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

‎【2019最新】精选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 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9小题,共38.0分)‎ ‎1. 铁路通车后,若乘火车由北京至拉萨,沿途依次出现的地理事物排列正确的是( )‎ A. 铁路线:京九线--陇海线---兰青线---青藏线 B. 旅游景点:长城、龙门石窟、秦陵兵马俑、敦煌石窟 C. 干湿地区:半湿润地区一半干旱地区--干旱区---半干旱地区---湿润区 D. 地形区:华北平原、渭河平原、昆仑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 ‎【答案】A 下图为一组世界部分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 ‎2. 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A. 土壤、水源 B. 光照、降水 C. 风向、地势 D. 地形、河流 ‎3. 乙地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 水土流失 B. 沙尘暴 C. 土地盐渍化 D. 洪涝灾害 ‎【答案】2. B 3. C ‎【解析】‎ ‎2.‎ - 24 - / 24‎ ‎ 甲位于欧洲西部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均匀,多阴雨天气,光照不足,不适合发展种植业;乙地位于非洲北部地区,全年炎热少雨,气候干旱,故B项正确。‎ ‎3. 乙地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农业以绿洲农业为主,不合理的灌溉会导致土壤盐碱化,故C项正确。‎ 读“我国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估算的部分数据”,完成下面小题。‎ ‎4. 造成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①光照 ②地形 ③土壤 ④热量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5. 青藏地区环境人口承载力的特点是 ‎①地域广大,消费水平低,环境人口承载力大 ②毗邻海洋,气候湿润,环境人口承载力大 ③地理环境“高、寒”,生态脆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④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辐射能,可提高土地生产潜力和环境人口承载力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4. D 5. B ‎【解析】‎ ‎4. 对比两地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可知,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形平坦,亚热带地区,热量条件丰富,有利于农业的种植,故D项正确。‎ ‎5.‎ - 24 - / 24‎ ‎ 西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人口承载力较小,故①错误;位于内陆地区,降水较少,故②错误;地理环境“高、寒”,生态脆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辐射能,可提高土地生产潜力和环境人口承载力,故B项正确。‎ ‎6. 关于田纳西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田纳西河水能蕴藏量丰富 B. 田纳西河流域落差较小,水运便利 C. 田纳西河流域治理前,森林覆盖率较高 D. 田纳西河流经地区降水较少,气候干旱 ‎【答案】A ‎【解析】田纳西河流域上中游地区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落差较大,河流的水量丰富,水能蕴藏量丰富,故A项正确,B项错误;田纳西河流域治理前,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及毁林开荒导致森林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故C项错误;田纳西河流域以亚热季风性湿润气候为主,降水较丰富,故D项错误。‎ 如表示意我国30°N附近四个省级行政中心城市的气候资料,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7. 四个城市按海拔由低到高排列依次为( )‎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③②①④ D. ①③②④‎ ‎8. 下列关于区域发展水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国内生产总值高的区域,一定是发达地区 B. 高收入的地区,一定是发达地区 C. 发达地区,人均国民收入一般较高 D. 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越高,区域发展水平越低 ‎【答案】7. A 8. C - 24 - / 24‎ ‎【解析】‎ ‎7. 根据7月平均气温的大小进行分析,海拔越高则气温越低,海拔越低则气温越高,故海拔由低到高排列依次为①②③④,A项正确。‎ ‎8. 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标准不是一个,是多个指标的综合,故国内生产总值高的区域,高收入地区,不一定就是发达地区,A、B项错误;发达地区,往往人均国民收入也较高,故C项正确;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越高,区域发展水平越高,故D项错误。