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10月月考试题 理(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二地理10月月考试题 理(含解析)

‎【2019最新】精选高二地理10月月考试题 理(含解析)‎ 高二地理(理科)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 60分)‎ 区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有的界线明确,有的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或模糊性,如图所示。据此完成。‎ ‎1. 图示区域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  )‎ A. 地理差异是划分的基础,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B. 区域是人们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C. 人们划分的目的不同 D. 因研究的需要,区域是发展变化的 ‎2. 与图示区域A的边界类型相同的是(  )‎ ‎①行政区②政治文化区③热量带 ④干湿区⑤三江平原⑥山东省和××市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①②⑥ D. ③④⑤‎ ‎【答案】1. A 2. C ‎【解析】‎ 试题分析:‎ ‎【1题详解】‎ 区域是人们根据需要,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区域的客观性主要是地理差异。故选A 20 / 20‎ ‎【2题详解】‎ 热量带、干湿区、三江平原其边界都有一定的过渡性。故选C 考点:区域与区域差异 点评:本组题要求考生熟悉区域的概念及其特点,试题属于一般性的基础题目 江苏省可以划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 该图主要反映区域间的(  )‎ A. 有界性 B. 差异性 C. 整体性 D. 层次性 ‎4. 有关图中三大区域划分,叙述正确的是(  )‎ A. 是按照自然要素差异划分的空间单位 B. 其区域界线是模糊的 C. 三大区域之间存在人员、物资、信息等的交流 D. 三大区域是独立存在发展变化的 ‎【答案】3. B 4. C ‎【解析】‎ ‎【3题详解】‎ 本题主要是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区域的面积、人口、城市化等特征的差异。所以是区域的差异性。选择B项。‎ ‎【4题详解】‎ 区域面积、人口数值为确定值,说明区域之间的界线是明确的,是以行政区为基础的区域划分。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地区。故答案选C项。‎ 20 / 20‎ 点睛:该题主要考查了区域的内涵和主要特征,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几点:(1)三大区域之间的面积、人口与城市化水平不同反映了区域间差异性的表现与区域划分的指标。(2)面积、人口数值的确定性,说明区域是以行政区为界线划分的。(3)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地区。‎ 我国三大自然区内部也存在着地区差异。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5. 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是(  )‎ A. 平原广布而三面环山的马蹄形结构 B. 以大平原和高原为主,从西到东地势降低 C. 以山地丘陵与盆地为主,地貌结构复杂 D. 多为崎岖的低山丘陵 ‎6. 在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  )‎ A. 广泛分布有肥沃的黑土 B. 广泛分布有黄土 C. 有淋溶强烈的砖红壤 D. 有肥力较低的红壤 ‎7. 有关青藏高寒区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势是西北低、东南高 B. 山地垂直自然带数目从高原东南边缘到内部逐渐减少 C. 本区农业较发达的地区在西北高原上 D. 夏季风是不可能到达青藏高寒区的 ‎【答案】5. B 6. D 7. B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察我国三大自然区的主要自然环境特征。‎ ‎【5题详解】‎ 20 / 20‎ 平原广布而三面环山的马蹄形结构是我国东北地区的地形特征,A错误。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主要包括西部的黄土高原和东部的华北平原,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B正确,CD错误。‎ ‎【6题详解】‎ 黑土主要分布在我国冷湿的东北平原地区,A错误。黄土主要分布在我国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B错误。我国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区高温多雨,淋溶作用强烈,发育砖红壤,它是中国最南端热带雨林或季雨林地区的地带性土壤。华中亚热带湿润区的东南丘陵地区,由于气候湿热、降水丰富,在亚热带湿热气候和常绿阔叶林植被条件下,发生脱硅富铝过程和生物富集作用,发育形成了肥力较低的红壤,D选项正确。‎ ‎【7题详解】‎ 青藏高寒区,从东南边缘向高原内部海拔升高,山地的相对高度下降,山地垂直自然带的数目逐渐减少。所以该地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A选项错误,B正确。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较低,热量不足,农业生产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区,如湟水谷地和雅鲁藏布江谷地,位于高原的东北和东南地区,C选项错误。青藏高原东南地势较低,且有山谷利于来之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深入,因此高原东南地区也会受到夏季风的影响,属于我国的季风区,D错误。‎ 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有学者提出中国宏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分为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 20‎ 中国“新三大地带”划分方案图 ‎8. 