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高二(上)期中地理试卷-普通用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高二(上)期中地理试卷-普通用卷

‎2019-2020学年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高二(上)期中地理试卷 副标题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1. 北京时间12月22日9:00,我国东部某城市,老人望着窗外的纷纷雪花,不由紧了紧身上的毛衣,仿佛小区暖气还没有供暖一般,再次看了看日历,她拨通了在国外留学的女儿思琪的电话,以下是部分电话内容:“妈妈:生日快乐!思琪:妈,您记错了,我的生日是22号,明天才是。……妈妈:冷吗?思琪:还好不算太冷,只是阴雨天气多起来了,不像前几个月,几乎每天都阳光明媚……”据此完成1~2题。 妈妈和思琪所在地的气候分别是(  )‎ A. 温带大陆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 B.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C. 温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D.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2. 北京时间12月22日9:00,我国东部某城市,老人望着窗外的纷纷雪花,不由紧了紧身上的毛衣,仿佛小区暖气还没有供暖一般,再次看了看日历,她拨通了在国外留学的女儿思琪的电话,以下是部分电话内容:“妈妈:生日快乐!思琪:妈,您记错了,我的生日是22号,明天才是。……妈妈:冷吗?思琪:还好不算太冷,只是阴雨天气多起来了,不像前几个月,几乎每天都阳光明媚……”据此完成1~2题。 思琪留学所在的地点可能是(  )‎ A. 罗马(42°N,12°E) B. 多伦多(43°N,79°W) C. 悉尼(33°S,151°E) D. 旧金山(37°N,122°W)‎ 3. 张桑高速修建时,在黄香湾隧道里发现巨型溶洞(图1),当时人们都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赞。图2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丁类岩石与大理岩的成因相同。据此回答3~4题。 黄香湾隧道溶洞里的石柱、石笋、钟乳石属于图2中哪一类岩石(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4. 张桑高速修建时,在黄香湾隧道里发现巨型溶洞(图1),当时人们都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赞。图2‎ 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丁类岩石与大理岩的成因相同。据此回答3~4题。 图2中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与溶洞形成密切相关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 蛇曲之美,既有温婉轻柔,也有恢宏磅礴。如图表示绕旋在内蒙古草原间的河流弯曲景象,我们称之为“蛇曲”。读图,回答5~6题。 形成“蛇曲”景象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流水侵蚀 B. 海浪侵蚀 C. 风力侵蚀 D. 冰川侵蚀 2. 蛇曲之美,既有温婉轻柔,也有恢宏磅礴。如图表示绕旋在内蒙古草原间的河流弯曲景象,我们称之为“蛇曲”。读图,回答5~6题。 下面四幅地形剖面图中,与由①至②的地形剖面图(纵坐标表示海拔,单位:m,阴影区为泥沙沉积物)相符的是(  )‎ A. B. C. D. ‎ 3. 如图为我国西北干旱区某地河谷剖面图。该河谷两侧山坡植被景观截然不同,一侧植被茂盛,另一侧植被稀疏。完成7~8题。 ‎ 从成因看,该河谷为(  )‎ A. 地堑谷 B. 背斜谷 C. 断层谷 D. 向斜谷 1. 如图为我国西北干旱区某地河谷剖面图。该河谷两侧山坡植被景观截然不同,一侧植被茂盛,另一侧植被稀疏。完成7~8题。 该地河谷植被茂盛的一侧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①侧,蒸发较强 B. ②侧,热量较多 C. ①侧,光照较弱 D. ②侧,降水较多 2. 坐落在贵州省平塘县一个喀斯特地貌坑“大窝凼”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于2016年9月全部竣工,开始探索宇宙深处的奥秘。如图为建好的FAST实景。据此完成9~10题。 “大窝凼”特殊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是(  )‎ A. 风力 B. 流水 C. 冰川 D. 生物 ‎ 3. 坐落在贵州省平塘县一个喀斯特地貌坑“大窝凼”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于2016年9月全部竣工,开始探索宇宙深处的奥秘。如图为建好的FAST实景。据此完成9~10题。 “大窝凼”适合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建设的有利条件是(  ) ①地表不易积水 ②地势低平 ③降水丰富 ④人烟稀少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4. ‎《齐民要术》有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注:煴是指无焰的小火)。地膜覆盖是一种农业栽培技术,具有保温、保水、保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抑制杂草生长,减轻病害的作用。如图1为北方某地农业景观图,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图。读图完成11~13题。 “此时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的主要原因是(  )‎ A. ①增强 B. ②增强 C. ③增强 D. ④增强 1. ‎《齐民要术》有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注:煴是指无焰的小火)。地膜覆盖是一种农业栽培技术,具有保温、保水、保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抑制杂草生长,减轻病害的作用。如图1为北方某地农业景观图,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图。读图完成11~13题。 