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卷·2018届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2017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卷·2018届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2017

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校2016-2017学年度(下)3月调研检测 高2018届 地理 试题 第I卷(选择题 共 5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据报道,近些年来,日本一些科学家提出了“零排放”的概念,认为世界上没有“无用之物”,一切废物都能被利用起来,并把实施“零排放”的社会称为“循环型经济社会”,经政府、企业和科技界的共同努力,日本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据材料回答1~2题 ‎1.日本政府认为的“循环型经济社会”应该是 ‎ A.完全不排放废弃物 B.不开采自然资源 ‎ C.最佳生产、最少消费 D.适量消费、最少废弃 ‎2.下列行为符合“零排放”概念的是 ‎ ‎ A.秸杆燃烧后灰还田 B.推广使用干电池 C.采富矿弃贫矿 D.用牛粪培育蘑菇 绿色电力是利用特定的发电设备将可再生的能源转化为电能,有环保效益的绿色电力因为其价格比火电贵而没能得到充分发展。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电能属于绿色电能的是 ‎ ‎①生物质能汽化发电、小水电 ②风能、生物能燃烧发电 ‎③潮汐能、地热能发电 ④核能、火电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目前,我国发展绿色电能不足的原因有 ‎ ‎ ①绿色电能的资源不足 ②绿色电力的价格高 ③绿色电力的市场还小④技术难题尚未解决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大气污染与使用能源的种类密切相关。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5~6题:‎ ‎5. 关于四省市农村不同生活能源对大气SO2污染的贡献率,正确的叙述是 A.广东省以煤炭最大   B.福建省以薪柴最大  ‎ C.江苏省以薪柴最大 D.北京市以秸秆最小 ‎6. 减少我国农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有效措施有 A.发展沼气    B.开采小煤窑     C.利用油气资源     D.种植薪柴林 ‎以人为本,合理布局生活垃圾收集点,并对垃圾分类回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读下图,回答7~8题。‎ ‎7.四图中垃圾收集点布局方案较为合理的有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8.小区按规划布局了垃圾分类回收箱,但使用效果不佳,其主要原因可能有 ‎①环境保护意识较差  ②生活垃圾数量庞大 ‎ ‎③生活垃圾种类较多 ④垃圾分类标准模糊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艾丁湖的存在对吐鲁番盆地绿洲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下图是1万多年来艾丁湖变迁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信息反映出艾丁湖 ‎①湖面低于海平面   ②古湖盆地势北陡南缓  ‎ ‎③环境调节作用减弱  ④含盐量降低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10.艾丁湖1万多年来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A.围湖造田 B.绿洲萎缩 ‎ ‎ C.湖区汇水面积减少 D.气候变干 读“中国人口、人均耕地和人均粮食产量变化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我国人均耕地逐年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受自然灾害影响,有些耕地失去了农业生产能力 B.人口不断增加,非农业用地不断扩大 C.水土流失严重,耕地总面积迅速减少 D.环境污染严重,使耕地不能发展农业生产 ‎12.今后,为使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增加,适宜的做法是 ‎①减少经济作物种植面积  ②退耕还林还牧 ‎ ‎③控制人口增长  ④围湖造田 ‎ ‎⑤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⑥改善耕地质量 A.②③⑤ B.①③④⑥ C.①⑤⑥ D.③⑤⑥‎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西部大开发中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据此完成13~14题。‎ ‎13.青海湖的水位,近年来持续下降,著名的“鸟岛”已与湖岸相连为半岛。其主要原因是 A.利用湖水进行灌溉较多 B.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C.