‎ ‎【点睛】影响气温的因素 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 等温线特点 纬度位置 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与纬线平行 海陆位置 同纬度夏季气温陆地高于海洋;冬季海洋高于陆地 与海岸线平行 海拔高度 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递减(每升高1 000m气温下降60℃)‎ 大体与等高线平行 洋流 同纬度暖流流经地区高于寒流流经地区 等温线弯曲方向与洋流流向一致 人类活动 同一城市市区气温高于××区 某调查小组对某地方圆 1 000米范围内进行了生态调查,其生态状况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9. 若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进行宏观监控,宜选用的现代化技术是()‎ A. RS B. GPS C. GIS D. 人工科学观察 ‎10. 控制该生态现象的发展和蔓延,所采取最合理的措施是()‎ A. 退耕还林 B. 退耕还草 C. 规定合理载畜量 D. 防止过度樵采 - 24 - / 24‎ ‎【答案】9. A 10. C ‎【解析】‎ ‎9. RS遥感技术是指从高空或外层空间接收来自地球表层各类地理的电磁波信息,并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扫描、摄影、传输和处理,从而对地表各类地物和现象进行远距离控测和识别的现代综合技术,故A项正确。‎ ‎10. 据图可知,该区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过度放牧导致的草场退化和荒漠化问题,最合理的措施是规定合理载畜量,控制畜牧业的数量,故C项正确,B项错误;该地的植被以草本植被为主,故A、D项错误。‎ 下图表示我国西南地区局部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1. 导致①、②两地气温日较差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地形 D. 大气环流 ‎12. 与东××区相比,③所在林区树种较丰富的根本原因是③地( )‎ A. 纬度低、相对高差大 B. 光照充足、热量丰富 C. 年均温高、降水充沛 D.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答案】11. C 12. A ‎【解析】试题分析:‎ ‎11. 读图可知,图中①地位于四川盆地内,水汽不易散发,阴雨天气多,白天气温相对较低,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较高,昼夜温差小,②地地处青藏高原上,海拔高,大气稀薄,白天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导致两地昼夜温差不同的主要因素为地形,故选C。‎ - 24 - / 24‎ ‎12. 读图可知,③地位于我国西南横断山区,纬度低,热量条件好,且海拔高,随着海拔升高,水热条件变化大,垂直差异明显,森林数种丰富,故选A。‎ ‎【考点定位】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 ‎【名师点睛】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有:‎ ‎ (a)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节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一般热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0~4.0℃。‎ ‎ (b)季节 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 (c)地形 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低凹地形,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下沉汇合之处,故气温日较差大。而凸出地形因风速较大,湍流作用较强,热量交换迅速,气温日较差小,平地则介于两者之间。‎ ‎ (d)下垫面性质 由于下垫面的热特性和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的不同,气温日较差也不同。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且距海越远,日较差越大。沙土、深色土、干松土壤上的气温日较差分别比粘土、浅色土和潮湿紧密土壤大。‎ ‎ (e)天气 - 24 - / 24‎ ‎ 晴天气温日较差大于阴(雨)天的气温日较差,因为晴天时,白天太阳辐射强烈,地面增温强烈,夜晚地面有效辐射强降温强烈。大风天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如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 A. 远大于2000毫米 B. 约为2000毫米 C. 约为210毫米 D. 远小于210毫米 ‎14. 为促进区域经济复苏,匹兹堡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应是()‎ A. 从重工业向轻工业方向发展 B. 从钢铁工业向汽车工业方向发展 C. 由原料指向型向技术指向型工业发展 D. 进一步突出钢铁工业的主导地位 ‎【答案】13. C 14. C ‎【解析】‎ ‎13. 