我国北方农民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其主要原理是(  )‎ A. 增强①过程 B. 增强②过程 C. 减弱③过程 D. 增强④过程 2. ‎《齐民要术》有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注:煴是指无焰的小火)。地膜覆盖是一种农业栽培技术,具有保温、保水、保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抑制杂草生长,减轻病害的作用。如图1为北方某地农业景观图,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图。读图完成11~13题。 一些果农为让苹果上色更加均匀,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浅色地膜的主要作用是(  )‎ A. 减弱①,降低气温 B. 反射②,增加光效 C. 减弱③,保持水分 D. 吸收④,保持地温 1. 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如图为洞庭湖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是风向标符号,长线段表示风向,短线段表示风力大小,风尾上的短横线一条代表2级,8级时用三角形表示。据图回答14~15题。 据图文材料可知,此时(  )‎ A. ①处为陆风 B. ②处盛行上升气流 C. ③处风力小于①处 D. ④处更易形成降水 2. 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如图为洞庭湖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是风向标符号,长线段表示风向,短线段表示风力大小,风尾上的短横线一条代表2级,8级时用三角形表示。据图回答14~15题。 关于城市与湖陆风相互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湖陆风使城市昼夜温差减小 B. 围湖造陆使湖陆风增强 C. 湖陆风使城市湿度下降 D. 城市地面硬化使湖陆风减弱 3. ‎2017年中秋之夜,我国云南省多地出现“火流星”照亮夜空的奇观。据卫星观测,该小行星因摩擦生热引发爆炸的高度只有37千米,很可能有未燃尽的陨石落到地面。如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16~17题。 小行星爆炸发生在(  )‎ A. 对流层a层 B. 平流层b层 C. 高层大气c层 D. 高层大气d层 4. ‎2017年中秋之夜,我国云南省多地出现“火流星”照亮夜空的奇观。据卫星观测,该小行星因摩擦生热引发爆炸的高度只有37‎ 千米,很可能有未燃尽的陨石落到地面。如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16~17题。 该事件反映地球大气圈能够(  )‎ A. 保护地球上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B. 提供地球上生物生长必需的空气 C. 保持地表温度适宜,防止水分散失 D. 减轻宇宙中小天体对地表的撞击 1. 如图为某地某天气系统示意图。据此回答18~19题。 下列关于图中各地天气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城市位于北半球,盛行下沉气流 B. a地大风降温,并可能有降水 C. b地雨过天晴 D. c地吹偏北风,d地吹偏南风 2. 如图为某地某天气系统示意图。据此回答18~19题。 图中沿甲乙线所作的天气系统垂直剖面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 3. 如图示意洋县及周边地区。洋县境内的兴隆岭一带气候暖湿,有“西北小江南”的美誉。洋县东部的黄金峡介于秦巴山地之间,全长约53公里,可分为上、下两段,河道上段浅宽,下段深窄,两岸山林茂密。汉江水流经黄金峡后由浊变清,故黄金峡有“过滤器”之称。据此完成20~21题。 ‎ 兴隆岭一带被誉为“西北小江南”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地形、大气环流 B. 纬度、河流 C. 大气环流、河流 D. 地形、交通 1. 如图示意洋县及周边地区。洋县境内的兴隆岭一带气候暖湿,有“西北小江南”的美誉。洋县东部的黄金峡介于秦巴山地之间,全长约53公里,可分为上、下两段,河道上段浅宽,下段深窄,两岸山林茂密。汉江水流经黄金峡后由浊变清,故黄金峡有“过滤器”之称。据此完成20~21题。 下列有关汉江水流经黄金峡后由浊变清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上段水量大,水流速度快,有利于泥沙输送 ②上段水流缓慢,有助于泥沙堆积 ③下段深窄弯曲,有利于泥沙沉积 ④下段两岸森林茂密,进入峡谷的泥沙少 ⑤下段山高谷深,人类活动较少,水土流失较小 A. ①④⑤ B. ①③④ C. ②④⑤ D. ②③⑤‎ 1. 如图中虚线是我国某次南极科考路线。读图回答22~23题。 科考船途径①②③④处,均顺风顺水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 如图中虚线是我国某次南极科考路线。读图回答22~23题。 关于①②③⑤处对应洋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处洋流向低纬地区流动 B. ②处洋流对沿岸增温增湿 C. ③处洋流受信风带影响而成 D. ⑤处有世界著名大渔场 3.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6年来,为世界经济增长找到了新动能…,中巴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的有益补充,战略重要性进一步提升。读图完成24~25题。 当图中为Y月等压线分布时,瓜达尔港盛行(  )‎ A. 东北风 B. 西南风 C. 西北风 D. 东南风 1.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6年来,为世界经济增长找到了新动能…,中巴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的有益补充,战略重要性进一步提升。读图完成24~25题。 当图中X月等压线分布时(  )‎ A. 阿拉伯海航行的船只逆风逆水 B. 喜马拉雅山的雪线为一年中的较低时期 C. 瓜达尔港进入了高温多雨的季节 D. 印度河流域进入了一年中的丰水期 2. 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读图回答26~27题。 沿图中“丝绸之路经济带”一线,自然景观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 A.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 垂直地带性规律 D. 非地带性现象 3. 