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骄子之路》(人教版)大一轮复习学案:选修6第48讲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骄子之路》(人教版)大一轮复习学案:选修6第48讲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学案)

第48讲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 ‎1.掌握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措施。‎ ‎2.掌握非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措施。‎ ‎3.掌握主要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1.可再生资源(土地、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重点)‎ ‎2.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重点)‎ ‎3.主要生态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危害、治理措施。(重难点)‎ ‎ ‎ 考点一 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学生用书P307]‎ ‎1.世界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1)短缺原因 ‎(2)解决对策 ‎① ‎② ‎2.我国淡水短缺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1)短缺原因 具体表现 自然原因 时间上: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空间上: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水资源与耕地资源分布不协调 人为原因 人口数量大,人均占有量少;工业、农业和生活需水量急剧增长;水污染、浪费严重 ‎  (2)‎ ‎3.我国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及保护 ‎(1)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及解决措施 现状 耕地不足,依靠占世界8.6%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 人口增加,加剧耕地资源的短缺 非农业用地增加,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耕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耕地面积减少或耕地质量下降 耕地质量低,中、低产田比重大 续 表 措施 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措施 依据《土地管理法》,确保本行政区内的耕地总量不减少 提高土地利用率 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用地 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 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 禁止闲置、荒芜耕地 鼓励合理开发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 提高耕地质量 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 改良土壤,提高地力,防治土地污染,防治土地退化 ‎(2)土地退化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土地退化的概念 是指土地资源质量的降低,在农耕地上通常表现为农作物产量的下降或农产品品质的降低 表现 土壤侵蚀(是一种分布较广、危害严重的土地退化现象)‎ 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 不合理灌溉引起土壤盐渍化和涝渍 污染造成土地质量下降 主要原因 人类经济活动对土地施加的压力过大,使自然状态下较脆弱的环境被破坏 防治措施 生物措施 因地制宜,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恢复生态林,营造经济林,加强对植树种草的科学管理 工程措施 水利工程:修建水库、灌渠等;水土保持工程:修梯田、淤地坝等 农牧业措施 在突出农田基本建设的基础上,采用各种保护耕地、提高肥力的措施;发展舍饲养畜、把牧草栽培纳入农田耕作范围 ‎ (2016·厦门市一模)RCWA指数是指某区域可用清洁水资源量与该区域用水总量之比。下图示意1983~2008年我国东部某特大城市RCWA指数的变化情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该市1996年前后RCWA指数变化特点的差异,并分析1996年前该指数变化的原因。‎ ‎(2)简述当地政府为提高RCWA指数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解析] 第(1)题,图示RCWA指数以1996年为界,1996年以前波动下降、以后波动上升。1996年前RCWA指数下降应该有两个原因:清洁水资源量减少,区域用水总量增加。清洁水资源量减少主要是因为水污染加重;区域用水总量增加主要是因为人口、经济增长,需水量增加。第(2)题,1996年后RCWA指数上升应该有两个原因:清洁水资源量增加,区域用水总量相对减少。清洁水资源量增加途径有修建集水工程、水污染治理以及控制污染物排放等;区域用水总量相对减少是因为技术进步带来的水资源利用率提高和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需水量减少等。‎ ‎[答案] (1)特点:1996年前呈波动下降趋势,1996年以后呈波动上升趋势。 原因:人口增长,经济快速发展,使用水量大大增加;生产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导致水质恶化,可用清洁水资源量减少。‎ ‎(2)①健全水资源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水污染实时监测系统;②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节水意识;③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或污水达标排放);④加强对污水的处理、净化;⑤节约用水,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⑥中、上游地带建造水库;⑦调整产业结构;⑧提高技术,提高生产力。‎ ‎1.(2015·高考全国卷Ⅰ,T44)‎ 近年来,我国道路施工愈加注重保护环境。喀斯特地区土层薄,保护土壤尤为重要。在南方喀斯特地区修建公路,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需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在工程结束后,仍在原地维持土壤的生产功能。‎ 指出为达到保护土壤的目的,在南方喀斯特地区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应采取的措施,并简述理由。