据材料可知,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蒸发量和降水量应一致,故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和降水量数值接近,约为210毫米,故C项正确。‎ ‎14. 匹斯堡产业结构单一,以传统工业部门为主,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复苏,产业结构调整为原料指向型向技术指向型工业发展,故C项正确。‎ 三江平原有中国面积最大的沼泽湿地,有“北大荒”之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下列关于沼泽地开发的正确做法是( )。‎ - 24 - / 24‎ A. 大规模开垦为商品粮基地 B. 提高地下水位改良沼泽地 C. 沼泽地含水多,肥力低,不宜开发 D. 开垦沼泽地与保护沼泽地应同步进行 ‎16. 针对湿地的生态功能和效益,下列利用方式正确的是( )。‎ A. 变“北大荒”为“北大仓”,建立商品粮基地 B. “围湖造田”,发展果蔬、花卉生产 C. 进行大批量“耕海牧渔”,迅速扩大水产养殖面积 D. “退田还湖”,发展旅游 ‎【答案】15. D 16. D ‎【解析】‎ ‎15. 大规模开垦为商品粮基地,不利于生态的保护,故A项错误;提高地下水位不容易实现,故B项错误;沼泽地开发方向应遵循因地制宜,故C项错误;开垦沼泽地与保护沼泽地应同步进行,故D项正确。‎ ‎16. 变“北大荒”为“北大仓”,会导致湿地面积减小,生态效益下降,故A项错误;“围湖造田”会导致湖泊面积减小,故B项错误;进行大批量“耕海牧渔”,不利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故C项错误;“退田还湖”,发展旅游,有利于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故D项正确。‎ ‎【点睛】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及价值 一、湿地的直接利用功能有:‎ ‎1.提供水资源及丰富的动植物产品;2.提供矿物资源及能源和水运条件。‎ - 24 - / 24‎ 二、湿地的间接利用功能有:‎ ‎1.调蓄水量、调节气候;‎ ‎2.沉积营养物质和净化污水;‎ ‎3.与地下水交流和防止海水入侵;‎ ‎4.独特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5.具有景观和旅游价值;‎ ‎6.具有教育和科研价值。‎ ‎17. 特威德河河口堤坝的修建,产生的负面影响是( )‎ A. 海水倒灌频繁发生 B. 河口鱼类资源减少 C. 黄金海岸海滩退缩 D. 堤坝南侧泥沙堆积 ‎【答案】C ‎【解析】河口堤坝修建会减小海水倒灌的发生频率,故A项错误;河口鱼类资源的多少与堤坝修建无关,故B项错误;河流入海减少,导致海岸地区侵蚀加剧,黄金海岸海滩退缩,故C项正确;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堤坝南侧以侵蚀为主,北侧以堆积为主,故D项错误。‎ ‎【点睛】水库对环境的影响 ‎1、增加灾害发生的频率 兴建水库可能会诱发地震,增加库区及附近地区地震发生的频率。山区的水库由于两岸山体下部未来长期处于浸泡之中,发生山体滑坡、塌方和泥石流的频率会有所增加。‎ ‎2、造成库区泥沙淤积 - 24 - / 24‎ 由于受水坝的拦截,受水势变缓和库尾地区回水影响,泥沙必然会在水库内尤其是大坝和库尾(回水的影响)淤积。‎ ‎3、使土壤盐碱化 不断的灌溉又使地下水位上升,把深层土壤内的盐分带到地表,再加上灌溉水中的盐分和各种化学残留物的高含量,导致了土壤盐碱化。‎ ‎4、河水的水质的改变 由于水质的恶化及水流流速的减慢,使水生植物及藻类到处蔓延,不仅蒸发掉大量河水,还堵塞河道灌渠等等。这些水生植物不仅遍布灌溉渠道,还侵入了主河道。它们阻碍着灌渠的有效运行,需要经常性地采用机械或化学方法清理。这样,又增加了灌溉系统的维护开支。‎ ‎5、对下游河道的影响 由于水势和含沙量的变化,还可能改变下游河段的河水流向和冲积程度,造成河床被严重冲刷侵蚀,入河(海)口向陆地方向后退。‎ ‎6、对气候的影响 库区蓄水后,水域面积扩大,水的蒸发量上升,因此会造成附近地区日夜温差缩小,改变库区的气候环境。‎ 近年我国提出产业转移的相关意见,指出中西部地区主要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能源矿产开发和加工、农产品加工业等特色产业,并适当集中布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中西部地区承接转移产业的区位优势是() ‎ ‎①劳动力廉价 ②资源丰富 ③技术先进 ④土地租金低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9. 产业集中布局的目的是() ‎ - 24 - / 24‎ ‎①促进专业化 ②取得规模效应 ③实现资源共享 ④扩大城市规模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18. D 19. A ‎【解析】试题分析:‎ ‎18. 中西部地区经济水平低,劳动力廉价,①对。自然资源丰富,②对。技术不如东部先进,③错。土地租金低,④对。所以B对。‎ ‎19. 产业集中布局,目的是促进区域生产专业化,①对。扩大规模,取得规模效应,②对。企业相互靠近,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③对。集中布局可能导致城市规模扩大,但扩大城市规模不是集中的目的,④错。所以A对。‎ 考点:区域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产业集中的目的。‎ ‎20. 田纳西河流域早期开发活动造成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 气温升高,全球气候变暖 B. 