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读图回答26~27题。 “‎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运输线途经亚洲东部,沿岸地区的自然景观依次是(  )‎ A. 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 B. 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落叶阔叶林 C. 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草原 D. 热带草原→热带荒漠→常绿硬叶林 1. 逐渐走向北极,就会发现树木愈来愈小,愈来愈稀,最后竟完全消失。这时,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禾草、地衣、苔藓则占据了优势(如图),这是北极地区一种极端环境下的生物群落。据卫星图象显示,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到芬兰一带该生物群落已有局部变成了森林。据此完成28~30题。 该生物群落所属自然带为(  )‎ A. 苔原带 B. 温带草原带 C. 冰原带 D. 亚寒带针叶林带 2. 逐渐走向北极,就会发现树木愈来愈小,愈来愈稀,最后竟完全消失。这时,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禾草、地衣、苔藓则占据了优势(如图),这是北极地区一种极端环境下的生物群落。据卫星图象显示,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到芬兰一带该生物群落已有局部变成了森林。据此完成28~30题。 该生物群落的植物常具大型鲜艳的花并呈杯型,其适应环境的主要功能是(  )‎ A. 收集大气降水 B. 吸收地下水分 C. 抵抗冬季寒冷 D. 获取更多光照 3. 逐渐走向北极,就会发现树木愈来愈小,愈来愈稀,最后竟完全消失。这时,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禾草、地衣、苔藓则占据了优势(如图),这是北极地区一种极端环境下的生物群落。据卫星图象显示,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到芬兰一带该生物群落已有局部变成了森林。据此完成28~30题。 导致该生物群落局部变成森林的原因是(  )‎ A. 人工播种 B. 降水减少 C. 气候变暖 D. 冻土增厚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 1. 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和岩浆构成了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其中A表示______岩,M地质作用名称是______。 (2)图中的①②③④构成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__。 (3)图中②表示的水循环环节是______,③表示的水循环环节是______,干旱地区人工收集雨水影响的水循环环节名称是______。 (4)如果在该地区的甲、乙、丙三处进行钻井,有可能在______地找到石油或天然气;如果该地区要修建一条地下隧道,甲、乙、丙三处中应选择______地。 (5)甲处地质构造是______,其地形成因是______。 (6)分析乙处不适合修建水库大坝的原因。‎ 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每年春季,太平洋海域 5 亿多条大马哈鱼开始洄游到北美西海岸(从加利福尼亚一直到阿拉斯加)的江河溪流产卵繁殖,沿海地区沿存世界最大的温带雨林。大马哈鱼在北美西海岸最远可以沿河上溯 3200 千米,它们要迎向瀑布,跳过陡坎,逆流而上,越过浅滩,到达产卵地。洄游途中许多大马哈鱼成为了北美棕熊越冬的主要食物来源。大马哈鱼的洄游是把森林和海洋联系起来的唯一链条,它们生于淡水,长于海洋,在海洋,它们获得了成长所需的各种养分,又重返“故乡”。如图为大马哈鱼淡水流域分布区位置示意图。 (1‎ ‎)与同纬度欧洲西部相比,分析北美西海岸温带雨林分布较广的自然原因。 (2)描述弗雷泽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特点并分析形成原因。 (3)棕熊冬眠之前必须储存足够越冬的能量,其主要能量来源于大马哈鱼。试推测棕熊在河流何处可以大量捕捉到大马哈鱼,并分析其原因。‎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注入南海,在中国境内称澜沧江,出境后称湄公河.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资源丰富,人口众多,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并不高.    材料二:受强厄尔尼诺的影响,2015年底以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遭受异常严重旱灾.中国于2016年3月15日开始经景洪水电站对下游实施应急补水,以帮助缓解旱情.为致力于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该流域各国在不同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 材料三:如图1为澜沧江-湄公河示意图,图2为流域内三城市的气候资料图. (1)图2中气候资料②与图1中所示城市对应的是 ______ ,其气温年变化的特点是 ______ ,这主要是因为 ______ . (2)湄公河的补给水源主要依赖 ______ ,其径流变化的最显著特征是 ______ ,其中下游的最低水位通常出现在 ______ 月份. (3)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各地每年都要经历一次强度不等和历时不同的干旱,这是因为 ______ 、 ______ .严重的干旱可能对湄公河河口三角洲地区产生的影响有 ______ 、 ______ . (4)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和地区在、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为了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有 ______ 、 ______ .‎ 2. 如图为亚洲东部某区域同一天内两个时刻的等压线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说出甲、乙天气系统的名称,比较6日14~20时甲、乙天气系统强度的变化。 (2)判断6日14时~20时渤海海面风力变化,并说明理由。 (3)说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6日下午的天气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 ‎【解析】解:据材料可知,该地位于我国东部,窗外树木落叶,所以该地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所以为温带季风气候。女儿所在地不冷且多雨,可判断为地中海气候。 故选:C。 本题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大气环流、地形、海陆位置、洋流。 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影响气候的因素,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才能解决问题。 2.【答案】D ‎ ‎【解析】解:结合上题分析,思琪留学所在的地点在北半球,不可能是悉尼,多伦多位于大陆东部,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北京时间12月22日9:00,留学的城市还是21日。根据经度,罗马是22日2点,与北京日期相同,旧金山是21日17时。 故选:D。 本题考查区域差异的知识,自然环境从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比较,人文环境从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社会(人口、城市化)、文化等方面比较。 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区域差异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即可解决问题。 3.【答案】B ‎ ‎【解析】解:黄龙洞属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享有“世界溶洞奇观”而名震全球。溶洞里的石柱、石笋、钟乳石属于沉积岩,图2中乙是沉积岩。 故选:B。 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岩浆岩受流水、风、冰川、海浪等的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同时,这些已生成的岩石,在一定温度和压力等作用下发生变质,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为新的岩浆。从岩浆形成各类岩石,再到岩浆通过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 本题以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三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 4.【答案】B ‎ ‎【解析】解:根据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判断②表示外力作用,①表示变质作用,③表示重熔再生,④为冷却凝固,溶洞形成是流水侵蚀作用,与②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相同。 故选:B。 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已经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成分和性质的改变,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发生重熔,又形成新的岩浆。如此周而复始,形成一个完整的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本题以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三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 5.【答案】A ‎ ‎【解析】解:蛇曲的河道弯曲,故主要为流水作用形成,在河流的凹岸为流水侵蚀作用,在河流的凸岸为流水沉积作用。 故选:A。 本题考查地表形态的知识,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 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地表形态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即可解决问题。 6.【答案】B ‎ ‎【解析】解:据图可知,内蒙古高原的海拔1000~1200米,所以排除A、C.图中,①是凹岸,②是凸岸,所以①至②的地形剖面图中左边是①不断被侵蚀,右边是②不断堆积,选B。 故选:B。 本题考查常见地貌的知识,常见的地貌有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黄土地貌、冰川地貌、风蚀地貌、火山地貌。 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常见地貌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才能解决问题。 7.【答案】C ‎ ‎【解析】解:读图,根据岩层的位置移动看,该河谷为断层相对下沉的一侧,从成因看是断层谷;地堑是岩层相对两侧下沉;背斜、向斜属于褶皱构造。 故选:C。 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了岩层所能承受的强度,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错动、位移,形成断层。大的断层常常形成谷地或陡崖。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8.【答案】A ‎ ‎【解析】解: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根据图中指向标,①侧位于山脉阴面,气温较低,蒸发较弱,水分条件较好。所以,该地河谷植被茂盛的一侧是①侧,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蒸发较弱,A对,C错。②侧是阳面,气温较高,水分条件较差,B、D错。 故选:A。 根据岩层形态特征,判断地质构造类型及特征,要了解地质构造基本类型及特征。在干旱区,降水少,植被在阴坡的生长环境更好一些,气温较低,蒸发弱,水分条件更充足,植被较茂盛。阳坡的光照条件好。 该题目难度中等,解答此题,关键在于读图,要求学生较强材料阅读和分析能力,能从材料中较快的获得有用的地理信息。 9.【答案】B ‎ ‎【解析】解:图中是喀斯特地貌,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故选:B。 