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0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卷·2018届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高二12月月考(2016
2016—2017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月考试卷 地 理 考试时间:70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 命题范围:中国地理、必修三前四章 命题人:罗兆旭 说明:本试卷由第Ⅰ卷和第Ⅱ卷组成。第Ⅰ卷为选择题,一律答在答题卡上;第Ⅱ卷为主观题,按要求答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第Ⅰ卷(选择题 44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计44分): 下图所示为我国三个平原地区。读图回答1~2题。 1、A、B、C三个平原地区,从农业角度来看,共同点是 A.光照丰富 B.地形平坦广阔,地广人稀 C.农作物都有春小麦、玉米、甜菜 D.土壤肥沃,黑土广布 2、B平原地区大力发展种植业,可能造成的生态问题是 A.水土流失、荒漠化 B.荒漠化、盐碱化 C.盐碱化、酸雨 D.酸雨、水土流失 201 6年正值我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注定是个航天大年。我国已在甘肃酒泉 (40°N,99°E)、四川西昌(28°N,102°E)、山西太原(37°N,112°E)及海南文昌 (19.8°N,110.8°E)等地建设了卫星发射基地。读“我国自然分区略图”,完成3~4题。 ② ① ③ ④ 3.关于酒泉、西昌、太原、文昌四个发射基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酒泉位于②区,年降水量少 B.西昌位于①区,交通便利 C.太原位于①区,所在地区水资源丰富 D.文昌位于④区,气温年较差最大 4.图中①区和④区的分界划分依据主要是 A.植被差异 B.地形类型 C.农业类型 D.热量条件 5.关于图b中①②③④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处谷地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B.②处山地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 C.③处平原是断层陷落和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D.④处黄土地貌经流水搬运和沉积作用形成 “保护性耕作法”是指对耕地实行免耕或浅耕措施,并在粮食收割时,将作物秸秆粉碎后还田,或者将庄稼荐子留在田地过冬。下表为某地实验前后有关实验资料,回答6-7题。 土壤水分 土壤空气 土壤有机质 大气悬浮质 大气水分 实验前 6.3% 25.5% 0.7% 14.6% 18.6% 实验后 23.5% 16.7% 3.2% 3.4% 34.5% 6.实验结果反应了实行“保护性耕作法”能 ①保持土壤水分 ②增强土壤透气性 ③增加大气湿度 ④减少空气污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由表可知,该地最可能是 A.东南丘陵B.云贵高原C.河套平原D.江汉平原 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8-10题。 8.该区域在荒漠化之前,盛产优质向日葵的自然条件是 A.光照强 B.气温年较差大 C.土壤肥沃 D.地形平坦 9.⑤地形成草原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充足 B.水源充足 C.降水丰富 D.光照充足 10.仅考虑降水量,该地治理沙漠化措施可行的是 A.①②③④全部种树 B.①②种草、③种树 C.①种树、②③种草 D.①种树、②③④种草 具有100多年煤炭开采历史的山东省兖州市,曾靠煤炭资源一马当先,成为我国东部的经济隆起带,随着煤炭资源的日益枯竭,兖州煤城火红的经济乐章戛然而止。读“2000- 2014年兖州市三大产业结构变化图”,完成11~12题。 11.关于兖州市三大产业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第二产业产值呈下降趋势 B.第一产业比重上升最快 C.始终以第三产业为主 D.第二产业比重下降最快 12.兖州市保持现有的产业比重构成,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A. 环境污染严重 B.石质荒漠化 C.次生盐渍化 D.黑土肥力 晋陕蒙接壤地区分布着我国和世界上罕见的特大煤田,被称为“黑三角”或“乌金三角”,包括内蒙古的准格尔、鄂尔多斯、陕西的神木、府谷、山西的朔州等地。目前已成为我国优质动力煤生产和出口基地。据此回答13~14题。 13.下列属于“乌金三角”能源基地建设的优势条件的是( ) ①煤炭储量丰富 ②煤炭质量高,开采条件好 ③水资源充足 ④邻近广阔的能源消费市场 ⑤水陆交通便利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③⑤ 14.下列做法与“乌金三角”地区能源基地的可持续发展相违背的是( ) A.努力扩大煤炭的开采量和外运量,提高经济效益 B.调整产业结构,延长煤炭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 C.发展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减少浪费 D.积极进行生态环境整治,控制“三废”污染 下图为西南某地将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后的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15~16题。 15.与原始生态林相比,现橡胶林 A.蒸发量减少 B.下渗量减少 C.径流总量增多 D.气候更加湿润 16.由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A.涵养水源能力变强 B.土壤肥力下降 C.生物多样性增多 D.自然灾害减少 五常市有“中国优质稻米之乡”的美誉。读下图回答17~18题。 17.影响该地稻米品质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有: ①地形 ②气候 ③水源 ④土壤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8.关于五常市区域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河流冰期长,含沙量大 B. 