‎ 解析: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降水丰富,加之地形起伏较大,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土壤容易流失。因此,在修建公路、开挖石料之前,要先收集宝贵的厚度较薄的土壤并就近集中堆放,在堆放过程中,可建设围墙或者施加表面覆盖物以防止水土流失。在工程结束后,再将收集的土壤回放到石料场或弃料堆放场表面,并采取水土保持的相应措施,恢复土壤的生产功能。‎ 答案:措施:之前,将土壤移走,集中堆放并作保护措施(四周围挡,表面覆盖)。之后,将土壤再覆盖在石料开挖场或弃料堆放场的表面,并采取防止土壤流失的措施。 理由:喀斯特地区土层薄,易被移走;南方地区雨水多,土壤易流失,需保护。‎ ‎2.(2014·高考全国卷Ⅰ,T44)‎ 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如图为切沟景观。‎ 指出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解析:材料中指出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说明切沟会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减少;图示切沟景观显示了切沟不断分割耕地,因此其不但破坏耕地,还会妨碍耕作。切沟的防治要从耕作方式调整、工程措施填埋等方面考虑,切沟一旦形成,如果不采取治理措施会导致切沟不断加宽加深,修建排水沟和拦水坝等能有效防治切沟的形成。‎ 答案:危害:切沟分割土地,损坏耕地,妨碍耕作(严重时可阻断交通);加大土壤侵蚀量(切沟形成后,水流集中,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 防治措施:调整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如等高耕作、间作、修地埂等);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如修建排水沟等);(在水流集中区域)设置障碍(如草地,灌丛等);在切沟中修建拦水坝(谷坊);切沟填埋。‎ 考点二 非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学生用书P309]‎ ‎1.煤炭、石油的开发和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方面 危害 对土地造成的直接破坏 露天采矿,直接破坏地表土层和植被,加剧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地下开采形成地下采空区,会导致岩层断裂、塌陷、下沉 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 占用大面积的土地,造成土壤污染、水污染和大气污染 运输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煤炭:发生自燃或扬尘,污染大气环境;会由于水的浸泡流失而污染水源。石油:污染海洋,破坏海洋生态,危害渔业生产,使整个海洋环境退化 加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排出大量洗煤水,产生大量的灰尘、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烃类、氨气和废渣。石油加工会排出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渣 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全球变暖;酸雨的形成;水体富营养化 ‎2.化石燃料合理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措施 ‎3.应对石油危机的措施 ‎(1)适度开采,均衡生产。‎ ‎(2)节约使用,提高效率。‎ ‎(3)加强勘探,挖掘潜力;到国外投资开发石油,替代石油进口,是发展国内石油工业的重要补充。‎ ‎(4)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5)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 ‎ (2016·忻州期末)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读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是我国2006年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图(一次能源指在自然界现成存在,不改变其形态就可直接取用的能源)。每千克标准煤的热值为7 000千卡,而天然气的热值是8 000千卡左右。图2是天然气和煤炭燃烧废物排放对比图。‎ 图1‎ 图2‎ ‎(1)在图示能源消费结构下,能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大气环境问题有哪些?‎ ‎(2)试分析天然气与煤炭资源相比的优势条件。‎ ‎[解析] 第(1)题,从图中看出,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过大,燃烧煤炭会放出大量的悬浮颗粒、CO2、SO2等物质,根据这些物质可判断产生的环境问题。第(2)题,天然气和煤炭优缺点要从热值、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答案] (1)总悬浮颗粒物增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CO2增加,增强温室效应;SO2等酸性气体增多,导致酸雨蔓延。‎ ‎(2)清洁;使用方便;燃烧效率高;价格低。‎ ‎(2016·陕西大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赵家寨煤矿位于新郑市西部,2007年起开始投入生产,几年来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但也导致当地地质环境不断恶化。下面a图示意赵家寨煤矿区地质影响程度差异分布,b、c、d图为a图中①区域水文、地质、环境问题的表现。‎ 说明赵家寨煤矿区①区域水文、地质环境问题的表现,并提出防治建议。‎ 解析:煤矿开采产生的水文问题主要是地下水水位下降,造成水资源日趋短缺;产生的地质问题主要是大量采空区可能造成地面塌陷,影响地面建筑和耕地等。针对煤炭开采过程中的环境问题,相应地提出防治建议,如针对采空现象,采用隔断开采、进行填充等措施。‎ 答案:矿区的不合理开采,形成大量采空区,地面塌陷明显,地面建筑出现墙体裂缝,耕地出现裂缝等;破坏了地下水系统,地下水位急剧下降,水资源愈加短缺。 控制开采量(在开采过程中要循序渐进,杜绝短时间内大量开采),采用新的开采方式(隔段开采、交替开采、分层开采、分区开采等。在煤层开采的同时,加固和支撑煤层覆盖层;在交替开采过程中,及时对开采过的煤层进行填充)。减少对地下水系统的影响与破坏;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实施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考点三 生态环境保护[学生用书P310]‎ ‎1.森林资源 森林具有强大的生态效益,能为人类提供各种生态服务。森林尤其是原始森林被大面积砍伐,无疑会影响和破坏森林的生态功能,带来生态灾难。‎ ‎2.