喀斯特地貌是喀斯特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岩石的可溶性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 ‎10.【答案】D ‎ ‎【解析】解:贵州位于我国内陆地区,降水少,地势起伏大,经济落后,人口稀少。 故选:D。 本题考查宇宙探测的知识,空探索是指以物理手段探索地球以外物体以及探索太空,涉及到的连续演化和成长的民用航天技术。虽然太空研究主要是由天文学家用望远镜实施的,但是太空的物理勘探是由无人驾驶的机器人探测器和载人航天两者实施的。 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宇宙探测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才能解决问题。 11.【答案】D ‎ ‎【解析】解:在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损失的热量多,容易产生霜冻。放火作熠,即增强大气的逆辐射,使得地面损失的热量减少,起了保温作用,不容易产生霜冻,对应的是④增强。 故选:D。 在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损失的热量多,容易产生霜冻。放火作熠,即增强大气的逆辐射,使得地面损失的热量减少,起了保温作用,不容易产生霜冻。 此题考查大气的受热作用。此题从大气保温原理这个角度解释很好,大气逆辐射是保温作用的关键。 12.【答案】D ‎ ‎【解析】解:读图可知,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②为太阳辐射、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我国北方农民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其主要原理是增强④过程。 故选:D。 大气的受热过程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大气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大气的受热过程,获取图中信息即可。 13.【答案】B ‎ ‎【解析】解:读图,北方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浅色地膜,其主要作用是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故选:B。 大气的受热过程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大气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即可。 14.【答案】D ‎ ‎【解析】解:读图可知,①处风向为西北风,从湖泊吹向陆地为湖风;此时湖面为高压,②处盛行下沉气流,不易降水;③处海拔较高,摩擦力小,风力大于①处;风由湖泊吹向陆地,④处气压低,垂直方向为上升气流。 故选:D。 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15.【答案】A ‎ ‎【解析】解:A、湖陆风会将湿润的大气带入城市,使城市的湿度加大,缩小城市的昼夜温差,故正确。 B、围湖造陆减小了湖面和陆地之间的温差,从而使得湖陆风减弱,故不符合题意。 C、湖陆风会将湿润的大气带入城市,使城市的湿度加大,故不符合题意。 D、城市地面硬化,加剧了城市的热岛效应,使得湖陆风加强,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湖陆风是由于湖水和陆地之间的热力差异造成的,热力差异越明显,湖陆风强度越大。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获取图中信息即可。 16.【答案】B ‎ ‎【解析】解:该小行星因摩擦生热引发爆炸的高度只有37千米,平流层的高度约为12-50千米。 故选:B。 地球大气的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 考查了大气的垂直分层,各层温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出现。 17.【答案】D ‎ ‎【解析】解:该小行星来自宇宙空间,因此,该事件反映地球大气圈能够减轻宇宙中小天体对地表的撞击。 故选:D。 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2、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 3、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2000-3000千米;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有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卫星的运行。 考查了大气的垂直分层,各层温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出现。 18.【答案】B ‎ ‎【解析】解:据图可知,此时a地区冷锋正在过境,冷锋过境有大风、阴天、雨雪、降温的天气现象。 故选:B。 本题考查天气系统的知识,常见的天气系统有冷锋、暖锋、气旋和反气旋。 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天气系统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即可解决问题。 19.【答案】D ‎ ‎【解析】解:据图可知,甲乙连线所在区域有暖锋,暖锋为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靠近,冷气团被迫后退,并且甲位于暖锋锋前,受冷气团控制,乙位于暖锋锋后,受暖气团控制。 故选:D。 本题考查天气系统的知识,常见的天气系统有冷锋、暖锋、气旋和反气旋。 ‎ 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天气系统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才能解决问题。 20.【答案】A ‎ ‎【解析】解:读图,兴隆岭一带被誉为“西北小江南”的原因是①兴隆岭地处冬季风的背风坡,受冷空气影响较小,冬季温暖;②夏季风的迎风坡,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降水丰富;③黄金峡、酉水溪等谷地大体呈西北-东南走向,成为东南暖湿气流的通道,水汽更加充足。 故选:A。 