区域的划分应依据一定的指标。以下不属于区域划分的自然因素的指标是 A. 气候 B. 地形 C. 洋流 D. 植被 ‎9. 以下省区属于远西部地带的是 A. 新疆、青海、甘肃、宁夏 B. 新疆、青海、西藏、内蒙古 C. 新疆、西藏、云南、甘肃 D. 西藏、内蒙古、甘肃、宁夏 ‎10. 制约远西部地带发展的最重要经济原因是 A. 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B. 农业基础薄弱 C. 水土流失严重 D. 自然资源不足 ‎【答案】8. C 9. B 10. A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区域划分,区域发展差异,难度较小。‎ ‎【8题详解】‎ 中国的“新三大地带”区域的划分是按陆地自然环境的差异划分。气候、地形、植被均为陆地自然环境要素,而C项洋流为海水运动,因此C不属于区域划分的自然因素的指标。 ‎ ‎【9题详解】‎ 结合图示,甘肃、宁夏、云南属于中部及近西部地带,ACD项错误。远西部地带主要位于我国内蒙古、新疆、西藏和青海省区,B项正确。‎ ‎【10题详解】‎ 20 / 20‎ 远西部地带发展主要位于我国青藏和西北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经济较为落后,开发历史短,资金、技术、人才匮乏制约其发展,A项正确。该区自然条件较差,农业基础薄弱但不是限制其发展的最重要因素,B项错误。C项水土流失和D项自然资源属于自然因素,不是经济因素,C项和D项错误。‎ ‎“人家半凿山腰住,车马多从头顶过”描写的即是下图我国某地居住景观的特点。结合其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1. 形成这一居住景观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风俗习惯 B. 地表形态 C. 土壤性质 D. 地质构造 ‎12. 这种居住景观的地区,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 A. 水稻、小麦 B. 小麦、谷子 C. 谷子、青稞 D. 青稞、玉米 ‎【答案】11. C 12. B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黄土高原地区的人文景观和农业。‎ ‎【11题详解】‎ 20 / 20‎ 黄土高原的黄土土层深厚、直立性强、富含钙质、具有一定的胶结力、不易崩塌。窑洞的开凿主要是利用了当地土壤的特性,依山而建。当然也与当地气候干燥少雨、冬季寒冷、木材较少等自然环境相适应。因此当地就地取材,建造窑洞,又不占用过多耕地、不破坏自然风貌与生态环境,冬暖夏凉。因此黄土高原地区居民修建窑洞最主要的原因是借助黄土的特性而建,C选项正确。‎ ‎【12题详解】‎ 黄土高原地区主要是温带季风气候,冬寒夏热干旱少雨,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和谷子,B选项正确。水稻主要分布在湿热多雨的地区,A项错误。青稞是青藏地区特有的粮食作物,C和D选项错误。‎ 读“我国不同地区产业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3. 长江三角洲地区第一、二、三产业比例为4.1∶55.3∶40.6,图中可以表示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4. 目前发达国家的许多制造业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据此判断,我国产业结构在近期变化趋势是(  )‎ A. 第一产业比重会有所上升 B. 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下降 C. 第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 D. 第二产业比重继续上升 ‎【答案】13. C 14. D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坐标图判断。由材料分析可知,长江三角洲地区第一、二、三产业比例为4.1:55.3:40.6,说明第一产比重较低,二三产业的比较高,而且第二产业的比重稍大于第三产业,结合图示坐标判断,符合题意的选择为③,故答案选B项。‎ ‎【14题详解】‎ 20 / 20‎ 本题主要考查产业转移的影响。制造业属于第二产业,其大量迁入会使第二产业的比重上升,地一三产业比重相对下降,故答案选C项。‎ ‎“神舟”七号飞船在酒泉(98°E、40°N)卫星发射基地成功发射。另外,我国还有已建成的西昌(102°E、28°N)、太原(112°E、38°N)以及即将修建的海南文昌(110°E、20°N)卫星发射基地。读我国四大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5. 关于四个发射基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酒泉位于②区,年降水量少 B. 西昌位于③区,交通便利 C. 太原位于①区,地形平坦开阔 D. 文昌位于④区,气温年较差最大 ‎16. 关于图中各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区降水丰富,河网密布 B. ②区石油和水能资源丰富 C. ③区以高寒荒漠、高山草甸和灌丛为主 D. ④区海拔低,多属内流区 ‎17. 由图中各区的面积和人口可知,人口密度最小的区域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8. 图中①区和④区的分界线是我国的(  )‎ A. 干旱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B. 冬小麦和春小麦的分界线 C. 种植业区和放牧区的分界线 D. 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答案】15. A 16. C 17. C 18. D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中国区域地理特征和我国自然地理分界线。‎ 20 / 20‎ ‎【15题详解】‎ 酒泉位于我国甘肃,地处西北地区,属于②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寒夏热,干旱少雨,A项正确。西昌位于我国四川,地处青藏高原,属于③区,地形起伏大,交通不便,B项错误。太原位于我国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属于①区,地表支离破碎千沟万壑,C项错误。文昌位于我国海南,纬度低为热带季风气候,属于④区,终年高温,气温年较差较小,D项错误。