草地退化的原因、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1)草地退化的原因与危害 原因 自然原因 自然环境比较脆弱,易受外力破坏;气候变暖、降水减少、干旱频繁发生;虫害与鼠害严重等 人为原因 人口增加;过度放牧;盲目开垦;乱采滥挖;捕杀野生动物等 危害 牧场退化,载畜量下降;草原生态恶化;土地沙化和盐渍化;草原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 ‎(2)草场退化的防治措施:大力控制人口增长,改善经济结构,加速经济发展。‎ ‎3.湿地 ‎(1)湿地的主要功能 ‎(2)湿地减少的原因 湿地的减少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是主要原因,具体如下图所示:‎ ‎(3)保护湿地 签署《湿地公约》,通过国际合作,保护重要的湿地系统;对退化和受损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4.生物多样性保护 物种灭绝原因 自然原因 物种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所以物种灭绝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 人为原因 滥捕滥杀野生动物;森林破坏、湿地萎缩、草场退化等破坏了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环境污染等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速度,是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人为原因 保护措施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迁入适当的环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建立濒危物种种子库、动物精子库等,保护遗传资源;国家颁布生物保护的法律、法规 ‎5.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我国不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它们的分布、形成及防治措施各不相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生态问题 主要分布区 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 措施 森林破坏 东北、西南、华南 滥垦、滥伐,超出了森林抚育更新的能力 森林火灾等 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 草原退化 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 过度放牧、垦殖 气候干旱、降水减少 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畜 湿地萎缩 三江平原,湖滨、海滨 环境污染、围湖(海)造田、引水灌溉以及河流的截流改向 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沼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湖还湿 生物多样性锐减 林区、草原、近海海域 人类的狩猎采集、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物种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 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 土壤侵蚀(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东南丘陵 人口稠密,过垦严重 降水季节变化大且多暴雨 退耕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 土地荒漠化 西北、华北半干旱区 过牧严重 降水少、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 问题,严禁乱 砍滥伐 ‎ (2014·高考山东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植被浅沟常布置在城市道路两侧、不透水地面的周边和大面积绿地内等处,可与城市雨水管网或集水池相连,其表面一般种草进行覆盖。下图为植被浅沟示意图。‎ 指出植被浅沟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解析] 城市内涝是当今社会城市面临的突出问题,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量、加强排水系统建设等是解决城市内涝的主要方法。建设“植被浅沟”可以收集地表水,通过滤网来提高地下水的水质,同时可以通过增加地表植被改善局地小气候。‎ ‎[答案] 收集雨水(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增加可利用水资源量);补充地下水(增加下渗);净化雨水;减轻城市内涝;调节小气候(美化环境)。‎ ‎(2015·高考全国卷Ⅱ,T44)‎ 贵州省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农民在山上放牧、砍柴、找土种玉米。当地农民反映,山上的土一年比一年薄,一发大水,土全被冲走了,玉米也被冲走了。石头越来越多,最后连玉米也无法种了,生活越来越困难。‎ 简述为改善环境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当地政府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解析:喀斯特地貌区的治理措施涉及多个方面,可从恢复自然植被、调整产业结构、控制人口增长、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力度等方面回答;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措施主要从经济补贴方面回答即可。‎ 答案:严格管理,恢复自然植被:将农业生产活动限制在适宜的地方;不适宜的地方实行严格保护措施,避免人类活动扰动土层,以逐步恢复自然植被。‎ 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如选择免耕的农作物,改牲畜放养为圈养等,以避免农业活动过多扰动山地很薄的土壤层。‎ 合理规划,控制人口数量:按环境承载能力规划人口,将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的人口转移到较适宜的地区。‎ 经济补贴措施:给农民适当经济补贴(包括粮食、商品能源等),解决农民的生活用粮、用柴等问题,帮助农民开辟新的生计(如手工业、第三产业等),或以经济手段鼓励农民主动保护和恢复植被。‎ 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通过实际情况的对比,使农民认识保护山坡、石间土层的重要性,提高农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吸引社会力量:以优惠政策鼓励个人和企业参与保护和治理环境。‎ 客土移植:将土壤资源丰富地区的土壤转移至该地区。‎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