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文试题(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文试题(Word版)

广东省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文科地理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60分)‎ 单项选择题(每题40分,共60分)‎ 下图为“某地区局部经纬图”,读图完成1~2题。‎ ‎1.若某直升飞机从丙地飞往乙地,其最近的飞行方向是 A.向正西方向 B.向正东方向 C.先西南后西北 D.先东南后东北 ‎2.若乙丙代表的图上距离为5cm,则图中600纬线圈上的比例尺约为 A. 1:44000000 B. 1:22000000 C. 1:2200000 D. 1:4400000‎ 下图中各点为相对于同一基点的实测高程,单位为米,其中M为该区域的最高点。回答3~4题。‎ ‎3.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坡度最陡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图中①、②、③、④可能发育成小溪的有:‎ ‎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读下图回答5~6题。‎ ‎5.区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有的界线明确,有的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或模糊性。如图所示,与图示区域A的边界类型相同的是 ‎ ①国界 ②省界 ③热量带 ④干湿区 ‎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6.若图中B、C分别是我国的南方和北方地区,以下有关其界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我国季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B.是我国干旱区与半干旱区的界线 ‎ C.是我国农耕区与畜牧业的分界线 D.是我国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的界线 ‎2016年4月12日‎,农业部发布《关于促进大豆生产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充分认识促进大豆生产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下图为我国大豆主产区分布图。读图,完成7~8题。‎ ‎7.与乙地相比,甲地大豆生产的优势条件有 ‎ A.热量充足 B.昼夜温差小 C.降水丰富 D.生长周期长 ‎8.提高我国大豆单产的措施有 ‎ ①加大科技投入,选育优良品种 ②优化农业结构,扩大种植面积 ‎ ③政策扶持,加强农业水利设施 ④加强市场研究,及时发布供需信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青海湖鸟岛国家级自然 保护区被列入联合国<国际重要湿地手册》,同时加入了《水禽栖息地国际重要湿地公约》。左下图为青海潮流域和鸟岛位置示意图,右下图为青海湖水禽景观图。读图完成9~10题。‎ ‎9.青海湖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是 ‎ A.保护生物多样性 B.发展旅游促进经济 C.提供清洁饮用水 D.增加农副产品产量 ‎10.在获取不同鸟类的觅食半径等资料后,为准确划定水禽保护范围;应借助的主要地理信息技术手段是 ‎ A.RS B.GIS C. GDP D. GPS 读我国某区域地形图。读图回答11~13题。‎ ‎11.下列各种地形地势的表述中,最符合图示地区的是 ‎ A.山河相间,山高谷深 B.危崖耸立,地势险要 ‎ C.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D.地表破碎,沟谷发育 ‎1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①黄土为粉砂质土,质地疏松②黄土高原地区夏季多暴雨③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④植被破坏严重⑤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 ‎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13.关于图示地区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该地区河流落差大,应该筑坝蓄水,开发水能资源 ‎ B.图中的堤坝有些为淤地坝,有蓄水拦沙,固沟的功能 ‎ C.图中的堤坝都是水坝 ‎ D.由于不合理的灌溉,使湿地、盐碱地广布 下图为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水池(4mx2mxlm)、土壤、芦苇、水管等材料设计的一个人工湿地系统。读图回答14~15题。‎ ‎14.该设计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是 ‎ ①防风固沙 ②净化水质 ③塑造地形 ④涵养水源 ‎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5.若用无植物的相同模拟系统进行对比实验,则检测到 ‎ A.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 B.出水口流速明显减慢 ‎ C.土壤矿物质总量增加 D.出水口的含沙量增加 ‎2016年2月20日国务院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我国部分行业去产能的原则、路径和保障政策。下图为某煤炭基地发展模式图。读图回答16~17题。‎ ‎16.该基地去产能的关键是 ‎ A.压缩煤炭开采规模 B.转移机械制造工业 ‎ C.关闭化工化肥工业 D.重组建筑材料工业 ‎17.去产能政策实行后,该基地最具发展潜力的是 ‎ A.环保产业群 B.服务业产业群 C.制造业产业群 D.服装业产业群 ‎ 读松花江流域图,完成18~19题。‎ ‎18.