兴隆岭一带被誉为“西北小江南”的原因从气温、降水、暖湿气流等角度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区域存在的环境及发展问题,解题的关键是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21.【答案】C ‎ ‎【解析】解:洋县东部的黄金峡介于秦巴山地之间,可分为上、下两段,河道上段浅宽,下段深窄,两岸山林茂密。汉江水流经黄金峡后由浊变清,原因是上段浅宽,水流缓慢,有助于泥沙堆积,②对、①错。 下段深窄,流速快,不利于泥沙沉积,③错。 下段两岸森林茂密,进入峡谷的泥沙少,④对。 下段山高谷深,人类活动较少,水土流失较小,⑤对。C对,A,B,D错。 故选:C。 本题考查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知识,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方向为防洪、航运、发电、灌溉、水产养殖等。 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即可解决问题。 22.【答案】C ‎ ‎【解析】解:①处为日本暖流,从低纬流向高纬度,该纬度范围盛行东北信风,故①处逆风逆水;②为东澳大利亚暖流,从低纬流向高纬度,该纬度范围盛行东南信风,②处逆风顺水;③为西风漂流,受盛行西风影响,③处为顺风顺水;④为南极环流,受极地东风影响,④处为顺风顺水。 故选:C。 全球近地面共有七个气压带,即赤道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极地高气压带。在气压带之间形成六个风带,即南、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南、北半球的中纬盛行西风带,南、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 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高压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以副极地低压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南纬40°附近海域形成环球性西风漂流;北印度洋海域形成季风洋流。 本题以我国某次南极科考路线为背景,考查了洋流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解题关键是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并学以用。 23.【答案】B ‎ ‎【解析】解:A.读图可知,①处为日本暖流,该洋流向高纬地区流动,A错误; B.②处为东澳大利亚暖流,洋流对沿岸增温增湿,B正确; C.③处洋流受西风带影响而形成,C错误; D.⑤为西澳大利亚寒流,附近没有形成世界著名大渔场,D错误。 故选:B。 根据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判断出洋流①为日本暖流,②处为东澳大利亚暖流,③处为西风漂流,⑤为西澳大利亚寒流,然后根据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相关知识回答即可。 ‎ 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洋流的分布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难度适中,要熟记洋流分布的特点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24.【答案】A ‎ ‎【解析】解:由题中图可以看出,Y月等压线气压较高,形成高压中心,是冬季,此时瓜达尔港盛行东北季风。 故选:A。 东亚地区,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夏季亚欧大陆形成低压,太平洋上形成高压,所以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夏季风,冬季亚欧大陆形成高压,太平洋上形成低压,所以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冬季风,而南亚地区,因夏季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所以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当东南信风带越过赤道时,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 本题以“一带一路”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天气。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 25.【答案】D ‎ ‎【解析】解:由题中图可以看出,图中X月等压线气压较低,形成低压中心,是夏季,印度河流域夏季降水较多,进入了一年中的丰水期。 故选:D。 东亚地区,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夏季亚欧大陆形成低压,太平洋上形成高压,所以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夏季风,冬季亚欧大陆形成高压,太平洋上形成低压,所以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冬季风,而南亚地区,因夏季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所以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当东南信风带越过赤道时,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 本题以“一带一路”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天气。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 26.【答案】B ‎ ‎【解析】解:读图可知,“丝绸之路经济带”从我国的西安到欧洲西部,沿线的自然带自西向东依次是森林→草原→荒漠→草原→森林,所以其自然带的变化是以水分为基础,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即经度地带性规律。 故选:B。 