‎ ‎【16题详解】‎ ‎①区是我国北方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比我国南方地区少,河流较少,A项错误。②区是我国西北地区,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但地形主要是高原和盆地,气候干旱降水少,河流水量小,水能较为贫乏,B错误。③区是我国青藏地区,气候高寒,降水较少,地表波状起伏,草甸荒漠灌丛广布,C正确。④区是我国南方地区,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海拔较低,西高东低,为外流区,D项错误。‎ ‎【17题详解】‎ 人口密度是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在结合图示所给各区所占全国总面积和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可以大致推算出各区的人口密度大小关系。③区所占我国面积较大,而人口最少,因此该区人口密度最小,C项正确。‎ ‎【18题详解】‎ 20 / 20‎ 图中①区和④区的分界线是我国的秦岭—淮河一线。它是我国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A错误D正确。我国冬小麦和春小麦的分界线大致是长城一线,以北为春小麦以南是冬小麦,B错误。种植业区和放牧区的分界线大致相当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此线以西为畜牧业区,以东为种植业区,而秦岭—淮河大致我国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C错。‎ 国务院批复的天津城市新规划方案确定天津城市性质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总体规划以中心××区和××区核心区为主、副中心。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把××区作为继深圳特区、××区之后又一带动区域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极。根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9. 天津××区开发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 ‎①地理位置优越 ②地形平坦,土地面积大 ③土地价格较高 ④国家政策支持⑤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基础好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⑤ D. ①④⑤‎ ‎20. 天津××区适宜重点发展的工业部门是(  )‎ A. 先进制造业、海洋化工业 B. 能源加工业、高新技术产业 C. 纺织工业、海港物流业 D. 水产品加工业、海滨休闲旅游业 ‎【答案】19. A 20. A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我国天津××区的区位优势和工业结构。‎ ‎【19题详解】‎ 20 / 20‎ 天津××区地处环渤海地区,紧邻我国首都,国家重点开发地区。因此天津××区的优势区位条件是临海,地理位置优越,地形平坦,面积广大,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①②④正确。该区人口众多,土地紧缺,地价较高是限制发展的因素,③是劣势。因此A正确。‎ ‎【20题详解】‎ 天津地处我国环渤海地区,铁、石油、海盐等资源较为丰富,是我国经济发达、技术先进地区,应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的制造业,对我国经济发展才能起到较好的带头作用,A项正确。该地区环境污染较为严重,不应大力发展能源加工工业,B错误。纺织工业属于低端的劳动密集型工业,不应大力发展,C错误。海滨休闲旅游业不属于工业部门,因此D错误。‎ 西电东送、西气东输是我国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1. 表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特点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2. 西气东输工程对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意义表现为 A. 有利于缓解电荒,为工业生产提供足够的能源 B. 利用丰富的能源,推动耗能工业扩大生产规模 C. 改变农村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 D. 促使地方能源结构气化,缓解因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答案】21. D 22. D ‎【解析】‎ 试题分析:‎ ‎【21题详解】‎ 20 / 20‎ 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据了主导地位,石油次之,之后是水电、核电、风能、太阳能,天然气最少。而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原油、天然气和煤炭三大能源旗鼓相当,之后是水电、核电、风能和太阳能。据此分析本小题选B。‎ ‎【22题详解】‎ 西气东输工程能促使西部能源结构气化的实现,在沿线农村推广使用天然气,可减少农民对薪柴的需求,缓解因植被破坏而带来的环境压力。‎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及西气东输的意义。‎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另外本题还可考查西气东输工程经过的地形区。西气东输工程自西向东依次经过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宁夏平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江淮平原、太湖平原。‎ ‎23.23.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图表示多数沿海国家由其海岸向外延伸拥有的()‎ A. 领海范围为a+b=200海里 B. 专属经济区范围为a+b=200海里 C. 领海范围为a=12海里 D. 专属经济区范围为b=200海里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我国领海范围为图中a=12海里,专属经济区范围为a+b=200海里,故B正确。