降水减少,土地荒漠化 C.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D. 土地盐碱化,水资源枯竭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注意理解题意,找出关键词田纳西河流域“早期”开发活动造成的主要环境问题;田纳西河流域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降水丰富,植被应当茂盛,早期开发活动,会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故选项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流域的综合开发。‎ ‎21. 在草原区,利用现代技术掘井扩大水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24 - / 24‎ A. 掘井愈多,愈有利于草地生态保护 B. 水井周围的草地,获得最充足的水源而长势最茂盛 C. 机井数量不断增多,经济效益也就不断增长 D. 牲畜不断增多,水井无限制增加,草地最终将毁灭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掘井愈多,放牧的牲畜越多,越易导致过度放牧,破坏草地;水井周周地区因牲畜数量多,草地破坏严重;机井数量不断增多,草场破坏严重,经济效益降低;而牲畜不断增多,水井无限制增加,草地最终将毁灭。故选D。‎ 考点:区域荒漠化 读三个地带的产业结构图, 完成下列问题。‎ ‎22. 如果用图例代表三大产业的比重,那么()‎ ‎①图甲表示东部地带产业结构 ②图例C 代表第二产业比重 ③图甲、图乙和图丙分别表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带 ④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带第三产业的比重依次降低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①④‎ ‎23. 如果用图乙代表中部地带的产业结构, 那么图例A,B,C代表的产业分别是()‎ A. 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B. 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C.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D. 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 24 - / 24‎ ‎24. 我国东部地带与中、西部地带产业结构的异同是()‎ A. 东部地带第一产业比重大, 中、西部地带第三产业比重大 B. 东部地带第三产业比重大, 中、西部地带第二产业比重大 C. 东部地带第三产业比重大, 中部地带第二产业、西部地带第一产业比重大 D. 东、中、西三个地带目前都仍以第二产业为主 ‎【答案】22. B 23. C 24. D ‎【解析】试题解析:‎ ‎22. 此题的关键是判断甲、乙、丙三图分别是哪个经济地带,东部地区第二、三产业比重较大,中西部次之,西部第一产业比重较大,中部次之,东部最低。据此判断,甲图为东部,乙图为中部,丙图为西部。据此判断A表示第一产业;B表示第二产业;C表示第三产业。综上选B。‎ ‎23. 根据东中西部的经济发展程度判断,东部经济最发达,第一产业比重最小,第三产业比重最大,而中部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第二产业比重大,而西部经济欠发达,第一产业比重最大,据此判断A表示第一产业;B表示第二产业;C表示第三产业。综上选C ‎24. 据上题,A表示第一产业;B表示第二产业;C表示第三产业。结合图中信息,部经济最发达,第一产业比重最小,排除A;西部大力发展旅游业和商贸,第三产业比重大,排除B;东部和西部第三产业比重大,排除C;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 24 - / 24‎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25. 甲图和乙图所示区域进行区域开发的共同优势条件是 A. 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B. 都有便利的内河运输 C. 水能资源丰富 D. 科技发达,劳动力丰富 ‎2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图所示区域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新建的企业有钢铁工业和机械制造工业 B.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西电东送北线工程和西气东输工程都经过乙图所示区域 C. 乙图①地和⑤地冬春季节最主要的气象灾害有沙尘天气和寒潮等 D. 甲图所示区域在区域发展初期适合发展技术导向型工业。‎ ‎【答案】25. A 26. C ‎【解析】‎ ‎25. 甲区域位于德国的鲁尔区,煤炭资源丰富,内河航运发达,地形以平原为主,水能资源贫乏,技术水平较高;乙区域位于黄土高原地区,煤炭资源丰富,位于河流的上中游地区,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于航运,科技水平较低。结合分析可知,A项正确。‎ ‎..............................‎ - 24 - / 24‎ 大湖效应是指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气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受大湖效应影响,2014年美国部分地区遭受罕见的暴风雪。