其流域的农业用水增多 D.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 ‎14.为保护和恢复西部生态环境,应采取的措施是 ‎ ① 应减少资源的开采 ② 生态建设以自然恢复为主 ③ 重点地区实行严格的退耕还草还林措施 ④ 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从根本上解决粗放型经济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读下图回答15~16题:‎ ‎15.若该湖泊为洞庭湖,且①②曲线分别为B水文站在1958年和1998年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则据此判定该湖泊面积的变化趋势为 ‎ ‎ A.增大 B.减小 C.基本不变 D.先减小后增大 ‎16.为使图示河流洪涝灾害减弱,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充分利用滩涂,发展工农业生产 B.在河口三角洲地区大力开展植树造林 C.截弯取直,使河流不通过湖泊 D.退耕还湖,增加湖泊面积 读下面两流域图,完成17~18题。 ‎ ‎17.据图推断,M、N两流域共同的 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土地沙化 C.大气污染 D.酸雨危害 ‎18.M、N两流域环境问题的 成因分别是 A.工业排污、生活废水 B.围湖造田、毁林开荒 ‎ ‎ C.乱砍滥伐、湿地破坏 D.过度开垦、矿产开发 云南生物多样性之丰富在全世界都罕见,堪称世界“基因宝库”。令人担忧的是,目前云南的生物多样性正在减少,25%的物种濒临灭绝的危险。据此回答19~20题。‎ ‎19.造成云南生物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①大规模的商业利益造成生物物种濒危 ②地壳运动,气候变迁 ③一些外来物种入侵,也对生物多样性形成威胁 ④可再生资源有限,资源的后备存储量不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保护生物多样化,就是保存以后的发展机会和竞争实力。为此我们应该 ‎①全面封山育林,禁止当地居民入山 ②停止一切商业活动,加大执法力度 ③建设自然保护区,这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好形式 ④开展生态旅游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石漠化景观是喀斯特环境恶化最直接的标志。下面是贵州清镇王家寨小流域石漠化图。读下图,完成21~22题。‎ ‎21.关于地表坡度对石漠化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坡度15°以下地区无石漠化景观 ‎ B.地形坡度20°以上地区只存在轻度石漠化景观 C.地形坡度越大,极强度石漠化景观分布概率越高 D.潜在石漠化景观在地形坡度35°以上地区的分布概率高 ‎22.最为严重的石漠化景观出现在山地的南坡,这是因为 A.南坡地形坡度大 B.南坡是迎风坡和向阳坡 C.南坡降水少 D.南坡植被覆盖率低 下表代表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省区的危害程度(“+”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据此完成23~25题。‎ ‎ 环境问题类型 程度 省区 甲 乙 丙 丁 广东 ‎++‎ ‎++‎ ‎++++‎ 四川 ‎+++‎ ‎+‎ ‎+++‎ 新疆 ‎+‎ ‎++‎ ‎++++‎ 山西 ‎++++‎ ‎+++‎ ‎+‎ ‎+‎ ‎23.甲和丙代表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①寒潮 ②酸雨 ③水土流失 ④土地荒漠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4.乙类环境问题在广东省不严重的原因是 ‎①森林覆盖率高 ②地形 ③降水充沛 ④纬度位置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5.为治理丁类环境问题,广东省采取的措施有 A.改进种植制度 B.优化燃料消费结构 C.退耕还牧 D.改善冬季供暖设施建设 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校2016-2017学年度(下)3月调研检测 高2018届 地理 试题答题卷 选择题答案栏(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 50 分)‎ ‎26.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 水环境功能区规划,就是按照不同的水质使用功能、水文条件、排污方式、水质特征划分水质功能区,监控断面,建立水质管理信息系统。‎ 材料二 下图为华北某地水环境功能分区及垃圾场建设规划图。‎ ‎(1)据图说明饮用水集中取水口位置分布的特点,并解释原因。(3分)‎ ‎(2)规划在甲、乙、丙、丁四处分别选建垃圾填埋场和垃圾发电厂,若建垃圾填埋场宜选 处最合理,若建垃圾发电厂选 处最合理,试分别说明理由。(6分)‎ ‎(3)你认为划分水循环功能区有什么意义?(3分)‎ ‎(4)若图中自然保护区遭受生态破坏,将给河流下游带来哪些影响?(3分)‎ ‎27.