‎ 考点:专属经济区 ‎24.24.关于跨区域的调水,不正确的是(  )‎ 20 / 20‎ A. 调水可以使缺水地区增加水域,加强四大圈层之间的垂直水汽交换 B. 可以增加受水区地表水的补给和土壤的含水量 C. 可以减少地下水的开采,有利于水土保持和防止地面沉降 D. 可以把输水地区的污染带到受水地区,使输水区的污染减轻 ‎【答案】D ‎【解析】‎ 跨区域调水是将水资源丰富的地区的水资源调入短缺地区,能增加缺水地区的水域,增加受水区地表水的补给和土壤的含水量,从而增加蒸发量,加强各圈层间的垂直水汽交换,A、B说法正确;跨区域调水缓解了受水区缺水现象,可以减少地下水的开采,有利于水土保持和防止地面沉降,C说法正确;跨区域调水一般采用优质水源而非污染水源,D错误。‎ ‎25.25.现代社会人口和城市向沿海集中的原因是( )‎ A. 人们食用海产品的数量巨大 B. 旅游资源丰富 C. 海洋成为人类交往的通道 D. 可以围海造陆 ‎【答案】C ‎【解析】‎ 20 / 20‎ 本题考查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目前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区。目前海洋成为人类交往的通道,沿海地区水陆交通便利,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吸引现代人口和城市开始向沿海集中,所以C选项正确。人们的食品结构是多样化,不会因食用海产品的数量巨大而向沿海集中,A错误。滨海地区旅游资源丰富,会吸引人们前去旅游,不是吸引人口聚居在沿海的主因,B错误。沿海地区人口的膨胀导致土地紧缺,促使人类围海造陆,所以围海造陆不是吸引人口向沿海集中的原因,D错误。‎ ‎26. 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带的形成,与下列那方面的影响无关 ( )‎ A. 丰富的资源 B. 优越的地理位置 C. 发达的海上交通 D. 密集的劳动力资源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地理日本。日本由于资源不足,故工业发展主要集中于沿海地区,利用原料、燃料的进口,故A项错误。‎ 工业部门的地域转移是和结构升级相联系的。据此并结合图完成下列各题。‎ ‎27. 如果图中三条曲线表示同一工业部门,则最可能是( )‎ A. 电视机制造工业 B. 航天工业 C. 石油化工工业 D. 制糖工业 ‎28. 该工业的地域转移,按照先后的顺序依次是( )‎ A. 美国——日本——中国 B. 中国——日本——美国 C. 日本——美国——中国 D. 日本——中国——美国 ‎29. 该工业迁入我国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迁出地环境优美 B. 迁出地资源丰富 C. 迁入地科技水平高 D. 迁入地劳动力价格低 20 / 20‎ ‎【答案】27. A 28. A 29. D ‎【解析】‎ 试题分析:‎ ‎【27题详解】‎ 该工业最早在美国发展,其后转移到日本,最后转移到中国,说明该工业为劳动力密集型工业,最可能为制造业。‎ ‎【28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20世纪60年代,该工业主要分布在美国,80年代,日本产值迅速上升,成为主产区,21世纪初期,中国产值迅速上升,成为主产区。‎ ‎【29题详解】‎ 与美国和日本相比,我国劳动力价格比较低。‎ 考点:工业区位因素。‎ ‎30.30.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原因是: ‎ ‎①对自然资源需求量大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少 ‎②对自然资源需求量小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多 ‎③为适应区域发展与自然资源供给的平衡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答案】D ‎【解析】‎ 20 / 20‎ 试题分析:我国资源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且在空间上分布是不均衡的;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对资源的需求量也不同,所以要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目的是为了区域发展与供需平衡.‎ 考点:资源跨区域调配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31.31.材料 田晓同学在他的《我的家乡》作文中写道:“四月的早晨,广阔低平的田野一望无际,船儿在密如蛛网的河流中穿梭,微风徐来,田野绿油油的稻秧,迎风起舞。田边的采桑姑娘欢歌笑语,池中的鱼儿时而跃出水面,塘边上蔗苗茁壮,果树花香,一派春意盎然之景。”‎ ‎(1)图中A、B、C三地分别与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对应。‎ ‎(2)图中A、B、C三地区相比,夏季气温最低的是________区,原因是________;A、B两地区相比,降水量较少的是________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地区的植被自东向西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 ‎(4)田晓的家乡位于图中________区,属________________气候。‎ ‎(5)西北地区与东北平原的纬度相当,但两地积温和无霜期相差很大,西北地区有些地方无霜期低于140天,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b a c (2)C 地势最高 B 深居内陆,且四周多山,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3)草原 荒漠草原 荒漠 (4)A 亚热带季风 (5)昼夜温差大,夜晚温度很低 ‎【解析】‎ 20 / 20‎ 本题组主要考查中国区域地理。‎ ‎(1)结合图示,我国三大自然区分别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东部季风区地区面积大,自然条件优越,发展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应为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面积小,气候干旱多风沙,人口稀少,应为a;青藏高寒区高寒、缺氧,自然条件恶劣,占我国面积少,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应为c。