下图左侧为某次暴风雪形成过程示意图,右侧为某区域地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7. 上图中()‎ A. ①气流强弱决定降水量多少 B. ②环节可以用GIS技术监测 C. 产生③过程的原理类似暖锋 D. ④为高空冷气流受热后抬升 ‎28. 图中出现降雪量最大月份和地点可能是()‎ A. 1月,甲地 B. 4月,乙地 C. 9月,丙地 D. 11月,丁地 ‎【答案】27. C 28.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天气的因素,根据材料和图中的内容分析气流运动的环节,根据材料分析太湖效应对美国五大湖地区的影响。‎ ‎27. ①气流从湖泊上空带走水汽,降水量多少取决于湖面水汽蒸发量,A错; ②环节为水气蒸发,不可以用GIS技术监测,可以把数字输入计算机,利用GIS进行分析处理,B错;图中显示③过程的为暖锋,C对;④为高空冷气流,为水平方向,不是受热后抬升,D错。‎ ‎28. 右图为北美洲的五大湖地区,出现降雪量最大的月份是秋末初冬时节,湖泊水气蒸发量大,气温相对较低,形成大雪天气,此时主要吹西北风,冷空气经过五大湖地区水汽增加,到达丁地区水气最多,降雪量最大,选择D。‎ 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24 - / 24‎ ‎29.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该地两座山峰的相对高度可能是51米 B. 该地聚落分布的共同特点是沿河分布 C. 该地西部地区适宜种植柑橘和茶树 D. 开垦沼泽发展种植业符合因地制宜原则 ‎30. 下列关于该地河、湖开发利用的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A. 河流中下游地区可以发展内河航运 B. 河流上游地区可以建设小型水电站 C. 利用湖泊发展生态旅游和水产养殖 D. 将当地城镇集中沿湖布局以便供水 ‎【答案】29. D 30. D ‎【解析】试题分析:‎ ‎29. 据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判读出两个山峰的相对高度为50——150米之间,故A正确;由图看出该地聚落大体都沿河流分布,故B正确;柑橘是典型的亚热带作物,茶树适宜在山区、雨雾日多,酸性土壤的地区种植,图示位置是我国南方地区,故适宜种植柑橘和茶树,C正确;开垦沼泽对地理环境造成重大影响,故D错,本题选D。‎ ‎30.‎ - 24 - / 24‎ ‎ 河流的中下游地区水量大,地形平缓可以发展内河航运;河流上游地区落差大,水量较大,可以建设小型水电站;利用湖泊发展生态旅游和水产养殖,也是河湖开发的一项重要措施,故A、B、C正确;当地城镇集中沿湖布局虽然有利于集中供水,但也会对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造成诸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严重现象,故D措施不合适,本题选D。‎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区域综合开发措施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 ‎ ‎31. 索契是俄罗斯唯一具有亚热带风情的旅游度假胜地。2014年2月7日至23日,第22届冬奥会将在索契举行。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索契地理位置及周边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大高加索山脉是亚、欧两洲分界线,也是温带和亚热带气候的地理分界线。索契的独特地理优势,使之成为世界纬度最高的亚热带气候区。‎ ‎(1)索契的气候类型为;大高加索山脉南坡的雪线分布海拔比北坡低的主要原因是。‎ ‎(2)举办冬奥会,必须具备充足的冰雪条件,分析索契地区冰雪丰富的原因。‎ ‎(3)俄罗斯的伏尔加河-顿河流域是世界上向日葵生产最集中的地区之一。简述该地区种植向日葵的优势自然条件。‎ ‎(4)20世纪90年代,黑海水质恶化,成为名副其实的“黑”海,分析其水质变化原因及应该采取的治理措施。‎ ‎【答案】(1)地中海气候;由于南坡位于西风带迎风坡,降水多,冰雪积累多,雪线低。‎ ‎(2)索契地区冬季降水(雪)丰富,高加索山区海拔高,气温低,冰雪不易融化。‎ - 24 - / 24‎ ‎(3)地处东欧平原南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纬度位置相对较低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光热条件较为优越;靠近河流,灌溉水源充足。‎ ‎(4)原因:黑海比较闭塞,海水与外界交流少,自净能力弱;含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河流注入黑海造成污染。‎ 措施:工业实现清洁生产:沿岸城市建污水处理厂;周边国家加强协作,共同治理污染。‎ ‎【解析】试题分析:‎ ‎(1)读图,根据索契的位置分析,索契冬季受西风带影响,温和多雨。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温暖少雨,属于地中海气候。由于南坡位于西风带的迎风坡,降水多,所以冰雪积累多,雪线低。‎ ‎(2)索契地区冬季降水丰富,主要是降雪。高加索山区海拔高,气温低,冰雪不易融化。所以冰雪丰富。‎ ‎(3)农业生产的条件主要从地形、土壤、气候、水源等方面分析。伏尔加河-顿河流域地处东欧平原南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纬度位置相对较低,光热条件较为优越。靠近河流,灌溉水源充足。‎ ‎(4)黑海海域比较闭塞,海水与外界交流少,自净能力弱。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随河流注入黑海,超过了黑海的自净能力,造成污染。