松花江虽然是黑龙江的支流,但其开发程度却超过黑龙江。黑龙江开发程度较低的原因可能是 ‎ ①为中俄两国的界河 ②水量小,开发利用价值低 ‎ ③气候寒冷,结冰期长 ④东北能源丰富,不需要开发黑龙江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9.尼尔基水利枢纽建成后,对下游的影响有 ‎ A.延长了下游的结冰期 B.使下游径流季节变化加大 ‎ C.使下游水质变差,植被减少 D.使洪水灾害得到控制 ‎20.读我国某地区地形图,该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 A.①地开挖鱼塘,发展水产养殖业 B.②地修建水平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 C.②地发展立体农业 D.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下图是陕西、山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示意图,I表示以粮食为主的阶段,Ⅱ表示以发展林果业为主的阶段。据图回答21~22题。‎ ‎21.根据该区域尖锐的人地矛盾,如果继续按照I阶段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 A.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 B.过度抽取地下水,引起地面下沉 ‎ C.黑土肥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 D.生态、经济的良性循环 ‎22.该区域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趋势,为达到这一目的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 ①采用现代农业技术扩大农业用地 ‎ ②提高土地生产率,逐步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 ③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发展经济林、用材林、薪炭林 ‎ ④发展林果产品的综合加工业,增加附加值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读下图,回答23~25题。‎ ‎23.图示内容显示,农民正在进行小麦秸秆打捆作业,打捆后的秸秆集中回收后可作为饲料出 ‎ 售。这种生产方式有利于落实我国的 ‎ ①人口战略 ②资源战略 ③环境战略 ④稳定战略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4.图中所示的地理环境最不可能位于 ‎ A.华北平原 B.辽河平原 C.河西走廊 D.云贵高原 ‎25.图示生产方式所产生的生态效益是 ‎ A.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B.增加就业机会 C.减少大气污染 D.推动循环经济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城市化发展的动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因素所起的作用强弱不同。图甲、图乙分别为“长江三角洲部分区域城市化水平示意图”和“城市化动力强度比较图”,读图回答26~27题。‎ ‎26.图甲所示地区城市化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为 ‎ A.南高北低 B.南北低,中部高 C.东高西低 D.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27.目前苏州、南通、杭州、南京城市化的动力差异表现为 ‎ A.区位交通条件对苏州城市化发展影响较小 ‎ B.南通城市化的主导力量是农村工业化 ‎ C.南京市的外资吸引力小与区位交通条件差有关 ‎ D.杭州的优惠政策对城市化发展影响不大 读“某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变化情况图”,回答28-29题。‎ ‎28.有关该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1800-2008年,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 B.工业化速度比城市化速度快 ‎ C.属发达国家 D.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29.③~⑤阶段,该国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部门为 ‎ A.技术密集型产业 B.资源密集型产业 C.能源密集型产业 D.现代服务业 ‎2016年9月6日至9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成功举办“同饮一江水”中线水源考查活动。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及引江济汉工程(旨在从长江干流中开挖一条人工运河向其第一大支流汉江“补水”)示意图。读图完成30~31题。‎ ‎30.此次考查活动的核心内容不包括 ‎ A.节约用水 B.生态环境 C.水质状况 D.围湖造田 ‎31.引江济汉工程的影响,错误的叙述是 ‎ A.增加汉江下游河段枯水期流量 B.解决长江中游洪涝灾害问题 ‎ C.缩短长江和汉江的水运距离 D.缓解汉江中下游水源短缺的矛盾 下图为我国北部湾经济区和珠三角经济区示意图。读图回答32-33题。‎ ‎32.北部湾经济区相对于珠三角经济区的优势条件是 ‎ A.地理位置优越 B.政府政策支持 C.自然资源丰富 D.科技力量雄厚 ‎33.近年来,北部湾经济区承接了大量的来自珠三角经济区的产业转移。北部湾经济区吸引珠 ‎ 三角经济区的产业转入的原因是 ‎ A.廉价的劳动力和地租 B.传统工业基础雄厚 ‎ C.便利的水陆交通条件 D.发达的现代服务业 中国制造,这张年轻的面孔正在失去魅力,在新一轮产业升级中“哭泣曲线”已渐行渐近。跨国企业曾从欧洲到美国,到日本,到台湾,到中国内地,现在他们却选择去东南亚,去非洲。读图回答34~35题。‎ ‎34.根据“哭泣曲线”的原理,最有可能撤离中国的外资企业是 ‎ A.微电子 B.服装制造 C.汽车制造 D.飞机制造 ‎35.