚,结合图中岩层的上下排列关系可知,岩层由新到老依次为⑥③②⑦⑤④①。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6题详解】 断层线左上方岩层自上往下依次是⑦⑤④①,断层线下方⑦⑤④①之上还有⑥③②三个岩层,因此是左侧岩层上升,右侧岩层下降,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7题详解】 结合岩层的弯曲形状可以推测,断层两侧的岩层为水平的相对运动,岩层因水平挤压发生断裂,左侧岩体向右推移上覆到原岩层的上面,形成推覆构造,后经外力侵蚀形成现在的地表景观,过程为水平挤压—岩层断裂—推移上覆—外力侵蚀。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高中常考的地质构造有褶皱和断层。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褶皱;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褶曲有两种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从形态上看,背斜一般岩层向上拱起,向斜一般岩层向下弯曲。在地貌上,有时候背斜发育成山岭,向斜发育成谷地。但是,不少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由于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断层线处岩石破碎易受侵蚀形成沟谷。 流水的侧向侵蚀导致河岸逐渐崩塌和后退,尤其在是平原地区,这种作用的影响极为显著。下图示意某平原地区河流的自然演化过程,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8. 河水流经弯曲河道时,凹岸的侧向侵蚀作用更加强烈,主要原因是凹岸一侧的 A. 水量大,流速快 B. 岩土层相对松软 C. 地转偏向力较大 D. 河床的坡度较小 39. 根据以上原理,平原地区河道的自然演化阶段,排序正确的是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②①③ D. ③②① 40. 图②中湖泊利用方式,可行性最小的是 A. 利用河湖落差发电 B. 发展水产养殖业 C. 建立湿地型风景区 D. 留作河流分洪区 【答案】38. A 39. B 40. A 【解析】 【38题详解】 流水流经弯曲河道,凹岸地区受流水惯性的影响,流速快,水量大,侧向侵蚀作用更加强烈,A对。两侧岩层性质没有差别,B错。地转偏向力对于河流两岸的影响差别不大,且河曲地区主要受水流冲刷作用影响,C错。河床坡度在河曲地区,凹岸较大,D错。故选A。 【39题详解】 河流在弯曲处,受惯性影响,凹岸受侵蚀严重,最终导致河流由弯曲变为平直河道,随着弯曲处水流流量减少,弯曲部位与河道分离,形成湖泊,所以平原河道自然演化过程为①③②,故选B。 40题详解】 由于湖泊与河流分离,水位落差变化小,水能资源不丰富,A错。可以利用湖泊发展水产养殖,B对。可以建立湿地保护区,C对。由于地势较低,可以留作河流分洪区,D对。故选A。 第II卷(综合题 共3道题,共计40分) 二 、非选择题 ,分别为第41、42、43 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 41.下图为北半球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河流P—M段的大致流向为________,AB河段________岸冲刷较严重。 (2)计算图中居民区与甲山峰之间的最大温差约为________℃。(取整数) (3)人们计划在乙处兴建水库大坝,简述其工程建设的有利条件。 (4)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状况,描述该区域内地形、地势分布的特点。 【答案】(1)自西向东(1分) 南(右)(1分) (2) 6 (1分) (3)河谷狭窄地带,(或位于峡谷处)(1分)有利于筑坝,工程量较小;(1分)上游河谷较宽,有较大的蓄水区域。(1分) (4)地形:北为平原,南为山地。(或北部地区以平原为主,南部地区以山地为主。) (1分)地势:北低南高。(或北部海拔较低,地势起伏较小,南部海拔较高,地势起伏较大。)(1分) 【解析】 【详解】(1)指向标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方向标箭头指向北方,再根据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位置,图中河流P-M段的大致流向为自西向东流。该图位于北半球,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AB河段右岸也就是南岸冲刷较严重。 (2)图中居民区与甲山峰之间的相对高度约为800-1000米,居民区与甲山峰之间的相对高度最大值接近1000米时,故二者之间的最大温差约为6℃。 (3)图中显示,乙处位于峡谷地带也就是布袋口位置,在乙处兴建水库大坝是因为乙地位于河谷狭窄地带,有利于筑坝,工程量较小;上游河谷较宽,有较大的蓄水区域。 (4)地形特征可以从图中读取,注意地形特征包含地貌类型及其分布;地势则可以根据图中等高线的数值、疏密程度或河流的流向加以分析。 【点睛】水库大坝的建设: 1.水库大坝的选址:大坝一般选在峡谷处,水库库址应选在河谷、山谷地区“口袋形”盆地或洼地处。 2.水库范围的确定:水库范围应是由大坝及接触到的最高一条等高线共同所组成的闭合区域。 图中阴影部分为库区范围 3.大坝高度的确定:大坝高度应根据其所接触到的等高线来判定。但经常由于在山区会有各种小山丘存在,故按蓄水要求,大坝往往只能修建到一定高度。 42.图甲表示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图乙表示两个大陆的纬度分布组合,丙表是某地的气温和降水资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表示___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其中①表示_______带。 (2)在乙图A、B、C、D四地气候中,由甲图中②常年控制的是____地,其气候特点_______。 (3)根据丙表中某地气候、降水资料,判断该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气候,乙图A、B、C、D四地中与该地气候类型相类似的是_____地,该气候的分布规律是 _______ (4)乙图中20℃等温线在大陆的西侧向______弯曲,其说明大陆东西两侧比较________侧海域的表层海水温度较高。 【答案】 (1). 北 (2). 极地东风带 (3). B (4). 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全年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5). 地中海 (6). C (7). 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8). 北 (9). 东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内容包括三圈环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判断等,试题难度较易。 【详解】(1)读图甲可知,依地转偏向力北右南左,可见风向皆右偏,可知为北半球。依三圈环流的分布可知,①为极地东风。 (2)依三圈环流的分布可知,图甲中②为盛行西风,主要位于南北纬40°至60°,可知是B地,在它的控制下终年温和多雨(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全年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3)据丙图可知,1月温度高,7月温度低,且最低月均温大于0°,为南半球;7月降水多,1月降水少,可知为冬雨型气候,所以该地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所以乙图中与该地气候类型相类似的是C地;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及地中海沿岸地区。 (4)从图中等温线可见等温线向北弯曲;南半球等温线向北弯曲说明气温偏低,西部海域为本格拉寒流,受寒流影响,表层海水温度较低,东部海域受暖流影响,表层海水温度较高。 【点睛】图示法掌握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不同气压带、风带控制区形成的气候类型各不相同,有的气候为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形成,还有的是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其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 4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洋流是海水运动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对地理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要素之一。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共花了37天的时间。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只花了20天的时间就顺利到达,比第一次少用了17天。下图示意北大西洋及其周边地区。 (1)都柏林和印第安港所处的纬度差不多,但1月份都柏林的气温为8℃时,印第安港通常在0℃以下,说明其原因。 (2)丙表示纽芬兰渔场,试解释该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 (3)哥伦布从美洲返回欧洲,若想一路顺风顺水,则所借助的盛行风和洋流分别是哪些? 【答案】(1)都柏林位于大陆西岸,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所以气温高。印第安港位于大陆东岸,受拉布拉多寒流影响,降温减湿,所以气温低。 (2)丙处位于中纬度大陆东岸,为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发生扰动,饵料丰富;寒暖流交汇形成天然水障,阻碍鱼群游动,鱼类种类丰富;大陆架区域海水浅,有利于蜉游生物生长,饵料丰富。(任答两点) (3)盛行西风 墨西哥湾暖流 北大西洋暖流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重点为洋流及其影响,难度一般。 【详解】(1)影响气温的首要因素是纬度,一般而言,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其次,同纬度气温高低一般考虑地形、海陆位置和洋流因素。都柏林和印第安港均为沿海城市,所处的纬度差不多,但1月份都柏林的气温为8℃时,印第安港通常在0℃以下应是洋流影响所致。都柏林位于中高纬大陆西岸,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暖流流经,增温增湿,所以气温高;印第安港位于中高纬大陆东岸,受拉布拉多寒流影响,寒流流经,降温减湿,所以气温低。 (2)综合考虑,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陆架海域,也就是从海岸延伸到水下大约200 米深的大陆海底部分。这里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因而浮游生物繁盛。渔场形成与洋流因素有关:一种是位于寒流和暖流交汇处,寒暖流交汇使得水的环境发生变化,所以鱼类不敢贸然向前,于是在交汇处聚集;并且寒暖流交汇使得海水搅动,底层的营养物质都跑到表层,成为鱼群的饵料。比如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三个都是位于寒暖流交汇处。 (3)依据气压带和风带以及洋流分布图可判定,A路线处受盛行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美洲大陆东岸为墨西哥湾暖流。因此哥伦布从美洲返回欧洲,若想一路顺风顺水,则所借助的盛行风为盛行西风,洋流分别为墨西哥湾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