水质恶化,成了名副其实的“黑”海。治理措施主要是工业实现清洁生产,减少废弃物排放。沿岸城市建污水处理厂,做到污水达标排放。与周边国家加强协作,共同治理污染。‎ - 24 - / 24‎ 考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原因,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环境污染问题及治理措施。‎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市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地处松嫩平原中部,过去是一片茫茫的荒原,人烟稀少。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松嫩平原上发现了油田。1959年大庆的第一口井喷油。从1976年开始,大庆原油产量跃上5 000万吨,直至2002年,大庆油田在每年5 000万吨产量上稳产了27个年头。四十多年来,大庆累计生产原油17亿多吨,接近全国陆地原油总产量的一半。大庆也由一个××区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石油城”,现辖4县5区,总面积2.1万多平方千米,人口242万,其中市区面积5 107平方千米,人口104万。‎ 随着石油开采量的不断增加,大庆面临资源枯竭问题。长期以来以生产原油为中心的产业结构,给大庆的持续发展带来许多难题。一是结构性矛盾,石油经济“一柱擎天”;二是体制性矛盾,国有经济占绝对比重;三是观念问题,计划经济的观念根深蒂固。‎ 为了避免矿竭城衰的命运,大庆正在进行二次创业,大力发展后续产业,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大石化产业,以化补油;发展多种经营,以多补主;培育“百姓经济”,以小补大;强化畜牧产业,以牧补农;完善城市功能,以城养城……计划到2010年,初步形成石油、石化、地方经济“三足鼎立”的产业格局;到2020年,完成由资源型城市向综合型城市、由自我服务型城市向区域中心型城市、由××区型城市向生态型城市的转变,全面建设成为高科技现代化城市。‎ 大庆油田石油产量的增长 - 24 - / 24‎ ‎××市经济结构(2000年)‎ ‎(1)大庆的区域发展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什么特点?‎ ‎(2)对大庆的二次创业,你有什么想法和建议?‎ ‎(3)大庆区域发展的历程对我国其他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答案】(1)××市的发展可分为初期阶段、工业化阶段、成熟阶段。初期阶段:大庆地区荒地较多,人烟稀少,发现了油田并开始开发,该阶段人地关系基本协调;工业化阶段:××市区面积增大,人口增多,成为全国最大的石油城,人地关系出现明显的不协调;成熟阶段:××市实行二次创业,发展后续产业,经济得到好转,力争实现可持续发展,人地关系逐步走向协调。‎ ‎(2)第一,用新技术改造老设备,提高采油效率,提高石油产量;第二,发展石油深加工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石油产品的附加值;第三,充分利用本地的自然条件,发展畜牧业,生产高质量畜产品;第四,治理环境污染,提高污染物回收利用能力,变废为宝;第五,石油输出,发展环保产业,以及劳务输出等。‎ ‎(3)大庆区域发展的历程对我国其他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启示:‎ ‎①科学技术是提高资源开采利用率和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的主要动力因素。‎ ‎②区域发展应该实现多种经营。‎ ‎③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应同步发展,努力避免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区域发展老路。‎ - 24 - / 24‎ ‎【解析】本题以××市区域发展阶段为背景,考查区域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考查区域产业发展方向,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据材料及图表分析,××市的发展可分为初期阶段、工业化阶段、成熟阶段。据材料分析各阶段的特征,初期阶段:大庆地区荒地较多,人烟稀少,发现了油田并开始开发,该阶段人地关系基本协调;工业化阶段:××市区面积增大,人口增多,成为全国最大的石油城,人地关系出现明显的不协调;成熟阶段:××市实行二次创业,发展后续产业,经济得到好转,力争实现可持续发展,人地关系逐步走向协调。‎ ‎(2)考查××市产业发展方向,要结合当地的优势条件因地制宜进行进行发展,主要从环境治理、产业结构调整、加大科技投入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分析。‎ ‎(3)考查××市的治理经验对我国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借鉴作用。结合××市的经验可知,科学技术是提高资源开采利用率和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的主要动力因素;区域发展应该实现多种经营;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应同步发展,努力避免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区域发展老路。‎ ‎33.