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表现为地带性分异规律及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其中,地带性规律表现为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或纬度地带性规律,其特点是以热量为基础,自然带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即沿着纬线的方向延伸,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更替;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或经度地带性规律的特点是以水分为基础,自然带大致南北延伸,东西更替,即沿着经线的方向延伸,沿着经度变化的方向更替;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是由山麓向山顶,随着水分和热量的变化,自然带水平延伸,垂直更替。非地带性规律是指因地形起伏、海陆分布等因素而引起的地域分异。 本题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切入点,考查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表现,属于基础题,根据课本内容即可解答。 27.【答案】A ‎ ‎【解析】解:起源于我国北方地区,自然景观为落叶阔叶林,在经过我国南方地区,自然景观为常绿阔叶林,再经过东南亚地区,自然景观为热带季雨林。 故选:A。 本题考查地域分异规律的知识,影响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有两个,一是地球表面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带性,即纬度地带性因素,简称地带性因素;二是地球内能,这种分异因素称为非纬度地带性因素,简称非地带性因素。 ‎ 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地域分异规律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才能解决问题。 28.【答案】A ‎ ‎【解析】解:多年生禾草、地衣、苔藓这些植被对应的自然带为苔原带,分布于气候寒冷的地区。 故选:A。 本题考查地域分异规律的知识,影响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有两个,一是地球表面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带性,即纬度地带性因素,简称地带性因素;二是地球内能,这种分异因素称为非纬度地带性因素,简称非地带性因素。 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地域分异规律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即可解决问题。 29.【答案】D ‎ ‎【解析】解:苔原植被处于极不利的生态条件下,气候严赛,冬季漫长,多暴风雪;夏季短促,热量不足,土壤冻结沼泽化现象广泛。苔原植物常具大型鲜艳的花,其特点是大部分花向着太阳开放,并呈杯型,以便尽可能多地采集太阳光,这对于开白色花的植物尤其重要。 故选:D。 苔原带,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及北美大陆的最北部,以及北极圈内许多岛屿。这里气候严寒,冬季漫长多暴风雪,夏季短促,热量不足,土壤冻结,沼泽化现象广泛。 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了解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熟记基础知识,并能根据提供的各种数据和图文材料分析提取有用信息。 30.【答案】C ‎ ‎【解析】解:A、人工播种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则,不是植被类型改变的原因,故不符合题意。 B、降水减少说明植被生长条件变差,故不符合题意。 C、俄罗斯大部分地区气候寒冷,向西到芬兰由于受大西洋影响逐渐增强,气候变暖,植被出现局部森林,故正确。 D、冻土增厚说明植被生长条件变差,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逐渐走向北极,植被逐渐从树木变成灌木,地衣,苔藓,主要是热量条件逐渐变差;而到芬兰一代植被局部变成了森林,说明植被生长所需要的水热条件变好。 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相关知识,需要对区域特征综合分析。 31.【答案】岩浆   重熔再生   海陆间循环   水汽输送   降水   地表径流   丙   丙   向斜   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 ‎【解析】解:(1)通过图示可知,A岩石是由岩浆生成的,故应该为岩浆岩;M作用是把C(变质岩)变为了岩浆,故应该为重熔再生作用。 (2)由题中图可以看出,①是海洋蒸发,②是水汽输送(从海洋上空到陆地上空),③是降水(陆地),④是地表径流(使陆地上的水流入海洋),因此是海陆间循环。 (3)结合上题分析可知,②表示的水循环环节是水汽输送(从海洋上空到陆地上空),③是降水(陆地),干旱地区收集雨水直接影响地表径流。 (4)甲处岩层向下弯曲,是向斜,从地表形态看属于山地;乙是断层;丙处岩层向上弯曲,丙是背斜,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挖隧道应选择背斜,背斜的拱形弯曲可起支持作用,符合力学原理,不易塌方。 (5)甲处岩层向下弯曲,是向斜,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6)乙处是断层,易发生断层活动,影响大坝安全,容易发生渗漏,威胁周围的安全。 ‎ 故答案为: (1)岩浆;重熔再生。 (2)海陆间循环。 (3)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 (4)丙;丙。 (5)向斜;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6)易诱发断层活动,影响大坝安全;易出现渗漏。 (1)岩浆冷却凝固为岩浆岩;岩浆岩经过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岩浆岩和沉积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沉积岩、变质岩经过重熔再生形成岩浆,周而复始,形成岩石圈物质循环。 (2)水循环包括海陆间循环,主要发生在海洋和陆地之间;海上内循环,分布在海洋和海洋上空之间;内陆循环分布在陆地和陆地上空之间。 (3)根据海陆间水循环可以分为不同的环节,人们主要影响地表径流。 (4)向斜找水和矿石;背斜找石油、天然气、修建隧道等。 (5)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断层是岩层受到挤压力过大或者张力作用,使得岩层发生断裂,出现断裂面,并且在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有错动和位移。