要摆脱“哭泣曲线”的影响,中国同类产品的生产企业今后应 ‎ A.降低能耗、工资和土地成本 B.改善基础设施,依靠政府支持 C.实行地方保护主义,保护本土企业 D.加强设计、研发,重视品牌培育下图是一组世界区域地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36-37题。‎ ‎36.图中甲、乙两地发展种植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 A.土壤、水源 B.光热、降水 C.风向、地势 D.地形、河流 ‎37.乙地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沙尘暴 C.土地盐碱化 D.洪涝灾害 下图中,AC线段地跨三个国家,读后完成38~40题。‎ ‎38.A地的气候特征是 ‎ A.最冷月气温<0℃ B.具干湿两季 ‎ C.各月降水量大致相当 D.终年高温多雨 ‎39.B国地形自北向南依次是 ‎ A.山地、高原、盆地 B.山地、平原、高原 ‎ C.高原、山地、平原 D.山地、平原、盆地 ‎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国地处亚欧板块 ‎ B.B国西北部主要经济作物是黄麻 C.某一河流源于我国,流经B国,在C国入海 ‎ D.B国是亚洲人口密度最大国家 二、综合题(40分)‎ ‎4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 ‎ 澜沧江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一条国际性河流,被称为“东方多瑙河”。在我国的河段叫澜沧江,下游叫湄公河。澜沧江上中游河道穿行在横断山脉间,河流深切,形成两岸高山对峙,坡陡险峻V形峡谷。澜沧江一湄公河流域资源十分丰富,是一个有待开发的资源宝库。下图为澜沧江流域示意图。‎ ‎(1)图示区域水能资源十分丰富,简述其原因。(6分)‎ ‎(2)澜沧江流域是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之一,试简述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6分)‎ ‎(3)澜沧江流域正在如火如荼进行开发,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其开发方向。(4分)‎ ‎(4)澜沧江流域在综合开发中应注意哪些问题?(6分)‎ ‎4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皖江(长江流经安徽省河段有“皖江”之称)城市带是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下图为皖江城市带分布图。‎ ‎(1)请分析该示范区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9分)‎ ‎(2)产业转移对皖江地区可能会产生哪些影响?(9分)‎ 广东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上)高级期末考试·地理 答案及说明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0分,每题1.5分,共60分)‎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 0 ┃‎ ‎┣━━━━╋━━━━╋━━━━╋━━━━╋━━━━╋━━━━╋━━━━╋━━━━╋━━━━╋━━━━┫‎ ‎┃ D ┃ B ┃ A ┃ C ┃ B ┃ D ┃ D ┃ D ┃ A ┃ B ┃‎ ‎┣━━━━╋━━━━╋━━━━╋━━━━╋━━━━╋━━━━╋━━━━╋━━━━╋━━━━╋━━━━┫‎ ‎┃ 1 1 ┃ 1 2 ┃ 1 3 ┃ 1 4 ┃ 1 5 ┃ 1 6 ┃ 1 7 ┃ 1 8 ┃ 1 9 ┃ 20 ┃‎ ‎┣━━━━╋━━━━╋━━━━╋━━━━╋━━━━╋━━━━╋━━━━╋━━━━╋━━━━╋━━━━┫‎ ‎┃ D ┃ D ┃ B ┃ B ┃ D ┃ A ┃ B ┃ C ┃ D ┃ C ┃‎ ‎┣━━━━╋━━━━╋━━━━╋━━━━╋━━━━╋━━━━╋━━━━╋━━━━╋━━━━╋━━━━┫‎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 A ┃ C ┃ B ┃ D ┃ C ┃ B ┃ A ┃ C ┃ D ┃ D ┃‎ ‎┣━━━━╋━━━━╋━━━━╋━━━━╋━━━━╋━━━━╋━━━━╋━━━━╋━━━━╋━━━━┫‎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 ‎┃ B ┃ C ┃ A ┃ B ┃ D ┃ B ┃ C ┃ C ┃ B ┃ C ┃‎ ‎┗━━━━┻━━━━┻━━━━┻━━━━┻━━━━┻━━━━┻━━━━┻━━━━┻━━━━┻━━━━┛‎ 二、综合题(40分)‎ ‎41.(22分)‎ ‎ (1)河流众多,河流的流量大;地形起伏明显,河流落差大。‎ ‎ (2)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经济落后,资金缺乏;人口受教育水平低。(任答两点即可)‎ ‎ (3)对澜沧江丰富的水能资源进行梯级开发;发展航运,实现我国西南与东南亚国家间的陆水联运;开展与邻国的边境贸易、转口贸易;促进西双版纳热带资源和旅游资源的开发。(任答两点即可)‎ ‎ (4)防止水土流失;减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流域(国际)合作,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任答两点即可)‎ ‎42.(18分)‎ ‎ (1)邻近长三角地区 长江水运便利成本优势明显 国家政策支持 (2)经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促进产业分工与合作;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增加孰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影响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环境:可能加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