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石羊河流域的水量减少近1/3,石羊河流域的人口却由90万增加到近230万,灌溉面积由300万亩增加到了500万亩。‎ 材料二 石羊河流域示意图。‎ ‎(1)请根据图文中的信息,简析石羊河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4分)‎ ‎(2)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民勤地区在农业土地开发利用中,对土地产生了哪些不良影响?(4分)‎ ‎(3)为使民勤不致变成第二个“罗布泊”,你认为当地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4分)‎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1分)‎ 材料一 巢湖是中国重要湖泊之一,流域面积13 000平方千米,因湖呈鸟巢状而得名。‎ 材料二 根据安徽环保局提供的气象卫星最新遥感监测数据显示,近日,巢湖湖区共有约20平方千米蓝藻集聚,占巢湖总面积的2.56%,集中分布于西半湖西北部和东半湖东南部,并有局部爆发的趋势。‎ 材料三 蓝藻发生趋势与气象条件关系表 项目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气温/℃‎ ‎20‎ ‎25‎ ‎27‎ 降水/mm ‎3‎ ‎2‎ ‎0‎ 风速/(m·s-1)‎ ‎2‎ ‎1‎ ‎1‎ 日照/h ‎1‎ ‎5‎ ‎7‎ 趋势 发生 持续 恶化 ‎(1)按照环境要素划分,蓝藻爆发属于________污染。(1分)‎ ‎(2)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安徽巢湖蓝藻爆发的原因。(6分)‎ ‎(3)请为巢湖蓝藻的防治提出合理的建议。(4分)‎ ‎29.我国东南部某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分)‎ 资料一:气溶胶粒子是指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悬浮体。大气中某些气溶胶粒子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形成混浊天气现象,造成大气污染。‎ 资料二:见图24。 资料三:见图25。‎ 注:PM10指大气中直径小于10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 ‎25 某城市主要区域污染源排放比例 ‎(1)该市混浊天气出现日数最多的是___________月,出现日数最少的是____________月。(2分)‎ ‎(2)出现混浊天气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2分)‎ A.大量工业废气的排放    B.交通运输工具的增多 C.连续的阴雨天气     D.近地面存在逆温现象E.城市森林覆盖率高 ‎(3)该市SO2污染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分析原因。(4分)‎ ‎(4)防治该市大气污染可采取哪些措施?(4分)‎ ‎26.(15分)‎ ‎(1)相对于城区而言,布置在河流上游;原因:位于河流上游,水质较好.(3分)‎ ‎(2)建垃圾填埋场:丁;(1分) 理由:位于河流下游,地势较低,避免市区地下水污染(2分)‎ 建垃圾发电厂:乙;(1分) 理由:该地主导风向是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厂址位于市区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避免废气污染市区大气.(2分)‎ ‎(3)发展旅游;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缓解城市内涝.(3分)‎ ‎(4)河流含沙量增大;淤塞河道,旱涝频发;水质变差,影响城市景观和城市用水(3分)‎ ‎27.(12分)‎ ‎ (1)自然原因:全球气候变暖,(1分)祁连山冰川萎缩,冰雪融水量减少(1分)。人为原因:人口增长过快(1分),工农业生产发展,用水量不断增加(1分)。‎ ‎(2) ①该地区气候干旱,垦荒和过度放牧导致土地沙漠化(荒漠化、土地退化);②不合理的引水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③湿地面积缩小等。(任两点4分)‎ ‎(3) ①节约用水,合理用水;②培育和推广耐旱作物;③调整产业结构;④科学规划农林牧用地,退耕还林,还牧;⑤防止过度垦殖、过度放牧;⑥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等。(任意答出4点得4分)‎ ‎27. (11分)‎ ‎ (1) 水(1分)‎ ‎(2) 高温;降水少;风力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5分)‎ ‎(3)生产和生活污水达标排放;引江济巢,增加入湖流量,促进水体流动和交换;加强监测与管理。(3分)‎ ‎29. (12分)‎ ‎(1)12 7(2分) (2)ABD(2分)‎ ‎(3)空间分布特点:工业区污染源比重大(主要集中在工业区)。‎ 原因:工业区污染源多(主城区和其它区工业污染源少)。(4分)‎ ‎(4)措施:①控制污染源;②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③使用清洁能源;④健全环境法规(加强环境执法)。(4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