由于背斜顶部受到张裂力的影响,容易被被侵蚀,从而形成谷地;向斜底部受到挤压力的作用,岩层变得更加结实,不易受到外力的侵蚀,所以保留了下来,形成相对的高地,成山。 (6)修建水库大坝要避开断层、地质条件不稳定的区域。 本题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及三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 32.【答案】解:(1)与同纬度欧洲西部相比,北美西海岸温带雨林分布较广。自然原因主要从地形、气候等方面考虑。这里有高大的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山脉对盛行西风抬升作用强,降水多;冬季高大山脉阻挡了陆地冷气流侵入,受冷空气影响小,气温较高。 (2)图中弗雷泽河位于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之间,应是高山高原气候。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特点是季节变化大;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形成春汛;夏季高山冰川融水量大,径流量最大;冬季为枯水期,冰川融化少,径流量小。 (3)棕熊在河流的浅水区、陡坎处,可以大量捕捉到大马哈鱼。主要原因是河流浅水区大马哈鱼游动速度慢,且水浅有利于棕熊站在水中捕捉;在陡坎处,大马哈鱼洄游受阻,集聚数量多,容易捕捉。 故答案为: (1)这里有高大的西北一东南走向的山脉;山脉对盛行西风抬升作用强,降水多;冬季高大山脉阻挡了陆地冷气流侵入,气温较高。 (2)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夏季径流量最大,冬季径流量小(为枯水期),河流有春汛;春季气温回升,季节性积雪融化,形成春汛;夏季气温高,高山冰雪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最大;冬季为气温低,冰川融化少,径流量小。 (3)河流的浅水区、陡坎处。浅水区大马哈鱼游动速度慢,水浅有利于棕熊站在水中捕捉;陡坎处,大马哈鱼洄游受阻,数量多。 ‎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北美西海岸温带雨林分布较广的自然原因,可从地形、气候等方面考虑。 (2)本题主要考查弗雷泽河的水文特征。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 (3)本题主要考查棕熊在河流何处可以大量捕捉到大马哈鱼的原因。 ‎ 该题目难度中等,解答此题,关键在于读图,要求学生较强材料阅读和分析能力,能从材料中较快的获得有用的地理信息。 33.【答案】昌都;冬冷夏凉;海拔高(地处高原);降水(雨水);水位季节变化大;4(或3~4);冬半年盛行东北季风,降水少;气温高,蒸发旺盛;河口受海浪侵蚀作用,三角洲后退;工、农业生产缺水;促进开发水能与保护环境协调统一;做好流域的植被保护工作 ‎ ‎【解析】解:(1)气候资料②中1月气温最低,说明纬度最高,对应的城市为昌都(也受地形影响);气温高低可以直接从图中读出:冬冷夏凉;昌都从图中可知位于青藏高原,气温年变化的特点主要受地形的影响. (2)河流的补给主要可以联系气候进行回答.这地区降水多,以降水(雨水)补给为主,水位季节变化大. (3)由于受季风影响,湄公河流域降水的季节变化大,1-5月降水特别少,容易发生干旱.严重的干旱可能对湄公河河口三角洲地区产生的影响主要有对工、农业生产、人的生活产生影响. (4)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由于水量大,落差大,水能丰富;航运条件好;由于流经国家多,利于国家之间的合作;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就要注重环境保护. 故答案为: (1)昌都;冬冷夏凉;海拔高(地处高原). (2)降水(雨水);水位季节变化大; 4(或3~4). (3)冬半年盛行东北季风,降水少;气温高,蒸发旺盛;河口受海浪侵蚀作用,三角洲后退;工、农业生产缺水;生活用水困难;海水倒灌,生态环境恶化. (4)旅游;航运;资源开发利用;安全;环境保护;合理规划流域开发方案;促进开发水能与保护环境协调统一;做好流域的植被保护工作. (1)气候资料②中1月气温最低,说明纬度最高;气温高低可以直接从图中读出;昌都从图中可知位于青藏高原,气温年变化的特点主要受地形的影响. (2)河流的补给主要有雨水补给、地下水补给、冰川融水补给、湖泊水补给等,湄公河流域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以降水(雨水)补给为主,水位季节变化大. (3)湄公河流域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但冬季盛行东北风,降水少,为旱季;从图中可以看出降水的季节变化大,1-5月降水特别少,容易发生干旱.严重的干旱可能对湄公河河口三角洲地区产生的影响主要有对工、农业生产、人的生活产生影响. (4)从水能开发、航运和环境保护方面分析,要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就要注重环境保护.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地理知识、气候图的判断,河流的补给等,综合性强,难度较大. 34.【答案】解:(1)读图,根据图中等压线数值可以判断,甲为高压,乙为低压。甲天气系统增强,乙天气系统强度变化不大。 (2)读图,6日14时~20时渤海海面风力变化,风力(风速)减小。理由:等压线变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减小。 (3)读图可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6日下午的天气特征天气晴朗,风力较弱(气温较高)。原因受(副热带)高气压(或高压脊)控制,气流下沉。 故答案为:(1)甲为高压,乙为低压。甲天气系统增强,乙天气系统强度变化不大。 (2)风力(风速)减小。理由:等压线变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减小。 (3)天气晴朗,风力较弱(气温较高)。受(副热带)高气压(或高压脊)控制,气流下沉。 ‎ ‎【解析】‎ 风力大小取决于等压线的疏密程度,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受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天气晴朗;根据图中等压线数值的变化判断甲、乙天气系统的变化;高压中心,垂直方向上气流下沉。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常见的天气系统与天气,获取图中信息即可。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