河流有春、夏两个汛期 C. 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D.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中国的玉米种植主要有春播玉米和夏播玉米,其中夏播玉米一般在小麦收割之后播种。下图为中国玉米种植优势区分布图。读图完成19~20题。 19.与①地相比,④地玉米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有( ) A.地形更平坦 B.土壤更肥沃 C.热量更丰富 D.水源更充足 20.提高②③两地玉米单产的有效途径有( ) Ⅰ.扩大播种面积 Ⅱ.提高机械化水平 Ⅲ.选用优良品 Ⅳ.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A.Ⅰ、Ⅱ B.Ⅲ、Ⅳ C.Ⅰ、Ⅲ D.Ⅱ、Ⅳ 读汉江流域示意图,回答21~22题。 21.若在汉江流域①区域大力发展种植业,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是( ) A.丹江口水库加速萎缩 B.①区域土地荒漠化、盐碱化加剧 C.汉江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减小 D.汉江下游地下水位下降,部分植被枯萎 22.为缓解汉江流域②区域人地矛盾,符合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A.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B.发展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加工工业 C.从②区域向①区域移民 D.大量使用化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第Ⅱ卷(综合题 56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计56分): 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湖南省部分地区图 材料二 湖南某地某年的部分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 (1)简述以郴州为中心的湘南地区发展有色冶金工业的有利条件。(8分) (2)读材料二,说明该地降低单位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应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 (3)株洲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说明交通条件改善对株洲城市化的促进作用。(6分) 24.读珠江流域图和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红水河,为西江上游的别称,流域内山岭连绵,地表崎岖,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已被我国政府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目. (1)分析红水河水力资源丰富的原因.(8分) (2)根据图示信息,分析红水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水电除外).(8分) 25.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红豆杉喜荫蔽潮湿处,适宜生长温度20~30℃,耐干旱瘠薄,不耐低洼积水,红豆杉能吸纳空气中甲醛、甲苯、二甲苯等有害气体,净化空气,具有极高的经济和药用价值,贵州红豆杉种植历史悠久,有全球最大的红豆杉种植开发基地,形成了规模化种植、抗癌原料紫杉醇提炼、盆栽及苗木、观光康复庞大生态健康产业链。 材料二 贵州省地理位置示意图。 (1)分析贵州省红豆杉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6分) (2)指出贵州省发展红豆杉产业带来的生态环境效益。(8分) (3)说明贵州省红豆杉产业的发展经验对我国一些贫困县脱贫致富的启示。(6分) 2016—2017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月考试卷 地理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计44分): 1—5 ABADA 6—10 BCABC 11—15 DAAAB 16—20 BCBCB 21—22 AB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计56分): 23.(20分) (1)靠近煤矿、水电站(能源充足);(钨、锡、铅锌等)有色金属矿产丰富(原料充足);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便利;靠近河流,水源充足。(8分) (2)(能源消费构成以化石燃料为主)提高水电、风能等清洁能源比重;(第二产业比重大)大力发展耗能少的第三产业;(重工业比重大)大力发展耗能少、附加值高的高技术工业。(6分) (3)加强了区域内外联系;促进了经济发展,推动了工业化进程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城市人口增多,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从而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6分) 24.(16分) (1)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2分)水量大(2分);地形崎岖,(2分)落差大,(2分)水力资源丰富。(共8分) (2)发展旅游业;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展木材加工和制药工业;发展水产养殖。 (8分) 25.(20分) (1)贵州省地形破碎,地势崎岖,多排水良好的山坡和荫蔽潮湿的山谷;流水溶蚀作用普遍强烈,土层浅薄,土壤比较贫瘠,适宜红豆杉的生长;冬季受寒潮影响较小,气温较高。(6分) (2)大规模的红豆杉林可大量吸收甲醛、甲苯、二甲苯等有害气体,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减少旱涝灾害;保护生物多样性。(8分,任答四点) (3)因地制宜,发挥特色农产品优势;扩大生产规模以达到规模效益和影响(实行专业化生产);推进农产品的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6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