‎ ‎(2)我国三大自然区中青藏地区C海拔高,夏季气温最低;A、B两地区相比,降水量较少的是远离海洋,地处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的的B地区。‎ ‎(3)B地区为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受海陆位置的影响,自东向西降水逐渐减少,植被呈现了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 ‎(4)由题干材料中田晓同学作文内容广阔低平的田野一望无际可知该地区地形应以平原位置,船儿在密如蛛网的河流中穿梭,微风徐来,田野绿油油的稻秧,迎风起舞。田边的采桑姑娘欢歌笑语,池中的鱼儿时而跃出水面,塘边上蔗苗茁壮,可知该地河网密布,主要生产水稻、桑蚕、甘蔗等作物。这是南方水乡景观,说明该地区应在A区中。‎ ‎(5)西北地区与东北平原的纬度相当,但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气候的大陆性强于东北平原,冬寒夏热,昼夜温差大,夜晚气温低。导致同纬度西北地区比东北平原积温和无霜期低。‎ ‎32.32.我国为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建设了具有重大意义的四大工程。读“四大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0 / 20‎ ‎(1)工程①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有何积极影响?‎ ‎(2)工程②的建成,使得东部地区的企业向青藏地区输出________、技术、管理更加方便。‎ ‎(3)工程③的起点是_______水库,对受水区有何积极影响?(‎ ‎(4)工程④输送的主要是________(水电/火电),西部地区煤炭资源大量调出,会产生哪些问题?‎ ‎(5)四大工程建设有利于我国东西互补、南北相济、资源共享。请写出我国水资源、能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 水资源分布的南北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源供需的东西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济发展水平的东西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加速改善能源结构,有效治理大气污染,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2)资金 (3)丹江口水库 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用水需求,利于回补地下水,有效遏制因缺水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4)水电 煤炭资源减少、地面沉降、产业层次偏低 (5)水资源南方多、北方少 西部地区能源供大于求,东部地区能源供不应求 东部经济比较发达,西部经济相对落后 ‎【解析】‎ 20 / 20‎ 本题考查我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由图可知,工程①是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工程②是我国青藏铁路工程,工程③是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工程,④是我国的西电东送中线工程。‎ ‎(1)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部地区产生的积极影响有:缓解东部能源紧张状况,调整改善能源消费结构,降低煤炭消耗,从而减轻酸雨等大气污染;发挥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以及管网等基础设施建,从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促进东部经济发展。‎ ‎(2)东部地区具备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等优势,青藏铁路的建成,将有助于东部地区援藏的力度。‎ ‎(3)南北北调中线工程南起汉江上丹江口水库,输水干渠地跨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个省、直辖市,重点解决4个省、直辖市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为沿线十几座大中城市提供生产生活和工农业用水。对沿线干旱缺水地区回补地下水,对生态环境起到较好的改善作用,拉动建材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推动了输水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4)西电东送中线工程是将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水电送往华东地区,形成中部“西电东送”通道。‎ 对自然方面的影响:煤炭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西部地区煤炭资源大量调出会使煤炭储量急剧减少。进行露天矿表土剥离、井矿巷道的建设、××区道路建设等都会造成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地面沉降,占用土地,水污染等自然生态环境问题。‎ 对社会经济方面的影响:大力开采煤炭输出,产业结构单一低下,没有对其深加工,附加值低。‎ 20 / 20‎ ‎(5)主要受降水的影响,我国水资源空间呈现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分布特点。‎ 我国能源分布不均,大致呈西多东少、北多南少。东部经济发达,能源短缺;而我国西部常规能源丰富,需求量较少,供大于求。‎ 我国东部地区背靠大陆,面临海洋,地势平缓,气候温暖湿润,农业发展条件较好。优越的地理位置、开发历史悠久、便利交通、劳动者的文化素质较高、技术力量较强,使东部地区的工农业基础雄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而我国西部地区幅员辽阔,地势较高,地形复杂,大部分地区高寒、缺水,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因开发历史较晚,经济发展和技术管理水平与中、东部差距较大。‎ 20 / 20‎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