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图”和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左图中三个自然区的名称:‎ 甲  , 乙  , 丙  。‎ ‎(2)三大自然区中甲区与丙区的大致界线是          。‎ - 24 - / 24‎ ‎(3)根据乙区域特征,判断右图中数字所表示的含义。‎ ‎①  ②   ③  ‎ ‎(4)有关左图中江苏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都在东部季风区②以平原为主③都是湿润区④跨亚热带和暖温带⑤属于东部经济地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①②④⑤‎ ‎【答案】(1)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原区东部季风区 ‎(2)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3) 海拔高高寒河谷 ‎(4)D ‎【解析】本题以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图为背景,考查自然区的分布,考查自然区之间的分界线,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考查自然区的分布。据自然区分布图可知,甲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乙为青藏高原区、丙为东部季风区。‎ ‎(2)考查自然区的分布界限。三个自然区的大致界线是400mm年等降水量线。‎ ‎(3)考查关联图的判读。海拔高导致空气稀薄和气温较低,农业以高寒农牧业为主;河谷地区地势较低,热量丰富,是人口、城市、农业集中分布的区域。‎ - 24 - / 24‎ ‎(4)江苏省位于东部季风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北部属于半湿润地区,南部属于湿润地区,北部为暖温带地区,南部为亚热带地区,属于东部经济地带,结合选项可知D项正确。‎ ‎34. 印度东北部地区被称为印度工业的“心脏”。下图为印度东北部工业区略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据图分析,印度东北部工业区形成的区位条件是  、  。‎ ‎(2)在当地资源的基础上,该工业区主导工业部门最可能是  。20世纪50年代以来,  (区位因素)的影响增强,该工业部门的布局日益趋向于  型。‎ ‎(3)该工业区发展过程中遇到了鲁尔区类似的问题。为促进可持续发展,该工业需要采取的是措施是  。‎ ‎【答案】(1)丰富的煤铁资源、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 ‎(2)钢铁工业 市场 临海(市场指向型) ‎ ‎(3)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大力整治环境 ‎【解析】本题以印度东北部地区为背景,考查工业区位因素,考查传统工业治理措施,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考查工业区位条件。据图可知,印度东北部地区,分布有丰富的煤炭、铁矿资源;交通方式多样,交通便捷;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丰富,水资源丰富。‎ - 24 - / 24‎ ‎(2)当地煤炭、铁矿资源丰富,故该工业区主导工业部门最可能是钢铁工业。20世纪50年代以来,市场对工业区位影响增强,该工业部门的布局日益趋向于市场指向型。‎ ‎(3)考查传统工业区的治理措施,结合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对应的措施。传统工业区的改造一般是完善交通、改善环境、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 ‎【点睛】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上述各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在不断变化。‎ ‎1.由于工业所用原料范围越来越广,可替代原料越来越多,加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原料地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与此同时,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在逐渐加强。‎ ‎2.工业原料的运入、产品的运出,都需要交通运输,因此,沿海沿江港口、铁路枢纽、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对工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3.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作为工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4.在工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不断解放体力劳动同时,工业对劳动力技能的需求逐渐增加,因此,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强。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来说,本地劳动力素质往往成为吸引外资,尤其是吸引技术现金的大型跨国公司到该地投资办厂的重要因素之一。‎ - 24 - / 24‎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